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幼子为什么甘愿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写元朝历史吗?

关于托雷之死,其实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托雷是病死的。公元1232年夏天,托雷带兵攻打金国,结果遭遇酷暑。无奈之下只好班师回朝,结果在路上得病死了。

第二种:托雷是被毒死的。同样是班师回朝,但是途中窝阔台假装得病,请来了巫师做法。需要一位亲人喝下符水才能代替窝阔台生病。当时窝阔台身边,只有托雷这么一个兄弟,因此托雷只好选择喝下了符水。结果窝阔台好了,托雷却去世了。

问题就出在了第二种说法上,这事情窝阔台是完全说不清楚的。第二种死法中,也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窝阔台指使下的毒。因为事情未免太巧了,窝阔台刚好,托雷就死了。难道真的有所谓的病痛转移的方法?

第二种可能:是巫师自作主张,毒死了托雷。至于巫师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起主导作用,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的话,窝阔台为什么要毒死托雷?既然知道窝阔台有毒死托雷的可能,为啥托雷还甘愿喝下毒水呢?如果托雷放手一搏,结局会如何?托雷和窝阔台的后人们,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窝阔台为啥要毒死托雷。

托雷这个人了不起,他是成吉思汗四个嫡子里,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战功最多的一个。而且成吉思汗还活着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掌握了蒙古大军80%的兵马。

可以说蒙古大军中,随便哪个高级武将,都曾经在托雷手底下干过活。而且他常常打胜仗,虽然有屠城的坏毛病,但是对蒙古帝国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因此在成吉思汗晚年,托雷成为了声望最高的王子,是大家公认的大汗继位人。可是成吉思汗是咋想的呢?

对不起,你小子杀戮心太重,总是屠城的话,将来蒙古大军怎么能收服人心呢?为了蒙古帝国的未来,成吉思汗选择了窝阔台作为接班人。

过去蒙古各部落选拔大汗,都是要通过库里台大会,让各部落的贵族来参与竞选。可是成吉思汗太牛掰,所以大家不敢忤逆他,也就认可了成吉思汗指定继位人的办法。

这是什么?这其实就是从贵族民主走向了独裁,那各部落贵族们当然心里不服气。因此不少人在暗中支持着托雷。

更何况托雷手握重兵,在军队中有着绝对的威望,就连窝阔台也得让着他。因此窝阔台做了大汗以后,为了收取军权,对托雷下手是否顺理成章?

再解决第二个问题:托雷为啥甘愿喝下毒水?

我认为这也是要分情况来看待的:

第一种情况,那就是托雷不知道那水有毒。这就不存在什么甘愿赴死的问题了,毕竟托雷希望哥哥窝阔台好起来,为他喝一杯水算得了什么呢?

第二种情况,那就比较复杂了,托雷是知道符水有毒的。既然知道有毒,还喝下去,这就是甘愿赴死了。

当时的托雷,虽说是班师回朝,但是主力部队都留在了攻打金国的前线,也就是说托雷手里没带多少嫡系人马。这也是为啥窝阔台挑这个时候下手的原因。

这个时候窝阔台明摆着设局要害托雷,你说托雷能有什么办法?如果不愿意喝下符水,说不定也会以其他方式被杀。总之托雷是阴沟里翻船,根本就没有跑路的可能。

所以托雷要么是自己喝了符水被毒死,要么就是被当时在场的人强行灌下符水被毒死,总之是必死无疑。

看看第三个问题:如果托雷放手一搏会有怎样的结局?

明知道夺嫡之争,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托雷就不可能对窝阔台毫无防备,因此托雷肯定是有放手一搏的想法的。

而窝阔台作为大汗,手里的军权却没有托雷大,这也是窝阔台特别恼火的一件事,因此窝阔台对托雷下手,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虽说是亲兄弟,但是在皇权面前,压根就没有亲情可言,不信你看唐太宗李世民。所以说两人应该早有一战。

尤其是托雷,如果放手一搏,那窝阔台压根就不是他的对手。可是我们需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当时蒙古帝国周边的对手还有很多,成吉思汗的宏大志向还没有实现,他们这个时候内讧,肯定会让成吉思汗的所有功业都毁于一旦。

金国、南宋包括西边若干国家都还没有被解决,窝阔台就跟托雷先动起手了。这不仅会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更会让蒙古帝国内部的各部落的贵族们再次纷纷独立。

所以说从大局出发,托雷不会放手一搏。这跟后来清朝的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一样,多尔胜券在握,但是他没有做皇帝,为啥?因为他如果跟豪格火并,清朝就完了。

最后一个问题:托雷的后人和窝阔台的后人什么状况?

