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说起三国中被小说低估或高估的人物,确实是存在,那么@清山雅舍 就各挑一个和大家唠一唠。一个是华雄,一个是徐荣,都是董卓手下的大将,能不能猜到哪个被高估,哪个被低估?

华雄:猛将一枚,但是到底有多猛?

《三国演义》中,华雄是相当不可一世的猛将,似乎如果当时没有关二爷就没人能奈何他了。他生得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独自将十八路诸侯挡在了汜水关之外,还偷袭了孙坚,斩了孙坚部将祖茂。然后又在关前斩了俞涉、潘凤两员上将,吓得关东联军手足无措,这时关二爷才上场,来了个“温酒斩华雄”便是后话了。

但其实,华雄根本没有那么威风八面。据正史记载,董卓派手下大将胡轸统帅大军,抵御关东诸侯。而华雄是当时胡轸麾下的一名都督,在与孙坚的大战中被孙坚枭首。所以说事实告诉我们,华雄并没有那么的如小说中那般勇武难当,且他不久就死在了孙坚的手里,而不是武力顶尖的关羽出的手。

所以说,《三国演义》高估了华雄。

徐荣:大将风范,又有几人知?

徐荣真的是被埋没得要多深就有多深。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个三流武将,被夏侯惇几回合就斩于马下。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若论打仗,徐荣能把夏侯惇打到自闭。

正史中,徐荣是公认的东汉末年优秀军事将领。在有限的记录中,他就在汴水之战击溃过独自追击董卓军的曹操,在梁东之战击溃了“江东猛虎”孙坚。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是“击溃”,曹操和孙坚在徐荣手下都吃了大败仗,管窥见豹,徐荣的军事能力极强的。

所以说,《三国演义》低估了徐荣。

△曹操、孙坚皆在徐荣手下大败

结语

综上,例举了两个董卓手下的大将,一个是被高估的华雄,一个是被低谷估的徐荣。为了小说效果,其实还有很多人物被调整了能力和事迹,大家最熟的比如有关羽、诸葛亮等,都添了一些假戏份,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被严重低估的当然是东吴之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肃堪称老天赐给东吴政权的唯一一个顶级战略家。其实,提出天下三分提议的,不单单是诸葛亮。

早在七年前,孙权刚刚接班的时候,鲁肃就对孙权提出过江东版的“隆中对”了,鲁肃本人也不是电视中的那个傻傻呼呼啥玩意都是诸葛亮都走了他那才恍然大明白的厚道人,人家鲁肃厚道不假 但侠义、豪爽、有脑子。

鲁肃早在201年就对孙权指出了,1.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2.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鲁肃早在袁绍还没死时就看明白了,汉室肯定是完蛋了,救不活了,曹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干掉的,咱江东是那鼎的一条腿,等着天下有变吧。

那个时候,孙权还远顾不上那么多,刚接班,江东还一片大乱呢,所以很官话的跟鲁肃叔叔客套了一番,说我就想给朝廷当个好官云云。

不过七年后,孙权顾得上了,孙权很早就把大本营搬到柴桑了。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廖化——一个悲情英雄的传奇人生

从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亭候五关斩六将,廖化开始投靠蜀汉政权一直到第119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廖化身死,共92回。一个人先后经历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三足鼎立,到最后司马炎一统天下,可谓三国中的活化石,这么长时间的磨练,可以想象此人的经验会有多丰富了,这一点恐怕在《三国演义》中是无人能及的。

纵观廖化一生,年轻时参加黄巾起义,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关羽千里寻兄,廖化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刘备两夫人劫掠上山。杜远想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化却要将她们送归,杜远不从,被廖化斩杀。之后廖化想要跟随关羽,关羽虑其黄巾出身不从,于是拜别。(《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等到刘备入川时,廖化再引军投靠,刘备命其助关羽守荆州。关羽攻打樊城时,廖化已是先锋,而关平却副将(《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关羽战庞德时,是令廖化独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是大将曹仁,可见在蜀汉第一战将关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赖的。荆州被吕蒙袭取后,关羽兵败被围麦城,廖化突围往上庸、成都求救(《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而惜墨如金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这一段的记载的却更加详细:

