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行业的人在搬动人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7年,一位吉林的34小伙成为了一名灵车司机。此后两年间他搬运了2000多具尸体,最多一天要出车23次,每月保底工资仅2700元。
以他的话说:比起尸体,人心更加可怕。
少年时打架成性,长大后成为军人,然而第一次面对尸体时,依然后背发凉1983年,王亮出生在吉林公主岭的一户家庭中,不过家这个词对王亮来说却没有什么意义。在他还小的时候,父母便离了婚,从小到大他只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家庭破碎给王亮带来极大的阴影,加上童年教育的缺失,王亮自入学以来就是班里最调皮的一个,到了初中更是模仿电影古惑仔的内容,四处跟人称兄道弟打群架,自认为天不怕地不怕。
以王亮这样顽劣的性格,学习成绩也就不用说了,高中还没念完,他便辍学回家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
不过好在王亮只是年轻不懂事才有了这般性格,18岁那年,他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退伍后的王亮已经成熟了太多,他不再跟那些所谓的社会人瞎混,而是去了钢铁厂,踏踏实实当起了工人。然而生活总是不如意的,没多久钢铁厂改制,而王亮则不幸下岗,为了生计,他又给公司的老板开了几年车。
就是这几年的开车经验,给王亮带来了一份特殊的职业。
2017年,王亮机缘巧合下被安排到民政部门,负责在殡仪馆开殡仪车。比起之前的几份工作,殡仪馆的这份工作要好上太多,收入不说,至少也是一个“铁饭碗”。但王亮的心里却是发毛,毕竟这是一份与死人零距离接触的活,他之前连葬礼都没参加过几回,更别说要亲自搬运尸体了。
很快,王亮迎来了他的第一个班,而恰巧正是值夜班。王亮头一次躺在殡仪馆值班室的床上,灯也不敢关,眼也不敢闭,一心祈祷指派任务的电话不要响起。
但怕啥来啥,半夜时分领导的电话打来了,说1个小时车程以外的一个小村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他负责把尸体拉回来。半夜,小村,凶案,王亮单是脑补一下心里就发毛,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就这样,到了黑灯瞎火的小村子后,他再三给家属打电话确认位置,拿了个裹尸袋递给家属,别说帮着搬尸体了,他看都没敢多看一眼。处理完成后,王亮盯着一动不动的家属说:“上车吧,该出发了”。可家属的回答却让王亮更慌了:“你先走,我们自己开车跟着”。
大半夜的让我自己运尸体啊!王亮虽然浑身发凉,可他又不能表现出害怕,就这样上车了。路上本来就没人,走了一会跟在后面的那家人不知道啥时候也不见了。
更要命的是,临出发前领导特意嘱咐,一定要多往后面看着点,防止殡仪车后门未关严导致尸体滑落出去。王亮每从后视镜看一次,就难免瞥到裹尸袋一眼,车子本来摇摇晃晃,带的尸体好像也在动一样,以王亮的话来说,那就是生怕他突然坐起来。
终于熬到了目的地,王亮下车打开车门后就逃到了殡仪馆大门,因为这里还有几个人站着,不至于那么害怕,想想自己年少时还自称啥都不怕,真是可笑。
两年间搬运超2000具尸体,看尽人生各种结局,习惯后才明白,比尸体更可怕的是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亮已经见到了各种惨烈的死状,有自杀,有他杀,也有更加惨烈的车祸现场。在面对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时,王亮也曾本能地呕吐过,但时间久了,他更多的是为这些猝然离世的年轻生命感到惋惜。
到现在,王亮已经能做到平稳淡定地运送遗体,接到任务时,他会尽量抄近路,避免耽误家属的事情,到达后,如果家属人手少,他会主动帮忙将遗体运送上车。返回殡仪馆的途中,他会选择比较平稳的道路,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敬。如果有家属随行,他会讲述进入殡仪馆后的各种流程,如果独自运送遗体,他会与遗体“聊聊天”,给逝者做些祷告。
在运送了数不清的遗体后,王亮也看尽了人生冷暖。
他见过亲兄弟为了几百块钱而在酒桌上手足残杀,也见过儿女不养导致老人心如死灰,决意上吊自尽。有些儿女,在父母病故后痛哭不止,而有些儿女,却在灵车之上面对离世的父母说说笑笑,这让从小没有父母的王亮唏嘘不已。
而王亮至今,都无法面对一种遗体,那便是孩子的遗体。由于当地的习俗,白发人是不能去送黑发人的。看到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孩子却躺在了殡仪车上,那些父母在车门关闭后哭倒在地的场景,无论多少次,王亮都难以接受。
王亮也是一位父亲,每次看到这样的惨痛,他便在心中立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成人,剩下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接尸人的工作其实极其压抑,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黑色的厢车,大大的殡仪馆几个字,让整个车子都显得十分沉重。而对于死亡,中国人向来都是忌讳的,王亮每次出车,周围的所有车都要离他远远的,尤其是到了富人区,那些车对他更是避之不及。对此王亮只得苦笑道,不管再有权有势,最后总归妥不了要坐一次他的车。
自从干了这一行,他便自觉地多了许多禁忌,比如即使开私家车,也不轻易搭载朋友,不去婚礼,不去产房,以免给亲朋好友带来“晦气”。当然殡仪车的清洗与维修也没有哪家维修店愿意接,王亮则全部自己动手,倒也学了一门新手艺。
