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唐朝历经289年,拢共被历史承认的皇帝就有21位。其中20位老李家的男皇帝,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其实还有一位曾经登基17天的小皇帝唐殇宗李重茂,因为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的傀儡,而且只在位了17天,所以并不被历史所承认。
武则天过世后,唐中宗李显重夺皇位,韦皇后却不安生。武则天是非常伟大的一位女皇,她在任期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可是她是篡夺了李唐王朝的皇位,所以在她晚年的时候,不少李家的旧臣,就发动了政变,以张柬之为首的李唐忠臣们逼迫武则天将皇位重新传给了儿子唐中宗李显。
为什么说重新传位给李显呢?因为李显之前是做过一次皇帝的,后来被武则天给废了。但是他心态不错,毕竟是老妈上位,又不是别人。所以李显到头来好像是熬出头了,重新称帝以后,他才发现,他彻底错了。
因为他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怕老婆。他老婆韦后一直以来都是以恶毒闻名于世,李显称帝以后没多久,韦后便开始专权。这件事李显是看在眼里,却无动于衷。毕竟他老妈武则天这个榜样在这里,所以韦后专权的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韦后专权也就算了,李显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居然也萌生了野心,也想学习武则天。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武则天的,没有她的能力,却要做她做的事情,结局都不是很好。
为了夺权,韦后和安乐公主狠心毒死李显,唐殇宗上位,改元唐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日益膨胀,这唐中宗李显又是个没什么出息的人,一直就知道迁就老婆和女儿。后来在大臣们的指点下,他开始收缩权力,结果却遭到了骇人听闻的厄运。
李显本来是想让老婆女儿收敛一点,所以回收了她们的一些权力。但是这件事彻底触怒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被野心蒙蔽了的两个人,居然出手将唐中宗给毒死了。
于是少帝逊于别宫。是日即皇帝位,御承天门楼,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并原之。内外官四品已上加一阶,相王府官吏加两阶。流人长流、长任未还者并放还。立功人王承晔已下千余人,赐爵秩有差。封少帝为温王。---《旧唐书》毒死唐中宗的韦后,自认为可以直接登基称帝,像武则天一样。可是她忘了一点,武则天可不是在毒死丈夫唐高宗的基础上登基的,她是得到了儿子的禅让。在心腹大臣的提醒下,韦后只好先找来了一个傀儡,也就是这位不被承认的皇帝唐殇宗李重茂。
当时的李重茂才15岁,压根不知道为何就被拉上了神坛。其实这一切都在韦后的算计当中,甚至安乐公主也已经为自己谋划好了,等到韦后登基以后,就改立她为皇太女,继承皇位。这一对母女,真的是可怕的夸张。
唐殇宗上位17天,遭遇唐隆政变,唐睿宗李旦上台。唐殇宗李重茂是李显的儿子,按道理是有资格做皇帝的,但是他摊上了一个恶毒的靠山。李重茂并不是韦后亲生,之所以立他为皇帝,其实就是想要过度一下,这也是学习武则天来的。
结果这件事却遭到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反击,他们认为韦后大逆不道,毒死了唐中宗,所以发动了唐隆政变。政变中杀掉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且将李重茂从皇帝的宝座上给拉了下来。只做了17天皇帝的李重茂,甚至都还没有掌握过真正的权力,就彻底与权力失之交臂了。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旧唐书》李重茂下台以后,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扶持下,唐睿宗李旦重新上台。李旦是李隆基的老爸,是太平公主的哥哥。所以他上台对这两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哪有什么正义,只不过都是争权夺利罢了。
韦后真的那么恶毒吗?是什么改变了韦后。其实说实话韦后在李显落难的时候,帮了他很多。当初李显被废掉以后,他一度认为武则天会杀掉他,所以战战兢兢差点自杀。多亏了韦后在一旁鼓励李显,告诉他不能轻言放弃。
所以活下来的李显非常感激自己的媳妇儿,并且告诉韦后,将来他要是重新上位,那就随便她怎么搞都行。
