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为什么后来却是那样?是日久现原形了吗?

谢邀。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回答黛玉的为人处世即可。

先说结论,我一直认为,红楼梦中,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薛宝钗,而是林黛玉。

以下是解释:

红楼梦中,黛玉是出了名的心眼小,爱发脾气,可偏偏宝玉却将她引为知己,而宝钗是出了名的宽厚包容,可却偏偏得不到宝玉的心。

可爱发脾气的人,真的是那个情商低的人吗?这个问题,其实很有趣。

一、真心换真心,才是最高境界

越是年纪大,越是经验丰富的人,更爱的不是宝钗的圆滑懂事,而是黛玉的真挚懂事。或许,等到真正长大才会懂得,那种自小被宠爱长大的孩子,身上自带光芒。很多人厌恶宝钗,可实际上宝钗也不容易,幼年丧父,兄长不成器,她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去面对风霜刀剑。

每个人都有命,可每个人也都不傻。谁都渴望遇见一个真心相待的人,套路或许能迷惑一时,可没有人会一世痴傻。宝钗的人缘,只在众人口中的良善,可黛玉的人缘,却是实打实的亲昵。

这种亲昵,失之不会断筋断手,可却会让你的人生失去光彩。史湘云最初是爱宝钗的,甚至宁可得罪黛玉也要说宝钗的好。可宝钗迫不得已离开大观园时,却连湘云的处境也不曾考虑。她本是寻宝钗而来,如今却只能尴尬地独自居住在大观园中。她素来是口直心快的,所以才会直接说出那句“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至于黛玉,面对湘云的无数次有口无心,却从来不曾真的见怪。黛玉从来不是小心眼,她只是讨厌麻烦,所以特意给自己竖起不好惹的人设。否则,6岁不到入贾府便懂得察言观色的她,怎能不知如何做才能收买人心呢?只是不屑罢了。

这种自信,是深入骨髓的,是那种知道自己时间可贵,所以不肯浪费在不值得人身上的清醒。爱黛玉的人,不仅仅爱她的性子,爱她的爽朗,更爱她年纪轻轻的通透,爱她能够真正无惧世俗规矩,去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不是不懂得套路,只是仍然愿意用真心换真心,哪怕受伤害,也依然不舍得用套路待人。这种做人的境界,或许是许多人都难以懂得的珍贵。

二、口直心快,却从不伤人

黛玉的小性子,从来都只撒在宝玉身上。正如初恋时候那个满腔爱意却不懂得如何表达的自己,是而不是跟自己的小男朋友闹个别扭,人之常情,也十足珍贵。许多人觉得黛玉不好惹,可除了宝玉,她似乎没有和任何人真正置气。

探春玩笑给她取名“潇湘妃子”,木头人迎春也会打趣黛玉是个“懒丫头”,连李纨也常常跟黛玉打趣玩笑。后来的香菱、邢岫烟、薛宝琴,都是本该跟宝钗最亲近的人,进了大观园最先做的,还是去潇湘馆串门。这样的人缘,早已道明了许多,只看有心人是否能够发现罢了。

她口直心快,却从无伤人之心。很多人诟病黛玉,说她心气儿高,不懂得怜惜刘姥姥,还讽刺她是“母蝗虫”。很多人觉得这是在骂人,哪有好端端说人是昆虫的呢?可实际上,这里只是个典故,用的不过春秋笔法,却被人误以为是看不起刘姥姥,实在是冤枉。

至于她发周瑞家的脾气,除了最后一个拿花,更多的是初来贾府为自己设立的人设。否则,单单发脾气就好了,偏偏一环套一环,专门挖了个坑给周瑞家的跳。其实书中也说得很明白,这些大户人家的婆子最爱欺负弱小,她一个小女孩,又是寄居,若是讨好说话,可能过得连迎春都不如了吧。

至于宝钗,从来端庄醇厚,不曾口直心快,却也让人感觉到一层距离。是那种她永远高高在上,或者永远端庄不肯和你掏心掏肺的疏远。这种疏远,未必是宝钗真心,可能是她成长过程中不得不竖起来的保护自己的盾牌,可终究,离黛玉的率真差了不少,至少,她能难得到挚友。

三、对小人,同样真心实意

黛玉被人诟病刻薄,却从不曾对人真正刻薄。她被人说瞧不起刘姥姥,偏偏对屋子里的小丫头格外照顾,这不是矛盾吗?

