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英国永远不可能再崛起了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世界历史就是大国不断崛起,又不断衰弱的历史。

世界上只有两个“全球霸权”:曾经的大英帝国、现在的美国。

大英帝国最辉煌时号称“日不落帝国”,“无边界国家”,他们的领土没有边界;领土内没有日落。

二战结束后,美国正式替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英国沦为二流国家;并且英国永远不可能在崛起。

为什么呢?我们从英国的崛起和衰退来看、从现在大国崛起的要素来看。尤其是英国崛起前的制度准备,更值得一提。

一、英国为摆脱混乱,制订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成为日后崛起的“软实力”

1、乱糟糟的英国王室变化,是英国制度变化的基础

英国是由一堆岛屿组成的岛国,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就是一些过着原始生活的土著居民,公元前500年左右,欧洲大陆上的“蛮族”凯尔特人被另一个蛮族日耳曼人打得到处跑,其中很多人跑到岛上,在这里建立王国。

这些来到英国的凯尔特人统称“布立吞人”,他们把这个岛叫“布立吞人之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列颠岛”;公元前100年左右,还有很多欧洲大陆的“比尔盖人”跑到岛上建立小王国,比尔盖人是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混合出来的。

公元43年秋天,罗马帝国皇帝克劳狄带领军队打上英格兰岛,征服了这里的布列吞人。罗马帝国在岛上统治了几百年;到公元409年,罗马帝国军队在欧洲大陆到处吃紧,他们不得不退出英格兰。

趁着罗马军队撤出英格兰,一批“盎格鲁·撒克逊人”海盗杀进英格兰岛,在岛上建立了许多小王国。现在很多研究说: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是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朱特人、撒克逊人的后裔。

不大的岛上有很多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小王国,其实就是稍大点的部落,其中比较大的王国从北到南是:诺森伯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肯特、埃塞克斯、威塞克斯、萨塞克斯,这些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历史上称这时的不列颠是“七国时代”。

乱七八糟地打了几百年,到公元796年,南部的威塞克斯王国成为各国霸主,国王埃格伯特被各国公推为“不列颠之王”,战争也少了不少,这时的不列颠表面上统一了。

但好景不长,生活在丹麦的“维京人”海盗来到了英格兰,他们提着大斧子一路狂砍,在岛上最宜居的地方安居下来。这些维京人既好斗又团结,他们来自丹麦,所以,他们的集中居住区被英国人叫着“丹麦区”。

丹麦的维京人四处出击,一直打到公元980年,彻底征服英格兰;英格兰国王艾特尔雷德二世被打得几乎灭国,不得不给维京人巨量赔款,由于没有钱给,他只好提前把“税收”交给了维京人,后来英格兰的税金就叫“丹麦金”。

公元1015年,丹麦的克努特王子来到不列颠岛,干脆自己兼任英格兰国王,成为“克努特大帝”,原来的英格兰王室后代被赶到法国,因为他们和法国的诺曼底公国贵族是亲戚。

克努特把英格兰划分为四块伯爵领地: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麦西亚和威塞克斯,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两个地方是丹麦贵族领有,麦西亚和威塞克斯由原来的英格兰贵族领有。

1035年,丹麦的克努特大帝死了,他亲生的两个儿子都继位不久就死掉,最后英格兰王位被早年赶到法国诺曼底公国的原王室后代爱德华王子继承。

1066年1月,爱德华国王去世,他没有后代,立遗嘱要把王位传给法国诺曼底公国的表弟威廉;但英格兰贵族推举丹麦王室的哈罗德为国王。一国不能有两个国王,丹麦的哈罗德国王与诺曼王国的威廉公爵在英格兰打开了,最后,哈德罗战死,威廉取得王位。

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伦敦登基为英格兰新国王,号称“威廉一世”;他建立的王朝叫“诺曼王朝”,他是法国人,对英格兰的征服作战就是今天所说的“诺曼征服”,威廉一世是“征服者”。威廉一世还是诺曼底公爵,他拥有的法国土地也就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

