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报告单于,张骞不肯投降!”小兵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匈奴单于面前。

单于似乎见怪不怪了:“那就发个女人给他好了!”于是乎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

“报告单于,苏武也不肯投降!”小兵再次前来报告。

单于两手一摊:“也发个女人给他!”于是乎苏武也在匈奴娶妻生子。

但问题是,这两位在匈奴娶妻生子,却始终都没有投降过匈奴。尤其是苏武持节19年之久,单于都被他熬死了,他都没投降。这种投资难道不是相当失败吗?既然回报率这么低,为啥匈奴单于,还是会善待汉朝俘虏呢?

一、中行说的投降,让匈奴人尝到了甜头。

汉匈之间,从刘邦的时候就开始闹腾,彼此都不服气,所以战争是避免不了的了。可是匈奴人骑兵为主,跟他们打仗太费劲了。后来汉朝想了个办法,就是和亲。

在汉朝统治者看来,用一两个女人,换取汉匈之间的和平,这买卖划算。所以从刘邦时期开始,和亲制度就这么定下来了。

到了汉文帝时期,原来的冒顿单于去世了,老上单于上台后,汉文帝又挑了个皇族公主去和亲,但是公主和亲必须要有一大批侍奉之人,这其中就有人挑中了宦官中行说。

中行说打死也不肯去,他知道去匈奴以后不会有好下场。可是汉朝这边非逼着中行说去,结果中行说放下狠话:如果一定要我去的话,那将来我肯定会成为汉朝的祸患!

最终中行说果然说到做到,他到了匈奴就投靠了老上单于,从此以后拼了命给匈奴干活,就是为了报复汉朝。那么他做了哪些事情呢?

第一件事:教匈奴人算账。

这里的算账是字面意思,原来匈奴人压根不懂什么叫数学,从一能数到十的人,基本上就被捧为数学天才了!

自是之后,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史记》

但是牛羊骏马这些东西,数量远不止十头,所以数量一多,这些数学天才脑子也犯浑,甚至想要哐哐撞大墙。

而中行说是从中原来的,这点小东西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儿科。于是乎中行说便教会了匈奴人数数,而且还让他们学会了统计学,甚至把牲畜、人口做了档案管理。

这一套东西都是汉朝用剩下的老掉牙的东西,可是到了匈奴这儿来,却成了最先进的文化。以至于匈奴单于把中行说奉为天人!

第二件事,保住匈奴的本来面貌。

人身上都是有劣根性的,一般都很难经受得住诱惑。匈奴人也不例外,他们从汉人那儿弄来的衣服实在是太好看了,美食也实在是太好吃了!

从此以后匈奴人就逐渐依赖上了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就向汉朝请求赏赐。长此以往,那汉朝同化匈奴的计划就算完工了。

可是中行说来了以后,立刻让他们扔掉了汉朝的这些美食和衣服。为啥?因为时间长了,匈奴就离不开汉朝了,到时候人家把物资切断,你们就完了!

所以每个民族都应该保留属于自己的那种特色,在中行说的建议下,匈奴人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保住了民族的独立性。

第三件事,树立匈奴人的自信心。

汉朝给匈奴人的国书竹简长度是一尺一寸,为了提高匈奴人的自信心,中行说建议匈奴给汉朝的国书竹简要定为一尺二寸。

汉朝皇帝给匈奴单于写的信开头,会写上这么一句: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平安。结果中行说建议匈奴单于的回信开头这么写: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平安。

也就是说,中行说认为,匈奴凡是都要压汉朝一头,以此显示匈奴人更加高贵。为了抬高匈奴文化的先进性,中行说还刻意污蔑汉文化,最终树立了匈奴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所以说,匈奴人在中行说这儿,实在是尝到了甜头。他对匈奴民族的成长帮助太大了,因此后世匈奴单于,依旧希望这样的汉人来得越多越好。

二、文化上汉匈不分家,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汉朝和匈奴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但是由于和亲制度的盛行,使得汉朝跟匈奴之间,又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匈奴单于中,有很多都是有汉人血统的,因为他们是汉朝公主所生。其次公主带来的男男女女,长期在匈奴生活,也逐渐和当地人融合在了一起。

因此匈奴人的生活、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朝的影响。这么一来汉匈之间,在文化上其实就成了不分家的状态了。

匈奴人知道,汉朝的文化其实更加先进,有先进的文化,干嘛不去学习呢?因此匈奴人对汉朝俘虏十分优待,就是希望这帮人能够留下来,把先进的文化知识传播到匈奴来。

和亲的时间长了以后,匈奴人更加容易接受汉朝文化,而汉朝俘虏,对汉朝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鼓励更多汉人来匈奴生活。

汉朝俘虏到了匈奴来,一言不合就被封为王有没有?

