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之初为什么让老八做总理王大臣,而不是老十三?
八阿哥胤禩,虽然在夺嫡之争中输了,但是八爷党的实力还在。雍正初登大宝,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因此他不仅将总理王大臣给八阿哥做,而且还把正在西北平叛的十四阿哥胤禵给匆匆调回来,使得西北的叛乱无人管辖,愈演愈烈。
但是从雍正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无可厚非。先稳住自己的地位,才能再图其他发展。如果连自己都被搞下去了,那就算平定西北,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给八阿哥胤禩这么重要的职位,其实就是为了先稳住八爷党。总理王大臣,说简单就是副皇帝,位极人臣,八爷党成员们自然觉得扳回一局,也就不敢瞎胡闹了。雍正的领导艺术,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一、给你事情做,你就没时间瞎搞了。在九龙夺嫡的过程中,对雍正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八爷党。他们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权还有权,所以雍正花了大量的心思,才勉强战胜对方。
就算是胜利了,这个时候康熙尸骨未寒,他们都是雍正的兄弟,所以雍正一时半会儿,还真不能动他们。即使雍正想要动,人家也会趁着雍正立足未稳之际,选择先发制人。
因此只有靠安抚,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雍正才选择了八爷党的代表人物八阿哥胤禩。
胤禩是八爷党的领袖,只要胤禩这个人不去闹,那么八爷党的成员也就不会跟着闹了。所以雍正给了胤禩十分重要的职务,让胤禩整个人都忙起来。
总理王大臣,也就是常务副皇帝,全国发生的事情,这哥们都要去管,跟过去的宰相没什么区别,所以说胤禩一旦忙起来以后,就没时间去找雍正的麻烦了。
而雍正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稳固自己的地位。等到雍正羽翼丰满的时候,八爷党的成员也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二、对十三阿哥胤祥另有重用。实际上胤祥也是总理王大臣,而且身兼数职,所兼管的事务,比胤禩这个总理王大臣还要多。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
由此可见,雍正在任用人才的时候,其实也是有偏袒之心的。他的确给了胤禩很大的权力,但是这些权力主要集中在建设国家方面,并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核心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雍正嫡系手里,雍正又不是傻瓜,最重要的兵部、户部这些重点部门,不可能交给八爷党的任何人去插手的。
但是你说八阿哥胤禩没权吧,这也不现实。人家管着全国建设制造,这也是个肥缺。不过单纯可以发财,未必能够成事。
由此我们也就看得出,八爷党的志向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当初闹得那么凶,现在为了这点钱财,就主动闷声发财去了,可见他们已经失去了和雍正一较高下的想法。
三、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对雍正来说,除了外患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内忧。刚登基的时候,雍正可以给八爷党一点面子,让他们充当各种角色。
可是等到雍正坐稳了这个皇位以后,排除内忧的时间也就到了,他对八爷党的打击,还是很有次序的。
- 第一个收拾的,就是八爷党的叛徒十四阿哥胤禵。胤禵早年是八爷党成员,帮着胤禩夺嫡。结果胤禩没什么希望了,所以胤禵就自己跑出来单干了,努力争取到了大将军王的职位。雍正将胤禵打发去守皇陵了,八爷党成员会觉得活该。
- 第二个收拾的,是八爷党里最有钱的九阿哥胤禟。胤禟是八爷党核心成员,一直坚定地站在胤禩身后支持他。所以雍正先将胤禟打发到了西北年羹尧的军营里吃苦受辱,再弄回来的时候就老实多了。
- 第三个收拾的,则是八爷党的正主八阿哥胤禩了。胤禩是雍正毕生最大的死对头,就算给他做了总理王大臣,雍正还是对他不放心。于是在雍正四年,胤禩就被削去了王爵,剥夺了一切职务,圈禁了起来,甚至被雍正改名为阿其那。同时被收拾的还有九阿哥胤禟,他被圈禁以后,改名为赛斯黑。两个人被圈禁不到一年,就全都被搞死了。
- 第四个收拾的,是十阿哥胤䄉。这个人比较特殊,因为他的母亲是遏必隆的女儿温僖贵妃,所以他的七八个舅舅,在朝中都有重要职务。因此雍正还是给了一点面子的,只是将胤䄉给圈禁削爵,并没有搞死。
所以说,就算一开始雍正给了胤禩如此高的位置,又能怎样呢?这些其实都只是障眼法而已,雍正的目的,他们根本就想不到。
总结:雍正最信任的,还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在九龙夺嫡的过程中,给了雍正莫大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在雍正登基以后,胤祥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按道理清朝只有皇帝可以世袭,其他臣子的爵位都是降级传承的,也就是说你是亲王,那你的儿子继承你的爵位时,就成了郡王,你孙子再世袭时就成了贝勒。
可是清朝还有一种特别的爵位,那就是铁帽子王。这当然只是俗称,真正的说法就是世袭罔替亲王爵位。整个清朝只有12人获得这一殊荣。
除了开国元勋以外,第一个获得铁帽子王的亲王就是胤祥,现在你知道雍正最信任谁了吧?其实从踏上夺嫡之路的时候开始,胤禩就不应该抱有侥幸,直接跟雍正鱼死网破,或许还有生还的机会。抱有侥幸,让人家温水煮青蛙,结果怎么样?历史好像在不断重复。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王朝》
雍正继位之初为什么让老八做总理王大臣,而不是老十三?