应该说,从这个时候,英国摆脱了外来统治,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王朝;而国王却是法国“诺曼公国”的威廉公爵,虽然他带来了一大片欧洲土地,却为日后英法的“百年大战”埋下伏笔。

英国国王一直在想办法怎么把国内乱糟糟的形势给捋顺,而英国贵族们也一直在想怎么扩大自己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另一方面,由于国王的血统变来变去,贵族们也没把国王太当回事。

2、为了限制国王权力,各种制度纷纷出台,确立“王在法下”的原则

1199年,英国历史上最得人心的国王“狮心王”理查德一世和一个小贵族决斗,稀里糊涂地被那个小贵族一箭射死。因为没有子嗣,王位传给他的弟弟约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失地王”。

约翰从小就是没有主见的人,既蛮横又贪婪,他当了国王以后,想办法搜刮钱财,搞得贵族烦他、农民骂他,连教会也恨他;法国见这种情况,不失时机地攻打英格兰在法国的领地。

约翰王想调集军队抵抗,但军队不听他的,结果约翰王干脆把法国的土地还给了法国,还自愿向法国称臣。“失地王”这个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这一下英国人哪里受得了,特别是贵族们觉得要想办法限制国王。1215年6月15日,几十个英国贵族带着佩剑找到约翰王,要他在一张羊皮纸上签字,并说:国王如果不签字,后果不堪设想。

羊皮纸上写的就是《大宪章》,主要内容就是:国王要遵守法律;尊重臣民的基本权利;保证贵族和教会的特权不受侵犯;···

这个《大宪章》最大的贡献是:王在法下,国王的权力不能超越法律。

1258年4月,英国贵族们在“牛津会议”上又制定了比《大宪章》更严格的《牛津条例》,成立了以大贵族为主的委员会参与国事管理;国家所有重大事宜都由委员会决定。英国王权进一步削弱。

3、被砍头的国王和不流血的革命,《权利法案》确立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终生未嫁,王位由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承,称詹姆斯一世,开启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不喜欢那些限制国王的法律,认为自己是国王,“君权神授”,所以和议会经常闹矛盾。

1625年,查理一世继承王位。应该说这个人还是不错的,错就错在他是个国王。也因为不喜欢英国那些限制国王的东西,再加上他自己是个天主教徒,结果和议会闹得比他父亲还凶,与国会打起了“英国内战”,英国分成“保王派”和“独立派”。

1649年1月,“独立派”彻底打败“保王派”,查理一世被认定是个叛国的国王,对人民发动战争,被判处死刑。查理一世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英国的君主体制结束。军事强人克伦威尔自称是“护国主”,当上了国王。

讽刺的是,克伦威尔为了限制国王权力,砍了查理一世的脑袋;他自己当了国王后,也不愿受到各种限制,变得更加独裁。所以,他一死后,英国马上爆发了复辟运动,受不了克伦威尔独裁的人把查理一世的儿子请回来,推上国王王位,这就是“查理二世”。

当然,查理二世上台是有条件的,国王的权力重新回到受制度约束的状态。1685年,詹姆斯二世上台,这家伙有些能力,在位时为了专权,又要解散议会、又要更改国教,结果在1688年,忍受不了的英国新贵们发动了“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是一场非暴力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为了更进一步限制国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这个法案最重大的意义是:以法律代替君主权力。它让“限制国王的权力”有法律保障;进一步明确了议会的权力;此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4、改革税收制度,建立国家银行

光荣革命后,配合“权利法案”,英国议会推出了许多政策,尤其是“税收制度”更是改革的重点。以前,国王把“收税”当一项工作,简单外包出去,这导致收税的人胡作非为,加重人民负担,还带来很多矛盾。

改革后,收税作为一项国家事务,国王和议会商量决定,并建立专职的国家征税机构来负责征税。经过改革,税收透明很多,效率也高很多。

但国家有时用钱很多,一时税收不够。以前都是国王朝大富翁借钱,比如那些承包了收税业务的人。现在国王权力被限制,借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怎么办?在英国政府的撮合下,富人们把钱集中起来,组成借钱给政府的股份制银行。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了。

