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李元芳是《神探狄仁杰》中的经典人物,也是常年跟随在狄仁杰身边的保镖,因为狄仁杰的体格原因,所以脏活累活粗活基本上都是咱们李元芳干的。但是李元芳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是不容忽视的,就是题目中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一听到大将军的名号,会忽然觉得很高大上。

大将军在汉朝时期,那是手握天下权柄之人,做过大将军的有卫青、霍光、王莽这些人,可见大将军的权力有多大。大将军由来已久,后世更是不断在前面添加各种前缀,表明这个大将军跟汉朝的大将军可不一样。比如我们李元芳这位大将军,前面有很多前缀,检校千牛卫,其中检校和千牛卫其实是是分开来看待的。

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唐玄宗时期发明的一个官衔。

当时的唐玄宗完美地吸纳了南北朝时期的府兵制度,知道这种制度好啊,能够让士兵有积极性。所以唐玄宗设置了十六卫的机构,以此来控制全国的军权。

其中千牛卫就是这十六卫中的一个,它分为左千牛卫和右千牛卫。由此可见千牛卫的官职还是相当高的,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只不过这个司令员是驻扎在长安而已。

在电视剧中中并没有提及李元芳到底是左千牛卫大将军还是右千牛卫大将军,这是值得商榷的地方。为什么不提呢?要知道一般左丞相是比右丞相要大的,所以左右在官职中的称呼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不提是因为前面还多了两个字检校,所以压根就没必要提。

检校在唐朝指的是皇帝给已经有官职之人的加官。

检校开头的官职分为两种情况:

  1. 一种就是等级高的官员会兼任一些等级低的官职,比如说唐朝的太尉长孙无忌,他是一品大员,但是他同时还兼任中书令,所以被称为检校中书令,这是正三品的官职。
  2.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没有实权的一些官职,属于荣誉官职。比如说杜甫曾经被封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是杜甫没有一天时间在工部上过班,后世依旧将他称之为杜工部,其实就跟现在的荣誉董事长、名誉校长的称呼差不多。

我们这里的李元芳同志,一直跟随在狄仁杰大人身边,几乎成了他的保镖,甚至吃喝拉撒都在狄仁杰家里,所以可见,李元芳的检校是第二种情况,只是一种荣誉的称呼,没有大将军的职能。

李元芳作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并没有实权。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李元芳这位大将军,其实没有什么权力。在官职方面千牛卫大将军属于三品大官,跟宰相级别的狄仁杰是一个品阶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李元芳的官位也很大。

其实我们有一个误解,首先李元芳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这是一个名誉头衔,手里没有兵权。其次,千牛卫大将军和监门卫大将军因为职责特殊,其实是皇帝身边的侍卫长而已,压根就不具备跟其他卫大将军相同的职能,所以李元芳就算是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那也只是皇帝的侍卫长。

当然了,皇帝的侍卫长手里还是有点兵权的,比他这个检校的要来的好得多。所以我们看到李元芳在剧中十分低调,总是在狄仁杰旁边充当马仔,其实是因为他的官职使得他不得不低调。

总结: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就是皇帝给李元芳的一种虚职。

为了方便狄仁杰办案,李元芳的官职自然是不能小,毕竟李元芳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所以在剧中,皇帝给了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职位。

但是如果给与的职位太高,权力太大的话,那又会影响狄仁杰的地位,所以只能给李元芳一个虚职。也就是说李元芳是拥有千牛卫大将军的俸禄和官位的,但是他没有千牛卫大将军的职权。

比如说某某学校的名誉校长,他可能会因此得到相应的虚名,可是这位校长是不会参与到管理学校的事情当中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看着挺唬人,其实真的没多牛,如果抹去“检校”这两个字,李元芳就真的牛了。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看着挺唬人,毕竟大将军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可是,在唐以前,大将军属于稀缺军职,到了唐朝,大将军简直到了泛滥的地步,唐朝皇帝滥封大将军,只是,这其中真正握有实权的,却少之又少。像李元芳这样的大将军,完全是名不副实的,就因为“检校”这两个字,使得他这个大将军大打折扣,实权没多少,头衔倒是显得够高大上。

检校是什么意思?

