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前世今生,在离开耶路撒冷1800多年后,为何又要回来建国?
应许之地,如果你曾经接触过这个词,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会如此纠葛了。两个种族在争夺同一片领土,是否该有个先来后到的道理?
一、先看看以色列早期的神话,图个乐吧。在西方世界,上帝有多个称呼,在基督教中,上帝被称之为耶和华,而在犹太教中,上帝则被称之为雅威。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亦或是流传的时候,哪个大教主喊错了上帝的名字,也就这么各论各的了。
总之在犹太教中,上帝也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夏娃是亚当的一根肋骨变的!),这两位也在伊甸园里偷偷吃了禁果,估计滋味不错,所以没事儿就瞎吃,结果被上帝发现了。
上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亚当和夏娃就失去了伊甸园的居住权。被赶出来的亚当和夏娃成为了凡人,凡人在没有追求的时候最喜欢干嘛?当然是生孩子!既然已经没法成神了,那就好好生孩子吧!
于是乎人类就这么出现了(特指西方人,跟咱们没啥关系,咱是女娲捏出来的)。过了很久以后,上帝俯视人间,吓了一大跳,这都是啥玩意儿啊!
原来上帝发现,亚当和夏娃生仔的速度太快了,而且生出来的家伙由于近亲结婚,大多数充满了邪恶感。这下上帝要出手了,结果自然也就不简单了。
不过人间也有上帝安排的卧底,一个叫诺亚的家伙就是卧底。上帝打算用洪水毁了人类世界的时候,还不忘通知一下这个老伙计,让他搞条船逃生。
你别说,上帝做事还蛮讲规矩,前段时间以色列在轰炸一栋楼的时候,不是还提前打了个电话,让楼里的老百姓先走嘛!估计就是跟他们的上帝学来的。
上帝叮嘱诺亚,你小子可以带上你的老婆,你儿子和你儿媳妇儿,还有单纯一点畜生包括小鸟,也可以带上7公7母,不单纯的畜生只能带1公1母。
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的后人中,就剩下诺亚这一脉传承了下来,其他人都被上帝给清洗掉了。看来上帝的水平也很一般啊,搞洪水杀一片太过分了吧?咋不定点打击呢?
二、以色列人得到了所谓的应许之地。诺亚他们家不知道在船上传承了多少代,等到洪水退去后,再次回到了陆地上。到了第十代子孙亚伯拉罕的时候,又出新的幺蛾子了。
由于人类繁衍的速度有点小疯狂,显然没搞计划生育。所以稍微聪明一点的人,就会想着搞个小宗教来吸引一帮糊涂虫来给自己上贡。
这哪成呢?可是洪水那一招用过了,再用未免有点太损了。于是上帝就偷偷找到了亚伯拉罕,告诉他:你小子带着你的后人信奉我,我给你一块地盘让你建国。这块应许之地就是迦南。
亚伯拉罕流着哈喇子连连点头,从此他们家就开始信奉上帝。但问题来了,亚伯拉罕当时还没有子孙,因为他的媳妇儿撒拉一直怀不上孩子。
这事儿上帝也愁坏了,毕竟亚伯拉罕要是断子绝孙的话,那他的计划岂不是落空了?应许之地不就白给了嘛!
不得不说撒拉很通情达理啊,她主动把自己的女仆夏甲送给亚伯拉罕做小老婆。于是在亚伯拉罕85岁的时候,夏甲给他生了个大儿子叫以实玛利。
结果打了个盹的上帝一看,不对啊,我要的是撒拉生的儿子!可这个时候亚伯拉罕已经99岁了。大哥啊,你要玩我也不能这么玩啊!99岁你让我咋生孩子!
别担心,上帝给你解决一切问题!于是乎在亚伯拉罕100岁那一年,他90岁的老婆撒拉还真的给他生了大儿子,叫以撒。显然以撒就是亚伯拉罕的嫡子,专门负责信奉上帝。
- 亚伯拉罕的大儿子以实玛利,虽然年长,但是是庶出,他的后代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
- 亚伯拉罕的二儿子以撒,虽然年幼,但是是嫡子,他的后代就是现在的以色列人。
那么你觉得应许之地迦南到底该给哪一系来掌管呢?由于以撒是天选之子,所以在撒拉的威逼之下,亚伯拉罕就把小老婆夏甲和夏甲的儿子以实玛利给赶走了,而亚伯拉罕的所有财产,都归以撒继承。
三、以色列的流浪历史。以撒作为亚伯拉罕的嫡子,自然成为了合法继承人。真正牛的还不是他,是他的儿子雅各,这哥们可不是卖车的,他是以色列人的老祖宗。一口气生下了12个儿子,便成了厚礼以色列的12支派先祖。
雅各在跟天使摔跤,被胖揍了一顿,甚至还缺了一条腿的情况下,得到了一个新名字,那就是以色列!