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三国志》

廖化的投降,应该是迫不得已,从史书上看,似乎与自己母亲的安危有关;另外,大多数都只知道关羽千里走单骑,却不知道廖化所做的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比关羽的难度更大:关羽是得到了曹操的关照,一路顺风顺水、大摇大摆回到刘备的身边,而廖化则是“昼夜西行”,还带着自己的母亲,风险可想而知。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被后人称之为“忠、义”,廖化的千里走单骑则是“忠、义、孝”,有过之而无不及,境界超过了关羽。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容易所疏忽:关羽兵败的时间是公元219年,而刘备伐吴到达秭归则是在公元221年底至公元222年初,在这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廖化卧薪尝胆,矢志不渝,其忠义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难怪刘备见到廖化喜出望外,给了廖化个宜都太守做。如此忠孝之人却在《三国演义》中被埋没,实在可惜。

之后刘备起兵伐吴,廖化随从。后主继位,廖化为飞卫将军,以副将身份随诸葛亮北伐。后又同关兴共为先锋,屡立战功,曾杀败司马懿,得其金盔,录为头功。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之后廖化又数次任先锋,跟从姜维北伐,曹魏邓艾催督先锋郑伦与廖化两马相交,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此外,廖化还有军事智谋,屡次为姜维献策,善于提出自己的军事意见,有自己的判断力。邓艾与姜维斗阵法,却派另一军暗袭祁山。却被廖化看破,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刘禅诏姜维班师回朝,维令廖化、张翼断后,蜀兵旗帜整齐,人马徐徐而退(《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姜维临兴兵,问计于廖化:

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维勃然大怒······遂留廖化守汉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后姜维兵败沓中被围,廖化给姜维的建议是:

“今四面受敌,粮道不通,不如退守剑阁。再作良图。”“白水地狭路多,非战争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剑阁可也,若剑阁一失,是绝路矣。”姜维从之,遂引兵来投剑阁。(《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

蜀汉灭亡,廖化随姜维诈降魏将钟会,事败,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

从关羽时期的先锋、诸葛亮时期的先锋到姜维时期的先锋,作为先锋将军主要是冲锋陷阵,勇猛强悍,廖化正因为武艺过人,才能很好地完成关、诸葛、姜的派置的任务,并且在三国后期通过廖化几次提出可行的军事意见,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谋,是比较优秀的军事将领。总之,廖化的总体能力还算不错,人品也是好的没话说,在三国中后期更是表现出色,不乏亮点。一个传奇英雄却被“奉蜀汉为正统”的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所埋没,成了大多数人眼里从头到尾打酱油的角色,实在是可惜。到了清朝,壮者在《扫迷帚》中写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却被当做成语一直用到现在,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这真是廖化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仅此,为廖化正名。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三国演义,三国帝王身边相臣将是他们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军师更是左膀右手,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多智多谋,有才有勇,老谋深算,他曾经多次用计气得孙权的丞相周瑜口吐鲜血,因为周瑜这个人有一点骄傲自大,头脑简单,心胸狭窄,诸葛亮掌握了他的性格故意气他,最后还是,被他气死了,曹操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帝王,可被诸葛亮草船借箭打败了,知道一点点,😄🌸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刘备。还有其他人吗……我先说答案:刘备的武功被严重低估;而刘备的智商又被过分的高估了。😂

《三国志·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这里非常清楚的记载了,关羽(名将唯羽者)、张飞(亚于羽者)的名将头衔,是刘备给滴😄。他俩只配给刘备当御侮,御侮就是保镖的意思!也就是说,关羽、张飞俩的盖世武功,是源于刘备的栽培。

不要不服!我们可以看看关羽、张飞服过谁?如果刘备打不过他俩,他俩凭什么给刘备“侍立终日”,关羽连曹操都敢杀,他敢杀刘备吗😄!不要说什么兄弟情分,打不过刘备才是根本原因。没有刘备在场,他俩啥也不是……😂。

