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女真叩关时,与大明荣辱与共的朱姓藩王在做什么?
自从朱棣靖难之役夺取政权以后,老朱家的王爷们,就开始在家专职生孩子了。尤其是到了朱瞻基时期,汉王朱高煦又发动反叛,彻底让老朱家的皇帝愤怒了,于是乎,朱家王爷,直接成为了被圈养的“猪”!
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看看明朝王爷们当时被限制得有多严重。
- 第一,王爷们不能离开自己封地所在的城池,要想离开,必须要给朝廷打报告,一般都不批准。
- 第二,王爷们不允许参加科举,也不允许出来做官,甚至不允许亲自经营任何生产活动,他们只需要在家领俸禄过日子就行了。
- 第三,王爷们除了看家护院的府兵外,什么人马都无法调动,哪怕是请一个衙役办事儿,都需要打报告。
这么一来明朝的王爷们,还剩下什么权力呢?那就是吃喝拉撒和生孩子的权力!由于生下一个男丁,朝廷就会多发一份俸禄,所以这帮王爷们玩命似的在家生孩子。
明孝宗时期,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生了100多个儿子,开创了老朱家生孩子的记录,而且这些儿子全都活了下来,你说可怕不?全都伸着手跟朝廷要俸禄,除了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100多号人都被封为镇国将军。
大过年的,大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结果兄弟之间互相不认识,几乎成了常态。现在你知道明朝末年,这帮老朱家的王爷在干嘛了吧?当然是在家忙着生孩子了!
一、唐王朱聿键是个例外,带兵勤王,结果被崇祯囚禁了7年之久。哪怕是明朝到了最危难的时候,崇祯都没有放弃照料明朝的这帮宗室。据统计,明朝末年至少有20万老朱家的宗室,是需要向朝廷伸手要俸禄的。
哪怕每个人平均每年只给10两银子,那也是200万两银子的支出。这对崇祯来说,其实压力是很大的,因为他不仅要对付农民军,还要对付关外的清军。
即使是这样,崇祯也绝对不会亏待宗室王爷,该给的俸禄,一分都不会少。这对朝廷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开支,崇祯穷的都要出去要饭了,还不能亏待这帮宗室。
为啥?因为宗室是有取而代之的资格的,必须要伺候好了。按照规矩,宗室王爷们是不能带兵勤王的,当时清军直奔京城而来,唐王朱聿键忙着上书,打算带兵勤王。
结果崇祯却不允许他前来,而唐王朱聿键报国心切,忘记了藩王不能掌兵的规矩,居然私底下花钱招揽了1000多人,北上勤王。
崇祯还是下令让他回去,结果朱聿键在路上和农民军打了几仗就回去了。但是这件事彻底触怒了崇祯,他认为朱聿键动机不纯,所以不仅将他废为庶人,而且将其圈禁在了凤阳监狱,长达7年时间。
由此可见,明朝末年的藩王,什么大事儿都甭想干,安安心心在家里生孩子就好了。可惜生再多也没用,赶不上李自成和多尔衮消灭的速度快。
二、福王朱常洵,在家疯狂敛财。朱常洵就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常洵差点就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皇位接班人。
福王朱常洵有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属地,那就是洛阳。他在这里兼并了大量田产,又有万历皇帝的各种赏赐,所以吃喝不愁,日子非常逍遥。
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桐棺一寸,载以断车,两人即其旁自缢死。王妃邹氏及世子由崧走怀庆。贼火王宫,三日不绝。事闻,帝震悼,辍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殡。---《明史》
也因为如此,福王朱常洵就养得特别胖,重达300多斤,靠自己是走不动路的,必须要有人在两边搀着才行。
所以说当李自成打进洛阳城以后,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跑了,可朱常洵太胖了,压根就跑不脱,最终被李自成做成了一锅汤。
三、绝大多数藩王,都在跑路当中。明朝灭亡以后,藩王想要生存,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李自成打土豪时期,专门挑明朝宗室收拾。
1、福王朱由崧。
这可把他们给吓坏了,于是在崇祯去世以后,以马士英和史可法为首的南方集团,便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小朝廷,第一任皇帝便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
