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李煜本身就很有才华,就算不做皇帝,也不失成为陶渊明、谢灵运之流。他一生恬淡,给自己取的外号不是居士,就是隐士。可见他有归隐之心。但是他也成不了后来的李煜了。
因为这种性格,他也成功躲过了哥哥和叔叔争夺皇位的政治漩涡。可惜最后皇位偏偏还是砸在了他头上。
一个写尽奢华美景的才子,突然成为了一国之君。身份的转换,使得李煜的词风其实也有了一定变化,格局开阔了,心情却郁闷了。
亡国之后的李煜,词风更是突变。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无尽的国仇家恨,全都被李煜倾注在了词中,最关键的是,他还不能说的那么明显。
01李煜前期的词风,似花间一壶酒,极尽奢华与糜烂。我们读李煜的词,一般都是读亡国以后的词。其实在亡国之前,李煜就曾写了很多词曲。也正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才华与乃父相似,所以才被李璟所看中。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沙》
李煜从小出生在帝王之家,是李璟的六皇子,本名李从嘉,登基以后才改成了李煜。从小过惯了宫廷生活,他自然是十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新五代史》
这一段时间他的词风,那是畅快淋漓,奢华无比的。每天在宫中饮酒作乐,美女相伴。华丽的服装,精致的楼台,这都是李煜当时的题材。
可以说,没有过过这种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体会到李煜的感受的,也绝对写不出那种华丽的辞藻来。
- 能写出这种词的,比如有曹操的儿子曹植,那也是皇子。再比如就是李煜的父亲李璟,正儿八经的皇帝。其他词人就算才华再高,也只能有想象的份。
- 可问题是,这一段时间的词,大家喜欢吗?并不喜欢。就算其中有非常经典的词句,可并不能被后世所铭记,为什么呢?太浮躁了。
- 这一段时间,李煜享尽了荣华富贵,所谓饱暖思淫欲,他的脑子里整日里所想的都是男欢女爱。比如说描写男欢女爱的《一槲珠》,再比如说他的《浣溪沙》,描写了灯红酒绿的腐烂生活。
我们不能责怪李煜,因为他所处的生活圈子实在是太小了。他只能够认识王公贵族、妃嫔宫女、舞女歌伎等等。这种状态下,他还能写出什么深刻的情绪呢?
02李煜后期的词风,似婉约秋风中的一把剪刀,丝丝入扣。真正的李煜,是在亡国之后,才逐渐活出了自己。他生性懦弱,不敢跟宋朝为敌。宋军压境之际,他把自己最重要的大将林仁肇给杀了,自断长城。
- 此外他还自降封号,只称南唐国主。这一切的操作,其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希望自己依旧可以在江南过奢华的生活。
- 但是可能吗?这是不可能的,僵持了15年之久,李煜最终还是被宋朝给带走了。到了宋朝以后,李煜没有了雕梁画栋的房子,没有了妻妾成群的后宫,也没有了前呼后拥的奴仆。
- 他所能拥有的,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宅子,还有那一轮明月。每天被囚禁在这样的屋子里,就算宋朝发给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处呢?
当时没有电脑、电视和手机,打发时间纯粹靠自己瞎折腾。李煜发挥了自己的老本行,开始写词了却残生。
这一段时间的词,才写出了真正的李煜。国仇家恨,离愁别绪全都涌上心头。每每被宋朝侮辱的时候,李煜就想到了写词来排解烦恼。
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新五代史》
所以李煜在这个时期的词,又是前面那一段时间所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词人,都无法写出李煜这样的词,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做亡国之君的痛楚。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李煜是一代君王,可是偏偏自己把国家给丢了。这种感觉,一般人能够体会到吗?根本不可能。所以他们也写不出李煜的这种独特滋味。
这些词就好像剪刀一样,一点一点把人的心情给剪碎了。如果李煜没有做过帝王,是真的很难体会这种感受的。
03李煜真的不是一位好皇帝吗?可能你对好皇帝有什么误解。很多人说李煜不适合做皇帝,只适合做词人。可是李煜在宋朝的高压之下,还真的坚持了15年之久,换我们去能坚持下来吗?
- 在经济上:
李璟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战争,以至于南唐的经济实力非常差,国库里压根就没什么钱。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煜都下令减免部分赋税,希望老百姓过好日子。
当初李璟设立的诸路屯田使,被李煜撤销。转而将屯田分拨给了各州县自己管理。屯田获得的租税,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这一高薪养廉的措施,数百年后证明依旧有效。
由此可见,李煜在经济上的确是做出过一定贡献,其实在军事上,李煜也曾经努力过,只是现实太残酷了。
- 在军事上:
最初李煜对付宋朝所采用的是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的策略,他认为宋朝大军劳师远征,在前线一定耗不起。
在臣服宋朝以后,李煜依旧在暗中招兵买马,等到宋朝与南唐开战以后,李煜甚至亲自巡城鼓舞士气。
在外交上,李煜也不甘示弱,写信给吴越王钱俶,希望他能与宋朝决裂。战况紧急的情况下,李煜甚至派人送信到契丹求援。
甚至在宋朝打到金陵城下以后,李煜依旧坚守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可见李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庸主,只是时也命也。
总结:不做皇帝,李煜也不可能成为一代词帝。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他们本来的面目。李煜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凄美的词句,跟他皇帝的身份,是完全分不开的。
没有体会过华丽的宫廷生活,李煜就写不出奢靡的辞藻。没有体会过亡国之痛,李煜也写不出伤心欲绝的句子。
放在任何一个太平时期,李煜都能够成为一位比较优秀的帝王。可惜他就处在了乱世,而且还处在了实力弱小的那一方。
这是天意,李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坚守国门15年之久,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让他是一代词帝呢?如果又能写词、又能打仗、还能治国,那不是要羡慕死别人?
