“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真的吗?尼赫鲁的执政生涯为何会在62年之后戛然而止?
尼赫鲁·甘地家族,和圣雄甘地,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他们纯粹是革命友谊。
尼赫鲁·甘地家族在印度是相当牛掰的,从尼赫鲁本人担任印度开国总理开始,
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也曾连续两次担任过印度总理。
英迪拉·甘地被刺身亡后,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紧接着又担任了印度总理。
等于说他们家族连续三代人,都是印度的掌门人。
目前,他们家的第四代人普丽扬卡也已经成为了印度的政治新星。
所以你哪能说尼赫鲁的执政生涯会在1962年之后戛然而止呢?人家只是当时病重了而已,他本人包括他的后代,对印度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一、与圣雄甘地,一起缔造了印度的独立。如果说圣雄甘地是印度的国父,那么尼赫鲁就是国父身边最有力的帮手。尼赫鲁出生的时代,印度还在英国的统治之下,由于从小的耳闻目睹,使得尼赫鲁心中立下一个誓言,一定要把英国佬赶出印度不可!
他们家相当有钱,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尼赫鲁从小就接受了很不错的教育。到了16岁的那年,便到了英国贵族学校哈罗公学学习。
2年以后,尼赫鲁考上了剑桥大学,主修自然科学。这玩意儿他压根不感兴趣,为了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他必须要努力学习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21岁那年,尼赫鲁便拿到了律师执照,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律师。这是他走上政坛的重要一步。由此可见,大学专业是什么,并不能决定你大学毕业以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回国以后的尼赫鲁,一边从事着律师的工作,一边跟着圣雄甘地一起闹独立运动。圣雄甘地一言不合就挨饿,把尼赫鲁感动坏了。
因此在这之后尼赫鲁就是圣雄甘地的忠实粉丝了,甚至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尼赫鲁在印度独立前,先后被捕了8次之多,光坐牢就坐了9年。
这样的独立来之不易啊,由于尼赫鲁个人的努力,所以他也先后担任了国大党委员、总书记、主席等职务。
1946年,在圣雄甘地和尼赫鲁等人的领导下,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印度临时政府建立,英国开始移交政权。不过这个时候印度总理还是英印总督,尼赫鲁出任副总理。
1年以后,印巴分治,印度这才正儿八经独立起来,尼赫鲁成为了印度独立以后的首任国家总理,也相当于是现代印度的缔造者之一。
这样的人,在印度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无数追随者愿意跟着尼赫鲁后面混。所以他从1947年成为总理开始,一直到1964年去世为止,其实都没有失去过权力。
二、晚年的尼赫鲁有点儿飘。尼赫鲁在印度的治理显然顺风顺水,圣雄甘地在1948年被刺身亡,尼赫鲁几乎成为了印度最有权威和地位的人。
这样一个人,手握权力时间长了以后,脑子里那根弦肯定就松弛了。刚上任那会儿,他还参与了不少国际大事。比如和周总理在1954年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发起了印尼的万隆亚非会议。
可是在位时间长了以后,尼赫鲁就松懈了,甚至有点儿飘了,居然想着入侵我们中国,这不是找事做吗?
1962年,已经73岁的尼赫鲁依旧不甘寂寞,开始挑战中国的底线。当时中印边境长达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本身就有一条习惯性的分界线。
由于印度常年被英国殖民,所以这一分界线印度这边不咋承认。早在1951年的时候,印度军队就侵占了麦克马洪线。
1959年,印度公开向我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印度,这不是痴心妄想吗?被我们一口拒绝后,他们便开始慢慢蚕食这些地盘。
到了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境已经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尼赫鲁本人一再拒绝中国的和平谈判要求,一意孤行,认为印度军队很强似的。
三、既然你狂,那就只能教你做人了。1962年,尼赫鲁让印度军队再次在东段越过了麦克马洪线,共计5600多人向我军发起进攻。对不起了,这回咱们不干了!边防部队果断出手,一路猛攻,将这支部队赶跑了,并且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部分土地,并且灭了印度一个旅。
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将入侵印度部队全部歼灭,拔掉了他们在中国境内的37个据点,直奔班公湖而来。
这个时候,我们再次提出和平谈判,可气急败坏的尼赫鲁再次选择拒绝。好家伙,既然还不会做人,那就继续教你做人好了!