雍正让老八当这个总理王大臣还是有很多方面考虑的
老八和老二太子,还有老大在当时是闹的最汹的。老大有明珠的支持,太子有索额图的支持,老八自己单一个体系,势力渗透六部和地方督府。
随着太子和老大的倒台,老八一时间成了太子或继承皇位的热门人选。很多官员都争着去依附老八。老八办事也比较低调,不太张扬,暗中发展势力。当时号称是八爷党。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到了最后一个冷门的老四当了皇帝,就像一匹黑马从草丛中突然串出来一样。
雍正让老八当这个总理王大臣大有安抚之意,雍正意思就是老八别失落了,反正是木已成舟了,跟着我好好干吧,虽然皇帝你没当成,我也不亏你,亲王爵位不说,也给你实权。把你的报复都施展出来吧。总之就是为了安抚老八。
第二个原因就是老八这个人真的有料,很有才华,懂的治国之道,宰相之才。像老三那样的文人只懂得写书作诗画画,给他个总理王大臣也干不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图好看,当了皇帝,又和兄弟们和谐,得到众兄弟们的大力支持,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景象多好看,多和谐。
- 至于为什么不让老十三当这个总理王大臣,原因更简单了,十三是武将,在军中有声望,刚当皇帝能掌握军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十三爷的位置比这个总理王大臣重要多了。在借给雍正一个胆子他也不敢让老八去掌管军队的
雍正继位之初为什么让老八做总理王大臣,而不是老十三?
首先必须指出,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情节,不是真实历史。真实历史上,八阿哥胤禩在雍正继位后并没有当过总理王大臣,只是被晋封为廉亲王,奉命办理工部事务,兼任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被削去爵位,圈禁,撤去黄带子,改名为阿其那,不久死去。
而在《雍正王朝》中,八爷胤禩在雍正继位之初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总理王大臣,其地位之高甚至超过了雍正最为倚重和信任的老十三胤祥,这是为什么?
剧中的胤禩在康熙朝晚年便形成了利益关系盘根错节的八爷党,其势力之大,就连康熙都要畏惧三分,不惜以重锤加以打压。康熙去世之时,胤禩已经控制了京郊的丰台大营,甚至差点控制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要不是邬思道运筹得当,康熙生前收服了隆科多,势单力孤的雍正恐怕也很难顺利继位。
这就导致雍正继位之初,前朝的政治局势是十分复杂的,很多大臣都是八爷党的党羽,为胤禩马首是瞻。雍正虽是皇帝,但根基不稳,无力控制八爷党,更无法完成权力的集中。除此之外,康熙去世前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国库空虚,吏治腐败,亟待推行新政加以改革。而在外部,罗布藏丹曾蠢蠢欲动,西北外患仍未彻底解决。
可以说,雍正继位时的形势是内忧外患。
所以,继位之初的雍正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先保证内部的团结,才能逐步解决内忧外患,推行新政,以至集中权力,最终达到大权在握的局面。于是,雍正一继位便许以胤禩总理王大臣的高位,其目的在于安抚好庞大的八爷党势力,令其能为新朝出力,减轻其整顿吏治、推行新政的阻力。
实际上,胤禩此番晋升,完全是位高权轻,真正与雍正君臣一体,办理机要的还是老十三胤祥、老臣张廷玉等几个人。但是,雍正对胤禩的提拔,也的确起到了安抚胤禩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在被封为总理王大臣后,胤禩一度也是勤勉办差,尤其在西北用兵之际更是呕心沥血,置办粮草军饷,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八爷党与雍正之间的关系。但随着雍正整顿吏治、推行新政不断深入,当权者的既得利益不断剥夺,胤禩还是坐不住了。最终,他勾结了关外铁帽子王,以推行八王议政为由向雍正发难,企图架空雍正,夺取皇权。
但此时的雍正不是继位之初的雍正了,他已经基本完成了权力集中,不再需要安抚胤禩以维持朝政的平衡局面。所以,雍正便果断抓住机会,以此为由,彻底铲除了八爷集团。
雍正继位之初为什么让老八做总理王大臣,而不是老十三?