第一次迁徙,从迦南前往埃及。
儿子一多地盘就不够分了,于是这些孩子们有点出息的,都想要出去自己打一片天下。比如说雅各的小儿子约瑟,就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约瑟跑埃及打短工,莫名其妙就成了埃及的宰相,你说牛不牛?恰好当时迦南地区在闹饥荒,儿子这么出息,干嘛不去投靠呢?于是乎,以色列家族集体从迦南地区迁徙到了埃及。
第二次迁徙,从埃及前往迦南。
约瑟活了110岁,他们家的人挺能活的。可以说约瑟在的时候,以色列家族有人罩着,那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简直就是埃及的奴隶主。
可是等到约瑟挂了以后,悲惨的事情也就发生了。由于他们是外来人,所以埃及贵族们将其打压成了新的奴隶,就这样,以色列人在埃及做了400年奴隶。
一直到公元前13世纪左右,一个叫摩西的家伙出现了!这位老兄很牛掰,他受够了做奴隶的生活,一不小心就宰了一名正在殴打以色列人的埃及士兵,从此走上了流亡生涯。
摩西很聪明,他记得阿拉伯沙漠中有个叫米甸的地方,那里有以色列人的亲戚。所以他就屁颠屁颠地跑去了,结果在这里娶了白富美(祭司的女儿西坡拉),走上了人生巅峰。
本来小日子过得很好,结果有一天上帝跑来找摩西:臭小子,你在这儿爽了,你的族人还在埃及受苦呢!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得出,上帝越来越懒得直接管人类的事情了,他似乎希望人类自己管自己就行了。于是乎摩西深受启发,就跑回埃及带着一票以色列人,离开了埃及,回到了迦南之地。
不过他们似乎缺少地图导航,在路上晃荡了40年之久,直到他们的第一代人全部挂了,他们的后代才回到了迦南。此后以色列人便长期生活在了迦南之地。
四、以色列联合王国。雅各的12个儿子里,最小的儿子叫便雅悯。便雅悯这一派系的后人中,也出了一位牛掰的人物,那就是扫罗。
扫罗联合起了以色列的12个分支,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以色列,并且在公元前1050年,于迦南地区,建立了所谓的以色列联合王国。
不过这个统一的王国只传了三代君主就嗝儿屁了。第一代是扫罗,第二代是大卫(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像就是这哥们),第三代则是所罗门。
所罗门这家伙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将首都耶路撒冷,建立成为了圣城。这地方我们太清楚不过了,耶路撒冷不仅是犹太教的圣城,也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城。
所罗门一走,以色列联合王国在公元前950年左右就分裂成了南北两个国家。北边的依旧叫以色列,而南边的则改名为犹大王国(真会起名字)。从此以后,以色列人就走上了被人欺负的道路。犹大人后来被称为犹太人。
五、犹太人的千年蛰伏史。由于搞分裂,所以以色列和犹大王国长期没有交集。这日子就比较难过了,过去大家一起对付外敌还比较吃力,现在要独自面对正在茁壮成长的外敌,那日子能好过吗?
