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清朝皇子的爵位按照高低顺序,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这其中和硕亲王地位最高,但是后金时期,并没有册封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而是有四大和硕贝勒,因此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地位最高的皇子爵位。

后金时期有四大和硕贝勒,他们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其中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四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八子。至于阿敏,就比较特殊一点,他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

努尔哈赤为了集中权力,将统一以后的女真部落,分成了八旗。四大贝勒分别成为其中的某一旗旗主。而这些旗主都要听从努尔哈赤的调遣,这么一来权力就相对集中了。

一、代善是个老好人,算是结局比较好了。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在夺嫡之争中,被几个兄弟和大将给搞下去了。这么一来太子的位置就空缺了下来。

论资历和战功,怎么都是代善要出任太子之位,大家也是非常信服代善的。可是代善就一样不好,私底下的名声不怎么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人传言,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因为阿巴亥私底下曾经送糕点给代善。虽然送糕点不是大事,可传出去总归不好,因此代善为了避嫌,主动退出了太子争夺战。

代善家族在后金包括后来的大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努尔哈赤时期,他和儿子共同领导两红旗,是四大贝勒中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的一个。

虽然失去了太子之位,但是代善依旧是四大贝勒之首,权力地位都很高。因为他老好人的形象,使得他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任君王这里,都得到了不错的待遇。

到了顺治年间,代善作为满洲八旗的元老,地位就更加高了。这个时候的代善已经是铁帽子王了,他的礼亲王爵位,是可以无限世袭下去的。

不过这个时候代善本人却没有了权力,一来年纪的确大了,二来多尔衮夺取了最高权力,代善只能在家休养了。顺治五年,66岁的代善去世,属于安享晚年的那种了。

二、阿敏被皇太极幽禁致死。

阿敏是舒尔哈齐的次子,这身份本身就有些另类,因为四大贝勒的其他三位都是努尔哈赤自己的亲儿子,唯有阿敏是侄子。

别说侄子了,就算是亲儿子,一旦你忤逆努尔哈赤,也只有是个死的结局,努尔哈赤儿子多,根本就不在乎弄死几个。

阿敏能够凭借侄子的身份,成为四大贝勒之一,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父亲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早年跟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功劳和努尔哈赤相当。

于是舒尔哈齐就想不开了,居然打算跟努尔哈赤平起平坐,结果努尔哈赤找了个机会请舒尔哈齐喝酒,喝醉了以后,努尔哈赤就把舒尔哈齐给抓了,囚禁致死。

但是舒尔哈齐好歹也是大股东,他手底下也有一票值得信任的人,为了安抚这帮人,努尔哈赤只好提拔了阿敏为四大贝勒之一。

当然了阿敏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猛将,他曾经参与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此后在跟随努尔哈赤灭亡了乌拉部、叶赫部,都立下了不少战功。

不过阿敏始终不是他们家的亲兄弟,皇太极上台以后,阿敏就遭到了清算。因为在与明朝孙承宗的对抗中,阿敏丢弃了四城,皇太极将他一撸到底,甚至打算杀掉。

看在他多年的功劳,这才改成了幽禁。他是在幽禁的庄园里善终的,享年55岁。并不是电视剧里,多尔衮为了给母亲报仇将他害死的。

三、莽古尔泰死后才遭到清算。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所有儿子里,最另类的一个。因为这哥们当年为了在努尔哈赤跟前邀宠,亲手杀掉了自己的母亲富察氏。

这种丧心病狂之人,在成为四大贝勒以后,还真的立了不少战功。不过由于他过于残暴,不仅得不到努尔哈赤的喜欢,也不可能得到其他贝勒们的支持。

他一心想着成为太子,真可谓是痴人说梦。皇太极时期,莽古尔泰完全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时常出言不逊,认为皇太极当年还是自己的跟班,所以遭到了皇太极的清算。

皇太极将莽古尔泰过去的旧账都翻了出来,将他和硕贝勒的爵位给剥夺了,并且让他戴罪立功。可是46岁的莽古尔泰,在讨伐察哈尔林丹汗归来以后,就去世了。

事情还没完,因为在莽古尔泰去世以后,有人举报莽古尔泰多次想要暗害皇太极,打算自立为帝,并且找到了不少证据。铁证之下,皇太极废除了莽古尔泰宗室的身份,子孙也失去了世袭爵位。

四、皇太极的结局有些仓促。

四大贝勒里,最有出息的一个,自然就是皇太极了。因为这哥们不仅成为了后金大汗的继承人,而且还开创了大清国。

在建立大清国之前,其实皇太极就已经清除掉了阿敏、莽古尔泰等势力,由于代善是老好人,威胁不到皇太极,所以代善暂时保留了下来。

关于皇太极的死,的确有些问题。1643年,52岁的皇太极出去打猎,浑身都是力气,身体别提多好了。

可是打猎回来以后,没多久就在自己的书房猝死了。这是非常意外的一件事,他自己从来没有想会死这么早,所以没有立太子。

结果让多尔衮捡了个便宜,不仅在第二年带领清兵入关,而且成为了摄政王,凌驾于顺治小皇帝之上。甚至传言皇太极的媳妇儿孝庄太后也被多尔衮给收编了。

你看看,活着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一旦你挂了,你所有的努力,可能都会成为别人的嫁衣裳。当然了,不管怎么说,皇太极始终都是清朝的开创者。

