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陈平一个阳谋一个阴谋,谁的计谋多、作用更大?为什么?

导语:

同时代的陈平跟张良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陈平不过还是一个二流的谋士,算不上是核心团队中的一员。

张良就不一样了,他始终都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在全国局势的把控能力上,没有人能够比张良更加出色,所以他是刘邦的向导。

至于陈平,他虽然在战时也出了一些注意,不过只是小范围地帮助了刘邦,并没有起到扭转全国局势的作用,所以自然也就比不上张良的。

不过陈平最出色的作用,是在吕后当政时期。他的优秀表现,使得大汉王朝躲过了吕后乱政祸端,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在他的帮助下夺取了皇位。

张良运筹帷幄,帮刘邦决策的都是大事件。

为什么张良如此深受刘邦的敬重?因为张良有一种向导的功能。刘邦虽然有雄心壮志,可是这些想法没有落实到实处,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张良恰好就是帮助刘邦做好这件事的那个人,他为刘邦指明了每一次要走的路,当刘邦走错的时候,张良也能够在第一时间,果断纠正刘邦的错误。

01鸿门宴解围,让刘邦保留了东山再起的实力。

刘邦这个人什么都不怕,自己带着人马一路向关中挺进,击败了王离大军以后,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这个时候张良不在刘邦身边,所以刘邦就在函谷关驻军,打算在关中称王。为什么关中如此重要呢?因为秦始皇当年将全国的财富都聚集到了关中地区,天下达到一定经济实力的富豪,也都被秦始皇强行迁入关中。

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史记》

所以关中是天下财富的中心,你要是认为刘邦到了关中以后,真的是一分钱不拿,一点不动心,那你对他实在是太高估了。

刘邦不仅拿了钱,还睡在了秦始皇睡过的龙椅之上,俨然就是要称王了。结果项羽打了过来,刘邦还还了一次手,结果被打残了,只好去赴鸿门宴。

这个时候张良立刻赶过来,在鸿门宴上,张良巧妙运用项羽爱壮士的事情,化解了尴尬的局面。又为刘邦据理力争,博取了项羽的同情。最终张良作为掩护,使得刘邦成功逃脱项羽的追杀。

这件事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是如果当天晚上项羽把刘邦剁了,可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了。所以说张良对刘邦的恩情的确深似海,这也使得刘邦后来有了喘息之机。

02张良与韩信搭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刘邦被赶到汉中的时候,他已经快要丧失夺取天下的野心了。这个时候张良告诉刘邦,你一定要把沿途的栈道给烧了。

常人不能理解,因为如果刘邦想要走出汉中,就必须要走栈道。现在张良把栈道给杀了,岂不是要断绝刘邦出汉中的路?

刘邦毫不犹豫地就把栈道给烧了,因为刘邦明白,张良这么说,是为了让项羽放松警惕,让项羽认为刘邦这辈子都不想出来了。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史记》

而刘邦在进入汉中以后,可以另辟蹊径,从小路走出来,从而达到暗度陈仓的效果。这个时候张良和韩信的配合就比较默契了。

韩信带着刘邦的人马,从陈仓小道走出来,打了外面诸侯一个措手不及,这才奠定了刘邦夺取天下的基础。

如果当初刘邦没有烧毁栈道的话,那项羽的人马极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攻进来,直接把刘邦给灭了。那刘邦就再也没有夺取天下的可能了。

03张良为刘邦规划夺取天下之路。

刘邦到了汉中以后,张良是没有跟去的,因为他需要在中原地区为刘邦谋划。等到刘邦带着56万联军进攻彭城后,项羽三万人马就把他们打散了。

这个时候刘邦再也没有了夺取天下的信心,因为项羽实在是太强大了。张良却打消了刘邦的这个念头,他告诉刘邦,其实项羽很好对付,只要利用好三个人就行。

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英布以及彭越。这三个人手里都有强大的兵马,而且军事实力很强大。只要他们都愿意为刘邦卖命,那刘邦夺取天下可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

