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总是为八王之乱背锅?

代魏建晋和后来的八王之乱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一、辽东遗祸与五胡乱华。

司马懿这个大兄弟不地道,他抢了曹家的江山也就算了,在平定辽东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惨绝人寰的坏事儿,比如说屠城。

魏明帝还在的时候,辽东公孙渊造反,司马懿这哥们带着一票骑兵冲杀到辽东,把公孙渊摁在地方摩擦了一阵子,成功平定了辽东的叛乱。

雨霁,起土山、脩橹,为发石连弩射城中。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将军杨祚等降。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壬午,渊众溃,与其子脩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当流星所坠处,斩渊父子。城破,斩相国以下首级以千数,传渊首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悉平。---《三国志》

公孙渊被除掉了也就算了吧,这事儿在司马懿这里远远还没有结束。他吩咐手下人,把辽东大小官员以及公孙渊的全部家属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这个仇恨就已经燃烧到了制高点了,这还不够,司马懿觉得辽东这地方比雍凉还要苦寒,来一趟着实不易。所以他不想再来了,于是又下了一道命令,把辽东15岁以上的男人全部诛杀,剩下的就只有娃娃了。

这么一来偌大的辽东,可就没人管了。除了妇女老人就是娃娃,谁能守得住这片土地呢?由于天气太寒冷,司马懿也没多做考虑,直接带着兵马回洛阳了。

  1. 那么辽东是不是空下来了?空下来的辽东,在司马懿眼里是块废地,可是在更北方的胡人眼里,那可是阳春三月的江南,暖和着呐!
  2. 胡人们立刻发现了这个宝贝地方,这么暖和的地方中原王朝居然不要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北方胡人就南下了。
  3. 这么一来胡人占据了辽东地区,随时都在等着机会南下。恰好西晋王朝建立50年左右,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胡人趁着这个机会南下,五胡乱华就这么开始了。

由此可见,当年司马懿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五胡乱华做铺垫的。如果辽东派重兵防守的话,说不定西晋不会灭亡那么快。

二、司马懿和八王之乱没有本质关联。

八王之乱指的是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的八位王爷,为了夺取最高权力,各自发动的内部战争,都不是什么正义之战,没有一个是最后的赢家。

这件事和司马懿有关?这就是胡扯了,那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死了几十年了,怎么也轮不到他来背锅。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后,夺取了曹魏的政权。此后政权移交给了俩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得病死了以后,司马昭军政大权一把抓,晋封为晋王,加九锡。

此后司马昭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司马炎,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前期也算是明君,殚精竭虑之下,居然灭了东吴一统江山。

到这儿为止,司马家也算是为大一统做了不小的贡献,而且没犯什么大错。可问题就出在了司马炎接班人的身上。

司马炎的接班人太子司马衷是个傻子,但是他又是长子,司马炎以为给司马昭找一个聪明的媳妇儿贾南风,就能顺利平稳地让儿子接班了。

结果问题来了,贾南风独揽朝政,司马家的各路王爷们都看不下去了。没几年功夫,这些王爷都纷纷开始争权夺利。

光熙元年春正月戊子朔,日有蚀之。帝在长安。河间王颙闻刘乔破,大惧,遂杀张方,请和于东海王越,越不听。宋胄等破颖将楼裒,进逼洛阳,颖奔长安。甲子,越遣其将祁弘、宋胄、司马纂等迎帝。三月,东莱惤令刘柏根反,自称惤公,袭临淄,高密王简奔聊城。王浚遣将讨柏根,斩之。夏四月己巳,东海王越屯于温。---《晋书》

贾南风被杀了不说,司马衷也在短短数年内,沦落在各路王爷手里,成为了傀儡。由此可见,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糊涂虫司马炎。

明知道儿子是个傻子,为什么偏偏还要选他来做继承人?明知道贾南风残暴凶狠,为什么还要让她来辅佐自己的儿子?这事儿跟司马懿可没有半毛钱关系。

三、司马师毒死了媳妇儿夏侯徽,否则说不定还能生个男娃。

在司马家族权力交接的事情上,其实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司马师让权给司马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俩是兄弟。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晋书》

