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给哪位三国人物写一封信呢?

三国时期的人,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喜欢折腾。不管是家大业大的孙家,还是喜欢盗墓的曹家,亦或是穷得叮当响的老刘家,这三家都喜欢折腾。

非要写一封信给这三家中的一个,我想先给老曹家写信。

当心司马懿!当心司马懿!当心司马懿!这是我要给老曹家最大的一个忠告,因为曹操创业多么不容易啊,打了几十年仗,把汉朝贵族的墓都快盗空了,好不容易积攒下这么大的家业,结果却被司马家捡了个漏。这想想也是要吐血的事情。

曹操生前还曾经重用过司马懿,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司马懿在曹操这儿,是一声不吭,显得相当老实,成功骗过了曹操。

  1. 曹操去世以后,曹丕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曹魏帝国。这个时候司马懿居然以曹丕好友的身份,在朝中担任要职,依旧一声不吭。
  2. 曹丕一眨眼就挂了,曹叡上台以后,司马懿开始不安稳了,他逐渐带兵打仗,逐渐成为了军中翘楚,曹魏逐渐离不开司马懿了。
  3. 曹叡嗝儿屁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人压制得住司马懿了。他把二傻子曹爽骗得团团转,果断夺取了老曹家的皇权,成为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司马懿死了以后,司马师和司马昭一个管军事,一个管政治,把老曹家掐的死死的。唯一有点血性要跟司马家拼命的老曹家皇帝曹髦,结果还被司马昭的人给宰了。

司马家的心思,当时谁都明白了。他们不像曹刘孙三家,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夺取政权。他们是通过政变,篡夺了曹魏的江山。

老曹家创业未半,就被司马家给夺走了基业。曹操要是活着的话,我一定要劝他把司马懿杀了,最好也别传位给曹丕了,那是个短命鬼的血统。

再给诸葛亮写一封信。

孔明同志,你兢兢业业实在是不容易,可是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何必非要把自己弄到累死的地步呢?

刘备的江山,在刘备夷陵之战战败以后,其实已经是危如累卵了。那么后来蜀汉怎么还存在了41年之久呢?主要就是依靠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战败以后,开始收拾残局,到南边平定叛乱的郡县,收服蛮族。到东边与孙权重归于好,再次结成联盟关系。此后厉兵秣马,囤积粮草,准备北伐。

  1. 执政12年,将一个烂摊子活生生给救活了,这就是诸葛亮的本事。可是他不会放权啊,什么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
  2. 我知道你能干,但是你这么干,迟早是要把自己给干趴下的。我觉得你还是在成都好好歇着吧,有时间弹弹琴,唱唱歌,说不定能把司马懿给熬死了。
  3. 司马懿这哥们儿可是天天躲在家里跳舞,丝毫不担心内忧外患。这种心态才能长久,诸葛亮早就应该学学司马懿的这种养生策略了。

还有就是北伐的事情,别每次都自己亲自带队,分点人马让后起之秀们试一试,说不定能培养出一些中流砥柱呢?

之所以不给刘备写信,那是因为刘备已经做的很完美了。我实在是找不到理由劝说刘备,让他不要发动夷陵之战,因为就算是我,两个好兄弟被杀了,我也会奋不顾身发动这场战争。就不给他火上浇油了。

最后给孙权写一封信。

小孙啊,你可长点心吧,占了南郡这么长时间了,咋还不想着北伐呢?曹操刘备都被你给熬死了,你咋还没有一统天下的打算呢?

孙权用偷袭的方法,从刘备那边强行夺取了荆州,将北伐重镇南郡收入囊中。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将都城迁徙到武昌去。

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东吴的那帮文臣武将们感受到他对荆州的重视。只要荆州丢了,那么东吴就完了。

其实这可能吗?只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我敢说荆州丢了,孙权肯定是第一个跑路回建康的。

  1. 刘备占着荆州,那是打算北伐的。孙权抢走了以后,那么你去北伐啊,占据了这么好的档口怎么就不想着发家致富呢?
  2. 这就好比好不容易花大钱从人家手里买了一个黄金门面,他居然把门面改装成了自己居住的公寓,这还有天理吗?
  3. 孙权完全可以一方面从合肥出兵,一方面从荆州出兵,进而夺取天下。孙策当年只有江东之地,还不够稳固的时候,他就想着袭取许昌,夺取天下了。

孙权你咋这么怂包呢?要是不敢北伐的话,要不就把南郡再借给诸葛亮用一用。毕竟诸葛亮在祁山那山旮旯那边北伐怪累的。

你想给哪位三国人物写一封信呢?

