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为何被匈奴扣押19年?
苏武是大汉朝著名的官二代,他老爹苏建是跟随卫青讨伐匈奴的猛将。因为苏建的功勋卓著,所以苏武和他老哥不用什么考核就成了朝廷命官,苏武当时担任郎中。
要是好好混下去,苏武也就这么寂寂无名下去了。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汉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由于汉武帝个人比较猛,卫青和霍去病打得匈奴载歌载舞,因此匈奴长期以来只能长长叹息地唱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这个时候卫青和霍去病都去世了,而汉武帝也改变了对匈奴态度,止戈为武,似乎不再是一句口号,汉匈双方都希望和平接洽,最好是能将各自俘虏的使者给送还。
且鞮侯单于继位以后,主动向汉武帝示好,尊称他为长辈,打算把扣留在匈奴的使者送还给汉朝,但是需要汉朝派人来接,苏武就是这个冤大头。
苏武持节前往匈奴,却遭到了卫律的阻击。苏武本来觉得这是个好差事,毕竟走出了汉匈和好的第一步,而他苏武是完成这第一步的重要人选,他当然十分自豪。
可是到了匈奴以后,当苏武把礼物送给且鞮侯单于时,反倒是让匈奴人开始骄傲起来。原本觉得大汉朝应该高高在上的,没想到居然还跑来送礼了,所以且鞮侯单于也开始轻视苏武。
这个时候还有两个神助攻的人,成功把苏武给坑惨了,一个是卫律的手下虞常,一个是苏武的手下张胜。
在卫律投降匈奴之前,这两个人就是好友关系,这回两人再次重聚,高低都想着要整出点幺蛾子来。在虞常的策划下,他们打算宰了卫律,再绑架单于的母亲,回到汉朝去。
要不是多喝了二两酒,绝对想不出这么愚蠢的计划来。大和平时期即将到来,闹这么一出,这是要搞事情吗?
显然虞常的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三两下就被单于给搞定了。单于也使了个坏,他知道苏武那边有人参与了,所以故意让卫律来审理此案。
卫律这个人跟谁都有矛盾,更看不上苏武,所以自然是尽量把事情往苏武身上扯。苏武此前已经从张胜那儿得知了这件事,气得要自杀,要不是常惠拦住了他,可能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没有了。
在卫律的威逼利诱之下,还没怎么挨打的虞常,立刻把张胜给卖了。既然张胜有参与,那么苏武自然也少不了,因此卫律开始逼迫苏武认罪。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
哪曾想苏武想都不想就要自尽,这家伙还真不是威逼就能屈服的。所以卫律改变策略,以自己的荣华富贵作为诱饵,却依旧还是无法打动苏武,反而自己遭到了羞辱。
苏武牧羊19年,持节不变节。威逼利诱完全不奏效,卫律也是懵了,只好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单于来处理。单于把苏武囚禁了好多天,没有吃喝,苏武就吃雪为生,这才躲过一劫。
拿苏武没办法的单于,只好把苏武送到了北海去放羊。这里的北海,指的就是如今的贝加尔湖。在那边放羊可见有多冷了。
更绝的是,单于给了苏武一群公羊,承诺苏武等到这些公羊生了仔,那就放他回到汉朝。这种承诺还不如不承诺,公羊能下崽?你以为它们是海马么?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苏武没有吃的,就只能搞点野味,估计他放的羊他也烤了不少。虽然生活上一塌糊涂,可是他手里的汉节却从来都没有丢弃,始终在那里屹立着,那就是祖国的象征。
当李陵投降匈奴以后,曾经前去苏武那儿,打算劝降苏武,结果苏武的话让李陵面红耳赤。苏武告诉李陵,他们老苏家的兄弟是靠着汉武帝,才成了官二代,现在他只有以死报国,才能报答汉武帝的恩情。
此外苏武认为,臣子侍奉君王,就跟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了父亲而死,这是没什么可遗憾的事情。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汉书》
当汉武帝驾崩的消息,从李陵口中传来后,苏武哭了好几个月,时常吐血,可见他对汉武帝的忠诚程度。
为什么偏偏是19年?汉武帝去世后,苏武依旧在北海牧羊。汉武帝后期对匈奴的态度已经有所改观,霍光辅政期间,对匈奴也采取了怀柔政策。
因此汉昭帝上台后,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这次出使匈奴的常惠,便是当年阻止苏武自尽的副手。常惠到了匈奴以后,立刻责问匈奴人苏武的下落。
匈奴人可不想随便交出苏武,谎称他已经死了。结果有人告诉常惠苏武还没死,常惠便编了个故事质问匈奴苏武的下落,结果匈奴人只好承认,苏武还在北海放羊呢!