于是乎,犹大王国能延续300多年,的确是一个奇迹。早年犹大王国一直向埃及称臣,后来发现亚述王国有点小强大,所以他们又跑去向亚述王国称臣送礼。
没多久巴比伦王国又冒出来了,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的以色列人这回不答应了。发誓要跟巴比伦王国斗争到底,结果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给灭了。犹太人被掳掠到了巴比伦做了70年的奴隶。
等到波斯灭掉巴比伦王国以后,犹太人终于可以回到迦南地区了。不过他们是作为波斯的百姓回来的。马其顿帝国灭了波斯以后,犹太人又跑来跟着马其顿帝国混了。
罗马共和国灭了马其顿帝国以后,犹太人的迦南地区一眨眼,就成了罗马共和国的行省之一。此后犹太人一直都沦为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国家的百姓,这期间没有真正独立过。
一直到了近代,1922年,大英帝国占领了迦南地区,此后犹太人长期在欧洲各国寄居,并没有建立所谓的国家,其中德国的犹太人是相当多的。
总结:复国之路。二战以后,各个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地复国,犹太人一下子觉得,自己也应该团结起来,成立一个国家才对。再这么寄居在其他国家,总是会被人欺负,他们可不想再次沦为纳粹手底下的亡魂。
于是乎他们便开始在全世界各地寻找建国之地。最终他们决定在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建立自己的国家,可是阿拉伯人在迦南地区已经住了很多年,虽然当时巴勒斯坦还没有建国,好歹这里也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所以双方就这么干架了,一直干到了现在。在1948年,犹太人在迦南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漂泊在世界各地的数百万犹太流民,开始回到这片土地。
犹太人的前世今生,在离开耶路撒冷1800多年后,为何又要回来建国?
说起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然而可能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这对冤家对手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都是闪米特人(简称闪族人)。需要注意的是:闪米特人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包含了母语属性有关联的一群民族的集合体。犹太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等曾在中东两河流域生活过的民族都可以算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犹太人的祖先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希伯来人,大约起源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说法:在闪米特部落中诞生了一位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奉的圣祖先知,他被视为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犹太教和基督教将这位圣祖先知的名字翻译为亚伯拉罕,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将其翻译为易卜拉欣,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多国之父。
这位多国之父迎娶了撒拉作为自己的妻子,撒拉因此被称为多国之母。然而多国之父与多国之母之间却长期未能孕育出爱的结晶,于是撒拉将自己的侍女夏甲引荐给亚伯拉罕(易卜拉欣),随后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与夏甲生下长子以实玛利(古兰经中称其为伊斯玛仪),以实玛利出生后身为正妻的撒拉也生下了儿子以撒(古兰经中称其为伊斯哈格)。
以撒的儿子雅各曾梦见与天使摔跤的场景,于是他的后裔被称为以色列人(意味与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其子均为一族族长,这十二个儿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以实玛利也生了12个儿子,也繁衍出12个部族,12个部族被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追溯为阿拉伯人的祖先。雅各的幼子后来在埃及成为宰相,晚年的雅各为躲避饥荒率领族人前往埃及与幼子重聚。
此后雅各的子孙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他们在部族领袖摩西的率领下走出埃及,迁徙到迦南地区(后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迦南的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便雅悯支派的扫罗成为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代国王。扫罗王在位期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屡屡击败腓力士人,但却并不擅长国家内部治理。南方的犹大支派趁机拥戴大卫为王。
大卫王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国王,如今以色列国旗中间的蓝色六角星就是代表大卫王的。大卫在位的四十年中没有一年不出征: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亚玛力人被他打了个遍。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在大卫时代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南至埃及边境,包括了约旦的西部。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将处于松散联合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塑造成为真正的统一国家,定都耶路撒冷。
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承王位。所罗门王在位时期是古以色列王国的黄金时代:这时以色列的疆域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与此同时以色列已彻底摆脱部族时代,国王的权力开始空前集中——全国被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在各地都由中央委派了负责行政治理和收取赋税的各级官吏以取代原来各支派部族的首领。
这一时期以色列的农业、养马业、金属冶炼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所罗门王还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最远曾到达过非洲、印度等地。一时间四方邻国皆慕名前来拜访,因此留下了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的传说:来自如今埃塞俄比亚的示巴女王慕名前往以色列访问并与所罗门王生育了一个名叫曼尼里克的儿子,后者成为了统治埃塞俄比亚近似3000年的所罗门王朝的第一代国王。