  1. 当初李广的孙子李陵打了败仗,被匈奴人俘虏了,匈奴单于大手一挥,就封李陵为右校王。得知李陵全家被汉武帝灭了,单于更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
  2. 卫律出使匈奴,结果匈奴单于二话不说就把卫律封为了丁灵王,他还成了匈奴单于的谋主。他的父亲虽然是胡人,但是他早就汉化了。
  3. 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以后,匈奴单于给予了最高规格的待遇。地位甚至在谋主卫律之上,不出意外是要封王的。可惜被嫉妒心泛滥的卫律设计给杀了。

由此可见,匈奴人对汉朝的将军,那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敢来,我就敢给你个王爵做做。其实封王这事儿,估计也是从汉朝这儿学来的。汉朝的王爵有实实在在的地盘,可匈奴的王爵估计就只有实实在在的牛羊吧。

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相杀伤甚众。夜堑汉军前,深数尺,从后急击之,军大乱败,贰师降。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尊宠在卫律上。---《汉书》

正是由于匈奴人的这种态度,才使得汉朝的士卒们投降起来更加没有心理负担。那些在汉朝混不下去的士卒们,肯定举双手赞成投降。为啥?因为匈奴单于不光发钱发牲畜还发媳妇儿给你,这不比留在汉朝香吗?

一旦这事儿传出去以后,那投降派们就能更加心安理得地投降了。大量汉人投降匈奴,自然更加有利于匈奴事业的发展。

总结:民族情结,是禁锢人才的最低级手段。

从匈奴人如此善待汉朝俘虏这事儿上,其实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为啥外国企业能留住大量人才,而我们却严重人才流失呢?为什么每年清北毕业的高材生,大多数都远渡重洋去了漂亮国呢?

千万别用民族情结来禁锢这些人才,这是最低级的手段。整天高喊着民族情结,结果人家一项科研成果,各种领导都要加名字在上面,谁还愿意搞科研呢?

要想真正留住这帮人,那就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肃清官僚主义,肃清唯关系论,简化办事流程,提高人才待遇。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怎么可能还有人才愿意跑外面去呢?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只要投降,就送官送老婆,这就是匈奴对汉人俘虏的“优待”政策,看似好处多多,实际上是匈奴人别有用心。

翻开中国的古代史,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匈奴,这个伴着中原文明而生的游牧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原王朝的噩梦。

尤其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双方常年战事不断,甚至到了汉武帝不惜举倾国之力也要灭掉匈奴的地步。

按理说,处于敌对的双方,理应是见面分外眼红才是,但在匈奴这里,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只要抓到汉人俘虏,不仅不杀死,反而还有十分“丰厚”的优待俘虏政策。

比如强制性地分配给汉人俘虏一个匈奴女子,允许其结婚生子,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人才,还会许以高官,总之就是,只要汉人投降匈奴,立马就送官送老婆,不要还不行那种。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西汉时期的匈奴,对待汉人俘虏的政策一直如此,汉朝历史上有不少名人都被迫“享受”过这一政策,如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大将李广利等,而除了这些名人之外,匈奴对于俘虏的普通汉朝士兵,一律也是相当优待。

那么,为什么匈奴人会在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格外优待,让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呢?实际上,这正是匈奴人打得“如意算盘”。

匈奴这个民族,最早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阴山山麓。

根据部分史料记载,匈奴人是夏桀之子淳维的后裔,商朝建立后,淳维带着遗部,一路逃至北方,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就有了匈奴的前身例奴。

而在商周时期比较活跃的鬼方、混夷、猃狁,以及春秋时的戎、狄和战国时的胡,这些不断侵扰中原的外来民族,实际上都可以统称之为匈奴,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而匈奴真正的崛起,是在秦末汉初时期,当时匈奴出了一个冒顿单于,在他继位后,开始了对外扩张,先后吞并了楼烦、白羊河南王等区域,又将曾经被大将蒙恬收复的河套地区占据,自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一个是给急于扩张,一个是保家卫国,自然而然的,双方就产生了大大小小的摩擦。

从刘邦时代开始,整个西汉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与匈奴人对抗,先有刘邦“白登之围”的惨败,后又被迫和亲的妥协,再到汉武帝时期的痛击匈奴,总之,西汉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抗击匈奴史。

按理说,汉朝和匈奴,在进行了无数场战役后,双方理应是不共戴天的死敌才对,但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匈奴人在抓到汉人俘虏后,不仅不杀死,反而半强迫性的给这个俘虏分配一个女人,要求他结婚生子。

这个优待俘虏政策,有不少名人被迫“享受“过。

根据《汉书》、《史记》记载,第一个“享受“该待遇的,是博望侯张骞,在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时,中途被匈奴人俘虏,流落匈奴长达十几年,而在此期间,张骞就曾经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史记》

当然,这桩婚事并非出自张骞本意,而是在匈奴人威逼利诱他投降的手段之一,说白了,张骞和匈奴妻子的结合,属于带有强迫性质的婚姻。

除了张骞之外,还有一个同样有此遭遇的名人,这个人就是“苏武牧羊"的主人公苏武。

苏武也是汉武帝时期外交使节,他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但在到达后,赶上内乱,因此也被扣留在匈奴。

之后,匈奴的鞮侯单于开始不断招降苏武,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前后一共扣留了苏武长达十九年,但苏武持节不屈,终于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获释回国。

