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108将,金圣叹为何只评了9人为上上等人物?

梁山好汉足有108人,可是入得了金圣叹眼、被评为上上等的仅有9人,他们分别是:武松、鲁智深、林冲、吴用、李逵、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

其中原因到底为何?这9人又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讲解前,先说说金圣叹其人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以及诸家唐诗都有点评,被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评注的《水浒传》绝对算得上是文学宝藏,他将梁山好汉分为上上、上中、中上、中下、下下五等。爱看水浒的人如果没有领略一下金先生的妙评那实在是种遗憾。

一、天人——武松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读第五才子书法》

武松是金圣叹最推崇的好汉,上来就给武松评个上上等,还顺带把宋江、时迁打入了下下等。不难看出,金圣叹对宋江这个“盗魁”是充满敌意的,显然宋江的腹黑做作在多数人面前是不讨喜的。

武松就不一样了,金圣叹对他是惊为“天人”。

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金圣叹

梳理一下金圣叹推崇武松为天人的理由:

1、有鲁智深的豁达;

2、有林冲的狠毒;(这点需要细品)

3、有杨志的正气;

4、有柴进的贤良;

5、有阮小七的快意恩仇;

6、有李逵的真实;

7、有吴用的才思敏捷;

8、有花荣的雅致;

9、有卢俊义的大气;

10、有石秀的机警。

武松集他人十大特质于一身,堪称“天人”,作为梁山第一好汉是恰当合理的。

关于武松的评价我本人是认可的,而且这样的评价句句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武松可不就是全面均衡的接近完美的好汉形象?每每在书中看到武二郎的所作所为,都不觉心生激赏,有种相逢恨晚、过目难忘的感觉。

二、阔人——鲁智深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金圣叹

鲁智深是金圣叹第二看好的人物。他认为“阔人”鲁智深是厚道豁达,粗中有细,算得上是绝顶人物,只是比不过“天人”武松。至于原因,金圣叹来了一句“不知何故”。

那么我来说说鲁智深不如武松的地方,其实从上段不难看出,鲁智深不如武松全面,武松集十大特质于一身,而鲁智深则要简单得多。

但输给“天人”不算丢人的事,毕竟“天人”到最后往往就不像个世俗之人了,因为已与人世间格格不入,所以我们看武松的结局便是成了真正的“行者”——遁入空门,超脱世外。

关于鲁智深的评价我也是认可的,鲁智深给我的印象极深,此人花膀大和尚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赤子之心”,令人感觉鲁莽的同时,又总是念念难忘。

三、毒人——林冲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金圣叹

金圣叹对林冲的评价真的是入木三分,我是真的佩服。林冲其实是个本分简朴而又武艺高强的武将,原本是想规规矩矩平安度一生的。

只是林冲真的是被施耐庵写得太狠了,不得不成了“毒人”,林冲的处境换作任何人恐怕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纠结中,任何选择都会付出毕生难忘的代价,林冲能熬出来就足以令人叹服。

娘子被调戏,林冲不敢闹,因为林冲身为朝廷将官知道朝廷的厉害,越闹打压得就越狠,所以他隐忍得太狠,把自己和家人都伤得不轻。后来家破人亡了,终于不用顾忌家庭了,索性认真做一把山贼,让世人也知道豹子头的本事,出一出受得这些个鸟气!

尽管林冲被评为“毒人”,但他依然是我很喜欢的好汉之一,为他的武艺和坚韧点赞!

