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没有得道的高僧?
2010年,江苏的一位年轻老板削发为僧,此后8年间,他帮助了200名孕妇,收养了20多个孩子,他却因此被逐出佛门,更是被世人唾骂为“花和尚”。
道禄和尚出家8年里帮助200多名孕妇产子,又陆续收养了20多名被遗弃的儿童,可他却被众人指责为不守清规,与那些年轻孕妇有染,最终连宗教局都将他开除僧籍,成为了一名不被承认的“野和尚”。为什么明明是行善积德,反而却要遭受排挤呢?
整日纸醉金迷的老板,却因一段特殊的婚姻与佛门结缘1975年,吴兵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虽然吴兵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却有着一副灵活的经商头脑,18岁时他便独自出来闯荡,先是把住事迹进行服装外贸生意赚了第一桶金,接着他自己开了工厂,专门做外贸出口服装上的绣字加工。
在2005年时,他的工厂年销售额就达到了400万元,而吴兵每年的净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就这样,年仅三十岁的吴兵买了豪车,住上了别墅,过着山珍海味、夜夜笙歌的糜烂生活。当这些都玩够了后,他索性买了匹马,每日骑着骏马在镇上来回闲逛,十分张扬。
用邻居街坊的话来说:“这个姓吴的看上去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虽然吴兵的事业有成,可他却有着自己的烦恼:他与妻子属于近亲关系,而他们二人结合也大多因为家里长辈的缘故,并无太多感情。吴兵也是有文化的,他深知近亲结婚会给下一代带来极大的危险。
自从妻子怀孕后,吴兵每日祈祷,祈求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健康。某天他回家途中,偶然发现路边书摊上摆了一本《金刚经》,翻了几页,竟然爱不释手。从此吴兵每日研读,愈加笃信佛教的因果之缘。
妻子临产时,吴兵前往当地的法宝禅寺上香许愿:如果孩子健康无恙地长大,我便在50岁那年剃度出家。
吴兵的愿望实现了,妻子顺利产下了一个女儿,而且健康地成长了起来。但随着孩子的到来,夫妻间的感情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裂痕,而矛盾的根源和大多数夫妻差不多:吴兵为了生意经常出去应酬,而且吴兵经常喜欢别人的闲事,而对家里的事却不闻不问,这让妻子无法忍受。
两人都是急脾气,吵架也就越来越频繁,最终吴兵还是与妻子结束了这段没什么感情的婚姻,女儿则跟着妻子离去。
家庭破裂的吴兵一时间万念俱灰,他整日饮酒度日,去一些场所寻欢作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忘掉这段经历,但他越是过得糜烂,心中越是空虚,直到最后他觉得“什么东西都没有意思了”。
直到有一天他再次看到了那本《金刚经》,想起当年的承诺,他决定提前兑现。
2010年,吴兵在厦门普光寺正式出家,法号道禄,此后云游全国各地。
2012年,道禄和尚一路云游,回到了南通普贤寺,挂单(指行脚僧到寺院投住)8个月后,在普贤寺常驻下来,并且在寺里获得了知客师的职位,负责接待僧俗客人。
帮助200多名孕妇,却被寺院开除佛籍道禄出家之前,经历过生意场的尔虞我诈,经历过情感上的纠葛,在游历的两年里,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也自此看穿了世间一切。
这一天夜晚,道禄准备关闭寺门时,却有一位年轻女子执意要入寺,她两眼流泪对道禄说:“我要给我的孩子超度”。
这是一名刚刚堕胎的女子,道禄听闻轻轻叹气,这里的超度牌位中,十个有九个都是堕胎超度,而这些堕胎的女子,有些到老了,依然会来偷偷的上香,直到死去也难以消除这块心结。
道禄和尚经常在网络上看到那些婚外怀孕的女子,将新生的胎儿抛弃到厕所或者垃圾桶的新闻,道禄虽然心痛这些年幼的生命,但他也并没有怪罪那些女孩,他认为这些女孩只是缺少一些求助的途径。
道禄算了一笔账,自己还有几万元的积蓄,医院的生产费用也不过一千余元,他完全可以帮助这些有需要的孕妇,挽留一条生命。
2012年,道禄和尚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消息:但凡想堕胎的我来救助。此消息很快在道禄的信徒间传开,有一位女信徒帮道禄建立了名为“莲花无畏”的公众号。之后短暂的时间里,居然有70多名怀孕女子联系到了道禄,她们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年仅16岁。