参考资料:《清史稿》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清宫剧中不乏各种“贝勒爷”,“贝勒”是清朝的一种爵位名。相较于前朝,清朝的爵位比较特殊,那就。是拥有两套独立的爵位系统。

对于大清贵戚和国家功勋,采用和汉王朝一致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系统,如和珅封一等忠襄公,鳌拜封一等超武公。出于崇满抑汉的考虑,这种爵位也大多授予满洲贵族,汉人极少。

对于皇家宗室,则采用另一套十二级的爵位系统,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其中“贝勒”为第三级爵位。

这套爵位系统主要针对皇室及一些蒙古王公,即便如鳌拜、和珅这样的权臣和重臣,也没有这种待遇。

当然,清朝的爵位系统是一步一步完善起来的。16 16 年,努尔哈赤称汗,设“四大贝勒”协助自己主持国事。此时的贝勒在努尔哈赤之下,相当于后世的亲王,比后来的贝勒地位要高很多。

毕竟努尔哈赤称汗并未称帝,汗即王,他就不可能在自己下面再设亲王郡王之类,贝勒的称谓是最合适的。

“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其中,代善为努尔哈赤次子,莽古尔泰为五子,皇太极为八子,阿敏是“四大贝勒”中唯一一位非努尔哈赤一脉,而是努尔哈赤之侄,其弟舒尔哈齐次子。

大贝勒代善为努尔哈赤嫡次子,由于长子褚英死,代善成为努尔哈赤事实上的长子。代善名字里带个善字,其实一点也不是个善茬,而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家伙,当然努尔哈赤的儿子基本上个个都能打。

代善本来极有希望接努尔哈赤的班,但由于传出其其与努尔哈赤中宫大妃阿巴亥,也是就是多尔衮的母亲之间的绯闻,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于是转而支持皇太极,成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

这里我们复盘一下满清的历史。1626 年努尔哈赤死,皇太极成为第二位大汗。1636 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是为亲太宗,追封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所以皇太极是大清朝的开国皇帝,这也是大清朝立国 276 年之原因,起点便是从 1636 年皇太极称帝开始算起。很多人把清朝的历史定格在 1644 入主北京,虽也有理,但在逻辑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代善支持皇太极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由于与阿巴亥之间的桃色新闻,加之年龄又长,对政治及世态有更深入的理解,后来虽也与皇太极有些出入,但整体上保持平和的政治心态。

1648 年代善去世,享年 65 岁,他也是“四大贝勒”中唯一一位活到清军入主中原的贝勒。

无论是四大贝勒,还是多尔衮,多铎,孝庄等等,都算是第二代,第一代当然是努尔哈赤及其兄弟舒尔哈奇。

两人为同胞兄弟,小时一起受继母虐待,一起劳作谋生,一起投奔外公,一起做了明军的俘虏,一起成为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假设,仅仅是假设,李成梁当年嘴稍微一歪歪,努尔哈赤兄弟肯定是小命不保,那就没有大清国的什么事儿了。

25 岁时,努尔哈赤兄弟以 13 副铠甲起兵开始打天下。随着努尔哈赤兄弟势力的扩展,以及舒尔哈齐两次进京朝贡开阔了视野,权力欲望和野心进一步激发。

这一点也被大明朝廷和辽东总兵李成梁看在眼里,于是支持舒尔哈奇,分化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但努尔哈赤毕竟是努尔哈赤,后来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两个儿子被杀。

(多尔衮)

虽然父亲和两位兄弟都死于叔父努尔哈赤之手,但不影响阿敏继续为后金征战沙场,攻城拔寨,后成为“四大贝勒”之一。

1631 年,阿敏因桀骜不驯不尊上命,被皇太极夺爵圈禁,步了他老爸舒尔哈奇的后尘。阿敏是“四大贝勒”第一个出局的,圈禁 10 年后去世。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满蒙等北方游牧民族对待仇恨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阿敏不是个例,其弟济尔哈朗后来成为皇太极儿子顺治帝的第一辅政大臣。多尔衮的母亲被皇太极、代善等人逼杀殉葬,但也不影响多尔衮兄弟继续为大清打天下,定鼎中原!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也是个狠角色,当然不能打也进不了四大贝勒的行列。1633 年,莽古尔泰死,死后有人揭发其图谋造反,不管是真是假,皇太极将其夺爵,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四大贝勒”中第一个走的!

(清太宗 皇太极)

努尔哈赤当年设立四大贝勒主持国是,努尔哈赤是长辈又有威望,四大贝勒自然排在其之下。而当 1626 年“四大贝勒”之末的皇太极继承汗位,这事儿就比较麻烦了。当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皇太极与其余三位贝勒共同南面而坐,共同接受朝臣的参拜。这种情况皇太极显然不会容忍太久,四大贝勒也注定会被彻底废除。

随着 1631 年二贝勒阿敏被圈禁, 1633 三贝勒莽古尔泰死又被揭发图谋造反,除了皇太极仅剩大贝勒代善,代善也是个聪明人,于是皇太极顺水推舟彻底废出了“四大贝勒”共同南面而坐的制度。

1643 年皇太极病逝,年 51 岁,曾经的四贝勒也没有活到清军入关的那一天。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说起满清王朝,故事很多,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一的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的王朝。统治了中近270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落,即关外东北三省区域,其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至止1912年,满族人统治中原及大江南北268年。下面简单说下满清初期的政权机构,即四大贝勒都有谁?她们的结局都是如何?

