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可以算史上最勤政皇帝吗?道光帝是否为史上最节俭皇帝?
清朝的皇帝,形象一般都比较高大。为什么呢?因为在编修《清史稿》的时候,依旧是清朝余部北洋政府当权的时候。
北洋军阀虽然都剪掉了辫子,可是他们都曾经给清朝打过工,他们的老大袁世凯是清朝著名的北洋大臣。所以我们就能理解,清朝为何没有昏君了。
当然了,《清史稿》当然还是相对客观的,否则也没人把他列为二十五史之一了。这里面谈到的雍正和道光,一个以勤勉著称,一个以节俭闻名。
雍正号称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当仁不让。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其实对雍正应该是有了一个改观。过去大家都觉得雍正是个暴君,因为他设立血滴子,大搞文字狱,迫害读书人。
后来我们会发现,雍正的改革,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利国利民的一件事情。他在位13年,却做了几代皇帝都没能做完的事情。
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於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於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清史稿》
火耗归公、养廉银、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推广普通话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花费很大精力。
- 同时这些事情中的不少,都是得罪人的。比如说火耗归公这件事,过去火耗是地方官的隐性收入,可是归公以后,只能拿养廉银,对他们来说敛财的主动权就丧失了。
- 此外士绅纳粮这件事,得罪了大量土豪官绅。这帮人过去是不用纳粮当差的,可是雍正觉得天下人都一样,都应该纳粮当差,结果得罪了大量读书人,所以雍正名声差了。
- 还有就是摊丁入亩这件事,过去按照人口来交税,有钱人家人口相对不多,有再多田也只交那么点税,可是改革后按照田来收税,那些土豪们可就亏大发了,穷人反而高兴了,生多少都不影响交税。
13年执政期间,雍正每天睡眠时间都不到4个小时,光给奏折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那么这位老哥有休息时间吗?那还是有的,每年只有在他过生日的时候,才会想着给自己放一天假。
康熙、乾隆都喜欢巡游天下,可是雍正从来没有哪天出去玩过。满清皇帝都喜欢围场狩猎,雍正也从来没有去过。就连大热天避暑,雍正都没有心思。
道光的节俭,那就是一个摆拍而已。雍正、乾隆时期,这清朝的国运还算不错,可是到了嘉庆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道光时期,洋人开始与清朝交涉,人家用洋枪洋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
道光皇帝在位30年时间,一直没有什么安生的日子可以过的。他自认为只要节约一些,就能够给王朝多带来一些福气,为此他的生活十分节俭。
- (1)、补龙袍:
他的龙袍上有补丁,让内务府的人补一个,需要5两银子。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大臣的官袍上也有补丁,就问他补丁多少钱,那官员脱口而出3钱银子,这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补充说这是自己家里人补的,所以便宜。
道光感叹,就连打个补丁,差价都有这么大,于是就让自己后宫的妃嫔们,一个个都学着做手工活,以后就把补丁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做。
- (2)、吃片汤:
道光非常喜欢吃片汤,每次想吃都让太监去宫外花40文钱去买一碗,这已经是比较便宜了,差价不算多,外卖跑腿费都算在里面了。
有一天这家店突然就倒闭了,道光便想着让内务府弄给他吃,结果内务府的狮子大开口,又要修厨房,又要请大厨,由于花费太高,道光便打消了这个主意。
- (3)、过大寿:
道光不光节俭,还知道利用节俭开源节流。他的皇后过大寿,百官们各种前来送礼,什么珍珠、翡翠、玛瑙这样的宝贝应有尽有。
道光一高兴就要请大家吃饭,结果又心疼了起来,觉得太浪费,所以就给大家每人派发了一碗打卤面,不够可以续面的那种。
如此节俭的皇帝,果然是世之罕见。不过事出反常必有妖,道光是真的节俭吗?他的墓里清一色都是金丝楠木,这玩意儿在明朝就消亡了,据说是道光偷偷花重金从缅甸买来的,连他老爸嘉庆都没用上,他自己倒是用上了。
一个真勤奋,一个假节俭。雍正皇帝是真正的勤奋,因为他有东西传下来,那些批阅的奏章,其实就是雍正勤奋最好的证明,无需多言。
可是道光这个皇帝的节俭,却是有待商榷的。这个人虽然在生活上十分简朴,不乱花钱,可是他并没有给子孙后代省下来多少钱,反而让大清朝越来越穷苦了。
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清史稿》
表面上君臣一心,满朝文武都穿着打补丁的朝服,乍一看以为是丐帮攻占了紫禁城了。而实际上这些官员们又有几个是真正清廉的呢?