那些年轻的女孩,大多数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堕胎,或者懵懂无知犯下错误,想堕胎却不敢告诉父母,陷入迷茫后来求助道禄。但凡来求助者,道禄都会劝说其不要堕胎,他出钱带着女孩去医院产子,同时将自己的别墅,改名为“护生小院”,免费供这些生产后的女孩居住、坐月子。
当然,也有的女子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合,婚外情才导致的怀孕,道禄虽然生气,但还是带她去医院生产,毕竟是一条新鲜的生命,求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在“护生小院”有这么一条规矩,孩子的命运可以由其母亲选择,一是将孩子带走。二则是将孩子留下来,由护生小院免费抚养,双方必须签署一份全权委托书:孩子由道禄免费抚养至18岁,在此期间孩子如果发生意外,生母不得追究道禄任何责任,孩子18岁时生母必须前来认亲,由孩子决定未来去留。当然,在此期间母亲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孩子领回去。
有许多母亲还是抛弃了自己的骨肉,她们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这些道禄和尚并不会挽留,也不会追问,这一切都是她们自己的人生选择。
而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学会说话后,只得叫护生小院的义工做“妈妈”,而道禄和尚则成为了他们的“爸爸”,一个和尚被这么多孩子叫爸爸,多少有些奇怪,可道禄和尚却乐在其中,每天洗尿布、喂奶瓶,完全是一副奶爸形象。
但道禄和尚的这一行为却引起了普贤寺众僧的不满,毕竟女人是佛门大忌,更何况道禄整日与上百名年轻女子待在一起,这要是传出去,势必影响整个寺庙。方丈不止一次找道禄谈心,让他不要擅自在外从事这种慈善工作,这有违寺里的规矩。
而根据2014年《关于规范收留孤儿弃婴活动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除了登记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外,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宗教的名义,从事收留孤儿弃婴活动。
这样一来,道禄的行为成为了不合法的行为,终于在2014年,当地宗教局以不合法救助为由,将道禄开除了僧籍,而普贤寺也不能再留下道禄了。
这一下激起了道禄和尚出家前的江湖气: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来到了一座荒弃古寺万善寺,自立门户,成为了万善寺的方丈。
谣言遍布,救助之路困难重重其实道禄被逐出佛门,很大的原因是周围的一些谣言,道禄整日跟年轻的姑娘进进出出,最后这些姑娘还都怀着孕跑到医院产子,人们就说他不正经,跟这么多女人不清不白,是一个“花和尚”。
而有些媒体则斥责他这么做是放纵那些人弃养婴儿。
在忍受流言蜚语的同时,他也承受着来自法律的的压力,如今的他是一个没有登记的“假”和尚,甚至连他的万善寺都是违章建筑,继续从事这种救助活动,必然是违反法律规定的,道禄虽然不断抗争,却因为没有佛籍而困难重重。
由于道禄和尚经常带孕妇出入医院,而生产监护人的名字都写的他的名字,很多医院虽然知道他的情况,但按规定也不得不将他“拉黑”,道禄和尚只得带着这些孕妇四处辗转,前往别的医院。
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道禄放弃,截止到2018年,他已经帮助了200多名孕妇生产,有30多名孩子留在了护生小院由他一手抚养。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新的问题便出现了,一个孩子的幼儿园学费一学期就需要3000元,30多个孩子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道禄的收入来源,大多是寺里信徒的香火钱以及捐款,这些钱也是远远不够的。
道禄和尚说,现在的孩子没有文化是完全不行的,必须让他们上学,可钱又是哪来的呢?