这些都是英国在限制国王权力时产生的新事物,但这些新事物却具有非常明显的先进性,加强了政府与资本的结合,刺激了资本的扩张。英国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帝国的产生

大航海时代到来,同是海上强国的荷兰、西班牙不断在海上冒险中取得成就,但他们没有越来越强;而向北探险的英国人,除了发现北边鱼比较多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获得。

荷兰和西班牙做不大,因为他们国内没有一套符合发展的机制制度。反倒是一开始没选对方向的英国在后来不断变强。他们发现远洋冒险特别费钱,个人根本不敢搞,国家也搞不大,于是英国采用股份制的办法:大家一起凑钱搞。

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股份制冒险公司不断壮大,赚了,股东分钱;赔了,大家风险均摊,也能承受。英国的海外贸易就这样蓬勃发展起来。1600年,英国殖民时期最大的股份制公司——东印度公司成立。

海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英国国内的技术改革,终于,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劳动效率极大提高,工业产品不断生产出来,又刺激了各个公司不断向海外扩张,寻找海外市场、开发新的生产资料提供地。

英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扶持这些公司一把,他们鼓励这些公司在海外殖民,发给他们“皇家特许状”,让这些公司合法拥有殖民带来的巨额利益,最大限度激发出这些公司开拓殖民地的热情。北美13块英国殖民地就是这么来的,印度就是这么被征服的,“鸦片战争”也是这么打的。

1852年,英国确立“自由贸易”国策,把英国工业化产品抛向世界,攫取大批利润后,又反哺英国国内工业;借着先发的优势,英国在金融、保险、海运等方面制定规则,进一步确立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英国就是这么一步步占领海外各处殖民地,发展成世界巨无霸的;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别的国家还是君主、国王说了算,他们已经由政府主导,从国家利益出发,把海外贸易做得跟滚雪球一样。

三、无法控制的贪婪和美国的崛起,让大英帝国逐渐衰退

英国崛起为世界“日不落帝国”很有偶然性,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内不断发生的国王与贵族的冲突,让英国早早制订了适合发展的制度、法律。发展起来后,英国自己固有的问题就限制了他进一步发展。

英国始终是个国土有限、人口有限的国家,殖民地越多,他们需要付出的精力和兵力也就越多;很多内陆的殖民地已经严重消耗帝国实力,比如他们在中东、阿富汗等地。但殖民者的贪婪,又使他们不断向外扩张,越扩张困难越多。

而英国国内在帝国最盛时期,也没有了早期开拓进取的精神,伦敦有钱人都玩金融去了;开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没有了早期的精神,失去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机。德国、美国等后起之秀也不断吞噬英国的市场。

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彻底走下世界第一的位置。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其实已经感到危机,所以,他们极力保持对德国的打压,但不希望把德国逼入绝境,因为英国再也不想再打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美国资金的帮助下快速崛起,很快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想尽办法避免,他们“绥靖、绥靖、再绥靖”,还是没有避开,只好硬着头皮打,最后虽然胜利,经济也一塌糊涂,丢掉大批海外殖民地。

二战结束,迅速崛起的美国是有希望再搜刮一遍英国的,丘吉尔不失时机发表“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帷幕;这也是大英帝国为了自己不直线坠落,想到的一个“祸水东引”之策。第一次用这个办法是引德国打苏联、这一次是引美国对抗苏联。

四、英国再也回不到从前

现在,一个国家想成为“日不落英国”的样子,几乎不可能;美国是目前最强大的国家,但它也不能成为英国当年的样子。

首先,世界上只有几个地方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俄罗斯、欧洲、东方大国、印度。因为这几个地方有巨大的领土、有大量的人口。这两样是一个国家在现代条件下崛起的条件。

因为殖民已经不可行,有巨大的国土就有足够的生产资料;有大量的人口才有足够的劳动力和市场。这是基本盘,有了这个基本盘才能全面向外发展;没有这个基础,即使某一方面再突出,也只能是个小点的富裕国家。

