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花费了五年时间。可是他兼并海西女真,却花费了足足二十年时间。海西女真强大是一方面,分散更是另外一方面。努尔哈赤毕生的功绩其实不是重创大明王朝,而是对女真各部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他明白只有内部统一了,才能对外使劲儿。
忍受杀祖杀父之仇,花费五年时间一统建州女真。为了存活下去,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相继成为了大明朝的臣子,他们在女真内部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大明朝军队过来的时候,他们背叛了女真族,为大明军队做向导。最终惨死在战乱之中,而努尔哈赤想要为祖父和父亲报仇,却没有足够的能力,甚至连叫屈的机会都不给一个。
会萨尔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率其属来归,太祖与之盟,并妻以女,於是有用兵之志焉。是岁癸未,明万历十一年也,太祖年二十五。---《清史稿》所以努尔哈赤只能自己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相继击败了尼堪外兰,董鄂部落、雅尔古部落、完颜部落等等大小部落,花费了五年时间,从身边只有十几个人的小队伍,一举发展成为了建州女真的首领。这不是单纯靠运气就行的,除了勇气和实力以外,还需要足够的智慧,因为他在壮大同时,一直在于明军打交道。
远交近攻,逐一分化海西女真内部势力。海西女真只是一个统称,他们跟努尔哈赤出现之前的建州女真一样,并没有统一的建制,而是由九大部落联合组成。所以当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以后,海西女真内部可就慌了,因为努尔哈赤的大军已经挥师东进,准备占领海西女真的地盘。所以他们发动了一次九部联盟的战争,希望通过这次的战争,彻底粉碎努尔哈赤侵略的野心。
结果却被努尔哈赤给打的七零八落,不过努尔哈赤不是野蛮冲撞,他懂得战争的方法。首先他跟明君还有朝鲜军队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让他们放松警惕,认为这只是女真内部的问题。其次就是结交海西女真内部的几大家族,比如叶赫部落、乌拉部落这两大部落。其次再重点打击剩余的几个小部落。
二次打击乌拉部落,使得布占泰单骑逃亡叶赫部落。努尔哈赤击败了海西女真几个小部落以后,便开始着手对海西两大部落的战争。首先就是乌拉部落,当年为了和乌拉部落搞好关系,努尔哈赤不惜将自己的女儿和侄女嫁给了乌拉部落的贝勒布占泰,现在为了一统女真,必须要做出分晓了。努尔哈赤在打击乌拉女真的同时,安抚叶赫女真。
壬子秋九月,太祖亲征乌拉,为其屡背盟约,又以鸣镝射帝女也。布占泰御於河。驻师河东,克六城,焚积聚。布占泰亲出乞和。太祖切责之,许其纳质行成,而戍以师。师还。---《清史稿》这就是为什么海西女真会被慢慢兼并的主要原因。他们有九大部落,可是没有谁愿意结盟对付努尔哈赤的,内部的分化才是决定他们灭亡的主要原因。努尔哈赤第一次击败乌拉部以后,布占泰为了泄愤,严刑拷打了自己的两位妻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和侄女。这引起了努尔哈赤的强烈不满,于是发动了第二次灭部之战。最终将乌拉部落全部清除。
天佑努尔哈赤,萨尔浒大战击败明军和叶赫部落,从此一统女真。努尔哈赤早就想灭了叶赫部落,不过叶赫部落也比较聪明,他们不仅跟蒙古人关系好,跟大明朝的关系也非常好。这么一来只要有大明军队插手,那努尔哈赤就不能对叶赫动武。毕竟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崛起,主要还是依靠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帮助,这个面子还是要卖的。
八月己巳,征叶赫。叶赫有二城,贝勒金台什守东城,其弟布扬古、布尔杭古守西城。分军围之,隳其郛,穴城,城摧,我军入城。命四贝勒领金台什之子德尔格勒谕降再四,金台什终不从,乃执而缢之。布尔杭古降。布扬古不逊,杀之。叶赫亡。师还驻界凡。---《清史稿》可是后来李成梁被调走了,努尔哈赤此刻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建立了自己的汗国,想起了父仇,执意发起了对大明朝和叶赫部落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亲率四万多人马,和大明、朝鲜、叶赫三大联盟四十大军进行了一场生死之战,最终努尔哈赤取得了胜利,大明朝四万多兵马成为努尔哈赤的俘虏,叶赫部落被灭,从此西海女真万完全覆灭,努尔哈赤完成了一统女真的大业。