四、捷人——吴用

吴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金圣叹

吴用作为梁山大军师,确实符合“智多星”之名,每每出谋划策,神机妙算,写出了一个智囊应有的表现,被评为“捷人”名副其实。

阴谋诡计使多了自然会给人留下奸猾的印象。但吴用虽然奸猾,却不遮掩,而是努力做到一个军师应做之事,也算是一种有职业素养的表现。但是宋江就腹黑得多,明明奸猾,却硬要装作忠厚。凡事看透宋江为人的,便再难与之倾心相交。

五、真人——李逵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李逵在金圣叹眼中是“真人”,所以才被欣赏推崇。那何为“真人”?就是真性情、纯天真,心里怎么想,外表就怎么做,从不遮掩,与宋江刚好相反。

我认为李逵虽是“真人”,但并不代表其是好人。金圣叹评人物并非以善恶为标准,而是以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之力来评判高低的。李逵确实很率真,江州法场想杀就杀,哪怕伤及无辜;忠心宋江就誓死追随;反对招安也会猛怼宋江。总之,李逵这个惹祸精真的是想到哪做到哪,对错皆有,但是从无虚伪。

六、雅人——花荣

花荣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恁地文秀。——金圣叹

花荣是梁山上的颜值担当、花样美男,再配上神准的箭术,当真是令人暖风扑面、拍案叫好,评为“雅人”恰当合理。

花荣也是我很喜欢的人物之一,他的形象鲜明纯正,是梁山上一个令人感到阳光治愈的角色。

七、快人——阮小七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金圣叹

阮小七还真是活阎罗的性格,有问题就要说,从不犹豫权衡,从不与龌龊妥协。他这个“快人”和“真人”李逵不同,李逵虽真,但是常犯糊涂、瞎胡闹,而阮小七对事看得又快又准,每每切中要害,想到就说,从不觉得“人情世故要学会隐忍妥协”是必须奉行的真理。林冲要是有他的一半爽快,也不至于长期抑郁憋闷了。

八和九、杨志和关胜

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金圣叹

杨志和关胜金圣叹放在一起说,杨志妙在写出了一个落魄的名将之后苦苦挣扎的形象,关胜妙在写得活像是关公在世,令人精神一振。

△青面兽杨志

我觉得还是杨志给人的印象更深,毕竟他的运气实在太衰了。杨志原本是名将杨业之后,根正苗红,20岁又考上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朝廷中枢的下级军官),将来资历熬足了,做一个军区司令也是能够的。可惜命运不济,丢了花石纲,从此命运不断地向下沉沦,最后被逼的做了山贼,如此错位的人生,显然他的内心是始终痛苦的。

关胜刻画得也很成功,不过尽是关羽的光环在里面,在我看来不能算是纯原创的个体,所以要比杨志的“冲击力”差一些。

△大刀关胜

小结

金圣叹评出的9位上上等人物,无不是刻画完美、深入人心的角色,我基本认同他的观点。不知大家对金圣叹最推崇的9人有何看法?最支持谁?期待留言交流。

梁山108将,金圣叹为何只评了9人为上上等人物?

金圣叹堪称自水浒问世以来的第一铁杆,这哥们十一岁便开始读水浒,一辈子都在研究水浒,毫不夸张的说,他对水浒的爱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金圣叹为何腰斩水浒?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爱水浒了,才做出了既当球员又当裁判被水浒业界屡屡炮轰的行为。

金圣叹也是水浒阴谋论的开山鼻祖,后世很多水浒阴谋论者的观点,几乎都是拾他的牙慧。虽然我对金圣叹的阴谋论一直嗤之以鼻,不敢苟同,但他对水浒的行文笔法、人物性格等方面的评论却鞭辟入里,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方面,金圣叹绝对是水浒评论的天花板,他的很多点评一针见血,总是令人醍醐灌顶,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在《第五才子书法》中,金圣叹将九位梁山好汉评为上上人物,分别是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杨志、关胜、阮小七、花荣。金圣叹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但在他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这里的上上不是指武功有多高,或者人品有多好,而是人物塑造的特别成功,就是让人读完有一种跃然于纸上的既视感。

武松被金圣叹誉为天人,水浒第一人,独一档的存在,高于其他107人,他在书中写道: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事实上也相差无几,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即便是完全没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打虎英雄的威名,他的知名度早已超越了水浒第一主角宋江,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人物塑造的太成功了。

鲁智深紧随其后,这个人物刻画的近乎完美,他的一言一行早已深深的根植于读者的脑海中。我们不妨做个小小的测试,让你三秒之内说出两个梁山好汉的名字,我想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武松鲁智深这两个人物,所以说鲁达是人中绝顶一点也不夸张。

相信林教头的粉丝不在少数,虽然我个人不太喜欢他的性格,但不得不说这个人物塑造的太成功了,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的遭遇,他的心境,不正映照着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我们吗?他是水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试想一下,假如把林冲的故事全部删掉,那水浒将会失色多少?!