那么为什么选朱由崧呢?因为他当时距离南京比较近。那个时候大量藩王在逃窜当中,朱由崧跑到了淮安,同时在淮安避难的还有潞王朱常淓。
2、鲁王朱以海。
此外,鲁王朱以海也在逃难当中,他们家的封地本来在山东兖州,可是崇祯十五年,清军入关扫荡,朱以海的哥哥鲁王朱以派自缢,朱以海逃出来以后承袭了鲁王爵位。
等到李自成攻占了京城以后,打算对山东出兵,这个时候朱以海就跑到了浙江台州。后来在绍兴被张名振、张煌言等拥立为监国,建立了鲁监国政权。
3、桂王朱常瀛。
朱常瀛的封地原来在湖南省衡阳市,在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克该地以后,桂王朱常瀛就带着一帮儿子们逃到了广西梧州。
一直到了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以后,朱常瀛也在广西梧州去世了。后来他的儿子朱由榔,成为了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
总结:明朝末年的藩王,基本没什么作用。虽说有气节的藩王也不在少数,但是绝大多数藩王,都处于颠沛流离之中。更有甚者,会抱着对清廷的幻想,投靠清廷,结果被人家一锅端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由于明朝皇帝对藩王权势的打压,使得明朝藩王压根就没有任何实权,想要报国,却没有实力和门路。等到强敌来了以后,他们就只能成为瓮中之鳖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由于明朝长期对藩王的打压政策,使得明朝诸侯王养成了坐吃等死的习惯,说实话,这跟养猪没什么区别。
参考资料:《明史》
北方女真叩关时,与大明荣辱与共的朱姓藩王在做什么?
在女真人闹事的时候,朱明藩王大部分在划水,而不愿意划水、想要匡扶朱室的朱明藩王会被朱明王朝收拾,因为女真人也好,大顺军也好,崇祯帝怕的是再来一个朱棣,不信大家看看唐王(隆武帝)朱聿键的人生遭遇就知道朱明藩王最好在明末啥都不做。
(1)倒霉的唐王世孙朱聿键这哥们的命不好,主要是他爹不受他爷爷老唐王的喜欢,而且老唐王喜欢小妾生的儿子,憎嫌他爹,也就是当时的唐王世子朱器墭。嫌弃也就算了,当然老唐王这个人道德有问题,他直接把朱聿键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内,居然想直接饿死这对父子,不过后来想想也不行,世子无缘无故死了,朝廷追究下来,老唐王怕重蹈辽王的下场,于是朱聿键父子得以苟活了十六年。
在这段时间中,朱聿键居然埋头抓学习,认真钻研儒学典籍,所以在评价南明诸帝的时候,隆武帝的地位是最高的。但是朱聿键他爹不行,受不了这打击,所以身体很差。后来这哥们据说是被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在1629年(崇祯二年)毒死了。但是这个如意算盘打错了,在老唐王准备封爱妾的儿子为接班人的时候,结果被朝廷当场警告,虽然他是你儿子,但是他是国家的唐王世子,现在这哥们死因不明,你就贸然改变世袭人选心里有没有朝廷,说不定朝廷日后会怪罪。老唐王也是害怕朝廷日法追究,赶忙立朱聿键为“世孙”,后来这哥们也成功当上了唐王。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不过这哥们在被封为唐王之后,有些举动就很作死了,在唐王府内起高明楼,延请四方名士。大明的藩王就是被当猪养的,请名士干嘛?学朱棣?所以崇祯不喜欢他,不过大明朝廷也没规定藩王不能请人来教书的。不过朱聿键这个人不懂藏锋芒,一度杖杀两位叔父福山王朱器塽(死)、安阳王朱器埈(未死),这就让朝廷觉得这哥们不靠谱。
不过到了大明社稷出现危机的时候,朱聿键表现出愿意匡扶社稷的意愿。在女真人阿济格带兵攻打北直隶(河北等地),威胁到北京城的时候,朱聿键这哥们上表说要去勤王,崇祯帝直接拒绝了,不许这哥们来。结果这哥们居然不管“藩王不掌兵”的国规,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按理说一千人也不算啥,不过一切就怕开口子不好收拾。跑至裕州的时候,唐王一伙人被崇祯帝赶了回来,但是回来的时候,他还跟农民军打了一架。
朱聿键这样堪称爱国的举动使当时在位的崇祯帝大怒,于是把这哥们废为庶人,让他去凤阳老家坐牢,直到大明没了,弘光帝上台,他才被放出来。所以朱聿键这种愿意帮助朝廷的王爷受到朝廷的严厉打压,王爵都没了,所以一般的王爷怎么会想步唐王后尘,肯定歌照唱、舞照跳,平叛攘夷是朝廷的事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