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射击冠军和狙击手比的话,谁更厉害?

奥运射击冠军能当优秀的狙击手吗?狙击手们来参加奥运会可以夺冠吗?

有人说狙击手厉害,因为目前最远的狙杀距离为3540米,也有人说射击冠军厉害,因为他们甚至会因为0.1毫米的精度,最后跟冠军失之交臂!

其实狙击手跟奥运射击冠军的话题,热度一直很高,两边的朋友都能说出一堆支持观点,在发表个人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狙击手跟奥运射击冠军的各项数据对比,最后一起探讨下。

狙击手设计时需要面临哪些困难?

距离

狙击手日常训练的大多为军用胸环靶,100米靶的10环直径为100毫米,目标比射击比赛的要大很多。

虽然枪械都有射程,比如手枪为50米,突击步枪为500~600米,狙击步枪为800米,但这个“射程”并不意味着超出就无法对敌人造成伤害,只是说子弹在超出枪械射程后,它的弹道会很难估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最远的狙杀距离,就是哈里森(加拿大第2联合特战部队)在2017年,用TAC-50狙击步枪成功狙杀了3540米外的一名恐怖分子。

除了3540米的记录外,在2002年,罗布‧福尔隆(加拿大)用TAC-50狙击步枪,在2430米成功击中一名塔利班武装份子RPK机枪手。

2009年,一名英国狙击手使用L115A3狙击枪,在2475米外精准狙杀两名塔利班武装分子。

这些真实案例无一不在说明,训练狙击距离≠实际狙杀距离。

风向

狙击手在射击前,有必要掌握风向信息,例如风从左侧吹来,子弹如果按照无风环境射击,最终就会被风吹向右侧,所以在狙击手在瞄准时,就要朝风吹来的方向偏一点角度。

重力

很多玩过射击游戏的朋友都知道,当射击距离较远时,射击点就需要在目标上方,因为子弹射出去后,并非是一条最笔直的直线,而是一条受地球重力影响的抛物线,这就需要狙击手判断,什么角度射出去的子弹,在下落过程中刚好能精准无误命中目标。

温度

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子弹在射击过程中的阻力。

姿势

狙击手需要掌握多种射击姿势,比如趴着、蹲着、站着、坐着等等,不能说“我只会趴着射击”,不然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能不能活过2分钟还不一定,更别提完成任务了。

忍耐力

狙击手不可能一到就射击,所以往往他们需要等待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为了避免暴露,他们都不敢随便乱动,就算旁边有蛇虫鼠蚁,都不能随意站起来挪动,这需要狙击手具备十分强大的忍耐力。

心理素质

狙击手的心理素质绝对要够硬,毕竟一旦需要派遣狙击手,就意味着任务充满着危险性,而且狙击手也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么安全。

真实战争中,狙击手可能只有开一枪的机会,不管一击中不中,都得立马跑路,像电视剧中狙击手肆意射击的情况,要么是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要么就是作品剧情需要,特意拍成这样的。

我给大家说个例子,现在有种装备叫声波狙击手探测仪

这种装备一般安装在装甲车后面,狙击枪在射击时产生的声波、闪光都会被探测仪检测到,而且还不会受到直升机、迫击炮等武器的影响。

此外,这种设备还能搭载于直升机、无人机上面,只要敌方有这东西,狙击手开一枪后就会被“找”出来,接着敌军就会包围过来。

所以你说狙击手危不危险?

在生与死之间执行任务,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绝对远超射击运动员,稍有差池可能就没命了!

其他训练内容

狙击手的要求,比一般特种队员都高,因为除了精通狙击步枪以外,狙击手还要学会跳伞、游泳、开车、急救、通信、潜伏渗透战术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等。

其他队员会的,狙击手要会,其他队员不会的,狙击手也要会。

奥运射击冠军需要面临哪些困难?