(四大贝勒中的大贝勒代善)网络图片

说起四大贝勒,首先说下贝勒是什么意思?“多罗贝勒”(满文发音),在满族人的部落,这个贝勒的称呼意为满洲贵族,地位高贵,相当于历代王朝中的王或者诸候,其地位仅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满洲贵族的世袭罔替。亲王的下一代儿子封“王”,王的下一代儿子封“郡王”,郡王下一代儿子封“贝勒”。贝勒下一代封“贝子”,贝子下一代儿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下一代儿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下一代儿子一般援“三等伯爵”了。反正是一代不如一代,其下一代如果有特别的过人之处或者战功,那要看皇帝的心情,也有可能还授亲王。闲话少说,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各个部落后登基称为后金大汗时,设了四大贝勒,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那时候的努尔哈赤在(1621年),将朝政交由四大贝勒每一位贝勒按月值日,即是这四位贝勒轮流每位执政一个月,如此轮流。朝中现实发生一切机务要亊,由执月贝勒全权处理掌管,所以这四大贝勒没有权利排名先后之分,只有年龄先后顺序。后被皇太极裁撤。

(大贝勒代善)来自网络

大贝勒代善(1583年8月——1648年11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排序二儿子,其母亲为佟佳氐,清太宗皇太极之兄,是一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1607年,代善与兄弟褚英、贝勒舒尔哈齐统帅突袭了瓦尔喀一部落,大胜,因为大功被赐号称“古英巴图鲁”(英雄、勇士之意),(1613年)根随父汗努尔哈赤剿灭另一个部落乌拉。(1616年)后金建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后来的日子里与明朝军队作战,大胜抚顺城,取开原、铁岭、败蒙古牢赛兵,又克叶赫那拉部落于西城并随之破沈阳、辽阳。(1626年),代善自知与汗位无缘且本人也与世无争,所以积极与诸兄弟拥立皇太极为汗。天聪元年(1627年),统兵围锦州且又大败明早朝援军。战功赫赫。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死后,又积极与其它王子、贝勒拥自已的小侄子“福临”即位,是为清世宗。世宗福临即位后与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共同辅政。代善在皇权斗争中表现乖巧,对皇太极誓表忠心,由此代善不但获得铁帽子王的王位,自已还风光一生,是本家族中最显赫的一支。

(四大贝勒中的二贝勒阿敏)网络图片

二贝勒“阿敏”,生卒未知,死于1640年,也是清朝宗室,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即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天聪初年四大贝勒之一。1608年,与褚英征伐乌喇,后又再战,击败布占泰。作战甚是勇敢,战功卓著。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后又出兵朝鲜。其后在数年里多次与明军对战。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也是轮执的四大贝勒之一。但是这个阿敏生性桀骜不驯,皇太极于1631年将其囚禁,于天聪十年(1640)年病卒。

(三贝勒——莽古尔泰)网络图片

莽古尔泰(满语发音),为三贝勒(1587年——163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受封和硕贝勒,四大贝勒之一。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父汗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军六万之众,复又南下歼灭明刘铤部四万。1620年领命追袭明军至浑河。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落,独自率兵斩俘明军大部。太宗皇太极即位后也曾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于1632年死后被揭发有谋反之罪,被追夺其封号。

(四贝勒——皇太极)网络图片

皇太极,是个既聪明又足智多谋的人,(1592年11月——1643年9月21日),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儿子,即清太宗,是清朝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自幼常跟随父汗努尔哈赤及光狩猎和征战,是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封为四大贝勒之一,也是轮执的四大贝勒。

(后金时代的满族人居住地)网络图片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一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特别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先征服朝鲜、漠南蒙古,以解除进攻明军后所带来的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军则采用汉族降官建议,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为夺取全国政权打下了牢固基础。

(满族人的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皇太极外,如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三位贝勒的命运各不相同。代善:为人和善,又是四大贝勒的老大,按道理说即是四大贝勒之首、又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当中老大,应该有当皇帝的理由,可代善有自知之明,知道父汗努尔哈赤在世之前已经不那么喜欢自己了,比如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妃子曾传有不正当关系,这个污点在父汗努尔哈赤的眼里都是挥之不去的。代善的儿子岳托就很鬼精,曾与他的三弟萨哈璘极力建议自已的父亲代善用力保皇太极。皇太极当皇帝后就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并加封代善的儿子岳托为和硕成亲王,而且都是世袭罔替的,尽管在后来的日子里皇太极对代善极其儿子有打击,可都没有性命之忧。1648年11月代善去世,终年66岁,算是善㚵。

