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为灭唐干了哪些灭绝人性的事?
由于汉唐在我们印象中实在是太优秀了,所以灭了汉唐的王莽和朱温,在历史上的形象就显得非常狰狞。
其实封建统治者都是一个样,你以为李世民就是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吗?他杀伐决断的时候你可是看不到的,这里谈及的朱温,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诸侯,正是他亲手灭了唐朝。
他在史料中的形象,简直被丑化到了极点,不禁想问一句,难道真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吗?那这些所谓的成功者,未免也太让人恶心了。
朱温本是黄巢旧将,投唐后逐渐做大。黄巢嘴里咬着一朵菊花,带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兵马,洗劫了长安,结果却被自己的心腹大将朱温给出卖了。
黄巢对朱温是真的好,从未想过的事情,居然发生了,这让黄巢一时间接受不了,所以节节败退。可以说黄巢覆灭,朱温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朱温投唐以后,成为了一方节度使。最初他不懂游戏规则,还死心塌地想要为唐朝皇帝卖命,没想到周围的节度使都在为了自己的地盘争权夺利,甚至大打出手。
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唐朝的皇帝,那就是个摆设,而且如果你在乱世不争抢的话,那你就是被欺负的那个对象。
从此以后,朱温成了一个争抢最厉害的节度使,谁也不是他的对手。被欺负了几次以后,朱温终于醒悟了,他本来就是草莽出身,既然你们不讲道理,那就不要怪我了,在唐朝末年最霸道的诸侯就是朱温。
结果那帮节度使抢不过朱温,居然开始跟朱温讲起了道理,这可真是非常搞笑的一件事。当初你们抢掠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讲道理呢?朱温理都不理这帮人。
朱温其实是那种看透了的人,他知道人性最真实的那一面,其实越早看透,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在乱世你就得够横才行。当然了实力是前提,没实力的横就是无脑找打。
九月,帝遂与左右定计,斩伪监军使严 实,举郡降于重荣。重荣即日飞章上奏。时僖宗在蜀,览表而喜曰:“是天赐予 也!”乃诏授帝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仍赐名全忠。自是率所 部与河中兵士偕行,所向无不克捷。---《旧五代史》
朱温做大以后,提溜着唐朝的皇帝,四处征战。毕竟有皇帝在手,气势这一块儿,拿捏得死死的。逐渐成为了最大的诸侯,取代唐王朝也就指日可待了。
朱温也是禅让夺取了皇位,和隋文帝、唐高祖没什么区别。禅让制度说是尧舜禹时期发生的,其实真正的禅让,是曹丕这儿开始的。自从曹丕让汉献帝禅让皇位以后,这禅让就成了改朝换代的一个标志。
朱温宰掉了不听话的唐昭宗,改立唐哀宗为帝,这就是打算要禅让称帝了。曹丕禅让很顺利,一步到位。司马昭就费点功夫了,他先杀了曹髦,随后他儿子司马炎才得到曹芳的禅让从而登基称帝,这和朱温比较类似。
隋文帝让外孙禅让给自己,结束了北周,从而建立了隋朝。唐高祖李渊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禅让给自己,从而结束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现在朱温也用了同样的招数,让唐哀宗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从而建立了梁朝。可惜这个梁朝只能称之为后梁,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梁祖之开国也,属黄巢大乱之后,以夷门一镇,外严烽候,内辟污莱,厉以耕桑,薄以租赋。士虽苦战,民皆乐输,二纪之间,俄成霸业。及末帝与庄宗对垒于河上,河南之民,虽困于辇运,亦未流亡,其义无他,盖赋敛轻而丘园可恋故也。---《旧五代史》
如果后梁能够维持个上百年时间,地位不会比晋朝差多少,那么朱温的名声可能就会更好一点了。
朱温选拔继承人的规矩是,看谁的媳妇儿漂亮。这是史料里记载的,不晓得是不是史官们故意抹黑。朱温有不少儿子,他做了皇帝以后,这继承人的位置,可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唐朝为了继承权,父子成仇,兄弟相杀的场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为此朱温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他有一个奇葩的选择方式,那就是看儿子们的媳妇儿是否漂亮。
朱温常常让儿媳们相继入宫侍寝,这在历史上也是头一遭的事情。他后宫的那帮女人,他就是看不上,这也是见鬼了。
关键是,这帮儿媳全都自愿往上冲,为什么?因为她们希望通过博得朱温的喜爱,使自己的丈夫拥有继承权。
这真的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但是你别说,朱温还真的就是靠这个来选择继承人的。他亲儿子那么多,却因为养子朱友文的媳妇儿很漂亮,服侍他很顺心,所以就打算把朱友文立为太子。
结果他的其他儿子不答应了,尤其是战功赫赫的朱友珪。朱友珪索性带兵冲入宫中,宰掉了朱温,又用朱温的名义赐死了朱友文,这才自立为帝。
朱温其实很不容易。欧阳修是很讨厌朱温的,所以他在《新五代史》里,把朱温形容成了一个十恶不赦之人。但是欧阳修主要针对的是朱温的私德。
可是我们评价一个政治家,真的只能看他的私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逼父退位、杀兄弟、杀侄子、抢弟媳的李世民,还能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一代明君吗?
