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怎么窃取大秦皇权的?
导语:
赵高是秦帝国灭亡的根源所在,因为他的乱政,导致秦始皇所建立的所有秩序都被破坏掉了,结果造成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
那么赵高作为一名宦官,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秦帝国核心,夺取秦帝国权力的呢?不得不说赵高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险和挑战,没有足够的胆量和计谋,办不成这样的大事。
01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赵高用心得到秦始皇信任。赵高是出生在秦王宫之中,所以从小就做了太监。不过赵高这个人比较聪明,当时秦始皇重用李斯执掌朝政,又偏爱韩非子法家文化,所以赵高偷偷在背地里学习了大量的法律知识。
秦始皇得知赵高熟悉法律以后,非常高兴,所以提拔赵高做了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并且负责胡亥公子的教育工作。这件事对赵高的一生来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 首先赵高拥有了和秦始皇在一起的机会,赵高为人聪明,博得了秦始皇的喜爱,能够时常伴随左右,逐渐渗透进了秦帝国的核心系统之中。
- 其次赵高得到了辅佐公子胡亥的机会。虽然胡亥不是继承人,不过能够辅佐一位王子,将来怎么样也可以得到荣华富贵。
- 再者赵高参与到了朝政的治理之中。这段时间培养了他的治国能力,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有足够的信心去管理这个国家。
对赵高来说,秦始皇的提拔,那就是让他一步鱼跃龙门了。不过赵高没有感到骄傲,而是尽心尽力地在秦始皇身边服侍着皇帝。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愿望,成为秦始皇的心腹。
对秦始皇来说,赵高就算再聪明,那也不过是一个太监,永远无法登上大雅之堂。所以秦始皇并不打算将赵高提拔得过快,主要是为了留在身边。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史记》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比较信任宦官,而赵高这样底子比较干净的宦官少之又少。因为赵高出生的时候,就成了太监,一直在秦王宫长大,所以没有任何理由背叛秦皇室,除非他想自己做皇帝,否则权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作用。
02胁迫李斯改立胡亥为帝,回头又杀掉李斯取而代之。秦始皇外出巡游天下的时候,在沙丘病重。他吩咐赵高赶快把公子扶苏从便将召回来,而且已经立好了遗诏。
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於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史记》
这个时候的赵高脑筋就要动起来了,他知道公子扶苏跟自己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如果扶苏登基做了皇帝,那赵高的小命可能就不保了,至少荣华富贵是没了。
相反他跟公子胡亥的关系很好,毕竟秦始皇让赵高负责胡亥的教育,所以两人走的非常亲近。这个时候赵高就没有传召公子扶苏,恰逢秦始皇暴毙,所以赵高索性就将遗旨给藏了起来。
- 他想让胡亥做皇帝,可是胡亥不敢,没有李斯的支持,谁敢轻易登基呢?李斯是秦帝国的开国功臣,又是大秦的宰相,自然是位高权重,说话有分量。
- 于是赵高前去说服李斯,他告诉李斯,蒙恬和扶苏的关系,绝对比你跟扶苏的关系要好。等到扶苏做了皇帝,你这个丞相的位置铁定是要让给蒙恬的。到时候不能善终的可能就是你李斯了。
- 李斯觉得有道理,索性就答应了赵高的请求,改立胡亥为皇帝。等到胡亥做了皇帝以后,赵高为了夺取丞相的权力,所以就不断在秦二世身边说李斯的坏话。
他扬言李斯从来不把秦二世放在眼里,而且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所以常常口出狂言。并且李斯和陈胜是老乡,说不定他们有什么关系。
这一系类的谗言说出来以后,秦二世彻底怒了。于是李斯全家被抓了起来,手下的亲信也都被逼死。李斯不堪刑罚终于认罪最终被斩杀。
杀了李斯以后,赵高实现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那就是取代李斯,成为了秦帝国的丞相。有了相权,赵高就成了仅次于秦二世的帝国首脑。
03怂恿秦二世胡亥诛杀兄弟,顺带着逼死了胡亥。当时秦始皇虽然死了,可是扶苏还没有死,所以赵高怂恿胡亥立了一道假诏书,以秦始皇的名义,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
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史记》
蒙恬认为其中有假,希望扶苏三思,可是扶苏可能是喝了点小酒,想都没想就抹脖子了。蒙恬一看皇子都死了,自己还活着干嘛呢?索性也抹脖子自杀了。
这本来是比较冒险的一件事,没想到这二位的智商实在是有点感人,所以赵高的计谋完全得逞。不过这件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 因为秦始皇还有好几个儿子,这些儿子都有可能成为秦二世的威胁。一旦赵高的阴谋被揭露了,他们都会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将来要杀赵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 所以赵高再次怂恿秦二世,把这几个兄弟都给杀了。秦二世当然高兴,这些人是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当然不能留。所以秦二世丝毫不顾及兄弟感情,一个个把他们给赐死了。
- 秦始皇没有搞分封制,而是实行的郡县制,所以皇子们手里是没有军权的。这就成了赵高实现计划的现实条件了。
如果你觉得赵高会罢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实现第二个愿望的赵高,还有第三个愿望,那就是做皇帝。
他成天伺候人,也想被人伺候一回。可是秦二世是皇帝,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秦二世给宰了。趁着起义军击败了秦军,秦二世对赵高不满的时候,赵高索性就把秦二世给宰了。
他走上大殿,打算以嬴姓赵氏的血统身份登基称帝。结果大臣们都低头不语,无奈之下赵高只好把皇位让给了子婴,自己执掌皇权。第三个愿望他没有实现。
总结:贪婪的赵高,最终失去了方向感。其实一路走来,赵高的操作一直都很稳。如果他最后成功了,说不定后来的史书上,也会把他形容成一位雄才大略敢作敢为的太监皇帝。
只不过他最后还是失败了,我是在搞不清楚,赵高在最后登基的时候,到底在害怕什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挡赵高呢?