长期如此,原本豪爽的王亮也变得沉默寡言,他似乎连笑也不会笑了。而每次晚上到殡仪馆值班时,他双眼一闭,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那一个个逝者的遗容,有的安详,有的则无比凄惨。
好在网络最终拯救了王亮,在一次巧合之下,他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直播,没想到“接尸人”的身份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在夜深寂静之时,王亮的心里终于有了些安慰。
王亮并不能在屏幕前待太久,因为很快他便会接到任务工作。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他虽然不下直播,但手机却会放在兜里,所以他的直播间大多数都是黑屏状态。
不过就算如此,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也并不减少,看到粉丝们愿意陪着自己,王亮打心里也是开心,终于又拾回了笑容。
曾有粉丝对他说:“你送了逝者最后一程,这是善事,逝者也会感激你的”。王亮压抑的心终于缓和了下来,他也坚定了将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作为“黄泉引路人”,拿到工资时心里却不是滋味王亮的工资结算比较特殊,基础工资仅有2700元,接运市区的遗体,提成8元,接运市区外的遗体则提成16元。但每当一笔还不错的工资到手时,王亮却始终高兴不起来,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月又有许多家庭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家人。
离死亡越近的人,就越懂得生命的珍贵。
王亮的粉丝多起来后,便多了许多看热闹的人,时不时地有人拿生命作为调侃。每次王亮都会严肃地说,每一位逝者都应该得到尊重,而每一位活着的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不容许任何调侃的。
也许至今还有许多人听到在殡仪馆工作还会觉得晦气,甚至避而远之。但事实上,这些不避世俗眼光,为每一位逝者送最后一程的“引路人”,是应当得到我们尊重的。
殡葬行业的人在搬动人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不仅让我觉得有些奇怪,更加会让我回想起那无数次难过或不愉快的过往。
我是一名急诊医生,常常看见生死,总是在回天无力之后宣布临床死亡。
与其说死神是可怕的,不如说我这个急诊医生是可怕的。
因为死神虽会降临,却只是我们心中的的一种概念。
但,急诊医生却有着鲜明的形象,每一个被抢救病人的家属,最不希望的便是急诊医生板着脸宣布了最终的结果:临床死亡。
其实,题主这个问题是让我有些恼火的,因为“手感”这两个字似乎有些不尊重生命,有些戏谑之嫌疑了。
一个人如果不尊重生命,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那么便不能在称之为一个人,甚至远不如已经没有了心跳呼吸的人。
在我的工作日常之中,最让我忌讳的便是一个字:“死”。
我从来不会在病人面前或者家属面前说起“死”这个字,我会用心跳呼吸停止,会用人已经走了,会用没有希望了,会用我们已经尽力了。
我忌讳这个字,不是因为我封建迷信,而是因为这个会让我自己心痛,会让家属心痛。
最后,让我告诉你我的体验:
第一、这些抢救失败者会变的很沉,搬动起来很不容易;
第二、你会体验到彻骨的冰冷感;
第三、在散大的瞳孔之中,你可能会看见自己的影子。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殡葬行业的人在搬动人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年轻时抱过一回尸体,我外公的弟弟死了,按照我们那里的习惯,要把他挪到他儿子家里举行入殓仪式,他家里离儿子家大概有三百多米,当时谁也不敢动手,我跟这个爷爷关系特好,我站起来说我来,我就对着尸体说,爷爷,我带你到舅舅家享福去,于是我就一把把他抱起来,当时感觉很轻松,一会儿功夫就到了,也没什么害怕啥的,就觉得他是我从小叫的爷爷,是自己人,就这一回。
殡葬行业的人在搬动人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朋友的妈妈去世,我曾经帮忙守夜和出殡。出殡的那天早上,我们将遗体抬到推车上去火化。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一具遗体,出于好奇,我轻轻按了一下阿姨的胳膊,好像按到了一块铁一样又冰又冷又硬。已经冰冻了72个小时的遗体,完全就是一块冰坨坨。在遗体旁边时,因为知道是自己认识的人,并且也知道阿姨人很好,所以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搬运的时候也只当自己是在小心翼翼的搬一个易碎品。
殡葬行业的人在搬动人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殡仪馆上班的朋友告诉我,搬运正常死亡的遗体感觉死沉死沉的,要是搬运非正常死亡的遗体,内心无法用言语表达,尤其是意外落水和上吊的遗体,更是让人心中不寒而栗。
高中毕业的小李在社会上打拼多年还是一事无成,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应聘到殡仪馆当尸体搬运工,后来工作五年又在殡仪馆当遗体整容师,从他口中得知,搬运遗体的时候就怕遇到那种非正常死亡的尸体。
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事无成的他机缘巧合下来到殡仪馆应聘,经过层层筛选终于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就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小李迎来他人生中第一次搬运遗体的工作。