三国只有九十年的历史,却诞生了数十位英雄人物。他们个个各领风骚,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在这里我最想给刘备刘皇叔写一封信。 刘皇叔您好,我是来自未来你的粉丝小刘同志。借这个机会向您写一封信,表达一下我对您的仰慕,顺便提一些建议。皇叔您和关羽张飞两位将军白手起家,以微末之力建立起来一个国家,这其中的艰辛就不用我多说了。复兴汉室,还于旧都。这份决心令人钦佩。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要发动夷陵之战,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假意和他们联合,待打败魏国时,再图吴国。还有就是不要杀刘封,一定要保全他的性命。加以培养,将来继任大统之位。千万不要传位给刘禅,他不足以担当大任。一定要传位给刘封,他才是天选之人。在他和诸葛丞相的配合之下,光复汉室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话!最后祝大蜀国万岁!

你想给哪位三国人物写一封信呢?

写信给他们干嘛呢?都是己作古的人了,自己又不想在三国中扮演什么角色,问这个问题的人大脑正常吗?

你想给哪位三国人物写一封信呢?

我是触摸灬未来,很高兴能接到你的邀请。

我想给庞统,庞士元写一封信,希望解开我心中久存的疑惑。身为凤雏为何要先追随于周瑜,厌恶于孙权,惹怒于曹操,最后投身于刘备,明知逆天而行,还要偏偏投身于此。最后壮志未酬身先死。可悲,可叹!

与你齐名的卧龙诸葛亮,宁愿隐于林间也不愿贸然出师,亏得刘备三顾茅庐,才得以出山,大展宏图。

究竟是为了什么,让你放弃本该拥有的骄傲,究竟是为了什么让你屈居于诸葛亮之下,本该大展宏图的你,却生不逢时,本该展翅翱翔的时候,却命丧落凤坡,智慧如你,如何料想不到要发生的事情,可偏偏发生了最不该发生的事,我不相信你不知道,只是没人给我解答。

想当初周瑜的火烧赤壁,没有你庞统,庞士元的铁锁连舟,如何可以成功,曹操之所以不怀疑其计策,完全依仗你凤雏的名号,可最终,世人只知道周瑜的火烧赤壁,却无人记得你的铁锁连舟。

周瑜死后你见到孙权,凭借名号完全可以受到孙权的重视,可是傲气如你,却迎来了厌恶,只因你对周瑜的不敬吗?想来不是,只是孙权双眼蒙灰,不识明珠罢了。本该拥有的尊重却迎来这样的下场!替你惋惜啊!

从江东出来,却无明主可投,曹操的赤壁一战,以对你产生怨念,断断不可投他,可刘备身边明明已经有了诸葛亮,以你的孤高傲气,为何还会去投他,是证明自己吗?还是不忍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我无从知晓。

最令人惋惜的就是你的身死,难道刘备真的是明主吗?酒席宴上的一番话,难道你还不清楚吗?真心的替你感到惋惜,也恨你的孤高傲世,一身才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门徒,聆听你的教诲,此后一生追随与你,不离不弃。

若入得法眼,请尽快回信,莫让他人抢得先机,我想做大师兄。

你想给哪位三国人物写一封信呢?

最想给曹操写一封信。

这封信必须是在赤壁之战之前,最好是在征伐刘表之前。

为什么要给曹操写信呢?