这回印度派了3万人的部队前来,双方打了5天时间,结果印度军队惨败。边防军清理了印度军队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并且击毙、俘虏印度军队8700多人。
尼赫鲁这回算是彻底傻眼了,继续派人去?会不会直接把印度给打崩了呢?要不是这个时候,毛爷爷主动喊停,我看能一路打到新德里去。
最终还是我们够大度,只是让印度恢复了边境线,那些被俘虏的官兵,也都还给了印度。以至于尼赫鲁一再纠结:毛爷爷这是什么意思?
总结:尼赫鲁基本就是被这一战给气死的。当时尼赫鲁都73岁了,还这么折腾,这不是闹着玩嘛!所以说在战争结束以后,尼赫鲁的身体完全就不行了。
这是心理防线被攻破的感觉,他过去顺风顺水惯了。做了十来年的太平总理,彻底忘了怎么去应付这种打脸的事情。
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一向都很有面子,突然某一天自己的脸被人家打了,还没法还手,最后只能把自己搞抑郁了。
2年后,75岁的尼赫鲁因病离开了人世,或许就是被气死的。不过他们家族可没有就此退出,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顺利接任国大党主席,并且成为了下一任印度总理,号称印度铁娘子。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历史,至今依旧还在印度上演着。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真的吗?尼赫鲁的执政生涯为何会在62年之后戛然而止?
尼赫鲁是印度的开国总理,为印度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不结盟运动倡导者之一,还和中国一起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不过尼赫鲁在1962年派兵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引起了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狠狠的教训了有霸权主义的尼赫鲁,让印度狼狈不堪,印度的失败让尼赫鲁的情绪坏到极点,也搞垮了的他的身体,两年后在国大党年会上中风,几个月后离世。
尼赫鲁的一生尼赫鲁的家庭在印度是个富裕阶层,他的家族男子在印度莫卧儿帝国时期世居高官,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的有钱人都会送小孩子到英国读书,尼赫鲁在1905年跑到英国,进入了英国贵族子弟学府读书,在1907年考入剑桥大学,主修自然学科,不过尼赫鲁对政治、历史、社会这些学科更感兴趣,在这些学科上花了大量时间研究,1910年尼赫鲁还攻读了律师专业,并拿到了律师执照。
在英国就读的经历,让他看到英国只不过是个岛国,印度那么大的国家却被英国这个岛国任意支配,实在是件荒谬绝伦的事情,回国后他接触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觉得这是符合印度国情和传统的运动,于是开始追随甘地,也因此先后入狱9次,共坐牢1041天,而尼赫鲁则早以为此作好了心里准备,愈挫愈勇。
从一个富家公子成为阶下囚,尼赫鲁为了印度的自由而战觉得是件无上荣光的事,也改变了他西式生活的着装和习惯,为了印度的独立事业,尼赫鲁和他的父亲甚至变卖家产来作为国大党活动经费,自己只吃些简单的饭食,在探索印度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尼赫鲁进行了多国访问,还参加宋庆龄、高尔基、爱因斯坦等组织的“反帝大同盟”,并重返欧洲和出访苏联取经,这些都为他日后当总理制定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8年甘地被刺杀,尼赫鲁政治对手萨达尔在1950年病逝,使尼赫鲁成了印度最高权威,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也成了印度开国总理,任期为1947年到1964年,成了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这是因为连续三届大选,国大党都是以高票获胜,在尼赫鲁执政初期,在外交领域上很成功,提倡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印度谋求和平,和中国共同发表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1年和铁托、纳塞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只不过印度在发展几年后,尼赫鲁有了独断专行的权力和思想,开始目空一切高傲自负的尼赫鲁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表现出霸权主义的苗头,都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面对印度的挑衅,中国在多次提出合理且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无果后,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集会议,决定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