参考资料:《宋史》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南唐后主李煜,一个亡国之君,一个悲情的君王。在历朝历代众多皇帝中,盛世明君,创下千秋功业者有之,暴虐成性,昏庸至极者有之。而李煜两者都不是,要是排帝王功绩李煜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有。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李煜出生在一个不和平的年代。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原名李从嘉,即位后改称李煜。李煜虽说是第六子,但是李璟前五个儿子除了太子李弘翼全都早亡,故而李煜也算次子,太子李弘翼多猜忌,总觉得李煜觊觎皇位,对他处处提防,李煜无心皇位,自称号钟隐,莲峰居士,寄情诗词歌赋,不参与政事,向兄长表示对皇位没有半点想法。
李煜原想诗词歌酒一生,不曾想命运跟他开了玩笑,太子李弘翼暴毙,李煜被李璟封为太子。
宋建隆二年(公元前961年)南唐元宗李璟驾崩,25岁的李煜在金陵登基,开始了他无奈又无力的后半生。
历史上对南唐后主的评价多有贬义,李煜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他优柔寡断,用人不善,不是一位治世的明君,史书对亡国之君向来不友好。然而南唐亡国,并不是李煜一人之过,李煜登基时,南唐已经尊宋为正统,南唐国运早已开始走向衰败,李煜,一个不擅于治国的帝王接下了一个烂摊子。
李煜在位十五年,前十年赵匡胤的刀锋还未瞄准南唐,南唐臣服于宋,向宋纳贡,在夹缝之中求生存。然而一切的平静在宋灭掉南汉之后被打破了。
公元971年,宋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恐慌,自降国号,称为“江南国主”,并派其弟李从善去宋朝贡,表示臣服。李煜不战自降,确实怯弱,但是,不过形势所逼,实力悬殊,李煜要想保住南唐,别无选择,只能表示归附。
宋朝几次三番招李煜入京,李煜不敢去,一次次退让,开宝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甚至要接受宋朝的封爵。然而这一切都是白费。
李煜没有雄心壮志跟宋朝殊死搏斗,他只想求得偏安一隅,注定只能成为奢望,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宋朝要统一天下,南唐的覆灭即将来临。
公元974年,宋朝终于要对南唐下手,要李煜入京,李煜不从,上表:"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李煜不是一个治世的明君也没有野心,他百般退让只想求得南唐一个生存之地。但是宋朝要一统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公元974年,南唐和宋开战,节节败退,各路主将陆续被杀,援兵也阵亡途中。
公元975年二月,宋进攻金陵,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将力战而亡,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宋太宗即位后,改封陇西王。故国不在,李煜曾是帝王之尊,而今被囚禁在宋,受尽屈辱,回首故国,满心的凄苦唯有寄托在词中,李煜的创作在亡国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首《虞美人》道不尽李煜的忧愁,道不尽李煜对故国的思念。
公元978年八月13日(农历七夕),李煜生日那天,宋太宗赐毒酒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
死亡大都是是亡国之君的归途,而李煜也逃不过,那年李煜42岁,他生于七夕,亡于七夕,这种巧合给李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似乎对李煜来说这是一个适合他的日子。
李煜,一个生错帝王家的君王,不爱国事,喜歌词。倘若他是一个世家子弟,那么以他的艺术成就会被后人捧上神坛,历史上留下的都会是他的美名,他的才气。可惜,他是一个帝王,还是一个亡国的帝王。一代词人可以寄情山水,自在洒脱,像那“奉旨填词柳三变”,功名且做浮云,但是作为南唐后主,他要担起一个国家的兴亡,要承担亡国的责任。
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悲情的君王,继花间派词风,开婉约派先风,投错帝王家的“千古词帝”。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李煜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我认为他也能够成为一代词帝。这要从李煜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国君,即便他不当国君,也依然会是一位皇族。那么,虽然身份与地位变了,但大时代的命运却是不能改变的。因而,假若李煜作为一名皇族,和帝王面对的命运也会相差无几。
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后,李煜降宋,封违命侯。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换做另一个皇帝,则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和宋军硬碰硬血拼。而这样的结果只会是皇室与百姓都深陷战火中、造成满目疮痍的局面。接下来,皇室成员或死或降。
第二种,和历史上一样,整个皇族及高官向宋军投降,保百姓平安。
假若李煜在战火中失去性命,那么,则不会有后来流传千古的《虞美人》和《相见欢》。
抛开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和《相见欢》不说,李煜在儒雅风流的前期词作中,每一阙都让人回味无穷,可谓字字珠玑。他曾经纵情在惬意的山水间,后来也要面对日渐衰微的南唐河山。因而,他同样会构思出以下这些千古杰作。与同时代的词人相比,亦是上乘之作: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反之,如果李煜也随着皇室向宋军投降,美貌的小周后还是会落入赵光义的魔爪。在那样的情况下,具有文人清高的李煜同样会作出这两阙千古绝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年-978年)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自小就极具艺术天分。他不通政治,但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在词作上的成就最高。仅有短短38年历史的南唐,正因为有李煜的佳作为它增色不少,才能在历朝历代的人们心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子。因而,无论李煜身为帝王还是皇族,他都会是当之无愧的“千古词帝”。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1.李煜如果不当皇帝,就写不出后期作为亡国之君的优秀作品,也就不能成为一代词帝。
