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岳父”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三姓家奴来称呼这位中国古代第一岳父,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独孤信这个人之所以后来名声不错,主要是因为他生的女儿们,个个嫁了个好儿郎。
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生了唐高祖李渊。七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生了隋炀帝杨广。
这三个女儿或者生前,或者死后,都做过皇后。尤其是隋文帝的媳妇儿独孤伽罗,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妒妇,李渊是独孤信的外孙,因此李唐王朝也有独孤家的血脉,那独孤信的名声能差才怪。
不过不能说古人美化了他,他就真的十分美好了。其实独孤信比吕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真正的三姓家奴。
独孤信背叛葛荣,又背叛了尔朱荣。这段历史,其实讲得十分含糊,我们仔细瞧瞧就能看出其中端倪所在。独孤信被大家称之为独孤郎。郎是帅哥的意思,也就是说大家称呼独孤信为独孤帅哥。
独孤信的确十分帅,而且善于打扮自己,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还有一个是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据说高长恭打仗都得带着丑陋的面具,因为太帅了,怕对手看见了会觉得他是个小白脸。
及尔朱氏破葛荣,以信为别将。从征韩娄,信匹马挑战,擒贼渔阳王袁肆周,以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寻转骁骑将军,因镇滏口。元颢入洛,荣以信为前驱,与颢党战于河北,破之。拜安南将军,赐爵爰德县侯。---《周书》
独孤信估摸着也有这等颜值,否则在那个乱世是很难混出名堂来的。最早他是跟随着葛荣一起造北魏的反的,也就是俗称的农民起义军。
结果尔朱荣带着大军前来镇压起义军,独孤信二话不说就参加了尔朱荣的部队,对自己的前任领导反戈一击。有点朱温反黄巢的意思。
这本身就已经很不厚道了,独孤信得到了尔朱荣的信任以后,逐渐升官发财,成为了北魏有编制的公务员,也算是扬名立万了。独孤信跟着尔朱荣可谓是吃香的喝辣的,靠着自己的战功一路升迁,成为了北魏的新野郡守兼任南乡郡守。
尔朱荣是个权臣,他和孝庄帝元子攸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元子攸就找机会把尔朱荣给做掉了。按理说这个时候作为尔朱荣的亲信,独孤信至少要被朝廷给排挤吧?
万万没想到,独孤信不仅没有被排挤,反而升任为荆州大都督。也就是说自己的直系领导被诛杀了,自己同时期还得到了升迁,这种骚操作,简直令人咋舌。
至于独孤信是怎么从尔朱荣这一派脱离干系,并且决心效忠后来的北魏大丞相高欢这一派的,历史上已经没有记录了,或许比较让人不寒而栗。
独孤信背叛高欢,又背叛孝武帝元修。尔朱荣被杀以后,孝庄帝元子攸不久也被尔朱家族的人给宰了。北魏政权基本落在了高欢手里,这个时候也是独孤信继续升官发财的时期。
也就是说,在高欢的庇佑下,独孤信丝毫没有受到这次政治风波的影响。是个人都能猜测得到,独孤信那是彻底投靠高欢了。
可是史书偏偏就是不这么写,他就是要写独孤信和高欢势不两立,他是多么同情北魏的皇族。这种话真的拿来偏偏小孩子都嫌智商低。
人家手握大权,还依旧让你这个死对头做封疆大吏,这可能吗?孝武帝元修上台以后,跟高欢也是闹掰了,所以元修带着亲信前去投靠长安的宇文泰。
这件事在历史上很出名,因为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北魏的分裂。而这个时候独孤信是怎么做选择的呢?他抛妻弃子只身跟随元修逃亡到长安。
这一年是公元534年,独孤信33岁。孝武帝很感动啊,立刻封独孤信为浮阳郡公,独孤信为了忠君,背叛了笼络他的主子高欢,这勉强也能理解。
可是后来的历史我就搞不懂了,你分明是对孝武帝元修十分忠心的,可是元修被宇文泰所杀的时候,独孤信在南梁避难,就算你是身不由己吧。
此后他在南梁住了3年,公元537年回到西魏,没错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北魏了。因为孝武帝元修被权臣宇文泰给杀了,北魏宣告灭亡。高欢和宇文泰各自立了一个皇帝,宇文泰立的就是西魏文帝元宝炬。
独孤信回来以后,二话不说就投靠到了元宝炬手下,完全忘记了宇文泰杀害元修的事情,这也是忠君的行为?显然是投机倒把的样子嘛!