其实我们看看元朝皇帝世系就知道了,元朝第一位皇帝是忽必烈,他是托雷的小儿子!后面的皇帝都是他的后代,可见托雷这一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其实早在蒙哥汗的时候,托雷的后人就已经取得了胜利。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汗去世以后,托雷的长子蒙哥汗果断通过库里台大会,夺取了汗位。

也因此蒙古大汗,从窝阔台的子孙手里,正式过继到了托雷的子孙手里。没办法,窝阔台当年弄死了一个托雷,可托雷子嗣众多,却手握兵权,你咋弄得过来呢?人家一旦报团取暖,你可就坐不稳了。

再说了,这些孩子都很年轻,一个个血气方刚,可不像托雷那样老成谋国。他们才不会管帝国的未来,自己家族的命运都要被毁灭了,还要什么帝国的未来?

总结:托雷算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子孙后代的表现来看,托雷这一脉的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也算是托雷本人的胜利。当年托雷遭受的所有不公,现在全部都可以翻盘了。

而且蒙哥汗继位以后,开始清算贵由汗的后人。也就是说窝阔台的孙子们基本都被罢免了官职,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参考资料:《元史》《新元史》

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幼子为什么甘愿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写元朝历史吗?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就是历史,至于是否真实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幼子为什么甘愿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写元朝历史吗?成吉思汗最倚重拖雷倒未必,拖雷放手一搏,那么历史必然会改写,怎么改写就不好说了,但是拖雷绝对是一个可以改写历史的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四个嫡生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按理说他们都有资格继承汗位。可是由于察合台质疑术赤的血统问题,因而两个人的矛盾极大,不可调和,术赤的血统问题,由暗里也转换到了明处,这是整个蒙古统治集团里的大问题。成吉思汗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术赤和察合台都排除在继承人之外了,来解决这个矛盾。下面就只有窝阔台和拖雷两个选项了。

无疑成吉思汗是更中意拖雷、爱护拖雷的,但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还是选择了窝阔台。为什么这样呢?

一、窝阔台情商高,在蒙古这个凶悍民族里是一个另类,所以人缘好;

二、窝阔台理政能力强,这在蒙古这个新兴草原帝国里,是难得的人才;

三、窝阔台足智多谋,能够带领蒙古帝国战胜诸多帝国,比如金国、南宋等等;

四、窝阔台仁慈,能服众,这是相对拖雷而言,拖雷过于嗜杀、强硬;

五、窝阔台武功高,能够当统帅,他能文能武,是全才,能够完成成吉思汗的大业;

六、窝阔台地位高,他是三哥,威望高,能服众;

七、窝阔台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这有利于蒙古内部的团结,能够得到各方势力的拥戴,是各方势力妥协的最好标的;

八、窝阔台是帅,拖雷是将,成吉思汗的眼光一定独到,他相信窝阔台能够为蒙古帝国开拓更多的领土,那么各个藩王就都有足够的领土去建国。

所以成吉思汗把汗位公然传给了窝阔台,并且把一万祛薛军给了窝阔台,要知道祛薛军是成吉思汗的禁卫军,是各个蒙古贵族的亲子组成的,这无疑给窝阔台当汗以极大的帮助。但是这样的操作,明显违背了蒙古贵族的继承传统,蒙古贵族大会是选择汗位继承人的大会,这是公认的传统,这个大会就叫做:忽里勒台大会。只有被这个大会的参与人员共同推举,那么这个大汗才在法理上有了正统性。但是成吉思汗的威望如日中天,他可以用遗言的方式,交代了接班人:窝阔台。这无疑是对蒙古各部落贵族集体民主权力的挑战。一定意义上也剥夺了其他各系蒙古贵族当选可汗的可能。再当可汗,就必须是成吉思汗的直接后裔了。而这个改变到了元朝建立后,就更狭隘地变成拖雷后裔了,也就是黄金家族正枝

我们说成吉思汗爱拖雷:

一、拖雷是幼子,一般父母更爱小儿子,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更甚;

二、成吉思汗把自己崛起的蒙古心脏地带和富饶的牧场以及百分之八十的蒙古精锐部队交给了拖雷管辖,也就是把自己的灶传给了幼子:幼子守灶;

三、成吉思汗魂归在拖雷的领地内。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拖雷有最强大的枪杆子,那么在诸宗王里就最有实力,随时有称王称霸的可能。这是成吉思汗的谋略。

选择窝阔台当汗王就可以极大地团结蒙古诸部,把枪杆子留在拖雷系手里,就能让拖雷系起码自保。这样才是最有利于蒙古团结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对外部势力持续压迫和征服而不至于内乱。但是窝阔台可不是一般人!

