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如果选择上庸方向是否有可能取得胜利?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都是出汉中,进攻曹魏的雍凉地区,实际上按照诸葛亮的最佳思路是要占据陇右地区,据险防守,形成有效的西北割据,以增强获取攻打魏国的更好的军事格局。

那么题主问诸葛亮如果选择从上庸进攻魏国好不好?有没有可能获取最终胜利?我以为从上庸进军胜算很低,那里并不是一个好的出兵位置。

诸葛亮为何不走上庸攻魏

诸葛亮这等精细人杰,一定考虑过所有的方案,方才从中择优选出了汉中的北伐方案。那么上庸方案为何被放弃了呢?理由有三:

1、路线单一,难以运筹

△汉中到上庸仅有一条通道,诸葛亮难以施展军略

从汉中向上庸进攻,只有一条路线可走。蜀国在经历了夷陵之败后,国力大损兵力有限。诸葛亮手中可调动的兵力不会超过10万之数。那么在这样单一的进攻路线上,根本玩不出花样来,蜀军势必会遭到魏国的层层阻击,狭路相逢勇者胜,硬仗打得多了伤亡就在所难免,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何况就算拼着伤亡也不一定能够拿下上庸。

2、地方贫弱,易攻难守

从汉中到上庸一线的几座城池,都是夹在大巴山和武大山之间的一个个小盆地,土地贫瘠,粮草人力稀少,不利于屯聚重兵把守。因而就算蜀汉攻下了上庸,也将面临着难以防守的局面。一旦魏国从荆北和南阳调集重兵猛攻上庸,蜀军将难以抵挡。而且就算进入僵持阶段,魏国的补给线较短,可以就近从荆北和南阳调集大量的粮草支援大军,而蜀国却不得不从蜀中调集粮草,经汉中再一路运往上庸。如此一来,蜀国比魏国吃力太多,因而蜀国拿下上庸的性价比不大。

△魏国的荆北军区和南阳军区堵在上庸的出口,蜀军处于极大的劣势

3、战略被动,风险过大

从拿下上庸,再从上庸进攻魏国,不光要考虑魏国,还要考虑盟友东吴。东吴占据着荆州南部。一旦蜀国拿下了上庸,接下来势必要进攻荆北以稳固进攻出口。

而荆北一旦被蜀军占领,那么吴国那边就会变得紧张起来,容易出现联盟裂痕,之前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件难保不会再次发生。

这样一来,蜀国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诸葛亮选择倾尽全力北伐魏国,那么就没有办法留有足够力量抵御吴国可能的背叛。但是如果保留足够力量预防吴国从背后捅刀,那么向魏国进攻的军力又远远不够,所以不难看出上庸方案并不适合蜀国。

△关羽大意失荆州,前车之鉴,荆州是东吴必争之地

结语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从上庸进行北伐,是有着他的深思熟虑的。根据当时三足鼎立的特殊情况和蜀国当时的条件,北出汉中才是最适合蜀国、最有发展潜力的方案。

诸葛亮北伐如果选择上庸方向是否有可能取得胜利?

选择战略方向时,一般考虑三个点:可能收益、风险、连锁影响。

而在这三个点上,选择上庸都绝非明智之举。

进退自如

蜀汉不会选择“一波流”,速决生死,否则,早就用“子午谷奇谋”了,不需要费事考虑上庸方向。

因此,蜀汉选择的战略方向,是需要进退自如的。

上庸方向能否进退自如?这个问题,蜀汉众将已经集体回答过了。

诸葛亮死后,蒋琬就认为:诸葛亮北伐之所以屡屡无功,就是因为道险路远,不如顺沔水东下。于是,令人多作舟楫,准备袭魏兴、上庸。

可是,蜀汉众将都认为不靠谱,纷纷反对。

而众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三国志.蒋琬传》

蒋琬最后只得作罢。

顺沔水下上庸,与夷陵之战一样,去很容易,回来难。

一旦进战不利,那就很可能再来一次夷陵之祸了,蜀汉伤不起。

相比之下,诸葛亮出祁山,数进数退,基本上都比较安全。

发展前景

魏强蜀弱,蜀要北伐成功,必须立足于快速扩充实力,扭转劣势。

否则,即便你攻下上庸,又能如何呢?