康熙末年,皇子争储爆发了“九子夺嫡”,阿哥们各为势力涉及朝政六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以“大阿哥势力”,,“太子势力”,“八阿哥胤禩势力”最为强大。随着大阿哥势力肱骨纳兰明珠和太子势力重臣索额图的倒台,大阿哥被圈,太子被废,由佟国维,阿灵阿等一众高官支持的八阿哥胤禩势力开始笑傲群英。本来一帆风顺,却因为八阿哥胤禩过于着急的去争夺嫡子导致失宠于康熙。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八阿哥胤禩势力将夺嫡重任放在了团体二号人物十四阿哥胤禵身上。后来十四阿哥胤禵顺利当上了大将军王,在西北屡立战功,八阿哥胤禩势力信心百倍的时候,康熙老爷子突然驾崩,接替他位置确是能力优秀却在平时不露锋芒的四阿哥胤禛。胤禛刚刚继位也就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面对康熙晚年,因为“九子夺嫡”留下的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等等问题,他需要及时的 行之有效的解决。但是竞争对手老八和老十四虎视眈眈,再加上他们的势力遍布朝野地方,一旦发难,很多政策不能够有效推行甚至适得其反,新朝失了威信,给投机者有机可乘。
综合考量,雍正在军机处成立前在朝廷设立总理王大臣四位分别为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隆科多和马齐四位,这件事被明确的记载在《清世宗实录》中。
所以题主的问题有失偏颇,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都是总理王大臣,八阿哥主管的是工部,涉及国家财政大权的户部却由十三阿哥胤祥主管并且胤祥身兼多职全力辅佐雍正。可见雍正对于胤祥的看中远远高于胤禩,并不是如题主所说的一样。
总理王大臣全称大清总理事物王大臣。总理王大臣的称呼在《雍正王朝》中多次出现,在剧中只有雍正这样称呼过八阿哥胤禩,估计题主的出题方向就在这里。电视剧自然有很多和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地方,电视剧中雍正给了胤禩很大的权力,不仅仅是胤祥,隆科多,张廷玉,马齐等辅政大臣之首更是把新朝铸币等重要的事交给胤禩去做,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最亲近的胤祥开始的时候也经常附议八阿哥胤禩的观点。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都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凸显主要矛盾。显然雍正作为主要人物的勤政大度要表现,八阿哥胤禩作为主要人物的最大对手,自然要有着相当的实力与主要人物抗衡。
雍正继位之初为什么让老八做总理王大臣,而不是老十三?
