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功盖世,有“将不过李”之称,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十三太保指的是13个人,他们大多都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可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其实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是号称可以和项羽相提并论的猛将,被称为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从五代时期开始,收养义子似乎成为了一种习俗。

十三太保中,有12个都是李克用收养的义子,李存孝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可惜最终的结局却让李克用黯然落泪。

01李存孝是李克用最有用的义子。

其实孩子不用生多少,有那么一个比较中用的就可以了。很显然李克用是向广撒网多捕鱼。他自己生不了那么多有用的儿子,就找来了一堆有用的义子。

这些义子组织一场篮球赛还多俩候补队员,可见李克用是希望用义子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夺取江山。

罕之奔于太原,李克用表为泽州刺史,仍领河阳节度使。三月,克用遣其将李存孝率师三万助之,来攻怀、孟。城中食尽,备豫皆竭,张言遣其孥入质,且求救于太祖;太祖遣葛从周、牛存节赴之,逆战于流河店。---《旧五代史》

李存孝这哥们儿,本来叫安敬思,李克用年轻的时候南征北战,抓了不少俘虏,这孩子就是被李克用给俘虏来做佣人的。

可以说李存孝这一身的本事,真的要多亏了自己的这位义父。长大以后的李存孝,比其他孩子要开窍很多,尤其是在武功方面,基本上是把其他兄弟摁在地上胖揍的那种水平。

  1. 别说他的兄弟,大魔王黄巢每次遇到李存孝撒丫子就跑路,为什么?特么的打不过啊,打得过谁愿意跑路呢?多次碾压大魔王的战绩,使得李存孝在军中名声大振。
  2. 听说有个叫孟方立的节度使要跟干爸爸李克用抢地盘,李存孝二话不说就冲了出去,连续占领了孟方立的洺州和磁州,并且胖揍并且俘虏了孟方立的大将马溉、袁奉韬。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孟方立看到这局面,也没什么脸面活着了,就把自己给剁了。
  3. 此后整个昭义镇都成了李克用的地盘,这个地盘上的最强王者就是李存孝的干爸爸了。但是朱温看不过去,所以多次派人前来进攻李克用,全都被李存孝摁在地上摩擦了一阵子。

可以说李克用这一段时间所有的战功,基本上都是李存孝这个干儿子打下来的。连李克用自己都有些诧异,这孩子难道真的是项羽投胎吗?

02功高盖群臣,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李存孝太有用了,有用到身边的12个兄弟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什么十三太保,好像就他这么一个太保在拼命立功,其他太保都在耍宝一样。

景福二年春,大举以伐王镕,以其通好于李存孝也。二月,攻天长镇,旬日不下。王镕出师三万来援,武皇逆战于叱日岭下,镇人败,斩首万余级。时岁饥,军乏食,脯尸肉而食之。进军下井陉,李存孝将兵夜入镇州,镇人乞师于汴;汴帅方攻时溥,不暇应之。---《旧五代史》

在这种情况下,用心良苦的父亲李克用,也意识到了这小伙太冒光,周围投射过来的眼神都有点不对劲,所以李克用要杀一杀李存孝的威风。

当他再一次击败朱温,保住了昭义地盘以后,李存孝本可以提领节度使职位。李克用却仅仅给了李存孝汾州刺史的职位。其他兄弟算是舒坦了,可是李存孝心里有点不舒服了。

  1. 就算是呆子也知道,李存孝的功劳有多大,为什么李克用如此偏心呢?李存孝根本就不能理解李克用的良苦用心,他只觉得李克用这是在偏袒其他人。
  2. 为了安抚李存孝,在邢州节度使安知建与朱温勾结以后,李克用上书唐昭宗,任命李存孝为邢州节度使,可是对李存孝的打压并没有结束。
  3. 当敌军王镕、李匡威联合起来对付李克用的时候,李克用任命李存信协助李存孝一起进攻他们。可问题是李存孝和李存信是死对头,李存信一直嫉妒这个小弟的战功。