我认为当时的赵高失去了方向,他本以为除掉秦二世,这天下就是他的。其实天下早就已经不是秦国的了,更不会是他的。而且他的皇位也不会有任何大臣愿意承认。
无奈之下的赵高进退失据,最终在慌乱之中,被刚刚上台的秦王子婴给斩杀了。赵高夺权的一生只完成了两个半,最后半个皇帝梦是没有实现了。
参考资料:《史记》
赵高是怎么窃取大秦皇权的?
赵高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帝制时期的第一个权宦,他生于隐宫,由于通晓法令又擅长书法被秦始皇发现,又因为做事勤快,善于逢迎,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安排他当了中车府令兼符玺令。殊不知在赵高巧言令色的背后却是包藏祸心、暗流涌动,等秦始皇一病故,他就凶相毕露,篡改遗诏,冤杀扶苏,扶持胡亥,陷害李斯,逼杀二世,他从一个小小的宦官一步步成为郎中令、丞相,渐渐的大权在握、横行秦宫,那精明的赵高究竟是怎样步步为营的呢?
一、初露锋芒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史记·蒙恬列传》赵高,嬴姓,赵氏,原属赵国王室宗亲,不知犯了什么法,赵高的兄弟几人都生于隐宫,也就是囚犯子女的住所,赵高的母亲也因受到刑罚而身体残缺,根据司马迁的说法,赵高家族“世世卑贱”。虽然出身不好,但是赵高却“自强不息”,他知道想要改变命运、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于是他勤学法令、苦练书法,终于在这两个领域都有了很深的造诣。
1、精于书法。赵高的书法造诣有多深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到:“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举了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其中就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曰:“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就是说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在全国推广的小篆字体中,就有赵高编写的《爰历篇》六章,此外,赵高还负责教胡亥练习书法。
2、深通法令。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渐渐的发展成了一个“法制性国家”,急需通晓法令的人才,赵高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私下勤学律法,终于学有所成,被爱才惜才的秦始皇发现,并派了赵高去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律法,可见在人才济济的秦朝,赵高之才也是首屈一指。
凭借着这两项绝活,赵高在秦始皇面前混的风生水起,颇受信任。据说有一次赵高犯下大罪,蒙毅准备按照秦律对赵高进行惩处,但巧燕善辩的赵高又一次蒙蔽了秦始皇,不但罪责被赦免还官复原职,可见秦始皇对赵高的倚重。获得皇帝的青睐,从隐宫调到皇帝身边,这是赵高身份的第一次转变。
二、沙丘政变野心勃勃的赵高从来就不甘心只当一个默默无闻、身居幕后的宦官,他一直在伺机而动,直到秦始皇的突然病逝,终于让赵高看到了机会。当时,由于秦始皇死的突然,给长子扶苏的诏令没有及时发出,遗诏就落在了掌管符玺的赵高手里。由于此事极为隐秘,所以知道此事的只有赵高、胡亥、李斯三人。而因为之前赵高曾教胡亥学习书法和法令,二人关系匪浅。也许从那时起,赵高就已经开始为自己布棋铺路,在大秦帝国最高权力交接之时,赵高便想废兄立弟,为此他做了三件事:
1、劝说胡亥。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幼子按照秦国之前“立嫡立长”的惯例,他一早就知道自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所以刚开始他对于皇位并没有非分之想,只想做一名逍遥自在的皇室宗亲。然而想要窃取大权的赵高知道,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必须赢得胡亥的支持。
于是他三劝胡亥,向他阐明这次政变成功的必然性,并从“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受制于人”两方面告诉胡亥权力的重要性,又拿商汤灭夏、周武灭商、卫君弑父的故事消除了胡亥矫诏称帝的心理包袱,最终胡亥向赵高妥协,答应他配合这场政变。