武则天不仅废掉了李显的皇位,而且还将韦后的族人赶尽杀绝。韦后的父亲韦玄贞被发配钦州而死,老妈崔氏也被杀掉,四个兄弟全都被杀光。
这个时候的韦后没有崩溃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她不仅自己没有崩溃,她还努力安抚自己的丈夫李显,杜绝李显自杀的念头。毕竟他们还有唯一的希望,嫡长子李重润。
当李显被重新立为皇太子的时候,韦后似乎看到了复出的希望,但是她没想到的是,武则天居然找了个借口把她唯一的儿子李重润给杀了。这件事彻底浇灭了韦后内心的最后一点良知,或许她变坏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吧。
从此以后,她开始醉心于权力,她知道只有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够任意主宰他人的性命,至于良知,早就已经不值一文。所以她为了权力甚至可以跟武三思私通,为了权力甚至可以毒杀自己的丈夫。
总结:李重茂是无辜的,他只是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李重茂上台的时候才15岁,什么都不懂。他没有强大的后台,没有显赫的地位。突然被拉上了皇位,其实本身对他来说就是一种陷入危机的征兆。
17天以后,他被赶下了台,如果这就算了的话,他还能安然做一个老百姓,运气好的话,还能做回王爷。
结果他的运气似乎不是很坏,被改封为温王,但是过了几年李隆基上台以后,这位17天的天子,莫名其妙就死掉了,死的时候才不过19岁。
他的死因其实大家一目了然,那就是因为曾经做过皇帝,是李唐王朝的不安定因素。像他这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反对派利用,再次成为傀儡。所以这位17天的皇帝,在历史上并不被承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如同司马迁没有给汉惠帝刘盈作本纪一样,他们是没有资格跟实权皇帝相提并论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唐殇帝李重茂由于在位时间很短,上承老爸中宗李显,下接四叔睿宗,由母亲韦后扶持上位,姑妈太平公主主持废黜,前后共当了十七天皇帝,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在位极短,又是一个傀儡,题主说的是他吗?但说他不被史学家所承认一直查无实据。李重茂是中宗李显第四子,玄宗李隆基的堂弟。中宗复辟后,韦后仗着与皇帝同甘共苦的经历,与爱女安乐公主一起干涉朝政;还想效仿婆婆武则天君临天下,这突破了懦弱的中宗底线,就逐步削减她俩的权势;韦皇后母女为了清除障碍,竟然用毒饼毒杀了唐中宗李显。
李显驾崩,韦后急于上位,但其心腹宗楚客等人却以为太过仓促,时机还未成熟,就劝谏她先在皇子中选择一人做傀儡皇帝,自己操纵朝政以稳住时局,同时慢慢铲除异己,待大小“绊脚石”完全清除后,再荣登皇帝宝座,重新建国。韦后听取了他的意见,就册立15岁的李重茂为帝即唐殇帝(又称唐少帝),并改元为“唐隆”,韦氏也以太后的身份实现了临朝听政,并与女儿和众心腹谋划诛杀异己的事宜。
殇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也......景龙四年,中宗崩,韦庶人立重茂为帝,而自临朝称制。及韦氏败,重茂遂逊位,让叔父相王,退居别所。景云二年,改封襄王,迁于集州,令中郎将率兵五百人守卫。开元二年,转房州刺史。寻薨。见《旧唐书·卷九十》。“神龙革命”刚收回李唐王室政权,现在又有人来颠覆,李隆基(睿宗的儿子)联手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率先发动了武装政变,斩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史称“唐隆政变”。
数天后,太平公主又联手李隆基废了唐少帝李重茂,让相王李旦复辟了帝位,确立了李隆基的太子地位,太平公主获得了很大权力;在废黜李重茂的当天,早朝刚一开始,太平公主便对着满朝文武说要相王李旦复辟,接着,刘幽求便拿出传位诏书宣读起来,可怜的李重茂沉默不语,太平公主走向龙椅将李重茂拉了下来说:“天下都已归心相王”,又把李重茂摁在地上一起向新皇上李旦叩拜
“时少帝犹在御座,太平公主进曰:‘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遂提下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就此,李重茂从登基到赶下皇位,仅17天而已。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从唐高祖李渊篡隋称帝开始,到哀帝李柷被权臣朱温废黜为止,唐朝立国共289年,按照史书的说法则是经历21位皇帝(包括武则天)。不过在此期间还真实存在过一位皇帝,只因他在位时间极短,并且是个傀儡,所以一直不被史学家所承认。此人,便是在位仅仅17天的唐殇帝李重茂。