而在这十九年中,匈奴人就分配给苏武一个妻子,苏武还和这个妻子生了一个孩子,叫做苏定国。

张骞和苏武,在匈奴娶妻并非个例,除他二人之外,还有大将李陵,在被匈奴俘虏之后,匈奴人对他可谓是礼遇有加,不仅封官加爵,匈奴单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而李陵的后裔在匈奴繁衍生息之后,形成了另一个强大的民族。

另外,还有汉朝大将赵破奴、李广利,此二人皆与李陵情况类似,被俘之后,在匈奴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同时,汉武帝时期,还有个不算出名的边关将领,叫做李绪,也是在投降匈奴后,成为了匈奴显赫的大人物。

从以上几人的经历来看,匈奴人对于汉人俘虏,是持欢迎态度的,不仅不会杀,反而极为优待,只要愿意为匈奴效力,高官厚禄、美女佳人,统统没有问题,如果说许以高官是为了拉拢这些人,那么让他们在匈奴娶妻生子,就是匈奴人的“高明”之处。

其一,利用汉人来增长人口,增加自身实力

古代战争靠的是什么?从某种角度来讲,靠的就是土地和人口,尤其对于匈奴这种游牧民族来说,人口的多少,就代表着其实力的大小。

而根据史料记载,匈奴在强盛时期,其人口不过“汉之大郡”,意思是和汉朝的一个大郡的人口差不多,那么汉朝大郡有多少人口呢?答案是150万左右。

也就是说,整个匈奴也就一百多万人口,这其中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能用到战争中的青壮成年男子,最多也就在一半左右。

靠着这些人口,匈奴不仅要发展自身,还要与汉朝抗衡,增加人口,就成了当务之急。

然而由于常年战争和环境恶劣,匈奴自身的人口数量一直提不上去,不仅大量成年男子因战争死亡,还有很多婴儿由于环境问题造成夭折,这些都是限制匈奴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

内部人口增长效果不明显,那就从外部想办法,而为了达成目的,匈奴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抢人,匈奴人每次发动战事,一部分是因为抢掠物资,另一部分就是把汉朝边境的百姓抢到匈奴充作奴隶,以此来增加其人口数量。

这些被抢走的百姓,也会有一部分被匈奴“包办婚姻”,目的就是一个,多生孩子。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何况类似于张骞、苏武这样的名人,更加会上赶着为其分配一个或者多个匈奴女人,期望他们能够在匈奴娶妻生子,以壮大匈奴的人口。

至于匈奴女人够不够用,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前文讲过,匈奴由于常年战争,大量成年男子阵亡,就造成了同样数量庞大的寡妇,对于这些寡妇,匈奴人早就有相应对策,“妻后母”收继婚习俗,就是匈奴人内部为了消化“闲置”的女人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妻后母”收继婚习俗,是古代游牧木民族为增加人口的一种特有习俗,大意就是一个女人的丈夫去世了,那她就必须再嫁给家族中的其他男人,这个男人可能她儿子,也可能是她的小叔子。

总之,这个妇女在失去丈夫后,就自动转入亲帐中继续为本族、本部生育儿女,使妇女的生育能力延续到最大限度。

但内部消化也有个限度,还剩下有大量的妇女,这个时候,被俘虏来的汉人就派上了用场,让汉人俘虏和这些妇女结合,就成了匈奴惯用的计策。

不仅仅是对汉人俘虏如此,对待从其他国家或者民族劫掠而来的俘虏,也是同样如此,这就造成了当时的匈奴国家中,各种肤色的人都有,这都是匈奴为了扩大其人口数量,实行的上述措施造成的结果。

因此,抓到汉人俘虏,肯定不会杀死,还要留着他们为增加人口做贡献。

其二, 改良基因,提升整体文明和素质

众所周知,匈奴的文明程度,相较于中原王朝来讲,要落后得多,因此,匈奴人对于先进的中原文明,一直是抱着向往的态度。

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游牧民族都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不屑与之有过多的交流,更被说将先进的技术传给他们。

但匈奴人很想学怎么办?那只有靠抢了,抢来现成物资的同时,还抢来了文明的中原人。

对于自身民族的整体素质,匈奴人有自知之明,知道不如中原,他们也想把中原的先进文明带到匈奴,因此,在俘虏了汉人之后,匈奴人就希望把汉人的文明留下。

怎么才能让汉人心甘情愿的把技术传授给匈奴人呢?太复杂的办法匈奴人不会,但给这个汉人安排一个女人,让他在匈奴的土地上娶妻生子,就是一种简单,但又行之有效的方式了。

只要汉人在这里娶妻生子,那么他就有了一个家,有家就会有牵挂,自然也就不会轻易离开,同时为了生活下去,也会把各种技术交给匈奴人,一旦学会这种技术,再进行推广,那么实力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上,早在秦末时期,匈奴人就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当时因为战乱,大量的秦人逃至匈奴,除了给匈奴增加人口之外,还给匈奴人带去了各种先进技术,着实让匈奴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这些秦人,在匈奴当地结婚,并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也让匈奴人看到了如何提升自己的办法,因此,与汉人进行通婚,就成了匈奴人的重要国策。

