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大器晚成的人很多啊:

老黄忠60岁征战天下,姜子牙80岁辅佐周文王,佘太君100岁挂帅,孙悟空500岁西天取经,白娘子1000岁下山谈恋爱。

这当然是个笑话,不过笑话里往往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还是非常多的。

大器晚成第一名,三国刘备。

刘备24岁开始,镇压黄巾起义,从而正儿八经开始征战天下。可是到了50岁这一年,刘备才拥有了南郡,坐拥荆州五郡,有了自己的江山。

此前刘备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一直都在流浪,27年奋斗史,差点儿一无所获。

到了刘表这儿时,手里也就几千人马,压根就成不了气候。47岁的刘备,前往隆中拜访了诸葛亮,从此人生开始发生转变。

3年时间,刘备就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荆州最大的一块地盘。此后他再接再厉,54岁刘备拿下了益州,坐拥荆州、益州两块地盘。

59岁的刘备击败了曹操,拿下了汉中,自称汉中王。61岁的刘备这才在成都登基,建立了蜀汉政权。

你说刘备是不是大器晚成?从24岁开始奋斗,到了50岁才有了一点成绩,奋斗的这27年时间,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如果看不到希望,一般人奋斗个两三年肯定就要改行了。稍微执着一点的,努力个三五年,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刘备却为此奋斗了一生。

从当初那个潇洒的青年,一直奋斗到了两鬓斑白。为啥他这么执着?我认为这是因为他心里有一种信念。你可以说他是为了野心,也可以说他是为了恢复大汉,总之他具备某一方面的特殊信念。

大器晚成第二名,晋文公重耳。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但是他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俩弟弟,所以压根就没有机会继承大位。晋献公继位的时候,重耳已经21岁了。

11年后,后妈骊姬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做接班人,所以就晋献公把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都给赶出去了。

这还不够,后妈骊姬还逼杀了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这一年重耳已经42岁了,却过上了流亡的生活,在各国流浪。

47岁那年,晋献公去世了,后妈骊姬如愿让儿子奚齐做了国君,可惜奚齐当天就被人给刺杀了。紧接着晋国又立晋献公另外一个儿子卓子继位,结果又被人给刺杀了,而且连后妈骊姬都被打死了。

这下子晋国国君的大位空了出来,晋献公的儿子,只剩下了重耳和夷吾。这个时候不少人打算立重耳为国君,可惜他一再推辞。

因此在重耳48岁那年,他弟弟夷吾继位,也就是晋惠公。就这样,重耳又过了14年的流亡生活,直到重耳62岁那年,晋惠公去世了!

不过晋惠公有儿子,他儿子晋怀公继位了。可惜晋怀公不是个东西,大家都愿意支持重耳继位。因此在重耳63岁这一年,才继承了大位,也就是晋文公。

好家伙,42岁开始流亡各国,63岁才继承了大位。这22年的流亡生活,增加了晋文公的阅历,最终使得晋文公在69岁那年称霸诸侯,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大器晚成第三名,汉高帝刘邦。

刘邦就太厉害了,他只比秦始皇小了3岁,但是看着却像不同时代的人。当秦始皇在征战天下的时候,刘邦还在村里头吃喝玩乐呢!

游手好闲的刘邦,在48岁之前,一直都是个街溜子。虽说有个亭长的工作,可那点微薄的工资,压根就不够他出去赌钱的。

因此比他小了15岁的吕雉嫁给刘邦,简直是倒了血霉了。吕雉不仅要忙着照顾公婆,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甚至还得担心刘邦在外面各种惹祸,导致人家来家里抄家。