总结:努尔哈赤五年便一统建州女真,二十年才消灭海西女真。- 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爷爷在位明军做向导的时候,在战乱中被杀。这让努尔哈赤有苦难言,从此走上了一统建州女真之路。
- 为了击败海西女真,努尔哈赤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与海西女真中的两大部落交好,逐个攻打剩余的几个小部落。
- 利用乌拉女真首领布占泰的过错,发动了对乌拉部落的进攻,在两次打击之下,乌拉部落宣布灭亡。
- 努尔哈赤建立汗国以后,发动了对大明朝和叶赫部落的萨尔浒大战,最终凭借劣势的兵力,赢得了这场大战,消灭了叶赫女真,完成了灭亡海西女真的道路,一统整个女真部落。
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女真人在明朝初年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海东女真,后来根据所占地区划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海西女真也被称作扈伦四部,包括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
哈达部和叶赫部在明朝中后期先后为女真霸主,后期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真正对抗的是叶赫部。海西女真四部被努尔哈赤兼并最重要的一点是海西女真没有完成统一,形不成合力。不仅仅如此,海西四部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非常不稳固,内部争斗也非常厉害,最终被统一的建州女真兼并是必然结果。(海西女真四部图)
努尔哈赤在兼并海西女真前的政治谋划。1583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1588年努尔哈赤还娶了叶赫部纳林布禄的妹妹孟古哲哲(皇太极生母),但叶赫部却觊觎建州女真的土地,屡次索要而不得逞。建州的强大自然引起周边部族的担忧,一旦壮大起来,兼并他们的部族是迟早的事情。
1593年,叶赫部组织了九部围攻建州女真,这九部是以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为盟主,联合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满泰以及其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明安以及锡伯、卦尔察、长白山女真朱舍里、讷殷,共计三万人。早就做好防备的努尔哈赤在古勒山击败九部围攻,获得胜利,其中叶赫部贝勒布寨战死,乌拉部布占泰被俘。(努尔哈赤剧照)
虽然努尔哈赤获得胜利,但是也心有余悸,害怕这样的围攻再来一次恐怕就不是这样的结局。于是,他命令善待俘虏的九部将士,将他们恩养起来,并用政治联姻的办法巩固和这些部族的联系,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
这一战,导致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兵力上的对比。但是努尔哈赤也不随意消灭海西女真四部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在旁边有大明朝的军队看着,努尔哈赤不盲动。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努尔哈赤,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努尔哈赤灭哈达部(1599)。哈达部原来在明朝的支持下首先壮大起来,女真各部都听从哈达部的号令。1582年,哈达汉王台去世后,长子扈尔干继承,他的异母弟弟康古鲁不服,发生内乱,后逃到叶赫部。不久扈尔干病逝,幼弟孟格布禄继承爵位,康古鲁在叶赫部支持下返回争权,由此哈达部形成扈尔干儿子岱善、孟格布禄、康古鲁三股势力,内斗严重消耗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哈达部实力。
1597年,努尔哈赤和叶赫部达成联盟协议,哈达部孟格布禄原来和叶赫部是盟友,现在转而成为敌人。1599年,叶赫部纳林布禄(此时与努尔哈赤的盟约已经破裂)围攻孟格布禄,哈达部岌岌可危。孟格布禄将自己的三个儿子质押给努尔哈赤,请求支援他。努尔哈赤立即派兵支援哈达部,叶赫部担心,便买通明朝官员,写信给孟格布禄,只要他击败努尔哈赤援助他的军队,就可以得到哈达部统领的位置。孟格布禄掉头攻击援助他的努尔哈赤军队,努尔哈赤大怒,亲自率军进攻孟格布禄,俘虏了他,并顺手消灭了哈达部。
努尔哈赤把自己女儿嫁给孟格布禄的儿子吴尔古代,借故叶赫部和蒙古各部侵袭哈达部,将吴尔古代安排在建州女真,算是完全控制了哈达部。