果然如成吉思汗的预料,忽里勒台大会上纷争不断,最后只能由拖雷监国两年,来暂时平息纷争。可是拖雷监国两年,估计政绩不佳,否则他就可以在这两年里把事情搞定了,各个宗王也就都支持他了。可以说拖雷自己的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相反,窝阔台却渐渐取得了更多的支持。因此,在两年后的忽里勒台大会上,如愿当上了大汗。这个时候拖雷想反也没机会了。第一各个宗王不一定支持他,蒙古的全部军事实力也不仅仅是蒙古本部,况且有着成吉思汗的遗嘱,他也不好公然反对,否则他自己的部属忠于成吉思汗的人,大有人在。这个时候拖雷基本上就是人为刀俎,他为鱼肉了。强弱之势已经改变了。

窝阔台狠啊,他一当汗王就开始了对金的最后征讨,1234年秋,蒙古军分兵三路出师,约定在次年春在南京(汴京)会合。东路由其叔斡陈那颜率领,出山东济南,从东面牵制金军;中路由窝阔台亲率,从白坡(今河南孟县西南)南渡黄河,正面威逼南京;拟西路为主力,由拖雷率领,从凤翔南下,长驱入陕南,胁迫宋将协助顺汉水东进,过天险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一带北渡汉水,进兵河南腹地,从侧后威逼南京。

看似妥妥帖帖的部署,但是这里暗藏杀机,可是拖雷也无可奈何。他只分到了4万多精锐,却被号称为主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南宋并没有同蒙古结盟,拖雷是强行在南宋境内行军,说白了就是打着南宋,绕道到金的后背偷袭,这是极具冒险的行动。想隐蔽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金国主力15万精锐就来个以逸待劳等待着消灭这股蒙军,再回头对付其他两路。总结下来就是:

一、没有根据地,没有后勤给养;

二、孤军远征,腹背受敌;

三、南宋、金都是难啃的骨头;

四、战斗会异常艰险;

五、打胜了,九死一生;

六、打败了,九死一生;

七、逃回去,必死无疑,正好可以军法处置拖雷;

可想而知当时拖雷的心情!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硬着头皮打下去吧,击退了南宋军队的阻拦,到了金朝的后背,可是心也就凉了大半截,金朝的精锐已经集中在一起等待他的到来,总共15万精锐,主帅和将领都是金朝最出色的将领,比如: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完颜陈和尚。按理说拖雷这个疲惫之师会和对方拼个最多两败俱伤,可是老天照应着拖雷,居然气温骤降,漫天大雪,泥雪没膝,金兵不耐严寒,又没有粮食补给,连武器都拿不起来,手指都伸不出来。而蒙军从苦寒之地而来,无惧这样的天气,所以战斗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三峰山大战,蒙军全歼金军主力!看来老天都要灭金,拖雷能打不是吹出来,是真的牛。这个时候拖雷的威望直线上升!要是他监国的时候有这个政绩该多好!

这次蒙军三路出击,居然就把强大的金朝眼看着就灭掉了,金朝回天无力,就剩下几个小城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窝阔台却以天气不适应,把军队留给兀良哈台,然后率领拖雷等人返回草原本部。就在这个路上,窝阔台开始作妖了。他联合萨满巫师一起毒杀了拖雷,虽然史书上写着都是拖雷主动去做的,但是当时拖雷还有别的选择吗?当时人信仰萨满,可是其他人都不是傻子,也因此蒙古内部开始同情拖雷的遭遇,这个时候拖雷系就慢慢地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据史书记载,当时拖雷和窝阔台是处于回家的路上。向神灵祈祷以及喝“洗病水”都是拖雷主动而为。拖雷从喝“洗病水”到去世,前后长达3个月的时间,年仅41岁。萨满巫师说只有自己的至亲骨肉代替,那么窝阔台的疾病才能好。那就只能是拖雷了,在拖雷喝完洗病水后,窝阔台马上就好了。

那么拖雷能不能不喝那洗病水呢?不可以!

