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说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什么叫做天大的面子呢?张五哥给十三阿哥胤祥求情,康熙答应了张五哥的请求,这就是天大的面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五哥是康熙身边的一个普通侍卫,他没有纳兰容若那样的家世,是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御前侍卫。
而十三阿哥胤祥是康熙的亲生儿子。一个普通的侍卫给康熙的亲儿子求情,康熙还答应了,这难道不就是天大的面子吗?
太子第一次被废,三个人受到圈禁。太子胤礽在跟随康熙外出时狩猎的时候,公然跟康熙的妃子郑春华鬼混,而且被康熙抓了个正着。再加上有人假冒太子手谕,调兵准备逼宫。
这两件事加起来,康熙一时闹热,便要废掉太子。这个时候几个夺嫡的阿哥们形形色色的样子可就都露了出来。尤其是大阿哥胤褆,这家伙跟疯了似的,认为太子废了,他这个做老大的就应该要接替太子的大位。
胤褆甚至在康熙面前要求,亲手杀掉太子胤礽,这也是为了消除他认为的最后一个障碍。结果让康熙刮目相看,胤褆被康熙骂成蠢猪,丧心病狂之人。大阿哥胤褆就这么被康熙给拿下圈禁了。
十三阿哥胤祥,是一个直性子,他想要为太子胤礽打抱不平,认为谋反之事不可能是太子做的。而且他扬言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分明是在说康熙的所作所为无情无义。
康熙得知以后,虽然十分恼怒,但是也颇为欣赏胤祥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不过胤祥在这个时候最适合圈禁,因为他太浮躁,在这个关键时刻,容易坏了康熙的大事。
康熙问起张五哥该立谁为太子,张五哥的回答太巧妙了。在张五哥的印象当中,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对自己都不错。这两个人里面,胤祥是以胤禛马首是瞻的。所以张五哥自然不敢轻易就牵扯出胤禛的一些事情,而胤祥对自己最好,所以张五哥对胤祥的遭遇自然是打抱不平的。
胤祥本身是没犯什么错的,这一点张五哥清楚,张五哥也知道康熙心里也清楚,但是就是缺一个可以撬动康熙嘴巴的人。
这次康熙问张五哥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张五哥成为那个撬动自己嘴巴的人。康熙问张五哥,阿哥里面谁最好,张五哥告诉康熙是十三阿哥最好。
那么康熙必然要追问是不是因为十三阿哥曾经救过张五哥的命?张五哥的回答十分诚恳,救了他的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十三阿哥是心思最简单的一个,性格也直爽,从来不会在背地里害人,所以张五哥认为十三阿哥最好。
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来了,康熙又追问张五哥,那你是不是认为十三阿哥最适合做太子?张五哥这个时候却巧妙地摇了摇头,他告诉康熙十三阿哥虽然好,但是不适合做太子。因为十三阿哥太善良了,而且容易相信别人。十三阿哥虽然性格好,但不适合做太子。
康熙陷入了沉思当中,的确是这样,难道真的品行出众,就一定可以做好这个太子吗?不一定。胤礽在小的时候,品行也非常好,可长大了还不是跟着环境的变化,养成了各种坏毛病?
康熙从张五哥那里得到了答案,自然要感谢张五哥的开导。这一段张五哥的表现实在是太优越了,就连康熙都不禁被张五哥给说动了。张五哥似乎让康熙明白了一些道理,一些过去总是纠结,但是现在一眼就看清楚的道理。
既然张五哥帮了康熙这么大的忙,那康熙然要回报一下张五哥。结果张五哥跪下就要求康熙把十三阿哥给放了,认为十三阿哥是无辜的,不应该被圈禁。
这件事康熙其实早就想办了,但是他找不到一个好的时机和借口。这回张五哥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件事说了出来,康熙自然是非常高兴。
因为康熙不好直接开口,而张五哥选对了时间,说出了这件事。康熙便告诉张五哥,一个小小的侍卫居然为皇子求情。其实康熙这是在感动,因为像十三阿哥和张五哥之间的情分,过去他也曾经有过。
他跟魏东亭当年不也是一个是皇子,一个是侍卫吗?风雨这么多年走下来,这种感情太难得了,所以康熙愿意给张五哥这个天大的面子,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疼儿子了。
总结:放十三阿哥出来,是为了平衡八爷党的势力。表面上这是一个天大的面子,其实康熙的算盘远不止如此。他明白一点,当时全朝堂的官员,几乎有一半已经倾向于八阿哥做太子,剩下一些则两边倒的角色,极有可能会跟风支持八阿哥。
这不是康熙所想看到的局面,选新太子这一招,只是康熙想看清楚皇子们的党羽到底有多少,分布是如何的。这一次调研的结果让康熙非常吃惊,原来八阿哥胤禩已经羽翼丰满到了这种地步。
所以康熙必须要想办法遏制住八爷党的疯狂扩张,再这么下去,他这个皇位都要受到八爷党的威胁。这个时候放十三阿哥出来,其实就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八爷党要被压制了。
十三阿哥的分量是大家都知道的,他手下的旧部在皇城军队中都充当了重要的职位,完全可以跟八爷党相抗衡。再加上废太子这一边的四阿哥胤禛,那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两个人联手,自然不输八爷党。
至于谁会成为真正的接班人,这件事康熙这个时候已经从太子被废的事件以及张五哥口中得到了答案,品行不行的绝对不适合,品行最好的也不适合,所以这个时候,康熙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四阿哥胤禛身上了。
《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说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要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恰恰是康熙帝丢了一个天大的面子!