努尔哈赤灭辉发部(1607)1593年,辉发部拜音达里曾经参与进攻努尔哈赤,1595年,努尔哈赤进攻了辉发部的卫城多壁城并占领它,作为报复。1599年努尔哈赤消灭哈达部时,辉发部已经内忧外患不断,起因于拜音达里的残暴统治。一部分将士投奔叶赫部,另一部分参与内部动乱,迫不得已的拜音达里将自己手下七个大臣的儿子抵押给努尔哈赤,借1000兵马镇压内乱。
叶赫部知道此事后,允诺辉发部返还叛变的将士,条件是要回质押给努尔哈赤七个大臣的儿子,以拜音达里自己的儿子质押给叶赫部。拜音达里背弃了和努尔哈赤的盟约,但叶赫部也没有返还叛将部曲,辉发部两头不讨好。
拜音达里向努尔哈赤答复,请求让自己儿子娶努尔哈赤的女儿,努尔哈赤也答应了。但是等到拜音达里儿子自叶赫部返回后,努尔哈赤的联姻又被拒绝了。辉发部拜音达里觉得自己的辉发城修建的相当坚固,并加固了三层,不怕努尔哈赤的进攻。
努尔哈赤也不急于进攻辉发城,而是精心策划,几年后的1607年九月初九,努尔哈赤早早派人潜入辉发城做内应,从出征到攻破辉发城仅仅八天时间,拜音达里父子被杀,辉发部被兼并。
努尔哈赤灭乌拉部(1613年)1593年,乌拉部首领满泰和弟弟布占泰率军进攻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兵败后,满泰逃回乌拉部,而布尔泰被俘虏,投降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知道他的身份后,厚待他。后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将他们的二个女儿(其中努尔哈赤四女,舒尔哈齐长女)嫁给他。
1596年,乌拉部首领满泰被部下所杀,努尔哈赤认为时机成熟,派兵帮助布尔泰顺利夺回乌拉部的统治权。1597年,布尔泰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舒尔哈齐,1601年,布尔泰将自己哥哥满泰的女儿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建州女真和乌拉部形成相当强的联盟。
1607年,海东女真的瓦尔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要归附建州女真,原来投奔乌拉部后受到布尔泰的羞辱,努尔哈赤随即起兵要收复蜚悠城部众。建州女真3000人马对阵乌拉部10000人马,杀的乌拉部大败,双方由此交恶。
1612年,布尔泰劫掠努尔哈赤部众,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进攻乌拉部,很快兵临城下,布尔泰苦苦哀求努尔哈赤,请求退兵,努尔哈赤鉴于姻亲关系复杂,随即撤军。努尔哈赤一撤军,布尔泰就针对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女儿,并将他们囚禁起来,并将自己的儿子和大臣的儿子抵押给叶赫部,祈求叶赫部的援军。
得知消息的努尔哈赤气急败坏,立即起兵进攻乌拉部。努尔哈赤因为姻亲关系想继续招抚布尔泰,遭到大将们的阻拦,于是同布尔泰主力决战。很快乌拉部军队死伤惨重,布尔泰单骑逃奔叶赫部,那边叶赫部看到他是光杆司令,也不待见他,“叶赫老女”东哥也没有嫁给他,1618年郁郁而终。1613年,乌拉部灭亡。
努尔哈赤兼并叶赫部(1619年)海西女真叶赫部几乎是和建州女真同时崛起,叶赫部得到了明朝政府的照顾,是遏制建州女真的主要力量。虽然双方有姻亲关系,但在利益面前这些都是无力的。
1593年,九部征讨努尔哈赤失败,叶赫部首领布塞战死,为了避免努尔哈赤的进攻,打算将妹妹东哥嫁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大喜过望,居然退兵了。可是东哥不愿意嫁给杀父仇人,声称谁能够杀了努尔哈赤就嫁给谁。据萨满教的萨满说,谁娶了东哥可以兴天下。(东哥剧照)
1615年,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海西女真的三部,叶赫部迫于蒙古的压力将东哥嫁给喀尔喀蒙古的吉赛,虽然东哥不愿意,但也不得不嫁,她已经三十多岁了。
努尔哈赤知道后大怒,准备半路抢新娘,但始终也没有执行,努尔哈赤诅咒东哥:
无论此女聘与何人,寿命不会长久,毁国已尽,构衅已尽,死期将至矣。
东哥嫁到蒙古一年后就病故了,应了努尔哈赤的诅咒。
叶赫部是明朝制衡努尔哈赤的棋子,1618年曾经进攻努尔哈赤,遭到了疯狂报复。1619年,明军鉴于努尔哈赤的军队过于强大,随即发动“萨尔浒之战”,结果明军大败,努尔哈赤夺得城池七十多座。(叶赫那拉.金台石)
叶赫部本来想帮助明军进攻努尔哈赤,明军惨败,急忙撤退回守自己的老巢。努尔哈赤也随即掉头对付叶赫部,很快攻占叶赫部东城,金台石拒不投降,自焚而死。西城叶赫部出城投降,叶赫部首领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死,叶赫部被消灭。
