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特何许人也,能够让成吉思汗如此记恨,甚至让部下每次喝酒时大喊“誓灭唐古特”?

唐古特人,其实就是西夏人或者说是党项人。成吉思汗之所以如此痛恨西夏人,那是因为西夏臣服蒙古以后,再次背叛了蒙古,我认为这件事西夏做的不错。

01西夏人背叛了蒙古大军。

西夏和金联盟,共同对抗蒙古大军。这两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大,可谓是天天欺负南宋。欺负南宋习惯了,所以他们也打算这么对付蒙古。

可是当时的蒙古已经被成吉思汗统一,战斗力强大到无法形容。西夏和金的联军压根就顶不住。最终西夏因为顶不住压力,转而选择投降了蒙古。

不过投降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保留国家建制。因为当时还不具备灭亡西夏的条件,而且西线战况再起,所以成吉思汗就答应了这件事。

九月,李全执张琳,郡王带孙进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一月庚申,帝攻灵州,夏遣嵬名令公来援。丙寅,帝渡河击夏师,败之。丁丑,五星聚见于西南。驻跸盐州川。十二月,李全降。授张柔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是岁,皇子窝阔台及察罕之师围金南京,遣唐庆责岁币于金。---《元史》

西线花剌子模国也是一个大国,公然屠杀蒙古使者,这让成吉思汗暴怒,所以开始了西征。没想到的是,当成吉思汗选择西征的时候,西夏军团居然选择了叛变。

他们不仅没有支持成吉思汗的西征,反而在背后搞偷袭。这让成吉思汗恨得牙痒痒。但是莫有办法啊,成吉思汗暂时抽不开身。

西夏的这一选择,的确等于是火中取栗。不过我认为这种做法十分恰当,至少证明了西夏人尤其是党项人是不愿意被人征服的。

西夏本身就是脱离北宋政权建立起来的国家,他们不愿意被北宋管辖。这种寻求自由的精神,也注定了他们需要爆表的战斗力。

别看他们地盘不大,可是战斗力确实很强。北宋的多次征伐,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对于这次蒙古人的进攻,西夏非常愤怒,决心要一雪前耻,自然是不会臣服多久的。

02西夏人至少比南宋有觉悟。

当时天下有金国、西夏、南宋以及蒙古这四个主要争霸的国家。南宋偏安一隅的姿态让人心痛,不过他跟蒙古相隔甚远,主要对手是金国。

后来我们知道,南宋跟蒙古秘密联合,将金国消灭。可是没多久,消灭了金国的蒙古,居然将矛头指向了南宋,最终灭亡了南宋。

这一场历史似曾相识。当年北宋跟刚刚崛起的金国合作,一起灭了大辽。可是在灭了大辽没多久的功夫,金国居然反攻北宋,把北宋老巢给端了。

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元史》

由此可见,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盟友,都是即时利益罢了。这个时候的西夏便面临这样的问题。既然已经向蒙古臣服了,那这次西征,西夏真的要派兵去支援蒙古吗?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西夏人早就看破了这种耻辱的盟友关系,他们知道一旦蒙古人解决了花剌子模,一定会反过来把自己给灭了。

与其到时候被蒙古没了,倒不如现在反戈一击。所以西夏人表现得特别英勇,他们拒绝了蒙古人的要求,没有出兵支援也就算了,反而对蒙古军队发起了进攻。

西夏再次和金国联盟,合伙对付蒙古。成吉思汗得到消息以后,当然非常痛恨西夏人,所以常常在喝酒前,让大家痛骂西夏人。也就是这里所提到的誓灭唐古特。

03成吉思汗在临终前,下达了将党项人灭族的命令。

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64岁,身体每况愈下。因为连年的征战,导致他的身体早就垮了。不过他的精神依旧支撑着他的肉体继续前行。