中印战争时间很短,中国在战胜后主动撤军,在教训了印度之后也让尼赫鲁知道什么才是大国风范。中印边界全长约1710公里,两国边界争端有其历史根源,始作俑者就是有“搅屎棍”之称的英国,在英国统治印度之后,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擅自划定“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也因此留下中印争执的祸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印度就趁中国处于战争困难时期,派兵侵占了瓦弄、噶拉塘等,1947年印度独立后,居然要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想要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在印度多次派兵侵占中国领土的时候,因为中国正处于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忙于内务加上抗美援朝,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加上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议,所以中印边境地区在1951年到1958年期间还算是平静。
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叛乱被平息后,中外反动势力的阴谋破灭,这时候尼赫鲁竟然写信给周总理,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尼赫鲁无理要求的中国领土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在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印度继续推行“前进政策”,继续越界侵占,制造流血事件,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度先后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
中国多次提出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周总理在接到尼赫鲁的信后还亲赴印度与尼赫鲁会谈,然而中国所有的真诚努力却得不到印度的响应,印度政府把中国的宽容忍让视为软弱可欺,仍然一意孤行的派军侵占和蚕食中国领土,面对尼赫鲁集结部队调兵遣将的疯狂挑衅和大肆反华,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对印度进行自卫反击战。
在经过周密部署后,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刺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地区,展开了对印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到11月21日基本结束,以印度惨败告终,中国军队清除了印度在中国境内设置的90多个据点,中国在战胜后,发表声明宣布停火,主动后撤,并将缴获的武器、军用物资还给印度,1963年将3900余名被俘人员释放。
中国的对印反击战,在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同时,也狠狠打击了尼赫鲁的霸权主义,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不可欺负,而尼赫鲁在这场战争之后,情绪坏到了极点,身体也跟着垮了,衰老的很快,两年后还突遇中风,4个月后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74岁。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真的吗?尼赫鲁的执政生涯为何会在62年之后戛然而止?
谈不上多行不义,戛然而止也有点过头了,1962年之后尼赫鲁并没有下台,而是活到了1964年5月才于任上病逝。
尼赫鲁是个有手腕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但他错在把中国这块巨石当成了棉花,结果撞得头破血流,他的抱负也随之破灭。是理想的幻灭打垮了他,要了他的命。
尼赫鲁的大印度战略1947年,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领导印度终于取得了独立地位。与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同,印度的独立并不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的,而是以“非暴力不合作”一类的妥协的方式,通过英国殖民当局把权力移交给国大党的和平改良道路实现的。
在印度长期执政的国大党,是从英国殖民统治中孕育出来的印度政党,各方面与英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政治思想上受英国的影响很深,独立掌权后,不仅沿用了英国的国家政治体制,而且在立国思想和战略安全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几乎与当年的大英帝国殖民主义者一脉相承。因而,印度的国家战略有着对昔日大英帝国的明显的继承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扩张性。这一点从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计划中可见一斑。