海西女真虽然强大,但始终未能统一,女真各部都受到明朝边防守军的钳制,谁强大明军就打击谁,不让女真真正统一起来。努尔哈赤是一个异数,从纷乱中崛起,统一女真也是历史的必然。
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因为明廷率先打残了海西女真,而努尔哈赤的八次北京进贡之旅,其恭顺程度,让大明彻底放下了戒备,况且在努尔哈赤发展的重要时期,明廷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持续6年的,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抗倭援朝战场,对女真各部放松了牵制和敲打。
努尔哈赤自行请战日本倭兵,不被明廷批准,朝鲜国王担心其别有用心也没敢同意,事儿没谈成,但是主动为国分忧的举动令明廷倍感欣慰,以至于将努尔哈赤对其他部族的吞并行为,误认为是在为明廷戍边,为地区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努尔哈赤想到的无非三点:
一、向明廷显示恭顺,令其放下戒备心,他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当然心中有数。
二、以战养战,后金战力彪悍,但在那个时期装备真心不咋地,如果能上战场,日本的制式武器和先进程度不下于大明的火铳都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对提升自己的部队整体战力非常重要。
三、决战境外,很显然,朝鲜一旦顶不住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女真各部,被有备而来的日军堵在家门口打滋味不会好受。
在正常状态下的大明,绝不会任由努尔哈赤做出任何统一女真的行为,而等三大征全部结束,明廷的穷日子开始了,大明军方综合实力断崖般下跌,再到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令努尔哈赤有了可乘之机,并且在发展中实力暴增。
即便这样,努尔哈赤也还是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才拿下海西女真。
王台统理海西女真时期,被当时的明廷评价为诸部最为恭顺,和明朝关系不错,充分发挥了藩篱作用,对明边安定做出了一定贡献,而当时的明朝军事实力也还没有发生大滑坡,战力尚可,二者相得益彰,比如建州女真王杲,就属于地域不安定因素,无论是想联合海西犯边也好,借兵也好,王台都不答应,并且努力从中调解。
另一方面,当时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关系也非常好,王杲与明朝对峙示威要好处的时候,王台也派人过去站队凑人数,开打?不打,就捧场。
到了万历朝,因为王杲侵边次数过多,明朝也厌烦了王杲的反复,所以不再接受王杲的求和(敲诈勒索),态度变得越发强硬,从那时起,海西王台对建州王杲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他可以为兄弟站队,以壮声色,但是他不会为王杲对抗大明,这触及了海西的根本底线和利益。
最终对王杲的诱杀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王杲并未授首,而是脱逃而去,沿途不敢滞留诸部,因为当时的各个部落不愿与大明为敌,即便心怀不满的部落,也不会因为王杲这个外人得罪大明,所以王杲只能跑到他的好兄弟王台那里,而很显然,王杲高估了他与王台的交情,王台带人将王杲全家抓获,将王杲送给边军以示恭顺,最终王杲被送到北京,那时候的万历还年轻,估计体重也还没增长上来,所以小腿还没变形到几乎快断了的程度,他亲自“接待”了王杲,将其磔刑而死。
王杲=阿古都督=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努尔哈赤的姥爷
虽然王台拿到了明朝的恩赏,叩首而归,但却架起了梁子,失去了民心。患难见真情,王杲谁都不信,一路未做停留就到了王台处,没想到等来的是多少年的老兄弟的出卖,这种行为是女真诸部所看不起的,反应大小不一,有的假装没发生,不说不听不评论,有的则反应很大------
比如说王杲的儿子阿台,立刻分裂出去单干,他对大明和王台同样充满了仇恨,没想到大败于李成梁,又被尼堪外兰作扣,令尚未出名的努尔哈赤又死了N多个亲戚,其中包括他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王杲这一脉全是努尔哈赤的亲戚,您想吧,王杲是努尔哈赤的姥爷,那阿台就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兼姐夫(努尔哈赤的堂姐嫁给了阿台)。
这要按人头算,努尔哈赤说七十大恨也不为过。