再叛元宝炬,独孤信成了宇文家的忠臣。元宝炬其实是宇文泰的傀儡,为了夺取政权,他必须要笼络臣子,因此元宝炬不仅没有责罚独孤信叛逃到南梁的事情,而且还继续委任他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甚至保留了浮阳郡公的爵位,食邑一千户。
显然元宝炬对独孤信那是相当厚道了,此后独孤信发现宇文泰才是西魏真正的主角,所以他立刻就投效到了宇文泰旗下。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周书》
宇文泰将他改为河内郡公,增加了两千户食邑。从此以后,独孤信就彻底把元修、元宝炬的恩情以及忠君思想给忘了,一心一意地给宇文泰打工。
甚至独孤信的名字中这个信字,都是宇文泰赏赐给他的。跟着宇文泰的确有肉吃,独孤信自己升任柱国大将军不算,他的儿子们也都成了各种侯爵、公爵,一时间满门荣耀。
这个时候的独孤信俨然已经成为了宇文家族的忠臣了,所以等到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佐宇文觉登基时,独孤信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母国西魏就此灭亡,似乎跟独孤信没什么关系。
结局:独孤信终于为自己的一叛再叛付出了代价。宇文觉登基以后,宇文护成为了权倾朝野之人。独孤信和赵贵密谋诛杀宇文护,出发点我们不得而知,姑且是为了忠君爱国吧。结果事情败露,独孤信就被宇文护逼死了,时年55岁。
从葛荣到尔朱荣,从尔朱荣到高欢,从高欢到元修、元宝炬,再到宇文泰,独孤信这一生一叛再叛,结果名声还真不错。这段历史还各种被人加以修饰,将独孤信打造成了一个忠君爱国、重情重义的形象,实在是令人作恶。
不过这也没办法,长得帅、女儿嫁得好,几个外孙都做了皇帝,这样的人名声能不好吗?你上哪儿说理去?
参考资料:《魏书》、《周书》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岳父”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千七百年前的一个黄昏,有一群衣饰华丽,骑着金鞍骏马的年轻人匆匆驰进了城门,为首的是一位仪容俊美、神采朗逸的青年男子。由于怕在宵禁之前赶不回城里,匆忙中这位男子的帽子被风吹歪而不觉,侧帽进城。守城门的兵士及过往百姓遂驻足观看,脸上尽显羡慕之情。次日天亮,却见满大街尽是歪戴帽子之人了——这就是典故“侧帽风流”之由来。
故事中的主角就是题主要问的,也就是后人戏称“第一岳父”的独孤信。
称他为“第一岳父”是因为他很会挑女婿。独孤信夫妻都是西魏的贵族出身,自然相貌不凡。玉皇大帝有七仙女,独孤信的妻子也为他生下了七位貌美如花的女儿,这七个女儿恰好完美地继承了夫妻俩的基因,个个美若天仙,朝野皆知。自然,独孤信为女择婿也就选门当户对的豪门子弟了——长女嫁给了魏帝宇文毓为后,四女嫁与唐国公李昞,即唐高祖李渊的父亲,高祖追封母亲为元贞皇后。七女嫁与隋国公杨坚,杨坚称帝后,七仙女独孤伽罗自然就是皇后了。
论辈分,唐高祖与隋炀帝杨广是正儿八经亲姨表兄弟呢!