某天,一位商家找到了道禄,给道禄带来了一丝希望。除了捐款,这名商家还请求道禄拍摄一组视频作为广告,并支付一定的费用,道禄答应了。几天后,道禄的这段视频出现在了某大学校园里,除了推广商品,道禄还劝说学校中的女孩要保护好自己,男生女生都要学会洁身自好。
道禄和尚说,现在这些年轻人的事,他年轻的时候都经历过,所以他深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他只希望相关的救助体制可以完善,这样他这个“假”和尚也可以休息一下了。
道禄和尚丝毫不避讳世俗,他反而积极拥抱俗世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那些和尚的形象都被圣人化了:出家以后不理不睬,古板冷漠,甚至连父母孩子都不顾了,那不叫出家,那叫厌世,释迦牟尼出家后还回去看望父母,度他的夫人出家呢。
道禄和尚虽然是没有僧籍的“假”和尚,但他确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得道高僧。那些所谓的名校毕业包分配的“真”和尚,他们拿着比普通人高的薪水,可又为普度众生做了些什么呢?他们敢像道禄一样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吗?我想不会的,因为他们舍不得丢掉这份“铁饭碗”。
道禄和尚用自己的行动表示,现在是真正存在得道高僧的,而这些高僧,大多行走在人间,真正做着一些普度众生的实事,而不是在乎自己的高僧头衔。正如道禄和尚所说:
“不是和尚就不是和尚咯,不是和尚我好事就不能做?”
现在有没有得道的高僧?
网太原火车站僧人为逝去人超度的事件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位乘客因突发疾病在太原火车站离去,当时火车站人潮汹涌,而这个人只是一个独行者,当人们发现他离去后,同在火车站的一个僧人拉起他的手,为他念经超度,这也是当年的名场面。
虽然不知道这名僧人姓什么,叫什么,也不知道在哪个庙宇修行,却也觉得他绝对是高僧,他的行为也是发自真心,修行也是真的。
高僧未必是什么出名的古刹中的住持,也未必是哪个协会的会长,更不是哪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是那些不知名的却在践行其信仰的人。
浮躁的社会把僧人也推进名利场,越是有名的寺院名山,凡俗气越重,我觉得高僧大德会远离那些地方,去到真正修行的地方去吧。
金庸小说中的扫地僧,默默无闻一辈子,直到最后显露出绝世武功,人们也不知这位前辈是谁,没有一定的境界,怎能四大皆空呢?
现在有没有得道的高僧?
有啊,至少有幸碰到一位尼姑,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佛经上说的,看得道高僧一眼都会消除很多罪孽。真的看到她心里非常平静。然后就体会到存在于自身的贪嗔痴。
现在有没有得道的高僧?
记得有位回家过年却不幸在车站座椅上去世的亡者,旁人避之不及,有个和尚握着他的手为他超度,在我心里这位和尚就是高僧
现在有没有得道的高僧?
我相信有!也相信高人难遇,所以努力让自己做好准备,以免遇上他时,他不理我[流泪]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想见文殊菩萨,他从南方出发,三步一叩首到了五台山。有一个牧牛老头与他聊天……问他读了什么经,做了什么功课?
他说没读经也没做功课,老头牵牛走了。
当他得知牧牛老头就是文殊化身,懊悔不已,从此精进。
现在有没有得道的高僧?
2012年,我和一位高僧有过谈话,这位高僧当时年纪已经很老,他一生都是住在山上庙子里,
不怎么公开弘法啥的,比较清静,名气虽然有点但实在低调,我当时不懂事,问他:您老为什么一辈子也没有出来弘法呢?
他微笑不语,没有回答我。
多年后,我想起这个微笑,豁然大悟。老和尚没有办法回答我这么愚蠢无礼的问题。
弘法的方式千千万,高僧大德各有自己的不同,我眼里的弘法,只是坐上讲坛开坛讲法。多么片面啊。我想去给他道个歉,一问,已经圆寂了。
后来一位老先生听我说起这事,笑着说:你当时问他,他确实不会回答你。古来很多大善知识,一生住在山上或者偏僻之处,等一两个得力的学生出现。一辈子可能就教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成功了,出来弘法利生,这位老师才算没有白搞有了传承。
你眼里的弘法利生,比较表面化,局限太大。有些人适合这样做有些人却不适合。
关于弘法利生的事情,没有任何形式上的拘泥。普门品里讲观世音,应以何身得度,就化现何身。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人适合用讲课方式得到启发,那就是课堂的老师去启发他;
如果有人应在工作中受到启发,可能是同事领导客户,如果有人应在看电视的时候得到启发,可能是电视剧里的某个角色,大千世界纷纭繁杂,其中的缘妙,非同小可。
