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前苏联输掉冷战是必然的。

一、什么是冷战

“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以我的理解,就是还没有互相开枪开炮扔炸弹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双方都做着随时开打的准备,他们拉帮结派、展示武力、搞战场建设、挖对方墙角;最主要的是双方意识形态不一样,都想把对方变成自己的样子,为此,他们还要极力证明自己的路线正确、合理、有成就、有前途。

二战结束后,英国的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注意,丘吉尔演说的地点是美国的富尔顿。这是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偏西部的一个县,很小的地方,几乎无人知晓,之所以命名为“富尔顿县”,是为了纪念发明了蒸汽动力船的富尔顿。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与瓦特改良蒸汽机有很大关系,而把蒸汽动力有意义地进行应运,富尔顿的小火轮试验功不可没,他在进行蒸汽动力试验时,得到瓦特的许多帮助。

政治人物的演讲都是很讲究的,从地点的选择、时机的把握,都很用心,因为这都有内在的意涵。二战后,英国已经破落,早就没有当年日不落的雄风,更没有瓦特发明蒸汽机时的国力与自信。二战胜利,还是美国帮忙,不然,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所以,丘吉尔选择没什么人知道的“富尔顿县”演讲,一下子让人联想到:工业革命的根实际在英国;美国强大的源头也是英国;英、美合作,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将主宰世界。

丘吉尔演讲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国要带头,有武力遏制“红色苏联”,用热战做威慑,用冷战做手段;英美合作,建立军事同盟,共同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可见,丘吉尔当时选择的地点、演讲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之所以要在二战结束不久,他就要急匆匆地发表这个演讲,因为战后欧洲的分割还不是很清晰,德国如何处置还不十分明朗;英国自己国内还没有开始恢复;英国在欧洲的位置还没有明确;苏联是个大的战胜国,马上就要介入到欧盟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

实际上,丘吉尔的演讲是一箭双雕。他想恢复英国昔日的荣光,但是美国、苏联已经是世界第一、第二大国,还有什么比两个大国互掐起来让英国高兴的呢?再说,就是在欧洲,法国也超过了英国,这让英国受不了。不能把德国弄死了,要让他活过来,和法国怼,这样英国在欧洲说话才有分量。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样,英国总是帮助一下德国,这不是英国对德国有多好,而是英国不希望法国少了制约,在欧洲大陆独自做大。

英国人知道,战争结束了,自己以前的“日不落国家”称号也就正式没有了,虽然不甘心,但他们要利用一下。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世界正义的幌子,不顾战后世界人民的苦难,英国人又挖了个大坑。美国和苏联这两货,为了争做所谓的“世界头把交椅”,他们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这就是我理解的“冷战”。

二、苏联的历史与现实都不支持冷战

苏联是被动地加入冷战的,他们在二战结束后,为了争取个好的局面,做了不少的妥协,比如在欧洲战后处理上、在对日本的处置上,他们几乎全部同意了美国的提法。战争刚刚结束,苏联必须做出选择,是好好发展民生,还是继续那种紧张的迎战的状态。说实话,从“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局势就很乱,苏联政府一直过得很紧张。为了建立政权、巩固政权,连“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都出来了,接着是世界大战,如果输了,政权就没有了。

苏联还是个欧洲国家,近千年的历史都是斯拉夫人在欧洲的历史。让他们和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打打闹闹的行,把他们截然分成对立的集团,还是从来没有的事;历史上,沙俄贵族在欧洲也是很有地位和传承的。这么说吧,在情感上,俄罗斯人没有对抗的意愿,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就是欧洲人,自己信仰的东正教和新教一样,都是基督教的一部分。

战争好不容易结束了,苏联的工农业基础本来就不好,为了打仗,强力发展军事工业,国内产业不平衡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在二战对抗德国期间,美国给了许多帮助,但那些都是打仗用的军火制造,和民生关系不大。无论如何,人还是要吃饭的,这是现实,所以当时的苏联真没有力量对抗。后来发生的朝鲜战争,苏联就隐忍半天不见动静;为了避免刺激对方,连日本北部的利益都放弃了。

但是,躲是躲不过去的,“铁幕演讲”后,冷战的阴霾形成,两大阵营呼之欲出。苏联只能加入到对抗的行列,还做了华约的带头大哥。国内继续发展军事工业,全方位和西方对抗,至于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只能做到什么样就什么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苏联的卫星上天、核武器越做越大、载人航天捷报频传,但国内连肥皂都不够供应、电视机都买不到的原因。