这两样,英国一样没有,它怎么崛起?英国以前崛起是有其偶然性的,加上占有了亚洲两大市场,把印度差点变成自己的领土,这才壮大起来。现在,这些条件不可能再有。

其次,现在的技术进步已经不是崛起的唯一因素,因为技术进步不是不能弥补的。清朝末年,我们还在农耕时代,也就百年时间,我们已经追赶上来;二战结束,印度才建国,也只是短短几十年,现在的印度已经是个巨大的经济体。

这说明:在现代,要有基础支撑,国家才能崛起。日本技术当年那样强大,也不可能复制英国的模式;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即使再虚弱,美国也怕,因为不制约,他能快速崛起。

英国永远不可能再崛起,因为人类已经走出来野蛮生长的丛林,走在有序发展的大道上。想崛起,必须有基础条件才行;如同赛跑,抢跑会取得暂时的领先,但跑到中途,是要看基本身体素质的。

为何有人说英国永远不可能再崛起了呢?

如果英国懂一句话,他就不会衰弱。

中国在战乱时期,总有一个人看着脚下之地,高喊:“这是龙兴之地!”

一个国家要想崛起,土地,人口,思想才是关键!

英国最强大时期,凭借的是海外孤岛这个优势地利和欧洲平衡政策。前者让英国只需要研发海军,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者只要扶持欧洲本土第二,打击欧洲本土第一。英国霸权就不会衰落!

但这个政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经济中心一定要在欧洲。否则这个政策就会失败!

英国发现美国以后,如果是中国君主,看见美国广阔的土地。一定会高喊一声:“龙兴之地!”美国比英国大的多,人口容量也就会更大,周围是能力差一大截的印第安人。只要花上很小的精力就可以经略出和整个欧洲一样的实力。到时候,完全可以入侵欧洲,一统天下!英国只要漂漂亮亮的展开移民,迁都工作,休养生息20年,把经济、科技、政治中心放到美国,天下唾手可得!但英国没有!

随着美国独立,并不断西扩。一个比西欧大的多的强国出现。美国被火烧白宫又怎样!被锁在美洲又怎样!美洲本身就比欧洲大。只要强到一国媲美欧洲,就天下无敌!

后来的现实大家都知道了。美国崛起,英国还抱着欧洲均衡不放!虽然英国也成功阻止了美国称霸世界50年。但到了1945年,当美国拥有超过整个欧洲的实力时候。英国再也没有办法蹦哒了!

随着美国崛起,英国没有土地,人口。再也没有办法重新崛起!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有两个小国曾经有千年霸权争夺之力的。就是殖民美国的英国,殖民巴西的葡萄牙!他们殖民之地,都是具有天下争霸潜质的。土地肥沃,原住民少。只要放弃短时间的利益,以100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那么都有天下制霸的本钱!

为何有人说英国永远不可能再崛起了呢?

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哪怕这个世界上没有美国存在,现在坐在世界霸主位置上的国家也不可能是英国。当年英国以一个省的体量称霸世界两百年,已经算是相当难得了。它能走上世界霸主的位置,很大一部分原因靠的是运气,用咱们的老话说是走了狗屎运。

我觉得英国当年能够崛起,至少走了三个大运,现在这三个大运几乎不可能再出现了,英国人想再度崛起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一,赶上了世界大变局的风口期。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接着欧洲人又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此后的数百年间,陆陆续续有欧洲不同国家的人不远万里迁移到这些新大陆上,纷纷建立殖民地。这些新大陆就像是一块块大蛋糕,谁先发现就是谁的,后来就演变成谁的拳头硬就是谁的。

这些的新大陆也并不是荒无人烟,也生活着土著人,数量还不算少,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高达两三千万人。不过他们还过着原始的部落生活,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食,没有形成统一的强有力的国家。这就给欧洲列强霸占这些土地提供了有利条件,欧洲人四处抢占新大陆,甚至连南亚次大陆以及非洲地区都没有放过,并大肆的屠杀和奴役土著人。