有人质疑李逵居然是上上人物,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竟然是上上人物?如果你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看待梁山好汉,那么我奉劝你还是出门右拐吧,在水浒中充当慈父圣母,恐怕你走错地方了吧?就艺术形象而言,李逵塑造的极其成功,为什么总是有人抓着他残忍嗜杀的污点不放,而完全看不到他的天真烂漫,赤子忠心呢?就连我们伟大的毛主席都说,李逵是一个最纯粹的革命者。

这里多说几句,姑且就当李逵是个坏人,甚至是个恶魔吧,那也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就像看电视剧,我们对某些反面人物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一刀宰了他,不正是恰恰说明演员演技精湛,编导塑造人物成功吗?

剩下的几人,吴用梁山第一智囊,几乎包揽了梁山所有的计谋,施公在身上从来不吝啬笔墨,一个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的谋士形象直映入读者的眼帘。杨志低调内敛,一个一心想要光耀门庭,恢复祖上雄风的旧家子弟的形象也不遑多让。

至于花荣、关胜、阮小七,花荣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儒将,关胜就是关二爷的谨慎加强版,阮小七是一个快人快语的直男,但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达不到上上,人物塑造要比上述几位逊色一些。

要我说宋江也塑造的非常成功,那么多人鄙视他讨厌他,不正说明这一点吗?可惜金圣叹太厌恶宋江了,以致于在腰斩水浒中对宋江进行了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黑化,声称生生世世也不想见到宋江这样的人。个人情感色彩太强烈了,所以金圣叹直接把宋江划为了下下人物。

梁山108将,金圣叹为何只评了9人为上上等人物?

所谓的梁山好汉其实就是土匪,土匪的核心人员,也不是什么吃不饱饭的农民,一般都是些杀人犯、抢劫犯,反正就是一帮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人,聚合而成的暴力组织。就像现在的黑社会,那些小混混,难道都是被人逼的活不下去,才去混黑道的吗?很显然就不是嘛。人家就是想不务正业、还能过上大口吃肉的日子。

那些小说,影视剧,动不动就把土匪塑造成有情有义、怀踹着家国情怀、讲道义、有良心,从来就不抢自己的乡亲父老,因此觉得他们有着劫富济贫的豪侠基因,这世间就是如此荒谬。

其实说白了,土匪的本质就是一帮没有任何约束的人,他们图的呢,就是不受政府管理,不受世俗的约束,不受道德的牵绊,无拘无束。

什么叫无拘无束?就是能抢就抢,能杀就杀,能奸就奸;就是杀人、也是随着心情变着花儿玩,怎样灭绝人性就怎么干。

查查历史资料就可以看到,土匪好汉对普通人的残暴行径,轻则被钉在墙上、树上开膛破肚,挖下心肝做醒酒汤,人心多到吃不完,吃不完怎么办?用腊的方式保存起来。重则当着全家老小的面,对其女性家属一一轮奸,再逼迫家属之间行乱伦之事,最后再用极其羞辱的方式,让他们死亡!比如逼迫他们父子相残(父杀子,子杀父,子淫母,兄妹相淫)杀完之后,再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把他们折磨致死!比如点天灯,比如被敌人用钳子拔去头发,然后用刀割开腿肚子,再撒上盐,活活的在求饶和折磨中痛苦的死去!

土匪之邪恶,罄竹难书。

当人拥有暴力,又无约束之后,必定灭绝人性,必成恶魔。

梁山108将,金圣叹为何只评了9人为上上等人物?