这个时候已经收拾了花剌子模,西方诸国都逐渐溃散。成吉思汗终于有时间回来解决西夏人的问题了。西夏人背弃盟约,成吉思汗心爱的大将木华黎也因此被气死。

这是成吉思汗不能忍受的屈辱,所以不管身体有多么难以支撑,他都要灭了西夏国。为此西夏人闻风丧胆,集体宣布要投降。

成吉思汗此刻已经不行了,他终于倒在了卧榻之上,什么原因说法有很多。不过在临终前,成吉思汗想出了一个办法。

五月,遣唐庆等使金。闰月,避暑六盘山。六月,金遣完颜合周、奥屯阿虎来请和。帝谓群臣曰:“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是月,夏主李晛降。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元史》

他告诉手下人,不要扩散他去世的消息,等到西夏人投降以后,一定要杀光党项人和西夏皇族。

这是成吉思汗所下达的最后一个命令,由此可见他对西夏和党项人有多么大的深仇大恨。成吉思汗死了以后,按照约定手下人果然这么做了,结果党项人被灭族,西夏皇族一个不留。不知道虚竹和公主怎么样了。

我们看西夏人的史料非常少,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蒙古人痛恨西夏人,所以就没有给西夏人写史书,这就造成了西夏这个国家存在跟没存在,似乎没什么差别。要不是虚竹,我还真不知道西夏有什么历史。

总结:西夏人的觉悟可以,热血却不足。

第一次的反叛,绝对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被另外一个国家征服,这就好比每个人一样。没有哪个人愿意白白被另外一个人征服,除非另外一个人是你的老板,给你发工资的那种。

由此可见西夏人早就看出了蒙古的狼子野心。这就好比当年的曹操分身乏术,原本打算南下攻打刘表,可是北方的乌丸也需要解决。

结果曹操选择征讨乌丸,因为郭嘉料定了刘表不敢北伐。刘表显得特别没有志气,等到曹操解决完了乌丸,那刘表的末日也就到来了。

西夏人看来是读书人,他们知道这段历史,他们可不想做第二个刘表。所以果断反抗成吉思汗,这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在反抗的过程中,似乎没有给蒙古造成太大的损失,这是他们战略上的失误。完全可以在假装投降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大量士兵混入蒙古军中,从而发动兵变,这么一来,蒙古大军不瓦解才怪。

第二次成吉思汗动真格的时候,西夏人居然怂了。这不是他们此前的风格,只能说,这个时候的西夏人已经被成吉思汗下破了胆子,没有胆量去抗争了。

参考资料:

《元史》

唐古特何许人也,能够让成吉思汗如此记恨,甚至让部下每次喝酒时大喊“誓灭唐古特”?

“唐古特”是蒙古语的音译,也是蒙古人对生活在黄河以北、大漠以南的党项人的称呼,唐古特人是西夏国的后裔。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东征西杀,曾经一路凯歌打到了欧洲,可以说所向披靡威风不可一世。可是,一代天骄却在西夏党项人面前栽了跟头吃了大亏。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西夏趁着成吉思汗出征,袭击了他的大本营,重创蒙古铁骑,还杀死了留守老家的蒙古主将木华黎,让成吉思汗百战百胜的蒙古铁骑名望扫地损失惨重。

为此,成吉思汗对他们蒙古人口中的唐古特(也就是西夏国党项人)恨之入骨,不顾自己64岁高龄,亲征西夏誓灭唐古特。

最终,蒙古军灭掉了西夏国,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夏亡国之战也成了成吉思汗的最后一战,他的生命在这场战争中终结。临终之时,成吉思汗余怒未消,立下遗嘱将西夏党项族人全族杀掉,可见他对唐古特已经恨入骨髓了。

唐古特何许人也,能够让成吉思汗如此记恨,甚至让部下每次喝酒时大喊“誓灭唐古特”?

