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也先非常鸡贼,他的计策也成功了,但是他却再也看不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瓦剌人的首领也先抓了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以后,本来可以大举南下的,可是他却折返了回去。
他也没有诛杀朱祁镇,而是在一年以后,将这位纨绔皇帝好端端地送了回去。在也先的计划中,朱祁镇在自己手里或者被杀,一点价值都没有,送回去反而对瓦剌有很大的好处。
杀了朱祁镇,这是最坏的结果。因为这会让明朝同仇敌忾,这对明朝来说,是奇耻大辱。为此也先不可能杀朱祁镇。
南下攻打京城的时候,没想到于谦这哥们组织一帮敢死队,天下兵马前来勤王,后援补给源源不断,搞得也先自己晕头转向。
打不下京城,又怕后路被勤王军队给抄了,因此也先只能撤退。回来以后气不打一处来的也先,冷冷地盯着这个明朝的前任皇帝,他忽然有了一个小心思。
放朱祁镇回去,让他们内讧,难道不香吗?朱祁镇在也先手里,除了白吃粮食,一点作用都没有。估计他饭量还不小,而且还挑食,所以也先压根就不愿意伺候这位大爷。
于是也先在一年以后,把朱祁镇好端端地送了回去。至于什么朱祁镇在瓦剌部落人缘多好,甚至和也先的弟弟结为至交,我认为这些都是为了吹捧朱祁镇瞎编乱造的。
要是宋徽宗能够被金人遣返,我认为什么牵羊礼、点油灯这些事情也不会出现在史书里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放朱祁镇回去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朱祁镇和现在的皇帝朱祁钰之间,肯定会有一场夺权的争斗。
一旦明朝皇室出现内讧,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也先会趁着他们内讧的机会,率军南下,从而占领中原的地盘。
景泰元年,也先复奉上皇至大同,郭登不纳,仍谋欲夺上皇,也先觉之,引去。初,也先有轻中国心,及犯京师,见中国兵强,城池固,始大沮。会中国已诱诛贼奄喜宁,失其间谍,而脱脱不花、阿剌知院复遣使与朝廷和,皆撤所部归,也先亦决意息兵。---《明史》
就算现在掌权的朱祁钰把朱祁镇给杀了,那对也先来说也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毕竟朱祁钰的名声可就差了,甚至会有人为朱祁镇打抱不平。
也先美滋滋地计划好一切以后,就把朱祁镇弄去梳妆打扮了一番,送回了明朝,表示他在瓦剌没吃什么苦,别说我们虐待俘虏啊。
7年以后才发生多门之变,也先没等到。朱祁镇被送回去以后,立刻就被朱祁钰奉为太上皇,幽禁了起来。这是也先所没有料到的,朱祁钰没有杀朱祁镇,朱祁镇也没有重整旗鼓跟朱祁钰对着干。
也先瞬间有些失落了,这不是把一个好端端的筹码给丢垃圾桶里了吗?不过也先也不是个没有耐心的人,他觉得只要朱祁镇不死,时间长了,一定会有矛盾产生。
果不其然,朱祁钰在生下了朱见济以后,没多久就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这是他们兄弟俩第二次交锋,朱祁镇依旧大气不敢喘一声。
朱祁镇被送回去的第7年,终于爆发了夺门之变。当时朱祁钰的儿子死了,自己有体弱多病。因此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簇拥着朱祁镇重新夺取了皇位。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政变也先有没有等到呢?很可惜,也先并没有来得及看这一场大戏,因为他自己的部落也发生了惨烈的政变。
也先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所以击败了脱脱不花,自称为大元田盛大可汗,一般名字越长结局越惨。
结果报应随之而来,公元1455年,也就是景泰6年,朱祁钰做皇帝的第6个年头,也先的部下阿剌知院刺杀了也先,瓦剌也因此一分为二,被也先的俩儿子给分裂了。
六年,阿剌知院攻也先,发之。鞑靼部孛来复杀阿剌,夺也先母妻并其玉玺。也先诸子火儿忽答等徙居干赶河,弟伯都王、侄兀忽纳等往依哈密。伯都王,哈密王母之弟也。英宗复辟三年,哈密为请封,诏授伯都王都督佥事,兀忽纳指挥佥事。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属分散,其承袭代次不可考。---《明史》
所以说1457年上映的夺门之变大电影,也先是没机会买电影票的了。瓦剌提前解体,这让朱祁镇夺权少了不少外界的负担。
如果也先不死,瓦剌还没有分裂。他一定会趁着朱祁镇夺权的空档,宣布要为朱祁钰报仇雪恨,好歹也是师出有名的。
也先的实力,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成吉思汗时期,蒙古骑兵可以说是横扫天下,几乎遇不到任何对手。可是元朝灭亡以后,他们的后裔,战斗力似乎逐渐削弱了。
就拿这次兵围京城的事情来说,当时是多么好的机会呢?明朝20万大军在土木堡都被他们干趴下了,皇帝也被他们给抓了,不出意外,第二个南宋就要呱呱坠地了。
结果也先围住京城长达3个月的时间,愣是没能扒下一块砖头来,这个战斗力实在是令人唏嘘啊。
打也打不下来,军费倒是花了不少钱,赔本的买卖,人家也不干,所以只好退兵了。那么为什么也先没有南下呢?