说起二贝勒阿敏,虽然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皇太极的堂兄,可这是一个有着赫赫战功的牛人。权利这东西是诱人的,为这,阿敏的父亲,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因对哥哥努尔哈赤的不满,曾起兵造反,结果被努尔哈赤给剿灭了,阿敏的二位兄弟被杀,阿敏的老爹也被囚死,幸好这事没有波及到阿敏,但是对阿敏争取汗位有着很大影响,阿敏有自知之明,也拥立了皇太极。后皇太极以弃城逃跑及有造反嫌疑被皇太极囚死于牢狱之中。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哥,即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儿子,英勇善战,但是莽古尔泰是个大脑简单的人,生性鲁莽,是一个典型的满洲汉子。就是这个莽古尔泰的亲妈富察氏和代善有私情,努尔哈赤把富察氏囚禁起来,莽古尔泰为了表现自已的大义灭亲,讨好父汗努尔哈赤,竟然残忍的杀死了亲妈,这一不孝行为给莽古尔泰这个傻子造成了杀母的坏名声。所以他也没资本争取汗位。皇太极即位后开始打压这个莽古尔泰,借莽古尔泰打败仗之机,受到了皇太极的责骂,莽古尔泰对皇太极当面拔刀要杀皇太极,由此与皇太极决裂,莽古尔泰联合自已兄弟姐妹造反不成,被皇太极剥夺爵位后暴病而亡。

(皇太极登基后的图片)来自网络

有好多史书记载着关于四大贝勒的故事。他们是爱新觉罗的后代,并且为满洲各个部落的统一,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汉马功劳,只是在皇权的争斗中有失败、有成功、有中立,总之有二句话说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望斧正)

免责声明:本文中个别数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人联系,删除相关信息。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清初四大贝勒,指的是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之时设立的四个贝勒,分别指的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

至于四人的结局,皇太极最后做了皇帝,代善成了铁帽子王,其余两人则不得善终。

下面,有书君将对四人一一做详细的介绍:

大贝勒代善——拥立两代帝王,终成大清第一位铁帽子王

大贝勒代善在电视荧幕上出现的次数也不算少,但大多都木讷老实,极为谦和。

在汗父努尔哈赤去世后,其他几个贝勒大打出手争夺帝位之时,代善却一直后退,貌似对皇位一点野心也无。

事实上,作为努尔哈赤唯一尚存的嫡子,辖有正红、镶红两旗,儿子还个个能征善战的大贝勒,代善是最有可能争取到汗位,且一度也是动过夺位心思的。

但是,代善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清醒地认识到,纵使自己势力最强,可以轻易登上皇位,但其他贝勒个个野心勃勃,凭他的能力,是断没有可能将他们永久地制服在自己麾下的。

所以,代善果断放弃了皇位,主动联合其他贝勒,共同拥立了功勋卓著且善用权术的皇太极为帝。

识时务者为俊杰,因为代善始终安分守己,且对大清贡献颇大,代善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了大清第一个铁帽子王。

后来,皇太极去世,代善又力排众议,拥立了清世祖顺治,也就是大清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

作为三朝元老,代善虽从未问鼎过天下,但地位却是极高的。更难得的是,代善得以善终,去世后配享太庙,子孙后代可以世袭罔替,没有落下一代骂名。

二贝勒阿敏——空有野心,被囚十年,黯然病逝

二贝勒阿敏是四大贝勒里和努尔哈赤关系最远的一个,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因为阿敏的父兄公开谋反皆落得个身死的下场,努尔哈赤便把这仅存的侄子留在了身边亲自教养。

算下来,阿敏虽然不是亲生儿子,但自小得太祖教导,地位也是极高的。

在努尔哈赤的言传身教之下,阿敏很快就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将士,在努尔哈赤四处征战之时,阿敏作为其中的一只臂膀,为大清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在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后,更是直接封了阿敏为镶蓝旗的旗主。

作为四大贝勒中排行第二的贝勒,阿敏在军中的威望也一直很高。加上他能征尚勇,战功赫赫,努尔哈赤去世后,他也曾动过夺嫡的心思。

但是,阿敏空有野心,脑子却不怎么好使,还动不动就因为脾气急躁被人当枪使,所以,他也无缘帝位。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皇太极继位后,身为其中一个旗主的阿敏却丝毫没有意识到现状,还是以前时不时出言不逊,遇事不过脑子的模样。

于是,在阿敏弃城投降之时,皇太极新账老账一起算,结束了阿敏嚣张肆意的一生。

被皇太极幽禁在一所庄园内,阿敏度过了最黯淡最寂寞的十年,之后默然病逝。

虽过不及子孙,但阿敏从一个可以跟皇帝一起临朝的贝勒沦落为没有自由的囚徒,也是十分凄惨了。

三贝勒莽古尔泰——精力充足,易冲动,死后被清算夺爵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努尔哈赤是崇尚马上打天下的帝王,他的儿子也个个英勇善战,但莽古尔泰一直是其中比较显眼的佼佼者。

他好像不知疲倦,曾经随着努尔哈赤一连破了六个城池都不见疲色。

甚至,在一次袭击巴林部的过程中,其他贝勒都累得走不动了,他还能继续领兵攻击,且战况十分喜人,俘虏了很多巴林将士。

因为莽古尔泰战功斐然,努尔哈赤也将他封为了四大贝勒之一。

但是,相比其他三个贝勒,莽古尔泰在一开始就失去了继承帝位的可能,因为他失去了民心。这件事和莽古尔泰的母亲有关。

据说,当时莽古尔泰的母亲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心下了然,但却没有将其杀害,只是将她休弃了。