成吉思汗,他是名符其实的战斗狂魔,铁骑踏遍了四分之一的世界,最西打到了波兰,最北打到了西伯利亚,最东打到了朝鲜半岛,最南打到了爪哇中南半岛。

蒙古帝国巅峰时期国土面积有多大?没人说得清楚,估计连成吉思汗本人也搞不清楚,他只管打打打,到底打了多少领土,俘虏多少人口,抢了多少财产,他没统计过。

后来,有人给成吉思汗统计了一下“家产”,国土面积大约3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一个亿(除去战争死亡的),面积是苏联的1.5倍,是现今俄罗斯的1.9倍,绝对是一头超级巨无霸。

如此生猛的成吉思汗,有没有痛恨的人呢?

有的!

这个“人”便是唐古特。其实,唐古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非常有名,长期“活跃”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

它便是西夏,一提起西夏,总会不由得想起驸马虚竹,还有神秘莫测的西夏一品堂。

而成吉思汗一提起西夏,却只有满腔的怒火,以至于每次与士兵喝酒之前,都必须大喊三声“誓灭唐古特!”

成吉思汗为何如此痛恨西夏人呢?说来话长!

西夏与蒙古都属于游牧民族,双方亦敌亦友,有时候打的不可开交,有时候又握手言和。

后来,成吉思汗准备西征花剌子模,邀请西夏一起“合作”,但西夏婉言谢绝了,成吉思汗只得独自带兵西征。

然而,正当成吉思汗前方拼杀之时,突然收到了老家的来信—后院起火了,原来西夏趁着成吉思汗不在家,与金国联合起来攻占蒙古许多地盘。

成吉思汗火大了!这个“卑鄙无耻”的西夏!

成吉思汗灭了花拉子模之后,转过头来就去收拾西夏,但西夏绝不是好惹的,毕竟有西夏一品堂众多武林高手,还有虚竹小师弟的实力力挺,所以战争陷入了僵持阶段。

后来,成吉思汗与西夏交战之时,突然一只毒箭飞了过来,不偏不倚,恰好射在了成吉思汗的肩膀上,这只箭力道极重,从百丈之外飞来,有人推测是虚竹用内力发过来的。

不久之后,成吉思汗毒发身亡,临死之前,让儿子拖雷替他报仇,还要求部下不忘国耻,喝酒之时必须大喊“誓灭唐古特!”。

后来,西夏发生大地震,举国投降。但蒙古人并不买账,不仅大肆屠杀西夏人,还烧毁了西夏国都,销毁了西夏的史学典籍,以至于西夏历史成了一段空白。

就这样,存在三百余年的西夏彻底消失匿迹了!

唐古特何许人也,能够让成吉思汗如此记恨,甚至让部下每次喝酒时大喊“誓灭唐古特”?

公元1227年,是中国战争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一年,成吉思汗六十六岁,他带领的蒙古军队征服了从漠北高原到黑海的大片土地,他拥有的帝国版图,相当于四倍的亚历山大帝国,两倍的罗马帝国。他是人类战争史上征服足迹最远的人之一。

然而他所有的梦想止步在六盘山,这次南征,一个国家让他和他的军队受到重创,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征服者倒下了,带着不甘和仇恨,什么人能够重创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抵挡成吉思汗征服脚步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波斯人拉施特在《史集》中记载了成吉思汗的遗嘱,我死后不要为我发丧举哀,好叫敌人不知我已死去,当他们从城里出来时,将他们全部消灭掉。《蒙古秘史》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成吉思汗命令他的军队每次饮酒前必须高喊灭绝唐古特,没有任何一个对手在历史的记载中能让成吉思汗如此仇恨。遭受前所未有重创的成吉思汗,要让每一个蒙古人都记住他们仇人的名字叫唐古特。

在历史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欧洲,令敌人胆战心惊,鲜有败绩。然而,在历史上曾有一群人不仅重创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而且也让成吉思汗丢了性命。蒙古人管他们叫做“唐古特”,那么这个“唐古特”到底是什么人?