所罗门王死后其子罗波安受到其他支派的反对,罗波安无力平息国内的反对势力,这导致以色列联合王国在他手中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中东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97年推翻了亚述帝国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犹大王国的都城耶路撒冷。
犹大王国就此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属国,然而犹大王国对此并不甘心,于是在埃及的拉拢之下叛离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在经过长达18个月之久的围城战后终于将耶路撒冷攻克,尼布甲尼撒二世焚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随后将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城作为自己的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一次流散。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城、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进入巴比伦城的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作为奴隶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在服从于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乡。波斯人允许犹太人在服从波斯帝国的统治这一前提下享有一定自治自主权。公元前515年(一说公元前516年)返回故土的犹太人重建了犹太教圣殿,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犹太民族历史上的第二圣殿时期。
波斯帝国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后犹太人又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臣民。亚历山大延续了波斯帝国对犹太人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犹太人在臣服于帝国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也可以保留一定的自治权。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帝国迅速分裂成为马其顿王国、叙利亚塞琉古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三国,而犹太人所生活的迦南地区则长期处于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的争夺之中。
公元前160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哈斯蒙尼王朝(又翻译为马卡比王国)。这个王国周旋于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两大强国之间,尽管不得不向两大强国称臣纳贡,但实质上相当于一个内政独立的藩属国。后来塞琉古、托勒密两大王国都被新兴的罗马人所征服,在这一过程中罗马人的扩张触角也延伸到了迦南地区: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兵临耶路撒冷城下。
庞培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攻城战后拿下了耶路撒冷。罗马人攻陷耶路撒冷后展开了屠城行动,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则被贩卖为奴。此后犹太国家沦为了罗马帝国的附庸,不过在形式上仍保留着一个国家的行政架构。从公元66年起犹太人不断掀起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公元70年8月30日罗马人占领并焚烧了犹太人的圣殿。公元73年4月15日罗马人攻陷了犹太起义军固守的马萨达要塞。
此后犹太人又在亚历山大、塞浦路斯等地发动了几次反罗马起义,但最终都被罗马统治当局镇压下去。罗马皇帝哈德良为缓和犹太人的反抗情绪试图修复耶路撒冷的圣殿,然而他很快发现这样做与罗马帝国在当地长期以来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在目标上并不一致,罗马总督的剥削与勒索也使修复圣殿的工作始终难以完成。哈德良最终变卦了:他不仅放弃重修圣殿,同时还禁止犹太人行割礼。
这一决定极大损伤了犹太人的民族感情,成为了公元132年-135年大起义的导火线。这次起义爆发后许多志愿者纷纷参与其中。起义军成功夺取了耶路撒冷,还控制了利达、刻发尔、哈卢帕、恩马利斯、佐尔、希律堡、隐基底、阿多拉、赫伯罗、伯萨、美拉德等地。起义军发行了铸有“拯救锡安”、“为了以色列的自由”等字样的钱币,征收什一税和地租,组织群众进行生产,恢复了犹太教的传统习俗。
公元133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从帝国各地调来七个集团镇压这场起义。公元134年夏季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起义领导者巴尔·科赫巴率部转移到耶路撒冷东南约11公里处的贝塔尔要塞。起义军在这里坚守到公元135年8月。最终罗马人还是成功镇压了这场起义,迦南地区由罗马的附庸国变成了罗马帝国直接统治的行省。罗马人将当地的犹太人逐出,同时从其他地区移入非犹太居民。
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的历史。过去一般认为犹太人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各种歧视、迫害乃至是屠杀。这其实是一种以欧洲为中心历史叙述所造成的印象,事实上真正遭受迫害的只是犹太人中的阿什肯纳兹人这一特定群体。阿什肯纳兹人最早是欧洲基督教国家对生活在莱茵河及日耳曼地区的犹太人的称呼,后来扩展到对所有欧洲犹太人的统称。
随着新大陆发现之后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欧洲各民族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漂洋过海移居北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所以这些地区的犹太后裔也属于阿什肯纳兹人的范畴。然而古犹太人迁徙的方向并非只有欧洲:相当于我国宋代时期一支两万人左右的犹太人来到了中国。和欧洲犹太人所不同的是这支犹太人迅速同化在中华民族大群体中:他们有的参加科举考试,有的从事小买卖,有的耕地务农。