而到了汉朝时期,民间盛行“闻匈奴中乐”说法,因此就吸引着不少汉人男子前赴后继地越过边境,投靠匈奴,而匈奴方面,对这种事极为欢迎。

甚至在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还请求汉元帝“罢边”,停止修筑长城,但最终还是汉元帝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修筑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匈奴,更多的是防止当时汉朝的子民“亡走北出”,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失。

种种条件限制之下,让匈奴人学习汉人先进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少,只得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来掠夺人口,以便从这些俘虏身上学到更多的技术。

只有学习了他们的技术,才能让自身强大,同时通过汉匈之间的通婚,也能提升匈奴自身的民族素质,起到改良基因的作用。

而像张骞、李陵这种名人,本身就是当时的精英,匈奴人就更加的欢迎了,自然也就会强制性地让他们在匈奴娶妻生子。

其三,这些嫁给汉人俘虏的匈奴女子,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匈奴对付汉人的一种武器

能拴住一个男人的是什么?答案是女人。

当然这个答案不一定全面,但至少通用于大部分男人,在古代也同样如此,匈奴人虽说文化不高,但对这个道理还是十分清楚的、

在他们的概念中,用匈奴女人来拴住那些汉族俘虏,并与之建立一个家庭,通过这种无形的枷锁,让这些汉人心甘情愿的留在匈奴,并为之效力,这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尤其是对于上述如张骞、苏武这样的文化精英,把他们留下就会给匈奴带来巨大的改变,因此,这些匈奴女子,本身也是一种武器。

另外,为了避免那些汉人俘虏,在暗地里做出逃跑或者叛乱的事情,用这些匈奴女子,来暗中监视那些汉人俘虏,也是匈奴人的目的之一。

总之,匈奴人优待汉人俘虏,让他们娶妻生子,不管是为了繁衍人口,还是提升素质,或者是牵制汉人,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民族实力更强,所以说,“优待俘虏”只是匈奴人的打的如意算盘而已,这也是他们的"高明之处“。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匈奴与西汉,在历史上都处在敌对的状态。但是,匈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抓到汉人俘虏之后,都不杀死,反而匹配匈奴女子,优待他们在匈奴结婚生子。如在《史记》、《汉书》里面就记载,历史上一些汉人由于某种原因,流落在一些匈奴国家,然后都被匈奴人优待娶妻生子。最突出例子就是通西域的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路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捕。之后,他一直在匈奴国家过着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在这十几年中,他也娶了一个匈奴人的女子为妻子。如《史记》记载: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从这个“予”字,就表达张骞娶匈奴妻子不是自愿,却是匈奴人强迫的。另外,中国著名的“苏武牧羊”故事中的苏武,就是宁死也不愿意投降匈奴。匈奴人为此大发脾气,让他一个人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出小羊的时候,才能让他回来。尽管受到这一种残酷的待遇。匈奴继续让苏武娶本民族的女子为妻。当苏武离开匈奴的时候,他的匈奴妻子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著名的历史名人外,汉人在与匈奴战斗中被俘虏的士兵,如李陵兵败之后被俘虏到匈奴部落,单于却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之后,李陵与匈奴单于女儿的后裔不断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一直演化为今天的吉尔吉斯坦人。现在就讨论,为什么匈奴喜欢强迫汉人俘虏与本民族女子繁衍生息呢?

战略资源的需要

在古书中记载,匈奴人与后来兴起游牧民族不一样在于,它不是单纯种族的民族。在匈奴族中,有白种人、黄种人,更多也是混血的。造成这个现象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匈奴在战争中高度重视人口资源。

在古代战争中,土地和人口往往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战略资源。战争的发生,加剧了人口的丧失和土地的荒芜。所以,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是决定统治集团是否成就的重要因素。如三国时候,刘备虽然被打得四处流窜,每一次他都是不忍心丢弃老百姓,扶老携幼都要带着老百姓逃离在另外地方。不是这些老百姓只有跟着他才能生存下去,却是人口是刘备能够东山再起的唯一资本。又如为了增加人口,曹操就率先娶了寡妇,规定女人的婚嫁年龄强行提前到了12-13岁。有了人口,就有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有了上前线打仗的士兵,战斗力也会提高。

中原王朝重视人口,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更是重视人口资源。匈奴也知道,如果过于注重血统的纯正,没有人口增长作为强有力的补充,民族也不会壮大。如匈奴袭击中原的边郡地区,通常是分为几部兵马倾巢出动。只有通过这一种战术,才能保障每一次发兵的损失降为最少,收回却是最大。如果兵马一次被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元气。

匈奴在袭扰汉朝边境的时候,实际就是拿成年男子的生命去换取汉朝边境上的重要生存物质,如牛羊、财富和人口等。所以,不管匈奴获得战利品多么丰厚,代价就是大量成年男子人口的死亡。这也造成了匈奴民族形成了一种父亲死了,儿子继续娶父亲的妻子。哥哥死了,弟弟继续娶哥哥的妻子这一种粗陋的风俗。因为,匈奴成年男子在战争中死去,留下更多寡妇,为了繁衍人口,也只能让这些寡妇与活着的男子搭配生育出更多的孩子,养出强壮的成年男子,不然打劫和打仗的士兵都没有。