李煜才华横溢,在诗词创作上有两把刷子;但对政治不感兴趣,有陶渊明、谢灵运之风,他短暂的一生生活恬淡、与世无争,常称自己是居士或者隐士,归隐之心很明显;这样的人掌握政权是适应不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活的。
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也不是有宋 一代最优秀的词人,如果他不当皇帝,就体验不了身为帝王的亡国之痛,就写不出读之有物、情景交融、催人泪下的后期名作,也就不能成为一代词帝了;单纯地凭文学创作,他生活环境狭窄,无法超越自我,创作技巧与内容的广阔性与三苏、王安石、范仲淹不能同日而语。
2.李煜在亡国之前,缺乏国计民生情怀,视天下苍生于无物,词作并没有可取之处。
本质 上,李煜就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官二代,他前期的作品,极尽奢华与浮糜,读之无物,感无病呻吟之感,也得不到后人的重视。如: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沙》
这种描述贵公子奢华糜乱生活的陈词滥调,极为平庸,毫无可取之处;身为李璟的第六皇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 人之手,缺乏国计民生情怀。
这时期,包括他登基之后到亡国之前的作品透露出他十分享受繁花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每天在宫中与环肥燕瘦的美人饮酒作乐;华丽高贵的服装、妩媚动人的女子、精致的楼台亭榭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辞藻华丽是他这时期作品的风格之一,没有什么史学与艺术价值,这是不做皇帝时李煜词作的主要特点。
3.亡国是李煜人生的大不幸,却成就了他的词风。
李煜还真不是当皇帝的料,北宋赵匡义的大军压境之际,他把自己能征惯战的大将林仁肇给杀了,这是自毁长城之举;李煜被带到宋朝后,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从此远离了雕梁画栋的官邸,没有了颐指气使的生活作风,妻妾成群也化为乌有,反差太大了。
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新五代史》
李煜这个时期的词,充满了作为亡国之君的痛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甚至,为他洒出同情的泪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绝命词,他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矛盾的对比,抒发了自己生命落空的悲哀和忧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含义是什么?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语言凝练优美 ,无刀砍斧削、辞藻堆砌的痕迹,以问开头以答收尾,从问天开始过渡到问人最后扪心自问,通过凄楚音调的曲折回旋展现了自己游刃有余的诗词艺术技巧,形成了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但尽管艺术上是成熟的,不过依然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仍然是自己对人生不幸的感叹,题材太狭窄了,还真不能与陆游、黄庭坚的词作之格调相提并论;同情他的人生际遇,是后来的人们喜欢这首词的重要原因。
因而不做皇帝,李煜也不可能成为宋 词的翘楚,更达不到一代词帝的境界。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如果李煜没有当皇帝,应该还会是一个不错的词人,但是质量可能没有那么好,传世之作可能会更少。
首先,李煜的词数量很多,并且亡国前后的词有着很大不同。亡国后,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的词更加哀婉伤痛,有直击心灵的冲击力,有了更多的家国情怀,才能从小情小爱的花间词中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帝王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差别造成的,如果他不是帝王,可能没有这么强的感受,也就做不出流传千古的好词。
其次,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他的身份和传世的象征,作为帝王和作为文人的双重身份,也使得他再历史上这么特别,这么突出,也是他可以被世人铭记的原因之一。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后主,长于词赋。在北宋太祖赵匡胤南下的统一战争中失国,被封为违命侯,后又被毒杀。
李煜的词赋创作分为两个部分,失国前内容多为后宫的风花雪月,失国后内容多为怀念故国的伤怀之作。后期的词作成就较大。
李煜著名的词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表达了其亡国前的宫廷奢华生活和亡国时和成为“臣虏”的伤感和思念故国的忧思。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李煜不当帝王,就不会有人生的大起大落和大喜大悲,很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词作成就。更不会成为一代词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