2、鼓动李斯。李斯作为秦始皇最忠诚的大臣,君臣二人从灭六国到秦帝国的建立一直相得益彰、倾力配合。在李斯的眼中,秦始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正因为他的慧眼识才,自己才能从上蔡一个小小的官吏成为秦帝国权倾天下的丞相。此外,为了表示自己对李斯的信任和倚重,秦始皇和李斯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于公于私李斯都不会背叛秦始皇。
精明的赵高当然知道想要突破李斯必定比胡亥更加费神费力,然而他早就看出李斯虽然一心为公,但是此人极重功名,不会轻易放弃得之不易的高官厚位。于是赵高通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角度,向李斯解释,如果扶苏登基后,必定会任用跟他关系更为亲密的蒙恬为相,到时李斯必然下场惨淡,甚至连爵位都无法传之后代。同时,恩威并济警告李斯,如果不跟自己合作,不但李斯自己的性命无法保全,甚至还会祸及子孙。在赵高一番威逼利诱之下,李斯彻底被瓦解,终于决定了和赵高、胡亥二人合作,三人篡改遗诏,拥立胡亥称帝。
3、逼杀扶苏。胡亥虽然即位,然而他的第一强敌扶苏仍然在世,一来扶苏是秦始皇指定的法定继承人,二来扶苏和蒙恬手握三十万长城军,如果兴兵讨伐胡亥,政变方必定会一败涂地。于是赵高和胡亥、李斯商议伪造诏令让扶苏自杀,单纯的扶苏在接到“父皇”命自己自裁的诏书后,如五雷轰顶,肝肠寸断,放声大哭,丝毫没有怀疑诏书的真伪,回到账内就拔剑自刎了。
如此一来,沙丘政变以胡亥的登基、扶苏的自杀而宣告胜利,赵高也从中车府令升迁至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从一个幕后操盘手完成了朝前重臣的转变,这是他的第二次飞升。
三、诛杀蒙氏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史记·蒙恬列传》赵高想要大权在握,除了得到胡亥的信任,他还要把可能会受到胡亥重用的大臣统统铲除,那么家族三代功勋卓著的蒙氏兄弟自然就成了赵高的眼中钉、肉中刺。蒙毅、蒙恬兄弟俩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均为大秦帝国的重臣。虽然胡亥在逼杀扶苏的同时,受到赵高蛊惑也让蒙恬自刎谢罪,但政治经验丰富的蒙恬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想见皇帝确认是否必须受死。而胡亥把扶苏当做自己的头号敌人,在得知扶苏死后,他起初是想释放蒙恬的,毕竟蒙恬功勋卓著,又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大秦帝国的稳定还是需要这些能征善战的武将来守护的。
赵高知道胡亥的这个想法后,更加坚定了想要铲除蒙氏兄弟的决心,毕竟自己想要在朝廷上一手遮天就必须铲除和自己有旧怨的蒙毅、蒙恬兄弟俩,为此他日夜在胡亥面前说蒙氏兄弟的坏话,被说的久了,胡亥也听进去了,最终决定逼杀蒙氏兄弟。
①、诬陷蒙毅。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高向胡亥进言“当时先帝想立您为太子,但是蒙毅坚决反对,这是不忠,所以必须要除掉这个不忠之臣。胡亥起初对蒙毅并无意见,但是经赵高这么一说,蒙毅原来并不是支持自己的,那他怎么可能为我效忠呢,于是一道诏令逼迫蒙毅自杀。
接到皇帝的这条诏令,蒙毅是有苦说不出,自己这么多年来为大秦帝国殚精竭虑就换来这样的结局,他不甘心想做最后一搏,他对前来的使者说:要说我不了解先帝的心意,怎么能年纪轻轻就受到重用。在诸位公子中,只有陛下能陪伴在先帝身边周游天下,可见您非其他公子所能比的,我怎么会怀疑您的才能呢?先帝重用您是多年来的深思熟虑,我怎么敢有意见?并用了秦穆公错判百里奚、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的事情想让秦二世醒悟,然而这番话根本就没有传到胡亥的耳朵里,就被赵高派去的使者杀害了。
②、逼迫蒙恬。杀了蒙毅,蒙恬自然也难逃一死,秦二世受赵高蛊惑,给蒙恬定的罪名一是你的罪过多得很,二是你弟弟犯下大罪,株连到你。
蒙恬和蒙毅一样,坚持为自己辩护,他说:我们家族三代有功于秦朝,我统率三十万大军即使现在被关押,也足够发动一场叛乱,但是我绝对不会做此不义之事,也不想让我们蒙氏家族蒙羞。并举出了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的故事证明自己的忠心,然而和蒙毅结局一样,使者根本不会把这番话告诉秦二世,不管他接不接受,等待他的唯有一死。