《雍正王朝》中,当康熙去世后,持续多年的各位皇子的夺嫡之争落下帷幕,四皇子胤禛夺得嫡位,并成功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其时,由于康熙儿子众多,各位皇子势力纵横交错,朝局异常复杂。特别是八爷党势力遍及朝野,野心勃勃,稍有处置不当的行为,对于雍正新朝来说都可能会祸起萧墙。不过,雍正帝毕竟是四十多年的皇阿哥,能力极强的铁腕“冷面王”,凭借其过人的智慧,用高招把持住了新朝局面,其中最高的招式之一就是封了权势极大的野心家八阿哥胤禩为总理王大臣。如题,为什么雍正继位之初让老八做总理王大臣,而不是老十三呢?私以为,其中原因至少有以下四个:
第一,封八爷胤禩为总理王大臣,是为了稳住当下局面,安抚八爷党及其他势力派系。康雍两朝交替之际,因为九王夺嫡衍生出的各派势力遍及朝野,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对雍正新朝来说,朝局不胜明朗,各派势力都是皇权的威胁因素,是亟待解决问题。
可是,因为朝局不明朗,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是极难处理的事情,且雍正新皇登基,很大程度上皇权之手还不够长、不够强,皇权还不足以调解和压制其他势力派系。但是,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朝局不明朗,各种势力遍及朝野,都会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是不得不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雍正这样经过几十年夺嫡之争才登基的皇帝,如果不想办法平衡势力,解决威胁因素,轻则被朝中各种势力牵制住手脚,难以维护皇权,难以有所作为,重则被逼退位、被弑逆,身死权丧,江山不稳,后果难以想象。而且,处理朝中各派系的势力问题,如此复杂的局面,还必须用高招,巧妙地化解问题,否则一招不当,问题将会更严重,就如汉景帝因削藩策不妥,激发出了七国之乱一样。因此,摆在新登基的雍正皇帝面前权力势力派系错综复杂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而且要巧妙地、高明地解决。
所以,雍正帝遵循了抓住关键矛盾的原则,来解决他所面临的局面。毫无疑问,这个关键矛盾点就是八爷党的首领八王爷胤禩。如何解决问题呢?这更重要要!因为雍正新登基,势力还不足以打击八爷党,所以雍正就反其道行之,先安抚,徐图之。八爷构建那么大的势力,还不是因为贪图权力么,好先给他,索性封他一个总理王大臣。
这么封八阿哥胤禩为总理王大臣至少有五大好处。其一,可以有效的稳住八爷党,八爷党稳住了,几乎可以说其他势力也稳住,也就稳住了整个朝局;其二,可以向其他势力派系表明态度,那就是即便是八爷这样的人物,雍正都乐意与他化敌为友,共治天下,自然其他敌对势力也就不至于战战兢兢的了,会逐渐向雍正靠拢;其三,可以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使得雍正去了解和化解各派系势力;其四,将八爷党势力笼络在皇权之下,便于研究和控制;其五,综合考虑,这是一种风险最小,效果最佳的兵不血刃的方法。
如果说,雍正一上来封的总理王大臣不是八爷,而是雍正自己的心腹十三爷,这就会将矛盾激化,至少有三大风险。其一,没稳住八爷党、没朝局势力,八爷党没臣服在皇权下,极有可能暗中联络,随时叛变;其二,若封十三爷总理王大臣,就会向其他势力释放信号,雍正在快速构建自己的势力,要对付其他势力,是一种秀肌肉的表现;其三,若封十三爷为总理王大臣,也就是说雍正还是一个王爷的格局,没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雍正登基后,需要的是皇帝的格局,用天下可用之才,如果还是用自己的原来心腹,那么就很难快速构建自己的新势力,从长远看对雍正是极其不利的。
综上,雍正封八爷为总理王大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要先稳住八爷党,安抚朝局中的其他势力。而封十三爷为总理王大臣,不仅没有好处,而且会将局面搞得更加复杂。
第二,封八阿哥为总理王大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借八爷党的势力为雍正新朝效力。雍正皇帝新登基,一个没当过太子,没实习(监国)过的皇帝,在朝局如此复杂的情势下登基为帝,虽然其个人能力强,但是势力不够强,且做皇帝和做王爷不是一样的。作为皇帝,巩固权力是一方面,带领臣民建设国家是另一方面,而且在前者稳定之下后者才是更重要的。但是,对雍正来说,朝局不稳,内有各派系势力盘根错节,外有西北叛乱,且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吏治复杂,作为新登基的雍正想办点事情是不容易的。
虽然局面复杂,江山问题较多,但是实际上,各种派系势力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可以协调利用的话,就可以一举两得。八爷党是朝中最大的势力,遍及百官,自然是可用的资源。雍正以皇帝的名义封了八爷为总理王大臣,不管八爷是不是真心愿意给雍正办事情,但是身为总理王大臣,爱新觉罗子孙,该表演还是要表演的,该承担的责任还是会承担的。而且如果不是封八爷为总理王大臣,封其他人办相关事宜,闲置在一旁的八爷党势必会从中掣肘,将导致事情更加难办。就如西北打仗期间,朝廷难么艰难,八爷在祖宗江山面前还是能够分得清是非的,他负责支援西北打仗,事情就办的很不错,如果换做其他雍正的人办的话,不仅办不成,而且会导致因为支援西北利益受损的八爷党等其他势力掣肘,甚至造反。还有,用八爷用得好,是可以将部分八爷党的人慢慢转化为雍正朝的人的。
允祀:“没错,人家是给我气受……可你们呢?你们让我伤心!我不是什么总理王大臣,我也不稀罕廉亲王的爵位,可我是先帝的儿子,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十几万叛军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不会因为自己受了一点气就置列祖列宗的江山安危于不顾,更不会自甘下流,去当街丢丑!”