所以,这就是汉朝的张骞、苏武、李陵、李广利等被匈奴人捕获,都会发配一个匈奴老婆。娶了匈奴老婆,这些汉人也会拥有一定的家产,代价就是一定要生孩子。在离开匈奴的时候,可以带走老婆,孩子却一定留下的原因所在。由于匈奴是奴隶制国家,汉人与匈奴女子生下的孩子,平日可以为奴隶主劳动,战争时候为国家承担兵役,对匈奴发展壮大是非常有益处的。

基因改良的需要

如果一匹马的质量不好怎么办?那就需要用基因变异的方法或者基因突变的方法,把这匹马的质量给改良。在古代,就只能采取人口配种的方式,改良人口基因。

在古代,游牧民族都居住在大草原地带,是茹毛饮血的奴隶制社会。中原的汉人王朝是农耕社会,是封建制国家,文化自然比游牧民族先进。匈奴人俘虏汉人,给予汉人优厚的待遇且要求娶妻生子,主要原因都还是文化的自卑感。匈奴人就是希望通过给汉人俘虏优厚的待遇,希望他们能够在匈奴地盘上安家乐业,然后汉人向匈奴传授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如当时西汉百姓掌握的先进军队制造、冶铁技术、先进武器装备,都被匈奴人先进,这些都使得匈奴人迫切希望汉人俘虏能为本民族服务,也特别优厚汉人俘虏的原因。

所以,可能是中原汉族百姓受到匈奴优待汉族男子,娶匈奴女子为妻的政策影响。汉朝时候,经常有汉人偷偷越过边境地带,投靠匈奴娶妻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就是这么而来,也有汉族男子投降匈奴“乐不思蜀”,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越过边境私奔匈奴。《史记》里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

可以看到,秦末大乱的时候,很多人都逃亡在匈奴中。在汉武帝秦末时候,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了。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了三代以上,可看到秦人与匈奴通婚很久了。

如汉元帝的时候,就修建长城和镇守士兵,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防止汉人越过边境投降匈奴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长城的作用也不是简单军事防御,可能也是防止汉人百姓投降匈奴。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中原民族历史以来跟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特别是在刘邦被困白登之后,汉朝跟匈奴更是你死我活。但两个王朝之间有个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匈奴人往往抓到汉人后就出现一种半强迫性的婚姻关系。

在这些长期的两国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匈奴以军事为手段,强迫汉朝采用和亲政策,将汉女子嫁到匈奴;另一方面,匈奴如果在战场上俘获汉朝男子,那么他们就会被强迫取匈奴女子为妻。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匈奴会让成为战犯或奴隶的汉朝男子,取自己国家的女子为妻,并让他们生孩子呢?

据《史记》、《汉书》记载,历史上汉人因某种原因流落到匈奴国家的,大部分都设有娶妻生子的经历。

首先就是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匈奴国家流亡长达十几年,而史料记载中,张骞曾娶了一名胡人女子为妻。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从上面的“予”字可以看出,张骞和胡人妻子的婚姻必定不是你情我愿的,而是匈奴人强迫张骞取了胡人女子。

而为汉守节十几年的苏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苏武宁死不投降匈奴,匈奴单于气得把他丢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小羊才能让他回来。但尽管受到这样残酷的待遇,他们仍让苏武取了胡人为妻,从匈奴回来后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这些历史记载的时节外,汉人还有因战斗失败被俘的军人,比如李陵。他在兵败后被俘虏到匈奴国家,但单于未来拉拢李陵,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后李陵的后裔在匈奴里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到如今黠戛斯人演化成了吉尔吉斯坦人。

为什么匈奴人会喜欢强迫汉人取胡人女子为妻?
  • 首先来说,从上面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些被俘的汉人都是国家精英级人士,汉人对家的概念又特别的看中。因此,匈奴人喜欢用家庭这种无形的枷锁来困住他们,希望这些人可以长期停留在匈奴,在时间长久后进而为匈奴效力。而事实上,这其实就是一种美人计,用女人和家庭来软化汉人男子的一种计谋,而这样的计谋恰恰是最管用的。

  • 其次,匈奴人是希望可以利用这些女子来监视他们,预防他们逃跑或发动叛乱,从苏武和张骞的经历可以看出,汉人对家庭、同甘共苦的女人都特别看中,所以他们如果要逃跑或叛乱,一旦身边有女人形成累赘,反而不容易逃跑。
  • 最后,从匈奴人的习俗上来看,他们的观念很开放,并不反感将本族女子嫁给汉人。而历史以来外邦国家对汉文化是极度的崇拜,如果这些汉人会因为美人计而留下来,那么这对匈奴这种文明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盐铁论》:“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再从军事角度来讲,匈奴人也非常希望汉男子来本族通婚。

根据历史记载,匈奴最强盛时期的人口不过“汉之大郡”,而汉朝时期的一个大郡的人口在150万左右,而匈奴的人口也差不多在这里。为了能够长期跟汉朝对抗,匈奴必须要维持更多的人口。

但是草原环境恶劣、食物来源稀少,而频繁的战争导致男丁锐减,出现许多的孤儿寡母,女多男少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匈奴才会出现“妻后母”这样的收继婚习俗。

而让汉人来草原娶妻生子在匈奴国家繁衍生息,消化过剩的女性,是增加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了能让匈奴的人口增长,来对抗汉朝的一种策略。

匈奴人,除了会优待汉朝精英人士,也会让秦朝普通百姓和匈奴女子通婚。据《史记》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

秦末大乱之时,有大量的人逃亡到匈奴,而汉武帝时期到秦末已经有80多年,从“仍号秦人”这句话来看,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到三代了,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秦人与匈奴人一定有过通婚的关系。

修长城是为了预防汉人跑到匈奴通婚?