一、拖雷的军队都不在身边,都交出去了;

二、窝阔台是正式的大汗,权力在那里;

三、拖雷不喝,也会被别人逼着强迫喝下去;

四、拖雷主动喝,可以给自己的妻儿留下一条活路,使得窝阔台不至于斩草除根;

五、拖雷必须死,功高震主了,如果战败还有万分之一的侥幸,可是他胜利了,既然最强大的金朝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了,之前的担心也就没必要了。

天道好轮回,也因此才有后来拖雷系的隐忍和厚积薄发,拖雷的死,取得了众多宗王的惋惜和同情,他们只记得拖雷的英勇和美好,三峰山战役的伟大,而忘记了他的嗜杀和当初糟糕的两年监国,换来了后来的黄金家族专业户。苦了拖雷一人,幸福他一家族。反观窝阔台,是幸还是不幸,算计那么多,结果用最蹩脚、龌龊的方法杀死了拖雷,这应该是窝阔台最郁闷的地方!这世事谁又说得清呢!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 回答又粗糙又蹩脚,就是所谓的又臭又长,既然朋友已经阅读到这里了,说明是真的有缘,请点赞、评论、关注、转发吧,奇迹就会显现。

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幼子为什么甘愿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写元朝历史吗?

在当时的情景下,即便拖雷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得主动赴死,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任何选择。

下面咱们简单说说其中的原因背景,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拖雷赴死的背景

成吉思汗共有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四个儿子之中,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早年就有很深的矛盾,因此,成吉思汗为了防止手足相残,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便把他们二人排除了。

接下来就只剩下窝阔台和拖雷了。

在成吉思汗早年安排下,窝阔台负责蒙古帝国的政事,而拖雷由于军事能力出众,所以掌管军队。拖雷这个人掌管军队,经常在外带兵作战,因此脾气暴虐,杀伐严重,动不动就搞屠城。相比之下,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成吉思汗更决定把汗位传给窝阔台。

但想要让窝阔台继位,摆在成吉思汗面前有两大难题。

第一、按照蒙古人的习俗,蒙古大汗需要在库里台大会上由众部族首领共同推选。这种制度类似于今天的选举制,只要是蒙古族内有威望的人,都有可能过一把蒙古大汗的瘾。【成吉思汗这个封号就是在库里勒台大会上确定的】

成吉思汗晚年,由于拖雷常年在外出征,为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蒙古帝国80%以上的精锐部队都是拖雷的部属。所以,拖雷在蒙古的威望可想而知。

第二,蒙古不同于汉族,他们是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他们奉行的是“幼子守灶”,即幼子继承制度。这种制度更增加了拖雷继位权威性。

面对这种局面,成吉思汗为了能够让窝阔台继位,他选择公开立遗嘱,用自己的威信扶窝阔台上位。

1227年,成吉思汗临终前把诸子叫到了身边,反复叮嘱他们,自己升天之后,一定听从窝阔台的指挥,之后把自己的一万怯薛军交给了窝阔台。

不过,等到成吉思汗去世之后,事情的发展并不像他交代的那样,窝阔台和拖雷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汗位争夺战。当然,这里面既有拖雷和窝阔台的斗争,也有蒙古各部首领和成吉思汗的斗争。

原因出在库里台大会。

本来,蒙古大汗是需要库里台大会选举产生的,各部首领都有机会。但是,自从成吉思汗掌权后,他便对这种可以左右国君的制度深恶痛疾,所以在开创蒙古帝国后便迅速改变了制度,所有首领只能推选自己的后人。

碍于成吉思汗的权威,蒙古各部族首领最终选择了同意。

如今,成吉思汗又越过库里台大会,直接钦定继承人,而且还改变了蒙古人一向遵守的“幼子守灶”制。这让蒙古各部首领非常反感,所以,各部首领暗中支持拖雷继位,避免自己手中的权力流失。