金圣叹批“水浒”纯属不懂瞎批,在他的笔下,梁山好汉绝对没有所谓的“上上人物”。在伪造的“贯华堂”本中,金圣叹多次攻击、丑化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中没有一个好人。

那么,金圣叹为何又要把梁山好汉分为五等来评判,这厮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呢?

欺世盗名的“贯华堂本”

《水浒传》的版本比《红楼梦》还复杂,按照现在的说法,这部书总共有两大版本体系,即繁本和简本。繁本中又有两大系列,也就是容与堂本、贯华堂本。

容与堂本大概以万历年间刊行的本子为准,这个本子就是我们现在最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但是,若是再往前追溯,容与堂本应当是百回本。因为简本的影响,万历年间刊行时,又“插增”了几段续书。干这件事的,大概有两个人:余象斗、袁无涯。

袁无涯的本子有两个特征,其一是“移王婆事”,也就是把此前本子中郓城县王婆找宋江资助阎婆的故事,搬到了刘唐下书之前。其二是删去了书中的致语,也就是去掉了所有的赞诗赞词,以及类似于旁白的解说。

贯华堂本则是出自金圣叹之手,他自己在七十回本《水浒传》中,杜撰了几个序言,其中就假托施耐庵写了一个序。在这些序言中,金圣叹说他自小喜爱《水浒传》,而且,得到了一个古本,名叫“贯华堂本”。

对照贯华堂本和袁无涯本,不难发现,金圣叹这个本子其实是“腰斩”了袁无涯本后文续书,留下了梁山大聚义前的故事。因为金圣叹的这一次“腰斩”,后文故事便以《征四寇》的书名单独刊行,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也就是说,历来就没有所谓的“贯华堂本”,是金圣叹自己伪造的。

金圣叹为何要伪造这样一个所谓的“古本”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污蔑梁山好汉。因而,借“古本”之名,大肆篡改原著,以达到个人目的。因为是“新发现”的古本,也就有了篡改的口实,读者发现与原本不对,也因为是版本问题而相信了金圣叹的鬼话。

但是,金圣叹不可能彻底改变《水浒传》原著,梁山好汉就是造了皇帝的反。因为一百单八将都是反贼,施耐庵又十分赞扬这些好汉。金圣叹对此大为光火,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留下的九个上上人物,却在书中依然是梁山贼寇。金圣叹痛恨造反,上上人物造反,同样遭到了金圣叹的痛骂。

所以,我说,在金圣叹的眼中,梁山好汉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上上人物”。

金圣叹破口大骂梁山好汉

“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有一段专门“考定”梁山好汉的文字,一开头是这样写的: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这句话之后,便先后“考定”鲁达、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为“上上人物”。

假如我说,即便是不看金圣叹在正文中的批点,只看这段考定文字,便断定金圣叹是在胡说八道,很多读者恐怕会点赞了吧。

金圣叹把鲁达、鲁智深分作两个人物考定,只说鲁达是上上人物,那么,鲁智深呢?梁山好汉是花和尚鲁智深,而不是渭州城提辖鲁达。这个信息便透露了金圣叹只爱没有上梁山造反的好汉,痛恨做了草寇的一百单八将。这就是金圣叹的狡黠偏私之处。

即便是以江湖故事来做“考定”,九个“上上人物”中,李逵配吗?难道沧州城劈杀小衙内,也是“上上人物”所为?即便是江湖中的李逵,也算不得“上上人物”吧。很多读者认为,李逵就是个人渣。

金圣叹迫不及待地把宋江考定为“下下”,书中也不断痛骂宋江,不惜篡改文本“恶宋江”。其原因,是宋江带头造了反。但是,上梁山造反,开启梁山大聚义的人却是晁盖、吴用。吴用被考定“上上”,又是什么理由呢?晁盖劫生辰纲,带头上梁山,又为何成了宋江的对立面呢?金圣叹不会是以“双标”考定梁山好汉吧。

金圣叹其实不是“双标”,在他心中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不能造反。所以,在宋江东溪村报信,晁天王逃出生天这回书中,金圣叹留下了这样一句总评:宋江 ,盗魁也。盗魁,则其罪浮于群盗一等

而这回书写的是晁盖杀出东溪村,上梁山聚众造反,难道晁盖不是盗魁吗?