就这样,赵高终于除掉了蒙氏兄弟,为自己的夺权之路扫清了又一障碍,殊不知在他铲除异己的路上,大秦帝国也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了。
四、屠戮皇族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史记·李斯列传》胡亥虽然杀害了扶苏登上皇位,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心中时常担心哪一天他的某位兄弟也像自己一样阴谋篡权来和他争皇位,于是就把心中的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老师赵高,赵高听了胡亥的这番内心独白,稍一思索,便给胡亥出了一条毒计。
赵高建议胡亥诛杀诸位皇子和公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胡亥为了自己能够长久安稳的享受人生乐趣,不顾人伦道义,下旨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大搞白色恐怖。于是秦始皇的十二位公子在咸阳街头被斩首示众,十位公主也在杜县被处死,财物没收,连带治罪的不计其数。
秦始皇的一个儿子公子高看到这种情况,本想逃走避难,但考虑到自己逃走后,全家必然会受到牵连,被满门抄斩,因为自己一人而死一家,公子高心有不忍。于是他向胡亥上书:先帝在时,我备受恩宠,我本该与先帝同死却没有做到,这是我为人子的不孝,为人臣的不忠。不忠不孝的人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请允许我追随先帝而去,把我葬在骊山脚下,恳请陛下答应我。
赵高和胡亥看到这还有人主动找死,他们都不用动脑筋找理由编织罪名了,此时的二人得以至极,他们的高压统治得到了完美的回应,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于是批准了公子高的请求,赐给他十万钱予以厚葬,就这样公子高以一人之死,换来了全家人的被保全。
大规模的屠戮让整个皇族为之一震,赵高企图用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手段来获得朝臣和百姓的臣服,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是坐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顶上享受着暂时的满足。
五、整垮李斯赵高为了自己在朝堂上能够一言九鼎,又担心自己排除异己、陷害忠良的事情被告发,心生一计,他对胡亥说:陛下刚当上皇帝,还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如果在朝堂之上有什么不妥的言论和行为,就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大臣了,这就不能显示出您的圣明了。陛下不如深居宫中,让大臣们把奏章都送到那里去,到时候我们一起研究,这样天下人就称您为圣明之主了。
胡亥巴不得不上朝呢,于是听从了赵高的话,天天在后宫中和众妃嫔玩乐,朝中一应大小事务都得通过赵高,赵高成了秦帝国的实际掌舵者。这就引起了丞相李斯的不满,本来朝政都应该通过丞相参议,现在丞相和朝臣全成了摆设,别说参政议政,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了,因此李斯私下抱怨赵高居心叵测。
赵高知道了李斯的抱怨后,他立即认识到,李斯必须被除掉,否则被他先下手到胡亥那里参自己一本,那他就得吃不饱还得兜着走了。之后赵高找了一个机会对李斯说:当下关中盗贼猖狂,陛下不赶快派人抵御盗贼却大规模的征劳役修建阿房宫,我一个宦官地位卑贱,但您作为丞相怎么就不劝着点呢?李斯听了赵高这话,也大吐苦水:我早就想向皇帝汇报了,可是陛下天天不上朝,我连面也见不到,能怎么办呢?赵高此时马上“善解人意”的对李斯说:您如果真想劝谏,我可以给您制造机会。
于是,赵高每次看秦二世在跟嫔妃们亲热玩闹时,就派手下人去通知李斯,如此三次,终于引起了胡亥的不满,他对赵高抱怨:平常闲着的时候丞相不来,我一跟嫔妃们就寝他就来,他这是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赵高知道胡亥对李斯有意见了,就趁机进谗言,说李斯参与沙丘之变后,没有给他裂土封王,所以他心生不满,故意给您难堪。而且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身为三川郡守却和盗贼陈胜有勾结,丞相对您的威胁很大啊。胡亥听赵高这么一说,立即派人调查李由通敌的事情。