谁曾想,亲生儿子莽古尔泰却坐不住了。他为了讨好父亲,毫不客气地举起屠刀,将母亲的人头拿来做了“投名状”。

这件事虽然没有过多地影响他在努尔哈赤心目中的地位,但在世人的眼里,他却与禽兽无疑,是万万没资格坐上皇位的。

所以,莽古尔泰倒也安稳,一直乖乖做着皇太极的拥趸。可是,莽古尔泰领正蓝旗,旗主权力不小,他又是个挺轴的人,狭路相逢,自然与皇太极矛盾多多。

后来,更是演化到当众与皇太极对峙,一时气愤还示威一般地举起了自己的佩刀。

这次“露刃”,彻底激化了两兄弟之间的矛盾。清太宗忍无可忍,治了莽古尔泰一个大不敬之罪,和硕贝勒的尊荣一朝被削。

第二年,莽古尔泰因抑郁成疾,暴病而亡。又三年后,莽古尔泰被人控告谋反,莽古尔泰一介死人,再次遭贬,被褫夺了爵位。

更残酷的是,清太宗皇太极还在一怒之下取消了正蓝旗,莽古尔泰的一众子孙均被废黜了宗室资格,莽古尔泰一脉彻底跌入谷底。

四贝勒皇太极——明断果决,政治才能颇高,成为一代帝王

四大贝勒里,皇太极位置最低,但结局最好,成为了一代帝王。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虽没有父亲那样冠绝的军事才能,但却是玩弄政治的一把好手。

他明断果决,极懂人心,智谋武略甚至不在刘邦、李世民之下。

在跟随汗父努尔哈赤打天下的过程中,皇太极不是出力最多,也不是战绩最好的,但他是最得人心的。

所以,在努尔哈赤突然去世,汗位一时空悬之际,虽然几大贝勒一个不服一个,但若要集体推举,他肯定是被投票人数最多的。

所以,皇太极荣登宝座,成为了努尔哈赤的接任接任者。

继位后,他勤勤恳恳,先是逐一铲除了其余三大贝勒的势力,集中了皇权,然后继承汗父遗志,全力抗击明朝,为入主中原做足了准备。

其中,从他用后宫选妃笼络蒙古,使反间计出掉明朝大将袁崇焕等事上,都可以看出皇太极的心计之深、谋略之高都远在其他三大贝勒之上,由他坐皇帝,显然是明智之选。

后来,由于积劳成疾,最喜欢的妃子又撒手人寰,皇太极突发重病,猝然去逝。

总之,原本努尔哈赤设置四大贝勒的初衷就是为了稳定朝政,是后金政权初建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后来被清太宗皇太极逐一清算,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历史的必然。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国“大金”。努尔哈赤称汗,为便于统治金国地区,遂置“四大贝勒”,将儿子或侄子封为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从旁协助他处理金国上下军政事务。

“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人地位相当,“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按月轮流执政。

大贝勒代善

代善,努尔哈赤嫡次子,元妃佟佳氏(原配)所生。16岁时,他就开始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南征北战,参与了金国统一女真,及与蒙古、明朝的诸多战役,征哈达部、辉发部、叶赫部等战斗都能看到代善的身影。

1607年,代善与兄长褚英奉命随叔父舒尔哈齐,领兵三千,往斐优城(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南)去迎接前来归附的东海女真瓦尔喀部。不料消息走漏,被仇敌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获悉,布占泰为阻止瓦尔喀部归附,就派贝勒博克多领兵一万余人,潜伏在图们江右岸的乌碣崖一带,意欲将瓦尔喀部和代善等人一网打尽。

面对博克多大军的突然袭击,褚英、代善等人并未惊慌,从小就在军中长大的褚英深知士气的重要,要是连将领都自乱阵脚,这战必败无疑!为激发士兵的勇气,褚英策马愤怒地与他们说道:“吾父素善征讨,今虽在家,吾二人领兵到此,尔众毋得愁惧。布占泰曾被我国擒捉,铁锁系颈,免死而主其国,年时未久,布占泰然是身,其性命从吾手中释出,岂天释之耶?尔勿以此兵为多,天助我国之威,吾父英名夙著,此战必胜”。

褚英一番激励下,士兵果然是勇气备增加,他们齐声叫喊说:“吾等愿效死力,遂奋勇渡河”。就这样,代善与兄长褚英一马当先,带着斗志昂扬的将士就直冲入敌军大营,代善催马前行赶至博克多近处,一刀就将其斩于马下,主将阵亡,敌一万余乌拉兵瞬间就阵脚大乱,军心四散,不久建州军就将其击溃。

此战,代善所率之建州兵生擒常柱父子及其弟胡里布贝勒三人,斩人三千,获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

凯旋回师后,代善在此战中的英勇表现,是深得其父努尔哈赤的欢心,而后论功行赏时,代善被赐予“古英巴图鲁”美号,意为最最勇敢的勇将。

1615年,努尔哈赤建八旗,代善为正红旗、镶红旗二旗旗主。次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叙群臣功,代善与堂弟阿敏、五弟莽古尔泰、八弟皇太极被封为和硕贝勒,以年龄为序,代善称大贝勒。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名,起兵反明,而后率步骑2万向明朝的抚顺发起进攻。

行至途中突遇暴雨,努尔哈赤想率军返回,这时代善站了出来,他说道:我军既然已经对明廷宣战,又来到了明廷的边境,这时候就算回军,我们也不能与明朝和解,反而还让明朝有了准备,后患无穷啊!现在虽然下雨,行走不便,但是我军有备雨用具,还是可以继续前进的,而且,正因为下雨我们攻克抚顺的机会还更大,明军会误认为我们不敢冒雨进攻城堡,故而松懈对待,这样我们一旦突然偷袭,明军定然会措手不及”。