当年司马懿死了以后,司马师掌管曹魏所有的军权,而司马昭负责国内的政务,两个人一个内一个外,不过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哥哥司马师才是真正的主角。

可惜这大兄弟不给力啊,跟媳妇儿夏侯徽一口气生了5个女儿,愣是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而且他本人又太短命,没办法再生个儿子了。

  1. 他出征平定文钦、毋丘俭叛乱的时候,眼珠子的毛病越发严重,最终因此而死。其实早在司马家族还没掌权的时候,司马师就狠心把自己的媳妇儿夏侯徽给毒死了。
  2. 此后就再也没有生过一个孩子,反倒是司马昭命好,一口气生了9个儿子。他看哥哥都是闺女,有些于心不忍,所以就把二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
  3. 说到底,司马师和司马昭之所以没有翻脸,主要就是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而且司马师死的早,否则司马师必然容不下司马昭。

因为司马懿相当于把大位传给了司马师,司马师的弟弟有很多,他传给司马昭那是他的造化,就是因为这一传位的问题,导致了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

如果是司马师自己的仔建立了西晋王朝的话,或许就不会出现传位给傻儿子的情况。那么也就不会出现八王之乱了。

总结:司马家族子嗣繁盛,这也是八王之乱的原因之一。

八王之乱的主角都是哪些人呢?其实八王之乱远远不止八个司马家的王爷参与。基本上有点权力的司马家王爷都参与了这场动乱。

司马懿的老爸司马防生了8个儿子,司马懿本人又生了9个儿子,这一脉就有17个人。此外司马防的孙子共计29人,如此庞大的一个司马家族,都被分封下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司马炎吸取了曹魏被篡权的教训,采取了分封制度,把司马家的兄弟叔伯都分封成为地方诸侯,希望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勤王。

结果这帮人的确勤王了,只不过都是有自己的私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司马家族全员出动,那天下不被他们搞乱才怪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书》

司马懿为什么总是为八王之乱背锅?

司马家族从魏手中夺得政权,前几棒传续的还算平安,包括晋未立朝时,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独揽大权,后司马师早死,司马昭继之为大将军,司马师无子,原本想让过继自司马昭的齐王攸承嗣家族血统,但司马攸也英年早逝,于是司马昭另一子司马炎顺利接班。待到正式当了皇帝的司马炎把皇位传位给了惠帝,虽一波三折,也仅是司马炎顾虑痴儿的智商不够,但不会有刀光剑影。惠帝以后,情况便复杂了,定太子,换太子,腥风血雨弥漫开来。晋室最大的乱戏是“八王之乱”,这个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反复之多,杀戮之残忍,史上极为少见。正是因为这个乱,晋的国本便动摇了,从此开始走下坡路,王朝的朝气一点一点黯然失色。

人们大多只知有“八王之乱”这个事,但理清这场乱局怕是不易,其原因在于“王”太多,记住这些王的名字都得下一番功夫。王多的原因是司马氏的生育能力太强,且其男孩太多。正史记载,司马懿兄弟等8人封王,儿子辈5人封王,司马昭儿子辈6人封王,仅司马孚一支,竟有25人封王,武帝儿子13位封王。儿子多,除了当皇帝、太子的,都要封王,王便多起来,王又生儿子,除袭王位者外,有点本事的又有可能封王。这些产生分封制的宗族封王,随历史的进程,早已忘却了当初枝繁叶茂,拱卫皇权的初衷,反而成为动乱之源,“八王之乱”便是典型的案例。《晋书》论评:“有晋之分封子弟,实树乱阶。”确为至理之言。

晋惠帝这个痴儿皇帝本身智商便低,又遇到个专权狠毒狭隘的贾南风皇后,已够倒霉的了,还得面对爷爷辈、叔父辈、兄弟辈、子侄辈那么一大堆王,这局面的确够他应付的了。且看“八王之乱”的八个王: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河间王司马颙是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的儿子,这三位是他的叔父;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是武帝司马炎的儿子,这三位是他的弟弟;齐王司马冏是司马昭的儿子,东海王司马越是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孙子,这两位是他的叔叔,尤其是齐王司马冏的父亲司马攸,当初比他父亲司马炎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细观这些闹腾的王,还都有些本事,有些个体的综合素质还不差,至少大都超过晋惠帝,大都是先由皇帝下诏或矫诏进宫的,初时作为皇帝依仗的力量位踞中枢,渐渐滋长野心,或大权独揽,或干脆将皇帝踢开自己干。照理说,这也没什么不正当的,反正都是司马氏血统,只是骄纵起来,谁也不服谁的气。闹腾的是司马家族的事,遭殃的是百姓,还有那些各为其主稀里糊涂不知为谁打仗而死的军士。

