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霸气遗诏,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什么依据?

明朝君主,凡遇外敌入侵,不联姻,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或许是近些年,对明朝最霸气的总结,在网络上,其实还流传着一个更霸气的版本,据说还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遗诏: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礼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

怎么样,这份遗诏非常霸气吧?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份遗诏很可能是网络上新编的,主要就是对明朝的一个总结,并不是朱棣的遗诏。即使不是遗诏,可朱棣和他的子孙们却也做到了这些事情。

《明史》中,讲述朱棣统治时期,远迈汉唐。

朱棣虽然是篡位夺取了皇位,但是他的确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朱元璋和朱允炆奠定了这个强大帝国的基础,朱棣将这个帝国带向了辉煌。

  • 天子守国门:

朱棣在位期间,将国家的都城从南京,迁徙到了北京,并且在这里建立了浩大的紫禁城,此后六百多年,一直到今天,这里都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当年朱棣被分封为燕王,驻守在北京这一带,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守北方的蒙古大军南下。所以朱棣敢把国都迁徙到北京,说明他有天子守国门的志气。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明史》

这跟当年三国时期,孙权拿下荆州以后,立刻将都城从南京迁徙到了武昌一样,把国都迁徙到前线,才能让君王大臣们时刻提高警惕。

  • 不联姻、不称臣、不纳贡。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非常伟大的两个王朝,一个奠定了汉民族存在的自豪感,一个奠定了封建时代的巅峰时刻。

可是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依靠和亲政策,才保全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汉朝从刘邦开始就送女人去匈奴和亲,唐朝比较著名的和亲,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吐蕃和亲。明朝是没有和亲政策的。

宋朝的时候,是封建时代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可是他们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重任,北有大辽、大金,西有西夏,南有大理,连河西走廊都没收回来,更别说新疆地区了。

为此北宋不断用岁币,来保证边境的和平。不仅给大辽、大金岁币,还要给西夏岁币。实在是非常耻辱的一件事。南宋更是向大金称臣,称大金为上邦宗主国。明朝也没有向任何国家称臣,更没有岁币这一说。

  • 万国来朝,不输汉唐。

朱棣是个比较喜欢折腾的人,或许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打造了一系列战船,让自己的心腹郑和,带着大军出使海外。

这一举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航海,差点比西方提前进入航海时代。郑和在海外不辱使命,将明朝的辉煌和气派,传遍了四方。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明史》

最终各路国家都派遣使臣前来向明朝朝贡,多达三十多个国家向明朝进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完全有了天可汗李世民的形象和气质。

明朝皇帝,实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夙愿。
  • 景泰皇帝,遵循天子守国门。

明英宗朱祁镇,年纪轻轻就带着大军亲征瓦剌,结果被瓦剌人打了个大败,他本人也被瓦剌人给抓走了。

这个时候明朝群龙无首,不少大臣表示,还是学习南宋迁都,放弃北方的半壁江山。这件事遭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强烈反对。

在于谦的支持下,景泰皇帝朱祁钰登基称帝,稳住了局面。朱祁钰的确是好样的,他顶住了瓦剌人的进攻和威逼利诱,使得大明朝没有失去北方的半壁江山。

可以说如果没有朱祁钰和于谦的话,那么北京城将会再次成为瓦剌人的领地,从而使得整个北方都失去了屏障。明朝将提前一百多年灭亡。

  • 崇祯皇帝,做到了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朱由检,被称之为亡国之君中最勤政的一个。他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情况非常危急。

北边有满清大军,西边有李自成的大顺军,西南有张献忠的大西军。此外南方各路军阀诸如左良玉、郑芝龙等人都不听从崇祯皇帝的调遣。

崇祯在大顺军打到了城下的时候,依旧没有想过投降,或者说是南迁。即使想过,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明史》

最终李自成大军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将后宫女子杀光以后,自己跑到煤山上上吊自杀了。他无颜面对祖宗,所以以发覆面。

崇祯皇帝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君王死社稷。社稷都要完蛋了,君王还苟活着干什么呢?他不怕死,他只是害怕面对自己的祖宗。

总结:这句所谓的遗言,其实是明朝所有皇帝合力打造出来的。

光说朱棣这一代皇帝,那是做不到这么多事情的,明朝之所以有如此高如此多的赞誉,那是因为明朝的皇帝们有很多都是很有骨气的。

正是因为朱棣、朱祁钰、朱由检等等这些皇帝的努力,才打造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口碑。由此可见,遗诏虽然是假的,但是气节一点都不假。

参考资料:《明史》

朱棣霸气遗诏,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什么依据?