宝钗是大家闺秀中的杰出代表,温婉端庄,是个好女孩。她没有任何过错,对金钏的冷漠,也是当时的等级制度所致,这是时代的因果。可宝钗是个活在世俗中的人,她从不犯错,却也并非真正快乐。

黛玉是真的不屑世俗,因而才能理解宝玉对一个小丫头的怜悯,理解他对科举的愤恨。她不觉得人命就是几两银子的事,她也愿意亲自教香菱学诗,从不曾自持身份。黛玉对下人的态度,从来不是动辄打骂。佳慧有次对小红说,自己赶上林姑娘分钱,人家也给自己抓了一把。

当时的佳慧,和小红一样,是最低等的丫头,可黛玉从来不屑于身份,自然不会看人下菜碟。正因为她的真,所以紫鹃不是跟她长大的,却对她掏心掏肺。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心。

综上,你应该能理解了黛玉为何初入是步步留心,此后便“原形毕露”了。

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为什么后来却是那样?是日久现原形了吗?

谢谢邀请,我觉得不是这回事,黛玉进贾府处处留心,事事留意,到后来的那样,不是因为她变回原形了,试想黛玉妹妹,本就饱学诗书,恪守礼教,到后来更加处事小心,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取决贾府内部高层的思想斗争,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小黛玉做得再好,再恪守妇道,这些都是徒劳的,你再怎么也改变不了封建礼教下所产生的畸胎,悲剧是在所难免的。

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为什么后来却是那样?是日久现原形了吗?

到一个默生的地方,年龄又小,父亲、老师都有过教导,所以她很小心。

后来黛玉也很好,满腹经文,善良率真,还爱讲笑话,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只因‘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的针锋相对,她受尽了别人的算计,心里日夜煎熬,为了对宝玉的爱,她落了个使小性。她再难也只是用自己的眼泪解决,从不陷害人。她就说过刘姥姥是母蝗虫,是因为那是王夫人娘家亲戚,王夫人是怎样对待她的呢!也是借此发泄一下对王夫人的不滿意吧。她说:“她是那一门的姥姥!”意思是不过是王夫人娘家连了宗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人,怎能和我亲爱的外祖母相提并论!就在我姥姥跟前并列为姥姥了。这也是王夫人先为大不正造成的。都是一个人,压迫的很了还不让叹口气,不是黛玉的错。

后来黛玉长大懂事了,连宝钗她都没计较。那年代没父母的女孩,又被夺了真爱,没了婚姻,换谁都笑不起来。

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为什么后来却是那样?是日久现原形了吗?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这样的身份,她这一世,本该是活的恣意幸福的。奈何父母先后离世,她一届孤女,只能寄身贾府。不是亲父母,总归是不同的。


林妹妹丧母,被接进贾府。按照曹老所写,她当时年纪并不会很大。又相隔那么远,自小就没见过贾府众人。孤身进府,不论是谁都会敬小慎微吧。但后来接触久了,林妹妹渐渐放下了警惕,就开始恢复本性了,但这也并不能说是林妹妹日久现原形。林妹妹是千金大小姐,她的教养,让她不能失去礼数。初进贾府步步留心,理由就当是如此。

但后来熟悉了,她既有贾母疼爱,又是宝玉真心相待。一屋子姐妹说说笑笑,小女儿家的姿态当然就出来了。开始有什么说什么,活的痛快,才最要紧。奈何到后来,她病的越来越重。金玉良缘之说,又逼的她跟贾宝玉越走越远。双重打击下,她最终撒手人寰。

林妹妹的一生,有苦有甜。虽然眼泪比笑容多,但在贾府的那些年,她始终是幸福多过伤痛的。毕竟她的宝哥哥一直陪着她,有人心疼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