这个计划设想是这样的:英属印度下的整个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东南亚的缅甸,以及中亚乃至东亚地区都纳入大印度联邦的范围,也就是个“大南亚共荣圈”。对此,尼赫鲁给出的理由是:亚洲地区的很多民族都是弱小民族,而弱小民族组成的国家注定要灭亡,只能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苟延残喘,但根本无法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计划彻底暴露了印度的野心,所以他的这套计划在巴基斯坦、缅甸都无人理睬,很快寿终正寝。但尼赫鲁转而在世界范围推动起不结盟运动,为印度赢得了更多的注意力。
不过,尼赫鲁制定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同样包含着印度要称雄世界的因素,也就是说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外,建立一个以印度为核心的“第三势力”,由尼赫鲁“充当世界领袖”。印度独立前,尼赫鲁曾经说过,“独立后的印度,就其雄厚的资源潜力而论,定能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命运决定我们要成就大业,改变世界面貌”。印度独立后,他宣称,“当今世界上只有美、苏、中三国雄视全球,虽然还有许多文明发达的国家存在,但当你放眼未来”,“则世界上第4个大国非印度莫属”。尼赫鲁所有言论中,以这句“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最为著名,是对印度1947年以来国家战略的最好阐述。
尼赫鲁对华战略的失败尼赫鲁的一生是在西方式的所谓民主政治中度过的。从他的出身到他所接受的西方教育,乃至他回到印度之后所从事的政治活动来看,他都是富于那套民主政治经验而对军事斗争经验不足,应该说尼赫鲁在国际战略方面有着比较开阔的视野,但他在军事斗争方面由于其政治生涯中并未经历过长期战争的磨练因而其决策颇具冒险性而又缺乏对不利事态的控制能力。这在尼赫鲁的对华战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尼赫鲁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他还认为,印度必将成为联邦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并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势力范围。1947年3月,还在独立前夜的印度临时政府便怂恿西藏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尼赫鲁政府又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驻华使馆竟在向中国政府的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进藏。
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
1959年,西藏叛乱失败后,尼赫鲁完全拒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继续侵占中国领土。
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朗久发生了双方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冲突。为避免边界冲突,中国方面从边境后撤20公里。而印方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
1961年12月,印度陆军总部发出一项指示,命令东部军区将哨所向前推进,以便有效占领整个边境。尼赫鲁则在印度人民院讲道:“最后,如果你们愿意这样说的话,就采用战争的手段……我们要不断加强我们的阵地。”
1962年上半年,印度沿麦克马洪线建立了大约24个新哨所。麦克马洪线本就是条非法的界线,历代中国政府都从未承认。而在扯冬(印方称为多拉),印军干脆越过麦线建立哨所。对此不仅印度陆军自己的地图上都标明哨所位置在中国境内,而且在5月间还在该哨所发现一块用中文写的木牌,内容为“这是我国的山河”。
1962年9月16日,中国外交部向印度提出抗议,照会回顾了印度军队1959年侵入了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并且长期滞留在那里。中方谴责印度方面现在更侵入了扯冬。
对此印度政府的反应是:9月22日印度国防委员会命令如下:“通盘决定与前几次会议所讨论的相同。即陆军应作好准备,并尽速将中国部队赶走。”
就这样,尼赫鲁一步步地将印度引向对华战争的深渊。而当1962年印度在中印战争中惨败之后,尼赫鲁惊慌失措地抛下了不结盟的外衣,急忙请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并致信美方,明确要求提供15个空军中队进驻印度,彻底地让人看清了印度的本质。
从那以后,尼赫鲁的民望大受打击,他本人的政治雄心也一落千丈。内外交困的尼赫鲁没能挺过这一关,在为女儿英迪拉.甘地打好政治基础后,尼赫鲁撒手人寰。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真的吗?尼赫鲁的执政生涯为何会在62年之后戛然而止?