在金圣叹的笔下,晁盖当然是盗魁了。在这回书中,这厮还批点道:宋江之罪之浮于群盗也,吟反诗为小,而放晁盖为大。何则?放晁盖而倡聚群丑,祸连朝廷,自此始矣

不需要多做解读,梁山好汉就是“群盗”。晁盖也是盗魁,因而,他“倡聚群丑”,梁山好汉不但是群盗,而且是“群丑”,丑类难道还有“上上人物”吗?

金圣叹破口大骂梁山好汉,自我打脸的批点还有很多,恕不逐一列举了。

篡改文本,编造故事污蔑梁山好汉

金圣叹假借“贯华堂本”,大行篡改文本之能事,篡改的地方太多,不便细说,此处举“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一例。

这回书为了污蔑宋江。金圣叹删掉了袁无涯本中宋江苦劝晁盖不要出兵,“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这些情节,以此作为宋江谋杀晁盖的一大证据。

但是,在这回书的总评中,金圣叹又这样评论道: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

金圣叹制造了晁宋矛盾,宋江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而梁山聚义厅上所有人都希望晁盖死,晁盖又是什么人呢?这样的打脸,唯金圣叹这厮干得出来。

至于篡改原著中晁盖遗嘱,改写托塔天王梦中显圣,删除多处有利于宋江的描写,等等,这些按照自己的意愿篡改行为,简直是举不胜举了。

金圣叹为表达自己的忠君思想,痛恨梁山好汉做了强盗,却又以招安洗白自己,因而,假借张叔夜之口,大骂梁山好汉,又借张叔夜之刀,痛斩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金圣叹编造了一段“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故事。在这段故事中,金圣叹假借历史记载,把张叔夜战败宋江,然后按照宋徽宗旨意招降梁山好汉的历史一并篡改,在草坪中斩杀了梁山好汉。梁山好汉原本就是草寇,金圣叹便给了他们以草坪受死的结局,梁山还有“上上人物”吗?

在这段故事中,金圣叹痛快淋漓地破口大骂道:

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金圣叹简直太丑陋,这段文字我不屑一评,只是想说,金圣叹欺世盗名,两面三刀,他就是一个忠君,而且是忠于清廷的无耻文人。

金圣叹根本没有读懂《水浒传》

金评本(贯华堂)《水浒传》序二中,金圣叹以大段故作古拗的文字,痛骂了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段文字太长,我引用一小段:

宋江等一百八人,则何为而至于水浒者乎?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

这才是金圣叹对梁山好汉的真实态度,与思想内涵文本中的点评是完全一致的。然而,金圣叹却又搞出了九个“上上人物”,除了这个人患有严重的精神和人格分裂症外,那就是掩人耳目,欺瞒读者,向朝廷表示其不二忠心。

金圣叹认为,梁山好汉都是豺狼虎豹、该敲朴劓刖的揭竿斩木之贼,他们不能被招安,而要被集体诛杀。梁山好汉被施以王法,那才是大快人心之事。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并不完全是要斩掉罗贯中的“狗尾续貂”,而是不能让梁山好汉以招安逃脱王法。于是,他谎称他所续貂的“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是施耐庵原著,“后世乃复削去此节,盛夸招安,务令罪归朝廷,而功归强盗”。

金圣叹说假话不眨眼,欺世盗名,确实骗过了很多读者。

然而,金圣叹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他的评点全部是望文生义,没有一处点到要害处。