可是刘邦到了48岁以后,开始幡然醒悟了。他主动加入了抗秦的队伍中去,成为了项梁的部下,人称沛公。

花了8年时间,刘邦灭亡秦朝,击败项羽,完成了天下大一统,建立了大汉王朝。此时的刘邦已经56岁了。对于开国帝王来说这个岁数不算老,可人家创业的时候,已经48岁了。

大器晚成第四名,左宗棠。

说近代史,肯定离不开左宗棠这个人,他实在是太重要了。平定太平天国、镇压捻军起义、镇压陕甘少数民族起义、组建福建船政、收复新疆。

好家伙,他这辈子这些大事儿是真的没少干。可是大家知道吗?左宗棠并没有考取过进士,也就是说他压根就是不走寻常路的那种人。

20岁那年,左宗棠就已经考上了举人,可谓是少年天才。可是接下来的多次科考中,左宗棠都落榜了。

为了养家糊口,左宗棠只好做起了教书匠的工作。一直到了41岁,左宗棠才到了湖南巡抚张亮基这儿做了个师爷,从此开启了他开挂的人生。

47岁那年,在骆秉章的保举下,左宗棠得到了四品卿衔。49岁这一年,左宗棠组建楚军,在平定太平天国时立下大功,所以在50岁这一年出任浙江巡抚。

从一介布衣书生,到一省的封疆大吏,左宗棠只花了9年时间。如果是寻常人考科举上去的,可能花一辈子也做不到这个位置。

53岁这一年,左宗棠攻陷杭州,55岁时左宗棠到福建兴建船厂。60岁时,左宗棠带兵前往平定捻军起义,66岁时平定回乱。

70岁这一年,左宗棠制定了详细的收复新疆战略,并且抬棺入疆。期间他的妻子和儿子相继离去,左宗棠都没时间回去看一眼。他入疆的那一天,就已经把性命交给了收复新疆的事业。

从一省的封疆大吏,到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花费了21年时间。再回来时,左宗棠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老者。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大器晚成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年龄界限,如果以60岁算起,列写几位大器晚成的伟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朱德,四川仪陇人,共和国元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886年12月1日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已经63歺了,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生于1904年8月22日。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他已经73岁了,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刘华清,开国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出生于湖北黄安,原籍湖北大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1916年10月1日出生。1982年8月,66岁时任海军司令员,1987年11月,71岁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1989年11月,73岁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刘华清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这时他已经76岁了,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胡说八道。侮辱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遵义会议就是秘书长,当时很年轻。怎么能说是大器晚成呢?这样说,就否定了邓小平同志年轻时的卓越功绩。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一,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姜太公,商末周初人。早年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传说八十岁时,在渭水河边无饵垂钓,其志不在鱼。然遇到文王访贤,车载而归,遂助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因功封齐,是为齐国始祖。

二,朱买臣,汉武帝时期人。年轻时家贫,砍柴度日,不忘读书,其妻弃之而去。后汉武帝征召熟悉儒家经典者,遂拜会稽太守。遇到前妻与后夫洒扫道路,遂招入府中。其妻羞愤难当,自缢而死。后买臣官至丞相。

三,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元代山水画家,“元四大家”之一。中年时期画过画,但不成功,又做过小官吏,游走于官吏富人之家,勤加磨练,因受排斥愤而专心习画,六十岁以后画风丕变,以画山水画出名,有自家面目,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等。

四,齐白石,湖南省湘潭人,他经历清末民初和新中国。幼时家贫,上学三年便辍学在家,闲暇自学画画。十几岁至二十多岁做木工,雕花。偶在雇主家得《芥子园画谱》大好之,以半年时间临摹完毕。廿七岁,拜当地文人胡沁园为师,学画画,书法,刻印,诗文。六十岁后定居北京,六十多岁“衰年变法”,创“红花墨叶派”。七十多岁画风成熟,所作花鸟,草虫,虾蟹等,风格鲜明,前无古人。新中国成立后,佳作叠出,虽至耄耋之年,仍然引领画坛风骚。是“大器晚成”的夙夕典型。

“羲之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各行各业都有晚成现象,人才的成长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点是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回,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高贵品质,和坚定毅力与决心!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苏洵是也。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的老爹。

年轻的时候,不爱学习,自己也曾评价自己:

少不喜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苏洵不擅长时文,于是举进士不第。

由于当时的一些情况再加上科举不中,苏洵这时候对国家前途和自己仕途都比较灰心,所以暂且放下了当官的愿望。

嘉佑三年(1058),朝廷命苏洵赴阙应试,他也上书皇帝,表示谢绝。

嘉佑五年,苏洵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的小官。

治平三年(1066),苏洵以霸州文安县主簿而终,时年58岁。

苏洵虽然没当过什么大官,但是他的主要成就是他的文章。

他的文章以论兵见长,非常有深度。而且在政论和史论方面也有很高成就。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五羖大夫百里奚,七十岁才拜相,帮助秦国进行改革,为之后的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在山西平陆县北的虞国,有个名叫百里奚的人,此人学富五车,却家境贫寒,三十多岁才娶上老婆,不久生下一子,日子更加难过,百里奚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告别妻儿要出门闯荡,希望寻个出身。妻子杜氏杀了家中唯一的一只鸡,取出仅剩的一点小米,给丈夫饯行。临别时拉着百里奚的衣袂,含着泪对他说:“以后富贵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娘俩啊!”