其实,后周时还有一位挺会做岳父的人,叫符彦卿。这位五代时期著名的大军阀,三个女儿也做了皇后——两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周世宗紫荣,二女被称为大符后小符后。另一女嫁给宋太宗赵光义。这样说来,太祖赵匡胤能权执中枢,也沾了裙带关√系的光呢!
言归正传!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云中人(今内蒙古),鲜卑族,西魏以至后来的北周名将。由于仪容俊美,人称独孤郎。西魏建立时,因功拜卫大将军,领荆州刺史。文帝元宝炬时期,封柱国大将军。北周建立后,拜太保,大宗伯。后因参与赵贵谋反,被权臣宇文护所逼自尽,终五十四。
更令他扬名的是,在他死后,隋朝帝王封他为赵国公,太师,并重上谥号。大唐建立后,又追封为王。这真是父以女贵,恩荣三朝啊!
独孤信是北朝时期的贵族代表,与另外宇文家、杨氏、李氏事这些贵族间通过联姻,形成了一个新的贵族集团—关陇贵族,关陇集团势力一度左右官员委任,甚至朝代更替。成为自魏晋时期士族之后的又一新型族群。
独孤信则是关陇集团的始作俑者!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岳父”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问中国古代“第一岳父”是谁,那就非西魏名将、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莫属。独孤信(502-557),原名独孤如愿 ,字期弥头,祖籍云中郡(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 ,鲜卑族。是西魏、北周时期名将,北周八柱国之一。
北魏景明三年(502年),独孤信出生在鲜卑拓跋氏开国之初,当时,鲜卑人有三十六个部落,独孤信的先祖伏留屯任部落首领,和拓跋氏一同兴起。和平年间(460―465年期间),独孤信的祖父俟尼,以良家子的身份从云中郡镇守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并在此安家。独孤信父亲库者担任领民酋长。独孤信从小雄武豪迈,有节操和义气,北州之人非常敬重他。独孤信善骑射,年纪不大时,就跟随贺拔度拔等人一起,杀死了匈奴人卫可孤,帮贺拔度拔报了仇。独孤信因此成名。后来独孤信跟从北魏农民起义首领葛荣参加六镇起义。武泰元年(528年),尔朱荣击败葛荣,六镇起义失败。尔朱荣招降独孤信任为本部别将,独孤信后屡立战功,曾单骑擒获贼寇渔阳郡王袁肆周,因功迁升骁骑将军,镇守滏口。北魏宗室元颢攻入洛阳,尔朱荣任命独孤信为前锋,在黄河北面作战打败元灝军。因功拜独孤信为安南将军、封爰德县侯。
建明初年,独孤信出任荆州新野镇守将领,兼任新野郡守。不久,升任三荆州(非湖北荆州,这里指今河南邓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今河南淅川)守。独孤信连续治理二郡,颇有政声。永熙三年(534年),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胜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宇文泰此时统领了贺拔岳的过去的军队,因独孤信和宇文泰是同乡,二人小时候是相互很要好的朋友,所以见面非常高兴。从此,独孤信成了宇文泰的忠实下属。
尔朱荣死后,高欢崛起,与北魏武帝元脩产生芥蒂。元脩想杀高欢未果,反被高欢追杀,高欢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北魏武帝元脩在长安宇文泰处建立西魏。孝武帝西迁时,独孤信因单骑追随至泸涧并保驾有功,元脩赞叹道:“武卫将军竟然能够辞别父母,捐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能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独孤信风度高雅宽宏,有奇谋大略,很受宇文泰赏识。
朝廷于是任命独孤信为武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以招抚荆州百姓。当时荆州虽被东魏占领,在当地百姓的心中仍眷恋本朝(南朝)。独孤信抵达武陶(今河南西峡东南),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东部鲜卑之众,在淅阳(今河南西峡)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骑步兵3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独孤信对随从兵士说:“我们目前的兵力不足千人,腹背受敌。如果我们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会以为我们要回逃,他们必会前后截击,我们不如向前攻打田八能,张齐民以为我们后续还有兵马,必定不敢追击”。独孤信随行部众奋力攻击前进,果然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了。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荆州百姓前来帮助,杀败了东魏刺史辛纂(zuǎn)。后率军随从宇文泰收复了弘农(今河南灵宝),攻克了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改封为河内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
