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家改嫁到曹家,甄宓为何先荣后辱?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历史上甄宓之死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谜题。但是寻着为数不多的历史记载,我们还是能够对甄宓的人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进入曹家后,她先是被曹丕独宠,又在后来被曹丕冷落。前后的落差之大,结局的不合情理使得我们迫切地想要一探究竟。

由袁入曹,独受恩宠

《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甄宓原本是袁绍第二子袁熙的老婆,博学多才,姿容美艳。后来曹操攻破了邺城,其子曹丕看中了甄宓的姿色,于是娶她回家并且分外地恩宠。甄宓为曹丕生了明帝曹睿和东乡公主。这段时期甄宓和曹丕正处于蜜月期,也是她在曹家相对幸福的时光。

但是其实从她进入曹家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两个隐患,这也导致了她后来的结局。究竟是哪两个隐患呢,我们下面就要讲。

浮萍飘摇,世事多舛

《三国志•魏书》记载: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根据正史记载。曹丕称帝后就冷落了甄宓,同时宠爱着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甄宓内心很失落,对曹丕有怨言,结果曹丕知道后一怒之下便赐死了甄宓。

那么当初爱的死去活来的曹丕为何最终又赐死了甄宓?这就要提一提上面说的两个隐患了。

一是甄宓的尴尬身份不能立后,因为是二婚之妇。在那个时代,曹丕的地位越高,甄宓就越是配不上曹丕,也越是曹丕这个皇帝的污点。再加上甄宓有自知之明,再三推辞封后,于是郭女王便得了势。而深受曹丕信任的郭女王一点儿没客气,背地里说了甄宓的坏话,于是曹丕就更加不喜了。

《世说新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二是当初曹操破邺城的时候也想得到甄宓,结果被曹丕捷足先登。以曹操的脾气怎么可能心里没意见,只不过曹操城府深,表面上不能跟儿子一般见识。但是曹丕这一次的没有眼力见儿和他后来争储受到颇多磨难绝对有一定的关系。

最起码,在甄宓的事情上曹操对曹丕的好感度大打折扣。而曹植本来就招曹操喜欢爱,此消彼长之下,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称帝后的曹丕对甄宓的感情已经淡了,因而当初自己的不懂事就会一部分归咎于甄宓。

结语

总而言之,曹丕随着不断地成熟和地位的升高,变得有些嫌恶甄宓。而郭女王的落井下石和甄宓的失势又导致了曹丕一怒之下赐死了甄宓。甄宓死后虽追封为文昭皇后,但这并不能掩盖她一生飘摇浮萍、身不由己的多舛命运,其结局常令人扼腕叹息。

从袁家改嫁到曹家,甄宓为何先荣后辱?

乱世出英雄,自然也出美人,三国时期流传有一句话:北有甄宓,南有二乔。甄宓当时已经成了北方美女的代言人,能以美人身份被记入历史的,大都结局不太好,甄宓终究没有善终。

有人评价林徽因:才貌既已双全,寿数未免减半,这句话用到甄宓身上也刚好合适,只不过她是死于非命罢了,死在了薄情郎之手,死状悲惨,含恨而终,带着无尽的苦楚和冤屈,她的嘴巴里被塞满了糟糠,别人连死后申冤的机会也不愿意留给她。

想当初,她也是个带着主角光环出生的奶娃娃,家人对她宠爱非常,父亲不幸离世,只有三岁的她哀痛大哭,七八岁时,家中姊妹们喜爱看杂耍和女红,唯有她偏爱读书写字,兄长取笑她想做“女博士”,她回复道:贤德的女子们都是要借鉴前人经验来自勉的,不读书就没有办法借鉴前人经验。结合她后来的各种做法,她的确做到了以史为鉴。

初嫁。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贤德孝顺的甄宓很得婆婆刘氏的欢心,不就后,袁氏败亡,曹操之子曹丕闯进邺城的袁府,见到甄宓美艳动人,便想将其纳为己有,这一年,他十七岁,她大了他五岁,已有二十二岁了。

再嫁。曹操爱美人且不论出身,这一点看看卞夫人就知道了,于是将甄宓聘给曹丕做妻,而不是做妾,婚后前几年中,曹丕专宠于她,两人育有儿子曹叡(也就是以后的魏明帝)和女儿东乡公主,面对丈夫的宠爱,她没有受宠而娇,反而多次鼓励曹丕多纳几房妾室,来绵延子嗣,实在是够伟大。

除了丈夫曹丕之外,公婆也十分喜爱这个贤惠孝顺的儿子,曹操很喜欢的儿子曹冲不幸早逝,曹操特聘已故的甄氏家族之女与曹冲配冥婚,有人对甄宓不够恭敬,曹操就重罚了此人,婆婆卞夫人也极爱她,经常和别人夸奖她贤德孝顺,在婆媳关系严峻的社会里,能经常得到婆婆的夸奖是非常难得的。