《雍正王朝》这部剧中谁才是最幸福的人,恐怕张五哥能排得上号。一个本佃户出身的背景,竟然做到御前侍卫级别,甚至连康熙帝和雍正帝都得亲切地喊他一声哥。
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他刚刚被从刑部大牢救出来,刚刚当上御前侍卫。为什么就敢当着康熙帝的面直言哪个皇子好,这本是大忌,可是为什么康熙帝却同意他的说法,且要送他一个天大的面子呢?
康熙帝所谓的天大的面子,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
张五哥是一个佃户,是一个比较善良的农民,在老四胤禛夜宿江夏镇的时候就是他提供了住处和伙食,并且帮忙妥善处理了夜晚行凶被杀的恶人。
后来他被刘八女和任季安拉去顶罪,于是才有了阿兰单身入京,找到老十三胤祥,并揭开了轰动朝野的刑部冤案事件。
这件事水落石出之后,康熙帝不仅救了张五哥,还送了他一个御前带刀侍卫的职务,从此张五哥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随后便是热河狩猎,和八大山庄被围事件,这之后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被关押,朝廷上下开始举荐新太子。于是就有了雪中,康熙帝跟张五哥的这段对话:
康熙帝先问的张五哥:
“朕这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十三爷最好!
仔细看康熙帝的表情,他是带着一丝惊喜的,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此时的老十三胤祥已经被关进大牢,在那个时代,替罪犯求情就是犯忌。但是张五哥能这么说,康熙帝是很高兴的,理由他也说了:
“是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也就是说,在康熙帝第一印象中,张五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
但等张五哥说出,并不仅仅是因为救过他的命这么简单时,康熙帝有了一丝疑惑,继续听张五哥说:
“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所以奴才才说十三爷最好!”
此时,康熙帝是有些不快的,毕竟结合当时的情况,张五哥敢这样说,就等于是站队老十三胤祥,举荐他当太子的。而此时的康熙帝,最烦的就是众大臣们站队,此时的张五哥其实面临着危机:
“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
张五哥此话一出,让康熙帝非常惊讶,其实结合张五哥前面讲的这句话,是可以扣上恶意诽谤皇子罪名的。
你想啊,康熙帝问的是皇子里面谁最好,结果张五哥讲,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那就说明,皇子中有不心怀坦荡的。
比如太子胤礽,因为老四胤禛赈灾有效,他非但不表扬,还背后说老四胤禛的坏话,康熙帝无奈,只得通过沙琪玛转移话题。
张五哥说十三爷行侠仗义,也就表明有皇子不行侠仗义,比如大阿哥胤禔。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他虽然不是陷害太子胤礽的主谋,但是是第一个跳出来落井下石的。甚至要替康熙帝行天道,要处死太子胤礽,被三阿哥指出他还魇镇太子,气得康熙帝大骂他是猪!
张五哥说十三爷不暗中算计人,也就表明皇子中有人暗中算计人,比如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太子胤礽的调兵手谕就是他俩假造的,幸亏被张廷玉察觉有假,康熙帝才来了一个将计就计,要举荐新太子的。
三、
所以,张五哥说老十三胤祥的好话,就等于在说其他皇子的坏话,这是大忌,那么为什么他又安然无恙呢?