李斯知道了李由被调查的事情都是赵高在搞鬼,于是就向二世揭发赵高图谋不轨,并用了子罕篡国和田氏代齐的例子说赵高居心叵测。然而比起李斯,胡亥更信任一直以来对自己百依百顺的赵高,他对李斯说赵高忠心耿耿,不可能会谋反,不仅如此,他还把李斯的话告诉了赵高,于是赵高便决定要把李斯彻底整垮。
赵高借着胡亥的手把李斯关进了大牢,李斯一入监狱那就是关进笼子里的野兽,没有半点攻击性了。在牢房中,赵高对李斯用尽极刑,把他打得遍体鳞伤,一介文人的李斯哪受得了这种皮肉之苦,极刑之下李斯认了赵高给自己定的谋反罪。
最终李斯被处以腰斩,夷灭三族,就这样一代名臣李斯以这样的方式落幕,走完了自己流血的一生。而杀害了李斯后,赵高继任丞相,真正的做到了权倾天下,这是他的第三次飞升。
六、逼杀胡亥成为丞相的赵高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此时位高权重的赵高却一天天的担心起来。原来秦末反秦主力之一的刘邦已经率领数万之众突破武关,进入了秦地,大秦帝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在此之前,刘邦曾私下跟他联系,计划一起亡秦之事,赵高提出,可以合作但是他要当关中王,这遭到了刘邦的拒绝,毕竟刘邦自己就是冲着关中王去的,再说不管赵高配不配合,他都有实力能一举灭秦,有了赵高的帮助不过是事情更顺利一些而已。
赵高此时发现杀掉秦二世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一方面如果让胡亥知道反秦义军已经突破武关,进入关中,依照他那个六亲不认的脾气,必定会追究身为丞相的赵高的责任,到时肯定免不了一死;二来想要获得刘邦的信任,必须要拿出“投名状”才能证明自己的诚意,秦二世的脑袋绝对是最好的礼物,于是赵高导演的又一场惊天政变上演了。
果不其然在知道关中“盗贼”不止后,秦二世大发雷霆,派人斥责赵高,赵高非常恐惧,立即和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弟弟赵成商议诛杀秦二世。他们首先让掌管禁军的郎中令为内应,诈称有“大贼”,让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士兵到秦二世居住的夷望宫追杀胡亥。
阎乐到达夷望宫先把卫兵司令抓了起来,一边说有盗贼闯宫,一边逢人就射,大家一见这阵势逃的逃,死的死。秦二世看到竟有人闯宫后勃然大怒,然而纵使他愤怒无比身边也没有人能来勤王。阎乐走上前来,历数秦二世的几大罪证,逼迫他自杀。此时的胡亥还抱有一丝侥幸,他希望能够见赵高一面,自己即使做个平民百姓也可以啊,可是阎乐根本不听他解释,指挥叛军持刀上前,万般无奈之下,秦二世只好拔剑自杀。此时,赵高的权力达到了巅峰。
以上六步,就是赵高窃取大秦皇权的进阶之路。然而有句话说的好“上帝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一个人疯狂到了极点,他就走到了地狱的门口。诛杀胡亥后,本想登上至尊宝座的赵高却引起了天怒人怨,无奈之下他只能推出皇室宗亲子婴继任秦王,就是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子婴,最终设计杀死了赵高,至此赵高终于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名字也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赵高是怎么窃取大秦皇权的?
赵高只是通过秦二世把持朝政,架空了秦二世,通过秦二世对他的信任在朝堂上安插自己的人。隔断朝堂与秦二世的联系,让秦二世对朝政完全不知道,所有的事只能从赵高那里了解。
赵高是怎么窃取大秦皇权的?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权力中枢做出的决策,对国家安宁或危害,是决定性的。而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个人能力和品性,又会对决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秦国的接班人胡亥,没有老爹的英明神武,十分昏聩,忙于享乐。正因为了解胡亥,身为胡亥老师的赵高,在秦始皇临死之际,与丞相李斯密谋,矫诏立胡亥为君。又知长子扶苏对自己不满,矫诏令他自尽,将威胁彻底除去。
胡亥果然如赵高所愿,将朝政交他来决断。宫廷内斗不断,赵高害死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等重臣,将大将蒙氏兄弟赐死。最后赵高指鹿为马,将敢直言的大臣们一一害死,朝堂从此无声。公元前207年,赵高九月杀胡亥,自立为王不得,本想以子婴为王,好继续操控朝局,最后被子婴和贴身宦官韩谈设计砍死。
赵高是怎么窃取大秦皇权的?