(影视剧照;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

检校之制始于南北朝,以他官派办某事,加“检校”,如检校秘书等,非正式官衔。唐朝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是事职,但也仅仅是“代理”。太宗时期的著名文臣魏征,就曾被任命为“检校侍中”。从高宗时期起,“检校”官职均为散官或加官,如太师太傅,成了有名无实的荣誉职衔,并没有事职权,更多的是以恩宠而受职。在整个唐朝中后期,对“检校”官职的分封完全到了无章法可言,基本上有些关系的,都可以被任命为“检校官职”,泛滥之下的检校制度,所有在官职前面加上“检校”二字,基本都被认定为是有名无实的虚职,是荣誉大于实权。

千牛卫大将军到底有多牛

“千牛卫”这个名字,全称“左右千牛卫”,始于唐,也盛于唐。进入宋朝后,“千牛卫”这个禁卫职务便逐渐变得徒有虚名,成了虚衔的一部分。

千牛卫说白了,就是唐朝的禁军。其名称来源于帝王随身携带的一种防身御刀,叫“千牛刀”,据说,此种刀“锐利可斩千牛”,典出《庄子.养生主》。关于“千牛刀”出现的记载,较早可见于南朝刘宋,宋“后废帝”刘昱因宫廷政变被杀,而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萧之显一手策划了这一起暗杀行动,乘刘昱烂醉如泥之际,用刘昱自己的千牛刀亲手结果了刘昱。

南北朝北魏时期首次出现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此后,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千牛卫这一禁军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到了唐高祖显庆五年(660年),始定为“左右千牛府”,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从千牛卫初始到成型这百余年来,其定位一直都是非常准确的,那就是,这是一支扈卫皇帝,而且个个都配备千牛刀的皇家禁卫军。千牛卫草创于北魏,却完善于唐朝,而且,在唐朝中期达到鼎盛,左右千牛卫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统领各自千牛卫,轮值守卫宫廷,保护皇帝安全,其地位超然,品级虽不高,却是皇帝贴身之人。

作为左、右千牛卫的最高管理者,左、右千牛卫大将军日常工作是什么呢?据《新唐书》记载“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之职,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依仗,而总其曹务、总判卫事,将军副之。”可见,身为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其日常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除了主掌宫廷侍卫,还要对皇帝上朝、出巡负责,特别是皇帝就寝和上朝,这必须要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安排好千牛备身提前持御刀侍卫宿从,也因此,出于对皇帝的保护,对这些御前侍卫的挑选尤其严格,必须要“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为了确保安保措施万无一失,身为左、右千牛卫大将军,从不敢马虎,光是选取左右千牛卫备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既要考察对方的家世背景,又要考核对方的文化、武功,能成为千牛卫备身的,必定是万中挑一,出类拔萃的。

荣誉大于实权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李元芳每每关键时候亮出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检校千牛卫大将”,是可以唬人的,虽然这是个虚衔,但这足可以吓唬到很多人。

首先,“千牛卫大将军”职务稀缺,常设只有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各一人,而加“检校”衔也不多见,这可以看出皇帝对这个臣子的肯定。这种荣誉上的授封,虽是虚衔,但这么崇高的荣誉,不是一般人可能享受的到的。

其次,“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然是个虚职,但也是一个官,而且,还位居正三品,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正一品的官极为稀少,大多数的正一品官都是虚职,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和司空司徒,还有那些宗室王爷。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虚授无实权,但在官阶上却是实打实的三品官,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实际上在李元芳和狄仁杰之间,两人的品级多少有些错乱,如果李元芳早早就被封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那么他的官阶并不比狄仁杰低,甚至比他还高。

最后,就要说说“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的非凡之处了,这个官职,非武人不能胜任,李元芳是武人,但他遥领千牛卫大将军,实际上是被武周皇帝武则天赋予了特殊权利,即以千牛卫大将军身份,行使大将军权力,在外有权调度内卫,遇乱则以千牛卫禁军平之,因此,李元芳在《神探狄仁杰》整部剧中,都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存在,他虽然直接听命于狄仁杰,其实真正的主人是天后武则天。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千牛卫大将军的确很牛,唐朝武官正三品,已经是最高阶了!但李元芳这个大将军前面加了“检校”二字,级别有了,但其权利却是打了折扣。

我们都是从《神探狄仁杰》这部剧中了解到李元芳这个人的,虽然剧中没有仔细介绍李元芳的出身,但是我们通过看这部剧不难看出,李元芳出身应该高贵,所以地方官员见了他无不战战兢兢。李元芳在刚开始遇到狄仁杰时,对其的介绍为千牛卫中郎将,后来因功受封检验千牛卫大将军。