李重茂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子,唐中宗李显第四子,唐睿宗李旦的侄儿,唐玄宗李隆基的堂弟。唐中宗共有4子9女,其中嫡长子李重润(因罪被武则天杖杀)和七女安乐公主都是韦皇后所生,其余子女的生母皆不详。李重茂起初被封为北海王,后进封温王,授右卫大将军,兼遥领并州大都督,但因年幼未出阁。他之所以能被册立为帝,完全是拜韦皇后所赐。
原来,唐中宗复辟后,韦皇后依仗着皇帝的恩宠,与爱女安乐公主一起干涉朝政、排斥异己,并大肆卖官鬻爵,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韦皇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一心想效仿婆母武则天做女皇,而安乐公主跟母亲怀有同样的野心。唐中宗虽然昏庸,但对于韦皇后母女俩的心思还是有所了解,为了防止她们颠覆江山社稷,便在暗地里设置各种障碍,并逐步削减她们的权势。
唐中宗的举动引起韦皇后母女的敌视,为了清除这个“绊脚石”,她们竟然置亲情于不顾,悍然在皇帝食用的汤饼中投毒,将他害死,时在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见《旧唐书·卷七》。
中宗遇害后,韦皇后本想立刻登基做女皇,但心腹宗楚客等人却以时机未成熟为由,劝说她应当先在皇子中选择一人为傀儡皇帝,待铲除异己力量后,再建国称帝。韦皇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册立15岁的幼儿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又称唐少帝),并改元为唐隆。随即,韦氏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并与女儿日夜谋划诛杀异己、篡位称帝的事宜。
韦太后与安乐公主的举动引起宗室和忠臣们的警惕和忧虑,为了防止王朝倾覆的现象再度发生,中宗之妹太平公主便赶在韦太后行动之前,联合侄儿李隆基等人率先发难。政变发生后,李隆基亲率心腹钟绍京、刘幽求、陈玄礼等人,指挥被其收买的禁军攻打皇宫,迅即斩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并将韦氏党羽一网打尽,时在当年七月,史称“唐隆政变”。此时,距离韦氏临朝还不满1个月。
政变结束后,李重茂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作为韦氏专制朝政的“工具”,此时的他已失去合法性,而太平公主、李隆基为了名正言顺地瓜分胜利果实,自然更不许他再赖在皇位上。正因如此,在政变结束后数天,太平公主便联手李隆基将李重茂赶下台,并重新扶立唐睿宗李旦登基(李旦是唐中宗的胞弟,太平公主的亲哥,李隆基的父亲,684-690年间曾为帝,之后“禅位”给母亲武则天)。
在废黜李重茂的当天,早朝刚一开始,太平公主便对着满朝文武讲到:“韦逆虽然已经伏辜,但国家局势依旧不安,所以皇帝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危,需要传位给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的话音刚落,李隆基的心腹刘幽求便拿出事先拟定好的传位诏书宣读起来,丝毫不给李重茂发言的机会。李重茂没想到自己这么快便被废黜,一时间呆若木鸡,半晌都没动弹一下。
等到诏书读完后,太平公主又快步走向龙椅前,将呆立不动的李重茂拉下来,并跟他讲:“天下都已归心相王,孩子,这个位置不是你的了!”说完,太平公主把李重茂摁在地上,然后带领群臣向李旦叩拜(“时少帝犹在御座,太平公主进曰:‘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遂提下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就此,李旦复辟成功,而李重茂从登基到被废,前后仅有17天而已。
李旦复辟后,降封李重茂为温王,翌年又改封为襄王,迁往集州看管。等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李重茂因受李重福(中宗庶长子)叛乱事件的牵连,在开元二年(714年)被贬为房州刺史,不久便离奇地死去(极可能被唐玄宗毒杀),终年才19岁。李重茂死后,被谥为殇帝,葬于武功西原。在懵懂中登基、退位,最终又离奇死去,李重茂的人生纯属一场悲剧。