朱温其实很不容易的,他能够在中原地区打下一片自己的天下。防备外族入侵,取代孱弱的唐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新王朝,这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
可惜的是他没能坚持到最后,在位仅仅6年时间,就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否则后梁成为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也许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因为朱温身上有历代成功者的各种素养,比如说狠毒爽快,他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说做就做。比如说有担当,他总是身先士卒,亲自带兵不计其数。
对于百姓,朱温也是比较温和的,可惜历史学家们不喜欢朱温。他们更同情唐朝,可是孱弱的唐朝,就算朱温不推翻,也会有其他人代劳的。
总结:最终的失败,定格了朱温的口碑。评价政治人物,绝对不能从私德出发。我觉得朱温在汉人将领里面,算是非常不错了。至少能够在短期内,做到稳定民心。
我们都很推崇的李克用、李存勖等人,其实人家是沙陀人。如果当时他们建立的王朝一统江山的话,那我们还是被沙陀人给统治者,可能中原老百姓日子更不好过。
从民族情结上来说,朱温还算是一位枭雄。有能力,有担当,有足够的野心。当然了私德这一块,的确也是一塌糊涂。可惜后梁没坚持下来就失败了,自古都是以成败论英雄,因此朱温成了狗熊。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为灭唐干了哪些灭绝人性的事?
对五代史不甚了了者,对大唐王朝的终结者、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亦是一笔糊涂账。因而有必要简要的重温一下何谓五代史。
一、何谓“五代十国”
所谓“五代十国”,时代名。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在中国北部地区相继建立梁(后梁)、唐(后唐)、晋(后晋)、汉(后汉、)周(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迄于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
同时在中国南部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即南平)、北汉等国,称为十国。979年宋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朱温就是篡唐后五代时后梁的开国皇帝。
二、枭雄朱温
(一)、生平简介
朱温(852~912年)五代时后梁建立者。
少时为乡里流痞,“无他才能”,“而温尤凶悍”(《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以下简称《新五代史》)。后与其兄朱存俱入黄巢起义军。任东南面先锋使、同州防御使。因屡败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数请黄巢发援兵,黄巢未答应,遂于中和二年(882年)降唐。
僖宗拜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中和三年三月拜全忠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新五代史》。因镇压起义军有功,“天子以全忠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沛郡侯。”《新五代史》。
持续十一年之久的黄巢农民起义失败后,朱温相继吞灭了秦中权、朱瑄、朱瑾等割据势力,又与宰相崔胤合谋,击败李茂贞,尽诛宦官,挟唐昭宗至长安,旋迁洛阳;又遣将杀昭宗,立李祝为帝。开平元年(907年)废祝自立,建后梁。都汴(今河南开封市)改名朱晃。在位期间,亦改革一些唐代弊政,但与李克用父子等连年用兵,又多诛戮将帅功臣,生活荒淫不堪,故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乾化二年(912年)为其三子友珪所杀。庙号梁太祖。
(二)、混世魔王
(1)杀人魔头
(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朱温)从小不肯劳动,游手好闲,是个泼皮无赖。他会有一定的反抗性,但更富于投机冒险的习性。
在朱温身上体现了一代枭雄和生性残忍,嗜杀成性的魔鬼本色。
他从二十五岁开始参加黄巢军,在天下大乱的混战中不断沉浮,乘乱崛起,依靠权术进爵梁王。四十七岁时已控制了关中和关东广大地区,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成为唯一强大军阀,建立起梁朝。
他生性残暴,胆大妄为 ,心狠手辣,残虐至极。
篡唐前,大权在握先后弒昭宗、何太后、昭宣帝,又尽杀宦官800余人。后来干脆”把内廷的小黄门200多人也全杀了,统统用汴州兵代替。于是,昭宗左右都是朱温的人。”《中国通史》
天祐二年(905年),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杀尽宰相裴枢、崔远等朝臣三十余人。行刑前有人建议:这帮人平常骄傲的很,自称为“清流”,不如把他们投入黄河,以后他们就是浊流。朱温同意了其建议,于是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
朱温篡唐后,唐哀帝被封为济阴王,囚禁于曹州,第二年,年仅十七岁的末代皇帝也被朱温斩草除根。
朱温在与李克用争斗时,连续三次破开黄河堤坝,淹没上万户百姓,毁坏良田无数。
(2)恶名昭著
朱温沉湎于女色,淫乱如禽兽甚至奸淫大臣妻女。
然而他的”扒灰佬”更是臭名远扬。朱温乃色中恶魔,好色之心到老不衰,且愈老愈淫,甚至乱伦,专门喜好给自己儿子们带绿帽子,无论真儿假子的媳妇他都是博采兼收,多多益善。
《中国通史》:朱温一向荒淫好色,到了晚年,更是放纵淫乐,纵情声色,常常诏几位儿子的夫人入宫服侍,视作妃嫔。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出众,尤受朱温宠爱。因此,朱温想立朱友文为太子。
后梁乾化二年六月(912年),朱温次子朱友珪得到妻子在宫中了解的情况,知道朱友文被立为太子,便勾结禁军将士杀了朱温。第二年二月,朱温三儿子朱友贞以讨逆为名,杀友珪自立。
多行不义必自毙,其淫恶丑行终至祸起萧墙,朱温被其子朱友珪所弒。然后其亲子之间为争权夺利又自残骨肉。
善恶有报终有时,然淫恶禽兽者终遭子祸,人报乎,天报乎?!