就这样,事情僵持了两年,拖雷和窝阔台谁也没有当上蒙古大汗。

两年后,库里台大会再次召开,窝阔台说服了察合台,因此,窝阔台得到了察合台的倾力支持。就这样,在库里台大会上经过了四十多天的明争暗斗后,窝阔台成功继承汗位。

看到这儿,很多人疑问,拖雷掌握帝国八成以上的精兵,为何不发动政变,把窝阔台杀了。实际上,不仅仅是拖雷不敢发动政变,窝阔台也是如此。

当时,蒙古帝国还没有完全击败金国,一旦内部发生政变,必将提前陷入内乱,搞不好还有可能会陷入分裂,被金国反攻。所以,在外部的压力下,他们只能选择和平谈判。

拖雷主动赴死

既然汗位已经确定由窝阔台继承,那接下来就开始南下征讨金国吧。

在窝阔台的安排下,蒙古帝国兵分三路南下;第一路由窝阔台指挥,从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阳进兵,第二路由蒙将斡陈那颜从济南进兵。第三路由拖雷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沿汉水而下。三路大军分进合击,约定第二年春天会师于汴京。

这三路中,拖雷表现最为亮眼,在三峰山一战,仅仅用了4万蒙古军队,便击败了金国15万主力部队,而且拖雷还斩杀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和完颜陈和尚等金国重要将领。

战争结束之后,蒙军班师回朝,但在回去的路上,窝阔台突然病了,而且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病。

史载窝阔台“忽得疾,昏聩失音”,

头昏眼花,不能说话,于是众人为窝阔台找来了萨满巫师。巫师经过了一番跳大神式的表演后,说了以下这样一段匪夷所思的话;

巫师;“大汗生病是因为征伐金国,导致了金国的山川河神发怒了,因此降病患于大汗。大汗如果想要治愈此病,需要找一位亲人服下符水,代替大汗。”

此时,窝阔台慢吞吞的睁开眼,有气无力的说到;“现在,我的身边有谁呀?”

此话一出,拖雷犹如五雷轰顶。因为这次出征,黄金家族中只有拖雷和窝阔台来了,而且拖雷已经把部队安置在了刚刚征服的金国。

正在犹豫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拖雷。面对这种局面,与其被众人强迫喝了符水,还不如主动一点,避免自己妻儿的不幸。于是,拖雷也只能硬着头皮慷慨赴死了。

拖雷喝下符水后,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马上就去世了,而窝阔台的病则迅速好了。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认为拖雷的死和窝阔台脱不了干系,这也导致了拖雷系后人(蒙哥、忽必烈等人)对窝阔台系后人产生了深仇大恨。

拖雷放手一搏,能否改变历史

分情况!

首先,对拖雷最有利的时候是成吉思汗刚刚去世的两年。那两年,由于蒙古各部的支持,拖雷负责监国,此时的拖雷掌握着帝国80%的精锐部队,而且还拥有着一定的政权,如果发动政变,成功击杀窝阔台的概率很大。

但之后的发展不可预料,窝阔台的子孙会不会复仇?忠于成吉思汗遗命的将领们会不会反抗拖雷?蒙古帝国究竟会不会发生内乱?各部见到如此心狠手辣的拖雷会不会产生反叛心理?南边的金国会不会得到喘息之机?重整旗鼓?

一切都成了未知。

越关认为,之所以拖雷没有发动政变,很有可能是拖雷政治手腕不高,根本无法整合蒙古各部势力,所以在这一段时期才不敢贸然击杀窝阔台。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猜测。

第二种情况在伐金之后。

这种情况基本上不用说了,拖雷的处境绝对是十死无生。此时的拖雷已经成了窝阔台案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即便他不喝符水,也会有人帮他喝。与其撕破脸被人毒杀,还不如主动一点,为自己的子孙赢得一些机会。

事实也证明,拖雷没有动手是对的,他死后,窝阔台也没有对其子嗣赶尽杀绝。最终,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忍辱负重,逐渐拉拢各方势力,四个儿子也都当上了汗国的君主。

【长子蒙哥首先继任蒙古帝国大汗,蒙哥死于钓鱼城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两人都称自己是蒙古大汗。而旭烈兀则成为了伊尔汗国的国君】

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幼子为什么甘愿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写元朝历史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他与孛儿帖有四个嫡子:孛儿只斤.术赤(强壮之意)、孛儿只斤.察合台(高贵之人之意)、孛儿只斤.窝阔台(上升之意)、孛儿只斤.拖雷(镜子之意),术赤主管狩猎、察哈台主管法令、窝阔台主管朝政、拖雷主管军队,成吉思汗的这个安排,明显是让窝阔台继承他的汗位,不过有一个大的隐患,就是幼子拖雷掌握大多数的精锐军队,极有可能翻盘。(成吉思汗剧照)