另外,虽然在康熙朝九王夺嫡期间,八爷各种阴谋搞事情,没办什么实事,但是不可否认,八爷确实是一个人才的,能够办好实事的。放着这么一个人才不用,岂不浪费。虽然他是雍正的政敌,但是以皇帝的名义,把祖宗江山、爱新觉罗子孙这些大帽子扣他头上,八爷自然会乖乖地为雍正新朝效力的。
因此,雍正封八阿哥为总理王大臣是一种资源利用策略,有此资源闲置不用,岂不浪费?
第三,封八爷为总理王大臣,更是找机会干掉八爷,捧杀八爷。雍正新登基,八爷党势力熏天,是极大的威胁因素,是不能不除掉的。可是,政治斗争讲究的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打击,名正言顺的赶尽杀绝。八爷党虽然势力熏天威胁到雍正,但是“威胁”一词实在太虚,没有实际的罪名,没办法打击,更没办法赶尽杀绝。随便打击,可能会使得八爷党反击,弄得雍正朝后果不堪设想,即便是雍正成功打击了八爷党,因为他们没有实质的罪名,也会使得雍正留下不好的名声。
那好办,给予八爷党一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可以有所作为,只要做事就会出错,办的事情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出错就可以追责加罪,就有机会打击八爷党。所以就封八爷为总理王大臣,进而八爷党就有事情做,也就有机会打击了。这也是后面彻底将八爷赶尽杀绝的逻辑,假设八爷不是总理王大臣,没出来办事,也就没机会联络旗主王爷搞事情,那也就不好找机会根除八爷党了。
因此,封八爷为总理王大臣,也是为了让八爷做事情,抓他的把柄,打击八爷,进而瓦解八爷党。若是封了十三爷没封八爷,八爷闲置在一旁没事儿干,老老实实的闲着,或者偷偷摸摸地搞事情让雍正发现不了,那么任凭雍正有多么想搞八爷党也是无从下手的。
第四,十三爷是雍正的核心势力,需要放在更重要、更合适的位置上。封八爷为总理王大臣,其实就是一个在宫中办事情,联络联络其他朝臣,可以让雍正监视的职位,看着头衔很厉害、权力大,但是在雍正眼皮底下根本就折腾不了什么事情,是一个雍正玩弄于股掌的职务。
而十三爷是雍正的心腹,是带兵的王爷,需要给予他更广阔的天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力,才能使其更好地为自己效力,封十三爷一个八爷那样的职务,那就是雍正自缚手脚了。换个角度思考,以雍正与十三爷的交情,就算闲置十三爷不用,十三爷还是十三爷,不会变成威胁势力,不会造成任何麻烦。而八爷就不行,不用就会出大问题。
结语综上,雍正初期,封八爷为总理王大臣不封十三爷,其中原因既有安抚朝局的意思,也有利用和打击八爷的意思。总的来说,是雍正极其高明的资源利用和打击报复的手段,是雍正高超帝王术的体现。以上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
雍正继位之初为什么让老八做总理王大臣,而不是老十三?
新君登基涉及到的实际上是朝政大权的再分配问题,为了国家的稳定,一个明君总是会适度的让权以安抚自己的敌对势力,老八担任总理王大臣实际上就是皇上四爷对于八爷党的安抚措施
康熙末年,由于太子被废,储君之位空虚,朝廷中除了少数几个皇子乐在逍遥不参与夺嫡,四爷,八爷等都对皇位势在必得,康熙为了选拔后继之君也隔岸观火,一度任由皇子们拉拢大臣,因此四爷,八爷,十四爷几个有希望夺魁的王爷都有了自己的势力
虽然雍正最后继承了皇位,不可否认的是老八在朝中也有极为庞大的势力,不但户部有人,连丰台大营的主将以及西北大军中鄂伦岱和雅布齐都是八爷党,可谓有钱又有兵,一旦四爷如处理不好,这就是国家动荡的根由
总理王大臣。指清世宗雍正皇帝即位之初至成立军机处之前,设立的办事机构。要注意历史上雍正帝设立的总理王大臣不止一人,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一共任命了四个总理大臣,其中包括老八胤禩和老十三胤祥,而老八主管的是工部,户部却由十三阿哥胤祥主管,这也是变相的在收财权,由此可见,雍正帝一开始就打好了收拾老八的算盘,只不过不是时机,还得忍忍罢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