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到底有多厉害?
战略导弹都是很厉害的,能独立制造并装备战略导弹的国家不多。目前世界有名气的战略导弹也就这么几种,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白杨树下站民兵,胆战心惊躲东风。
“东风”导弹是中国一系列近程、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总称。各种型号的主要区别在于射程不同、载荷不同、发射方式不同以及火箭自身推进方式不同。根据研制时间的先后,又可以分为第一代、第二代,代际分别只在于时间的先后,比如现在还有许多第一代“东风”在役;有的第一代还是比较先进、威力巨大的,比如东风-5系。
介绍一下几款典型的“东风”。
东风-1弹道导弹:这是一款近程地地战略导弹,也是最早的东风导弹。他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所用的技术也是最基本的,类似二战时期德国的V-2导弹,只是推进剂效率有所提高,射程稍大,但精度可能还有所不及。中国是1960年试验成功的,也没有装备,因为落后了。
东风-11弹道导弹:特点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可机动车载发射。射程350公里,惯性制导。改进型东风-11A射程达到700公里,实际最大射程能达到800公里。这款导弹打击港口、机场、洞库都有很好的作用,那么我们想打的,距离700公里内的港口、机场、洞库在哪里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实际上我们分析一款导弹,从它的射程入手是个好办法。不过这款弹的精度有待提高,千米级的精度在实战中的确太大了。
东风-15弹道导弹:这是一种车载机动中近程战术,可以说他是参加过准实战的。射程与东风-11A相仿,精度高了不少,大约五百米吧,因为他的末端制导加了一个GPS。说他参加过准实战,是因为在1995年和1996年他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了二次试射,这是带有战术背景的。最后的效果不错,但也提醒我们要保证自己掌握先进的技术。
东风-16弹道导弹:这是一种单级固体弹道导弹,不用GPS了,装上了自己的北斗,这是个质的提升。射程1000公里,战斗部500公斤。它填补了500到1000公里之间的间隙,可机动发射,搭载机动式弹头。顺便说一句,东风-16参加了2015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它基础上发展的东风-17就更厉害一些,射程提高了500公里,全程超音速。这说明了它的机动性能提高了、突防能力增强了。在我看来,无论16,还是17,日本和韩国的那些美军基地好像挺适合的。
东风-100:又叫长剑-100,也有说是东风-10A。这是一种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2000公里左右。准确说是远程高空超高音速巡航导弹,实战作用类似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但战斧是亚音速的;也像俄罗斯的“锆石”超音速导弹,不过“锆石”几乎是八倍音速,而东风-100据说只有3倍音速。但是三倍音速也够战区机动防空力量喝一壶的,他们几乎没法拦截。海上大型机动目标似乎是它的典型目标。
上面说的是战术东风,该说个战略东风了。
最典型,也是最大个的就是东风-5B,我们经常在阅兵式上看到它,好几辆大车拉着。这是液体推进、固定发射、多弹头战斗部的洲际导弹,液体发动机推力大,所以大家伙还是用液体推进。射程嘛,地球上基本都够得上;弹头基本都是百万吨级以上的,什么概念呢?当年美国炸日本的原子弹只有2万吨当量。为什么要多弹头呢?打击多个战略目标、增加突防概率等等。
实际上,据说还有很多先进的新型号,但基本也就东风-5B这样,变化的无非是速度更快、落点更准、发射方式多一些,最根本的还是最后的爆炸威力。再说我认为,这么个大家伙,实际不用特别准,又不是打点状目标,只有最后突防了,就有实际威胁,差个几百米不是问题。
好吧,这个问题就回答这么多,不能瞎说,容易出问题。实际上还有许多别的型号,但我认为,只要官方没有说,这就不靠谱。有些在研制过程中出现泄密问题,一个型号基本就废了,以前出现过。
战略导弹一般不会用的,真的到使用那一天,人类就危险了。但作为镇国之重器,我们这样的大国还不能没有。所以我的答案是: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是成系列的、是稳定有效的、全部国产不依赖别人的。这些大家伙保证了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