结束语: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唐末天下四分五裂,战乱不休。朱温也是乘乱崛起的一代枭雄,他从参加黄巢起义成为得力大将,到摇身一变成为保唐”忠臣”,他一直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和荣华富贵耍尽手段。在残唐五代这个道德沦丧、人心叵测时期,兄弟相残、朋友反目、父子相争乃司空见惯。而朱温毫无疑问把这一套运用的得心应手、淋漓尽致。
他心狠手辣、藐视生命,滥杀无辜,凶暴残虐尤过之。其执政后荒淫无度,厚颜无耻到了极点。
(赵文博《中华上下五千年》):(朱温)在政治上极其残暴,特别是到了晚年,为了发泄心中的积郁,他恣意虐杀,纵情淫乱;其荒暴程度,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是罕见的!
观风云际会,看兴衰更替。千年萦绕,数不尽风流人物,千古流名。然曾叱咤风云之风云人物朱温,其灭绝人性,荒淫暴虐之兽行终为后世所不齿!
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为灭唐干了哪些灭绝人性的事?
在唐朝和宋朝之间有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叫五代十国,中原王朝的第一个朝代就是后梁,而后梁的太祖就是朱温。
灭亡唐朝的有两大毒瘤,一个是宦官专政,一个是藩镇割据,而后来的五代十国就是原来大大小小的藩镇头领建立起来的,宦官是被谁灭了的呢?就是被这个朱温所灭的。
在九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中原的朱全忠(唐僖宗赐名,绝妙讽刺),朱全忠就是朱温,当时俨然已经取代河东的李克用,成了天下势力最强的军阀。
他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在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消灭相邻的劲敌秦宗权之后,朱全忠就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行动。
首先,他把兵锋指向了东方,先是在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消灭了盘踞徐州的时溥,接着又在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吞并了郓州和兖州。
随后,朱全忠又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河朔三镇。开始了与李克用的争夺战。
比如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月,朱全忠进攻定州,逼降义武的王处直。刘仁恭出动大军援救,被朱全忠击败,部众被杀六万多人,刘仁恭大势已去,只好向朱全忠臣服。
天复元年(公元901)正月,朱全忠突发大军,一举攻陷了河东的绛州和晋州,二月,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的河中节度使王珂不得不向朱全忠投降。朱全忠随即将王珂全族迁到大梁,不久便将其诛杀。
三月,朱全忠派遣大将氏叔琮率兵五万,兵锋直指李克用的老巢太原。
经此重创,李克用元气大伤。后来的几年里,他只能收缩战线,休养生息,再不敢轻易跟朱全忠直接交锋,更无力与他逐鹿天下了。
据有河中之后,朱全忠向北遏制河东,向南威胁关中,势力空前壮大,天下已经无人可以匹敌。
走到这一步,朱全忠问鼎天下的野心便已昭然若揭了。接下来,他自然把目光瞄向了在长安的天子李晔。朱全忠与宰相崔胤里应外合,开始向宦官发力了。以韩全诲为首的宦官担心斗不过崔胤,毕竟当朝宰相势力不小。他们也与节度使李茂贞联合,准备把昭宗劫持到凤翔。而崔胤则料定宦官们必有这个打算,也赶忙致信朱全忠,宣称奉天子密诏,命他发兵入京保护天子。
朱全忠本来就想把昭宗劫到洛阳,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见信后正中下怀,遂于这一年十月从大梁出兵,直驱长安。
结果,宦官韩全诲等人捷足先登,挟持昭宗西走凤翔,并一把火烧了大明宫。
崔胤无奈只得请求朱全忠讨伐李茂贞,救出天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五月,朱全忠发精兵五万,进击凤翔。结果李茂贞大败,被杀一万余人。
从这一年六月到十一月,李茂贞下辖的其他州县相继被朱全忠占领,凤翔就此变成一座孤城。朱全忠就是围而不打。
到了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再也无力支撑,只好斩杀韩全诲、张彦弘等宦官,向朱全忠投降,同时放归天子。
朱全忠入城后,将所有宦官全部屠灭,前后共杀七十二人;此外,又秘密派人搜捕京畿附近所有已经辞官归隐的宦官,又杀了九十人。
正月二十七日,昭宗再次回到长安。 昭宗回京后,崔胤当即上奏,要求将宦官斩尽杀绝。昭宗同意了。
大屠杀过后,皇宫中只留下三十个年纪幼小的小黄门,以供洒扫。
不久,左右神策军并入六军,全部交由宰相崔胤统领。
宦官时代就此终结。自安史之乱后,为患帝国一百五十多年的“宦官乱政”终于画上了句号。大明宫里,再也看不见那些面白无须,手握生杀废立大权的人了。然而,到了这一刻,大唐帝国距离那个覆灭的终点也已经不远了。
天复三年二月,昭宗下诏,赐给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名号。