人们通常用万马奔腾形容气象万千,而这万马厮杀便将神州大地搞得昏天黑地了。据说当年司马懿问卦,相士说司马会亡于牛,司马懿便将身边叫牛姓的大将杀了,以图司马江山万代永传,不料同槽之马相互残杀,给外来者钻了空子。后来逼东晋最后一个皇帝禅让的,正是刘裕。撇开这些阴阳八卦不谈,不管真真假假,根子还在马马相斗。与诸葛亮斗智的司马懿无论怎么老谋深算,恐怕也没想到子孙众多给后代带来这么多麻烦,而且还颠覆了江山,早知如此,还不如保持单脉相传,免得众马争斗不止。晋号称以孝治天下,意图以“孝”的理念维系家族的团结,但是在权力争夺中,孝道的大旗最后却成了一张遮羞布。

由此看来祸根就在司马懿子孙太多了。

司马懿为什么总是为八王之乱背锅?

八王之乱的根源,就是制度不健全,没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这个制度建立,在刚刚得天下的时候,是最容易的。一旦天下定下来,再去更改制度,就不容易了。汉朝七王之乱,也是刘邦留下的锅。不过,一时有一时的难处。并不是刘邦,司马懿想不到后来的结果,而是他们也没有时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司马懿为什么总是为八王之乱背锅?

八王之乱,起源于晋朝白痴皇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掌权重用外戚引起了八王之乱,这事要说司马懿脱离关系,起因司马懿高平陵政变杀死了草包将军曹爽,夺走曹魏的大权,司马师平叛变中箭复发身亡,司马昭接任大权发动了伐蜀战争,邓艾偷袭阴平直逼成都,钟会攻破汉中刘禅带领文武百官投降。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掌权降服东吴孙皓,司马炎建立了晋朝。

本人认为八王之乱是司马懿夺权后看到曹魏氏族权力单薄,只有一个草包曹爽做大将军,被司马懿装病骗走了大权,晋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封本姓族人做王,有于贾南风掌权引起了八王之乱!最后五胡乱华汉人的灾难!

司马懿为什么总是为八王之乱背锅?

背不背锅不重要,重要的都是司马家人。司马懿作为老家长,自然脱不了干系。司马懿挺可怜的。自己长年和孔明干,没落得个叫好,还惹得一身骚。当年曹操不待见自己,等到魏国没人了,还得自己硬着头皮和蜀国干。好不容易,孔明完了,自己想消停一会儿。自己的儿孙又不争气……

当年老曹还不是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没人敢咋地。自己这样做,说闲话的人一大堆,还是指桑骂槐,说司马篡夺曹魏的天下。不想一想,老曹不也是篡夺刘家的天下。

那感情刘备弄好了。那怎么汉末还有赤眉、黄巾大乱,还不是老刘家统治不行吗……嗨……说来说去,还不愁说到秦皇汉武……说到夏商周……说到尧舜禹……回头想一想,这不就是历史吗!

司马懿为什么总是为八王之乱背锅?

历朝历代开国有两种途径,有两种祸患:

如果依靠贫民草莽重新宰割天下,最后往往就会有骄兵悍将之害,不得不大杀功臣;刘邦朱元璋是也;

如果依靠固有势力做利益团体的代言人,最后往往会成为利益团体的傀儡,不得不剿灭门阀,不得不强化宗室;晋朝司马家,隋朝杨家,唐朝李家都是这样。

说白了:司马家靠世家大族起家,就必须在称帝天下后给世家大族以政治回报,这让本已左右天下的世家大族更加强悍,为了避免沦为世家大族的傀儡,不得不大封同姓子弟;人多必乱,无可逃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