就是因为后面那句话救了他:
“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不要觉得张五哥是憨子,这句话也是有隐藏的寓意的:
老十三胤祥为什么会被抓起来,就是因为他轻信了太子胤礽,结果被当成了同谋被抓。张五哥说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康熙帝,十三爷是被冤枉的,希望你能明白。
说完这句话,康熙帝是惊讶万分的:
“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
是啊,你个张五哥好大的胆子,你不知道自己很危险了吗,竟然敢替皇子说话?
张五哥也有应对之法,说自己愚笨,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
“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随后康熙帝大笑不止,于是要赏张五哥,张五哥马上提出放了十三爷,康熙帝一高兴,准了,并来了一句:
“朕是天子,干脆赏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康熙帝为什么要这么说?
四、
这就要从康熙帝当初要把张五哥选为御前侍卫说起了,他为什么要选他呢?
显然,他就是看中了张五哥的忠孝两全,所谓的忠,就是忠于十三阿哥,忠于皇上。这种忠诚并不随着主子的落难而结束,反而是利用自己唯一的一次讨赏机会,尽忠。
不仅忠于老十三胤祥,也是忠于皇帝,因为他讲了真话,讲了内心的感受,这种真话对康熙帝来讲,太难得了。尤其是自己的那些皇子,有几个跟自己讲真话的,互相算计,无所不用其极,让他心烦意乱。
第二就是孝,当初张五哥替任季安顶罪,明知道最后是一个死,他都没有翻供。原因就是如果他翻供了,那么他的老爹就会面临作伪证的处罚,即使不判死刑,光流放就能要了张老汉的命。
所以,为了尽孝,张五哥选择了沉默,如果不是阿兰找到老十三胤祥,他必死无疑。
在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三阿哥和大阿哥吵了起来,康熙帝当时就很无奈,他就问过张五哥:
“你是一个孝子,你见过有这样气父亲的吗?”
是啊,对于康熙帝来讲,他太想要这个“孝”了,反观自己的这些儿子,哪一个真的是孝顺的?
由于康熙帝早在八大山庄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太子手谕是假冒的了,也知道老十三胤祥是冤枉的。所以,他需要一个台阶,需要一个放老十三胤祥的理由,如果说之前他还在犹豫该怎么放,但是听完张五哥的话,他就坚定了自己的理由。
所以,后来康熙帝去了上书房,发表了一通忠孝言论,佟国维反问康熙帝为什么要放老十三胤祥的时候:
“请问皇上,是否要说个理由?”
五、
康熙帝反问一句:
“朕疼自己的儿子,这个理由行吗?”
这就是张五哥给康熙帝的提示,明明自己内心就是这么想的,为什么不说真话呢?说了自己疼儿子后,佟国维还能怎么办,他又不是没有儿子!
再回到刚才的题目中,康熙帝为什么要讲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呢?
一方面他是天子,他的面子就是天大的面子;另一方面,张五哥的这个请求是犯上的,但是康熙帝不计较,仍然要给他这个面子;最后一个方面,康熙帝把天大的面子送给了张五哥,那么自己是不是就丢了面子?
是的,确实如此,皇上一言九鼎,说放十三阿哥是一言九鼎,可是当初抓十三阿哥的也是他。他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放了老十三胤祥,虽然在热河,在朝堂,在上书房,他也多次提到十三阿哥孝顺,仁义,但终究自己说过的话,泼出去的水,怎么收?