所以当李存孝停滞不前的时候,李存信就写信给李克用告状,说李存孝这小子有反叛的想法,老爹你可要长点心啊。

惊恐之下,李存孝果然是一步踏错,主动和朱温勾结,并且表示,愿意带着名下的三个州郡全部归顺朝廷,当时的唐朝是被朱温所控制,这就是要投降朱温了。

李存孝的叛变,对李克用的事业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为此李克用非常郁闷,发誓一定要抓到这小子好好问问。给你吃给你喝,教你射箭教你开车,到头来自己却成了东郭先生,李存孝却成了一条毒蛇。

03五马分尸的李存孝,实在是太可惜了。

朱温这边得知李存孝的归降,笑得牙花子都要翻出来了,这跟中了六合彩一样让人兴奋。过去一直为难自己的对手,现在成了自己的麾下,这个时候该干嘛?当然是该冷静一下。

因为投降分好多种,有人投降为了功名,有人投降为了钱财,还有人投降是为了要你的命,朱温当然不会傻到裂开相信李存孝。

所以他一边给了李存孝节度使的身份,一边吩咐李存孝反过来直接向李克用发起进攻。这一招够狠的,简直就跟多尔衮让吴三桂和李自成死磕到底是一个路子。我就整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些权谋家都像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呢?

乾宁元年三月,邢州李存孝出城首罪,絷归太原,轘于市。邢、洺、磁三州平。武皇表马师素为邢州节度使。---《旧五代史》

李克用怒火中烧,立刻带兵要削死李存孝这个瘪犊子。朱温让王镕带兵协助李存孝,可是王镕这哥们儿胆子太小,被李克用削过一次以后,立刻举双手投降。

我说李存孝到现在还是搞不清楚状况,到底是朱温强呢?还是李克用强呢?为啥王镕看到李克用就投降呢?这还用解释吗?

知道自己被带入坑的李存孝,当然是没什么心思跟自己的干爸爸干一架的,再加上李存信这位大哥一直在李克用身边诋毁李存孝,最终李存孝哭哭啼啼地站在城楼上对着李克用说,都是李存信害的我啊!

李克用哪里管得了这么多,拿下城池以后,把李存孝送到太原就给杀了。李存孝的死非常凄惨,是被五马分尸的,可见李存信在其中做了多少工作。

总结:李克用是真的舍不得杀掉李存孝。

李克用知道,自己的这个干儿子李存孝,虽然战斗力高的惊人,可是这情商也是低的惊人。明知道是个陷阱,他还是往里面跳。

所以李克用本来只是吓唬吓唬李存孝,希望周围的将士们为李存孝求个情啥的。万万没想到啊,这些个将领们一个屁都没蹦出来,也就是说他们都想要杀掉李存孝。

为什么呢?因为李存孝太强了,他要是还活下去,这帮将领可就没活干了,这么早下岗连退休金都领不到,他们才不做这种傻事。

此后李克用每次提到李存孝,这两只眼睛就泛红。因为这件事伤心过度,李克用从此不再与朱温争锋天下,也就失去了夺取天下的野心。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

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功盖世,有“将不过李”之称,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十三太保李存孝是唐末人,历史上都说是五代十国第一猛将,在896年就被其干爹晋王李克用杀了,而且是五马分尸,,跟五代十国扯不上关系。。。历史上武功盖世的两个人,一个是秦末楚霸王项羽,一个是唐末武将李存孝,”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是二人英勇无敌的称号。项羽、李存孝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李存孝还不如项羽。李存孝是沙佗人云中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也就是干儿子,因李存孝武艺高強,屡立军功,受到同为太保的六哥李存信的妒忌,常在李克用面前诽谤李存孝,有功得不到封赏,李存孝心生不满,联合朱温反对李克用。李克用亲自率军围困李存孝所驻城池,断其水源粮草四十多天,李存孝出城投降,李克用将其带回太原,小犊崽子竞敢背叛我,李克用将李存孝五马分尸,但李存孝天生神力,将五匹朝不同方向前奔驰的马拉回,连续几次都一样,这是人的生命本能,五马无法分尸。但李存孝不得不死,只能叫士兵用剑挑断自己的脚筋手筋,李存孝再无力与五马抗衡。李存孝是悲催英雄,为他人卖命,落得个五马分尸的凄惨下场。

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功盖世,有“将不过李”之称,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粟特族,今山西省灵丘县人,唐末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被称为唐末第一猛将。我们常常这样来夸赞他:“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功盖世,有将不过李之称!”其实真正的原话是这样的:“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那么,李存孝是何等的大角色,能与项羽齐名?经得起后人如此称道!我们不妨多个方面来剖析这个人物。