或许是受到“优待汉男子,取匈奴女子为妻”的优待政策影响。汉朝时期,经常有人穿过边境,投靠匈奴娶妻生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正是由此而来,汉男子频繁投靠匈奴,造成“乐不思蜀”的场面。

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希望汉朝撤掉边塞的士兵,以提供双方国家休养生息的环境,而汉元帝却说,镇守士兵、修建长城,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预防汉人越过边境,跑到匈奴那边跟本族女子通婚。

边境的汉人为了享受匈奴给予的待遇,甚至不顾自身的性命安危也要进入匈奴国家,这也体现了当时汉人亡入匈奴的普遍性。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一般情况下,两国交战,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敌方俘虏。做了俘虏,不但心里上觉得是一种耻辱,身体上还会受到严刑拷打。但是在匈奴时代,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匈奴人对待俘虏,那是大大的优待,不但好吃好喝的招待,还免费送一个老婆,甚至补贴安家费,鼓励你好好的在匈奴生活下去。这福利,搞的俘虏有点懵,感觉自己不是被敌方俘虏了,而是敌方请来的贵宾。

这种事情在古代是经常发生。

比如牧羊的苏武,在出使匈奴的时候正好赶上匈奴国家内乱,不巧的是他手下的一个中层领导参与了这场叛乱,于是苏武就被扣押了下来。匈奴人想策反苏武,但是苏武坚决不从,匈奴人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发配到了贝加尔湖去放羊,还免费赠送他一个老婆,就在那里苏武生下了儿子苏国通。

比如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去大月氏的途中被匈奴人俘虏,在匈奴一待就是十几年。匈奴人也送给他了一个老婆,也生了一个孩子。但是纵然张骞在匈奴生活了十几年,也有家有口的,但是他还是带着汉军打回了匈奴。

比如汉朝将军李陵,兵败被俘之后,匈奴的单于竟然把自己的女儿都许配给了李陵。李陵到是没有再回去,和匈奴公主生了不少的小娃娃,这些小娃娃不断的繁衍生息,演变成了今天的吉尔吉斯坦人。

那为什么匈奴人都要给汉人俘虏送上女人呢?我看评论区里,很多中年大叔们都按捺不住了,纷纷要穿越回匈奴,体验一把异域风情的女人。希望你的评论没有被你老婆看见。

其实你们想多了,这不是一种福利,而是一种痛苦。

首先,那个年代的匈奴女人可不是现在的杨幂。匈奴人,大多生活在草原上,风吹日晒,皮肤好不到哪里去。而且草原缺水,无论男女都是很少洗澡的。另外,匈奴是奴隶制社会,女人就是部落的生育工具,地位低下,不像现在电视里演的娇滴滴的异域风情的样子。

其次,匈奴人把女人当生育工具,何尝不是把汉人俘虏当生育工具。给你发个女人,只要想骗你点“小蝌蚪”而已。今天可以把这个女人发配给你,明天就有可能又发配给别人了。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匈奴人抓到俘虏后,为什么要让他们在当地娶妻生子。

首先,是人口上的需要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当草原的自然环境恶化,他们没有吃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要南下,到富饶的汉人地区进行打家劫舍,抢夺物资。

当然,这种抢夺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成年的男性不断的在减少。每一次的出征,必然会有死亡。而匈奴人正是靠着成年男子来养活着整个部落,没有成年男子就没有劳动力, 也没有兵员补充,会让他们的部落越来越弱小。

所以,男人对于匈奴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怎么会舍得去杀害。另外,在男丁锐减的情况下,匈奴人为了繁衍后代,规定“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满洲人入关之前。

其次,是文化上的需要

匈奴人平时除了张弓搭箭,在文化上真的是非常匮乏。而汉民族的文化却非常丰富,也非常先进。所以匈奴人非常的重视和尊敬汉人俘虏。

匈奴人虽然是马背上的民族,但是他们也知道,统治一个国家,绝不仅仅是依靠武力。武力可以统治一时,但是有了文化认同感,则可以树立一个国家的根基。

所以,匈奴人给汉人俘虏女人,一方面是想让他们给匈奴人繁衍后来,领一方面也想让汉人俘虏能长期的在匈奴生活下来,把他们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都传输给匈奴人的后代。

再次,是基因改良的需要

在我们现在人多印象中,匈奴人都是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结结实实的的壮汉子。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给骗了,真实的匈奴人普遍身材比较矮小。因为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最强壮的匈奴人都死在战场上,反而是一些瘦弱的人因为没有机会上战场而得以生存下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身材反而越来越小。