现在这样的好机会几乎不可能再重现了,目前地球上除了南极,北极那种极不适应人类居住的土地外。哪怕是大洋上一个不起眼的海岛,也已经是各有归宿。甚至连海底的山脉都已经有了测绘,一句话,目前世界上的土地都是名花有主,已经是分无可分。

后来随着殖民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各殖民地先后纷纷要求独立,甚至不惜付之于武力,美国的独立战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场战争持续了几年,英国最终选择了承认美国独立,其他的殖民地也是如此,英国纵有万般的不舍,也只得顺应时代潮流。日不落帝国赖以存在的基石都已经分崩离析,这样的风口将来也不可能再出现。

二,那个年代是强权即公理。

英国发迹之时,世界上奉行的就是强权即公理,殖民地就成了列强们口中的肥肉,被抢来抢去,最苦的是这些殖民地上的原著人,原本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可自从西方人来了之后,这种持续了上万年的宁静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在北美地区,英国人对印第安人实行的是驱赶和杀戳,杀起印第安人来就像是在打猎,到了一块头皮奖励多少钱的地步。非洲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增加北美地区的劳动力,直接就来了个贩卖黑奴。还有印度,在印度开办了鼎鼎大名的东印度公司。搜刮印度这块土地上的资源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那个年代到处是弱肉强食,丛林社会。谁的实力强,谁的拳头硬,谁得到的就多。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遵循的是和平共处,互利共赢。虽然目前世界上局部冲突还时有发生,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和平年代。

仅从这一点来说,英国想靠野蛮的掠夺资源和抢占土地再次崛起,已经没有了外部环境条件。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爆发。

英国之所以能在欧洲列强当中脱颖而出,自身的实力肯定是不可或缺,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英国爆发的,主要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为典型代表。当时欧洲各列强的情况大体都差不多,只是刚好英国出出了一个瓦特,瓦特又机缘巧合之下发明了蒸汽机。

英国人抓住这波红利,国力迅速增强,此前欧洲列强都不相上下,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后,短短数十年间,英国人已经甩开众人走在了最前面。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运输业和造船业,英国人把蒸汽机搬上了轮船,发明了用蒸汽机做动力的军舰。

英国的无敌舰队先后击败了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列强,成了真正的海上霸主。也为日后争夺瓜分大片殖民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岛国,仅靠国内的市场要想发展壮大很难。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就用船坚利炮敲开别国的大门,连当年的大清朝都难以幸免。

现在的英国,虽然它的科技水平也不差,但早已没有了独霸全球的科技实力,它的总体科技实力跟现在的世界霸主美国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英国的科技实力也没有机会追赶上美国。英国再次崛起的内在条件也已经丧失了,所以现在英国人也学乖了,心甘情愿的跟着美国这个老大的屁股后面行事,英国已经彻底沦为了美国的跟班。

总地来说,当年英国能够成为世界霸主,称霸世界近两个世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机缘巧合,再加上英国也抓住了这次机遇。才最终登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时过境迁,来到了21世纪,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内外条件都已经完全丧失,自然也就没有了崛起的可能性。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欢迎评论留言。

为何有人说英国永远不可能再崛起了呢?

如果英国再度崛起的标志是,恢复到19世纪“日不落帝国”的辉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幻想。

如果英国再度崛起的标志是,维持目前的全球影响力并有所进取的话,那还是可能的。

所以木叔从两个层次来谈这个话题吧!

从第一点来看——

“日不落帝国”已经成为英国永远的记忆,再也不可能出现了。原因很简单:之前之所以叫“日不落帝国”是因为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

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太阳都能照到英国的殖民地。这些都属于英国乃至女王的资产。

但是现在这些国家早已经独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再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了。

既然如此,何谈“日不落帝国”?