真的,此遗诏成为国策!

朱棣是明朝最有魄力的帝王,没有之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明的铜钱供应日渐紧张,而大明又缺少银矿,导致通货紧缩加剧。

朱棣试图用瓷器当货币,用于国际贸易之中。不仅在与朝鲜、日本、蒙古、越南等国贸易中使用瓷器支付,还让郑和下西洋,开展官方贸易,使用瓷器支付,建立国际贸易准则。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远征漠北,后来班师途中因病驾崩,留下遗诏: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后来的大明皇帝都以此为行为准则。

朱棣霸气遗诏,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什么依据?

明成祖朱棣的霸气遗诏事实上有两个版本,我们且不论真伪,就霸气而言,唯有汉武大帝那句"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可与之相媲美。

在四十七字遗诏里,朱棣这样写道:"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其实就是朱棣对自己这一生中的"武功"作出的最写实的评价。

朱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册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统帅大军征伐北元,取得大捷,使其声望日隆,威名远播。

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应该是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却越过儿子传给了孙子建文帝。朱棣以奉天靖难之名,发动靖难之役,最终从建文帝的手中夺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

在文治上,他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攻革官制机构;而在军事上,他发兵平定叛乱收回安南,五次远征蒙古,招安抚慰了周边诸夷,被世人称赞为永乐大帝。

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高龄的朱棣开始了自己第五次北征,并在班师回朝之际染病而死。临终之前,他对自己精彩的人生作了总结性的回顾,因此给后人留下了史上最为霸气的四十七字遗诏。

这其实是一种炫耀,不仅是对世人,也是给死去己久的朱元璋的一个交代。他无非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虽有得位不正之嫌,但历史终将证明我的伟大,不信?那就看看,当今大明天下,国富民强,无敌于天下。

由此来推断,这四十七字遗诏是真的无疑,朱棣确实也需要这样一份遗诏来证明自己。

倒是这三十字遗诏更像是从这四十七字遗诏中发展来的

凡我大明君王,遇外敌入侵,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子守社稷。

这更像是朱棣对后世子孙的遗训,希望在他之后的每一位继任者都能严格遵守。

事实上在他之后的两百多年里,大明经历了十三位皇帝的统治。在他们之中,既有木匠活玩得比谁都溜的明熹宗朱由校,也有微服私访调戏妇女被扭送官府的明武宗朱厚照;既有越胖越美丽,最终把自己胖死的朱高炽,也有三十年不上朝,我行我素任我行的万历帝。这些人虽然都不是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但在他们之中,无不将朱棣的遗训奉为金科玉律,大敌当前,没有一个是奴颜屈膝、贪生怕死的软骨头。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大明国运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你再也不可能找到还有比它更硬朗的王朝。

朱棣霸气遗诏,功不可没。

朱棣霸气遗诏,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什么依据?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王朝,因为它留下的霸气遗诏却让大明成为历史上最硬气的王朝。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远征漠北,后来班师途中因病驾崩,留下遗诏: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就是人们说的霸气遗诏。

后来的大明皇帝都以此为行为准则,虽然有些很奇萌,但个个都不怂。

比如,(1)明英宗,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不幸被俘,将领也还是不投降,而且,明朝政府又即刻另立新帝与之对抗,不得不说,很硬气。

(2)崇祯皇帝,公元1644年,北京城被攻陷前,大臣劝谏崇祯逃到陪都南京再从长计议,崇祯断然拒绝,留下遗诏: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然后煤山自尽。

所以,不管遗诏真或假,它的独特魅力影响着后来的明朝,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赔款,崇祯皇帝牺牲自己以换取百姓便是最大的硬气!

朱棣霸气遗诏,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什么依据?

没有遗诏,去死的时候,比较突然来不及,只有霸气的宣告,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霸气遗诏,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什么依据?

朱元璋死后,他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然后呢,一个藩王朱棣。他非常不高兴。他想当皇帝。于是她就假造了一个遗诏,说是朱元璋有一定让他当皇帝。但是这个遗照显然是假的,是他捏造出来的。这件事呢,是是假的。是没有依据的。

我们推理一下。如果朱元璋想让朱棣当皇帝,那么他让自己的大儿子朱标死后,那就一下子就立朱棣太子了。朱元璋显然没有那个意思。他是诚心诚意想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当皇帝。朱棣的遗照。是他自己捏造出来的。借一种很卑鄙的方法让天下人信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