他们身上唯一保留的犹太人印记就是他们的宗教“一赐乐业”(以色列的谐音)。一赐乐业尽管源自犹太教,但同中华文明以及同样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有不少融合。他们的宗教场所和穆斯林一样称之为清真寺,也有部分犹太人改宗了伊斯兰,所以这批犹太后裔在我国目前有的登记为汉族,有的登记为回族。如今生活在中国的犹太后裔已和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完全实现了与中华文明的融合,生活在伊斯兰国家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也一直与当地的穆斯林和睦相处。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和经典,阿拉伯帝国任命了不少犹太人担任外交、贸易、财政顾问,公元9世纪时希伯来语成为了从巴黎到巴格达和开罗的贸易路线上的主要交流语言。这一时期生活在阿拉伯帝国的犹太人还把阿拉伯、中国、印度的文明成果传入了欧洲。
同一时期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与他们那些生活在中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同胞们形成了鲜明对比。欧洲人所信奉的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犹太人耶稣所创立的一种新教义。尽管基督教同样也尊奉《圣经》,然而传统的犹太教尊奉的是《旧约》,而耶稣创立的这种新教义同时尊奉《旧约》和《新约》,最为关键的是犹太教视以色列人为神的“特选子民”,强调以色列民族的独特性。
相比之下耶稣宣扬的这种新教义宣扬只要信耶稣基督就都可以获得拯救。耶稣向世人宣传:上帝不只拯救犹太人,而是拯救世人。基督教认为上帝与摩西所立的《旧约》已被上帝与耶稣所立的《新约》所取代。在基督教的观念中犹太人的选民地位已被基督徒所取代,犹太人已被上帝所抛弃。犹太教并不承认耶稣的先知地位,而基督教则强调是一位名叫犹大的犹太人出卖了耶稣。
四处流浪的犹太人在犹太教的作用下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民族身份和文明体系,中国人和穆斯林国家对犹太人的民族身份认同给予了充分的宽容,然而欧洲基督教国家则把犹太人与魔鬼联系了起来。这样一个与欧洲国家在人种、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的小众民族几乎成为了所有欧洲国家排斥打压的对象,然而如此排斥犹太人的欧洲国家却又离不开犹太人。
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采邑制度下犹太人这种与欧洲主流文明格格不入的小众民族无法获得自己的土地,所以他们缺乏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耕地,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只好从事纺织、印刷、皮革等小手工业生产以维持生计。从中东地区迁来的犹太人通过参与丝绸之路贸易较早与波斯、印度、中国等文明有所接触,所以他们的手工技艺比当时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要强得多,然而这在无形中就抢夺了欧洲工匠们的饭碗。
公元10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城市普遍兴起之后手工行会垄断了各地的手工业,于是犹太人作为异端分子被排除在欧洲的手工业市场之外。这下欧洲的犹太人既不能种地,又不能靠手艺技术吃饭,他们唯一所能从事的就只剩下了金融业。当时基督教禁止向同教兄弟放贷的行为,然而当时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欧洲各封建领主出于彼此征战和享乐的需求又确实需要借贷,于是犹太人就开始扮演起为封建领主敛财的角色。
犹太人事实上成为了替欧洲各国封建领主敛财的白手套,所以各国领主们都离不开犹太人,然而充当“白手套”角色的人几乎最终都没好下场。当封建领主从犹太人身上榨干最后一点价值之后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过河拆桥。当时英国一位法学家说道:“一个犹太人本身是一无所有的,因为他得到的任何东西在理论上都是属于国王的,只要国王愿意就可以要求这个犹太人提供任何自己看中的东西”。
教义上的分歧、经济上的白手套地位决定了犹太人在欧洲注定被排挤的命运。当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之后犹太人的命运比起中世纪甚至更为恶化了。在中世纪基督徒是被禁止从事放贷业务的,然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金融业的发展使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开始把犹太人视为竞争对手,一时间犹太人成为欧洲的旧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底层民众所共同厌恶的对象。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开始兴起。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第一次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大会把犹太人复国的目的地定在以色列故国即巴勒斯坦地区。随后犹太复国主义势力向英、德、法、美等大国寻求支持,一时间欧美主要大国相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犹太人的政治组织。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表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这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一个宣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集团战胜告终后昔日的中东霸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战败国被彻底肢解,这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大量犹太人趁机涌入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到来使生活在这里的阿拉伯人感受到了威胁——他们认为犹太人侵占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1921年英国人试图通过分出巴勒斯坦的内地部分成立独立的外约旦国家来抚慰阿拉伯人,于是约旦河以东的外约旦地区就此从巴勒斯坦地区分出来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的独立阻止了犹太人的渗透,使阿拉伯人在当地占据了优势地位。然而在将约旦分出后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根据英国托管当局的规定:公共部门中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雇佣率应当各占50%。