关羽被打成了俘虏,张飞、马超被打的抱头鼠窜、丢盔卸甲、损兵折将的跑到汉中去找刘备……;反观刘备,有没有关羽、张飞在丝毫不影响战斗力,而且有的时候没有他俩打得反倒更好👍。例如,汉中之战、入川之战、江南平定战、赤壁之战、特别是博望坡之战,刘备面对夏侯惇、李典、于禁打得可圈可点👍,赢得了诸葛亮的钦慕!名将唯羽、亚羽名将却连影子都找不到了……

因此,什么名将、亚名将,在刘备的强大武功面前——啥也不是,😂。难怪郭嘉都说“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不过,郭嘉说的我看未必就是对滴😂,说刘备“其谋未可测也”?显然是不了解或者不是很了解刘备的为人。刘备的所谓“雄才”和废柴,其实没什么区别。废柴至少可以烧火做饭有点用;刘备的废材不但狗屁用没有,反倒引火烧身——自作自受!

本来刘备就没有很好地学习到卢植的用兵精髓,天天对猫狗、时装、音乐感兴趣,枉费了卢植弟子的名声。军事素养极低👎,却自以为是;政治智商基本等于0⃣️零,又好高骛远。

不过他的机会还是非常不错👍滴:坐领徐州,被他的智商弄得鸡飞蛋打,陈群都不愿意再给他效力了;荆州根据地被他的智商白白断送不说,还被孙权赏了一个“猾虏使诈”的绰号;汉中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超低级的智商把汉中拱手相让于曹操,过后又举国之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费尽国力的讨回汉中。

没完,就连一向跟随他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常胜大将军赵云都开始公开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反对他了😄。赵云的武功高强,智商未必很高?赵云能跟刘备30多年,说明赵云的智商有问题🤨!

连赵云都看不下去的智商,却还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诸葛亮看中的也就是这么个刘备。自视聪明又反被聪明误。与诸葛亮斗?什么刘封、张飞、包括关羽都是被“城府深厚”的刘备自相残杀了。诸葛亮略施小计,就能获得借刀杀人的效果😨!可见,刘备的智商………

还不如没有智商,傻子一个☝️,倒也不承担什么责任。例如,刘禅。诸葛亮在日蜀汉的形势好坏与刘禅有关系吗?诸葛亮死后,刘禅延续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也不用承担灭亡的祸口。

刘备不行✋!和诸葛亮争权夺利又争不过人家,智商不够😄。到头来,荆州沦陷、夷陵之败、对益州的巧取豪夺、上墉、新城的沦陷、刘封、张飞的灭亡……没有一样不扣在刘备的头上,甚至关羽父子被害,本来与刘备没有直接关系,最后,被说成见死不救😂😂😂……

政治敌人最后被遗嘱为成都之主?还要安排李严去掣肘??要不就不要托孤,托孤就不要去牵制,面对内斗的失败,却又死不瞑目???简直成了笑话。就这智商……白痴一枚。

可惜!罗贯中通过大量的具体故事和人物评价刻画了刘备抱负远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最主要的还是渲染了刘备宽厚仁义。唯独没有提及刘备的智商堪忧这一顽瘴痼疾。😂😂😂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一个没有被提到的被低估的就是廖化。对,就是那个关公的跟班,或许你还听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

《三国演义》中廖化从刘备还没发家就加入,蜀国灭国踩死,整整出现了92回,可谓是三国时期的活化石。

再说能力,廖化从关羽时期的先锋、诸葛亮时期的先锋到姜维时期的先锋,作为先锋将军主要是冲锋陷阵,勇猛强悍,廖化正因为武艺过人,才能很好地完成关、诸葛、姜的派置的任务,并且在三国后期通过廖化几次提出可行的军事意见,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谋,是比较优秀的军事将领。总之,廖化的总体能力还算不错,人品也是好的没话说,在三国中后期更是表现出色,不乏亮点。

最后解释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主要是说蜀国青年人才凋零,以至于还要廖化这样的老将做先锋。并不是嘲讽廖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