这个时候距离苏武刚到匈奴,已经19年时间了。和苏武一同回来的还有8个人,都是当年屈辱地在匈奴苟活下来的汉使。
因此苏武在北海模样足足19年之久,汉武帝送他出去,他却没能看到汉武帝最后一面,这是苏武最伤心的地方。
苏武回来以后,成为了大汉朝忠诚的标志人物,被霍光当成典型在全国推广。就算后来他儿子苏元参与上官桀的谋反,霍光也没有牵连苏武。因为榜样的力量太巨大太重要,不可以被扯下神坛。
总结:苏武也算是被过度宣传的一个人。苏武的形象实在是太伟大,但是这份伟大是怎么传颂出来的呢?他在匈奴的那些经历,都是打哪儿来的呢?其实都是通过他自己口述得来的。
因为没有人可以记录他在北海放羊时的一举一动。其实他在北海放羊的时候,娶了一个匈奴女子,还跟这个女子生了个儿子。没人提起的时候,他也不好意思提起。
一直等到苏元谋反被杀了以后,苏武晚年无人送终。这个时候苏武才不好意思地通过其他人告诉汉宣帝,自己有个儿子还在匈奴,叫苏通国。汉宣帝这才恍然大悟,但是世事看破不说破,毕竟人无完人,苏武牧羊19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了,做个完美的榜样,也未尝不可。
参考资料:《汉书》
苏武为何被匈奴扣押19年?
"苏武牧羊",耳熟能详。在小学的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这段故事,在心灵中深深的扎下了根。苏武在北海十九年,历尽艰辛而持节不屈,他有着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节操,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而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一、生平简介
苏武(?~前60年)西汉将领。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南)人。
故平陵侯苏建次子。苏建为代郡太守任病殁,苏武与兄弟并入朝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武帝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押。
匈奴单于多方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尔加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可释放。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朝。官至典属国。死后,宣帝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彰其节操。
二、苏武牧羊
(1)、前101年,匈奴新单于即位,希望与大汉王朝重归于好,并富有诚意地把过去拘留的中国使节,一并遣回长安。汉朝接受其诚意,于是第二年,与匈奴之间恢复了邦交,汉朝派遣正使苏武,副使张胜赴匈奴报聘,以此获取两国之间长期友好。
苏武此次受命出使,也知吉凶难卜,特与母亲、妻子、亲友诀别,带同副使张胜、属吏常惠及兵役百余人出都北去,经千里跋涉径抵匈奴。
(2)、苏武既见单于,传达武帝意旨,出赠金帛后,留待遣归。可偏偏生出意外枝节。
(赵文博《中华上下五千年》)载: 苏武到了匈奴,把匈奴使者交还给了单于,并且送上礼物。匈奴单于见到汉朝送来那么多礼物 ,反而骄横起来。苏武为了维护双方的友好 ,尽量耐着性子跟单于打交道,准备完成任务后,好快点返回汉朝。
正在苏武准备回汉朝的时候 ,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原来,早在苏武出使匈奴祝前 汉朝使者卫律投降了匈奴,并且死心塌地的为单于出谋划策。卫律的部下有个叫虞常的人,是个忠于汉朝的血性汉子。苏武出使匈奴,虞常高兴极了。他本来认识苏武的副使张胜 ,就暗地和张胜商量说:”卫律这个卖国贼,干尽了坏事。我决定暗地里除掉他。”张胜很赞成虞常的打算,并资助了他一些财物。但计谋被泄露,虞常被单于逮捕,交给卫律审问。
事情败露后,张胜只好把虞常跟他合计的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你才告诉我,看来我也要受牵连了。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上公堂受审 ,等于我们汉朝受了侮辱,还不如趁早自杀为好。”说着,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属吏常惠眼块,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卫律审问,虞常受尽了种种刑罚 ,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的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第二天,卫律又提审虞常和张胜 ,叫苏武去旁听。卫律当场把虞常杀死,以此威胁苏武。张胜吓破了胆,跪下投降,并承认了与虞常同谋。卫律举着血淋淋的刀,对苏武说,你不投降我就杀了你。苏武面不改色说:你胆敢杀我,汉朝定会发兵荡平匈奴 ,你会死无葬身之地。