在理论上,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物、都可以成为弘法利生的载体,或者说,当一个高僧大德善知识到了那个地步后,度人又怎么会有刻意的痕迹,拿来就做随机就做、明着做暗着做,一边做一边忘一边做一边放,最后实无众生可度啊。
以此论,什么又是得道呢?开悟见性,我们一般称之为得道。
古往今来,多如牛毛,也可以说寥寥可数。
为什么这么说,很多人得道,被世所公认,但很多人却隐匿于山野或市井,并不被人所知。这样的人尤其挺多的。
如果问现在有没有,当然也有。我有幸就见过一位。但是,如果你没有观察力,没有感受良性人格的能力,一天就是十个高僧围着你转,也没有什么用。他是他你是你。
就好像现在打开网络,从古至今,从佛陀所说到历朝历代的大德所说所著述,都随时一动手指就能找得到。
但是我们却依然迷茫,宝贝放在眼前,或者读到了脑海里,也不一定有用,所以我们常常说,有高僧大德住世,是我们的福分,福分就好像红包,你要去领取了才有用,不去领取,它就过期失效了。
故这样的问题,常也反应了我们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并不是真正的关注,真正的关注,不是打开扫描仪,去看看这个人开悟没有,那个人得道没有,这个人的修为如何,那个人的层次到了哪里,一天到晚都在探案求奇,和这事毫无关系。
如果不在意有没有得道的人,而在意自己有没有学习的缘,有没有遇到善知识,能否领会他教导的底子和理解力,这些才是重点,否则,和你在一起一辈子,你也不会被他影响半分,因为你还是在执着你的,与外人无关。
真得道的人,既不认同自己有什么可得了,也没有一颗非要出来干一番弘法大事业的执念,要知道,愿力和执念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愿力是愿力,执念是执念。
愿力发自无杂质干扰的心源,执念是发自自私心攀援外缘而起。一般我们不清楚,统统称之为梦想。
当然是可以,但是梦想下面,到底是愿还是执,这就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无法可得、无道可证,这是得道之人的唯一特性,如果他不断告诉你,你要去执着追求一个什么目标,多半他就还是一知半解。
花开见佛悟无生我曾问那位高僧,花开见佛悟无生,见了什么佛,悟了什么无生?
老和尚微微一笑:花开了就好,还见个什么佛,悟个什么无生?多此一举。
一下把我打地无处安身,豁然开朗。至今犹在耳际。
但是老和尚转身又是一句:不老实修,口头上逞能,终究无益啊。
这句话又一下把我推倒在地、惭愧不已。
所谓高人,就是不着任何一头,他既不会偏执起点也不会偏执终点。
你理解了,就和他近一步。
花开就好,这四个字饱含哲理。
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花开就好,不必强求,见了花开,万紫千红,娇艳欲滴,便是眼前最好风景。何必悲叹它的凋谢,像黛玉一般伤情葬花呢。
花开就好,是见好就收的理智,也是懂得停步的知足。
知足、不是不想,而是愿意在此截止,拒绝无了期的贪婪。
知足、是明白一切都在此重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智慧。
那些隐匿在红尘中、默默行道的人有许多僧人、普通人,他们在世界上没有什么财产、没有什么图利的心,为了一念之善,为了心里的慈悲悲悯,奉献自己,帮助别人。这些人也许没有我们常态理解的得道。
但是他们却是不折不扣的大菩萨。
比如:2010年,江苏的一位年轻老板削发为僧,此后8年间,他帮助了200名孕妇,收养了20多个孩子,他却因此被逐出佛门,更是被世人唾骂为“花和尚”。
道禄和尚出家8年里帮助200多名孕妇产子,又陆续收养了20多名被遗弃的儿童,可他却被众人指责为不守清规,与那些年轻孕妇有染,最终连宗教局都将他开除僧籍,成为了一名不被承认的“野和尚”。
道禄法师被开除僧籍后,只能去一个荒废的古寺,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想堕胎的人保住孩子,他发出承诺:但凡想堕胎的我来救助,收养了许多本可能被先天夭去的孩子。也得到了很多义工的帮助。他常常在孩子群里穿梭,换尿布逗孩子是常有的事情。
这位道禄法师,非常具有争议,但是他却用这样不拘泥的方式,收养被抛弃的孤儿。这样的人,得不得道有什么所谓,他一直都在道里面嘛。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扫大街的环卫工大爷捐出自己的毕生积蓄啊,势单力薄的阿姨抚养孤儿啊。等等,更有许多,为了救人牺牲自我的人。这些都是行菩萨道。
所以说,道不在于得不得,而在于行不行,行,就是花开,就是与道同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