也先的部队其实人数并不多,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贸然南下,万一被人家堵住了去路,回头路也被明军切掉了,那也先可就是瓮中之鳖了。
再说了,一路上的补给,真的靠抢掠就能保证供应得上吗?这一点也先心里没底,他似乎觉得中原没什么了不起的。
总结:也先退兵,挽救了大明王朝。明朝也是命运不断转换的一个王朝,本来在朱元璋、朱允炆的统治之下,是以南方集团为中心的。结果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把中心搬到了北方。
这才几十年时间,朱祁镇就玩了这么一出,差点把北方的半壁江山送给了也先。如果也先不撤军,跟明朝的勤王军斗到底的话,结局如何还真不好说。
我要是也先,就让朱祁镇建立一个明朝分部,就在陕西、山西这一带,定都西安。京城我打不下来,这地方我还拿不下来吗?
这样一来明朝一分为二,有部分投机倒把的大臣,肯定会前来投靠朱祁镇。这样一来朱祁镇的利用价值就能达到最大化了。
参考资料:《明史》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土木堡之变」及其前后的军事行动,实质上是蒙元政权在退出中原百年之后,试图再次挺进中原的一种尝试。
在大败明军,俘虏皇帝后,最终却将皇帝送还明朝。这种非理性的政治行为,自然有其背后不得已的逻辑和考量。
再战不利(名臣 于谦)正统十四年即公元 1449 年,也先率领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 20 万精兵御驾亲征。
由于情报失灵,指挥失误,明军连战连败,最终在河北张家口怀来县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也先俘虏明英宗后,率大军直逼首都北京城下。一场浩浩荡荡的「北京保卫战」拉开了序幕。在名臣于谦的领导下,紧急调集全国各路兵马进京勤王,同时大量囤积粮食,铸造兵器,加固城垣发动百姓。经过五天血战,击败也先。
也先进军不利,又恐后路被截,撤军离去。于谦命军追击,大败也先。
「土木堡之变」之前的军事行动也先大获全胜,而在北京保卫战中却吃到了败仗。其军事实力可以一时取胜,但仍无法与整个大明王朝相对抗,只能撤退。顺水人情(明英宗 朱祁镇)大明朝廷在得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于谦力排众议,与皇太后等朝中大臣一起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即明代宗。以防止也先以皇帝相要挟,同时避免国中无主。
也先率军至北京城下,果然要求打开城门护送明英宗进城,被于谦拒绝。而最终经过血战也先大败,后为了缓和与明朝的关系,向明朝议和,并将明英宗送回朝廷。
此时的明英宗对也先来说已经毫无价值。毕竟,中原王朝已经有了新的皇帝,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明英宗这个「烫手山芋」送给明朝。遗祸中原(明代宗 朱祁钰)也先没有杀死明英宗,而把明英宗送了回去,看起来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一种低姿态。实际上是想制造明朝内讧,坐山观虎斗。
当初立朱祁钰为帝时,承诺朱祁钰死后传位于朱祁镇的儿子。坐稳帝位后,朱祁钰反悔,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将明英宗朱祁镇囚禁起来,严加防范。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时,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逐渐繁荣起来,有中兴之象,算是有所作为。
8 年后,在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一众大臣的帮助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诛杀于谦等朝廷大臣,赏赐自己的亲信功臣,宠幸宦官,大明朝从此一蹶不振。
也先放了明英宗,八年后的「夺门之变」及朱祁镇的一系列的动作,没白放。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倘若也先具备这个实力,相信他一定会南下攻取北京,灭明而自代,杀不杀朱祁镇不是他南下的先决条件。