卫律恫吓不成,只好向单于报告。
单于嘉叹苏武,愈加迫降之。
(3)、单于将苏武幽置大窖中不给饮食。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其屈服。这时正值入冬天下大雪 ,苏武忍饥挨饿,吃雪嚼毡充饥,数日不死。单于疑为神助,只好把他放出来,要封他为王,苏武坚决不答应。于是将苏武转移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
还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
北海终年皑皑白雪,荒原千里,可怜苏武孤苦伶仃地处穷荒,只有羊群做伴。他掘野鼠,觅草食,把生死置之度外,但持着汉节与同起卧。他盼望终有一天,持着汉节回到自己的祖国。
就这样年复一年,几不知有人世间。
(4)、单于贼心不死对苏武软硬兼施,又派李陵进行劝降。此时苏武已在北海十多年了 ,李陵本与苏武私交很好,敬佩之余,心生愧疚,劝降无果而终。
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未果,体现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和死亡的威胁,坚如磐石,宁死不屈的精神。
岁月悠悠,北海的风雪染白了他的须发,冻饿练就了他铮铮铁骨。
三、苏武回归
(1)、武帝自遣发苏武后,多日不见复报 ,料知匈奴必有变卦,及探闻消息。
于是两国又兵戎相见。武帝先后派兵遣将往击匈奴。
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三万往击匈奴,未获胜果。
李陵孤军深入,兵败被俘后投降匈奴 。
(2)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前81年,匈奴又与汉朝进行和议。这时霍光掌握朝政实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汉昭帝复行无为政治 ,与民休息,流亡农民回到故乡来。…前五二年(甘露二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称臣降复,对外战争停止,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霍光对匈奴使者提出要求要放回苏武等被匈奴扣押的汉朝使者。
可是匈奴人却欺骗说苏武已经死了。
与苏武一同出使的依然活着常惠被单于流放,他收买了匈奴士兵 ,得到了与汉使见面的机会。常惠告诉使者苏武还活着,并且出主意救苏武。
于是汉使去见单于 ,提出放回苏武。单于继续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说,苏武根本未死 ,我皇在上林苑射猎 ,射下一只大雁 ,那大雁脚上系有一封信,说苏武就在北海牧羊。单于不禁大惊,只好承认苏武未死,并派人将苏武接回。
(3)、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常惠等九人回到了久别的首都长安。
然苏武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已离散。
他在匈奴度过了19年不平凡的日日夜夜,19年的威逼利诱从未使他屈服。他的英雄事迹轰动了朝野上下。
既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苏武死后,宣帝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彰其节操。
结束语:苏武累得九死一生 ,险些馅没穷荒。是持汉节回到祖国复命的信念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决心。
在北海 孤独寂寥、艰难困苦中倍受煎熬。度过了19年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岁月,苏武壮年出使 ,皓首而归令人肃然!
他坚强不屈,不惧磨难,无怨无悔,忠贞如一,永不失节的非凡事迹,虽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受到了人们的景仰!
苏武为何被匈奴扣押19年?
直接原因是苏武没办法让公羊产仔。间接原因是苏武出使匈奴时候,正巧碰到匈奴虞常叛乱,而汉族代表团里张胜愣头青与虞常勾结,事败苏武被牵连。根本原因还是汉朝匈奴百年纷争的大环境。
苏武为何被匈奴扣押19年?
谢谢邀请!