公元前207年,秦帝国中丞相、宦官赵高派自己的女婿阎乐闯入望夷宫,逼死秦二世胡亥。
赵高一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他的母亲也曾因为犯法而被处以刑罚,可见,赵高原来的地位是十分卑贱的。那么,像赵高这样一个地位卑贱的宦官,是如何一步步爬到秦帝国中丞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的?又为何胆敢以下犯上,逼迫秦二世胡亥自杀而死?
1、深得秦始皇宠信
赵高虽然出生卑微,但他并不自暴自弃,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还精通刑狱法令,办事能力也很强,简直就是阉割版的李斯,因此,赵高深得秦始皇宠信,让赵高担任自己的中车府令。
中车府令是太仆的下属。太仆相当于交通部长,位居九卿之一,主要负责掌管帝国的车马交通事宜,下属有各类车府官署,苑马监令。从级别上说,中车府令只能算是中级官吏,不过由于中车府令是宫中禁内的车府令,职务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职位至关紧要,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
另外,秦始皇还指派赵高担任幼子胡亥的老师,专门教导胡亥决断讼案。秦始皇万万没想到,他让赵高与胡亥凑在一起,竟然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最具传奇色彩的狼狈为奸。不过这是后话,我们暂且按下。
有一次,赵高犯下了重罪,按律当斩。秦始皇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赵高,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赵高死刑,剥夺他的官籍。最后,还是因为秦始皇念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2、主导沙丘政变,篡改诏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沙丘病逝。秦始皇病逝之前,给长子扶苏写了一封诏书,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
令人费解的是,秦始皇这封诏书既然已经写好,却为何没有马上交给使者,而是存放在掌印玺事务的办公处?
掌管秦帝国印玺事务,原来是蒙毅的职责,但因为秦始皇途中突然患病,派遣蒙毅折回会稽祷告山川,把掌管印玺的事务一并交由赵高兼管。因此有人猜测,这是因为赵高试图不轨,擅自扣留不发。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当时秦始皇虽然病重,但还没死呢,赵高他敢?秦始皇之所以没有马上把诏书交给使者,恐怕是他对自己的病还抱有一丝希望,认为自己不会这么快就死,所以也就不急着把诏书交给使者。
不管怎么说,给扶苏的诏书未能寄出,秦始皇便两脚一蹬、一命呜呼了。在当时,只有胡亥、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诏书和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其余群臣都不知道。
秦始皇之死,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赵高的野心和欲望随之得以迅速膨胀、释放。他先是颠倒黑白,以歪理邪说说服了胡亥,接着又抓住李斯贪图功名利禄的心理,说服了李斯。
于是赵高与胡亥、李斯一同商议,篡改秦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命令扶苏自杀的诏书,让胡亥的门客送往上郡。
扶苏因曾多次劝谏秦始皇,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给蒙恬当督军。此刻,扶苏收到伪诏书,竟然信以为真,伤心欲绝,连蒙恬的劝告也听不进去了,立刻自杀而死。蒙恬不肯自杀,赵高派来的使者便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
使者顺利完成使命,回来汇报,胡亥、李斯、赵高都非常高兴,到咸阳后发布丧事,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
郎中令是九卿之一,主要职掌皇帝宿卫警备、管理郎官、备问应对,劝谏得失、郊祀掌献、宣读策书等,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赵高踩着扶苏的鲜血,由中车府令升为郎中令,常在宫中服侍秦二世,可谓大权在握。但赵高并不满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和欲望。
3、除二蒙、灭皇亲
世间的人有千百种,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当帝王的料,譬如秦始皇,他13岁即位,21岁亲政,杀伐果决,仅用10年时间便兼并了六国,统一了天下;而有的人则天生就是二货,譬如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过着吃喝玩乐、灯红酒绿的生活他还觉得不过瘾,于是把赵高叫来一同探讨人生,问赵高如何才能全部满足耳目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尽所能想到的一切乐趣?
赵高趁机劝说胡亥诛杀大臣,消灭皇亲。他说:“这对贤明君主来说是能够做到的,而对昏乱君主来说是应禁忌的。我冒昧地说一句不怕杀头的话,请您稍加注意一点。对于沙丘的密谋策划,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怀疑,而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长,这些大臣都由先帝所安置。现在陛下您刚刚登皇位,这些人心中怨恨不服,唯怕他们要闹事。更何且蒙恬虽已死去,蒙毅还在外面带兵,我之所以提心吊胆,只是害怕会有不好的结果。陛下您又怎么能为此而行乐呢?”