独孤信据守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与名将韦孝宽较厚,互为援手。大统四年(538年),东魏将领侯景等人率军围攻洛阳。独孤信坚持了十几天,史称东西两魏“洛阳鏖战”。独孤信与李远作战失利,东魏占了洛阳。大统六年(540年),侯景侵犯荆州,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攻击得手,侯景兵败撤军,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州。不久,独孤信任陇右(今陕甘界山的陇山,即六盘山以西)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陇右地区位处黄土高原西部,界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结合部,自然条件独特;历史记载“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当时地方官员昏庸惫懒,政令悖谬,百姓有冤上诉却多年不能裁定。这个地区由富庶之地变为荒凉之地。独孤信到任后,迅速处理积年旧案,考核处罚官吏,改革陋习旧规,引导百姓从事正当职业,恢复生产经济。劝他们耕田养蚕,过了几年,公私两家都富足起来,陇右很快又热闹繁华了,流离的百姓有数万家自愿归附回家。
大统七年(541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仚定起兵反叛,宇文泰借诏令命独孤信前去征讨。梁仚(xiān)定被其部下杀死,梁仚定的子弟又收编其残余部众反叛。独孤信率兵奔向万年,驻兵三交口。叛军全力拒守,独孤信乘机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叛军没有料到独孤信军队会从这里打来,一看势头不对,便溃逃而去。独孤信乘胜追击,直达城下,叛军只好出城投降。
“邙山之战”时,宇文泰大军失利。独孤信和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袭击,惊扰了东魏高欢追击的骑兵,西魏各路兵马因此才得以保全。大统十二年(546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不愿去职,后演变成叛乱,宇文泰命令独孤信率领开府怡峰前去征讨。凉州古称雍州、姑臧、休屠,也就是今甘肃武威市。是古时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宇文仲和环城固守,独孤信声东击西,夜里,他派诸将重兵用冲梯攻打东北角,自己亲自率领壮士奇袭西南角,天明时城池攻克,活捉了宇文仲和,俘虏了参与造反的百姓六千户,全都解送到长安,交朝廷处置。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西魏恭帝拓跋廓被迫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宇文觉即位,建立北周,是为孝闵帝。赵贵密谋诛杀宇文护,事败被处死。独孤信因受和赵贵交好的连累、以同谋罪被免职,宇文护觉得不解气,逼迫他自尽于家中,独孤信去世时,享年五十五岁。顺带说一下: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名气很大,长女独孤氏,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四女独孤氏,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岳父”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您看过2018年热播的电视剧《独孤天下》吗?我今天要说的,就是那个美的冒泡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他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军功贵族集团的台柱之一,被称为史上“第一岳父”,三个女儿被封为皇后,且属三个不同的朝代,生前显赫无比,身后地位超前。
侧帽风波秦州城外,几位俊逸少年和一华服男子正在围猎,一时兴起回城时天色已晚,急忙骑马往回赶,进城时,一阵风吹来,把华服男子的帽子吹歪了。可是,第二天全城男子都学他侧戴帽子。这就是“侧帽风波”。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秦州刺史独孤信,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才华横溢的美男子。
一手打造的“独孤家族”2018年热播电视剧《独孤天下》播出后,不少人惊呼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人物啊!