也先是所谓“大元”中央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瓦剌部的首领,因实力和势力之故,“大元”大汗奉为太师之职以示笼络,大明皇帝封为敬顺王怀柔,类似于汉末时期袁绍或曹操类人物。
在也先的政治盘算中,虽然有亡明以自代的规划,但哪是在消灭了“大元”国内其他地方势力并夺取汗位后的事情,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侵扰眀边明境,不单纯为攻城掠地,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物资钱财养兵肥己,所以,他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朱祁镇后十分高兴,自认为找到了进钱的门路,“奇货可居”,结果大明朝于谦没给他机会,在这情况下,如果贸然杀了朱祁镇不但对他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反而得罪了一个强邻,失去了道义,与其长期战略和当前利益相悖相害, 所以,倒不如将朱祁镇放回,不但可以站上道义制高点,讨好朱祁镇,还可以制造敌手内部纷争,可谓“一箭多雕”、“一举三得”,居心十分险恶。
也先父子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在其努力拼搏下,也先最后终于夺取了全蒙“大可汗”之位,作为蒙古草原上“非黄金家族”,十分不易,虚名非浪得。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明境,王振撺掇朱祁镇亲征。由于大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击败,二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
英宗朱祁镇在此战中被瓦剌俘获,土木堡已经离着京城很近了,太师也先为何没有杀掉朱祁镇,然后直接进攻京城?
一、也先也需要时间
史料记载:
“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正统十四年八月,也先击溃明军,英国公张辅、尚书王佐等大批高级官员被杀,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对于大明,这是一次接近于灭国的灾难,对于瓦剌,这是一次难得的大胜,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数十万大军被击溃,丢失的物资装备无以计数,这笔巨大的财富成了瓦剌的囊中之物,要消化这些物资装备,需要一些时间。另外,瓦剌此次进攻的目的和往常类似,主要是为了“打草谷”,也就是抢钱、抢东西。
其次,由于朱祁镇的镇定自若,让瓦剌人不敢小瞧,最后惊动了高层,朱祁镇才被俘获。如果朱祁镇慌忙跑路,很容易死于乱军之中,那就谈不到什么俘虏问题了。明廷的那些高层官员就是死在乱军之中,几乎没有生还,可见朱祁镇的运气还是很不错。
胜利之后,也先作为首领,也需要时间筹划一下,下一步的计划该怎么走,本想搂草打兔子,却捞着个大象。不仅大胜,还把明朝的皇帝抓住了,对于朱祁镇的处置问题,他们也需要时间商议。
史料记载:
“十月一日,也先挟持英宗到大同。五日,下诏要诸王勤王。八日,于谦提督各营兵,石亨及诸将分守九门。九日,也先攻陷紫荆关,孙祥战死。京师戒严。”
到了十月,也许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八月到十月近两个月,给了明廷宝贵的时间,而在如此大规模战争中,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算长。对于瓦剌来说,他们并没有延误太长时间,假若当时明廷已经黔驴技穷,两个月的时间也无法反败为胜。
二、留着朱祁镇利大于弊
也先抓住朱祁镇之后,对其处理意见也分为两种,有的人说直接杀掉朱祁镇,有些人则要求留着,就算一个普通人来考虑,也清楚留着比杀了要好。
瓦剌可以利用朱祁镇要挟明朝给钱给东西,可以用朱祁镇做挡箭牌,逼明朝守将打开城门。所谓擒贼先擒王就是如此,无论如何,只要朱祁镇还活着,能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史料记载:
“是日,皇太后遣使赍重宝文绮,载以八骑,皇后钱氏尽括宫中物佐之,诣也先营请还车驾。不报。”
暂且不说当时明廷的反应,钱皇后得知皇帝被俘,可是心急如焚,为了救回朱祁镇,钱皇后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财物都送给了也先。不说多寡,单此一项,瓦剌就只赚不赔,好在当时明廷及时让朱祁钰坐上了皇位,才保证了政权的稳固。
如果由于皇帝被俘,明廷出现内讧,那结果可不堪设想。在进攻大同的时候,也先曾用朱祁镇威胁守将开门,明朝的守将当然不敢随意开城门。
换个角度看,如果也先杀掉了朱祁镇,那么大明和瓦剌将结下不死不休的仇恨,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万一瓦剌大军在北京城下无法击败对手,想再次求和就比较困难了,想来也先也明白这个道理
三、明朝实力尚存
朱祁镇被俘后,满朝震惊,面对危机明廷并没有束手待毙,核心指挥系统高速运转,马上进行相应部署。朱祁镇被俘后,太后马上要求郕王朱祁钰监国。八月十九日,运通州的粮食到京城,两畿、山东、河南备倭军,带粮入京守卫。八月二十一日,于谦任职兵部尚书。八月二十二日,朱见深立为太子。八月二十三日,抄没王振家。
八月二十五日,都督石亨被任命总领京师部队。八月二十八日,告诫边境守将,瓦剌拿皇帝来威胁,不得随意出兵。九月六日,朱祁钰即皇帝位,朱祁镇成为了太上皇。这一些措施及时且高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朱祁钰就接替了皇位,稳定了大局。
强盛王朝之所以强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令畅通,当时的明廷就是以这种高效率在运转,可以证明,大明帝国仍然强悍异常。
史料记载:
“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
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朱祁钰即刻授予于谦统领全国兵马的大权。当时几乎所有的命令都出自于谦一人,命令发出,下属立刻执行,所有人都被于谦的果决、魄力所折服。
一方于谦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有能力,还对国家忠贞不二。另一方面,说明明帝国的实力尚存,仁宣之治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大明国力不会仅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
如果当时的大明没有相应的实力,于谦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勤王,并且物资装备一应俱全,这明显不是瓦剌可以应付的。
虽说在土木堡明军输得惨不忍睹,而在短时间内,明军仍能集结强大的战力。从北京保卫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几乎是一边倒的局面,从接战斗到最后结束,瓦剌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单单从军队战斗力看,明军仍占据优势。
所以太师也先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留下朱祁镇,万一哪天需要讲和,还能留个余地,只要把朱祁镇送回去,还能增加个印象分。在强大的明朝面前,瓦剌也不敢太过嚣张,留下朱祁镇才是最佳选择。
事实上,也先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明军接连打败瓦剌,无奈之下,也先决定把朱祁镇还给大明,以求和: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朱祁镇当然愿意回来,但朱祁钰不愿意啊,本打算派人去探查虚实,结果杨善这个人也是倒霉催的,竟然把朱祁镇迎了回来。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开什么国际玩笑?当年即便给也先一百个胆,他也不敢杀掉明英宗朱祁镇!要是他真敢杀掉明英宗,那等待他的,可不是繁华的北京城,而是明朝的百万复仇之师!