这是因为当地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各提供了50%的税收,然而当地的阿拉伯人占到了总人口70%左右,所以这样的雇佣方式实际上导致人口更多的阿拉伯人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口。阿拉伯人越发觉得是犹太人抢夺了自己的土地和饭碗。这时作为巴勒斯坦统治者的英国却认为:犹太人不过只是想回到自己祖先生活的故土,还不至于达到侵犯阿拉伯人在当地的权利和地位的程度。
然而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于是越来越多的德国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1919年犹太人刚开始大规模向巴勒斯坦迁徙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只生活着65000名犹太人,然而到了二战爆发时的1939年就陡然上升到45万人。随着二战爆发后纳粹铁蹄肆虐欧洲各国,一时间越来越多的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的魔掌而逃到巴勒斯坦。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人与犹太移民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早在1929年9月24日就曾爆发过导致133名犹太人和116名阿拉伯人死亡、339名犹太人和300多名阿拉伯人受伤的流血冲突。1936年后这样的暴力活动愈演愈烈。1936年4月25日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成立了“阿拉伯最高委员会”。这一组织的奋斗目标就是联合所有阿拉伯政治团体为建立独立的民族政府而斗争。阿拉伯人的反抗从城镇延伸到农村,从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一度试图阻止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
1937年7月7日英国皇家调查团发布的《皮尔报告》全面分析了巴勒斯坦冲突的起因与现状。这份报告认为阿拉伯人确实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要求民族权利并恐惧犹太民族家园的建立是骚动的根本原因。然而与此同时该报告又认为在纳粹迫害欧洲犹太人的前提下阻止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也是不现实的。该报告认为应当将巴勒斯坦地区分割为分别由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统治的两个国家。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巴以分治方案的实际上就是这份报告,然而二战的爆发使这份报告没能来得及付诸实施。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当时由英国托管的迦南地区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人的以色列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约1.15万平方公里)。犹太人顺应了联合国的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在联合国划定的地盘上正式建立了以色列国。
而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联合国这一分治方案,阿拉伯国家联盟委员会还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犹太人则组织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双方的冲突由此愈演愈烈。到了1948年5月15日凌晨由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就向前一天才刚建国的以色列发起战争。阿拉伯联军面对还没来得及组建正规军的以色列可谓占尽优势。
这时在美国的建议下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自以为占尽优势的阿拉伯联军同意暂时停火。以色列恰恰正是利用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而阿拉伯联军方面却陷入到互相推诿扯皮的处境。1949年3月10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以色列取胜而画上句号。然而这并没使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画上句号,此后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又先后爆发了4次中东战争。
屡战屡胜的以色列蚕食鲸吞了绝大部分巴勒斯坦的土地,如今巴勒斯坦实际控制的领土连当初联合国分治方案规定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就是这连原分治方案三分之一都不到的领土还被以色列用隔离区、公路网分隔成一块块分散的飞地。如今巴勒斯坦问题已成为横亘在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关键症结: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的共同圣地。
这一地区的归属自然也就成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根源之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将耶路撒冷确定为自己的首都,但以色列一直实际控制着耶路撒冷,而巴勒斯坦政府目前实际驻拉姆安拉,但在巴勒斯坦宪法中是将耶路撒冷定为首都的。国际社会考虑到巴以问题的复杂性,所以各国驻以色列的大使馆普遍设在特拉维夫,特拉维夫几乎成为以色列的外交首都。
在2017年之前除以色列本国之外没任何国家公开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直到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才公开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事实上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建国之前曾针对以色列复国的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排犹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可悲的弊病,而我们从来都不是排犹主义者,然而由西方人导致的这个问题如今却是在使我们的利益受损的基础之上予以解决”。
回顾犹太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犹太人的悲剧命运几乎都是欧洲人造成的。当初犹太人不是被阿拉伯人从巴勒斯坦地区赶走的,在犹太人四处迁徙流浪时迫害他们的也并不是阿拉伯人,事实上阿拉伯人还与犹太人在人种、语言、宗教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结束之后甚至有阿拉伯人提出:“既然是德国人对犹太人造成的伤害,那么为什么不在德国割出一块土地供犹太人建国呢?”