我发现史书关于独孤信的记述并不多,可他在西魏,北周确实是响当当的人物,甚至在他死后仍然影响着隋唐的发展。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属于鲜卑化的匈奴人,作为靠武力在马上征战的后裔,前期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
北魏末年,守边境的鲜卑贵族与迁往都城洛阳的鲜卑贵族,因为待遇地位差距较大,爆发了六镇之乱,独孤信参与平叛,一战成名。
乱世之中,独孤信风雨飘摇,也顾不得什么信誉,曾经加入过起义军,也曾灭过起义军。
平庸者何其相似,伟大者注定不同。
北孝武帝不愿做权臣高欢的傀儡,独孤信抛家弃子一路追随武帝西逃,投奔雍州刺史、大将军宇文泰,宇文泰也是一代枭雄,武帝挣脱了高欢的魔爪,又进了宇文泰的手掌。
后宇文泰毒死武帝。看来那个时候皇帝也就是个名,没军队也是被别人捏来捏去。后立宝炬为帝,建立“西魏”,宇文泰成了曹操式的人物。
幸运的是,宇文泰是独孤信从小一起玩泥巴的伙伴,他不因独孤信追随孝武帝而嫌弃,而是十分信任,一路加官进爵,被封为柱国大将军,经过20多年经营,独孤家族成了西魏八大家族之一。
关陇集团的联姻,成就了“第一岳父”南北朝时期,毕竟是历史上的混乱时代,朝代换来换去,独孤信虽然在西魏十分显赫,可放在整个历史长河里,就显得一般了。
独孤信令人佩服的是,生前显赫位极人臣,死后反而地位更高。
不得不佩服,人家生了几个出息的女儿。
据说,独孤信生了七子七女,七子咱暂且不说,这七个女儿不简单,人称“七仙女”。
女儿们都遗传了父母的漂亮基因,个个生的国色天香,如花似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独孤信选女婿的眼光真不是盖的!
这里要插播一下西魏的八柱国,这八个家族未来几百年影响着历史,左右着局势。
西魏时,封当时的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为柱国大将军,称为八柱国。
除宇文泰和元欣,其余六位手下有两位大将军,又称为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之间相互联姻,此后西魏、北周、隋和唐的皇室都是出自这几个大家族,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关陇集团”。北周皇族是宇文家族,隋朝皇族是大将军杨忠家族,唐朝皇族是柱国大将军李虎家族,都是这个集团的。
这里面笑到最后的当属独孤信了,大女儿是北周皇后;四女儿是唐高祖李的亲妈,唐太宗李世民的奶奶;七女儿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隋炀帝杨广的亲妈。
这就是为什么独孤信被称为“最牛岳父”的原因。
总 评独孤信出身蒙古匈奴,凭自己奋斗一步步当上西魏大柱国,北周大司马,生前显赫,死后地位空前,影响深远。
人生悠悠几十年,生前也许风流,可能凄惨,在浩瀚的洪流里,恩怨情仇、荣辱浮沉、对错得失,终究皆化作一抔黄土,随滔滔流水悄然逝去,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或深刻或含糊或虚无的一个符号。趣聊历史,读书明志,我是@书海里游泳的鱼 ,欢迎关注留言,一起交流!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岳父”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孤信“第一岳父”之称很形象,他有三个女儿做了皇后,而且分布在三个朝代。比较遗憾的是,独孤信没有看到这个盛况,甚至一个都没看到。
独孤信家有“七仙女”,长女嫁给北周第二位皇帝周明帝宇文毓,史称明敬皇后;四女儿嫁给陇西郡公李昞,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渊,李渊登基后追封李昞为元皇帝,母亲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杨坚,史称文献皇后。
三个女儿,分别为北周(长女)、隋(七女)和唐(四女)三朝皇后。唯一可以与独孤信PK一下的是四百年后的符彦卿,他也有三个女儿先后做了两朝皇后。长女与次女先后被后周世宗柴荣立为皇后,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宋太宗赵光义。
幸运的是,符彦卿看到了前两个女儿做皇后。小女儿早逝,被赵光义追封为皇后,不光符彦卿没看到,他女儿自己都没等到那一天。
独孤信虽然没看到女儿们戴凤冠的那一天,但是三女在三朝为后,如此高的“中奖率”,绝非偶然,其中必有蹊跷。那么独孤信究竟有何神通呢?