朱全忠命心腹将领朱友伦、朱友谅率步骑一万留守京师,然后回军大梁。随后的日子,朱全忠对东方的残余势力展开了最后的兼并战争,到了 九月份,大河南北全部被朱全忠纳入囊中。
接下来,朱全忠开始除掉这些年来他最得力的盟友——宰相崔胤。因为崔胤现在已经是他的绊脚石了。自从铲除宦官集团后,崔胤就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一手遮天。不但百官进退要以他的好恶为转移,就连天子的一举一动也要向他报告。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正月,朱全忠秘奏天子,指控崔胤擅权乱政,离间君臣,随后便命心腹将领朱友谅杀了崔胤。
最后,朱全忠就要“挟天子令诸侯”了。正月十三日,朱全忠驻兵河中,强迫昭宗迁都洛阳。
二十二日,迁都行动开始,汴州军队强行驱赶长安城中的士民和百官上路,一刻也不准停留。成千上万的百姓们扶老携幼,一路不停地哀叫哭号。
二十六日,朱全忠命军队将长安城内的宫殿、民宅及所有建筑全部拆毁,拆除下来的木料全都扔进了渭水。
绝世繁华的帝京长安,从此沦为一座废墟。
二十八日,昭宗一行到了华州,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山呼万岁。昭宗不禁泣下,说:“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资治通鉴》二六四)
从长安走向洛阳的一路上,昭宗李晔一次次寻找机会派人向诸藩告急,命河东李克用、西川王建、淮南杨行密等节度使火速率兵勤王。朱全忠发现天子始终徘徊不前,知道其中有诈,遂一再催促。
昭宗先是推托皇后刚刚生产,不便上路,朱全忠就命人杀了医官。随后昭宗又授意司天监上奏,说星象有变,东行不利。朱全忠就命人杀了司天监的人。
不管昭宗找什么借口,朱全忠给他的答复只有一个相同的动作——杀人。到最后,昭宗终于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路。
自从崔胤被杀后,禁卫六军基本上就溃散了,跟随天子东行的,只有两百多个内苑的少年,但也仅是陪伴天子打球,以供差遣而已,根本谈不上保卫天子的安全。
即便如此,朱全忠还是没有放过他们。
天复四年四月初九,昭宗一行抵达洛阳郊外。朱全忠在营帐中摆设宴席,召集那两百多个少年一同赴宴,然后就在宴席上把他们全部勒死了。
之所以用绳子勒死,而不是用刀砍,是为了不让鲜血弄脏他们身上的衣服。因为那些衣服,朱全忠有用。事先,朱全忠已经找了两百多个年龄、身材都与他们相仿的少年。事后,他让这些人穿上了死者的衣服,一如往常地侍奉天子。昭宗刚开始毫无察觉,过了好几天才发现,但也只能佯装不知。
四月初十,昭宗李晔进入洛阳,第二天改元“天祐”。此时,已经没有人可以庇佑他了,只有寄希望于老天了。
历时二百八十多年的大唐帝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状态……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八月,留在洛阳负责监视天子的心腹将领蒋玄晖、朱友恭、氏叔琮接到了朱全忠的行动指令。
八月十一日深夜,蒋玄晖等人带着几百名士兵敲响了皇帝寝宫的大门,先是嫔妃裴贞开门,结果就是一刀。 随后,蒋玄晖等人长驱直入,又撞见了昭仪李渐荣,随即砍倒在地。
蒋玄晖手下史太随即一把揪住天子,高高地举起了那把带血的屠刀……
昭宗一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八月十二日,蒋玄晖假传诏书,拥立辉王李祚(昭宗第九子)为太子,改名李柷,并宣布由太子监国。同日,年仅十三岁的李柷在昭宗的灵柩前即位,史称昭宣帝,又称哀帝。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二月初九,朱全忠在洛阳宫的九曲池大摆宴席,盛情邀请昭宗的九个儿子(德王、棣王、虔王、沂王、遂王、景王、祁王、雅王、琼王)赴宴。九王酒酣耳热之际,朱全忠命人把他们全部勒死,然后投尸九曲池。
六月,朱全忠又将裴枢等颇有威望的三十几名朝臣召集到白马驿,一夜之间全部砍杀。左右对他说:“这群人平时自诩‘清流’,要是把他们投入黄河,岂不成‘浊流’了!”朱全忠纵声大笑,随即将这三十几具尸体全部抛入黄河。
十一月,朱全忠晋位相国,总揽帝国朝政。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朱全忠逼迫昭宣帝禅位;四月,朱全忠更名朱晃,将汴州改为开封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梁”,改元“开平”;同时废昭宣帝为济阴王,不久后又将其诛杀。
这位朱晃(朱全忠、朱温),就是历史上的后梁太祖。
至此,历时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帝国宣告覆亡。
回过头来再看看,朱温真是嗜杀成性的恶魔。他为了灭唐,杀宦官,杀盟友,杀皇帝侍从,杀有名望的大臣,杀皇子,杀嫔妃,最后结果皇帝。只要阻碍他的道路,他的绝招就是——杀戮。 我是历史逸事,专注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为灭唐干了哪些灭绝人性的事?
汉高祖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魏武帝曹操有一句至理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但是,这些在后梁太祖朱温面前却都是小儿科!
