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瑞为什么被称为“海阎王”?

海瑞绝对是大明官场的一股泥石流,官员们称呼他为海阎王,而老百姓则称呼他为海青天。能称得上青天的,除了宋朝包拯包青天外,就是这位海瑞海青天了。

为什么他在官场和民间的形象截然不同呢?主要是因为这哥们的处事风格,绝对让你耳目一新,原来当官还能这么干?

官场泥石流是怎么操作的呢?

海瑞的名气之所以大,一来是因为他为人正直,从来不阿谀奉承。二来是因为他从不贪污,也不允许手下人贪污。

所以大明朝所有的官员,都不希望在海瑞手底下做事。为什么?因为既捞不着什么好处,而且要求还那么高,这谁受得了?

大明朝官员的工资,其实是很低的,如果单纯靠拿工资来过日子,对不起,你这小日子过得是真会紧巴巴的。

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明史》

你比如说海瑞,他们家一年到头吃一回肉,那都要传遍四方,当成奇闻在街头巷尾被人们笑谈。这还真不是假的,大明的官员工资就这么点。

如果你想要摆谱,那要么就是用公款雇人给你办事,要么就是靠贪污得来的钱财给自己摆谱。什么八抬大轿,什么前簇后拥,那都是要钱堆积起来的。

海瑞到了地方上任职,对手下的官员毫不留情。哪怕是贪污一两银子,都要受到海瑞的惩罚。因此海瑞惩治贪污,是出了名的厉害。

有一次海瑞被派遣到了应天做巡抚,这好歹也是封疆大吏了。可是应天当地的官员们是怎么操作的呢?他们宁可辞官不做,也不愿意在海瑞手底下做官。

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贪污分子,海瑞来了,他们早晚都要倒霉。那些能够忍耐的官员,也在海瑞任职期间,严重削减自己的开支,把一个朝廷命官活脱脱变成了穿补丁衣服的乞丐。

甚至连前任内阁首辅徐阶,都曾经吃过海瑞的瘪。徐阶的儿子横行霸道,大肆购买民田,海瑞受到过徐阶的恩惠,却依旧对徐阶的儿子做出了处罚,可见海瑞多么刚正不阿。

上差到任何一个地方视察,待遇都很好,唯独到了海瑞这儿粗茶淡饭,啥额外消费项目都没有,因此几乎明朝所有官员,都十分讨厌海瑞。

海瑞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做官,士大夫们都是绕道而行,不敢招惹海瑞。因为在他们心里,海瑞就是个活阎王,谁惹上了谁倒霉。

海青天,那是老百姓们对明朝官场最后的一点信念。

标杆之所以会被树立起来,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标杆那种水平。海瑞之所以被大家称之为海青天,那是因为明朝官场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海瑞这种清廉正直的水平。

海瑞首先是一个清官,他不是进士出身,只考了个举人,就回家做老师了。明朝的教育部门的官员有人来视察,所有教师都下跪,唯独海瑞不下跪,他说这里是教书育人之地,不该下跪。

故自为县以至巡抚,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明史》

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以后,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他到了这里就发现有钱人几乎不交税,而穷人却要交那么多税几乎掏空了全家,这显然很不公平。因此海瑞组织重新丈量土地,平均赋税,减轻了当地百姓们的负担,却让有钱人恨得牙痒。

海瑞自身是比较节俭的,他从来不穿华丽的衣服,身上除了官袍那就是布衣,吃着粗粮,至于菜都是家里的老仆人自己种的,几乎不怎么吃肉,没什么额外开销。

在判案的时候,海瑞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偏袒弱者,比如说有钱人和穷人打官司,他总会偏袒穷人。因为有钱人输了,最多输掉点钱,可穷人要是官司输了,那就是输了命。

且不论这种判案方式到底可不可取,光从海瑞的出发点来看,他还是比较有良心的。至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富不仁的行为。