于是百里奚先来到了齐国,找当时的齐国国君齐襄公谋个差事,可惜人生地不熟,又无人引见,最后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到了四十多岁,百里奚来到宋国,结果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结识了一个故乡人叫蹇叔。蹇叔于是先让百里奚去放牛,很快觉得百里奚是个人才,不能这么埋没了,就回虞国找一个叫宫之奇的人,此人是一个大夫。趁此机会,百里奚回到了家看看,岂料家庭草木丛生,荒凉不堪,原来妻子因为极度贫困又久等不归只好先离开了。在宫之奇的引荐下,百里奚在虞公处谋了个差事。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灭虢,然后回头把弱小的虞国也灭了,还未享上福的百里奚也随着虞公当了晋国的俘虏。晋献公甄别俘虏时,发现百里奚的学识不错,就想招揽此人。但是百里奚认为自己国家被灭,如果投向他国世人会如何看待自己啊,自己宁可为奴,不能背主做官,拒绝了晋献公的好意。这一年,秦穆公派遣使者到晋国求亲,晋献公答应将大女儿嫁给他。同时派遣百里奚当嫁妆一起随着公主嫁到秦国去,就让他当了陪嫁的奴仆。年近不惑的百里奚就出发去秦国了,想想自己胸济世之才,却命运多舛,临老还沦落异乡为人作奴,越想越懊恼,于是乘人不注意逃走了。

百里奚先逃到宋国,结果宋国没有什么前途,就跑到了楚国,不想刚进入楚国,直接被楚国兵士抓住,说百里奚是奸细。百里奚急中生智说是放牛的。于是楚国士兵于是就让百里奚去放牛,幸亏百里奚以前放过牛,有经验,不久,他放的牛只只膘肥体壮。

有楚人就去向楚成王说了百里奚的事情,楚成王回答道:“如果是个人才,就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让他去放马试试。”这样,百里奚又被派去放马。使者迎亲回到秦国,秦穆王就开始检查陪嫁的名单,对过来对过去发现少了个百里奚,于是就派人打听这个少了的百里奚到底是什么人。很快打听的人回来了:百里奚有安邦定国的才能,但是一生坎坷,未遇明主,又死守臣节,不愿为晋献公所用,最终陪嫁为奴,半路逃跑后,现在楚国放马。

秦穆公一听,不由眼睛一亮,真的是要打瞌睡送枕头来了。当时的秦国,在东部遭受诸侯挤压,在西部受犬戎压迫,可以说两头受气,再加上民风封闭、人才稀缺,早就想招揽人才进行改革了。可问题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如今遇上一位,怎么能放弃呢?于是秦穆公准备用厚礼去楚国将百里奚赎回来,此时有大臣说道“楚王让百里奚去放马,还不知道他的才干,你大张旗鼓的这样弄。不就告诉楚国人百里奚是个人才啊,人家能放人吗?还不如按眼下奴隶的价格、用五张羖皮去换他。”羖就是公羊。

秦穆公一听言之有理,就派人带五张公羊皮去楚国,找楚成王了,说要将百里奚赎回来。楚王一看,一放马的奴隶你们还要啊,算了给你们吧,反正我也不缺这一个放马的,就算给秦王一个面子。于是楚王放出了百里奚,将百里奚放入囚车中拉回了秦国。秦穆公一看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子,大失所望,问:“你几岁啦?”百里奚答:“年方七十。”秦穆公叹气说:“可惜太老了。”

百里奚看了一眼秦穆公,说道:“如果叫我打老虎,七十岁年龄的确太老了;但是我坐而论政,比起当年的姜太公还小十岁呢!”秦穆公一听,好大的口气啊。就来了兴趣,就请百里奚入座细谈,于是百里奚从天文地理、兵农工商、内政处置、外交形势谈了好多好多,俩人竟然一连谈了三天,最后越谈越投机。谈完之后,秦穆公决定拜百里奚为相国,授上卿,执掌秦国所有朝政,百里奚又举荐蹇叔为上大夫,辅助自己理政。

百里奚之前因为长期身处底层,对社会发展的种种弊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所以提出的治理方案非常有成效。因此,当时的秦国百官用心,政令通畅,秦国从而进入前所未有的富强时代,接着又西并诸戎,拓地千里,修武整兵,发展生产,为后来商鞅变法争霸中原,打下牢固基础。因为这位上卿是用五张羖皮换来的,故天下相传,戏称他为“五羖大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