客观的说,尼赫鲁真不能算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个人对尼赫鲁感觉比较复杂,当然,尼赫鲁没有为印度带来惊天动地的变革,这是尼赫鲁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说1962年中印战争,尼赫鲁确实在1962年受到严重打击,2年后去世,但是我的观点是,中印战争实际上时间很短,就一个月时间,伤亡也不大,印度方就伤亡了一千多到三千多人,剩下的是失踪和被俘虏的,印度这一仗被俘的比死亡的多的多。
这是被俘虏的印度军人
大批大批的俘虏
这是中方护士照顾印度伤病
我看过几乎所有的有关于尼赫鲁,以及中印双方的资料,尤其是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尼赫鲁自传等等,我个人对待尼赫鲁这个人感情比较复杂,这个人是不能用大家煽动民族情绪就能解释的一个人。
尼赫鲁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家庭,他的父亲是非常富裕的,当年印度还在殖民时期的时候,尼赫鲁就可以去英国上大学,出手阔绰,你们猜猜尼赫鲁家有多富裕?我举个例子吧,恩格斯援助马格斯的时候,一个月不过5英镑,而尼赫鲁在印度上大学的时候,他父亲给他400英镑,当年英国国王来印度的时候,在宴席上还专门邀请过尼赫鲁父亲。
尼赫鲁父亲的房子是印度著名的欢喜宫
这个房子有42个房间,所以你不要问尼赫鲁有多富,这不是一个所谓的“汤臣一品”,也不是别墅,这是一个宫殿。
尼赫鲁虽然在这么优渥的环境下长大,但是由于英国人对于印度人极端的歧视,导致尼赫鲁走上了反英的道路,我翻看尼赫鲁自传的时候,可以说尼赫鲁对于中国的感情还是比较好的,在尼赫鲁自传里面,尼赫鲁高度赞扬了中国文明,中国文化。
而正是因为尼赫鲁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长大,导致尼赫鲁看谁都傲气的很,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当时好几个美国总统都不喜欢尼赫鲁,当中印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政坛甚至还有幸灾乐祸的心态,觉得印度是应该狠狠被教训一顿。
中印两国都建立以后,尼赫鲁和中国关系保持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万隆会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尼赫鲁一直力挺中国,和中国关系非常不错。
只是后来因为西藏的问题,中印两国越闹越大,最后兵戎相见。
我并不觉得尼赫鲁是个坏人,尼赫鲁毫无疑问是有大国情绪,甚至有点大英帝国殖民心态,但是在反西方殖民,支持民族独立国家这方面,印度做的非常不错,印度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力主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并且在以后的很多年,一而再再而三在联合国杯葛南非,反而美国人在支持种族隔离,可以说印度做的是对的,美国人才是种族主义的元凶。
尼赫鲁的问题出在,他真的不明白什么叫“力量”,他所谓“道德的力量”实际上是建立在西方人对于印度同情的基础上,而如果自己得不到力量,西方的同情就会变成嘲笑,西方人的所谓的善心是建立在不侵犯西方核心利益基础之上的,印度人很幸运,殖民印度的是英国人而不是德国人或者日本人,否则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只能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中印关系跌到了谷底,但是即便是如此,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上,看看谁支持了中国
看看那些反对的国家,什么澳大利亚之类的,美国,日本之类的,你就知道,有些国家真的打心眼不想和中国把关系搞好。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真的吗?尼赫鲁的执政生涯为何会在62年之后戛然而止?