同样对道光来说,节俭只是表面文章而已。他墓里的那些金丝楠木,也是铁证如山。他到底该怎么去解释这一点呢?
总结:清朝的皇帝,是没来得及黑。明朝灭亡以后,清朝入主中原。此后张廷玉带人开始修明史,这一路修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表示明朝皇帝的形象,必须要看他的喜好来决定。
于是乎一帮大臣开始各种黑明朝的皇帝,其实明朝皇帝再不堪,能够延续王朝两百多年,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清朝灭亡以后,北洋政府也开始修清史,可惜清史还没修完,才出了个草稿,北洋政府就没了。此后也没人惦记这个事情了,于是黑清朝皇帝的事情,也就搁浅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雍正帝可以算史上最勤政皇帝吗?道光帝是否为史上最节俭皇帝?
纵观清朝十二帝,没有像明朝一样,出现众多昏庸无道,荒废朝政,贪图享乐的皇帝,这和清朝入关后对于皇子的教育有关。
清朝的皇子可谓是最苦的差事之一,每日三更半夜便起来读书,一直到深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皇子成年之后,这也造就清朝皇帝勤勉政务,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工作狂”当属雍正帝莫属;另外由于清朝后期的衰落,也造就清朝最为“抠门”的皇帝—道光帝。
史上最勤勉的皇帝—雍正帝;实至名归。
如果现在评选史上最勤勉三甲皇帝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
可以这样讲,如果状元不是雍正帝,那么榜眼非雍正帝莫属!
雍正帝不仅是清朝,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皇帝列表中,雍正帝都是出了门的“工作狂”皇帝。
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最终居然是“累死”在工作中,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雍正帝有多么勤勉政务了吧!
雍正为何这么拼命的工作?这当然和他老爹康熙帝“甩锅”给他的烂摊子有关。康熙晚年,由于“九子夺嫡”耗费了康熙帝晚年的心血,加之晚年康熙身体多病,对于朝政多疏懒,这也造成了康熙朝晚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所谓的“康熙盛世”,到康熙末年,只是徒有虚名,1922年康熙帝驾崩,就把“锅”甩给了雍正帝。
雍正帝继位后,针对康熙帝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全方位改革:
- 政治上、整顿吏治,以“铁腕”政策,严惩贪官,追缴国库亏空;推行火耗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 经济上、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轻徭薄赋等。
雍正帝在位13年,所批阅的奏折,如今大约有4万多份现存于世,这些奏折字数加起来,超过千万字,而雍正帝平均每天睡觉的时间不足4个小时,就这样坚持13年,到雍正末年,大清国库存银超过6000万两。
这样一位皇帝可以讲最终活活累死政务上,所以讲雍正帝勤勉政务,绝对实至名归。
道光帝节俭是“抠门”闻名,称得上史上最节俭皇帝。
清朝经过乾隆朝后,就开始逐渐没落了,在经过嘉庆朝多年的战乱平叛,到道光帝上台后,清朝早已经没有昔日盛景,反而处于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到处都需要用银子堵窟窿。
面对如此局面,道光帝本人 确实够节俭,生活也十分简朴,对自己丝毫不舍得乱花银子,并把节俭发挥到了极致。
补龙袍
“龙袍”是一个至高无上皇帝的门面,可道光帝却把“龙袍”利用价值也发挥到了极致。
以前我们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道光帝也不例外,对于自己的龙袍,可谓是缝了又补,补了又缝,以至于道光帝穿的龙袍上到处都是补丁。
饮食上。
道光帝喜欢吃烧饼和片汤,为了节俭,只能让身边的太监出宫去买,因为这样最便宜,而如果要内务府做的话,仅仅一个鸡蛋都需要白银5两,以至于道光帝听后立刻叫罢不吃了。
从道光帝本人的节俭情况来看,道光帝本人着实够节俭,但道光帝这种节俭不仅没有改变下属清廉的局面,反而弄的下属官员“上行下效”,上朝的时候,个个穿一身补丁朝服,但私下却贪污成风。
总结:
抛开其他,就单单以雍正帝对政务的勤勉,道光帝对本人的“抠门”,这两位皇帝称得上称职合格的皇帝。
雍正帝可以算史上最勤政皇帝吗?道光帝是否为史上最节俭皇帝?