“这个新太子是谁,朕心里没有底,但还是这一条,这个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这一点上就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谊,做臣子的忠尽。”
说过这么多话,可是还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求情,这使得康熙帝不得不自寻方法了。
张五哥的真性情感动了他,所以,他决定不要这个面子了,直接放人,这才有了他跟佟国维的对话。他所谓的疼自己的儿子,恰恰是他丢了面子的表现,佟国维当时的怪异表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说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太子第一次被废以后,康熙在侍卫张五哥陪同下在雪地里遛弯。康熙对张五哥接连抛出三个问题,都被张五哥巧妙应答。最厉害的是,张五哥对最后一个问题的解答,也算是解开了康熙心中的困惑。所以,最后,康熙一高兴,赏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先说此事的背景。太子第一次被废当晚,除了太子以外,大阿哥和和老十三也被康熙圈禁起来。太子是因为淫乱后宫和武力逼宫;大阿哥是因为不顾兄弟情谊鼓动康熙诛杀太子,和魇镇太子。而老十三反的错最“正直”,他是因为直言“无情最是帝王家”,惹怒康熙。
康熙关起来老十三,只是让他冷静下,不要不知天高地厚,煽乱朝纲。而且,康熙在说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必须是一位有德之人时,当着众人面夸老十三胤祥做的不错。这让众位皇子很吃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并没有真想处罚老十三。相反,康熙很喜欢老十三的侠肝义胆!老十三在太子即将被重遣之时,依然陪着太子,护着太子。老十三既尽到了骨肉之情,又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忠义”。在座的皇子,只有老十三配称为“有德之人”。所以,康熙肯定会放老十三出来。
张五哥对康熙三连问的回答,堪称经典。康熙在雪地里散步,只有张五哥陪同。康熙问了张五哥一个问题:朕的所有皇子中你认为谁最好。
这是一道送分题,张五哥是老十三带着康熙从法场上就回来的。所有皇子中,张五哥只和老十三相熟,老十三还救过他的命。很明显,张五哥的答案就是“十三爷最好”。康熙皇帝也肯定知道张五哥会选老十三。
紧接着,康熙把问题又抛回去: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张五哥的回答很诚恳,也很有道理,展现了“亲兵”的智慧。首先,张五哥承认有“救命之恩”的原因。张五哥要是不承认,才是把康熙当傻子。紧接着,张五哥说不只是因为“救命之恩”,还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侠肝义胆,从不在暗中算计人。
张五哥的回答非常好。康熙刚经历了第一次废太子的事,对皇子之间的勾心斗角很是伤心。张五哥这么夸老十三,很让他高兴。况且,康熙也知道皇子之中,也就老十三不会“背后阴人”。本来,康熙对饱读诗书的三阿哥很喜欢。可是,三阿哥饱却在知道大阿哥魇镇太子时,却不早点告发。如果换成老十三,肯定早就戳穿大阿哥的阴谋了。真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康熙说出了最后一道题,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题,也是困惑着康熙的一道题:你(张五哥)认为他(胤祥)最好,那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了?(康熙一直在想的问题就是:品行最好的皇子就最应该当太子吗?)
张五哥的回答让康熙有些吃惊: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当太子!十三爷虽然人好,但是人太直,容易轻信别人。所以,十三爷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有些吃惊,没想到小小侍卫也有如此见地。而且,张五哥敢对康熙这么直白的讲真话,也让康熙很高兴。康熙也说了,他不难为在朝堂上给他搅局的王掞。康熙一高兴,要赏赐张五哥。并且,在张五哥说出请求之前,提前答应了张五哥。
张五哥趁机求康熙放了老十三。康熙虽然说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保起皇子来了,面子不小啊!”其实,康熙早就想放了老十三,一直在等机会。只是,这次张五哥把康熙聊开心了。
而且,康熙也知道张五哥这是在报十三爷的救命之恩。张五哥如此知恩图报,也让康熙很喜欢。所以,康熙趁机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让张五哥去亲自放了老十三。既成全了张五哥的报恩之情,又保住了自己天子的一诺千金!毕竟,康熙在张五哥说出请求前,已经答应了张五哥。
《文|勇战王聊历史》
《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说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皇帝代表上天,康熙给的面子自然是天大的面子。《雍正王朝》中,张五哥面对康熙的提问,回答得让康熙感觉很“意外”,康熙也做了一个“政治表态”,给了张五哥一个“意外”,放出了胤祥。
在热河,康熙废除太子,也关押了胤祥。康熙关押胤祥,并不是因为他参与过“调兵”,而是他出言不逊触怒了自己。这更像是一位父亲责罚一个说错话的孩子,也为后来放出胤祥埋下伏笔。
回京之后,康熙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不料朝廷官员一致推举老八。帝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皇权旁落,被人驾空,胤禩的影响力让老爷子都有点忌惮。康熙有点坐不住了,放出了老十三。
给朝堂发出一个信号皇子夺嫡,分为几个派系,彼此之间明争暗斗,胤祥、胤禛在台面上与胤礽就属于同一阵营。
帝王都是离岸平衡手,看着一方势力过大,就会扶持另外一方,让彼此相互制衡。
眼看胤禩已经打破了平衡的局面,康熙就要出手牵制,十三爷就能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胤祥是带过兵的皇子,他可以对标八爷党的胤禵。
在古代,皇帝要做一件事,往往就会事先发出信号,用以测试官员的反应。康熙发出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不想让胤禩当太子,可惜大多数官员都没有重视。
给自己找一个帮手在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康熙差不多成了孤家寡人,大多人的做法都不符合他的心意。康熙之前已经多次说过,胤祥是一个孝子。孝子自然是与父亲一条心,胤祥出来后肯定会与康熙同一立场。
张五哥也是一个孝子,正因如此,才得到康熙的赏识,成了御前侍卫。他在回答康熙的提问时“吐露真言”,说了十三爷的优点和缺点,并说十三爷不适合当太子。
张五哥的回答,情商太高了,首先他是站在领导的立场,你康熙不是为太子的人选发愁吗?