受尽歧视、迫害乃至屠杀的犹太人在近两千年的辗转迁徙之后想要复国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选择在阿拉伯人已居住了上千年的巴勒斯坦地区复国呢?犹太人选择中东这块绝地复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古代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王国位于中东迦南地区,选择回到祖先生活的故土复国利于以色列树立民族自信,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子孙后代以色列祖先曾有过的辉煌和苦难。
不过这并不是以色列选择在中东复国的全部原因,甚至可能并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选择在中东复国无异于和全体穆斯林国家对抗,尽管多年来以色列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上美国的支持一直对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保持压制,但阿拉伯国家一再战败却始终根基未损,而以色列只要战败一次对这个天然缺乏战略纵深的国家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仅仅为了缅怀祖先就选择在这块几乎是全世界战乱冲突最多的地区建国未免太傲娇了吧?犹太人是世界闻名的商业民族,尽管多年颠沛流离和备受迫害的命运使他们一心渴望恢复故国,可在现实利益层面却不可能不考虑在中东建国的后果,然而权衡利弊后犹太人还是选择了这块看起来似乎是死地的地方建国。原因是这片看上去的死地其实暗藏生机。
犹太人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各国他们都属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对象,这意味着他们的复国行动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直到二战后随着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才为以色列的复国行动提供了外部支持,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色列呢?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美国的犹太财团在美国政界商界的强大影响力,然而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如果以犹太人不能提供令美国心动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美国又怎么会一直干着对自己无利可图之事呢?以色列选择中东复国就是为了给美国提供好处。这么说或许会令人感觉费解:以色列在哪儿建国关美国什么事?为什么会给美国带来好处?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被彻底打败,英、法作为老牌强国也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战后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
美、苏为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争相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具体到中东地区而言:其实美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美国和中东远隔大西洋,而且就算是越过大西洋先到达的也是欧洲而不是中东,这意味着美国和中东的地缘距离是相对疏远的,这也大大提升了美国控制中东的难度;与之对应的苏联因为拥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个外高加索加盟共和国,与中东地区可谓近在咫尺。
除了苏联这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之外,美国还必须防止中东有强势的本土势力崛起进而威胁自己的中东利益,也就是说美国需要在中东建立一个桥头堡以制衡苏联和阿拉伯本土势力。古以色列所在的迦南地区地处西亚、北非交接地带,控制了这里就可以将伊拉克、叙利亚等西亚阿拉伯国家同埃及、利比亚等北非阿拉伯国家分隔开来,从而避免阿拉伯国家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势地缘政治实体。
犹太人的前世今生,在离开耶路撒冷1800多年后,为何又要回来建国?
从情理的角度来说,犹太人这个人种确实很可怜。
犹太人原来是罗马帝国的奴隶,创造了犹太教。而罗马帝国为了奴化犹太人,将犹太教发展为基督教(早期基督教就是奴化统治宗教,后来被希腊文化加入"爱"的元素,17世纪又被改造去政治化,去教条化,去教母化,才发展成现在基督教)。在中东,基督教又被默罕默德发展为伊斯兰教。而最初的起源地,耶鲁沙冷成为了三教共同的圣地。
耶路撒冷作为圣地,自古就相当的抢手,先后被二十多个帝国占领。其中,就有犹太人主导的以色列帝国占领了几十年,而很快就被埃及人占领了,从此,犹太人在世界各地流浪了2000年,再也没有自己的国家。
所以,犹太人想要回到"以色列帝国"的故土,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在情理上可以理解。但是,阿拉伯人当然不愿意!凭什么啊,现在是我的地盘,你没国家就来抢我的土地?
另外,说一下犹太人被屠杀事件。20世纪初,犹太人本来在欧洲混得很好,犹太人财团垄断了欧洲的经济命脉,但是有些为富不仁,搞得欧洲民不聊生,反犹太的呼声高涨,最终导致希特勒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这次屠杀7让犹太人清楚一点:必须有自己的国家,否则要任人欺负,所以,现代"以色列"这个国家就诞生了
犹太人的前世今生,在离开耶路撒冷1800多年后,为何又要回来建国?