实际上,蒙古人口中的“唐古特”指的就是西夏的党项人。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西夏趁机反叛,杀死了蒙古主将木华黎,重创蒙古军队。成吉思汗很恼火,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接下来,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场大战是西夏的亡国之战,也是成吉思汗的人生谢幕之战。

西夏的党项人与蒙古人一样都是游牧民族,尚勇好斗,骁勇善战。西夏的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全国共计50余万的军队。面对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的进攻,西夏的党项人顽强抵抗,重创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就连成吉思汗也在此战中丧生,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成吉思汗死于西夏王妃之手,有人说他死于狩猎,还有人说他中了党项人的毒箭毒发身亡。但不论真相如何,成吉思汗对西夏人都非常憎恨。后来,由于发生了地震等原因,西夏选择了投降。成吉思汗在临终之时,担心西夏人会再反叛,立下遗嘱死后秘不发送,待西夏的皇帝李睍投降后,将西夏皇族以及党项全族灭族。

在西夏灭亡后,一部分党项人迁到了青海、四川、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还有一部分留在了西夏故地,与当地的其他民族一起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所同化,最后蒙古人口中的“唐古特”就这样消亡在历史长河中了。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唐古特人就是当年西夏人的后裔,但他们之间一定有着相同的民族渊源。历史就是一条长河,一切都随水而过,也将很多东西淹没。西夏人,尤其是西夏的女人,在有关成吉思汗的那个传说里,只留给了人们一个可以无穷联想的背影。

唐古特何许人也,能够让成吉思汗如此记恨,甚至让部下每次喝酒时大喊“誓灭唐古特”?

唐古特何许人也?其实唐古特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在蒙语里,唐古特的译语叫做“西夏”。

在13世纪,沉寂的草原上有一颗巨星在冉冉升起,他统一了蒙古,并建立了号称世界上有最强战斗力的蒙古铁骑,他就是成吉思汗。蒙古铁骑自诞生以来,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只要他们想,他们就能轻易的摧毁地球上的任何国家。在短短的数十年里,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所有国家无不臣服。

然而,就是这样的强大的蒙古铁骑,却在消灭依附自己的一个小国家的时候碰上了硬钉子,这个国家就是西夏。

在唐朝,西夏曾是依附唐朝的一个名叫党项族的部落,唐朝灭亡北宋建立后,党项人因不满北宋政府对他们的管理,宣布脱离中原王朝,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西夏。西夏这个国家,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在其存续的一百多年间光是由西夏主动挑起的战争就多达一百多次。但由于周边国家都较为强大,西夏建国后主要靠依附周边强国来赖以生存。故当其北边的蒙古帝国强大后,西夏自然而然地便开始依附于蒙古。

在蒙古国不断强大的同时,西夏也在不断地发展,慢慢的蒙古人就开始发现,西夏人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再加上蒙古帝国要扩展版图向南发展,西夏国便成了蒙古国扩展版图的障碍。因此,蒙古人愈发开始觉得,西夏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于是,蒙古人便开始纠集了大量部队开始对西夏进行讨伐。

然而,西夏国虽小,但党项人却英勇善战。蒙古国前后历经了22年,共对西夏发动了六次大的战争才将西夏灭国,这成了蒙古国建国以来的巨大耻辱。让蒙古人更生气的是,他们的伟大领袖成吉思汗竟然也在攻打西夏的过程中因为中了西夏人的毒箭而身亡。因此,不光是成吉思汗,整个蒙古国都仇恨西夏人,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兴府之战前,身中毒箭命不久矣的成吉思汗要求部下在喝酒的时候,要大喊“誓灭唐古特”,因为他要让所有蒙古人都记住这个耻辱,从而去消灭所有西夏人。

在1227年六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过程中病逝,他至死都没有看到西夏被消灭。然而,在他死后不久,一场地震震塌了西夏,整个西夏国瘟疫横行,西夏末主李现率众投降。

蒙古人依照成吉思汗的叮嘱,杀光所有西夏人,将西夏灭族。至此,建国100多年的西夏,从地球上消失了,跟着一起消失的,还有一个名叫党项的族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