今天,我们从两方面来谈一下,朱温有多“灭绝人性”。
一、背信弃义
朱温是背信弃义界的鼻祖。
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一个人自私的表现。
但曹操做人、做事多少还是有底线、有原则的。而原则、底线,这两个字眼则从来没有出现过在朱温的字典中。
朱温本是一普通小民。其于唐朝末年,趁天下大乱之际,投奔黄巢起义军。朱温参加起义军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罢了。因为成为了起义军,烧杀抢掠等行为,有的时候可以名正言顺。
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朱温的背信弃义。
朱温本是黄巢起义军的人,后来朱温见起义军大势已去,便主动投唐,摇身一变成为了唐军将领。继而又转过身来,打击自己曾经共患难的兄弟们,而且一点不留情面,出手比谁都狠。
这是朱温第一次“重大背叛”,背叛自己曾经的主人黄巢。
朱温成为唐朝将领后,因屡立战功,被多次加封,后被封为梁王。并且,朱温也成为了当时很大的一股割据势力。
后来,朱温带兵进入关中,做“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过了不久,朱温又开始屠戮李氏,后干脆篡唐自立,史称后梁。
这是朱温的第二次“重大背叛”,背叛给了自己无数恩宠的朝廷。
除了“大背叛”外,朱温还有无数个“小背叛”。
如:晋王李克用曾经有恩于朱温,朱温却为了利益下套欲谋杀李克用,幸亏李克用机敏,侥幸逃脱此次劫难,而从此之后两人则成为生死大敌。
从以上事件可见,朱温确实是背信弃义的鼻祖。
二、嗜杀成性
朱温也是滥杀界的鼻祖。
朱温杀战俘、杀部将、杀谋臣,视人命如草芥。总之,只要有一言不合,就会有人头落地。
公元895年,朱温于钜野,大败朱瑄部,俘虏3000余人。
在当天傍晚,朱温命人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大起,沙尘沸涌。
朱温便说道:“这是杀的人太少了”。于是,又下令将战俘全部杀掉。
公元903年,朱温攻陷青州博昌县,破城之日,下令屠城。就这样,青州博昌县人被屠戮殆尽。朱温命人将尸体投入河中,据说很大的一条河都因此而堵塞了。
朱温除了杀战俘、屠杀百姓外还杀自己人。
朱温规定,凡外出征战,只要是将领死了,而士兵生还者,全部斩首,有无数士兵因此而死。
三、过度淫乱
朱温还是淫乱界的鼻祖。
其在做乱军时,烧杀抢掠,奸淫民女,做了无数荒唐事。在成为唐朝正规军后,也不改本性。
而最能代表朱温荒淫的有两件事:
一是霸占儿媳
朱温见到美女就走不动路,恰好朱温有两个儿媳妇生的美丽,朱温便命她们进宫侍奉自己,与之私通。而朱温的儿子们却对此也不甚在意,反而主动让自己的媳妇进宫侍奉父亲,以博得父亲的好感。
二是奸淫臣子妻女
一次,朱温打了败仗,回朝的途中路过大臣张全义的家,就在张全义家中停留了几日。
这几日,朱温近乎将张全义家中的女眷奸淫了个遍。先是张全义的小妾,后是张全义的女儿,再是张全义儿媳,最后是张全义的老婆。
由上事件,可见朱温的荒淫程度。
背信弃义、嗜杀成性、荒淫无度,朱温一生所做灭绝人性之事无数。其上介绍的几件,只不过是朱温一生中的简单缩影罢了。“最流氓皇帝”不是说说而已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为灭唐干了哪些灭绝人性的事?
朱温:世道轮回,我杀得唐昭宗“绕柱而跑”,最后自己也被杀得“绕柱而跑”!我是朱温,咋样?霸气吧?
一、杀了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叛齐降唐”,开启了我的“开挂人生”。
公元882年9月,我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多次击败,十次派人向黄巢告急,寻求支援,竟然未给我派来一兵一卒。
这样就引起了我的怀疑,是不信任我“老朱”了,还是“无力支援”了呢?
经过我仔细侦听打探,结果验证了我的判断,也就是说, 义军一进入长安,烧杀掳掠,争权夺势,军心已经涣散,势力已经衰弱。
这样,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了。坚持跟着“老大”黄巢,“一条道走到黑”,最终的结果恐怕是越来越不妙了,怎么办?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我“用投降赌明天”,率军归顺朝廷,“一头扑向”唐朝的怀抱。
谢天谢地,我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杀了监军严实,从此便开启了我的“开挂人生”。
二、为了打败我原来的“老大”黄巢,我发明了“跋队斩”。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也够意思,当天就奏报朝廷。唐僖宗当时还在蜀郡躲兵祸呢,听到我投降的消息,高兴坏了,立即下诏让我担任“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这唐僖宗也挺有意思,还赐给我了一个新的名字:全忠。
话又说回来了,刚投降时,那个杨复光还想杀掉我,要不是王重荣认为我“骁勇善战”,力保于我,不然我这小命已经没有了。
所以说,“忠心与否”不重要,反正换了“老大”了,为了能够站稳脚跟,那就得好好“露一鼻子”。
现在,“义军的旧部”仍然归我统领,而且,“河中的朝廷士兵”也划归我统领,这两支军队原来的作风不一样,纪律也不统一,为了增强战斗力,我想出来了一个“大杀器”: “跋队斩”。