还不止是因为这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英国已经没有19世纪说一不二,在全球独步天下的能力了。

当时的英国无论在船坚炮利上,还是在全球经济金融上,都是第一名,美国都是小弟和跟班。英国想干什么,几乎就能干什么,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没有任何国际社会的国家可以制约。

如今的英国显然没有办法和100多年前相比。

这第一的宝座已经让给美国了,英国就算还想呼风唤雨,也要看看美国人的脸色,听听美国人的意见。因此“日不落帝国”日落太久了。全球鹰现在比日不落还要厉害。

从第二点来看——

英国尽管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衰落的其实主要是殖民地的领土,对英国本土的利益其实没有太根本上的损害。

这和蒙古人的衰落是完全不同的。

成吉思汗之后的蒙古是一路走下坡路。如今只有内陆国这个小小一个区域,变得默默无闻,人畜无害。

而英国在这200年来从世界第一的宝座滑落后,如今还是全球前五名的国家。可见英国人的韧劲还是挺强的。

甚至在很多领域,英国谈不上第一吧,但依然数二数三。

比如军事,英国还是很牛。2018年英国军售是140亿英镑,成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2大武器出口国。

关于核武器数量,全球只是到美国和俄罗斯最多,排第三的是哪个?就是英国。而且英国的军费开支再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分析中,也是排名第三。

更重要的是,英国经济没有落后。这是可能崛起的基础。2018年英国GDP全球第五,人均超过4万美元。

未来的发展是科技的发展,英国要再度崛起靠的还是科技。

英国的创新力也不错。2018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中,前十名里,除了美国就是英国的大学。

所以,对英国还是要正视,不能太小看。

为何有人说英国永远不可能再崛起了呢?

这问题本身不是个问题。英国崛起的成果是米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世界通用的英语。它一直都站在地球的最高端,要如何才算再次崛起?屁股撅到地球外去?

英国当时不是不想遏制美国的崛起,而是被拖入了一,二战的泥潭,这才让美国超过了英国,所以不是英国人没有这种战略格局。 而是西方人狭义的区域观,他们为了最大化的获得利益,而采取了殖民的方式控制外部领地,就导致了如今的必然结局。而中国的王朝是占领的土地就用要开发,要永久占领的,这导致在海外过远的地方就失去了兴趣,因为太远,以前的人觉得移民过去容易闹分裂所以对海外的地盘不感兴趣。

明朝第一个因为通货膨胀倒下的,清朝是第二个,我们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垄断了世界的市场,也吸收了太多的白银,导致通货膨胀,当时国外工业品中国人有看不上,又没有东西卖给我们只能闭关锁国关闭贸易,如果当时能拿着白银到世界外面去的话,中国会变成超级大国。

英国确实是小国,人口少,面积小,巴西,印度,印尼,俄罗斯,墨西哥等等都是未来的竞争者,能否保住世界主要国家地位真的很难说。但是英国的韧劲还是不错的,将来如何,不可预知。如果欧洲大陆再次大乱,很多资金和富人都来到英国作为避风港,英国还是能崛起的,历史上处于欧亚大陆的英国之所以能崛起,和欧陆读书资金和人才逃离社会动荡进入英国有极大关系,英国最强的地方就是长期安定,法律体系完善,灵活性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很周到。

英国还是很强的,很多人脑子里不要整天蹦出来就是美国,世界有且只有一个美国,因为他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英国无论军事,科技,医疗,生物等,都是很强的,比如劳斯莱斯!“英国只要漂漂亮亮的展开移民,迁都工作,休养生息20年,把经济、科技、政治中心放到美国,天下唾手可得!但英国没有!” 英国没有吗?我觉得您的想法太狭隘了。国与国的边界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地理边界,一种是广义的民族、人文及价值观边界。前一种边界很容易被打破,比如使用军事手段,就像您所说的。而后一种边界是非常稳固的,想要改变它需要漫长的时间和非常的手段。 从广义上来说,现在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就是原来的英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和分开管理而已。

目前觉得英国不行了、只是相对于以前、而且自己本身是一个面积小国、人口小国、但是科技、还有世界影响力仍然是有、以后的战争都是看科技的、国家的面积大小不是最致命的。当今世界就像我国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的放大版,历史是何等的相似,我国就像当年的秦国,被山东六国封锁,依然能够靠着自身变革与努力而大出于天下;美国就像齐国,纵有实力,必不能长久;俄罗斯就像楚国,大而无力;欧洲就像三晋,分分合合,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联合国就像东周朝廷,有名无实;其它的国家在世界终将走向统一的历史长河中,只有陪玩的份!

