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权如果不发生内部斗争,有翻盘的机会吗?
南明要是不内讧。。。这话只能偏偏小孩,内讧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上下五千年,你见哪个王朝没有内讧过?别说南明,就说灭了南明的满清,到最后还不是自己人把自己人给搞下台了?
其实两百多年的王朝想要覆亡,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因为大家习惯了。正如你不愿意背井离乡一样,因为你习惯了你的生活,不会轻易去改变。
所以说大厦总是从内部开始倒塌的,南明如此,其他各种王朝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南明这内讧,似乎有点小过分了。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内部斗争,手里四个二带俩大王,牌面是不错,可每一张牌都憋着不肯先出,这还怎么玩?
第一波内讧:左良玉和四镇军阀之间的斗争。左良玉是干啥啥不行,蜗居第一名。崇祯挂了以后,他就霸占了荆襄之地,俨然要这里称王称霸了。毕竟政治觉悟比较低,没想着扶植一个小皇帝。
结果让四镇军阀在南京抢占了先机。四镇军阀指的分别是: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以及刘泽清这四个人。
他们发现南京朝廷在选皇帝,而且还没拿定主意。所以立刻把比较靠近自己的福王朱由崧立为了皇帝,也就是弘光帝。
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前五营为亲军,后五营为降军。每春秋肄兵武昌诸山,一山帜一色,山谷为满。军法用两人夹马驰,曰:“过对”。马足动地殷如雷,声闻数里。诸镇兵惟高杰最强,不及良玉远甚。然良玉自朱仙镇之败,精锐略尽,其后归者多乌合,军容虽壮,法令不复相慑。---《明史》
这帮军阀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完全是靠武力占据了先机。还扬言要派遣5万大军送朱由崧去南京登基。南京的史可法等人手无兵权,只能认怂。
这件事左良玉死活不肯干,为什么?因为他作为南明最大的军阀,号称拥兵百万,却没能拥有迎立之功,这哪里行?四镇军阀加起来才12万人马,连左良玉的零头都比不上。
所以左良玉恨得牙痒,一直不愿意承认弘光帝的正统性,从而使得左良玉这个大军阀始终未能真正融入到弘光政权中来,他和四镇军阀一度也是对立面。
如果他们之间没有内讧的话,那么南明红光政权的局势,可就明朗多了。至少长江沿线全部都是南明弘光政权的地盘,而且同仇敌忾,至少不会让满清那么轻易就攻占了。
多铎南下的时候刘良佐和刘泽清是率先投降的,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势单力薄。如果有了左良玉大军坐镇,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况且高杰和黄得功,是愿意为弘光帝出力的。
第二波内讧:鲁王朱以海和隆武帝朱聿键之间的斗争。弘光帝只做了8个月皇帝,就被满清抓到京城做掉了。弘光政权灭亡后,浙江的张名振刚把鲁王朱以海扶植为监国,也就是预备期的皇帝,福建的郑芝龙已经将唐王朱聿键扶植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这两家成立的时间非常接近,所以说谁也不服气谁是真正的正统。从法理上来说,你一个预备期的皇帝当然比不上已经转正的皇帝了。
可是这两位老兄和万历这一脉压根就不沾边,所以说两个人半斤八两,不光他们彼此不承认,其他诸侯王也不承认。
鲁王以海,太祖十世孙。父寿镛,以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兖州,死焉。十七年二月,王嗣位,寻京师陷南奔。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命移江广,暂驻台州。及郑遵谦等兵起,议推戴,而入浙五王,惟王最贤,乃选遣元老前兵部尚书张国维,迎王于台。八月至绍兴,即监国位。---《东南纪事》
因此两家常常发生战争,满清端了把椅子就坐在那儿看戏,看他们能打出什么结果来。其实张名振、张煌言所带领的鲁王监国政权,还是很有实力的,至少战斗力这一块儿挺靠谱。
可惜综合实力,他们比不上郑芝龙,因此气势上就弱了。况且他们身在浙江,那是最靠近满清控制地盘的前线,为郑芝龙挡住了所有暴击伤害。
如果这两家愿意携手合作,奉隆武帝朱聿键为正朔的话,不谈收复半壁江山的重任,保住浙江、福建和江西三省之地,那是没什么问题的。
结果这些人倒好,张名振、张煌言在前线把人马打光了。郑芝龙实力强大,却要投降满清,结果被满清俘虏,剩下的郑成功其实最初实力很弱,因为郑氏家族分崩离析,因此郑成功是后来靠自己的努力才壮大起来的。
第三波内讧:郑成功和李定国之间不愿意合作。隆武帝在北伐时兵败被杀,郑成功死活不肯接纳鲁王朱以海,结果东南局势就这么僵持着了。此后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鐭在广州建立了绍武政权,自任监国。与此同时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立了永历政权。
这两家又打算争夺正统地位,结果仅仅1个月时间,绍武政权就被佟养甲、李成栋的兵马偷袭灭掉了。还是满清帮他们分出了个胜负,从此南明就只有永历政权了。
那么是天下南明的军队都承认永历政权吗?当然不是,比如说郑成功死活不愿意承认永历政权,他用行动告诉天下人始终都忠于隆武帝朱聿键。
因为他这个国姓爷是朱聿键册封的,应该叫他朱成功才对。后来局势急转直下,南明也只剩下了永历政权,为此郑成功才算是勉强承认了永历政权的正统性。
但是只是表面上承认罢了,此后李定国曾经多次邀请郑成功一同攻打广州,可惜的是郑成功多次承诺,却多次放了李定国鸽子。
这么一来这两位实力强大的南明诸侯,根本就不可能走到一起。自然也谈不上北伐成功了。如果他们俩能走到一起,那南明的局势可就完全不同了。
李定国北伐湖湘,郑成功北伐江浙,双管齐下,同时出击,保证可以收复半壁河山。这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军事统帅,可惜不齐心。
总结:一副好牌,未必就能保证你能赢得胜利。其实南明的牌面还可以,尤其是到了李定国和郑成功时期,战斗力都很强悍。一个陆路一个水路,都能搅动天下。
可惜内讧实在是太多了,没人愿意好好打牌,宁可烂在家里,也不愿意便宜了别人。后期比如郑成功和张煌言不和,李定国和孙可望不和,李定国和刘文秀不和等等,都注定了南明没有崛起的可能了。
总结:《南明史》、《清史稿》、《明史》、《东南纪事》等
南明政权如果不发生内部斗争,有翻盘的机会吗?