因为当时从形势上看,力量对比上看,统揽全局的能力看,个人魅力上看,只有曹操大概率能统一全国。

倘若,曹操统一神州,无论是自立为王或者延续汉朝,黎民百姓都有很大的几率安居乐业,国家走向正规,晋朝将不会出现,五胡将不会乱华,长达三百年之久的两晋南北朝大动荡将不复存在。三百多年间,数十万以致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竟屡屡发生。长安、洛阳、健康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有的还发生过多次。大片文明被毁灭,人口大面积锐减,记录的数字还不到汉代的三分之一。这简直是人间惨剧,一字一泪,是极其黑暗的历史时期。当真是“乱世为人不如犬”。

倘若,曹操统一华夏,曹操子孙最少三代清明。太平盛世司马懿就没有统兵的机会。更不会向晋武帝司马炎一样大封诸王,使诸王有兵力,内战很容易就打起来。

三百多年间,唯一有机会能改变这一切的,只有曹操。

曹操一统天下最好的时机,便是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赤壁之战。

因此,这封信要写给曹操。

信中最少应含有以下十一条内容。

第一,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讨伐刘表,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接连取得襄阳、当阳与江陵。这时的曹操,志得意满,中国的天下,他已经拿到了三分之二,剩下的荆州、江夏,与扬州九郡之中的六郡,益州、凉州,看来都已不成问题。于是,他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极其危险的,应及时消除。并对当前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那就是:立即停止追击刘备,并且不做对孙吴政权有威胁的事。

第二,止兵长江左岸,舰船远离,寻求陆地决战,同时,已献帝名义命孙权送任子于许县朝廷。任子,是人质。是用来控制各地有力人物的方法,也是用来安慰有力人物的缓兵之计。

第三,抓紧训练刘表所遗留下来的水军。北方兵士来到南方,水土不服,急需适应,同时北方兵士不长于水战,打不过江东的兵士。此时,修生养息,操练水军尤为重要。

第四,急调夏侯渊兄弟与张辽、李典、于禁前来支援。曹操对刘备和孙权是看不上的,赤壁之战如此重要,被他带来的知名将领,只有曹仁和乐进。因为,刘备兵少,只有一千多人。孙权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个小孩子。

第五,设计除掉鲁肃。鲁肃是彻头彻尾的主站派。他自从见到孙权之面开始,就暗暗地向孙权灌输另创一个朝代,自为皇帝的思想。鲁肃没有一点“中兴汉室”的抱负。他所行的完全是现实主义,而不是正统主义,他志在攀龙附凤,做新朝的“佐命大臣”。周瑜不是这样的。另外,鲁肃起了重要的协调的作用,他先是联络刘备,成为孙军与刘军的联络官。当程普不服气周瑜时,鲁肃成功协调了他们的关系,使他们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鲁肃在赤壁之战期间及前后,都极为重要,所以非除掉不可。周瑜虽然也是个厉害角色,可惜他的寿命不多了。

第六,与张昭联系。张昭是铁杆的投降派,他竭力主张向曹操投降,理由是:1是力量不成比例。2是当年孙策临死之时交代过他,倘若打不了胜仗,应“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所谓“缓步西归,亦无所虑”便是慢慢地,从容地归顺曹操所主持的徐县朝廷,也不必有什么顾虑。

第七,天气已冷,粮草不足。不与孙刘联军在水面上接触,诱敌上岸决战。争取时间,以待粮草与后援。

第八,堤防一个叫黄盖的人,他是假投降,可以将计就计,生擒黄盖,已状声势。

第九,以汉献帝名义任命刘备为荆州刺史,使孙权和刘备互生间隙,互相猜测,自相残杀。诸葛亮在给刘备设计的战略中,说的极是明白,先取荆州,再占益州,然后,荆、益两州的兵同时出动,用钳形攻势对曹操作战。这次,曹操来的太快,没等刘备拿下荆州,刘备不得不依靠孙权的力量抵挡曹操。实际上,没有曹操的压力,孙、刘为了荆州迟早会反目,会翻脸。事实上的历史也是如此。

第十,使徐庶引领张郃、臧霸驻守函谷关,以防马超、韩遂。

第十一,杀掉司马懿父子,以绝后患。

遥想,曹丞相如能在公元207年看到这封信的内容,并采纳的话,我国历史就要重写了。统一将指日可待,我华夏儿女饱受摧残的三百多年的黑暗历史将不复存在。想一想就很兴奋。

你想给哪位三国人物写一封信呢?

想给诸葛亮写封信就问一下,先生您在《出师表》中说的“躬耕于南阳”是不是在南阳?我想,先生肯定觉得莫名其妙,怒斥道:不是南阳,难道是襄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