李存孝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子”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所以被称为“十三太保”。

李克用作为李存孝的义夫,也是位习武之人,他收李存孝为义子之后,就开始带着他东征西讨。李存孝作为习武之人,不得不先说说他的随身兵器。他使用的兵器名为“禹王槊”,是中国古代兵器的一种。其基本形状为一根铁棒前面铸有一只手。禹王槊是一种异常沉重的兵器,很少有人可以轻松抡起它。回顾中国古代英雄人物,估计只有李存孝这样的张飞式人物才可拿得动那般硬核武器。就此看来,不难推测出,历史上的李存孝应是个非常勇猛的彪形大汉。

诚然,这样的神奇人物必然也少不了些许神奇的色彩。相传,他从小天生神力,曾赤手空拳打死一头猛虎,这可比武松木棒打虎更加神秘厉害!

拥有这样的美名,那他的生平必然也是功绩满满。众所周知,唐末战乱连连,国家四分五裂。当时的晋王李克用与孟方立为争夺疆土常年交战,最后是李存孝进攻邢州,勇猛冲阵,最终孟迁兵败投降;且有李存孝参与了李谠与李罕之的战争,救援李罕之,攻占了滁州;后李存孝又占领了晋州、绛州等地,为晋军立下汗马功劳。李存孝就算称不上救国英雄,也得道一声他英雄豪杰!这样的英雄本应该享受着世人们的爱戴与拥护,可谁曾想英雄的结局,终究是如此悲惨。据史记载,李存孝最后被挑拨与其义夫对抗,又因对方是自己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手下,一时间心慈手软竟被擒了去。可万万没想到,正是自己以前手下的将领,因嫉妒李存孝,一心想害死他,要求将其处死。李存孝便被施以“车裂之刑”,惨烈死去。

至此 ,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人要称“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无论是项羽还是李存孝,他们死的都很惨,项羽是被逼到无路可走时自杀了,头和胳膊都被人抢去领赏了,李存孝也很惨,被五马分尸,头是头,胳膊是胳膊的。所以英雄的下场总是很悲凉的,或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了真正的英雄。

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功盖世,有“将不过李”之称,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是十三太保里最有名的。据记载,他的勇猛过人,堪比李元霸,英勇善战,可与项羽齐名。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们仨要同时出现,指不定能把天拉下来,地提起来。

这个玩笑当然是夸张过度了,可在如今陕西境内流传的关于李存孝小时候为救父亲打死恶虎的传说,倒是有几分可信度。

因为,李存孝其人确实是个奇才。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后,他几乎终身伴随李克用身边,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李存孝是史上难得一见的将才,他武技非凡,又天生神力,每次充当先锋杀敌,敌人都是闻风丧胆,不战而逃。

甚至还有猛将一看对方是李存孝带兵,就死守城中,不愿迎战的。李存孝攻城,很多时候都不用浪费一兵一卒,其勇猛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存孝的身体再刚硬,仍是躲不过小人的中伤。后来,李存孝被义兄李存信挑唆,起了反叛之心,失败后被判了五马分尸之刑。

奇怪的是,五匹马不但没办法将李存孝撕成肉块,反倒被他拉得紧紧靠在了一起。

监斩官大惊,但却无可奈何,事情陷入僵局。李存孝风云一生,深知这次无论如何自己都是免不了一死了,便主动提议让人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然后才顺利行刑。至此,一代猛将含恨而亡。

好在,历史终究还是留下了李存孝最风光最辉煌的痕迹,一句“将不过李”,足以安慰亡魂。

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功盖世,有“将不过李”之称,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后唐李克用十三义子之一第一猛将李存孝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令敌丧胆虽结局悲惨却战功赫赫、威震天下,不愧五代十国第一猛将之称。

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功盖世,有“将不过李”之称,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李存孝是唐末权臣李克用的义子,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

民间流传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就是楚霸王项羽,李就是号称十三太保的李存孝。

李存孝可不是一般人,十几岁为救老爸就在秦岭山下打死一头恶虎。这么勇猛的人确被养父五马分尸,这即说明此人能为出众,确也智商不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