海瑞离职的时候,百姓们夹道相送,高呼他为海青天,那是真的感人。也正是因为百姓们对他的这种敬意,可以让海瑞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海瑞的孝顺,几乎到了畸形的状态。

海瑞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我们此前说海瑞一年到头几乎不吃肉,那么什么时候吃肉呢?那就是在他的老母亲过生日的时候,他才会想办法借钱买个两斤肉,给老母亲吃。这件事就连浙直总督胡宗宪,都曾经拿来作为稀奇事情,讲给大家听。

海瑞有三段婚姻,大媳妇儿入门以后,非常孝顺海瑞的母亲,而且勤俭持家,是个贤内助。但是因为海瑞的母亲十分讨厌她,因此海瑞也各种羞辱她。因为大媳妇儿常年生不出孩子,所以海瑞甚至骂她为女骡子,为了孝顺母亲,强行把大媳妇儿给休了。

二媳妇儿入门以后,几乎和大媳妇儿的命运很相似。她给海瑞先后生了俩女儿,海瑞的母亲脸色是越来越难看。得了,海瑞知道母亲又不高兴了,所以儿媳妇儿也被海瑞给赶走了。

三媳妇儿就比较神秘了,因为海瑞把人家娶回来没多久,就突然暴毙了。坊间传闻,是海瑞的母亲刁钻刻薄,使得三媳妇儿压根受不了,甚至有人说是海瑞杀了自己的媳妇儿。

这种孝顺已经近乎达到了禽兽的地步,所以要说海瑞身上有什么缺点,近乎禽兽一般的愚孝是最大的一点。

总结:人无完人,多几个海青天和海阎王,那才是百姓之福。

很多人觉得海瑞身上的污点很多,比如说活活饿死了自己的女儿,有嫌疑杀掉自己的妻子等等。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抛开海瑞的私生活,他在官场上的作为,绝对是值得称赞的。

海瑞就是平民百姓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只有海瑞才能给穷苦的老百姓伸冤。其他任何一个官员,都是把老百姓往死里整才行。

可见海瑞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人无完人,我们既希望海瑞能够刚正不阿,能够清廉持重,能够为民做主,那就不要再要求海瑞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了,因为根本做不到。

参考资料:《明史》

历史上的海瑞为什么被称为“海阎王”?

百姓称他为青天,官员称他为海阎王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他从不入流的教渝做到朝廷一品大员,一生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自然让贪官污吏非常害怕,因此他被百姓称为“海青天”,被官员称为“海阎王”。海瑞在浙江淳安做县令时规定废除衙门的一切陋规。所谓陋规就是灰色收入。在明朝历史最悠久的陋规有两个,一个是银两火耗,一个是淋尖踢斛。

这两项明朝官员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连皇帝都认为是合法收入,明朝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都是以此发财的。但是海瑞却从未用过,也不让下属们用,他官至一品大员时仍然清贫,搞的下属们苦不堪言陪他过清贫的日子,因此背地里称他为“海阎王”。他步行上下班从不坐轿,每天吃青菜豆腐糙米饭,穿着几件破衣服。

火耗很好理解,就是散碎银两在回炉时可能会有损耗,因此官府要收一定的税赋,这个历史悠久。而淋尖踢斛是从朱元璋时期流行起来的。

据说就这青菜还是在自己家的后院种的,他不请厨师,由老婆下厨做饭,家里老仆人上山砍柴,就这样省了菜钱、柴钱,海瑞的府上很少上街买菜。海县令平时虽然生活简朴,偶尔也会奢侈一把改善下生活。比如他母亲的生日,海县令决定庆祝一下,于是准备上街买两斤猪肉。当他来到猪肉摊要两斤猪肉时,突然身边好像时间静止一样,大家都死死的盯着海瑞。

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海县令一直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别说上街买菜,不把自己种的菜拿出来卖就算不错了,今天居然买肉了,而且一买还是两斤,这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等他买完肉走的时候周围的人还以为是出现幻觉了。