说到这里,“大人物”们死的差不多了,努尔哈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终于得到了雄起的良机,小人物归小人物,努尔哈赤是绝对具有一代雄主特质的。
王台的众叛亲离让叶赫部发展壮大起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本来以王台的向心力来说,扈伦四部的实力此消彼长本没什么关系,只要团结,都是自家力量,但是这一来,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是看不惯,这样的实力跌涨就会给外部力量提供趁虚而入的机会,比如,努尔哈赤。
从1583年开始,努尔哈赤以报仇的名义开始对尼堪外兰进行征讨,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他俩虽属王杲,但却是是亲王台和大明的,他们的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尼堪外兰的嘴贱,说是征讨,其实也差不多就是猫抓老鼠的游戏,尼堪外兰不抗揍,后期一直在逃命,而努尔哈赤也不单纯是在报仇,他还顺便解决了不少难以融合的势力,为日后崛起夯实基础。
对明朝的恨,他当然没有忘记,但出于实力的限制,那个时候他还不敢跟大明递爪子,从这方面来说,努尔哈赤至少比阿台要明智也聪明的多。到了1588年,努尔哈赤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了建州女真部,历时5年,而在此前一年,他已经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初始政权。
那时候大明在干什么?《万历十五年》,这一年什么都“没有”发生......戚继光将军应运而生,终撒手而去,后金政权应运而生,此长彼消,一切都是这么的有规律。
1583年-1588年,李成梁6年时间对海西四部,尤其是对哈达和叶赫部,给予3次沉重的打击,几年来残酷的屠杀行为,四部均损失惨重,为努尔哈赤拿下海西女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不是觉得这句话怪怪的^_^。
努尔哈赤的扩张行为,终于引起了叶赫部的警觉,找茬一样的给努尔哈赤提了很多无理要求,努尔哈赤自然不会答应,被打成半残尚未恢复实力的叶赫部决定率先开战,但因为势力和智商方面的差距,最终落败。
扈伦四部。叶赫哈达乌拉辉发集结兵力开始挑衅并洗劫建州女真,又被努尔哈赤击败。叶赫部当然不能甘心,纠结了海西女真,蒙古等部,3万人联军,对建州女真发起了攻击。努尔哈赤利用地形便利,一举击溃了九部联军,并在此战中斩杀了叶赫部的布寨(叶赫老女的父亲),生擒布占泰。
经过这次较量,叶赫部不得不低头,承认了建州女真的强大。扈伦四部,同时派使者,向努尔哈赤求和。努尔哈赤主动要求结亲女真第一美女,东哥(以东哥代布喜娅玛拉、叶赫老女)。
上文曾经讲过,东哥的父亲,就是叶赫部的布寨被努尔哈赤大军所杀。东哥听闻此事,不但拒绝了这门婚事,而且立下誓言谁能杀死努尔哈赤,我就嫁给谁。
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以后。采取逐个击破的策略。努尔哈赤的第一个目标是距离建州最近的哈达部。哈达部与叶赫部虽然同属海西,但世仇造成两部势同水火。相互仇杀的事情,屡屡发生。这也造成了他们并不能真正的团结一心,对努尔哈赤造成有效打击。
哈达部好不容易摆脱了内部夺权的态势,又面临叶赫部的绞杀,已经内耗得不成样子的哈达,为了生存只得求助努尔哈赤,而叶赫部由于忌惮建州女真的势力不得已使出美人计,要让东哥与哈达部联姻,就在双方谈婚论嫁的时候,叶赫部将这个消息偷偷泄露给了努尔哈赤,事情一下子被搞大了。
努尔哈赤早就是东哥名义上的未婚夫,只不过东哥誓死不嫁,此事搁置了,叶赫部既没有拒绝婚事,也没有退还彩礼,这事还一直拖着呢,突然来人想娶自己的未婚妻,而且是自己刚刚救了小命的哈达部,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努尔哈赤无法接受,虽然努尔哈赤也是为了先一步把哈达部的势力搞到手,但是好歹对其有救命之恩,反手就要娶自己老婆那还得了,所以哈达与建州短暂的蜜月期戛然而止。
努尔哈赤亲自率部征讨哈达部,六日,哈达灭。明廷开始警惕努尔哈赤,打来打去是明廷所乐见的,但是统一诸部是个危险信号,明廷迂腐,但不傻。努尔哈赤不敢对抗,所以表面上扶植起了哈达部,但是其“国主”还在自己手中,旧部一直被蒙古和叶赫部袭扰根本无法生存,所以主动投诚,明廷也就没法再插手了,表面上哈达是独立的,他们不抗揍被蒙古和叶赫部逼到我这里投降,你还怎么插手?让哈达回去送死?叶赫部把盟友推向了建州部。
和哈达一样,辉发部也是主动送上门的,不同的是原因是辉发部的内乱,拜因达礼弑父叛乱上位,并且血洗亲族,杀伐之下众叛亲离,纷纷逃亡,连他自己的兄弟和部属都逃跑了,在众人眼中,拜因达礼已经成为一个杀人恶魔。无法控场的拜因达礼求助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对辉发进行二次血洗后才得以控制住局面。