元嘉北伐时,宋曾经攻取洛阳及黄河以南大部分土地,结果呢?还不是被北魏铁骑一波推回了长江!

所以,如果蜀不能在攻略中强化实力,即便占些土地,也是没有意义的。

诸葛亮出祁山的意图很明确:断关陇之臂,割据陇右。

诸葛亮只要能控制陇山几处要害,即可依托陇山之险,割断陇右。

实际上,在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很接近这个目标。

而一旦割据陇右,诸葛亮可以拥有国内最好的牧场,打造令人生畏的西凉铁骑,扭转兵种劣势。

同时,陇右可屯田,蜀军可摆脱蜀道粮运之难。

相反,走上庸方向,即便攻取上庸,又能如何呢?上庸贫瘠,对蜀汉国力扩充不大,而以山地战见长的蜀军贸然北上宛洛无异于送人头。

联盟关系

走上庸方向,对魏威胁不大,但对盟友吴就影响大了。

蒋琬在打造船只时,步鹭、朱然曾很紧张,他们和孙权报告:蜀是不是要伐吴了?

幸亏孙权脑子清醒,知道还不至于,“以破家为代价,为诸位作保”,才安抚了众将。

蜀还没动手吴就已经如此紧张,如果蜀真的长期在上庸屯兵,吴蜀有多大概率擦枪走火,可想而知了。(房陵港就在吴手)

因此,出上庸方向北伐,发展前景不大、风险高,并非明智之选。

诸葛亮北伐如果选择上庸方向是否有可能取得胜利?

有可能,但是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诸葛亮确实选择过上庸方向,只是司马懿快了一步,先一步取走了上庸,使诸葛亮不能切进。

反叛再叛,不得顺遂

上庸曾经也是蜀汉的地盘,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余威之下,命刘封孟达顺道取了上庸,上庸的地理位置很好,如果关羽能够打通襄阳,便可与上庸、房陵通气,构成一条益州、荆州统一战线,了。当然,这也是刘备的计划,只是事与愿违,孟达与刘封并不是同气连枝,关羽战败,孟达谗言蛊惑,刘封不发饼救援,适逢曹魏来反水孟达,孟达顺势投降曹魏,赶走刘封 从此做了魏臣。

曹丕很喜欢孟达,并把上庸、西城、房陵合并新城,封孟达平阳亭侯,镇守新城。当然,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公元228年,曹丕病逝,孟达作为降将,不免人心惶惶,加上诸葛亮北伐在即,书信来往,竟然心中又生了反叛的念头。只是被下属告密 且小看司马懿兵贵神速,直接被司马懿闪电战击败,当场被杀。司马懿如此紧张在意的上庸,必为不可失之地啊!

联合东吴,破许昌

蜀汉其实有两条路,一条长安,一条上庸,只是上庸地势险要,司马懿也派兵驻守,诸葛亮没有办法从上庸借道,如果诸葛亮可以呢?

如果孟达没有那么大意,而是严于守备,避免下属告密,等到诸葛亮的到来,似乎会有不同的结局。首先来说,魏国必然震动,从此,蜀汉有两条路可以走,上庸取道宛城,直接单刀直入从长安背后可以来一下,正面,也可以疑兵之计,司马懿多疑,其实也不好猜诸葛亮从哪条路走,只得两面防备。其次,蜀汉也可以不打长安,而是先和东吴有所往来,陆逊江陵起兵,诸葛亮上庸房陵起兵,攻破襄阳,再顺势把新野等地方打下来,自此,荆州全部地盘就可以收入孙吴联军手里。东吴感激,也许会共同出兵攻伐曹魏。

不过在我看来,可能性都不大,孟达的性格放在那了,实在是不可能这么美就成功了,而此时曹魏都城在邺城,也难对曹魏造成什么威胁。只能说,有可能胜利,但是没什么实际意义。

诸葛亮北伐如果选择上庸方向是否有可能取得胜利?