想知道检验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牛不牛,我们先从千牛卫了解起。

千牛卫大将军是由奉宸卫大将军改置,正三品,为千牛卫长官。千牛卫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皇帝临朝,则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亲射则率属以从,多以宗室及权贵大臣子嗣为之。可以这样理解,千牛两卫的职责就是仪仗队,也是贴身保镖,是皇帝的绝对亲信。皇帝对于身边的这些保镖也是不吝赏赐,经常以“检验”之虚职来赏赐他们。

李元芳就是因为立下大功被武则天赏赐下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然级别上去了,但是此千牛卫大将军非正式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这个既是虚职也是荣誉性官职,他被指派为狄仁杰的护卫队长,又加以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之职,说白了是武则天让其安心跟着狄仁杰实心用事。要知道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是时刻呆在皇帝身边的,其职责是保卫皇帝,拱卫皇宫的。而真正这部剧中的千牛卫大将军是桓斌,虎敬晖则是掌有实权的千牛卫中郎将。

那么是否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仅仅是虚职,一点权利也没有吗?答案是错的!

在唐朝,凡是官职前有“检校”一词的,都属于皇帝单独下诏加封的官职,而非吏部任命的。但剧中也曾提到,加封他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为了办案方便,一来在品阶上能镇的住别人。二来能方便调动部分军队来办案。在《神探狄仁杰》剧中张环也提到,李将军是实权。可见李元芳并不是完全的虚职。剧中也多次调动千牛卫,甚至可以请求王孝杰这样的边关重将调动军队。当然,说破天他也是狄仁杰的卫队长,起辅助作用而已!

所以总体来说,李元芳这个职位,级别很高,实权不多,不过对于当时大部分的武将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武官的人生巅峰了。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名头很响亮,级别也很高,但实权却有限,只是一个虚衔。

“检校”: 检校制度萌芽于晋朝,目的是让检校对象具有检查、校正、审查核对的职责,经过两晋、南北朝、隋朝的发展,这一制度在唐朝达到高峰。

起初,检校职务都是兼职,是皇帝直接派遣大臣审查核对某一职务执政情况的临时职务,不具体参与该职务的日常事务,只是把检校对象的执政情况了解后向皇帝汇报,到隋唐检校职务才直接行使检校对象的职权。贞观时,唐太宗在中书省门下省同时任命一个省长官和一个校检省长官共同管理事务,加强了皇权对中书门下省的控制,也使检校职务的地位和作用上升,检校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唐高宗时代帝党和后党争权夺位日益激烈,原本维护皇帝控制宰相的检校制度反而被后党用来对付皇帝,迫使唐高宗另寻策略,检校制度大范围使用,以致后来检校职务呈滥用趋势。武则天执政后,虽然沿用了检校制度,但是这一制度逐渐失去了早期的监督、核查的作用和地位,往往作为荣誉头衔使用。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正是属于荣誉头衔。

“千牛卫”: 正式名称“左右千牛卫”,唐代南北衙禁卫军中的南衙十六的两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

千牛卫起源于北魏时期的千牛备身。到了东魏北齐,千牛备身为领军府下的领左右府所统辖,但领左右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领军府并不能控制千牛备身。隋朝时,原左右备身府被改为左右骁卫,左右领左右府则改为左右备身府,统千牛备身。唐太宗时,左右备身府复为左右领左右府;唐高宗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高宗龙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主要职责就是“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而总其曹务、总判卫事”,类似于“大内高手”、“带刀侍卫”。

“大将军”: 唐代官制实行九品三十级,左右千牛卫,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些职位不常设,一般作为荣誉加设或者是死后追封;正二品的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护、京兆河南太原等地府牧,这些要么是宰相要么是重要地区的军政长官;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职为正三品,由此可见,唐代的正三品级别非常高了。

总得来看,李元芳就是一个级别非常高的警卫,俸禄很高,实权很小。此外,李元芳还是一个不太专业的捧哏。

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单论品级,“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确很牛。

唐代的千牛卫大将军,官居正三品。

别看是三品,要知道唐代的品级可比明清的品级要值钱的多!比如在清代六部尚书皆为从一品,可是唐代却仅为正三品。再比如清代的宰相皆为正一品,可是唐代的宰相却多为二品,乃至是三品。因此,唐代的三品,绝不可与明清的三品相提并论,三品在唐代已是属人臣的巅峰。

要知道,唐代的最高军政机构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主官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也不过是正二品,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等宰相之职更只不过是正三品。由此,可知位居正三品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一职,是有多牛。

但是,单论权力的话,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却是毫无权力可言,就是一个摆设,属外强中干类型的。