肌肉记忆

射击运动员常年累月使用同一类枪械,同一种姿势进行训练后,人体的肌肉就会适应射击动作,这样的好处就是运动员在射击过程中,能最大提升射击精准度,这点跟狙击手比起来,相对简单太多了。

射击环境

我们都知道,射击运动都是在封闭的室内进行,没有突然吹出来的怪风,也没有清晨或正午温度的影响,更加没有一击不中有可能被敌军围追堵截的生命危险,有的只是尽量击中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射击运动员的服装也大有讲究,射击服由一块块坚硬的片体缝合而成,硬度不超过3毫米,单层衣服不超过2.5毫米,上衣+裤子+鞋子的重量大概有15斤左右,这么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射击运动员更加平稳。

精准度

以10米气步枪射击比赛为例,靶子共有10环,直径为45.5±0.1mm,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大概为25mm,也就是说,在10米处要击中一枚硬币,当然如果命中点位于硬币边缘,那么运动员的成绩也就5环,这在常人看来不错的成绩,放在奥运会上却十分糟糕。

气步枪的子弹直径为4.5mm,一颗子弹刚好能塞满9环,而中心点最小10环,只有0.5毫米,与其说运动员要击中10环,不如说他们射击的子弹弹头要准确无误的击中10米处的某个“点”。

而且虽然运动员在准确射击阶段,身上的服装,人体的肌肉都早已适应了射击,甚至呼吸都可以暂时停止,就为了防止枪管抖动,但心脏呢?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会让人体产生微弱的震动,而对运动员来讲,仿佛是站在高速行驶的车上,去射击10米处的某个“点”,而且还没有高倍镜,所以说一位射击运动员能打出满环的成绩,真的十分不可思议。

结语

从以上这么多苛刻的条件不难看出,狙击手在野外射击时,不仅需要瞄准目标,还要优先隐藏自己,接着再计算各种影响弹道的因素,例如风速、温度、抛物线等等,最后还得考虑撤退问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殒命。

而射击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内,可以利用一切来帮助自己提高射击精准度,关键二者的“射击代价”不在一个层次。

狙击手每射击一次,所产生的影响可大可小,如果射歪了,可能人质就会被击杀,导致整个任务失败,甚至多名队友跟狙击手自己都可能殒命当场。

而运动员射歪了,虽然可能跟金牌失之交臂,但起码跟“生命”安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狙击手更加厉害一些,当然也不是说奥运射击冠军不厉害,可能领域不同吧。

你觉得呢?

——END——

奥运射击冠军和狙击手比的话,谁更厉害?

在射击的精确度上,奥运射击冠军要比狙击手稍胜一筹,奥运会的射击比赛以0.1环的差距定胜负,而狙击手对射击的精确度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人家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不过反过来看,奥运射击冠军虽然可以在赛场上打出很多次精确的成绩,但是在狙击任务面前,狙击手可以办到一枪“干掉”超远距离之外的目标;在射击速度上,狙击手射击的速度是奥运射击冠军没办法比的。当狙击手面对移动的目标时,出枪慢0.1秒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就算是奥运会的速射比赛冠军都无法与狙击手的射击速度相比。

最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质上,狙击手面临的压力与运动员不同。他们可以在各种干扰的环境里进行潜伏,有时潜伏期可以达到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无论潜伏多久,他们都要抓住时机然后瞄准出枪解决问题。相比之下,奥运射击冠军比狙击手更需要的是超强而稳定的心理素质。

在综合能力上,狙击手比奥运射击冠军更全面,狙击手不光是要求枪打得又准又快,还要求懂得观察、隐蔽和随机应变等多种技巧,有时决定生死的关键就是看谁先发现对方,而这些都是非射击技术外所要具备的能力,狙击手比奥运射击冠军在实战能力上要求得更多。

综合来看,一个优秀的狙击手比奥运射击冠军更难培养,但是也不能说狙击手完全就比奥运射击冠军厉害,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们要实现的目的也不同。

奥运射击冠军和狙击手比的话,谁更厉害?

题目中说到的“厉害”单是指技术水平吧,但是这两者之间真的不好比较,毕竟隔行如隔山啊,一个是军人,一个是运动员,他们的训练要求、手段、水平等完全是不同的,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比如狙击手使用的是军用狙击步枪,而射击运动员使用的仅仅是气步枪,不讨论其他,单单是后坐力水平这两种枪械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运动员比赛时使用的那种气步枪基本上可以无视后坐力好吧,但是军用枪械肯定做不到这种水平,所以,仅仅是枪械的操作难度对比,军用狙击步枪就甩比赛用的气步枪十几条街!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射击距离,在气步枪射击比赛中,有分为10米靶、50米靶两种,其中10米靶只有立姿,而50米靶则分为立姿、卧姿和跪姿,这种距离相对来说是比较近的了,但是狙击手呢?狙击距离没有明确规定,但是狙击手的定义是:在目视范围外的隐蔽区域对敌方高价值目标进行监视和击杀是特殊兵种。里面有个关键词是“目视范围外”,所以,对于狙击手来说,对目标任务的狙杀距离肯定是几百米开外的了,一般的狙击步枪有效射程都达到了800米,反器材狙击武器有效射程千米开外都很寻常,而目前世界上的狙击记录2000米以上的也都不少!