最终,努尔哈赤听从了代善的建议,撤销退兵的决定,下令继续前进,而后果然如代善所说,抚顺明军根本就没想过,这时候他们还敢来,松懈对待,继而后金轻取抚顺,获得了征讨明朝的第一个大胜仗。

随后,在征讨明朝的战争中,代善是屡立奇功,为努尔哈赤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

然而,代善在战场上虽是百战百胜,军事能力颇为不俗,可是却管不好家事!在他继妻的蛊惑下,他是极尽虐待前妻所生的岳托、硕托二子,甚至最后演变成代善都想杀掉他们。而后,此事被努尔哈赤知晓,愤怒的他遂下旨罢免了代善的嗣子之位(太子)。

事后,代善杀掉继妻,这才重获努尔哈赤的信任。

1626年,努尔哈赤崩,因后金实行汗位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制,在代善等人的支持下,皇太极被立为大汗。

皇太极继位后,为拉拢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位大贝勒,他赋予了他们凌驾于其他贝勒的权力,有管教、辖束他们的权力,并与他共掌朝政。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任谁也不想有其他人与自己平起平坐,皇太极坐稳江山后,就着手对付三大贝勒。1635年,皇太极以代善私自设宴款待哈达公主为由,废去代善大贝勒爵,而代善为活命,也只能是自居臣僚。

当然,代善他深知寄人篱下,就只能是识时务,不然就会死得很惨,所以自此之后,他对皇太极那是忠心耿耿,未敢有任何不轨之心,始终以臣子相侍。

见代善如此识趣,皇太极也并未亏待过,虽再也没有给他什么大的权力,但却是高爵相待,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就册封代善为礼亲王,并允其世袭罔替。其后,代善与皇太极两人相处的倒也是融洽,没了权力之争,他们倒是又有了一些兄弟情深的意味。

1643年,皇太极突然暴毙而亡,死前未立继承人,故而多尔衮和豪格两派为争夺皇位,是剑拔弩张,这时代善再次站了出来,他联合鳌拜、索尼等仍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将领,拥立皇太极九子福临为帝。

顺治即位后,多尔衮掌权,因代善此前不支持他登基,故而代善是饱受打压,但因代善毕竟是多尔衮的亲哥哥,所以多尔衮也并未太过,只是剥夺了他在朝中的一切职务,让其闲居在家中。

就这样,此后代善再未复出,就在王府中舒舒服服的过了几年逍遥般的富贵生活。1648年11月25日,代善在北京的礼亲王府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二贝勒阿敏

阿敏,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他是四大贝勒中唯一不是努尔哈赤亲子的大贝勒,能以侄子的身份,在其父舒尔哈齐又叛乱的情况下,占据四大贝勒一席,可见阿敏是很得努尔哈赤宠爱的,与亲子无异。

当然,阿敏若没有本事,纵使努尔哈赤再怎样宠爱,他也做不了这等高位。21岁阿敏就跟堂哥褚英攻取乌拉宜罕山城,斩千人,其军事才能在后金阵营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在萨尔浒之战、灭乌拉部、灭叶赫部、克沈阳、辽阳、征朝鲜等战役中均有不俗的表现。

1615年,努尔哈赤建八旗,阿敏为镶蓝旗旗旗主。次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叙群臣功,阿敏被封为和硕贝勒,位列四大贝勒之一,称二贝勒。

1621年,阿敏率军渡镇江入朝鲜,夜袭毛文龙,斩其守将及兵一千五百,仅毛文龙一人幸免。

1630年,明朝经略孙承宗督兵攻滦州,滦州守将固山额真图尔格不敌,弃城逃跑。随后,阿敏惧明军,慌乱下令放弃所占据的遵化等四城,逃回金境。原本皇太极是派遣贝勒杜度前来支援的,当得知阿敏居然弃城逃跑,遂大怒,不久即下令将其幽禁,其财产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

1640年十一月,阿敏死在幽禁所,死后爵位被废除。

三贝勒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母为继妃富察·衮代。

少时他跟着自己的父亲征伐海西女真的乌拉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一战成名。莽古尔泰这种悍不畏死的性格,是让努尔哈赤很是喜欢,故而他的战功虽相对于其他三位大贝勒有些寒酸,可却也能位列四大贝勒之一。

1619年,明辽东经略杨镐遣总兵杜松率六万人出抚顺关,刘綎率四万人出宽甸,攻打后金都城赫图阿拉。莽古尔泰同贝勒代善等率一千余人增援吉林崖,合师攻打萨尔浒明军主力,并大破明军,名将杜松战死。随后,莽古尔泰又跟从努尔哈赤回军击斩了攻打栋鄂的刘綎,首都赫图阿拉之围遂解。

同年8月,莽古尔泰伐叶赫部,围其城,叶赫贝勒布扬古及弟布尔杭古开城投降,叶赫部遂平。

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讨伐喀尔喀巴林部,命诸贝勒率兵袭扰锡拉穆楞,诸贝勒都因为骑马而来太过疲劳不敢继续前进,唯独莽古尔泰他敢,他独自领兵在夜间渡河攻击,最终大败喀尔喀巴林部,俘获者不可胜数。

天聪初年,莽古尔泰因支持皇太极即位,加之即位后的皇太极需要他们三位大贝勒的支持,故而得到厚待,赋予了几乎平起平坐的权力。

然而,皇太极毕竟是君,莽古尔泰毕竟是臣,当君与臣的利益有了冲突之时,最终受伤的多半是臣子。

1631年5月,莽古尔泰向皇太极上奏所率部队被明朝重创时,皇太极诘问他:“我听说你率领的军队不听从号令并且贻误了军机,这才造成了此战的失败”。当听到皇太极这么说,向来高傲的莽古尔泰是十分生气的说:“没有这样的事”,皇太极并接着说道:“如果告你们的人属于诬告,那么应当治他们的罪,可是如果情况当真属实,你所率领的一部能没有罪吗”?