我规定:只要上了战场,将校要带头冲锋陷阵。但士兵要保证与将校一同“出生入死”。换言之,如果一场战斗结束,将校战死了,而其所属的士兵却生还了,那不行,怎么办?生还的士兵要全部被斩首。
一开始,这一招儿还挺灵验的,但后来,发现有一个漏洞。那就是有时候,一看自己的将校战死了,士兵们害怕被制裁,索性临阵脱逃,一起逃亡了。
这好办!我就把所有士兵编上号,然后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刺上”自己的军号。一旦他们逃亡,路过关卡或渡口,他们脸上的军号就会立即将他们的身份暴露,然后绳之以法,押回来再将他们斩首示众,杀鸡骇猴。
唉,我这两招儿,是有点残酷无情,但这时乱世呀,这时战争呀,只有把将校和士兵的生死“捆绑”到一个战车上,他们才能够同仇敌忾,生死与共。
从此以后,我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大将,带领这支军队,向原来我的“老大”黄巢开了刀……
三、笑里藏刀,我差一点杀了李克用。虽未杀成,但消弱了他的力量,我一直将他压制得龟缩在太原。
公元884年5月,我有点抗不住黄巢的军队了,上奏朝廷求援。
唐僖宗派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统领几千沙陀兵,千里迢迢,前来支援。
好家伙,李克用的军队一身黑衣,人称“乌鸦军”。别看名字不好听,但他们快如闪电,剽悍善战,我们两支军队合作,在中牟的王满渡,一举将黄巢击败。
晚上,回到汴州,我安排李克用住在上源驿的宾馆中,为了感谢他,我好心好意的陪他吃喝,陪他唠嗑,可这老兄竟然借着酒劲,出言不逊。
我多会“来事儿”?当着他的面儿,咱不会立即发作,毕竟人家“老李”不远千里来帮咱,还打了一个大胜仗。
一直等到宴席结束,趁着“老李”和他那的“乌鸦军”睡得正熟,我派兵包围了上源驿,纵火焚烧。
我这一招儿,的确有点“不地道”,说不好听点,也算“恩将仇报”了。
但我没得选择呀?这“老李”为人强悍,他的“乌鸦军”也太能打了,我看他对我那态度,早晚会成为我的一个“强硬对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怎么办?先干掉他再说吧!
那天晚上,我看着那冲天的大火,心想这一下,我们就可以兵不血刃,尝一尝“火烤乌鸦”的味道了,唉,人算不如天算,谁知道,天降大雨,让这“老李”逃出升天了。
我两个这“梁子”算是结大发了,从此,你争我夺,刀光剑影几十年……
俺老朱“火烧上源驿”,谁曾想让李克用“逃出升天”了
四、与天地斗法,杀尽俘虏。
公元895年,我打败朱瑄,杀死了他许多人,还俘虏了3000多人。
部队正在打扫战场,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士兵们都有些惧怕了。
哼,什么阵仗我没有见过!这一股妖风就能将我吓住?
我大声呵斥道:都给我听好了,这不是因为我们杀人太多的缘故,恰恰相反,这是由于我们杀人太少了,继续杀,把这3000多俘虏全部杀死,就能镇住这“妖风邪气”!
最后,我们把那些俘虏全部杀死,风也停歇了,四周一片寂静……
这一刻,我觉得,“天地之间”,俺老朱才是“老大”……
我觉得,“天地之间”,俺老朱才是“老大”
五、挟持昭宗到洛阳,杀尽宦官。
公元903年,我从李茂贞手里,将昭宗解救出来,然后挟持他回到长安。
昭宗这人不错,能大能小,他竟然对我说:宗庙社稷是我再造,他与宗室是我再生。
妈呀,这话说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嘿嘿,这话里话外,说得好像我是他爹似的……
那也不行!我可不能心慈手软,说几句好听的话,就把我给“忽悠了”?
为了进一步控制昭宗,我将他身边第五可范等700多名宦官,一网打尽,统统杀死。
这件事,我可是没有罪过,反而有功劳呢。你想呀,从唐中期以来,宦官们势力可大了,皇帝要是不听他们的话,想杀就杀,想换就换,都是他们说了算呀。
现在好了,昭宗再也不用担心这些可恶的宦官们了,陛下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不信,你看,昭宗还“谢谢我”呢,他立即任命我为太尉,兼中书令,进爵为梁王,还赐予我一个称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
嘿嘿,你看,还说我是“再造”呢,可羞死我了呢!
六,在我眼中,视百姓如草芥。
公元903年5月,我派朱友宁围攻青州博昌县,久攻不下,一怒之下,我到前线督战。
发现朱友宁正督促着10万民夫,让他们牵着牛和驴,背着木和石,在城南堆积土山呢。
没有“魄力”的东西!照这样的整法,啥时候能把土山堆起来?
身为大将,得有“魄力”!在我眼里,牛也好,驴也罢;男也好,女也罢,与木石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我一声令下,将这些人畜一起强行驱赶到土山之上,就地杀死,与木石一起,堆积成山,只半天功夫,土山便快堆成了。
第二天,我们一鼓作气,便将博昌县拿下。他们抵抗太顽强了,为了发泄我心中的怒气,屠城!全部杀尽,尸体都将河流阻塞了……
七、挟持昭宗到洛阳,杀尽内园小儿。
公元904年,我将昭宗从长安挟持到洛阳。
百姓全部迁移,宫室全部拆毁,木料扔到渭水,顺流而下,漂到洛阳,再营造宫室。
好不容易走到了洛阳,再看昭宗身边,卫士全部跑完了,但还有200多“小黄门和内园侍儿”,虽说他们大多只是陪同昭宗打打球,玩玩游戏,但我也不放心呀。
怎么办?