苏武被扣押的原因是:出使匈奴时匈奴高层内部发生内乱,两国交恶,被扣留当人质。
苏武,字子卿,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苏武的父亲是汉朝官员,凭着这层关系,苏武担任过汉武帝的侍从。
西汉时的社会局势及苏武被扣押过程西汉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北的少数小朝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时好时坏,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使得匈奴和汉朝廷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在很长一段时期,汉廷与匈奴在外交上经常互派使者往来,为了各自的利益也经常进行谈判。当然也免不了有“谈崩”的时候。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一行人完成外交任务准备返回中原时,不巧正赶上匈奴上层内部发生内乱,苏武一行由于身份敏感,被匈奴扣押。
发配北海,放牧19年匈奴扣押苏武后,各种威逼利诱,希望苏武投降。由于苏武的坚贞不屈,坚决不投降,因此,被匈奴发配到北海(贝加尔湖)放羊。当时只给了他一群小公羊,说什么时候他养的羊产奶了就放他回去。
苏武在寒冷的北海地区,生活非常的艰辛困顿。依靠挖鼠洞找草籽和野果充饥,和羊群依偎取暖,过着非人的生活。
苏武被扣押后,汉廷也曾派人出面干涉,希望匈奴返还苏武,可是后来,汉武帝又对匈奴发动了战争。
非常遗憾的是汉廷战败了,将领李陵(李广的孙子)为了保存实力,假意投降,但他的行为惹怒了汉武帝,全家被汉武帝诛杀,伤心过度的李陵便真的投降了匈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被处以宫刑便是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受到牵连。
投降后的李陵也曾奉匈奴的命令去劝降苏武,两人在北海的苦寒之地,饮酒击节而歌,苏武面向着南方痛哭呕血,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
志士回归汉昭帝继位后,对外采取了比较缓和的政策,和匈奴议和。汉昭帝也没有忘记苏武,因此派人向匈奴要人,当时的匈奴首领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后来,汉朝的使臣与当年随同苏武出使匈奴的常惠取得了联系,得知苏武并没有死,而是在北海放羊。
于是,汉朝使臣便谎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到一只南归的大雁,大雁的脚上绑着一封信,信上说苏武在北海放羊。匈奴听完这话之后才极不情愿地将苏武及随从一行九人交还给了汉廷。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时正值壮年,被扣押19年之后,已经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者了。
苏武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汉廷使者,为何匈奴扣押后一直不肯归还呢?
原因应该在于:苏武被发配所在的地方——北海,当时是匈奴与丁令交界的地方。19年的流放时间,苏武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必然非常了解,一旦战争再次暴发,苏武掌握的这些情况将对匈奴极为不利。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苏武回归汉廷后,与一同回来的常惠等人成为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指挥参谋,甚至参与制定了针对匈奴的作战方针和计划,汉廷趁匈奴内乱时,联合乌孙一举击垮了匈奴,致使匈奴从此以后再也无力与汉廷对抗。
苏武为何被匈奴扣押19年?
我是旅行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苏武是西汉杜陵人,出身于将门之后,其父苏建曾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以校尉的身份随大将军卫青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出击匈奴,凭借赫赫战功而被封为平陵侯。苏武少时任为郎,后来做了掌管马厩的官。
苏武
西汉自汉高祖刘邦被围白登山之后,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的绥靖政策,希望能够兵不血刃而臣服匈奴。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国富民强,四海安安,面对时不时就“南下牧马”的匈奴,汉武帝认为与匈奴有了较量的资本。于是,自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围决心讨伐匈奴开始,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汉朝和匈奴之间几乎时时都处于战争状态。三十多年的战争,不管是胜方,还是败方,必然都是伤亡惨重,民穷财尽,西汉的国力也由盛转衰。而立足于北亚草原的匈奴无论气候、物产都比中原王朝恶劣、贫乏,怎么可能经得起三十多年的征战?