我先帮你排除一个,你不是孤家寡人吗?我推荐一个孝子;你不是被假话包围吗?那我就说真话。
其次,张五哥通过回答,也表现了自己的忠孝。胤祥曾经救过张五哥的命,张五哥在皇帝面前为胤祥“美言”,就是在报恩。
在古代,尤其是朝堂上,忠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要在领导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忠孝,那就是加分项,很多普通人因此而做官。
康熙是一位父亲,肯定希望皇子都孝顺;康熙作为皇帝,肯定希望臣子对自己忠心。
张五哥的话说到康熙心坎上去了,从张五哥身上,康熙看到胤祥的影子,所以康熙才会说满足张五哥的一个要求。康熙是一代帝王,对人性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想必已经算出张五哥会为胤祥求情。
顺着张五哥的心愿,康熙也能借坡下驴放出胤祥。与其说康熙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倒不如说康熙在做顺水人情。
原创:秋媚,感谢各位大佬的支持!
《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说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这句话是康熙对张五哥说的。
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十三阿哥胤祥也受了连累,只因他冲口说出“最是无情帝王家”,于是被圈禁。康熙虽然圈禁了老十三,但心里并没有怪罪他,只是为了保护他,希望他能冷静下来,不要脱口而出,落人口实。
老十三性情豪爽,侠肝义胆,在太子即将被废之时,就连四阿哥都躲着太子不见,只有十三阿哥自己主动陪着失落的太子,甚至险些被诬陷为谋反,既尽到了兄弟之情,又全了君臣之义。所以康熙在圈禁了大阿哥之后对诸位阿哥们说:“太子,首先要是一个有德之人。在这点上,胤祥就做的很好。”
所以,康熙释放胤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他需要一个台阶,毕竟是他自己要圈禁胤祥,如今要放,也得有人提出来才行。
康熙刚刚经历了一场动荡,儿子们因为一个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落井下石,八阿哥、十四阿哥伪造调兵手谕,三阿哥阴谋告密,好好的兄弟们乱成了一锅粥,这自然让康熙这个父亲感慨万千,于是才有了雪地里康熙与张五哥的那番推心置腹的对话。
康熙问张五哥:你觉得阿哥们哪个最好?
张五哥回答:是十三阿哥。
康熙自然要问:是因为十三阿哥救过你吗?
张五哥并没有回避这点,他当然是为了报十三爷的救命之恩,但他也说,他之所以觉得十三爷最好,是因为他心怀坦荡,侠肝义胆,从不玩虚的,从不算计人。
康熙继续问:那你觉得十三阿哥最应该成为太子喽?
张五哥说道,并不是人好就最适合当太子,因为人太好就容易轻信别人。
康熙大为震撼,张五哥一个小小侍卫,都能做到说真话,不欺骗,比那些高贵的皇子不知要强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天子,身边的人都是在说假话,所以康熙对为数不多的说真话的人都很看重,比如说张五哥,比如说王掞,再比如说十三阿哥。
到了这时,康熙的心完全被康熙打动了,他觉得自己在遭到如此大的痛苦之后,身边还能有这么一个质朴而真实的人,这是幸福的。那么其实康熙还可以有更多,因为他还圈禁着自己的十三儿。
或许,康熙怼佟国维的那句话才真正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朕疼自己的儿子,行吗?