辉发如何被消灭的呢?用努尔哈赤的话说就是:辉发也是亡于老女(东哥),为什么加个也字,上文提过,哈达部就是因为与东哥的婚事被灭掉的。
努尔哈赤灭辉发也是因为婚事,本来辉发部讨好努尔哈赤,要娶他的女儿为妻,但是中途反悔,几次催促也没有效果,其实背后的原是还是叶赫部在使坏,筹码还是第一美女东哥,叶赫部假意要将东哥嫁给辉发部,以挑起争端,破坏辉发和建州的联盟状态。
努尔哈赤解决辉发部的时间远比解决哈达更快,一下子就破城而亡,实力不在一个层次,以前有哈达部挡在前面,现在可没人护他周全了。
乌拉部同样要娶东哥,而且是要强娶,九部联盟被击溃后,乌拉部布占泰被囚禁3年,后来努尔哈赤瞅准时机,趁乱将布占泰送回乌拉部并助其夺权,布占泰知恩图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大妃阿巴亥。事情本来发展的挺好,可是布占泰心中始终有心结,他是东哥的第二任未婚夫(叶赫为了将布占泰绑上战车的交换条件),只可惜九部溃败被俘所以耽误了婚事。
引子:努尔哈赤的挖墙脚行为,他纳受大量东海女真部众,损害了乌拉部的利益。
迎娶布占泰在蒙古未娶的未婚妻,一是让努尔哈赤通过联姻增进了与科尔沁部的关系,二是这一举动着实让布占泰下不来台。
叶赫部又捧出了东哥,想让布占泰迎娶东哥,目的还是为了破坏乌拉部与建州部的关系,于是布占泰又“折”在了东哥手上。
努尔哈赤对乌拉部展开军事行动,但却不是致命的,教训一顿以观后效,没想要乌拉部与叶赫部越走越近,努尔哈赤警告过他东哥的事情,布占泰也没当回事,还要强娶东哥。
最后的结局相同,乌拉部灭亡,布占泰寄居叶赫,迎娶东哥,但是在最后关头却又放弃了,可能是想到了自己的灭族的原因和叶赫面临的危险,叶赫部不同以往的欺诈行为,不但扛着压力收留布占泰,布扬古还要嫁妹,并没有因乌拉灭族而轻视布占泰,而布占泰在很短的时间内也郁郁而终,恐怕到死也是难以止住心中悔恨吧,为一个女人毁掉全族。
叶赫部当时有明朝撑腰,努尔哈赤的骑兵锐不可当,叶赫部只能求助于大明,大明派火器兵护卫叶赫部,努尔哈赤没敢造次,向李永芳(后来的第一叛将)诉苦东哥一事。
叶赫部仗着有大明撑腰,花样作死,强迫东哥嫁到蒙古喀尔喀部,这彻底激怒了努尔哈赤,有明军在他也无法阻止,所以造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之一,未能娶到叶赫老女。后来的七大恨中,努尔哈赤就提及东哥,抱怨明朝守卫叶赫,致令叶赫远嫁蒙古,那是他努尔哈赤的已经下了聘礼的女人。
这下努尔哈赤终于忍不住了,他的实力做大,扈伦四部唯独只剩叶赫,在萨尔浒大战后,努尔哈赤不仅获得了胜利,还有无数的军备资源纳入囊中,再也不将大明放在眼中,反手就直接对叶赫展开了攻击,过程极其简单,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四大贝勒全部出动,一举消灭了叶赫部。
把海西女真的灭亡归罪于一个女人显然是不合适的,倒是他的哥哥布扬古一次次的嫁妹,一次次的挑拨离间,一次次的从妹妹身上榨取利益。
海西女真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很好地团结,辉发和乌拉的实力一般,一直没啥事是因为哈达和叶赫顶在前面,而哈达和叶赫除了攻击努尔哈赤能团结在一起以外,两族势如水火,哈达被灭后,辉发乌拉自然就灭亡了,有没有东哥都无法阻止努尔哈赤的统一步伐,叶赫部还在寄希望于蒙古和大明的护佑,恐怕到死也还没清醒过来。
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首先是努尔哈赤的个人能力出众。他在祖父和父亲被害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一只十几人的队伍通过不断努力逐渐壮大自己,最后统一了分散的各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建州女真。使他有了跟海西女真扳手腕的基础。
第二海西女真虽然强大,但是他们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由几大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这给了努尔哈赤分裂他们,各个击破的可能性。毕竟从历史看这种联盟往往只是表面看似强大,其实都为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勾心斗角。
第三努尔哈赤通过和亲结盟等手段拉拢朝鲜、明朝以及海西女真的几个大部落。先消灭实力相对较弱的小部落。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第四小部落被消灭后,努尔哈赤反动了对剩余两大部落之一乌拉的战争。通过两次大战,消灭了乌拉部落。