窝阔台和拖雷的汗位争夺战。

1219年,成吉思汗和拖雷西征,忽兰妃(孛儿帖之下,排名第二的妃子)跟随,当时忽兰妃提出成吉思汗西征后有嫡子中的哪一个人继承汗位(有一说是也遂妃提出),成吉思汗已经58岁了,觉得自己的汗位应该早早定下来,以防发生内乱,召集诸子和大臣议定窝阔台将来继承汗位。(成吉思汗雕像)

1227年,成吉思汗临终之时,再次召集诸子,要求他们精诚团结,辅佐窝阔台。成吉思汗确定窝阔台主要是因为征讨下来的大片疆土需要进行治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窝阔台长期主管朝政是不二人选,幼子拖雷战功卓著,但杀伐太重,动辄屠城,不是守江山的最佳人选,长子术赤和察合台有明显的缺点,早就已经被成吉思汗排除。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的汗位继承还需要库里勒台(蒙古部落会议制度,决定蒙古的重大议题,后名存实亡)大会的批准,在大会举行之前有两年的空缺,拖雷监国。(窝阔台剧照)

1229年,库里勒台大会举行,商议推举新的大汗,这时出现了争议,形成鲜明的两派,一派支持窝阔台,一派支持拖雷,此时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已经去世,他的后人支持拖雷,术赤和察合台长期不和,察合台就全力支持窝阔台,这次大会一开就开了40天,可以想见窝阔台和拖雷之间的博弈有多么激烈,最终窝阔台占据上风,正式继承大汗之位。(拖雷剧照)

拖雷之死?

公元1231年,蒙古三路大军进攻金国,窝阔台率领中路军,渡过黄河进攻洛阳,然后东进金国国都汴京(开封);拖雷率领右路军约3-4万人,借道南宋,进逼唐州(河南泌阳)和邓州(河南邓州);斡赤斤率领左路军,进攻济南,然后西进汴京的东部地区。三路大军分进合击,中路和左路都是正面作战,拖雷的右翼是迂回作战。(窝阔台像)

1232年正月,拖雷的大军在均州(今天河南禹州市)与金国的主力遭遇,这是金国能够组织的最后一股军事力量,有精锐30万人(有一说35万人)。金国的统帅也想先消灭侧后迂回的拖雷部,然后将蒙古军队各个击破,再说拖雷人马也就3-4万人。当时天正好下了大雪,拖雷对各种战法非常熟悉,他不等待窝阔台大军的汇合就借助大雪天发动进攻,一举将金军主力消灭殆尽。战役结束后窝阔台的大军才来到汇合地点,拖雷军事才能太优越,窝阔台赞赏了自己的弟弟,心里却非常不舒服,有了心病,这弟弟说反就能把他掀翻,汗位不保。(窝阔台、拖雷伐金作战图)

金国的主力大军既然已经被消灭,没必要在中原放置这么多军队,窝阔台和拖雷先行返回草原,在路上窝阔台用了一个计策,装病,而且不能说话。随军的巫师向长生天许诺活人的性命和宝物占卜,病情不但没好,反而更加加重了。巫师再次允诺窝阔台亲人的性命敬献,窝阔台才苏醒过来,当时拖雷就在窝阔台身边照看,拖累说:

我圣明的汗父,委兄以大任而将国家江山交给了您。汗父命我随汗兄身边,提起所忘,唤醒所睡。如今,我若失去汗兄,将提起谁之所忘,唤醒谁之所睡呢?若汗兄真有不测,蒙古之众将成遗孤。

拖雷喝下了巫师准备的水,并请窝阔台照顾自己后代,很快拖雷就去世了,窝阔台立马痊愈了。此后,负责占卜巫师也不见人影了,估计也让窝阔台干掉了,封口!(《蒙古秘史》、《元史》记载)(拖雷像)

事后,拖雷的妻子唆儿忽黑塔尼给予皇后的待遇,并封赏了军队和部众,占据现在察哈尔的一部分。

拖雷如果动用军队能改变元朝历史吗?