《水浒传》“开篇引首”这段故事,可谓全书的总纲,但金圣叹却把这段单独的文字与第一回合并,鼓捣出一个“楔子”来。如此,便彻底掩盖了施耐庵写《水浒传》的真实目的。

容与堂本“开篇引首”故事中,施耐庵明确地写到了,霹雳大仙赵匡胤为了夺取失去的皇位,便引出了“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后文“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就是这件事。从洪太尉打开地窖时所发出的“半夜军中一声雷”这个细节理解,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霹雳大仙赵匡胤“误走”的妖魔。

也就是说,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皇帝们放出来的妖魔,要大闹赵家社稷。施耐庵以梁山好汉故事为线索,隐藏的是帝王家的大火并,也就是皇位争夺战。这些大火并,包括了因金匮之盟引发的“烛影斧声”,因朱洪武“孙立”而导致的靖难之役。

这些隐藏的真相故事,金圣叹压根就没有读懂。大骂梁山好汉,实际上是在大骂皇帝。下面,我举一个梁山人物来简单地证明金圣叹的瞎批。

在施耐庵的笔下,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却被写成了“三郎”。这个“宋三郎”,隐藏的就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光义,赵光义的第三子宋真宗赵恒,以及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的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

金圣叹没有读懂《水浒传》,他十分痛恨宋江,没想到痛恨的却是皇帝。金圣叹拍皇帝马屁,却拍到了马蹄子上。宋江是“下下人物”,好个金圣叹,一面要表达忠君思想,一面又说皇帝是“下下人物”,真的是疯了。

梁山好汉中,有很多人都暗藏了帝王的身份,金圣叹大骂梁山好汉是“万死的枉贼”,没想到,却是骂的他要忠于的皇帝。

金圣叹没有读懂这些隐藏的文字,凡是读不懂的,金圣叹一概涂抹篡改。尤其是把施耐庵赞颂梁山大聚义的一段文字彻底删掉。

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梁山大聚义,一百单八将的“忠义”就是忠义于“等贵贱,均贫富”,忠义于老子的“替天行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忠义于家国大义,梁山好汉要在金兵来临之际,“尽忠报国”、“保境安民”,梁山好汉都是岳飞式的抗金大英雄。

“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出自《宋史·岳飞传》,金圣叹难道不赞同岳飞抗金?难道是为了维护后金(清朝)的王法,从而大骂梁山好汉?

金圣叹完全没有读懂《水浒传》,所谓的“上上人物”,都是他为了掩盖自己分裂性人格的欺世谎言。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不仅十分拙劣,而且极其庸俗。在他的眼中,梁山好汉绝对没有什么“上上人物”,列位看官别被这厮骗过了。

梁山108将,金圣叹为何只评了9人为上上等人物?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108位,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他们都是敢于反抗腐朽的北宋朝廷的好汉,不过在金圣叹的笔下,却认为梁山中只有9人可以评为上上等人物,却有3人名不副实。

金圣叹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士人,以擅长文学批评而出名,由于他评价《水浒》的观点尤其辛辣、独特,所以众人只要一说起水浒,总是会引用金圣叹的评价。事实上,金圣叹乃是水浒传中阴谋论的鼻祖,现在我们讨论的阴谋论,大多数已经被当年的金圣叹谈过了。

9个上上等人

在金圣叹的笔下,梁山中的9个上上等人,分别是鲁智深、武松、杨志、关胜、林冲、吴用、李逵、花荣、阮小七,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鲁智深

金圣叹认为鲁智深乃是厚道豁达,粗中有细的人物,实际上这个评价是非常公道的。从鲁智深的表现来看,他完全当得起这个评价,本文甚至认为鲁智深是可以和武松同一排名的。

武松

武松被金圣叹评价为天人,说武松兼具了众多人的优点,乃是梁山的第一好汉。

原文: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事实上,武松也确实是深受众人喜欢的角色,在书中他几乎是完美的人物,没有几个人会讨厌他。

杨志和关胜

金圣叹认为杨志乃是杨家将后人,关胜乃是关羽后人,所以他们俩也是上上等人。

原文: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事实上,本文认为这一个评价并不是非常公道,哪能因为杨志和关胜乃是名人后代,就评他们为上上等人?