南明政权的内部斗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所以我认为南明主要是毁于内讧。
假如没有内讧,团结北伐,估计翻盘的机会应该很大。
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南明的内部冲突的激烈性南明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几个小政权。
- 南明历经四帝一监国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后。清军入主中原,明朝的很多宗室及文武大臣逃亡南方,他们事实上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南明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
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他后来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
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高潮。
- 南明诸王内讧和清军的进攻
清军入关之后,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续明朝,然后挥师北上恢复国土,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过很多争议。
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胜利者。
弘光政权内部也进行着激烈的党争,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的领导权。
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致使抵抗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当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
1645年1月中旬,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顺势攻占扬州。
此后,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
但是,南明政权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党派斗争,以及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人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
所以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个击灭。
- 值得一提的是隆武帝,他可以说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他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克服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郑芝龙控制。
后因郑芝龙投靠清军,隆武帝也战死。
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改元绍武。
11月18日朱由榔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双方为争正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帝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
永历帝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于曲靖交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
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全部提供给清廷,滇黔虚实尽为清军所知。
因此,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叛将吴三桂所杀,明朝帝统就此灭亡。
如果不发生内讧,南明完全有机会翻盘,进而建立南宋那样的朝代从南明政权内讧的经过,可以看出主要是明朝的藩王争夺正统,相互不承认也就算了,还刀兵相见,相互厮杀,严重削弱了南明的整体势力。
再就是有武将拥兵自重,有挟天子以令诸的企图,或者想自立为王,比如孙可望密谋篡位。
假如没有这些内讧,能够团结对外,就凭清兵那几十万八旗兵,是很难统一天下的。
毕竟南明有20年的战略机遇期,从1644年到1664年,可惜这大把的时间不是团结奋斗,而是自相残杀,内讧激战,堪比战国。
所以,我觉得如果南明政权不发生内讧,南明完全有机会翻盘,进而建立南宋那样的朝代。
南明政权如果不发生内部斗争,有翻盘的机会吗?
可以,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 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王朝,在中国统治了近三百年,其文化博大精深,思想根深蒂固,故南明政权能够得到大部分遗臣、遗民的支持,由于民心所向,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复明”思潮一旦变为行动,其势焰是一时难以扑灭的。
二, 满清虽然定国,但大顺军、大西军势力还很强大,为巩固“大清”政权,必须首先彻底剿灭他们,这样,清廷无暇顾及南明在边远地区的反抗,故使其存在并有所发展。
三, 南明政权有农民起义军的支持和加入,又有许多明臣的“保驾”,还有郑成功军队的配合,其实力较为雄厚,清廷想彻底消灭他,一时是难以做到的。
南明政权虽然坚持抗清几十年,但由于集团内部的不团结,甚至分裂,最终被强大的清廷势力所剿灭。
南明政权如果不发生内部斗争,有翻盘的机会吗?
没有如果!
南明政权如果不发生内部斗争,有翻盘的机会吗?
谢邀!常言说得好,在坚固的堡垒最容易由内部攻破。也就是说,南明政权如果不发生内部斗争的话,以志道同合,团结一致,互敬互爱同心同德的话,那就根本不会出现翻盘机会也。
南明政权如果不发生内部斗争,有翻盘的机会吗?
同意之前网民的回答。没有如果,先说客观条件,因为崇祯和太子都死于京师,南明皇帝只能从当时朱明各藩王中选择其一,以这些人的水平和德性,肯定找不出一个有号召力能服众的。然后,关键是南京留守备用的朝廷班子,根本做不到号令统一,也没有地方军阀支持,加上财政早已破产。朝廷处于无权无兵无钱的状态,如何翻盘?各方争权夺利之下,内讧实属必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