英国人格局欠缺,己经得手的霸王没好好把控住,白白浪费丢失了。到现在他们还没明白哩。英国再崛起?美好梦幻了。即便作者的观点在整个西方也不明白哩。西方人聪明,但有致命缺限,一是心态阴暗太自私,二是格局小。按儒家理念,会打仗,会赚钱,高科技等等都是战术,小聪明。就象小偷,大多数民众不及其机智。例如,中国历代首都选址就很讲究。打仗,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等等。大智慧大格局。中国只要自己不出大的差错,世界强国的发展无人能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局就非常大,很容易被接受,但也是非常遥远的事。尤如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世界大势。荷兰葡萄牙崛起之时,人口百万级,英国崛起时,人口千万级!到了全球化之时,人口得亿级。因此,英国规模在这里,无法占据美洲大陆!衰落是必然的。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国崛起,人口得十亿级的大国!因此,中国取代美国,只要中国不犯错,就是必然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两个地理位置如此遥远的地方,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如果当初英国在美洲建立新的英国,那么至今也是英国和美国的名称不同而已。现在的美国本质上也是英国。美国主体居民就是英国后裔,意识形态,语言文化都差不多。

历史不能假设。英国想安安静静地发展,要问一下老对手法国同不同意。百年战争的失利,才使英国发展海外。在北美,法国的殖民地地盘不比英国的小多少。英国人为了对付法国人,扶持了德国,而法国人为了给英国人捣乱,忽悠美洲殖民地独立,还送各种战略物资,武器,大手一挥,还送了一大块地方。英法两国谁也不曾想过,小小的殖民地,日后会成为一个庞然巨物。要是想得到,根据地区平衡原理,美墨战争时就应避免美国吞并德克萨斯及加州,积极干预。说到底,还是心中的傲慢,认为脚下之地才是世界中心,自己是天选之民,其它地方都是野蛮未开化之地。

为何有人说英国永远不可能再崛起了呢?

安理会五常,GDP五强。作为一个6600万人口的中等国家,英国已经很成功了。即使苏格兰独立,爱尔兰统一,威尔士都分家,英格兰也是成功的。不要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错觉里。

第一次产业革命源于英国。人口(劳动力和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是产业革命的重要因素,恰巧英国都具备了。英国人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又打败荷兰和法国,抢了许多钱,建立了北美和印度两大殖民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造就大量廉价劳动力,自家有煤,殖民地有市场……英国人强者恒强。

日不落帝国没你想的那么牛叉叉。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的运金船,偷鸡打败了无敌舰队;荷兰打赢了第三次英荷战争,耗不起才对英妥协;不论是波旁王朝的法国还是大革命时的法国乃至七年战争夺取北美和印度,英国都依靠盟友;1853和1904年又合同英国抑制俄国;两次世界大战英法美都合力对抗德国;二战后反苏反俄都抱美国大腿……日不落帝国没你想得那么强大!

大英帝国是英格兰人的大英帝国,爱尔兰人饿死都不叫事,北美移民也只有义务没有权力。最终,美国最先独立,加拿大等白人殖民地也纷纷自治、独立。

同样因为英格兰人的自私,当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国德国等地兴起时,他们啃殖民地老本,不肯淘汰旧设备,引进新设备。引领产业革命的英国终被产业革命抛弃!

一战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自治领独立,二战后美国鼓导所有殖民地独立一一被美国软实力殖民。殖民地帝国主义光辉不再。

想想争霸的美苏多大面积和人口?崛起的中国又多大面积和人口?英国早不是等量级选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