成吉思汗最核心的军队共有12.9万人,其中10.1万由拖雷继承,当时接任汗位的窝阔台手中只有4000精锐。如果拖雷在监国期间(1227-1229年)动手,消灭窝阔台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会直接导致蒙古各部落的分裂,此时金国正在恢复,蒙古的内乱不可能一时半会结束,等于给了金国喘息的时间,等恢复到一定程度再进攻金国,估计难度很大,华北地区的金和江南的南宋都有了喘息的时间,时机不对,拖雷是一个战略家,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1231-1232年,蒙古三路大军进攻金国时,拖雷手下的将士只有3-4万人,经过了消灭金国最后精锐30万的大战,自身损失不少,需要恢复军队的元气。窝阔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不能让拖雷获得超高人气又恢复军队元气,为拖雷设了一个局,如果拖雷不愿意赴死与窝阔台部队决战,估计胜率很低,他的部众还有一部分被留在中原继续围困金国国都汴京,拖雷不得不喝下了“毒水”,保障了自己后代的生存发展。

拖雷的有四个儿子做了帝王:蒙哥(元宪宗)、忽必烈(元世祖)、阿里不哥(被拥立大汗,与忽必烈争夺汗位)、旭烈兀(伊利汗国大汗)。

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幼子为什么甘愿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写元朝历史吗?

拖雷的死是一个让人很不理解的事情。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蒙古史料中,包括《史籍》《元史》《蒙古秘史》等,都写到了拖雷是因为喝了窝阔台的病水去世的。当时窝阔台领兵攻打金国的时候,因为生病了,窝阔台身边的巫师对窝阔台说,要想治好自己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窝阔台身边最亲近的人,喝下窝阔台的病水,这样窝阔台就痊愈了。

于是拖雷就自告奋勇帮助窝阔台喝下病水,然后拖雷就生病去世了,而窝阔台也因此痊愈了。

(拖雷剧照)

我们说这件事让人很不理解,就在于拖雷喝下窝阔台病水去世这个行动,是让人迷惑不解的。

对于拖雷喝窝阔台病水这件事,只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托雷对窝阔台忠心耿耿,想表达忠心,所以这么做。还有一种解释是,拖雷受到了窝阔台的胁迫,他不得不喝这个病水。

拖雷是窝阔台的兄弟,不是窝阔台的仆人和奴隶,因此用忠心耿耿来解释拖雷,似乎是说不过去的。再说,成吉思汗传位的时候,按照“幼子守灶”的规矩,整个蒙古贵族和民间老百姓都认为,成吉思汗应该传位给拖雷,而最终成吉思汗给了窝阔台。

成吉思汗去世以后,拖雷还有两年的监国。两年之后,拖雷才把汗位给了窝阔台。由此可以看出,拖雷和窝阔台应该是竞争对手关系。就算不是竞争对手,也是兄弟关系。总之,要说拖雷对窝阔台忠心耿耿,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那么,是不是拖雷受到窝阔台的胁迫呢?虽然窝阔台是大汗,但事实上,拖雷并不怕他。一方面,窝阔台是拖雷把他扶上去的,是拖雷让位给他的。如果拖雷不让位,窝阔台也当不了大汗。另一方面,拖雷当时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成吉思汗嫡系部队的100个千户,拖雷拥有了96个千户,而窝阔台只拥有4个千户。托雷在兵力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当时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掌握兵权的一直是拖雷,不是窝阔台。兵权在拖雷手里,窝阔台能胁迫他什么?

而且事实上,就算拖累已经去世了,窝阔台也把拖雷的家族无可奈何。

(窝阔台)

当时,窝阔台本来想把拖雷的三个千户拿出来,送给他的另外一个儿子阔端,但是拖雷的老部下都不同意,窝阔台也没办法,最后还是拖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出面,这些人才听从了安排。还有一点是,当时窝阔台试图让拖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嫁给她自己的大儿子贵由,想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吞并拖雷的家族,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窝阔台也不得不收手。

如果窝阔台是具有强劲实力的,他需要采用这样的办法,来打击并控制拖雷吗?

也就是说,就算拖雷已经去世了,窝阔台对拖雷的家族也无可奈何。何况在拖雷活着,并手握重兵的时候,他更不可能胁迫拖雷了。

既然拖雷不可能忠心,也并没有受到窝阔台的胁迫,那么为什么拖雷要喝窝阔台的病水,把自己搞死呢?

我认为这件事,应该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然后最终被拖雷的后代发挥生发的结果。什么意思呢?