全部杀尽。然后,换上事先准备好的人顶替他们。
可笑的是,过了好几天,昭宗才发现这件事。
发现不发现,也都无所谓了,反正他身边已经全部是我的人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在我的掌控之下,在劫难逃了。
八、弑杀昭宗,杀得他绕柱而跑。
公元904年8月,凤翔的李茂贞、西川的王建、襄阳的赵匡凝等人,结成联盟,妄图来讨伐我。
我想主动西征,去打败他们。但又怕昭宗与他们里应外合。
怎么办?弑杀昭宗,另立新君!这样,好控制。
我指示朱有恭、氏叔琮、蒋玄晖等人,进宫诛杀昭宗。
可怜的昭宗,穿了个单衣裳,绕着柱子跑,被追上后,杀死了。
然后,我将李柷立为帝,他就是“唐哀帝”了。
这是俺老朱给唐昭宗立的碑,咋样,还够意思吧?
九、斩草除根,诛杀昭宗九子。
公元905年2月,我指使蒋玄晖在九曲池设宴,邀请昭宗的九个王子前来赴宴。待他们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将它们一个个勒死,然后投入池水中。
狠是狠了点,但我没有办法呀,你想呀,我派人杀死了昭宗,如果留下他这九个儿子,那就后患无穷了呀。
十、为了顺利称帝,俺老朱诛杀唐朝旧臣三十余人,让其统统“清流变为浊流”。
到这时候,我就已经有“取而代之、自立为帝”的念头了。
可我也不傻呀,朝中的大臣,有许多还是“一心事主、忠心向唐”的,我要想建立属于我自己的王朝,就必须将他们全部铲除。
这件事,李振也很支持我。他早年屡试不第,心中懊恼,颇为不屑于那些官员。
公元905年6月,在滑州白马驿,我们将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兵部侍郎王赞等30多人统统杀死。
一旁的李振觉得还不够过瘾,竟然建议我将这些大臣的尸体投入黄河,他愤愤不平的对我说:这些官僚活着的时候,一个个自命不凡,说什么自己是“清流”,那好,就将他们统统投入黄河,让他们永远成为“浊流”!
好家伙,这人比我还狠毒呀。
十一、百无一用是书生,俺老朱杀幕僚如同儿戏。
我最瞧不起那些书生幕僚,一个个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上马打仗,百无一用。还好穿凿附会,言不由衷。杀他们如同儿戏,想杀就杀。
又一次,我和几个幕僚在一颗大柳树下纳凉休息,我为了试探他们,就说了一句:这棵树这么粗,可以做车毂呀。
嘿,话音刚落,这些书生便纷纷附和,说我说的对。
车毂都是用榆木制作,谁用过柳木呢?真是顺口胡诌!
“老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声令下,就将他们统统打死了。
十二、缢杀何太后,逼迫哀帝禅让。
公元907年4月,我派王殷、赵殷衡去积善宫,将何太后缢杀,然后,逼迫唐哀帝禅让,我“正式称帝”了,国号“大梁”。
我废唐哀帝李柷为济阴王,将其囚禁于曹州济阴。
十三、杀掉哀帝,以绝后患。
公元908年2月,派人将济阴王李柷杀死,以绝后患。
这就是李柷,才十三岁的唐哀帝,俺老朱立的......
唉,回头想想不容易呀,我先跟着黄巢打唐朝;然后我投降唐朝,反过来又跟着唐朝打黄巢;最后,我又将唐朝掀翻,自立为帝,建立了我的“大梁江山”。
但我经营天下三十余年,换来的不是什么天下太平,相反,太原余孽,在李存勖的带领下,死灰复燃,对我大梁政权虎视眈眈,威胁极大。
看,这就是俺老朱打下的江山!
而且更加丢人的是,到最后,还来个祸起萧墙,老二朱友珪亲自带兵,闯入宫中,要杀“太爹我”。
我这一辈子嗜杀成性,现在岂能“引颈就戮”?
所以我就跑哇,“学习昭宗好榜样”,我也来一个“绕柱而跑”。
但我可比昭宗强得多,他绕柱子只跑了一圈,便被砍死了。我绕柱子跑了三圈,那个可恶的冯廷愕也没有追上我,而且,我还躲过了他三刀,搞得他那三刀都硬生生地劈在了柱子上,差一点闪了他的老腰......
最后要不是老夫我没劲了,瘫倒在床上,谁杀谁还不好说呢……
唉,不吹牛了,我残忍,我坦白,我杀得昭宗“绕柱而跑”,最后自己也被杀得“绕柱而跑”!
唉,不吹牛了,我残忍,我坦白,我嗜杀成性,最后自己也被穿了个“透心凉”!
唉,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我完了,世道轮回,报应不爽,该来的,终归会来的......
夫人呀,你临终前告诫我,让我一定要“戒杀远色”,我一样也没有做到哇,我是“嗜杀好色”呀,才重演了“绕柱而跑”的一幕呀,才落得个“透心凉”的下场呀……你等我,我来了……哎,能不能先告诉我一下,有没有可能,到那边了,咱们把阎王干掉,在那边儿也“当一把”阎王过过瘾?
唉,世道轮回,报应不爽,这回轮到俺老朱了......