殇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也......景龙四年,中宗崩,韦庶人立重茂为帝,而自临朝称制。及韦氏败,重茂遂逊位,让叔父相王,退居别所。景云二年,改封襄王,迁于集州,令中郎将率兵五百人守卫。开元二年,转房州刺史。寻薨。见《旧唐书·卷九十》。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如果说唐中宗李显的一生是悲剧的话,那他的儿子李重茂的一生就是悲剧中的悲剧。
素有六味地皇丸之称的唐中宗一生都活在身边女人的阴影之下,可好歹历史上是可以找到他存在过的痕迹,而且史学家都承认了他皇帝的身份。但同样贵为皇帝的儿子李重茂就没这么好运了,不仅皇帝当的稀里糊涂,连退位也是退得他摸不着头脑。
他的父亲唐中宗在经历了母亲武则天的时代威压后,好不容易正儿八经的当上皇帝,又遇到了想要再创女帝辉煌的韦后和相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妻子韦后是陪唐中宗一起经过“苦难日子”的人,唐中宗也履行了诺言将政权分给了她一半,但权力就像毒品让人沉迷,贪得无厌的韦后想要当女帝学习自己的婆婆武则天,竟然毒死的自己的丈夫唐中宗,为了拉个幌子,少年李重茂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皇帝。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 《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景龙四年,中宗崩,韦庶人立重茂为帝,而自临朝称制。及韦氏败,重茂遂逊位,让叔父相王,退居别所。景云二年,改封襄王,迁于集州,令中郎将率兵五百人守卫。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李重茂并不是韦后的亲儿子,至于他的生母是谁也无从查证。或许不是自己的亲儿子,韦后的打算是让李重茂先当个傀儡皇帝,改年号为唐隆,自己垂帘听政,等时机成熟,在将李重茂废掉自己当女皇。可怜的李重茂才16岁,还只是个还个孩子,什么政治都不懂,只能听韦后摆布。
若是事情就韦后的计划那样发展下去,或许李重茂也不至于在正史上连个传记都没有,说不定还能靠智谋摆脱韦后。但事实总是让人失望的,才当上皇帝几天,什么大事都没做过,太平公主和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发动政变,带兵打进宫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将韦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等女性掌权者统统杀掉。在历史上这被称作唐隆政变,这或许是难得的关于李重茂的正史记录了。
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宣布了韦后之死并且安抚百姓,还下令全城百姓的全年赋税减少一半。在太平公主的怂恿加威胁下,李重茂宣布将皇位让给自己的皇叔李旦,而李旦呢,得了便宜还卖乖,各种推辞说什么自己在唐隆政变中没有出什么力,没有资格当皇帝,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同意登基。登基那天,可怜的李重茂甚至还不知道退位来的如此之快,太平公主直接走上去将李重茂从龙椅上拉下来,说天下人心都归向相王了,这个位子不是你能坐的。就这样李重茂一脸懵的走下了皇位,在位仅仅17天。连皇帝瘾都还没过够呢。
新皇李旦登基后,将李重茂封为温王,后来又改封襄王。或许故事就这么发展下去,李重茂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当他的王爷,但是他的哥哥李重福觉得自己是唐中宗的长子,皇位理应他继承,心有不甘,于是假传圣旨说自己是现任皇帝,还给皇叔李旦和弟弟李重茂安排好了职位,没几天,朝廷派兵镇压了李重福发起的政变,受到哥哥的牵连,李重茂被贬梁州,没过几年,莫名地死在了他的驻地,年仅19岁,谥号唐殇宗。
李重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已经人为的让他结束,天下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或许只因为他是旧帝,对李隆基的皇位有所威胁。
李重茂好歹也是当过几天皇帝的人,但死后却不能进皇陵,也没有史官为他写传记,甚至就这些资料还是零零散散的从其他皇帝的列传中拼凑而成。
唐朝历史一共289年,一共有二十二位皇帝,但正史承认的仅仅只有二十一位,李重茂因在位时间短而又没有任何功绩且是个傀儡皇帝而不被正史承认,也是唐朝唯一不被承认的皇帝。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只要是你知道的唐朝皇帝都是被正史认可的皇帝,如若史书不记载他皇帝的身份,你又怎么知道他是皇帝呢?