所谓“检校”,在唐代就是指官员在本职之外的兼任或者加衔,唐代有三种情况,会出现“检校某官职”。

其一、品级高的官员兼任品级低的官职。因唐代的一品、二品多数为虚职,所以为方便让一些一二品高官掌握实权,由此就出现了一二品高官检校三品以下拥有实权的官职的情况。比如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永徽时期就以正一品太尉职检校正三品中书令。

其二、官员需要临时负责本职以外的工作。因查案、赈灾、战事等事件的需要,朝廷需要临时性的让中央的某个官员去负责本不该是他负责的事情,这时唐代就会临时给予被选中的官员检校可以管辖这件事的官职,说白了就类似于明清时期的钦差大臣。比如李靖在平定江南时为了方便调配边界各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同时检校多个南方州的最高长官。

其三、给予高级官员的私人幕僚相应的政治身份。在唐代,唐廷会给予一些高官开府的权力,就是允许他招募一些私人幕僚来为自己出谋划策。而这些私人幕僚,因不是直接效力于唐廷,所以唐廷不会授予他们实职,但是因他们也是间接的为唐廷服务,因此唐廷就会授予他们“检校某官职”,就是让他们有相应的政治身份,却没有相应的实权。比如大诗人杜甫在剑南道节度使严武做幕僚的时候,就被唐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



那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属于哪种呢?显然就是第三种。在剧中李元芳是狄仁杰的私人卫队长,也就属于狄仁杰的私人幕僚,彼时武则天为了让李元芳能够更好的协助狄公办案,保护狄公的安全,就下诏授予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一职,官居正三品。

也就是说,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有品无权的,空有名头,却无权力。武则天赐予他这个虚衔,其本质上只是为了让他可以更好的协助狄仁杰办案,在办案的过程中,有些事情狄仁杰是不方便出面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地位相当的人出面帮他解决,如此身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李元芳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毕竟李元芳虽然没有实权,但却有三品的品级,单凭这个品级,地方上的任何一位官员都得以礼相待。

当然,如若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没有“检校”二字,那这个可就是一个很牛的官职了。

唐代军制采用“府兵制”,在中央设设十六卫,其中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剩下四卫为皇宫侍卫的领导机构: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左右千牛卫,就是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负责统率皇帝内围的贴身卫兵,是为皇帝最信任的一批人。而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就是左右千牛卫实际上的最高统帅(名义是左右千牛卫上将军),他们负责统率这些负责在内围保护皇帝的所有侍卫,乃是皇帝最最信赖的人,是为朝中柱石,国之大将。

因此,如若李元芳是千牛卫大将军,而非检校千牛卫大将军,那他绝对是朝中重臣,其地位与狄仁杰是一般无二的。但是,可惜,李元芳只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李元芳在《神探狄仁杰》之《使团惊魂》案中,随同狄公不避生死,击破幽州判逆,因功勋擢升为检校鹰扬卫中郎将,正五品。《蛇灵》案中,李元芳以诈死之计,被蛇灵手下抬进总坛。随后,接应千牛卫小队秘密进入灵蛇总坛,与狄公率领的官军内外夹击,攻破总坛,并重伤魔灵,立下大功,因此武则天封李元芳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那么,千牛卫大将军究竟是多大的官呢?

千牛卫的官职来源于《庄子》:锐利可斩千牛。是帝王身边的“带刀护卫”,所用兵器称为“千牛刀”。

据《唐六典》、《旧唐书》和《通典》记载: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奉宸卫;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改为左右千牛卫,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

千牛卫是唐朝时的禁军,但千牛卫大将军并不掌控府兵,仅掌供御弓箭和宿卫侍从,属于御林军一类。主要职责护卫皇帝出行以及皇宫安全,而千牛卫大将军则是卫队长,如同清朝时侯的“御前三品带刀侍卫”。

那么,千牛卫大将军的前面加“检校”二字又是何意?

“检校”在唐代官制中,有两种解释。

  • 一是“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或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唐初时,南衙十六卫的将领就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如:某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曾以太尉(正一品)的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 二是皇帝临时任命的荣誉官职,以便当事人“名正言顺”开展工作。

而根据李元芳的身世来看,他一直都没有出任过武则天身边的护卫工作岗位,所以根本没有兼领的可能性,因此只剩下第二种可能,那就是武则天给了他一个 “名正言顺”的工作职位,以方便查案。当别人一听是“大将军”办案,对案犯也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任用。如同现代的某某荣誉主席、某某荣誉会长、某某荣誉校长等。

如此看来,“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听着高大上,其实并不牛,而且很一般。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