当然,皇太极这么说,也并不是想惩戒莽古尔泰,只是想提醒一下自己这个弟弟。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高傲的莽古尔泰却连这一个小小的提醒都受不了,他大怒地与皇太极说道:“大汗为什么单单就和我过不去?我本来就非常的顺从,难道还想要除掉我吗?”,说罢莽古尔泰就用手拿起自己的佩刀,数次用眼睛怒视皇太极。

这时,如果任由这个情况继续存在着,莽古尔泰必死无疑,这属于满门抄斩的大罪啊!所以这时他同母弟弟贝勒德格类就怒斥莽古尔泰犯了悖逆之罪,并用拳头打他,让他赶紧谢罪,希望借此帮自己的哥哥逃过一劫。

然而,莽古尔泰实在是太没眼力了,见自己的弟弟居然当众打他,他非但没有理解他的真正用意,反而还觉得很丢脸,为此是更加的愤怒,将自己的佩刀抽出刀鞘。

见莽古尔泰如此不识趣,如此目无君长,皇太极十分气愤,但是莽古尔泰毕竟是自己的哥哥,加之自己的父亲又曾严令兄弟之间不能互相残杀,故而皇太极虽很恼羞成怒,但却也没严惩他,只是下诏夺去他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

这点惩戒不算严重,对其他人来说肯定是会庆幸不已,可是对高傲的莽古尔泰来说,这惩戒却就是在羞辱他。次年,莽古尔泰就抑郁成疾,暴病而亡,年四十六。

四贝勒皇太极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生母是孝慈高皇后。

努尔哈赤是后金开国皇帝,皇太极则是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他可以说是努尔哈赤诸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人,他一听不忘,一见即识,是皇太极诸子中唯一个文武全才之人。当时,其父兄长年累月在外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里事务,小小年纪就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管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出色。

长大后,皇太极跟自己的哥哥们一样,跟随着父亲开始了南征北战之路。努尔哈赤建八旗后,皇太极为正白旗旗主,次年其父建国,皇太极成为四大贝勒之一。

1626年,努尔哈赤在代善、莽古尔泰等人的支持下,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即位的第一年,皇太极就对明朝发动宁锦之战,结果就被袁崇焕打得大败,伤亡惨重。

1632年,为独控朝政,皇太极借机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之后又借各种理由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的势力,使自己的地位得到稳固。然后,皇太极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

1635年,皇太极“践天子位”,受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为“大清”。1640年,皇太极倾全国之力,与明朝展开松锦大战,随后清朝赢得全面胜利,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清朝自此有了与明朝分庭抗礼的资本,不再被明朝所威胁。

但是,就在皇太极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一场突变却让皇太极含恨而终。1641年,在皇太极五十岁时,因他爱妃宸妃的死,皇太极悲从心来,自此身体是一日比一日衰落,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

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

努尔哈赤时期的“四大贝勒”,一人为皇,一人为王,二人被除爵,结局是迥然不同。身为皇族,他们之间是没有多人亲情的,有的只是利益,有的只是权力之争。而有了争执,除非有一方妥协,不然总有一人会受伤,这不莽古尔泰、阿敏,他们因不妥协,又斗不过皇太极,最终落了个一个被囚禁至死,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此题看似简单,用心回答的话则很难。因为福垊得与大家探讨“贝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封大贝勒?”、“四大贝勒都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四大小贝勒是谁?”、“与大贝勒有什么区别?”、“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熟知题主所问。

贝勒是什么意思?

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即西元1616年2月17日)努尔哈奇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即位,建国号金,史称后金。设四大贝勒(注意是四,大贝勒)……停,无忧们问:努尔哈齐是谁?努尔哈齐就是努尔哈赤,他本来叫努尔哈齐的,大概因为避讳原因,改成努尔哈赤了。参照赵匡胤的弟弟改成赵光义,区别在于以前是君主的弟弟改名,他是君主(被)改名。无忧们又问:贝勒与大贝勒有什么不同?

贝勒全称是多罗贝勒(小贝勒),大贝勒全称是和硕贝勒,这都是满(女真)语。和硕,乃一方、一地、旗的意思。贝勒源自金朝(前金完颜氏)阿骨打,初(汉字)音译为孛堇(bojin),再译为勃极烈,后译为贝勒。乌古乃(完颜阿骨打的爷爷)被辽国封为节度使,自称太师。完颜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起事,自称都勃极烈,并被辽(契丹)朝封节度使。福垊大胆推测,都勃极烈应该是太师的女真语翻译,而勃极烈则是节度使的翻译。太师在商周时乃为大冢宰,出将入相,总揽国政。而节度使则总揽地方的民事、军事之事。阿骨打自封都勃极烈,其太子、王子、王侄等封为不同的勃极烈,分掌朝政。颇类似五代十国君主封子侄为节度使(大致相当于公爵)的味道。

为什么封大贝勒?