肉摊老板是相当激动啊:海县令居然买肉了,而且还是我卖的,我居然能和海县令做成这么大的一笔买卖,太难得了,这辈子值了。在没有现代通信的那个时代,海瑞的这一举动快速的传遍神州大地,顶头上司知府、巡抚都知道了,就连浙江总督胡宗宪都知道了。

一次胡宗宪在开会时,正说着国家大事,突然话题一变神秘的说:你们知道吗,海瑞居然买了两斤肉,在场人员都被震惊了。

这看似可笑的事情一点也不可笑,一个吃不起肉的县令值得笑吗?这也可以说明海瑞是相当节俭的人,能有这样的官是老百姓的福音,称为青天一点不为过。

历史上的海瑞为什么被称为“海阎王”?

海瑞在民间被称为海青天。在官场上被称为海阎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国家体系内对一个官员是否是好官的评价有四个方面:公忠廉能。

老百姓评价一个官员是否是好官,只有是否清廉和贪污两个方面。甚至最后能够演变为不贪污的就是好官。

一个官员在判案的时候,不问是非曲直只看有钱没钱(有钱的输给没钱的,有权的输给没权的),无论这个官员,最后判断是否公正,在民间的声望一定会非常高!

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列火车刹车失灵,向左转弯,可能会撞死100个人。右转可能会撞死99个人。而直接撞山会让车上的101个人全部死亡。

这种情况下,在车上的这个官员会如何做取舍呢?

相信大部分正常的官员,无论他清廉或者贪污,都应该会选择右转。与品行无关。

也肯定有极少数官员会直接撞山。原因,就因为他也在车上。

官字两张口,两张口是上下相连的,好听点,叫上传下达。难听点就是欺下瞒上。

就因为大部分的人的良心是靠不住的,所以我们产生了法治。借此来杜绝人治。

法治这个体系之内,单打独斗,一枝独秀~不懂得去求同存异,精诚合作。一定会出大问题。

海瑞始终是一位道德模范,道德模范还是应该被供奉在庙里,不应该吃人间烟火的。

官员讲究的公忠廉能。廉字只是排在第三位而已。

历史上的海瑞为什么被称为“海阎王”?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海瑞一生有两个外号,一个是“海笔架”,一个是“海阎王”。这两个外号都是他官场上的同僚赠送给他的,而每个外号的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

一、海笔架

海瑞出来做官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仕途的第一站是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学教谕,就在这里,他得到了“海笔架”这个后来名震天下的绰号。

儒学教谕相当于官办学校的校长,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官了。但海瑞却干劲十足,使得南平县的教育质量明显改观。上级领导延平府知府听说后,便于某日下来视察。按照古代官场的规矩,知府大人来了,作为下级是要行跪拜之礼的。所以,当知府等人出现在县学里时,所有人都呼拉拉的跪下了,只有海瑞直挺挺地站着,只是作了个揖便没下文了。

就在此时,陪同知府的南平府同知,阴阳怪气地来了一句:“哪来这么一个山笔架站在那里啊?”此言一出,全场人顿时哄笑一片。山笔架是写字是用来搁毛笔的,现状类似“山”字。而当时,海瑞身边的两个副校长都跪着,只有海瑞站着,看上去活像一个笔架,加上海瑞的“瑞”字中恰好也有一个“山”字,两相联系,更为形象。海瑞不跪,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明朝建国时期就规定,官办教学场所,孔子最大,老师无论见了多大的官,都可以不跪。其他人不是不知道这个规定,而是久在官场,不知不觉自动忘掉了而已。从此以后,海瑞“山笔架”的绰号就被叫开了,因为他姓海,所以也有人叫他“海笔架”。

二、海阎王

海瑞做过几年县令。在此期间,海瑞整治过自己所在浙江地区一把手的大公子——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整治过前来视察工作的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一把手——都御史。作为一个县令,海瑞竟有如此大的魄力,这在当时的官场上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于是,海瑞很快就名满浙江和京城。