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为灭唐干了哪些灭绝人性的事?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是历史上名声最糟的皇帝之一,一辈子坏事做绝,也正是因为他残暴不仁,行为不齿,以致于差点被史学界将他从“皇帝”之列剔除。都说时事造英雄,乱世出枭雄,能够在一个王朝兴亡更替间打出一片天的人都值得人去仰视,但朱温得到的只有鄙视。人固有自知之明,或懂谦卑、识退让,而在朱温的字典里只有钻营、攫取、恣意妄为、大言不惭、沽名钓誉,甚至一度幻想自己就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投胎转世。那么,朱温为灭唐干了哪些灭绝人性的事情呢?归结总结:大事小情,三位一体,面面俱到,从外到内,于公于私,没有一件事情是含有人性的。
(朱温剧照)
一、灭唐急先锋,时局搅屎棍朱温一出道,就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混到了一块儿,二人“戮力同心”差点就终结了摇摇欲坠的唐朝。而当沙陀人李克用率军前来讨伐时,朱温马上举旗投降,摇身一变成为“唐军”。结果自己高官厚禄到手,整日吃香喝辣,而昔日的好哥们黄巢只能在风中凌乱。而当黄巢覆灭后,朱温又摇身为救大唐于危难的功臣。唐僖宗大喜过望,赐名“全忠”,视其为“擎天一柱。”朱温名利双收。
其实,朱温不过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当唐朝廷好不容易喘口气时,他就急不可耐地撕下面具,于是昭宗皇帝、幼主哀宗、诸王公、众朝臣不仅被挨个狂虐,而且最后还屠戮殆尽。因为,朱温坚信,只有当皇帝才最为实惠过瘾。最后,朱温实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建立后梁王朝,成为唐末笑到最后的枭雄。但五代十国的乱世也纷至沓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朱温建梁并不是一个治世的延续,而是一个乱世的开端,所以他是一根搅屎棍,一个历史罪人。庆幸的是朱温的皇帝生涯不过“昙花一现”,与安禄山的归宿基本一致,声名狼藉,一地鸡毛。
二、荒淫无度,不顾人伦除两面三刀的处世风格外,朱温更是一个好色之徒,这方面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古往今来,男人好色无可厚非,如此才算正常,而物极必反,过了头就成了下流、不知廉耻。最初朱温还算正常人,因为一来家徒四壁,没有骄奢淫逸的资本,二来娶了一个好老婆,经常受到贤内助的鞭策。朱温的老婆名叫张惠,妥妥的“白富美”。为了得张惠,朱温是煞费苦心,就差在闹市当众点蜡献花了。因此,在得到张惠之后,朱温突然有了一种刘秀附体的感觉。刘秀曾豪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为阴丽华”,如今我朱温何尝不是如此!张惠温柔贤宛,用二十多年的美好光阴为朱温照亮前进的道路,但是如果泉下有知,她二十多年的心血铸成的不过是一个耻辱的笑话。张惠刚闭眼,尸骨未寒,朱温就开始放荡不羁。
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朱温认为窝边草最嫩最新鲜,不吃等于浪费。原来,子嗣众多,各个娇妻美妾一大堆,朱温为了尽情“吃草”,一纸命令让儿子们全部带兵出征,而他在家里就随心所欲起来。要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几个儿子就知道头上被父亲种了草,但他们都想于将来继承皇位,于是干脆逆来顺受、顺水推舟,将媳妇作为谋取皇权的工具。如此一来,父子沆瀣一气,举家其乐融融,朱温忙的不亦乐乎,朱子们五味杂陈。
然而,朱温不光专绿儿子,就连为他赴汤蹈火的部将都不放过。一次战败,夜宿下属张全义家,朱温兽性大发,对方一家女眷无一幸免。接下来,朱温干脆就住着不走了,直到住腻。另外,朱温每年还在天下举行“海选”美女,规定年方十五的良家少女“优先录取”,而且未经自己挑选之前不得嫁人,否则就是欺君忤逆,到时定让其家人,吃不了兜着走。
三、杀人如麻、屠城灭族“杀俘不祥”是古代军事界的共识,而朱温反其道而行之,以杀俘为乐,每遇胜仗,无论多少降俘,一个不剩。另外,朱温杀人还看天气“脸色”,大风、阴雨就是杀人不足惹老天不悦,所以就下令全力攻城,然后将城内男女老幼统统杀光。如果说杀敌人、杀战俘、屠城还勉强能找到托词,但朱温对自己的士兵也是随意杀戮,比如主将一旦战死,士兵拼死逃回也得被杀。久而久之,士兵怨声载道,必生异志。而为防止他们逃跑,每人脸上都刻一字,只要逃跑后被抓获,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最不可思议的是,朱温粗鄙不堪,对文化之士深恶痛绝,只要心情爽,也不辱骂,而是直接处死。
总结:天道轮回,善恶有报,朱温一生罪恶,结局必然悲惨。公元912年,病入膏肓的朱温突发奇想,打算避开眼巴巴等待皇位的众儿子们,将皇位传给养子朱友文。可能在朱温眼里,儿子们酒囊饭袋,不堪大任,但是朱温不明白儿子们不甘心多年的煎熬和付出不能付之东流的道理。因此,也正是朱温的“唯我独尊”,提前将他自己推入坟墓。最终,儿子朱友珪手刃父亲朱温,成为继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之后又一个“白眼狼”。不过,归根结底,朱温咎由自取,毕竟路在人走,事在人为。总之,朱温算是中国古代名声最坏、最悲催、残暴的皇帝之一。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