独孤信“美容仪”的遗传基因独孤信是鲜卑人,他的祖先是鲜卑一个部落的首领,与拓跋部一起兴起。独孤信所处的年代是魏晋南北朝,北朝的鲜卑贵族们,深受南朝汉文化影响,流行所谓的“魏晋风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非常注重仪容外表,打扮得风度翩翩。史书如此描述独孤信:
“信美容仪,善骑射......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独孤信长得漂亮,注重仪表,还好标新立异,经常配搭一些与众不同的装饰品,引领时尚界的潮流,被粉丝们称为“独孤郎”。郎,可以翻译成“帅哥”。
我们看那个时期的典籍,形容男人的词汇,偏于女性化,到处都是男人比帅比美的故事。南朝潘安,还有被人围观“看死”的美男子卫玠,都是那个时期的名人。
如果你觉得有点夸张,再说一个故事,或许更有助于了解当时的风俗背景。有一天,独孤信出去打猎,回来得比较晚。暮色中,独孤信一身疲惫,帽子带歪了都没有觉察到。第二天一早,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事:满大街的人,都故意把帽子歪戴!
这个情景,像不像今天,某位明星在裤子上挖个洞,不久满大街穿得像乞丐?看来追星装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流行了。
独孤信虽然没有潘安那样,出门一次,被扔满车水果,也没有像卫玠那样,被人活活“看死”,但是一夜之间,把全城人的帽子都带歪了,留下“侧帽风流”的千古佳话,这种杀伤力也非常了得。
有独孤信的遗传基因在,想必“七仙女”都差不了,登门求亲的人家,挤破门楣实属正常。独孤信有资格挑挑拣拣,“中奖率”自然不是一般人家可比的。
忠义与才华让独孤家族成为翘楚“七仙女”之所以能成仙女,首先是因为她们的爹独孤信够牛,把独孤家族打造成了“西魏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不光长得帅,还英勇善战,早年他追随葛荣和尔朱荣,因战功被封侯。后来常年镇抚荆州,受到贺拔胜的赏识,得以入朝,又受到魏武帝的赏识和擢拔。独孤信的第一次飞跃,来自于魏武帝西迁: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后,魏武帝为了和东魏争夺荆州,任命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任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在荆州,独孤信创下了一系列的奇迹,他以不到千人的兵力,先后打败田八能、张齐民,并击溃辛纂的增援,平定了三荆之地。
不久,独孤信遭遇了大麻烦,东魏又增派高敖曹和侯景突袭独孤信,独孤信兵力不济,只好逃往南梁避难。
不过,独孤信并没有投降后梁,梁武帝对独孤信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他很赞赏独孤信的忠义,三年后,礼送独孤信回到西魏。
独孤信回到西魏,皇帝已经变成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独孤信向元宝炬上疏请罪。大臣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独孤信兵败逃往敌国有罪,但是考虑到他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已经是奇迹,最后兵败责任不在他,而且到南梁后并未效忠敌国,所以可以赦免。
独孤信再次被授予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
此后六年间,独孤信出任陇右大都督,一边武力平定地方军阀,一边开展文治,把陇右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大统十四年,46岁的独孤信迎来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他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步入西魏八大门阀豪族行列,这八柱国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八年后,西魏末帝拓跋廓,被迫禅位给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北周代替西魏。独孤信被任命为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
关陇集团的政治联姻独孤信靠个人的能力,把独孤家族从鲜卑贵族,打造成西魏最重要的门阀势力。八柱国就是隋唐关陇集团的基础,独孤家族的婚姻,就是围绕关陇集团架构的。