林冲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林冲被写得太狠了,正常情况下,普通人根本熬不过去。从娘子被调戏到自己被欺压,再到最终落草梁山,林冲的每一步走来,其实都是充满无奈的,但凡有一点机会,林冲也不会落草贼寇。换成普通人面对林冲的这种情况,估计早就身死了,但是林冲却能忍住这一切,所以被金圣叹评为上上等人。

吴用

在梁山中,吴用是当之无愧的军师,许多精妙的计谋,都出自于吴用之手,就凭吴用的这份机敏,他已经足以被评为上上等人了。而且相比于宋江而言,吴用这个人更加的光明磊落,虽然他也经常使用阴谋诡计,但这是军师的职责,与之对比,宋江常常使用阴谋诡计,但却表现出一副忠厚的样子,令人反感,这也是为啥金圣叹评价吴用为上上等人,宋江为下下等人的原因!

李逵

金圣叹认为李逵这个人天真烂漫,真性情,所以可以被评为上上等人。不过在本文看来,李逵这人,欺软怕硬,滥杀无辜,其实是不足以被评为上上等人的!

花荣

花荣颜值逆天,且武艺高强,再加上他无敌的箭术,简直就是梁山高富帅的代表人物,所以说金圣叹评花荣为上上等人其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阮小七

阮小七在小说中做事果断,不会有过多的犹豫,给人的感觉是快意恩仇,根本没啥心理负担。也正是这种人物性格,让金圣叹颇为喜欢,他认为梁山中有许多的好汉面对欺压,忍辱负重,最终走投无路了才爆发出来,虽然最终发泄了,但前期总让人觉得非常压抑,看起来不是非常的痛快。

这里面,林冲就是代表人物,他基本是把隐忍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虽然让人同情,但同时也令人不喜,相对而言,阮小七快意恩仇的做法,其实是更加受到大家的喜欢的,所以说,金圣叹认为阮小七是当得起上上等人物的。

结语

梁山108将,金圣叹认为能够评为上上等的9人分别是:鲁智深、武松、杨志、关胜、林冲、吴用、李逵、花荣、阮小七。不过事实上,金圣叹的这份评价也并非完全正确的,其中有3人名不副实。第1个是李逵,在原著小说中李逵乃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恶魔,根本不分事情好坏,这种人却被评为天真烂漫,这不是瞎扯吗?

除此之外,还有杨志和关胜这两人,之所以被评为上上等人,完全是因为他们乃是名人后裔,这怎么说得通呢?由此观之,金圣叹的评价有可取之处,但也不可完全相信,因为他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本文参考《水浒传》)

梁山108将,金圣叹为何只评了9人为上上等人物?

各花入各眼,爱煞愁断亦枉然。

金圣叹评水浒人物罗列了九个上上等人物,自有他自己的本性张驰、喜怒好恶,这也只代表了他的一家之言,况且文学评论向来也没有一定之规。

学术研究历来讲求多岐为贵,我们必须允许每个人有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也必须尊重他所表达的不同意见。

但也不得不承认,金圣叹评水浒就是《水浒传》评论的巅峰,后人难以望其项背。无论是文学角度,还是人格角度,亦或是情节角度、拓展角度,金圣叹都将这一评论推向了新高,既是对先前白话文小说文学批评的补充,也是对后世大众文学另辟蹊径的丰富,当然就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金圣叹籍此一跃而登上文学批评大家的金鼎宝座,受到很多水浒人士的追爱,也是受之无愧的。

金评九个上上人选,恰是他金圣叹本人喜怒好恶的真实体现,亦可看出他嫉恶如仇的豪侠本色。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九个人都有谁——

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共计九人。

这里刨去吴用、关胜两个机杼深厚的老谋深算者,余者都是忠耿慷慨之人,只是命运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处境,但不失为英雄豪杰。

倒是吴用和关胜两个,被列入上上之选,恰可看出金圣叹本人的处事态度,也可以将他自己的命运和吴用、关胜联系起来,相并来看。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