而据汉朝出土的墓葬显示,当时汉朝人普遍的身高都在180CM左右,有的甚至能达到190CM。

匈奴人当时还处在奴隶制社会,人口智商普遍都不行,除了军事能力过硬之外,在科技、文化、发明方面是一无所长。

所以,匈奴人强迫汉人俘虏和匈奴女人结婚,也是为了改良自身的基因,强大自己的部落,优化自己的部落。

最后,是军事上的需要

被俘虏的汉军将士,毕竟不是匈奴人,他们骨子里还是希望能回到汉朝的,而且这些人都是领兵打仗之人,在匈奴生活这么长时间,对匈奴了解的一清二楚了,一旦他们逃走,再次攻打回来,对匈奴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给他们的女人,多少也有点“卧底”的意思,监视着这些汉人俘虏的一举一动。同时也有点“美人计”的意思。用美人来软化这些俘虏的心,让他们死心塌地的在匈奴住下来,不至于成为匈奴的威胁。

虽然说,匈奴人给俘虏女人,多少有点目的不纯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老光棍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一度有大量的汉人老光棍们偷偷跑到匈奴,主动当匈奴的俘虏,就是为了能有个女人。

后来,秦汉时期修筑大量的长城,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南下入侵,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人口外流。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对于匈奴来讲,只要汉人投降,就会送钱、送官、送女人,你不接受还不行,因为匈奴会逼着你享受这种特别的待遇。

匈奴给俘虏的待遇也太好了吧!这能是真的吗?你还别说匈奴对待投降的汉人真是这样,并且绝不是以讹传讹的野史,这些都被记录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之中。

比如,公元前139年,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在率队出使月氏,经过河西走廊时,不小心碰上匈奴骑兵被俘。

匈奴俘虏张骞后,一没打他、二没骂他,而是通过种种手段威逼利诱张骞投降,可张骞始终记得汉武帝的嘱托,并没有投降,终于在十年之后的公元前129年,趁着匈奴监视松动,逃离了匈奴。

虽然这十年张骞始终没有投降,但匈奴人并没有杀了他或者把他关入监狱中,而是对他非常优待,想通过各种办法劝降他,《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意思也很明白,虽然张骞没有投降,但匈奴还是给张骞送女人了,并且张骞在匈奴也有了孩子,这更是证据,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匈奴也给张骞钱了,要不然他在匈奴那十年吃啥喝啥?

就算他花得少,可他的妻子和孩子难道不需要花钱吗?可见匈奴并没有太为难他。如果说张骞的例子说服力不强,那我们就再说一个苏武牧羊的故事。

在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刘彻派苏武率队出使匈奴,可就在苏武到达匈奴不久,就赶上了匈奴内乱,苏武受到了牵连,随即就被匈奴扣下来了。

匈奴扣下苏武之后,并没有伤害他,反而是许下了高官厚禄,但苏武毫不动摇,后来匈奴生气了,开始来狠的,动用了酷刑,但苏武依旧没有动摇。

没办法的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放羊,告诉苏武什么时候那些羊能生下羊羔,就放苏武回汉朝,可苏武到了北海边才发现,想等那些羊生下羊羔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匈奴给他的那些羊都是公羊,那直到此时,苏武也就明白了,匈奴压根就没打算放他回汉朝,而此举也主要是为了逼苏武屈服,匈奴并不想杀了苏武,始终想让苏武投降。

但是这个苏武真的很有骨气,面对北海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始终没有跟匈奴求饶,而是默默地在那里放了19年羊,直到公元前81年,他才在汉朝使者的营救下,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汉朝疆土。

而当苏武在匈奴的时候,同样被赐予了匈奴妻子,苏武还跟这个匈奴妻子生下了一个名叫苏通国的儿子,这个儿子后来跟随苏武回到汉朝,还被赏赐了郎官。

其实,匈奴不仅对张骞、苏武这样的汉朝大臣如此礼遇,按照当时的史料记载,就连汉朝的普通士兵或者百姓,如果被匈奴俘获了,只要投降一样会受到匈奴的赏赐,只不过相对少一些罢了。

那匈奴明明跟汉朝势同水火,为什么要如此厚待汉人俘虏呢?难道匈奴真的有这种不杀俘虏的文明传统?当然不是,匈奴这么做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

因为匈奴看起来属于蛮荒之地的野蛮之人,但实际上匈奴高层也是非常精明的。下面,我们就简要说一下,匈奴给汉人俘虏送钱、送女人、送官位的具体原因:

01增加人口

匈奴虽然屡屡进犯汉朝,并给汉朝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但匈奴的人口数量并不多,从史料中可以粗略推断出,匈奴的人口最多也就200万左右。

那这么一点的人口,怎么会给汉朝这么大的困扰呢?因为匈奴是蒙古高原上的骑兵,他们身形彪悍,擅长运动战与游击战,也就是打完就跑,抢完就跑。

纵观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一直受到蒙古高原骑兵的困扰,就是因为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就算出兵了,也很难找到敌人的主力部队,尤其是在茫茫草原中,还容易遭遇埋伏。

所以,匈奴之所以厉害,并不是拥有庞大的人口优势,而是具有特别的骑兵作战模式,可在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如果匈奴有足够的人口,那自然可以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政权。