雍正可以算是。道光一定是最节俭,最抠门的皇帝。
雍正帝可以算史上最勤政皇帝吗?道光帝是否为史上最节俭皇帝?
最勤政的皇帝
最勤政的是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8000多天,没有一天休息过,历史上独一份。
雍正还是有休息日的,虽然他批阅奏章的字数比较多,但是这是由不同工作属性决定的。
永乐皇帝这一生做了多少大事?①皇子时代燕王扫北,打的蒙古人抱头鼠窜。②依靠八百王府护卫,夺了大明天下。③打造庞大舰队,派遣郑和六下西洋。④编撰《永乐大典》,被英国评为世界最大百科全书。嘉靖皇帝派人抄写一份,直到嘉靖驾崩还没抄完。⑤迁都北京,新建北京城(今二环以内)。
⑥建造北京故宫、天坛、明长城、十三陵之长陵。⑦兴建武当,有北故宫、南武当之说。⑧打下越南,设立交趾省。⑨设立天津。⑩贵州改土归流,从此有了贵州省。此外还有:设立内阁,设立东厂,御驾亲征、五征漠北等等。太多了,不再一一列举。
这些事,每一件都不容易,并且花费巨大。由此可知:朱棣多么勤政,朱元璋留下的大明多么富庶。
最节俭的皇帝历史上有很多节俭的皇帝,到底谁最节俭?这个问题难以量化,反正道光算不上最节俭。
道光皇帝打个补丁,内务府报价几十两银子。不懂民情的道光,还以为很便宜。
同样是打补丁,崇祯皇帝的补丁是让皇后打的,几乎零成本。
由此可知:道光虽有节俭之心,奈何不通人情世故,经常被官员唬弄。
雍正帝可以算史上最勤政皇帝吗?道光帝是否为史上最节俭皇帝?
道光,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满清第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大清入关后第6位皇帝,公元1820年继位。时年39岁。在位30年。公元1849年驾崩。终年69岁。在他在位之际爆发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客观地说。把清朝的灭亡推给道光是不应该的。当时的情况只是轮到道光而已,满清的整体状况,换句话说封建社会衰败已经是时代的必然了。这不是以意志为转移的。
可以说,道光在满清的皇帝里并不出色,不说是昏庸之君,也是庸碌之辈。道光的节俭正式他无能的表现,勤政也不证明他会治理这个国家。道光留下了一个勤政爱民,清廉节俭的名声,为何却挽救不了清朝即逝的命运,反而成为满清第一位割地赔款的皇帝。道光对自己的生活简直到了苛刻地步。每餐只吃4道菜。自己穿补丁衣服。皇后过生日,难得奢侈一回的道光请群臣吃饭,居然宰了一头猪请群臣吃打卤面。而勤政也不一定能够处理好国事,当时的满清已经是积重难返,弊病积重了,以道光的能力真是做不到、尤其是思想的固化和退步,对外界一无所知。
说远一点,北宋仁宗的时候,由于财政紧张,宰相张方平奏报要减免年底官员的惯例赏赐。宋仁宗对此言道,这能节省几个钱,国家大事不理小财,要照常发放,可能安定人心。可以说,这才是一个皇帝处理国事方法。道光希望以个人的道德的垂范给天下做表率,希望天下臣民和他一样,如此行为未免有些可笑和无知。而道光的朝臣们当着皇帝的面子艰苦朴素,背地里却穷奢极欲,贪得无厌。
值得玩味的是,道光的节俭是相对的,生活虽然节俭但在给自己修陵却很大方和奢侈。道光先后三次修建慕陵。先后修葺了三次。花费二百四十万两白银。比他的祖父乾隆还多三十万两。可见道光的节俭不过是虚伪的表现。而满清的衰败不是靠道光的节俭可以阻止得了的。清史大家对道光的评价是:宣宗之庸暗,亦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