苏武出使据《资治通鉴》记载,鞮侯单于继位以后,汉武帝决定征伐大宛而让匈奴臣服,颁发诏书说:“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汉武帝翻出旧帐,陈述了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困于白登和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吕后的往事,决定学习齐襄公的春秋大义向匈奴讨个说法。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当时的匈奴百姓又吃不饱、穿不暖,未免就对领导者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鞮侯单于为了避免与西汉直接交锋,向西汉表示:“我是一个小孩子,哪里能够和大汉天子相比较,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为了表示诚意,鞮侯单于将扣留在匈奴的汉使全部放回,又派出使者前来进贡。
汉武帝对鞮侯单于释放出来的善意表示了嘉许,就任命中郎将苏武为使者把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送回匈奴。出发前夜,苏武和结发妻子依依惜别,他不知道这次出使匈奴是吉还是凶,但是,作为大汉的臣子,他有责任完成祖国交给他的任务。他挥笔写下了:“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
第二天清晨,苏武和妻子挥泪而别外,带领副使中郎将张胜及暂时充当使团官的常惠沿着卫青、霍去病曾经走过的大道向匈奴走去,只不过,卫青、霍去病带过去的是西汉铁骑,而苏武他们带过去的是一片善意。然而,让苏武想不到的是,他们刚到匈奴就碰到了麻烦。
早先,汉武帝的李夫人死后,其李家兄弟,李延年、李季因犯淫乱之罪被灭族,与李延年交好的卫律害怕被株连,就逃走投降了匈奴。跟随卫律一同逃到匈奴的虞常在匈奴过得很不如意,时刻惦记着重返汉朝。当他得知苏武出使匈奴后,就觉得这个机会来临了。他就暗地里联系原先的旧友,现在已经成为出使匈奴的副使张胜,两人图谋杀死卫律,然后挟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邀功请赏。张胜答应了虞常的要求,并送他很多的财物。一个多月以后,他们趁着鞮侯单于外出打猎的机会,准备发动政变。不料阴谋不幸败露,鞮侯单于将主谋虞常抓了起来。
副使张胜听到消息后,害怕查出他和虞常之前约定政变的事,便向苏武如实禀明了此事。苏武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我肯定会遭到牵连,如果因此受辱,那就辜负了国家的重托,不如以死明志。”于是就准备自杀,被张胜、常惠二人阻止。后来,主谋虞常果然供出曾与副使张胜密谋之事,鞮侯单于大怒,就将苏武、张胜、常惠抓了起来。张胜禁不住折磨,很快就投降了匈奴,而苏武、常惠则宁死不屈。
苏武牧羊鞮侯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就将苏武囚禁于地窖之中,并断绝了饮食。当时正下大雪,苏武就靠吞食雪片和衣服上的粘毛充饥,几天过去了,竟然还活着。当消息传到鞮侯单于那里,一向迷信的匈奴人认为苏武有神灵保佑,便不再试图饿死他,就将苏武和常惠分开,将他流放到了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并对苏武说:“什么时候公羊能产崽了,你就可以回国了。”匈奴人名义没有将苏武终生流放,但是“羝乳乃得归”的判决无疑要将苏武永远的流放到这里。
苏宁宁死不屈,在漠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虽然度日如年,但是,他永远没有忘记祖国交给他的使命,在匈奴断绝口粮的情况下,他宁可掏老鼠洞里的草籽、野果充饥,也绝不低下头向匈奴投降,一身铮铮铁骨,手持汉使的旌节,向祖国的方向望去。
苏武
一转眼十九年就过去了,随着汉武帝的驾崩,汉昭帝即位。汉朝和匈奴经过连年不断的战争,双方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平,安定成为了汉匈人民的共同愿意。于是,汉朝和匈奴之间又恢复了正常往来。汉昭帝知道苏武自出使匈奴就迟迟未归,就派出使者前往匈奴索要苏武。匈奴也早就把流放在北海的苏武忘掉了,就谎称苏武就已死去了。被困在匈奴的常惠秘密会见了汉使,将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了汉使。
经过一番谋划,汉使就对匈奴鞮侯单于说,大汉皇帝在上林苑狩猎的时候,无意间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爪子上绑着一封书信,正是在北海牧羊的苏武所写的血书。鞮侯单于听了无比的震惊,他确实见过苏武的忠义,但是他没有听说过大雁能够穿越风沙弥漫的大漠将苏武的忠义带到长安,一向迷信神灵的鞮侯单于认为苏武一定得到了神灵的保佑。于是,他就诚惶诚恐的将苏武从北海接了回来,交给汉使。
公元前81年,已年过花甲的苏武,手持旌节,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当他回到国都时,长安城万人空巷,出城迎接这位不辱使命的民族英雄。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带有一百多人,十九年过去了,其间,死的死,降的降,回来的时候只有常惠等九人回到了长安。但是,此时的苏武已经找不到原来的家了,他的兄弟先后自裁,母亲与世长辞,儿子武元因参与上官桀、燕王刘旦的谋反被杀,妻子也改了嫁。幸得在苏武晚年,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苏通国被接到了苏武的身边,并将其封为了郎。
公元前60年,苏武病逝,享年八十岁!