有很多人都说殇皇帝李重茂是正史中不被认可的皇帝,但实则不然,他就是被正史认可的皇帝。
“殇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也。圣历三年,封北海王。神龙初,进封温王,授右卫大将军,兼遥领并州大都督,未出閤。景龙四年,中宗崩,韦庶人立重茂为帝,而自临朝称制”—《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
“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甲申,乃发丧。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赦,改元曰唐隆”—《新唐书•本纪第五》
从以上的记载,我们就可知,无论是在《旧唐书》,还是在《新唐书》,李重茂皇帝的身份都是被认可的。比如在《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中,介绍李重茂时,称他为“殇皇帝重茂”,因此,试想如若史书不认可他的皇帝身份,又怎会称他为“殇皇帝”呢?
即使是放在唐代,李重茂皇帝的身份也从未被否认过。
唐睿宗李旦是如何继位的?如《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所言:“及韦氏败,重茂遂逊位,让叔父相王,退居别所”,那是从李重茂的手中接过皇位的,是在以李重茂的名义所颁布的禅让诏书的传位下,继承皇帝之位的。试想,如若当时李旦、群臣不认可李重茂的皇帝身份,他们会让他颁下禅让诏书吗?显然不可能。若李旦等人不认可他的皇帝身份,他们大可直接宣称他是伪帝,然后直接废掉他,李旦直接登基。
所以,既然李旦都需要让李重茂颁下禅位诏书,才可以继承皇位,而群臣也都认可这份禅位诏书,那就是说明李重茂的皇帝身份是被认可的,是被天下人所承认的。
其实想来也是,虽说李重茂是由韦后扶持上去的,但是他的继位却是合法的,是按照朝廷的礼制来的,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李旦、李隆基及百官可都是跪在李重茂的面前,口呼万岁的。其后,李重茂登基,及改元的消息也是跟随着诏书传至全国的,百姓也都认为他就是大唐新一任的皇帝。所以,在当时,李重茂的皇帝身份是名正言顺,是被天下人所认可的存在。
因此,李重茂又怎么会是一个不被认可的大唐皇帝呢?
只能说,炀皇帝李重茂时运不济,朝廷中出现了李隆基、太平公主这二位不甘于屈居他人之下的。
如若没有这两个人,大唐皇位多半就会是李重茂一脉的。虽说,这期间出现韦氏专权,但以韦氏的智慧,那定然是做不了第二个武则天的,等李重茂成年后,在群臣的协助,这天下大概率会被他实际控制。
当然,历史就是这样,总是充斥着各种的必然,及各种的巧合。正因李重茂的退位,大唐才出现了“开元盛世”,正因李隆基的继位,大唐才出现了“安史之乱” 。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古代皇权的争夺、政治的斗争是极为激烈的,何况唐朝将近三百年,不被承认皇帝肯定不止一位。星火辰印象中至少有三位。
一、唐殇帝李重茂,是朋友们最容易想到的
李重茂为唐中宗李显的儿子,本来没有机会继位,因为原来的太子李重俊因为被韦后、武三思等人陷害,被迫发动兵变而失败被杀,在唐中宗死后,李重茂继位为皇帝。
李重茂本为韦后的傀儡,但若是韦后当政,至少李重茂暂时还活得好好的。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突然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李重茂被太平公主从皇位上生生赶了下来。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年,才二十岁的李重茂不明不白的死了。据说是受其兄李重福造反的牵连。此时,把他赶下皇位的太平公主早已死李隆基手下。
二、吐蕃人立的唐朝皇帝李承宏
李承宏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孙子,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金城公主的兄弟,论血统,其实李承宏更有资格继承大唐皇位。毕竟李贤是老二,而李隆基的老爹李旦(唐睿宗)是老四。
唐代宗(李旦的重孙)时期,吐蕃军队攻入长安,唐代宗出逃,李承宏被吐蕃人立为皇帝。后来,吐蕃军队退走,郭子仪等人收复长安,李承宏被流放而死。
三、襄王李煴
唐肃宗玄孙,在唐朝末年的唐僖宗时期,爆发了黄巢起义,唐僖宗第一次逃出长安。后来,靠着李克用等人,唐僖宗回到长安。唐朝朝廷又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等人,因为争夺盐池的利益爆发军事冲突,僖宗又被李克用等人赶出长安。邠宁节度使朱玫遂拥立李煴为帝,改元而建置百官。朱玫失败后,李煴被杀,被僖宗干脆开除出李家皇室属籍。
(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