所以按照张良的说法,刘邦开始拉拢这三个人,分别许以王爵,让他们帮助自己对付项羽。果不其然,这一招实在是厉害,一时间战况立刻就被扭转了。

张良非常了解这个世上谁能够打仗,谁能够拉拢。这不仅要有超越常人的智慧,而且要有足够的胆略才能做到。

04张良的四面楚歌让项羽一败涂地。

韩信彭越这些大将的确很出色,将项羽的势力范围不断压缩,可是他们到底还是不能彻底击败项羽,毕竟项羽也是一代战神。

这个时候他们把项羽大军围困在垓下,一时间双方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项羽的人马想要突围出来,韩信的大军也想要攻打进去。

僵持之下,张良的作用再次出现了,他让士兵们假装是楚国人,在垓下周围到处在传唱楚国的歌曲。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

这个时候的项羽大军本身就有些疲惫,再听到四周都是楚国的歌曲,他们认为楚国已经被刘邦给攻下来了,所以一个个都丧失了战斗的信心。

这一招攻心为上实在是太狠了,项羽再想要振奋军心,也是做不到了。因为士兵们认为他们的家人全都被刘邦给抓了,那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去打仗呢?

这一招三国吕蒙在偷袭荆州成功后也用到了,吕蒙拿下荆州以后,安抚当地士兵的家属,并且告诉这些荆州士兵们,只要他们肯合作,他们的家人都安然无恙。

这直接导致了关羽大军一泻千里,溃不成军。关羽没有输在战略指挥上,他是输在了人心之上。

05陈平用反间计逼走了范增,多年后颠覆了吕后政权。

反间计实在是狠毒,陈平不断给项羽灌输各种范增投敌的思想,以至于后来项羽真的开始怀疑范增,这是欺负老实人的典型。

当时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军营,陈平先让士卒端来了好酒好菜,后来一问之下原来是项羽的使者,陈平立刻让士卒把好酒好菜端走了,换来了粗茶淡饭,还扔下一句话:本以为是范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羽的使者。

这把项羽气得半死,差点就把范亚父给拍死了,所以范亚父的离去,是陈平的功劳。范增对项羽的作用,那是相当大的,失去范曾的项羽,那跟瞎子没什么差别了。对钟离眜也是一样,导致项羽失去两位重要的帮手。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史记》

刘邦去世以后,吕后带着儿子刘盈掌握了朝政。从此大汉进入吕后专权的时代,吕后不断杀戮老刘家的诸侯王,将老吕家的人安插到汉王朝的核心位置上。

这一点非常可怕,稍有不慎,刘邦的基业可就成了吕家的基业了。所以陈平这些老臣们一直在谋划着如何夺权,可吕后治理国家还是比较有能力的,所以他们都很信服,没有反对。

等到吕后死了以后,陈平立刻联合周勃发动兵变,杀光了跟吕后有关系的任何人,将大汉的权力交到了汉文帝刘恒手里,为延续刘汉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张良和陈平都是优秀的谋士,一个平定天下,一个安定天下。

张良的谋略,主要是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陈平的谋略,则是在安定天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两个人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所以不能说他们谁更厉害一点。从历史评价上来说,张良是要强过陈平的,但是这不意味着,陈平就真的不如张良。

参考资料:

《史记》

张良陈平一个阳谋一个阴谋,谁的计谋多、作用更大?为什么?