在木叔看来,传统的中东历史教育有很大问题,是仿效苏联时代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全面客观。如果至今还有学校用这样的教材的话,还会继续耽误一代人对世界的看法,特别是对中东问题的判断。可能会制造一批又一批没有头脑,只被灌输的愤青。这样于国于民于社会,没有任何好处。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问题,其实很简单,不只是犹太人几千年后回来建国,是当地一直有犹太人存在,这是独立的基础。他们和阿拉伯人一样,都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而且都获得了当地统治者的许可。
首先,巴勒斯坦只是一个地名,从来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土地。近千年来至今在当地居住最多的族裔就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古代的很多族裔要么被同化了要么迁走了,要么不知所踪。比如以东人、腓尼基人、迦南人等等。所以现代社会独立建国的力量只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耶路撒冷这座数千年古城的四个分区里,最重要也是最古老的两个区就是犹太区和穆斯林区。
——划重点:犹太人虽然经历了数次被迫流散和全世界迁徙,但从没有完全离开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他们和阿拉伯人都有独立自治的要求。
·····
其次,巴勒斯坦在历史上经历了犹太人、罗马人、波斯人、穆斯林等统治后,在100多年前被英国人统治,也就是说当时在巴勒斯坦生活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名义上是英国女王的臣民,与印度类似。一战前后,英国占领的很多地方都有民族自决独立浪潮。在此背景下,英国外相贝尔福发表宣言,支持犹太人未来在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同时英国人也表明了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意愿。
——划重点:贝尔福宣言是英国人给予统治的犹太人独立的权利,而不是什么宣传里说的犹太人从阿拉伯人抢来的权利。因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是被英国统治的人群,只有英国人有权允许或拒绝民族自决。
·····
第三,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的国家于一战后成立,这就是约旦。这是巴勒斯坦人的阿拉伯人历史上第一次有建国的权利。约旦王国的面积占了巴勒斯坦这个地区的80%左右。约旦人就是巴勒斯坦人,类似辽宁人和吉林人的感觉。而犹太人的独立建国推迟到了二战后,之前大批犹太人在贝尔福宣言指引下来到未来新国家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大量土地荒芜,犹太人开垦或购买,建立城市,与英国人合作与斗争。
——划重点:以色列能独立,以当地存在的犹太人是基础,后来又增加犹太移民为保障。阿拉伯人独立也是如此,除原住民外,有大量来自埃及、也门、伊拉克等阿拉伯人来到巴勒斯坦谋生。双方独立都是与英国媾和的结果。
·····
(以色列周边地理图)
第四,以色列最终是在巴勒斯坦除去约旦外的剩下的10%的土地上再分出一半来建国的,面积只有北京市那么大。这个比例是考虑到了犹太人人口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人口差异等综合计算的。当时犹太人有80多万,以色列国土只占巴勒斯坦整体面积的不到10%,阿拉伯人占了90%。联合国以法理程序通过决议,支持分治。
——划重点:巴以分治类似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独立于英国统治之下分别建国。巴以分治本来也想英国撤出,在英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但和印巴分治双双建国不同,犹太国建立了,阿拉伯国建立进程被阿拉伯人耽误了。
·····
总结一下,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独立建国,首先来自当地英国统治者最初的认可,之后来自联合国的法律依据。巴勒斯坦是个多民族地区,至今以色列境内还有20%的阿拉伯裔。所谓的犹太人占领阿拉伯领土建国是片面的宣传,当时是英国人管理,哪有阿拉伯国家存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都是被统治而已,双方类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样,都有民族自决权,在从英国获得独立权利的立场是一致的,甚至还因此与英国人都爆发了冲突。
只是后来巴勒斯坦之外的阿拉伯人不满犹太人独立,制造了所谓犹太人用阿拉伯人土地建国的谣言,为他们替巴勒斯坦人做主,把犹太人赶走的目的背书。这是完全把巴勒斯坦地区多民族属性变成了只有阿拉伯人独占的属性。这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其实这次战争时,联合国是有决议指责阿拉伯人的,要求他们到联大就侵略接受问讯。
犹太人的前世今生,在离开耶路撒冷1800多年后,为何又要回来建国?
简单一点回答,犹太人,阿拉伯人同种兄弟,宗教出处同一地点,信仰不同之处各不相让,大打出手,酿成千年恩怨,失国以后流散世界各地,凭借内在文化传承及重商精神生存下去,建国也就是必然结果。
犹太人的前世今生,在离开耶路撒冷1800多年后,为何又要回来建国?
答案:1.神的子民或者说亚伯拉罕的子孙都想在此建国。2.但是圣经旧约记载神把这个地方许给了以色列人(宗教信仰舆论的力量)3.不管那个国家在耶路撒冷建国都绕不开犹太教信众,基督教信众,伊斯兰教信众!!!
圣经与古兰经都曾经记载未来会有一位新的“大圣人”出世,耶路撒冷三教圣地归属问题只有他可以解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