三、没有文化是它输掉冷战的一个原因

苏联输掉冷战,与其说是美国和西方赢了,不如说是苏联根本就没有打算赢,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被动加入战团,被推在最前面;“冷战”时又没有很好地平衡,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东西,这必然导致失败。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他们没法做的。因为这里有一个文化的原因。

首先是“民本”思想。我国从古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为政理念,延续发展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国家治理之策;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一切工作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这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历史经验,可以保证我们的国家稳定、政权稳固、人民团结一心。每一次的历史教训都能给我们提供教训,比如“甲申三百年祭”,就很好地揭示了朴素的“人民”至上的道理;比如建国时,我国提出的“两个务必”,都是我国的发展根基。

说真的,苏联没有这个文化。他们在冷战期间,领导层渐渐老化,也渐渐麻木,生活上奢侈无度、任人唯亲;思想上没有自信,任由各种腐蚀国家根基的错误理论泛滥;对内不是想办法改善民生,而是强力镇压民怨;国内大搞特殊化,官僚主义横行、脱离群众严重。一句话,这个政权自己在慢慢地腐败,倒下,不是敌人打倒的,而是自己倒下的,西方对立阵营只是推了一把罢了。

四、美国人说自己赢得了冷战

冷战期间,美国的确也拼命做了许多事,包括太空竞赛、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等,这些实际都不伤及根本;里根时期,来了个“星球大战”计划,的确把苏联吓得够呛,因为这个计划真的实现了,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基本就没有了,好比武器隔代,这战就没有办法打。苏联也仔细研究,重点发展自己武器的突防能力,从超音速、高超音速开始。最后真的有所成就,现在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强于美国就是证明,而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却不知所终。

苏联是个资源大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价格暴跌对苏联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苏联体制内腐败的惯性却在继续,人民生活必需品几乎什么都缺,国内舆论沸腾;苏联又是个联邦制国家,结构比较松散,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加大了地区间的矛盾,这种脱离联邦的力量越来越大,导致最后的解体。苏联解体,明白人都知道这是苏联自己打败了自己,但美国人却高兴地称是自己胜利了,他们打赢了冷战。

总之,实际情况是,冷战对苏联的解体有作用,有加速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苏联输掉冷战的原因有历史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他们的解体是必然的,区别只是早一点和晚一点。所以,我们从苏联输掉冷战可以看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多么重要;团结一心多么重要;“为人民服务”多么重要!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力不从心,一心只想称霸世界,国内不顾百姓死活,国外到处树敌。结果是一晚上就分崩离析,轰然垮台。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原因很简单,就是党内出了修正主义、出了叛徒,加之美欧从不放弃和平演变和强权打压,变色变性,这才是苏联垮台的本质。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原因很简单,苏联没有中国人民的觉悟高。苏联人民愿意听带路党和公知的忽悠,只要相信美国一切都会有。中国人民前三十年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对美帝国主义狼子野心早有准备也有精辟的论述,不论带路党和第五纵队再怎么忽悠人民已经识破他们的阴谋诡计。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苏联输掉冷战的原因:

一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浸入,进行和平演变。两次获诺奖把文人洗了脑,许多思想坠落的人,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崇洋媚外,散布宣扬西方文化,扰乱了人民正确的思想认识。

二是党的领导蜕化变质,跪拜在帝国主义脚下,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把国家分裂一夜解体。

主要是输给了自己领导人的无能治国。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苏联为什么输掉冷战?

〈一〉当时苏联领导人,缺少政治大局。

当时苏联只跟美国比速军事,缺少发展经济,输掉了经济就等于输掉了民心,所以离解体就不远了。

〈二〉民以食为天

苏联在军事上当时是可以抗衡美国的。但是,当时,美国就把粮食当武器,打跨了苏联在吃穿成了国情,那民以食为天,那苏联不解体才怪。

〈三〉内乱外忧

经济发展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内因,苏联当时在国际上,缺少了团结国际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外因。

〈四〉缺少耐情

如果苏联当时的政治是:耐心管好自家的经济发展,藏在耐心的军事,就是苏联人叫苏联解体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苏联有一个強大的军事保护民生的稳定发展经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