胡闹,诸葛亮除了从北面出兵,哪里能从其它地方出兵。

首先,诸葛亮出兵北伐(第一次除外),都是和孙权共同出兵的,孙权出击,诸葛亮跟着出来,孙权回去,诸葛亮立马回去,故魏明帝曹睿说过“(孙)权走,(诸葛)亮胆破”。

其次,吴、蜀两国达成“交分天下”盟约。孙权、诸葛亮的共同北伐,是为了打败曹魏,瓜分曹魏名下的九个州,实现“交分天下”的最终目标。

再者,为了切实遵守“交分天下”盟约,“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徙鲁王(刘)永为甘陵王。梁王(刘)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把原先的鲁(郡)王(刘永)改成甘陵王,梁(郡)王(刘理)改成安平(郡)王,原因在于,鲁郡、梁郡都在吴国的疆界内。

又者,荊州原本属于吴国,曹丕称帝,封孙权为吴王,就让“大将军(孙权)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荊州原本就属于吴国的领土。

那就出现问题了,如果诸葛亮兵出上庸郡,也就是沿沔水(汉水)而出,出来后,他的部队,就出现在荆州地面上了,等于把部队开到了战略同盟的地面上,孙权会答应吗?

从益州出兵,一共就三个大方向,1、北出(秦岭);2、东出汉水(沔水),即上庸郡、新城郡等;3、南出长江,即夷陵方向。

吴蜀两国达成“交分天下”盟约,诸葛亮只能北伐,从北面伸头出去,往凉、雍或长安方向,凉、雍两州以及长安,是划入蜀国版图的“未来领土”。若东出汉水或南出长江,都是一脚踏入荊州,等于进军到孙权的地盘上。故诸葛亮是绝对不能也不会兵出上庸的,包括诸葛亮的继承者们,蒋琬曾经设想从汉水出兵,兵发上庸,“(蒋)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但是蒋琬这个设想,差点引发吴、蜀两国的绝裂或绝交,“步骘、朱然等各上疏云:"自蜀还者,咸言欲背盟与魏交通,多作舟船,缮治城郭。又蒋琬守汉中,闻司马懿南向,不出兵乘虚以掎角之,反委汉中,还近成都。事已彰灼,无所复疑,宜为之备。"(孙)权揆其不然”。

自吴、蜀两国达成“交分天下”盟约,诸葛亮乃至其继承者们,只能从北面出兵了,绝不可能从东面或南面出兵了。

诸葛亮北伐如果选择上庸方向是否有可能取得胜利?

诸葛亮北伐之所以不选上庸,就是诸葛亮知道上庸北伐更不可能取胜。

看地图,襄阳在汉江中游,而上庸(竹山县)恰好在汉江上游。上庸地势高,襄阳地势低平,蜀军如果从上庸攻襄阳,则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对曹魏来说,一旦丢掉襄阳,一则丢掉了进攻荆州的跳板,二则等于让蜀汉打开进入中原的门户。而刘备攻取汉中后曾命刘封沿汉水统御孟达攻取上庸地,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蜀汉势力大衰。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七月,蜀汉上庸太守申耽降魏。上庸得而复失。诸葛亮死后,新执蜀政的蒋琬就打算造舟船,顺汉江东下取上庸等地。只是蒋琬得病,事不能成。那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不选择上庸而选择祁山?

个人关点,主要原因是诸葛亮防着东吴。

如果诸葛亮师出上庸占据襄阳,故然能剑指中原,威胁洛阳。但是荆州就在襄阳的南面。东吴是不会允许蜀汉占据襄阳。蜀汉在这吃过一次大亏,关羽和荆州军团可死在曹操和孙权的联手之下。东吴和蜀汉脆弱的联盟关系,诸葛亮不可能拿着老本去测试。

所以说诸葛亮为了防止同时和曹魏和东吴交战,只能远离荆州。一次次的从北线关中下手,求的突破。

诸葛亮北伐如果选择上庸方向是否有可能取得胜利?

如果取上庸北伐,对诸葛亮来说,不但受东吴牵制,兵马粮草运输路更远,更不便利。

从上庸北进,必借道东吴荆州等城镇,若东吴答应,让蜀军屯兵藏粮,那要缩短很长的距离,若东吴不肯,反而增兵荆州,那诸葛亮还要分兵拒吴,这样二面作战了。

从上庸进兵,还是要取襄阳,步步为营,耗费钱财,于西川蜀国为不利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