苏武为何被匈奴扣押19年?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苏武使团被牵扯进了匈奴内乱,书上都有。但是,里面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
话说汉武帝在其晚年,有感于自己的穷兵黩武使国家疲敝,所以有意缓和与老对手匈奴的关系。同样匈奴那边也确实有感汉朝的强大,不想妄起战端,所以双方决定握手言和。这边匈奴人放归了曾经扣押的汉朝使者,那边汉武帝也投桃报李,选派使团护送扣押的匈奴使者以及礼物去匈奴。而苏武正好是这个使团中使节之一。
而去到匈奴之后,正好碰上匈奴逢缑王谋反。这本来是匈奴自家私事儿,和苏武他们没有关系。但巧的是,当时参与谋反的人中,有一个叫做虞常的汉人,他乃是叛将卫律手下的将领,与使团中的张胜是旧相识。
所以起再造反前拜访了张胜,并将计划告诉了张胜,还承诺他会踢汉武帝杀了叛徒卫律,希望到时候张胜回去帮他请赏,善待自己在汉朝的家眷。
而后来虞常他们谋反失败,转头便将张胜供了出来,而苏武他们整个使团便遭受牵连,被匈奴人扣押。
此后,汉朝使团里面的人大都在匈奴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投降了,唯有苏武铮铮铁骨,宁死不降。最终遭到匈奴人放逐,这一放就是十九年。
最终传出了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心系祖国的佳话。
这个故事粗看之下大问题没有,但是如果细究你就会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
首先第一个疑点就是,当时在汉匈结好的一个大环境之下,匈奴单于真的会因为汉朝使团卷入内乱就如此怪罪他们吗?
毕竟张胜顶多只是一个知情不报,他并没有直接参与。而且这是虞常的一面之词,很明显会有着栽赃陷害的嫌疑。毕竟如果将祸水引向汉朝使团,那么很可能就会引发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再一次战争。
单于真的那么傻吗?
此外,还有一点,为何这么巧。虞常他们早不谋反,晚不谋反,偏偏要在汉朝使团到来的时候搞事情。而且偏偏这个张胜和虞常还是旧相识。更夸张的是,谋反这么重要的事情,虞常还事先告诉了张胜,难道他就不怕张胜将其泄露出去吗?
如果苏武他们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使团,显然无法对这些疑问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认为,苏武他们这个使团结交送礼是假,作乱刺杀才是真。
大概就是他们来到匈奴,本身就抱着搞事情的态度。他们主动联系到了匈奴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逢缑王,希望与他合作,颠覆匈奴单于的统治权。
同时他们找到了叛将卫律手下的虞常,利用张胜和虞常是旧识这一层关系,取得虞常的信任。他们一方面给送上虞常送上财宝,一方面许诺会赏赐他在汉朝的家眷,从而让虞常协助谋反,并趁乱杀掉令汉武帝痛恨的叛将卫律。
这才是一个合理的逻辑线。大家不要觉得这很奇怪,认为一群外交使者,怎么会去干这种事情。事实上,汉朝的使臣在历史上,经常扮演的就是这样一种角色。比如傅介子、陈汤、班超等等,他们谁不是用使者的身份干着特工的活?
至于后面谋反失败,使团作为同谋自然而然的会遭到严惩。但是匈奴和汉朝交战多年以来,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很少去杀对方派来的使节,毕竟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而且当时匈奴单于鞮侯刚即为,地位不稳固,不愿意和汉朝再启战端,所以他并没有杀掉苏武他们,而是招降。而苏武一直宁死不降,这才遭到放逐。
当然,至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汉武帝。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匈奴单于鞮侯刚即位,地位不稳固,这正是汉武帝打击匈奴的大好时机。
但是当时的汉朝历经兵戈多年,国力渐衰。而且人家新君即位,未免有乘人之危的嫌疑,总之师出无名,贸然出兵,很可能还会导致民怨。
于是汉武帝便想到从内部瓦解敌人的办法,派遣苏武他们,以使团的身份作掩护,去接触匈奴内部的反叛势力,寻机制造匈奴内乱。一旦成功,便是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达到了削弱匈奴的目的。
而即使不成功,汉武帝依然可以以使团被扣押的名义,向匈奴出兵。事后证明确实如此,就在苏武他们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便发兵攻打匈奴,这一打就是三年。当然,此时的汉朝没有了卫青霍去病,有的只是李广利这样一个无能之辈。
所以汉朝并没有能从匈奴身上得到多大战果,反而是自己损兵折将,国力消耗严重。其中李广孙子李陵,也因在浚稽山一战中被匈奴人包围,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他后来还见过苏武,劝他投降。
所以,最后总结来讲,苏武出使匈奴,本身就是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特工行动。好在苏武足够幸运,最终回到了祖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