甚至打赢了之后,根本不用跑,固守在那里就可以了,那匈奴怎么发展人口啊?当然了不断地生了,可是匈奴骑兵数量是有限的,并且在战争中,损耗也是很大的。

那因此,匈奴的成年男性是不足的,所以汉人一旦投降,自然可以补充匈奴男人不足的境遇,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来讲,匈奴把汉人同样当成了生育机器。

02改良基因

匈奴属于游牧民族,相对来讲要比中原汉人野蛮很多,智商也普遍偏低,只懂得用蛮力,其生产力非常落后,所以匈奴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只能不断地滋扰汉朝边界,靠抢物资过日子。

所以说匈奴除了在马背上勇猛之外,在医疗、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中原文明相比,那怎么能快速提高匈奴的整体素质呢?

就是通过与汉人不断地通婚,对自己的基因不断改良,这是最快的方式,否则就算抓过来一些汉人为匈奴服务,但普通匈奴人那个笨样根本学不会汉人的优秀理论。

一个民族要想拥有长远的未来,必须把各种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匈奴高层同样知道这一点,所以需要汉人来弥补自身基因的缺憾。

只有让那些优秀的汉人,与匈奴女人婚配,才能不断改良匈奴下一代的基因,所以说从这方面来讲,其实是匈奴对汉人基因的一种掠夺。

其实,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更是一种多民族的融合,事实上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的基因改良过程,当然了最终谁被谁同化还真不一定。

03拴心留人

对于匈奴来讲,当然知道中原文明的厉害之处,匈奴也希望,自身能够全面发展,直到有一天不需要抢夺,自己就能生活得很好。

到了那个时候,匈奴也会更有实力,进攻中原王朝,甚至占领中原王朝,而如果想要占领中原王朝,就需要学会中原王朝的先进文明。

那想跟中原王朝学习,就得有人教,而那些被俘的很多汉人都非常优秀,可是中原王朝的人们,受忠君爱国的思想,就算真投降了,也未必会实心实意的教匈奴人。

甚至那些汉人俘虏,会不断地想办法逃离匈奴,那怎么才能留住这些汉人俘虏呢?除了给钱、给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女人。

有了匈奴女子作为妻子后,就会为那些汉人生下孩子,到时候这些女人和孩子,就是那些汉人永远的牵绊,自然能更好地做到拴心留人。

虽然,诸如张骞、苏武等人,就算有了匈奴女人和孩子,在最后依旧选择逃离匈奴回到汉朝,但这毕竟是少数,还是有很多汉人在匈奴结婚生子后,选择彻底留下的,特别是那些普通的汉人士兵、百姓。

04瓦解意志

作为常年与汉人作战的匈奴来讲,最希望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瓦解汉人的军心,这样也更容易击败汉军。

而这种优待俘虏的政策,自然会传到汉人士兵耳中,对于很多汉人士兵来讲,他们的一生都在征战,根本娶不起媳妇,也没多少钱。

那一旦听说了,匈奴这里送钱、送官、送媳妇,自然会有少部分人军心动摇,毕竟对于有些人来讲,加入汉朝军队只是为了生存。

并且,正是因为这种优待俘虏政策,也可以让汉人士兵在与匈奴作战时,不那么拼命,反正投降被抓了,境遇也不会太差。

而一旦匈奴对汉人俘虏赶尽杀绝,那只能激发汉军的无限斗志,因为那时候如果投降就是死,与其投降后被折磨致死,倒不如战死沙场,这样没准还有活命的机会。

所以说,匈奴的这招优待俘虏政策,在匈奴接下来的与汉军对战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少从某种程度上,瓦解了汉军的作战斗志。

05匈奴习惯

匈奴属于游牧民族,之所以能成气候,就是兼并了无数个草原上的部落,形成了真正的部落联盟,这才使得匈奴强大起来。

而匈奴在兼并草原各部落时,就是一个不断吸收的过程,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只要对方臣服了,那就会成为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匈奴人不认为打败了或者抓住了敌方的人,就应该杀了对方,在匈奴看来,更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吸收同化对方。

那么这种习惯,从最初的游牧部落开始,就一直是这样,所以在匈奴人的骨子里,一直认为吸收同化敌方是很正确的选择。

因此,匈奴在面对汉人俘虏时,同样把他们想象成被自己征服的某个部落人口,而在征服之后,想的就是要同化对方。

所以,长时间的习惯养成,让这些匈奴人选择了优待汉人俘虏,通过娶妻生子等形式,彻底把汉人变成自己人,进而壮大自己的实力。

综上所述,匈奴人抓了汉人俘虏后,之所以优待他们,并让他们娶本族女人,就是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匈奴人根本没那么好心。

并且,实际上匈奴女人长得并不好看,与中原女子比起来用丑陋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所以对于匈奴女人来讲,嫁给汉人并不吃亏,毕竟汉人相对清秀英俊很多。

所以说,如果大家觉得匈奴的政策不错,想要穿越回去当俘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娶个未开化的匈奴女人未必是件多开心的事情。大家觉得是这样吗?欢迎留言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