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退位的汉献帝嫁了两个女儿给他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刚过了而立之年就成就了一番霸业,此时,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对甄宓一见钟情的翩翩少年郎。

在洛阳温柔乡里的他几乎就要完全忘却了远在邺城的甄宓,身边有前朝公主和郭贵妃相伴,逍遥又自在,而得宠的郭氏想要坐上皇后宝座,就构陷甄宓因失宠怀恨在心,偷偷使用巫蛊之术,见异思迁的曹丕在未听甄宓辩解的情况下就下诏书赐死了她。

也是,美人终有迟暮之年,被赐死时,她的儿子都已经十七岁了,年近四十的她早就吸引不了那个多情的郎君了,可惜她饱读诗书也没有避开前人的老路。

文/小莫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从袁家改嫁到曹家,甄宓为何先荣后辱?

甄宓(mi)也可以读(fu),对于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有些疑惑,都不认识这个人是谁,而且别说认识名字会不会读。

说到甄宓(公元182——221年),魏文帝曹丕皇后。父甄逸,远祖甄邯曾任西汉宰辅。甄洛不仅是传誉千古的一代皇后,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懿德贤淑,仪态万方,是甄氏家族史上一位绝世女圣贤。据说曹植《洛神赋(感甄赋)》中女主人公洛神就是指的甄宓。

那么为什么甄宓从袁家改嫁到曹家呢?

这不是甄宓愿意或者不愿意就行的。大家都知道妇女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经常被当作童养媳、赠品,所以,当曹操父子攻下邺城之后俘虏了袁绍全家,曹丕进袁府看中了袁熙的老婆甄宓于是便迎娶了。

也就是甄宓根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顺从。退一步讲,如果说曹操放了甄宓走,那么甄宓会回家吗?古代嫁出去的妇女又重新回到娘家中,是犯大忌的、有损父母尊严,所以,就算曹操放了甄宓,她也不可能会到家中的。

这整件事情当中并不是甄宓一个女人能做得了主的,古代妇女连基本的尊严都没有,大户人家甚至可以相互送小妾取乐。再加上曹操当时权势滔天、老谋深算,能嫁给他儿子也是一件皆大欢喜的美事吗。

从袁家改嫁到曹家,甄宓为何先荣后辱?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都说“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密俏”,这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三位大美女,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则是周瑜的妻子,而甄宓则先是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做妻子,后来在官渡之战当中,袁绍大败,袁熙被杀,而率先杀进来的曹丕看见惊为天人的甄宓就动心不已,于是就娶了甄宓作为妾室,据说曹操也对甄宓的大名仰慕已久,但却没想到被儿子曹丕先一步下手了,当然了都是传说,没什么根据。

那么曹丕既然如此宠爱甄宓,那么后来为什么要赐死甄宓并且还让死后的甄宓以发覆面口中赛糠呢?甄宓为何先荣后辱呢?

都说曹植爱甄宓,所以才有大名鼎鼎的《洛神赋》,并且甄宓也对才子曹植有一定的爱慕之心,其实这件事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甄宓是一个贤德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很理性的女人,她的过于理性与贤惠其实也是她失宠的原因,指着这样一个理智近乎于冷漠的人爱恋自己的小叔子而从不要自己的前途与命运这倒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那么甄宓有多理智呢?

甄宓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街上演马戏,她的姐姐们都去窗子旁边观看,唯有甄宓不为所动,她的姐姐们看见甄宓如此就问她为什么不去看呢?甄宓回答说那是女孩子应该做的事吗?可见甄宓小小年纪就知道非礼勿动的道理。

甄宓九岁的时候就开始临摹古人的笔迹,并且还爱好阅读古书籍,她的哥哥就说难道你要做一个女博士吗?甄宓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女都是看了历史才知道得失的,看看古书籍学习一下未为不可”,可见这时候的甄宓就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的道理。

甄宓十一岁的时候,外面闹起了灾荒,可甄宓家里还是有大量存粮的,而外面的百姓就纷纷拿着自己的家底珍珠珠宝什么的换点粮食,不久甄宓的母亲就收了大量的珠宝,甄宓看见了就说这么大的灾荒,咱们家收了这么珠宝未必是好事,不如把粮食拿出来赈济灾民,还可以化解一下百姓对我们的怨恨,可见甄宓的胸襟与远见。

甄宓小的时候就被相士断言以后贵不可言,并且甄宓小的时候就有人看见每天晚上的时候甄宓会被人披上玉衣,家里人知道了以后就把甄宓当成掌上明珠来疼爱,并且后来甄宓凭借自己的美貌与才华就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只可惜袁熙死了后来不得已又嫁给了曹丕。

曹丕看上甄宓的那一年,曹丕十八岁,而甄宓正是年华正盛的时候,曹丕很是疼爱了甄宓几年,但是女子年华易老,后来曹丕继位以后,把汉献帝的妃嫔都囊括在自己宫里,这时候汉献帝之前的妃嫔也就是现在曹丕的妃子郭夫人就非常受宠爱,而甄宓就渐渐失宠了,毕竟曹丕继位的时候甄宓已经三十五岁了,最好的年华已经不在了,即使如此曹丕为什么一定要赐死甄宓呢?