说戛然而止有点过了,这老兄带的国大党在1962年当年的选举中还是获胜了的,只是对比1957年选举中494个席位拿371个的碾压级优势不见了。原因也不复杂,闲着没事惹那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兔子,被打了个满脸花。
很多人觉得他1962年后存在感不强,其中原因也不复杂,本来心比天高的玩前进政策,结果命比纸薄被收拾个臭死,这老兄又气又急之下病倒了。1963年他足足在克什米尔修养了好几个月,到了1964年干脆一命呜呼,当然就没啥存在感喽。
很多自己人可能觉得在50年代中印两国关系很好,有那么一段蜜月期。但吐槽机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只是我们和那一代领导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尼赫鲁对我们一直就很提防,从开始就在耍两面派。
他搞的不结盟运动本质上是想自己当老大和美苏两强竞争,而咱们参与不结盟运动的目标很实际,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这种分歧就已经很明显,当时总理的演讲核心是各国能够自己选择自己的路走,哪怕是资本主义道路;而尼赫鲁的助手梅农完全歪曲了不结盟的意义,以粗鲁和不外交来定义不结盟运动,给尼赫鲁赢得了大量国际声望。
这种做法连印度自己的外交官都说梅农那货完全是个傻X(1962年就是这货当的印度国防部长),总理的评价则是“我从未见过如尼赫鲁这般自大的人”。事实上根据中情局一些解密文件看,早在1954年尼赫鲁就警告过当时的缅甸总理巴瑞里中国远点,同样的话也对印尼说过,这孙子一直就对我们很不友好。
那么尼赫鲁为啥要搞那个连润公都摸不着头脑的前进政策呢?很多人的结论是这货飘了,没错,他确实飘了。他没想明白一件事儿,当时印度在国际上呼风唤雨并不是国力有多强,而是种种牵制之下各国都给他们面子。
他本人作为一个富家公子出身的政治家,人生最大的考验也就是被英国逮捕过几次,同时前边还有一个甘地顶着,根本没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别说对比润公、斯大林、丘吉尔这代铁血领导人,就是比赫鲁晓夫、卡斯特罗这批人都有不足。他根本不明白战争不是他想的那么浪漫,那真正的尸横遍野,举手无情。
这货最二笔的地方就是最初拿前进政策当谈判筹码,拿兔子对战争的谨慎当做是外交软弱,他根本不明白那代领导人的概念里不打就是不打,只要决心开打就是玩命。所以不停得寸进尺的修哨所,没完没了的挑衅,他总以为兔子受美苏两国挤压,不敢和他翻脸。
这个错误其实就够致命的了,你去挑衅一个大国却没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拢共就划拉不足2万的部队去折腾,一旦开战后续梯队也没有,这不是作死嘛?可这孙子作死也就罢了,给台阶都不会下。
最初兔子的反击只持续了4天,然后就停下来修整了足足三周,很明显这就是给他个小教训。期间兔子也给尼赫鲁发了信,呼吁外交解决问题,双方都各退一步算了。如果是有战争经验的行家一看就明白这仗没法打,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较量,就坡下驴也就完事了,好歹脸面能保全。
可这倒霉孩子在英美的忽悠下直接宣布紧急动员,一副要全面战争的架势,给发的呼吁也拒绝了。那还能怎么办?继续打呗!于是几个战士俘虏一个营的笑话都出了,三哥那帮停留在一战的部队根本对运动战和平行穿插根本毫无办法。
到这阶段如果眼光再高明一点还是能看出兔子的目的依然是惩戒,如果想扩张早就向前穿插了。可惜尼赫鲁这孩子心理素质太差,连翻打击之下直接开始卖国了,丫给美国总统肯尼迪写了两封充满绝望的信,求购12个中队的飞机,还求美国派飞行员来,以培训的名义参战......
就在这货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那边兔子自己退回去了,得!又在世界人民面前卡了个大脸!被当猴子耍的尼赫鲁又气又急之下就一病不起了。所以说这老兄不是多行不义,只能算是不自量力而已。
在吐槽机眼里这货大抵和爱情小说家墨索里尼差不多,就是给世界人民增加笑料的,连喊的口号都差不多,不信你看:
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尼赫鲁在别人书写历史时拱手旁观是一种耻辱,谁获胜并不重要(网友续:反正不是我)。——墨索里尼“多行不义必自毙”是真的吗?尼赫鲁的执政生涯为何会在62年之后戛然而止?
尼赫鲁是印度独立之父,连任四届总理,执政27年,曾深受印度人民的敬仰。自印度独立以来,不断蚕食中国领土,中印双方武装冲突不断。我国政府再三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均遭到尼赫鲁拒绝。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全面出击,短短31天内,我国占领了边界全线争议地区,印度惨败!这一仗令如日中天的尼赫鲁威信扫地,意志消沉,病魔缠身,于1964年5月37日猝发心脏病而亡。一场中印战争,竟然把尼赫鲁活活气死,这是否也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