秦二世胡亥认为赵高的话有道理,下令重新修订法律,使秦法越发严酷。群臣和公子们有罪,全部交付赵高,命他审讯法办。杀死了大臣蒙毅等大臣,十个公子(胡亥的兄弟)被抓到咸阳街头斩首示众,十二个公主也在杜县被分裂肢体处死,财物没收归皇帝所有,连带一同治罪的不计其数。公子高想外出逃命,又怕被满门抄斩,只好自己主动请求活埋在骊山下。可见,赵高当时的杀戮有多恐怖。
在此过程中,赵高狐假虎威,通过不断的血腥杀戮,终于初步树立起了个人ying威。整个秦帝国,蒙恬、蒙毅等大臣已经被杀,秦二世的兄弟姐妹们也被杀得七零八落,能够与赵高平起平坐的,唯有丞相李斯了。于是,李斯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4、坑死李斯,大权独揽
李斯毕竟是秦帝国的两朝丞相,赵高想要除去李斯并非易事,因此,赵高便不断地给李斯挖坑,让李斯不断地往里跳。
第一坑:鼓动李斯劝谏
秦二世胡亥在赵高的教唆、怂恿下,采用严刑酷法,不断对群臣加压、对百姓盘剥,使得群臣上下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加上秦二世又建造阿房宫,修筑直道、驰道,赋税越来越重,兵役劳役没完没了,终于激发了陈胜、吴广等人起来造反。
赵高于是找到李斯,说:“函谷关以东地区盗贼很多,而现在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我的地位卑贱。可实在是您丞相的事,为什么不劝谏呢?”
李斯说:“确实这样,我早就想劝劝皇帝了。可是现在皇帝不临朝听政,常居深宫之中,我虽然有话想说,又不便让别人传达,想见皇帝却又没有机会。”
赵高说:“您若真能劝谏的话,请允许我替你打听,只要皇上一有空闲,我立刻通知你。”于是赵高趁二世在闲居娱乐、美女在前的时候,派人通知李斯说:“皇上正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
赵高的诡计是:胡亥有空时,他不向李斯报告;等胡亥与宫里的美女们忙得不亦乐乎时,他就告诉李斯胡亥正闲着呢。李斯不知道赵高的鬼主意,接连三次听赵高说胡亥有空,便急匆匆地入宫准备劝谏胡亥,结果都碰到胡亥正在“忙”。
这可把胡亥惹得火冒三丈——我平时空闲的日子很多,李斯你都不来。每当我在寝室休息的时候,李斯你就来请示奏事。李斯你是瞧不起我呢?还是以为我鄙陋好欺负?而李斯惹火秦二世胡亥的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胡亥越来越讨厌李斯,越来越不信任李斯了。
第二坑:告李由私通贼寇
群起造反的陈胜、吴广等人向西攻占地盘,任意往来于三川郡。三川郡郡守李由无法阻止。李由是谁?李由是李斯的儿子。李由无法阻止起义军,让赵高看到了彻底除去李斯,从而取而代之自己当丞相的机会。
赵高向秦二世控告李由私通贼寇,说:“丞相的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强盗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的人,因此他们才敢公开横行,经过三川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我曾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来往,但还没有调查清楚,所以没敢向陛下报告。更何况丞相在外,权力比陛下还大。”
秦二世本来就讨厌李斯,又听了赵高这一番胡说八道,便想法办李斯,但又担心情况不实,因此转而派人去调查李斯的儿子李由与盗贼勾结的具体情况。
第三坑:告李斯谋反
李斯知道了这个消息,方知原来赵高一直在背后搞鬼,便奋起反抗,上书揭发赵高的罪行,说赵高使用历史上田常、子罕的叛逆手段,不断窃取皇帝的威信,赵高的志向就如韩安的宰相韩玘一样,迟早会发动叛乱,篡夺王位。
但脑袋进水的秦二世胡亥早已被赵高灌了迷魂汤,哪里还会相信李斯的话?他认为赵高精明廉洁、忠心耿耿,不会谋反。又担心李斯杀掉赵高,竟暗中把李斯状告的话告诉了赵高。
赵高乍听李斯状告自己,吓得心惊胆颤,赶紧哭哭啼啼地对胡亥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之后,丞相就可以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赵高这是以牙还牙,反咬李斯一口,告李斯谋反。
到底是李斯有可能谋反?还是赵高有可能谋反?秦二世用他那被猪油蒙蔽的心想了想,便命令赵高前去逮捕李斯。
李斯以谋反之罪被打入地牢,秦二世又命赵高审问李斯。刚开始时,李斯还矢口否认谋反,但后来经不起赵高的一再毒打,只好违心承认。于是,赵高拿到了李斯谋反的口供。
不过,按照秦帝国的法律,赵高拿到的口供还不能最终作数,因为李斯的口供是否属实,还要经过皇帝派人来核实。对于这一点,熟知律法的李斯心里都清楚,他违心承认谋反,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这一点。
只是李斯似乎忽略了赵高也是个深谙律法的高手,李斯明白皇帝会派人来核实口供,赵高岂能不知道?于是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对答时,赵高就让人再拷打他,直到李斯再也不敢翻供。
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但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于是,李斯被判腰斩。