海瑞在担任应天巡抚时,清理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后,拿着自己的恩人徐阶开刀,直接让徐阶,从应天府最大地主变成孤家寡人。不久之后,海瑞就走上了更高的仕途,而且还做出过一件更加出格的事情——抬着棺材去劝谏嘉靖皇帝,差点儿让自己死在监狱里。

隆庆年间,海瑞也进入了都察院,任右佥都御史,负责巡视应天地区的十个知府。当时的官场对海瑞的为人和个人壮举都非常清楚——一个连皇帝都不怕的人,难道还会把知府和县令放在眼里吗?于是,还没等海瑞到达应天地区,当地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景象——曾经搞过腐败行为的官吏们,连官职都不要了,纷纷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一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当一些先前凭借着自己的权势欺压过百姓的地方士绅,在听说海瑞即将到来的消息后,纷纷把自己家的大红门,用墨汁染成了黑色,以期躲过海瑞的法眼(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连皇帝派驻在地方上的太监都把自己的行为收敛了很多(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从此,“海阎王”名满大明天下。也多了一个百姓们给他起的外号“海青天”。

历史上的海瑞为什么被称为“海阎王”?

引言:海瑞被称作“海阎王”,又被称作“海青天”,他的称号由何而来?

在历史上,能被称为青天的官员并不多,我们所知道的一个就是宋朝的包拯,也被称之为“包青天”,还有另一位官员就是明朝时期的海瑞。他被百姓称作“海青天”,也被当时其他的官员称作“海阎王”。因为在古代清官并不是太多,每一位官员或多或少都会贪污一些,或者接受一定的贿赂,总而言之他们不能够秉公执法。人人都渴望地方的父母官能够为自己做主,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取利益。

我们说的这位海瑞是一位反差很大的人物,这位大佬在官场上谁都怕他,谁都要绕着他走,但是在民间,他却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好官。为何他的反差这么大呢?就在于这位大佬的性格,他的处事风格会让你感受到,原来还能这么当官呢!

官场泥石流

海瑞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一来是他的性格使然,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另外一方面就是他为官清廉,或者可以说抠门,除此之外这位还不让自己的手下贪污和接受贿赂。在当时所有的官员都不希望在海瑞手底下当差,毕竟没有任何油水可以捞,而且这位对待手下还很严苛。当时大明朝的官员本来拿的工资就很低,再不贪污点,日常开销都不够的,如果靠那点工资估计就没有什么人来当官了,毕竟要做清官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饿肚子。

当时的官员出门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官威呢,至少出门总要有顶轿子吧,这些都是需要掏钱的,你说这些钱从哪里来,不是公款就是贪污的或者接受贿赂所得到的。海瑞所到的地方是没有贪污的,因为他对于手底下的人都是非常严格,贪污一两银子都会被他治罪。

有一次海瑞担任巡抚一直到应天,但是应天那边的官员一听到海瑞要过来,都各个辞职不干了,因为他们都是贪污分子,即使有人要留下来也把自己打扮成乞丐。不单单是这样,因为当时内阁首辅徐阶都在他的手底下吃了瘪,当时徐阶的儿子横行霸道,虽然海瑞接受过徐阶的恩惠但是还是让他的儿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见他的为人的确算是刚正不阿。值得一提的就是海瑞每年才吃一次肉,可见他的确是一个清官,两袖清风。为此海瑞在官员们的心里被偷偷的打上了“海阎王”的标签。

为何又被称之为海青天呢

海青天其实是海瑞在民间百姓对他的尊称,海瑞的那种为官方式是当时很多人都达不到,所以百姓将海瑞当作了心目中父母官的标准。加上他为官清廉,而且为人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导致他在百姓当中的地位不断拔高。

当海瑞刚开始走上仕途的时候,看到当时的许许多多的有钱人都不上税,穷人却要掏空自己的家产来交税这就让海瑞很不爽了,为此海瑞下令重新丈量土地,平均赋税,从而减轻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有钱人对他非常气愤,恨他恨得要死。