《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说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康熙和张五哥这段对话在《雍正王朝》整部剧中是最温情的一幕,二人看似拉家常,却道出真实情感,因为康熙听多了恭维、颂圣的话,被张五哥的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触动,说要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
十三爷行侠仗义,是有名的侠王,康熙还曾封他为“拼命十三郎”,十三爷是康熙众儿子中唯一一个敢跟康熙说真话的人,而在张五哥身上也看到了十三爷的影子,他说十三爷忠厚,真的说到康熙心坎里了。
张五哥也是一个忠厚重情重义的老实人,为了自己年迈的父亲甘愿被“宰白鸭”,结果很幸运,被十三爷和康熙亲自到刑场解救,张五哥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此时他跟康熙说真心话,首先报答十三爷救命之恩,其次对康熙有知遇之恩,正因为张五哥忠厚孝心才留在身边当侍卫。
张五哥的真心话为康熙顺水推舟“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并拿着玉佩亲自去放了十三爷。
十三爷为什么被圈禁那么康熙为何在一夜之间将大阿哥、太子、十三爷三人都圈禁呢,究竟怎么回事?
在热河秋闱的时候,康熙带众皇子展开狩猎竞赛,还有众大臣和蒙古王爷们都在,蒙古王爷带来一柄如意,是地位和身份象征,原本要送给太子胤礽的,但是康熙用这柄如意当做狩猎竞赛的奖赏,所以意味谁得到这柄如意,谁就是康熙最信任的那个人。
紧接着阿哥们各自都展开了猎捕,东边数十骑,有十三阿哥胤祥,北边百余骑,有大阿哥胤褆,各位阿哥挽弓搭箭,挥刀挺枪杀得浑身是血。
不少猎物自然也成了胤褆和胤祥他们的囊中之物,西边八阿哥胤禩守定了不杀生,只是“活擒”,而胤禛因为一场“冰火两重天”生病,并没有参与射猎。
这时候一场秋闱好似风卷残云,等会分晓的时刻到了,通算下来,胤祥捕获的猎物最多,排第一,按理说,这柄如意应该给十三爷,然而,这时候康熙就问胤禛,这把如意该给谁,胤禛对康熙说:“这柄如意应该属于太子的。”
其实,康熙就是想用这柄如意来试探儿子们,等胤禛说完后,康熙说了一句:“太子和朕不争这件物品。”
而在场的蒙古王公却认为胤禩不杀生,有善心,应该把这柄如意给胤禩。
就在这时,胤禛的儿子弘历站出来了,说道:猎物本来是让我们射杀的,我们是马上得的天下,所以十三叔应该得赏赐,并拍马屁说康熙是第一巴图鲁,最终这柄如意康熙把这柄如意赠给了机灵鬼弘历了。
一场的狩猎就这样收场了,但后续的角逐才刚刚开始,康熙因为白天的事烦心睡不着觉,于是翻到郑春华的牌,打算去郑春华哪里谈谈心下下棋,结果撞见了胤礽和郑春华的之事,气得康熙差点晕了。
于是,康熙下令封了郑春华的住处,停用太子印玺,并告诫胤禛和胤祥不许私见太子。并打算召集诸皇子来戒得居集合,但是更蹊跷的是,凌普这时候竟然带着几千兵马擅闯行宫。
此时康熙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让张廷玉大臣命狼覃率兵进驻八大山庄,经调查得知,凌普是奉了太子的手谕进驻八大山庄的,而这时候太子胤礽不知所踪,胤祥也不知道跑去哪了,这让康熙认为太子胤礽是狗急跳墙,想造反。
于是,康熙让众人辨认笔迹,众人都一口咬定是十三爷的笔迹,不过,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康熙再次拿出“假太子手谕”,才发现是伪造的,心里几乎明白了一切。
大阿哥胤禔趁弟弟们都不在,开始在康熙面前献殷勤,他错误认为废了太子胤礽,他作为长子,理所当然他就是新太子他了,他提出所有的事情都是因胤礽而起,为了平息,他可以替父除掉胤礽这个祸源。
康熙听此番话,气愤地说:你真行啊,你不怕后世说你残忍吗?大阿哥胤禔不知天高地厚还进言,康熙实在听不下去了,痛斥他蠢得跟猪似的,还想当太子?
之后,康熙派人找到太子胤礽和十三爷胤祥,太子的出现,胤禔就更不淡定了,直接以大哥的身份问太子为何“起兵造反”,这时太子的神智已不清,答非所问。
这时候,三阿哥胤祉借机揭发大阿哥魇镇坑害太子的事情,结果,康熙龙颜大怒,下令将大阿哥、二阿哥,还有十三阿哥圈禁了。要说康熙圈禁大阿哥和二阿哥可以理解,但是康熙为何要圈禁十三阿哥呢?