最后只剩下叶赫部落,而且叶赫部落还和大明朝鲜交好。但是这时的努尔哈赤经过连年的兼并战争已经变得空前强大。他找准时机发动了萨尔浒大战,打败了朝鲜、大明、叶赫联军,消灭了叶赫部落。从此努尔哈赤完全消灭了海西女真,统一整个女真族,而女真族的统一也为后来的满族入关登基奠定了基础。
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公元1589(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在历经六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统一,此举无疑是元末明初时期猛哥帖木儿和阿哈氏族在建州女真内部的又一新生力量。在此之前,海西女真所属的扈伦四部(分别为: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乌拉部)由于历史上种种因素的相互碰撞进行了大规模的南迁,南迁之后的海西女真环开原而居,依靠所处的地理位置为优势扼制“朝贡要道”,从中谋取了大量的利益,以至于四部实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明朝政府又始终秉承着扶持哈达部牵制住其余女真势力的政策。凭借着这一点,哈达部得以长期倚靠明帝国的势力为支持,迅速崛起为海西女真中的“头部势力”,成为了扈伦四部之间的实际“掌舵者”。此时此刻,在整个女真当中,不仅海西女真得听从于哈达部,就连当时的野人女真和毗邻自己而居的建州女真凡事也得依照哈达部首领的脸色行事。如此一来,从某种程度上讲明朝统治者早期在海西女真当中所制定的政策完全达到了目的,其余女真各部在强大的哈达部震慑之下,无一人敢于大肆扩张势力范围,彼此之间安分守己,相互制约。另一方面,从中也可映射得出当时海西女真势力的强大。那么,在女真当中存在着这么一个强大的海西女真(其中的哈达部)为“刺头”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又是以何种方式将这些障碍给一一铲除的呢?作为“刺头”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逃脱被努尔哈赤兼并的命运?以及在这其中,拥有明朝政府作靠山的哈达部势力又是如何被努尔哈赤给消灭的?关于这些问题,笔者在以下内容当中将给读者朋友们做一个详细的解答。正如文章前面所说,明朝政府在海西女真当中所制定的政策是以扶持哈达部为目标达到制衡其余女真势力崛起的目的。如此一来,对于明朝统治者来说,任何威胁到这一既定政策的部落或者个人都将成为明朝政府的敌人。譬如:在努尔哈赤开始统一建州女真之前,叶赫部的双奴(叶赫部始祖竹孔革之孙:仰加奴和逞加奴)为了取代王台成为扈伦四部之“盟主”,一再策反哈达部的内部人员,甚至屡次进攻哈达部。此举无疑严重的侵犯到了明朝政府所制定的扶持哈达部的一系列政策,因此,明朝政府决意参与到叶赫部与哈达部之间的争斗当中。据史料《明神宗实录》记载:
明朝政府认为:歹商(哈达部)不立,则无海西;无海西,则二孽(双奴的两个儿子)南连北结,而开原危;开原危,则全辽东祸之不可胜道。以上话语,从字面意思上也不难发现:当时的明朝统治者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可谓是分析的表漏无疑。因此,为了维护既定政策不受侵犯,打击叶赫部势力是刻不容缓的一步棋。公元1584(万历十二)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在接到上级命令之后迅速出兵叶赫,将仰加奴和逞加奴二人诱杀于朝贡途中。在此之后,叶赫部的野心虽然被暂时的按压下去了,但在哈达部中间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被叶赫部策反的人员,因此,纵观当时海西女真局势,叶赫部势力仍然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如此一来,为了进一步的打击叶赫部势力,明朝政府再次插手于海西女真中间,强行将已经赐予的朝贡敕书重新分配,以此维持住两部势力的均衡。此时此刻,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已经处于收尾阶段。虽然明朝政府屡次三番的插手到海西女真中间,想极力维护住哈达部在海西女真中的地位,然而,历经重新分配敕书后的叶赫部和哈达部并没有维持多久的均衡状态。哈达部首领王台死后,其部内乱不断,子孙陷入了权力争夺之中,而叶赫部则趁机出兵哈达部。公元1591(万历十九)年,哈达部在叶赫部的步步紧逼之下大势已去,沦为了叶赫部的从属,至此,叶赫部成为了海西女真中扈伦四部的实际“掌舵者”。此时此刻,据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公元1592(万历二十)年,朝鲜地区爆发“壬辰倭乱”,以丰臣秀吉为首的14万日军先后两次踏进朝鲜境内,作为宗主国的大明王朝为避免这一局势恶化,迅速出兵协同朝鲜抵御倭寇。