张良是刘邦评点取天下的三杰之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天下第一大谋士,当在陈平之上。

张良和诸葛亮一样,被唐朝列入十大武宗之一,陈平更是望尘莫及。

但陈平是多面手,张良打下天下后就急流勇退了。而陈平一直干到了吕氏后。

陈平最初从项羽处投奔而来,樊哙对刘邦说其人口碑不佳,有盗嫂之嫌。刘邦笑答:"用人之秋,我可用其才"。

在刘邦白城被围中,险些被匈奴包了饺子。多亏关键时候,用陈平奇计,陈平独自夜找匈奴王后,除了金钱贿赂,更有一番"妙论"让匈奴王后见利忘义,竟说动匈奴王网开一面,放虎归山。彰现陈平有其过人之处,为刘邦建了奇功。

刘邦临死,吕后问后事,其中讲到:"王陵憨直,可由陈平辅之"。

陈平后来能与吕后虚与周旋,保护了刘氏一脉,功不可没。

吕后死后,王陵等人铲除吕氏一党。对陈平说:"往昔,我们夹紧尾巴做人,你可逍遥自在"。陈王一本正经说:"吕后在时,需要我左右逢源,方能保全刘氏。"

因此,张良是刘邦打天下不可或缺的大谋士,而陈平是刘邦打天下、安天下的重要谋士。

张良陈平一个阳谋一个阴谋,谁的计谋多、作用更大?为什么?

张良和陈平都是汉初刘邦重要的谋臣,计谋虽然不同,但对刘邦的帮助都很大。原则上讲应该不相上下,但是张良多为阳谋,而陈平多为阴谋,所以世人多推崇张良,而贬低陈平。

张良习兵法,善谋略,运筹帷幄之中

张良年轻的时候,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传他一本书《太公兵法》,张良研习《太公兵法》,而后追随刘邦,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可谓居功甚伟!

张良的计谋多为阳谋,相对光明磊落。例如,刘邦攻进咸阳以后,本想住下,享用美女和财宝,但张良劝他与秦国父老约法三章,然后还军霸上,静等项羽到来。

在楚汉战争时期,张良让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笼络韩信,然后打败项羽。

当然,张良也有阴谋,例如刘邦进攻函谷关时,张良献计让刘邦派人贿赂守关将领,进而攻击秦国士兵;在楚汉战争初期,张良献计让刘邦烧毁栈道,以表明没有夺取天下之心,进而麻痹项羽,实际后来张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

所以张良也不全是阳谋,也有阴谋。

陈平重实用,计谋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多次帮刘邦脱险

据史书记载,陈平为刘邦出过6计:一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致使范增离开项营;二计让2000女子替刘邦挡枪,助刘邦逃出荣阳城;第三计,让刘邦假装巡游云梦泽,擒住韩信;第四计,贿赂单于妻子,而让刘邦逃出被围的平城;其他两计没有详细记载。

但是每次,汉王刘邦都非常受用,所以陈平用了六计,换来6次封赏。陈平计策多为阴谋,出人意料,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十分奏效。

陈平和张良贡献谁大?

按《史记》司马迁评价来看,似乎对陈平的评价要高于张良。

司马迁评价陈平说“陈平经常贡献奇计,解救复杂的危机,拯救国家的忧患。到吕后时,国事多艰,然而陈平竟能自免于祸,安定汉室,保持荣耀终身,被称为一代贤相,岂不是善始善终吗?如果没有智慧和谋略,怎能做到这样呢?”

而对张良的评价为“学者们大多说世界上没有鬼神,然而认为有精怪之物。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人给予他兵书,也属可怪的事了。高祖遭遇困境的时候较多,而留侯常常在这时出力奏功,难道说这不是天意吗?”并且说,本来以为张良高大魁梧、奇特伟岸,但当见到他的画像时,感觉状貌就像妇人美女。有些戏谑之意。

两者相比,可见,司马迁对陈平的评价要高于张良。

张良陈平一个阳谋一个阴谋,谁的计谋多、作用更大?为什么?