其实,这也是康熙的为稳住局面的平衡之术,此时事起仓促,康熙知道这并不是十三爷干的,有可能是八阿哥一伙所为,但是康熙只想尽快稳住局面,不能细查,并且十三阿哥此时是众矢之的,加上胤祥口出狂言:无情最是帝王家!
既然大家都一口咬定是十三爷的笔迹,康熙为了掩住众人之口,只能暂时将十三爷与太子胤礽一起圈禁,待回京之后再做处置。
康熙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的深意回京之后,康熙正式宣布废掉太子,废太子的师傅王掞不能够理解,在朝堂直言不讳说康熙废太子理由太模糊,不能服众,让康熙明示了,但是发生胤礽身上之事是宫闺秘事,康熙能不顾皇家颜面明示吗?
王掞见康熙并没有明示,据理力争,康熙还没有表态,所以言语间直言不讳骂康熙是昏君,康熙并没有处理王掞,因为他知道王掞是个方正君子,敢于对他说实话。
后来,康熙又有和张五哥在雪地散步时的对话,皇帝和侍卫在宫禁森严的大内,像拉家常一样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来。
康熙说道:朕这么多儿子,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脱口而出说十三爷最好,康熙有点疑惑不解,张五哥又说十三爷为人仗义,他能体恤下情,所以十三爷是最好的。
康熙说道:莫非就是因为十三爷救过你?
张五哥道的回答留更微妙了,他说是,也不是,绝不是说十三爷救过他就说好,十三爷为人光明磊落,从不暗中算计别人,所以十三爷是是最好的。
康熙说道:那你觉得十三爷最好,十三爷最适合当太子喽?
张五哥又说:十三爷人最好,但不一定能当好太子。
康熙迟疑了一下,问张五哥:这又是什么意思?
张五哥说道:十三爷人好是好,但太容易轻信别人,没有心机,所以十三爷最好不一定能当好太子。
康熙转身说道:你一个小小侍卫张五哥,你竟然敢这样跟朕说话?
张五哥赶忙下跪说,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可以讲,那些话不可以讲,但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说真话。
康熙听后,道:“朕要听的就是真话,之前王掞就敢当所有人的面说朕的不是,但朕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所以朕不为难他,你小小侍卫也敢跟朕说真话,朕要赏你。
张五哥听了心里很激动,就对康熙说,皇上,就赏奴才一个天大的心愿,除此奴才别无所求。
康熙道:你说,朕答应你。
张五哥说:皇上,恳求您放出十三爷吧。
康熙:“好你个张五哥,你的面子可真不小哇,居然敢保起皇子来?”
张五哥吓得连连磕头,康熙见状说道:朕答应你。
张五哥说道:真的?
康熙说道:朕是天子,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朕就赏你一个天大的面子,让你亲自取去放出十三阿哥。
康熙放十三爷,真的只是给张五哥面子?其实,康熙是以此为借口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顺水人情而已,通过和张五哥的对话中,忆起儿子胤祥对他的孝顺,作为帝王,很久没有听过这么温情的话了,儿子们为了皇位,明争暗斗,兄弟相疑、父子相疑、君臣相疑,此时张五哥的话是他最想听的话。
也就是因为张五哥的一番话,让康熙在乱局中理清思路,最重要是他知道十三爷是被陷害的,只是无端被此事牵连,他很了解胤祥的为人,之前圈禁是不得已为之,是一种平衡之术。
之后,佟国维还当着朝廷众臣向康熙要放了十三阿哥的说法,康熙直接答道:朕心疼自己的儿子给什么理由?
佟国维是个老狐狸,看出了康熙的心思,表面支持着八阿哥,但暗地里却让侄子隆科多去理藩院当差,这就通过接近十三爷来靠近四爷,凭借“热灶冷灶”一起烧的原理,他们佟家一直保持着高贵的地位。
结语康熙说“给一个天大的面子”,因为他听到了真话,感受到了温情,面对诸位儿子夺嫡的激烈场面,心力交瘁,已经很久没人跟他说过真话了,张五哥求情放出十三爷,康熙爽快的答应了,确实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康熙的帝王心术罢了,并不是给张五哥的面子,而是疼爱自己儿子的缘故。
—End—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