所以,我想知道,这两者之间怎么比?是让一个顶级狙击手使用气步枪来跟射击冠军打50米靶,还是让一个射击冠军使用军用狙击步枪跟顶级狙击手来一场1000米人形靶的比赛?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其中一方都是不公平的,狙击手没用过气步枪,会不会脱靶这里不好说,但是一个射击运动员,在他的训练生涯中使用的都是气步枪,而且训练环境实在体育馆(反正是类似射击场的地方),你让他使用一把从没接触过的火药枪在模拟战场的环境里去打1000米人形靶,结果完全不用多想,肯定是打不中的!

▲慕尼黑惨案

举个例子,发生在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中,西德警方为了对付恐怖分子,就临时抽调了射击运动员来当狙击手,至于结果,当时是意料之中了,这些没有经过任何狙击训练的运动员一个恐怖分子都没有杀死,所以,题目中问的狙击手和奥运冠军谁厉害,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反正我是觉得一个没有接触过狙击步枪的射击运动员,就算他在比赛中的成绩再好,也肯定不会使用狙击步枪,同理,一个顶级狙击手,让他去用气步枪打50米靶,也是在为难人家!

奥运射击冠军和狙击手比的话,谁更厉害?

只能说没法比,都很厉害,不过厉害的地方不一样。

奥运冠军厉害在身体状态。对于手,枪的控制,眼睛还是奥运冠军略胜一筹。就以ISSF 50m 步枪三姿射击为例。50米使用步枪,铁瞄,瞄准一个全尺寸为15厘米(我的手是500px,还没我手大)的靶子,而靶心10环尺寸仅有10.4mm。还都是铁瞄,要是眼神不好,可能靶子都看不见了。看不见靶子咋打呢?并且还要求站姿,着对呼吸的调整,身体的调整都是极大的考验,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常人根本达不到。

而相比较而言,不管是警方,还是军队狙击手就相对没那么费力了。有着脚架支撑,有着倍镜加持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但是狙击的难点并不只是在射击,而是对周遭变化不断环境的掌控,比临场应变能咯。比起ISSF 稳定无风的室内场地,无后座的枪支,狙击手要面对的是变化不断的环境,需要控制,调整的不只是自己的呼吸,手指。更重要的是要有风速风向的贴合,并且多数时候事关生死,肩上的压力不必国家荣誉来的轻巧。并且狙击手最大的难点其实并不是枪打多好,而是耐心。战场上大量的时间,不是厮杀或者激烈的枪战,而是等待!十几二十小时的等待,长距离的奔袭,这些也都是狙击手异于常人的地方。

还有一种人,可能每种人都可以达到,但是需要的是长期的练习,与大量的实验知识与经验。这种人基本没啥压力,以一种冥想的心态去享受射击,享受精度带来的快感。尽最大可能去控制环境,控制变量。从火药,子弹形状,枪机,枪膛,弹头,长度湿度,温度。在100yd里打出一个比0.5角分小的弹头分布。

慢慢打磨,享受控制的快感。一点一点控制变量提升精度。这个只要有耐心与小钱钱,人人都能慢慢达到。

往往这群人射击的精度会远大于狙击手或者奥运冠军(因为环境可控设备完美)。用一句话来解释这群人,就是射击也是一种冥想,只不过吵了点。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专注于传播轻武器与战术文化,带你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奥运射击冠军和狙击手比的话,谁更厉害?