张良、陈平都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对刘邦战胜项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两人对比来说,当然毫无疑问的是张良的作用和贡献远大于陈平。首先张良跟随刘邦最长,为刘邦树立坚定造反和项羽争天下树立信心,指明方向,绘出了可行的政治和军事蓝图规划,并在前进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给调整帮助直到完全胜利,这种作用是任何人无可替代的,是具最高度和全局性的大作用,可以说没张良刘邦成不了大事。陈平是属于完成某一部分战事,或解决某一难题确实也起到关键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也很关键和重要的,有时也是和全局胜败有关系,特别有时出些下作的阴谋来解决问题,但不菅怎样说陈平的作用都比不过张良。所以刘邦总结的三杰是指张良、肖何、韩信没有陈平是很有道理的。

张良陈平一个阳谋一个阴谋,谁的计谋多、作用更大?为什么?

如果说在楚汉战争中,张良和陈平的作用对比来看,毫无疑问,张良的计谋对大汉的助力更大,因此,刘邦也更重要张良一些。但是,如果说整个“职业生涯”来看,陈平是不逊色于张良的。

刘邦对张良和陈平的信任程度还是有区别的

张良跟随刘邦的时间比较早。早在刘邦没投奔项梁之前,张良与刘邦便已经相识了,甚至说一句识于微时也不为过。刘邦与张良之间还有种知音的感觉,张良跟其他人讲《太公兵法》,别人听不懂或者没什么感觉,而他跟刘邦聊起来,却收到了非常好的回应。张良给刘邦提的计策,也经常会被采用。刘邦对张良的信任也是其他谋士无法相比的。

反之,陈平是在楚汉战争开始一年以后才投奔刘邦的,刘邦能够力排众议重用陈平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让他能像信任张良一样信任陈平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张良的计策更有前瞻性、更具战略意义

单就张良给刘邦提的几个重要的计策,便能体现他的价值了。

1、佐策入关:入关时,劝刘邦拿下宛城以免后顾之忧在前,建议刘邦贿赂峣关守将轻松入关在后,这都是非常有利的计策。

2、下邑之谋:这个非常有名了,张良建议充分利用的三个人韩信、英布、彭越都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定都关中:虽然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娄敬,但是真正能够打动刘邦的却是张良,定都关中也为后来两百年的西汉稳定打下了基础。

陈平的计策更针对具体问题

如果说张良的计策多属于战略范畴,那么陈平的则属于“战术”角度的居多。

1、反间计:加剧项羽和范增矛盾,直接促使范增离开项羽。

2、解荥阳之围:被项羽困于荥阳之时,陈平建议以降书稳住项羽,并由纪信扮刘邦,而刘邦则扮成女人随妇女逃跑。

3、智擒韩信:在有人举报楚王韩信谋反的时候,陈平建议刘邦伪游云梦,突然发难,擒住韩信,并将其贬为淮阴侯,解除韩信的威胁。

4、解白登之围:建议刘邦贿赂匈奴阏氏,解除白登之围。

虽然韩信的计策看起来没有张良那么高大上,但是却不可不论,在一定程度上,韩信的计策都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陈平解除吕氏威胁

如果说,在此之前,陈平尚且不如张良的话,那么单此一功便足以与张良相提并论了。

刘邦死后,吕后掌管大权。吕后死了,掌管军事要职的依然是吕氏子弟。虽然说从史料上来说,当时的吕氏子弟是没有谋反之心的,但是当权力长时间集中于他们的手中,谁也不敢保证他们有没有取江山而代之的想法。

所以,在陈平的布局,周勃、灌婴等人的出面之下,一举全歼吕氏,也是保刘汉江山的重要举措。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取得吕后的信任,在西汉开国功臣表上排在张良前15位,列谋臣之首,并在吕后死后,又一举消灭吕氏,重归大权于刘氏,陈平也算是大功一件。

所以说,如果单论计谋,张良确实比陈平要高瞻远瞩得多,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但是如果论对刘氏汉朝的贡献来说,二人差距是不大的。

张良陈平一个阳谋一个阴谋,谁的计谋多、作用更大?为什么?

張良重在戰略

陳平多用在戰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