很可能,当时拖雷确实也喝过窝阔台的病水,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威胁,巫师也并没有在拖雷的水里面下毒,窝阔台没有指示他这么干,他也不敢这么干。毕竟拖雷手中有很大的兵权,一旦拖雷被毒死了,拖雷的手下肯定会造反的。

(贵由)

所以说,那种病水,也就是一般的洗澡水而已。

不过由于南方的气候比较潮湿,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蒙古人来说,并不适应。再加上拖雷常年征战在外,所以很可能也就在这时候病倒了。

再说了,窝阔台既然生了病,洗他的水里,肯定是有细菌或者病毒的。拖雷喝掉窝阔台的洗澡水,然后被感染得病,也是很有可能的。总之,这件事并不是窝阔台的预谋,但是确实那时候拖雷就得病去世了。

由于在蒙古帝国史上,拖雷的家族,取代了窝阔台的家族,他们为了表明他们的这种取代的过程,顺利合法,于是就把拖雷打扮成忠心的英雄的样子,认定他的死,与喝过窝阔台的病水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无论是《史集》,还是《蒙古秘史》,都是拖雷的后人安排人写的。他们在史书上肯定要这么写。后来的史书《元史》,又是根据《史集》和《蒙古秘史》写出来的,所以就照搬了。因此最终,拖雷的去世,就和窝阔台的病水这件事,就扯上关系了。

(参考资料:《史集》《元史》《蒙古秘史》等)

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幼子为什么甘愿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写元朝历史吗?

拖雷,郭靖的好兄弟,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本来他可以成为元朝第二代帝王的,可是却出现了意外。

汉族的传统是嫡长子继承制,只要是大老婆生的儿子,不管智商有多低,长相有多丑,人品有多差,仍会成为未来的帝王。

这种制度优点是皇权不会乱,基本避免了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

但这种制度缺点同样突出,因为太子是嫡长子,而古代帝王生育又早,所以太子年龄一般仅比皇帝小了十四五岁。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有可能活不过老爹,老爹只要一天不死,太子就一天不能继位,所以太子一天到晚巴望着老爹快一点死。

如此以来,有些太子难保不会走极端,给老爹献个仙丹吃吃,献个美女玩玩,让老爹抓紧升天。

而元朝与汉族不同,蒙古传统是幼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最小的儿子为继承人,但这项制度同样缺点明显,那就是哥哥们想方设法地弄死弟弟们,这对于皇帝血脉延续来说,相当不利的。

成吉思汗有这么多的老婆,但却只有四个存活下来,或许就是被哥哥们弄死了。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托雷。

按照幼子继承制,拖雷理应成为下一任帝王,成吉思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把拖雷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给拖雷最好的封地,给拖雷十万主力大军,其他三个儿子却只有区区千人。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成吉思汗临终之前,却一反常态地立了三儿子窝阔台为继承人,还要其他三个儿子服从窝阔台的领导。

成吉思汗为何做出如此之举呢?这成了历史疑案,历史学家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有人说成吉思汗受到了胁迫,还有人说窝阔台篡改了遗诏。

窝阔台当了大汗之后,十分忌惮拖雷的能力,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但苦无良机。

后来窝阔台心生一计,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

1232年夏,天气异常炎热,大热天作战极易中暑,拖雷只得班师回朝,他刚刚到了京城,就听说大汗生病了。

拖雷顾不得回家,急急忙忙奔赴皇宫,到了宫里,见到了躺在龙椅上“奄奄一息”的窝阔台,身边站着一个神情肃穆的巫师,名叫珊密,拖雷见过她。

拖雷行了个大礼,关切道:“弟不知大汗身体有恙,来迟了,请大汗原谅。”

窝阔台咳了两声,似乎得了不治之症,“气若游丝”地说道:“弟,我快不行了,巫师说了,只有你能救我,你一定要帮帮我!”

拖雷心里一惊,不知大汗此言何意,忙答道:“请大汗善保龙体,若有弟能帮得上忙的,万死不辞!”

窝阔台朝巫师递了一个眼色,巫师会意,端起一杯“茶水”,郑重地说道:

“大汗得了一种怪病,我已用法术将病因涤除到了这杯茶水中,必须由大汗亲兄弟喝了这杯茶水,方可根除大汗身上的病,你愿意喝下这杯水吗?”

拖雷虽然有些疑虑,但心想不就是一杯水吗,能咋地了,于是端起来一饮而尽。

两天之后,拖雷病死!

假如拖雷放手一搏,击败窝阔台不出问题,那么元朝历史要重新改写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