第一点就是甄宓的理智,小时候的理智已经说完了下面说说甄宓嫁给曹丕以后,甄宓还是很理智的,并且经常以贤德标榜自己,甚至还常常规劝曹丕广纳妾室来繁衍后嗣,曹丕宠爱甄宓的时候,甄宓这样说曹丕高兴,但是曹丕不宠爱甄宓的时候回头一想会不会觉得甄宓不爱自己呢?毕竟真正爱自己的女人都会耍点小性子什么的,来调剂一下夫妻之间的情趣?

第二点甄宓是不足月生了儿子曹睿,这时候曹丕身边的郭夫人就构陷甄宓的儿子不是曹丕的,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悲哀,甄宓在美丽也是二次改嫁的女人,曹丕宠爱她可以不在乎她的以前,曹丕不爱她了之前的旧账就要翻出来说说,再加上郭夫人的拱火,甄宓有理也说不清。

第三点就是甄宓身后的势力很强大,外戚专权的例子太多了,打击甄宓也是给甄宓身后的势力家族敲敲警钟,曹丕这么一个具有政治野心政治阴谋的人怎么可能考虑不到呢?

其实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丕喜新厌旧不爱甄宓了,当一个男人不爱一个女人的时候,鸡蛋里也能挑出一块骨头,甄宓的理智,正经,年老色衰,儿子的不足月,身后的家族势力,以及甄宓那首诗还有郭夫人的拱火都是曹丕赐死甄宓的借口,只要还有爱任何事都不是事,只要没有爱芝麻都算事,值得一提的是甄宓死后凄惨,可是曹睿继位以后也如此逼死了郭女王,并且也让郭女王以发覆面口中塞糠,也算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了。

从袁家改嫁到曹家,甄宓为何先荣后辱?

甄宓,即甄洛,魏文帝曹丕的夫人,曹叡生母,聪慧且姿色绝伦,是不可多得的一代佳人。因被人诬陷,曹丕将其赐死,直到儿子曹叡继位后,才给母亲甄氏平冤昭雪,追谥为文昭皇后。

甄宓,在家排行最小,自幼喜欢读书写字。后来,袁绍闻其颇有姿色,便下令与其次子袁熙结婚。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将其许配给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后因郭女王与其争夺皇后之位,被曹丕怀疑曹叡非亲生骨肉而赐死。甄宓从袁家改嫁到曹家,刚开始可以说受尽了宠辱,不仅仅曹丕宠爱,连曹操和卞氏也很喜欢她,可后来却死于后宫争夺战中,香消玉殒。为何会先荣后辱呢?

美貌聪慧,带来宠爱的同时也会引发祸端。甄宓姿色好,懂诗文字画,可谓一枝独秀的存在。男子看到她,都会被她的美貌而吸引,怎会不愿宠爱她呢?袁绍和曹操不也是看上了甄宓的姿色,才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吗?曹丕初见甄宓时,也被她的容貌所惊到,感叹其姿色倾城倾国。但是,她的优势也是祸端的根源。受宠的同时,也会树敌,都想除掉这个绊脚石。陷入后宫争斗中,能安度一生吗?

贤惠孝顺,得到了认可和宠爱。甄宓对卞夫人很孝顺,非常关心她的身体。当闻之卞夫人身体不适时,酣然泪下,前往府上照顾,深得卞夫人的喜爱。自然在卞夫人众多儿媳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偏爱。对儿子教育有方,曹叡在后来的帝王生涯中,也有一番作为。

母以子贵,儿子曹叡深得曹操喜欢。曹操,曹丕与曹叡并称为魏氏“三祖”,虽文采不及祖父,但也爱好诗文。小时候,曹操非常喜欢曹叡,经常让他伴随左右,曾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这说明曹操很看好曹叡,对于曹操传位给曹丕也是有影响的。所以,曹丕见甄宓的儿子受宠于父亲曹操,又怎会对甄宓不爱戴呢?

性格直爽,不够圆滑,导致她被赐死。甄宓怀胎不足十月而产下曹叡,郭女王对曹丕说,曹叡有可能是婚前两月就怀上了,并非他亲生孩子。由此,曹丕质问甄宓,她却并没有多做解释,反而心中大怒,痛斥曹丕对自己亲生骨肉无端怀疑,有辱门风。正是她的刚硬和快人快语,不懂得圆滑,才点燃了导火索,曹丕怒了,于公元221年赐甄氏自尽。倘若甄氏不那么直接,能够压住心中的怒火,多一点心机和手段,也许就不会落得如此结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