谢邀。

我觉得应该是狙击手。首先这个类比有点粗放,如果是奥运射击冠军和顶级狙击手相比,彼此的身份和档次就恰当了。

其次,为什么顶级狙击手更厉害?分为如下几点。

模式差异大。比赛模式和战争模式根本没有可比性。环境不一样,操作者的心理压力就已经不一样了。赛场比赛环境和战争环境,不能形成有效对比。当然我们知道,比赛是另类的战争,甚至可以高度模拟战争,但是输了比赛,不等于丢了性命。或者说,不至于会失去生命。

不排除奥运射击冠军只有一个巅峰期,经过那有限的几个小时以后就再也无法回到竞技顶峰,但这只是竞技状态的丢失,也没有到了失去生命的程度。

对狙击手而言,战争模式下,所有的学识、技术、尝试,赌的就是一条命,大部分情况下,要么目标死亡,要么自己死亡,极少有中间选项。当然,现代战争模式下,狙击手承接的任务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一定是狙杀战术和战略目标(人),也会承接破坏目标物(如水塔、运兵车、雷达天线等),甚至承担起掩护战友,阻滞、隔离、延缓敌方部队进逼的战略任务。对狙击手而言,在极度险恶的作战状态下,有很大几率会为了完成任务,断绝了自己的后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死亡。

另外,现代反恐怖战争实例当中,狙击挟持人质的恐怖份子/犯罪份子,为狙击手提出了更新更难的要求,很多时候,一条命换的是十几条、几百条命,复杂情况下甚至会要求快速反应射击、排除障碍射击等高难度猎杀能力,一旦出错往往意味着人质死亡,这是最坏的结果。

靶子不一样。狙击手要射击的目标比奥运冠军要打的靶子复杂太多了。而且弹道会因膛线、地心引力、气压、风速的影响,导致弹着产生误差。狙击手必须在各种气候、温度、日夜、光照环境下训练,力求万无一失的精准度。还要求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射击,弹着点要求是重复落点的极致技巧。

环境差异大。如果狙击手是单独行动,没有副手,还要十分清楚观察点(即狙击位)半径100米范围的具体环境,除了对目标的观察优先级,还要考虑所处位置的隐密性、周围自然环境是否合拍,例如水源获取是否方便,是否有意外遮蔽物影响狙击视野,进出路线是否利于埋伏和撤出,等等;雨雪天气下,还要重点查看观察点能否保持干燥、是否积水、是否处于危险野生动物(例如蛇)的活动区域,等等。

体能要求差异大。奥运冠军要求长时间持枪的稳定性,要求赛场内长时间比赛的身体强度,这些可以通过专项体能训练提高,但狙击手的训练,是一整套求生技能课程,体能和陀枪稳定性只是当中的固定环节,这同样不能简单划等号。狙击手对生理极限的忍耐能力也不是奥运冠军能够想象的,很简单的道理,“活下来才有DPS”。

而奥运冠军只需要在场馆里带着耳罩、遮光罩等器材瞄准射击。也许有人要说,奥运冠军对枪械、射击、身体控制、比赛本身的理解,不会比顶级狙击手差,我还是那句话,那是比赛,不是赌命,在生存还是死亡的命题当中,奥运冠军不具备和顶级狙击手对比的可能性。

奥运射击冠军和狙击手比的话,谁更厉害?

运动员射击是在理想环境,短距离内,以比赛和观赏为目的。狙击手是在准真实或真实环境,以实战为目的。

运动员对精度的追求无止境,越准越好,10米气步枪甚至精确到0.05毫米。狙击手的精度一般只有拳头或心脏大小,再精确意义就不大了。但是狙击手讲的是实战,所以常常距离很远,考虑风向、湿度,考虑超强的后座力,考虑每把枪自身的特性。运动员则统统无需考虑。

一般说来,狙击手在运动会上不是运动员的对手,因为对精度要求简直是变态。同样,在战场上,运动员也不是狙击手的对手,因为他们玩的是短距离气枪,而不是杀伤力强,有后座力的远距离狙击枪。

下面举个例子类比,大家就能瞬间理解狙击手和运动员的区别了。狙击手就好比是数学家,而运动员就好比是速算高手。要比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科学问题,速算高手不是数学家的对手。要比谁算多位数相乘算的快,数学家比不过速算高手。速算高手对心算的速度追求无止境,如同设计运动员对射击精度的追求一样。在数学家眼里,速算高手算这么快没有意义,满足需求即可,而且还可以请出计算机来辅助。正如同狙击手一样,射击不需要精确到0.05毫米,也不需要手托着枪而不用固定支架。在速算高手眼中,他们算这么快,仅仅是为了比赛。他们为了比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习心算速度,不需要去研究真正的数学。同样,射击运动员也是天天练精度,从来不练狙击手的那些战术,体能,环境判断以及其他诸如攀爬,伪装,格斗,急救,野外生存等等技术。从时间分配大家就明白两者是不能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