在此期间,明帝国对于辽东地区的局势有所疏于防患,而这一切恰恰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伴随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步伐的加快,其势力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而作为海西女真中的“霸主”——叶赫部自然不会对于努尔哈赤的这一系列行为所无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努尔哈赤与海西女真的叶赫部之间必有一战,而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想要征服整个女真,叶赫部是当前所要面临的唯一敌人。公元1593(万历二十一)年,为了一举歼灭努尔哈赤势力,叶赫部双奴之子(纳林卜禄和布斋)联合海西女真其余三部和蒙古势力的科尔沁部、长白山部、讷殷部、锡伯部、卦勒部,发起了规模浩大的“九部联军大战努尔哈赤”。以努尔哈赤当时的实力,如若与这九部联军正面较量自然难以取胜,精明干练的努尔哈也断然不会采取这么愚蠢的战略。其实早在四年前统一建州女真的那一刻起,努尔哈赤就知道与海西女真必有一战,于是,为了提前做准备,海西女真当中早就被努尔哈赤安插了耳目。如此一来,还未等叶赫部将九部联军集合完毕,努尔哈赤就已经将叶赫部首领的战法了然于心。于是,在九部联军进军的途中,努尔哈赤巧妙设伏,成功将九部联军一举击溃。努尔哈赤将九部联军击败后,并没有将他们一网打尽,而是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措施。例如:对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努尔哈赤给予了极高的待遇,不仅没有伤害任何一人,而且还命人遣厚礼并护送他们返回科尔沁草原。对于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努尔哈赤也是给予了区别对待。例如与乌拉部联姻示好,打开辉发部的“南大门”等等一系列瓦解措施,为今后兼并海西女真奠定了一个坚固的基础。而这一切也正如努尔哈赤所愿,蒙古势力在努尔哈赤的间接“招抚”下渐渐地脱离了海西女真,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己方势力”,其中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在历经此战之后,可以说努尔哈赤在整个海西女真当中再无敌人,这为它后来在统一女真的道路上铲除了一大“隐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次与海西女真的“九部联军大战”成为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道路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岭”。
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为何也没能改变被努尔哈赤兼并的结局?
英勇善战的女真人努尔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也就是嘉靖38年。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人,青年时期的努尔哈赤曾经投奔到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旗下,努尔哈赤被誉为“每战必先登,屡立战功”,英勇善战的努尔哈赤声名鹊起,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同时,出身少数的民族努尔哈赤对中原汉族文化非常感兴趣,他喜爱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喜爱结交中原汉族贵族和各路英雄豪杰。中原汉族文化深入努尔哈赤的心灵,这时恰逢明朝末年,大明王朝政治黑暗,中国东北辽东地区军事混乱,政治危机此起彼伏,这给努尔哈赤提供了一个大鹏展翅的机会,从此开启他的帝王之路。
大明王朝万历时期,辽东建州女真势力已经逐渐衰亡,个个女真部落的军事实力逐渐趋于平衡,当时女真族又分为四个部落,建州部落,长白部落,东海部落,海西部落。公元1582年,也就是万历十年,大明王朝驻守辽东的大将军李成梁建州左卫任命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为开路先锋,打败在盘踞在古乐山地区的女真部落,但是辽东将军李成梁又被一个女真首领尼堪外兰挑拨离间,冤枉并且杀掉了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