虽然土木堡之战,瓦剌的确取得了对明朝的巨大军事胜利,以少胜多,一战报销明军二十多万精锐,并且还俘虏了大明天子朱祁镇。但明朝的体量可不是瓦剌这等化外部落所能比的。
正所谓“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明朝在此之前,接连经历了洪武、永乐和仁宣三段治世,拥有八十多年的国力积累。因此,一场土木堡之战的损耗,对于偌大的明朝来说,还远没到撼动国基的地步。二十多万大军的伤亡,明朝还能扛得起的,只不过需要点时间来回血罢了。
而对于明朝的综合国力,也先自然也是心里有数,一场土木堡之战的胜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明朝和瓦剌之间的强弱态势。事实上,此战若不是明英宗朱祁镇昏庸、奸宦王振误国,瓦剌即便能在战场上占到便宜,也断然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军事胜利。
倘若也先因为此战的胜利,就敢直接杀掉明英宗,那便等于彻底激怒整个明朝,激起数千万汉族人的复仇怒火。要知道汉族的人口可是占据绝对优势,要是复仇的战争机器全面启动,明朝便会有更多支“二十万大军”等着“侍候”瓦剌。到那时,等待瓦剌的结局,可就是灭族了。
因此,也先犯不着进一步触怒明朝。将明英宗杀掉对也先来说,更是百害而无一利,最好的操作,就是把明英宗握在手上,从而奇货可居。
如此一来,进,可直接挟持明英宗一路南下,不断攻城略地,进一步劫掠明朝;退,则可把明英宗作为跟明朝谈判的筹码,以此向后者索取更多利益。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明英宗好好的活着,对也先来说才是最大的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有句俗话说,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这句话也适用于当时的情况,瓦剌虽然在也先的领导下,在土木堡重创了明军,但是当也先率领大军准备南下时,他得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虽然此时的瓦剌军队士气鼎盛,但是真要和大明拼死一搏,胜算又有几成。
也先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振不肯给瓦剌使团过多赏赐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瓦剌为了报复大明率领军队南下袭扰,最开始双方发生摩擦,瓦剌方面无非是想要多获取点好处,最后朱祁镇要亲征瓦剌,这完全在明朝和瓦剌的预料之外。
本来按照明朝出军的阵容,要把瓦剌击退是足够的,但是朱祁镇就是个问题儿童,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占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还是打输了,自己也被俘虏了,对于瓦剌来说,俘虏明英宗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明英宗朱祁镇
本来明军败了,瓦剌就可以提出要和明军谈判,要点赔款,朱祁镇被抓了之后,瓦剌方面的筹码更大了,如果双方能坐下来谈判,瓦剌方面肯定还会要大明割让几座城池,甚至是更加苛刻的条件,所以当也先见到了朱祁镇后,也先对朱祁镇行了君臣之礼,好吃好喝伺候着。
接着瓦剌方面就以护送朱祁镇回京为由,南下直取大明都城北京。如果按照也先的预想,大明的皇帝都在自己手上,大明就只是待宰的羔羊,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先不但不能杀了朱祁镇,还得确保朱祁镇的安全。
但是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朝廷以于谦为首的应急小组竟然拒绝接收朱祁镇,更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明朝竟然宣布朱祁钰登基称帝,那么自己手上的朱祁镇算是啥呢?
于谦
大军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城外,总不能就这样回去吧,好在最初北京城的防御也不是很强,如果运气好点把北京城打下来,那么还是能搜刮到不少财物的,至于朱祁镇虽然已经没啥用了,但是好歹也是大明的太上皇,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另外此时的朱祁镇说是被大明抛弃了也不为过,所以也先杀不杀他意义都不大。
不过很快也先就会发觉,没有杀死朱祁镇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于谦的指挥下,各地军队逐渐往北京集结,北京城久攻不破,瓦剌只能撤军,朱祁钰登基之后本来也没觉得自己能做多久,结果北京保卫战竟然打赢了,大权在握,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哥哥还在瓦剌手里。
在后来明军和瓦剌的交战中,也先逐渐发现现任的明朝皇帝比自己还想弄死朱祁镇,随着瓦剌军队逐渐陷入劣势后,也先更不敢让朱祁镇出现意外了,他想把朱祁镇送回去,朱祁钰又不接收,而朱祁镇在瓦剌手上,不论被谁弄死,明朝和瓦剌的梁子就解不开了,也先没有办法,只能带着朱祁镇逃回了大漠。
还好在明朝还是有大臣记得朱祁镇的,后来朱祁钰迫于无奈让李实、杨善出使瓦剌,也先见大明来人了,得知这两人有意要迎回朱祁镇,也先终于能扔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了,热烈欢送朱祁镇回国。
所以也先不杀朱祁镇,最开始是想用朱祁镇勒索大明,后来迫于形势不能杀朱祁镇,瓦剌也不具备实力打下北京城,没必要杀了朱祁镇和大明决一死战。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