独孤信的大女婿宇文毓,就是八柱国之首,西魏政权的实际掌控人宇文泰的长子;四女婿李昞就是唐国公李虎的儿子;七女婿杨坚是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杨忠常年追随独孤信,后来升任柱国大将军。
其实不光独孤家族与关陇集团联姻,关陇集团内部,都是以婚姻关系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比如独孤信的五女儿嫁给了宇文述,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宇文泰的外孙女,等等。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独孤信买彩票中奖,其实是关陇集团组成了政治联盟,他们是发行彩票的“庄家”,谁做皇帝由他们来决定。从北周代替西魏,到隋代替北周,到唐代替隋,其背后都是这双看不见的大手在作用。
更是白一点说,只要是关陇集团内部成员,他们肯定都与皇族有血缘关系,或远或近罢了,独孤信只是运气稍好一点而已。
政治牺牲品独孤信这么好的运气独孤信没看到,因为他成了好运的“背景墙”:就在北周改元年的当年,独孤信卷入与宇文护的政治斗争,被迫自杀。
宇文泰去世后,他的侄子宇文护成了西魏的权臣,在他的导演下,北周代西魏,宇文觉登基称帝。由于宇文护的独霸朝政,引起了其它门阀势力的不满,八柱国之一赵贵,与独孤信密谋,准备发动政变,结果失败了:
“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及期,贵欲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诛。”独孤信的影响力太大,宇文护也不敢公然杀害他,最后逼独孤信在家中自杀: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就在独孤信自杀的当年,宇文护逼宇文觉逊位,独孤信的女婿宇文毓,被立为北周第二任皇帝。可惜国仗大人独孤信,已经不能看到女儿头戴凤冠的场面了!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岳父”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孤信,人称中国第一老丈人。
独孤信一门出了三个皇后,可惜他没看着,女儿们当了皇后之时,他早已死了,倘若他泉下有知,估计要兴奋地诈尸。
独孤,这个姓氏就很霸气,有种傲世天下、舍我其谁的气魄。独孤信原来不叫独孤信,而是叫独孤如愿,如愿以偿的“如愿”。
好的名字或许真能带来好运。
独孤信有七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儿子全部封侯,女人全都嫁给了权贵,最厉害的,当属大女儿、四女儿和小女儿。
大女儿叫独孤般若,名字极美,她是北周的明敬皇后,活着的时候是王后,死后被宇文毓追封为皇后。
四女儿叫独孤曼陀,生了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死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
小女子叫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杨坚称帝之后,独孤伽罗成了皇后,后来她生了隋炀帝杨广。
有人说独孤伽罗是现代女子穿越过去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严格奉行“一夫一妻制”,这在古代有点不可思议,独孤伽罗不仅对隋文帝家教很严,不允许他找别的女人,对几个儿子也是如此。
杨广之所以能挤掉哥哥杨勇,当上皇帝,原因之一就是贯彻执行“一夫一妻制”比较到位,得到独孤伽罗大力赞赏和力挺。
但杨广骨子里是好色的,他登上了皇位之后,原形毕露,立即废除了“一夫一妻制”,开始变本加厉地找女人,纵情声色,恣意妄为,最终葬送了大好江山。
独孤信的女儿为何如此吃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长得美,独孤信是个大帅哥,面若冠玉、唇若涂脂,风度翩翩,平常又喜欢打扮,世人称其为独孤郎,如此优秀的基因,加之老婆都是绝代佳人,两相组合,自然生出貌比天仙的女儿了。
独孤信,是当时的明星,一颦一笑都能引领时尚,有一天,独孤信外出打猎,累了一天,十分疲惫,帽子不小心歪了,但他并未察觉,第二天一早,满城男子都把帽子故意弄歪了。
独孤信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投资专家,他奉行的投资理念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既然大女儿嫁给了宇文家,其他女儿就不能嫁给宇文家了,要多点开花。
中国第一老丈人果然名不虚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