除此之外,每次打官司,他总是偏袒弱势的一方,这也导致的他在百姓当中更加的有威望,因为他总是认为,富人打官司最多就是多掏点钱,但是穷人却丢的是命,两者他还是区别对待的,他是真正的父母官,这也是为何当他离职以后,人们会夹道相送了。

这两个称号是两个不同的团体对海瑞的看法,对于贪官来说,海瑞是他们的噩梦,对于百姓来说,海瑞是为他们主持公正的青天。自古以来,老百姓太可怜了,一个能够秉公执法的人就能被当做青天,公平公正难道不应该是默认配置么?足以可见,古代的百姓受到了太多的压迫了。

后记

其实不管如何,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一点更要有着自己的底线,就像海瑞一般,做事一直都有着自己的原则,总是为穷苦百姓谋福利,为此他才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海瑞也有着诸多的污点,传言他曾活活饿死自己的女儿,亦或者是还有谋杀自己妻子的嫌疑,但不管怎么讲,海瑞还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印记。

历史上的海瑞为什么被称为“海阎王”?

海瑞是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被民间封神的官员,前有包青天后有海青天,可见海瑞在当时老百姓中心中神圣的地位。

老百姓眼中的好官那自然是同僚眼中的阎王,因为不跟他们同流合污所以海瑞在朝中饱受排挤。

海瑞初成长

海瑞出生于今海口市,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在那个年代穷人唯一能出头的方法就是读书,由于祖上也曾出过正四品的地方官员,所以在教育方面还是颇有家风的。

母亲谢氏是个十分要强的人,一个人不仅要劳作十几亩地还要监督海瑞的学习,谢氏对海瑞的教育从来都是从严对待。

因为读书就是为了以后造福一方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海瑞从小也立志以后绝对不会祸害百姓,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大明朝的利剑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次年参加会试落榜,而后连续两次都没能过关,对科举新生无望决定放弃去当了教书先生。

命运之神并没有抛弃海瑞,嘉靖四十一年他被委任为淳安县知县一职,淳安县此地疑难杂案多如牛毛,海瑞上任后第一件是就是处理上一任留下来的冤假错案。

由于他公正严明对老百姓爱民如子,所以在任期间深得民心,在生活方面海瑞也非常节俭,因为不贪污受贿,所以养活一家老小也颇有压力,平时吃的菜也是家里的老仆人种的。

就这样海瑞慢慢成了老百姓眼中的海青天

敢于亮剑

浙江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县,这位威风惯了的公子哥想着海瑞会来给自己接风,因为自己老爹那是封疆大吏,多少人都巴结自己。

没想到这海清天愣是不鸟他,一气之下的胡公子将驿站工作人员绑起来倒挂在柱子上。

海瑞得知后派人把胡公子抓了起来,并声称听闻胡宗宪考察巡视各部衙门早已下令不准铺张浪费,此人着装华丽定然不是胡总督之子。

打开他的包裹里面有金子数千两海瑞将其充公,胡宗宪听说此事后并没有计较海瑞的所作所为,因为他知道海瑞是整个大明朝最刚正的官员。

海阎王的刀

从此以后海瑞没到一处任职,当地官员就畏之如虎,老百姓就敲锣打鼓的欢迎,就这么的海阎王的称号慢慢的在官场流传开来。

嘉靖四十五年朝政腐败,明世宗朱厚熜沉迷修道,奸党严嵩把持朝政已久,海瑞上了一道流传千古的天下第一奏疏《治安疏》

其主要内容是斥责嘉靖不理朝政,枉为人君,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更说出了千古名言“嘉靖家家皆净”

嘉靖看完内容后狂性大发,高呼马上派人把此人抓住,别让他跑了,身边伺候的宦官黄锦对嘉靖说,此人上疏前知道必死无疑,已经提前买好了棺材跟家人也做好了告别,就等着朝廷去抓了。

古往今来只有明朝的官员敢于正面硬刚皇帝,而海瑞更是其中的翘楚。

所以官员眼中的海阎王,百姓心中的海青天就是这么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