努尔哈赤尊号天诸国伦养育授任英明汗,有点学习成吉思汗的味道。汗,可汗,发音为刊寒(kan han)设四大贝勒,也就是和硕贝勒,所以大大(夶bi)贝勒,可以称呼为大和硕贝勒,其他三贝勒等同,可以翻译大旗主或大太师或上旗主,为了便于理解,而他们也总领旗务,下面统称太师。努尔哈赤登基,并分封年长而贤能的子侄为旗主,轮流按月分值军国大事,颇有点太师的味道,而这正是学习完颜阿骨打的设立勃极烈制的做法。

四大贝勒都是谁?

大太师代善、二太师阿敏、三太师莽古尔泰、四太师皇太极。福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四大贝勒所掌握的旗量(一个、两个)以及旗质(上旗、下旗)还名号(大二三四)不同,但权利级别相同,近似于今天的四大班子,而八王议政则大概近似于今天的常委。

他们的结局如何?

★大太师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褚英狂傲作死后,曾一度封为太子,总领正红镶红两旗。因为家务事处理不好以及跟其父汗妃子暧昧,遭遇贬斥,罢黜其太子位。努尔哈齐薨后,其势力最强,但他人品最好——宽厚得众心。因为名声不好,全力支持皇太极。虽然一度被皇太极打击,但他最幸福,寿命最长,福气最大,他的子孙世袭罔替,这就是后来传说的铁帽子王。

★二太师阿敏(1586-1640十一月十六日),其父为舒尔哈齐,乃努尔哈齐的弟弟。舒尔哈齐跟着他哥一起干,干着干着就想单干,怕哥不愿意决定让明朝当背景后台,最终被努尔哈齐囚禁终生。阿敏一心想当新太子,相当地卖力,却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阿敏的大哥、三弟的天空再也不飘字了——他们被努尔哈齐剁了。请问为什么?那还不是因为老二阿敏跟褚英、皇太极以及亲贵关系极好——会来事。大家都为他求情,可见人缘好多么重要啊!不仅是天空飘来五个字而且还继承了舒尔哈齐的镶黑(最早是黑旗,后来改成了蓝)旗。努尔哈齐薨后,他有条件地支持皇太极。支持您可以,但您得让我出居外藩——弄块封地给我呗。当个燕王、辽王哪怕节度使也行。但皇太极不允许跟自己抗衡的人存在,没想法也不中,更何况有想法呢?最终,寻了个不是,把他封在了牢中(监狱也是封地哈)。他走了他老爸的老路,无期徒刑,十年而终。

★三太师莽古尔泰(1587年-1633年1月11日),说起来莽古尔泰是除代善外最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人。代善虽然势力大,人品好,可同母兄弟就一个还被老爸给砍了,而且名声也差啊。而莽古尔泰,同母兄弟四个还有一个妹。她妹还为汗国建立和强大做出杰出的贡献。然而因为莽古尔泰他妈跟代善太暧昧,他一激动把妈给剁了,到老爸这里邀功。这孩子连妈都敢弑,谁敢保证他哪天一激动,会不会弑父呢?莽古尔泰的汗梦就这样成了白日梦!知足吧,没要您命都不错了。莽古尔泰性情暴虐,皇太极脾气更不好,所以莽古尔泰这族最惨。皇太极不停地挑衅,莽古尔泰忍无可忍一激动,还拿着大刀在可汗皇太极面前比划吵架。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立马说事,立马囚禁,一年后暴毙(说的是病死的,您信不信,反正福垊是不信)。皇太极连鬼都不放过,让莽古济家奴诬告莽古尔泰生前和他的兄弟姐妹谋反。故而整个正蓝旗和莽古尔泰的家族都被清洗了,死的最惨是他妹莽古济,功劳很大,千刀万剐!

★四太师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当了大汗当皇帝,大权垄断,建立大清。福垊以为比李世民血溅玄武门还狠,成大事者,厚黑者也!

四大小贝勒是谁?

小贝勒就是多罗贝勒了。大小(夵yan)贝勒福垊称之为少师。大少师阿济格,二少师多尔衮,三少师多铎,四少师济尔哈朗。

与大贝勒有什么区别?

权利仅次于四大贝勒,四大贝勒在时,四小贝勒并不全。随着皇太极继位,三大贝勒(可汗不学金朝搞什么都勃极烈)权利严重被削弱,至于四小贝勒的权利就更浮云了。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一二三少师,一母同胞——阿巴亥。

▲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最先去世,打仗能手,感染天花死的。

▲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打仗以及治国能手,为了报仇(是皇太极逼他们母亲殉葬的),逼死大侄子(比他大三岁的豪格),欺辱嫂子和小侄子(欺人孤儿寡母),死后被追尊为皇帝,庙号清成宗。

▲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在多尔衮死后,企图继续摄政被顺治一网打尽,随即毙命。

▲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是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文武双全,忠心耿耿,曾和多尔衮一起成为顾命大臣。简直就是小代善,长寿、幸福,善终。

-------------------------------------------------------------------

谢谢大家,喜欢请点评、关注、转发。更多精彩,尽在关注福垊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