与李斯几乎同期死去的,还有冯去疾和冯劫。冯去疾和冯劫也是被赵高逼得自杀而死。李斯等人既死,赵高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帝国丞相。至此,赵高终于大权独揽。
4、指鹿为马,逼死胡亥
公元前207年,章邯等在巨鹿之战中战败,项羽加紧进攻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人投降,大秦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高的野心和欲望竟然还未能满足,他想要谋反。
赵高想要谋反,又担心群臣不听从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他带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开始时还挺淡定,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但赵高坚持说那是马,搞得秦二世精神恍惚,怀疑自己是否有神经病。
于是,秦二世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让人把那些说是鹿的大臣记下来,并暗中假借法律陷害这些人,一阵腥风血雨自然是在所难免。从此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就在赵高指鹿为马,专权朝政的同时,原来山东六国的旧贵族们纷纷自立为王,刘邦更是率领军队屠灭了武关,直逼咸阳。
赵高曾在秦二世跟前说,陈胜、吴广等土鳖起义,不足为虑。不料如今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赵高因此开始担心秦二世会怪罪自己,甚至诛杀自己。恰在此时,刘邦又暗中派人秘密接触赵高。这一切,都坚定了赵高的谋反之心。
公元前207年的某一天,秦二世果然派人以起义者日益逼近的事谴责赵高,赵高更加恐惧不安,暗中与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弟弟赵成商量发动政变。赵高让郎中令作内应,谎称秦二世居住的望夷宫有大盗,命令阎乐召集官吏发兵追捕,又劫持了阎乐的母亲,安置到赵高府中当人质。
阎乐带领官兵一千多人来到望夷宫,斩下守卫的头颅,接着带领官兵径直冲进去。如狼似虎的官兵们冲入望夷宫,一边走一边射箭,郎官宦官惊慌失措,呼啦一下逃掉了一大半,剩下的几十人,全被当场捕杀。
郎中令和阎乐一同冲进望夷宫,秦二世还很生气,召唤左右的人去跟阎乐他们干架。但他回首一看,那些平时作威作福的侍卫们,此时都已经逃的无影无踪,旁边只有一个宦官服侍着秦二世不敢离开。
秦二世退入内宫,对那小宦官说:“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竟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小宦官说:”为臣不敢说,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说,我们这班人早就都被您杀了,怎能活到今天?”
此时阎乐也追了进来,历数秦二世的罪状,说:“你骄横放纵、肆意诛杀,不讲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怎么办你自己考虑吧!”
胡亥说:“我可以见丞相吗?”阎乐说:“不行。”
胡亥说:“我希望得到一个郡做个王。”阎乐不答应。
胡亥说:“我希望做个万户侯。”阎乐还是不答应。
胡亥说:“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诸公子一样。”
阎乐说:“我是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来诛杀你,你即使说了再多的话,我也不敢替你回报。”接着便指挥士兵上前,秦二世胡亥只好自杀。
5、赵高之死
赵高让阎乐逼死秦二世胡亥,准备立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婴为秦王(不再称皇帝)。子婴跟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了二世,害怕大臣们杀他,就假装按照道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约定,灭掉秦宗室后他在关中称王。现在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趁着我在庙里把我杀掉。我推说生病不能前往,丞相一定会亲自来,他来了就杀掉他。”
赵高派人去请子婴,前后去了好几趟,子婴都不走,赵高果然亲自去请。子婴于是在斋宫杀了赵高,之后又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
赵高是怎么窃取大秦皇权的?
赵高是利用了秦二世胡亥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特别是没有当皇帝的经验,给胡亥出了一个法家的‘术’治国谋略。
他让胡亥如虎豹藏于深宫,这样,大臣就惧怕他。
当胡亥要做事以及和大臣有事时就由中间人赵高做纽带。
这样一来,赵高就可以欺上瞒下的指鹿为马祸害糟蹋秦的天下。
说来还是胡亥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和对赵高太无知盲目的信任导致了他身死国亡,而天下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