这天他正在殡仪馆值班,半夜三更领导给他打电话,当电话响起的那一刻,小李有种不好的预感,果不其然分管他的领导,来电话说:偏远地区的河流处有一具意外落水的尸体要送往殡仪馆,要求他两个小时内赶到。
小李工作才三个月,之前都是在师傅的带领下,现在终于可以单飞了,可他经验不足,也没遇见过这种非正常死亡的遗体,他拿起电话迅速打给师傅。
过了五秒,只听小李说话有些断断续续的,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师傅却说:做这一行不仅胆大心细,更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这份工作,要对家属和遗体负责,要不以后你怎么带徒弟。
放下电话的小李,心中想着:偏远地区,意外落水,小李难免有一些胆怯,但此刻想到师傅说的话,也顾不得那么许多,只好拿上防护服手套以及口罩,硬着头皮开车前往目的地。
时间过了大概三十分钟左右,小李和两名同事在车上聊着天,大家对这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没多久小李和同事来到了现场,此时在车上小李还不忘打电话询问师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师傅说道:注意消毒和放腐化以及清理遗体等等事项,尤其是别跟死者家属发生口角。
到达现场后发生的事情小李和同事来到现场以后,发现周围人山人海,更是听到各种联想和猜测,小李来到死者家属面前,鼓足勇气说道:现在我要为遗体简单的清理一下,请你们尽量远离,因为尸体散发的尸臭味和体内的细菌对身体有影响。
家属同意后,小李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和口罩,拿着专业物品,其中包括:酒精,镊子,消毒水,来到遗体面前,小心翼翼地将逝者的衣服卷起来,认认真真的清洗着,期间还不忘用物品堵住逝者的肛门,口腔,鼻腔。
可就在接下来的工作却意外地发现,遗体多处出现水肿,并且瞳孔放大,周围还留下少许粪便,尤其是关节处轻轻一动还有咯吱的响声。
本来就不熟悉的小李,这下的确慌了神,真的害怕工作出错,家属不理解,可这时还就偏偏地出现一些细微的差错。
就在小李准备将遗体翻过来清理背面的时候,可能力度没把握好,遗体差点翻了过去,幸好同事看到迅速帮忙,才没有铸成大错,而家属也是好人,觉得他们工作不容易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转眼时间过去三个小时小李和同事仔仔细细地清理遗体转眼时间过去了三个小时,前阶段工作总算结束了,可就在运送遗体上灵车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些困难,由于偏远路段不好走。
并且遗体是意外落水而亡,原本的体重并没有多重,但经过水泡足足重了50~70斤,此时刚好过桥墩的时候,一不留神,小李其中的一名同事重心没站稳。
遗体差点从担架上点开下来,要不是天黑,家属没看见,估计他们几个都得好好的道个歉,没多久终于将遗体运送到灵车中。
此时小李询问家属,是否一起坐车陪伴老人最后一刻,可没想到的是家属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跟着上车,而是开车带着其他亲属紧跟其后的来到殡仪馆。
来到殡仪馆以后两个多小时来到殡仪馆以后,殡仪馆的负责人告诉家属:现在无法为遗体化妆,家属不听任何解释,劈头盖脸地将工作人员数落一番,这时分管的领导迅速赶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解释,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因为落水而亡,需要查明原因到底是属于意外落水还是另有原因,这一切都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才能确定,而在这期间遗体只能存放在冷藏室(太平间)。
听到这里,家属终于明白其中原因,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而小李经过这一次的工作,让他对殡仪馆的工作更加崇拜,因为在别人眼里尸体搬运工是晦气,而在他自己眼里这份工作是神圣光荣的。
最后我想说都说殡仪馆的工资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岗位,哪怕是一个没有技术的工作都能领取丰厚的收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们背后的付出有多么的辛苦,就比如:在殡仪馆工作的时间越长,接触的尸体就会越多。
而在这期间,肯定还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尸体,试问有多少人真的不害怕,不担心,就凭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尊重在殡仪馆上班的工作人员。
没有他(她)们的付出,逝者连最后的尊严都可能得不到,因为他们的工作是专业岗位,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殡葬行业的人在搬动人的尸体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父母亲先后去世时我都在身边。给他们二老穿好寿衣抬走时,我伏下身用脸紧紧挨住他们的脸和他们告别,那时逝者体温接近常人;三天后火化时,我又一次紧挨父母脸不愿离开以做最后告别,那时感觉是冰凉。
因为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父母走了,此刻除了痛苦没有任何恐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