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岗会受影响?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

事业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制受到影响?

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资源配置情况,重新分类定位,预计2020年完成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受到较大影响的,主要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事业编制。

一、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拉开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按照计划时间表,2015年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2020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分类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事业单位重新分类定位改革的实施工作。

二、事业单位现状及改革走向。

事业编制分四种类型。

(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1.多为服务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多数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这个类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1)具有行政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不再保留,或转为行政机关,或将职能划转行政机关;

(2)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分部门分系统分头执法,整合为综合执法。

(二)财政差额拨款(定额)事业单位。

多为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不足以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的公益性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予以差额(定额)补助,同样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但视生产经营、经费状况不同,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单位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有的单位时有不达标准、不足额发放、拖欠情况发生;编制管理相对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单位将转制为企业。

(三)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多为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财政支持,特别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意既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或实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工资福利制度,拥有较为宽泛的工资福利自主权,但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生产经营状况不同,少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可能优于前二种类型;但大多数的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不如前二种优越;编制管理相对宽松。

这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转为企业。

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类。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稳定性好。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分化明显。

仅供参考。

最新消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岗会受影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从试点到全面启动,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按照《方案》时间要求,将于2020年、也就是明年年底完成。目前,部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企陆续完成,包括接待中心、公证律师等,行政类、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也将在近期公布实施,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改革的重点,就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了。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唯一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的省份,就是辽宁省,2018年7月底已经基本改革结束。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保留事业单位属性,改革试点工作去年(2018年)3月份在陕西省开始试点,高校在北京市试点。

从改革实践来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影响最大的有三类人群:参公事业人员、承担生产经营类职能的事业人员(自收自支、自定、自筹),以及各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1、参公事业人员:事业单位中,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和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类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干部身份的事业人员,整体登记过渡为参公人员。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行政类事业单位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剥离划转到相应的行政部门承担,今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也不再审批成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没有了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也就没有了参公的依据。除行政执法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不再参公,已经登记为参公的事业人员,将暂时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以待进一步深化人事转隶改革。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因参公影响职称评定,参公时间可以等同职称评定时间,部分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更高一级职称,利用此种方法对因参公中断职称评定的专业技术进行补偿。辽宁省对军转、群团、选调生等六类人员继续保留参公待遇,并规定可以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上自由转任。

2、承担生产经营类职能的事业人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企,实行事企分开,今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的生产经营类职能,也不再审批成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包括中介服务、评估鉴定、培训服务、接待招待、后勤服务、试验示范等各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都将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承担的职能,将由社会或市场提供服务,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编制部门也逐步开展了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类编制的整顿和规范工作,要求于2019年6月底前全部收回,不再使用,今后,地方政府不允许自行核定和使用《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规定以外的编制类型。各地自行招聘使用的自定类编制类型的事业人员,要么整体随企改制,要么根据需要重新聘用,要么自主择业。

3、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和编制,从而实现精兵简政、优化服务、提质增效的目的。从辽宁省已经结束的试点实践来看,省直、市直事业机构精简率达到50%以上,县区事业单位精简率达到90%以上。机构精简,管理岗位严格按照编制数量进行设置,50名编制以下的事业单位,只能设置三个管理岗位。机构精简整合后,大量的现任管理人员都会失去岗位,无岗可任。就拿影响最大的县区来讲,90%的机构撤销,意味着三倍的管理岗位消失。一个县如果有200个事业单位,原来有600个管理岗位,现在只有60个管理岗位,原来的600个管理人员,要去竞争60个管理岗位,可见压力之大。大部分管理人员只能暂时保留已经取得的管理级别的待遇,等待有空缺岗位出现,高职低配也会成为改革过渡阶段的常见现象。部分地区为了消化管理人员,55岁以上的领导干部提前退居二线的现象又会重现。

机构改革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工作,改革难免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承担改革任务的机构,也会采用提前退休、分流安置等方式,妥善解决,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最新消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岗会受影响?

事业单位改革,受冲击最大的是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编制人员,这类人员将被取消编制;全额和差额拨款人员相对稳定,不会被取消编制,也没有下岗风险,至多是分流调整岗位而已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结合本轮党政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撤并整合,原定于2020年底完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在2019年基本完成,提前完成既定目标。其在职人员呈现几种改革状态:

1、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参公人员主要存在于行政类事业单位。按照本轮机构改革要求,行政类事业单位将全部被清理,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行政职能,将不能参公。其人员部分随职能划转调整到机关任职,其余将全部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直至退休编制核销。很多事业编制人员,特别是参公人员都寄望通过本次机构改革改变身份,变为公务员,这种可能性很小。本轮机构改革,实行的是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原则上编制的总数不会突破改革前的基数。参公人员因机构改革被调整到机关任职,根本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用来置换,因此多数不会改变身份转为公务员。至于一般的事业编,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

2、全额和差额编制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随单位职能划转分流安置,保持编制和待遇不变。

3、自收自支编制人员。极少部分随单位职能划转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其余人员全部随单位改制转企,变为合同制人员。

4、自定、自筹编制人员。自筹自定编制人员均为地方自行核定编制、自行核发工资人员,其编制没有经过省级编制部门备案和认定,不被国家正式承认,不能调动、提拔或转变身份。这类编制按照规定将全部取消,人员随单位改企或解聘,按照劳动法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5、合同工、临时聘用人员。有岗位需要,继续聘用,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岗位需要,解聘,按照法律法规给与经济补偿。

6、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人员。部分地区正在试点取消编制,实行合同制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总体的趋势是撤并整合,即,按照职能进行分流设置,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能类似的,合。初步预计,省级事业单位机构精简10%左右,市县两级在20%,部分地区或超过50%。比如辽宁,在2018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后,将全省1174个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集团,27514个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为2366个,精简幅度达92%。随着机构和编制的减少,未来行政事业编制含金量将进一步提升,变得越来越紧俏。以后想考行政事业编制,恐怕会更难。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最新消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岗会受影响?

谢邀。已经明确的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过程将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其实意思也很简单:现有在编人员仍按照编制管理,等到退休、辞退之后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而新人则不再有编制,实行合同聘任制,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一是哪些单位受影响最大?

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差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就是一部分财政拨款,一部分自负盈亏,但是现在政府难以承受这部分财政拨款了,所以只能该割掉的割掉了。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教育、卫生和农 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二是事业单位未来归宿?

看到今年如火如荼的机构改革,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了个大概,该合并的合并,该转企业的转为企业,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撤并整合,即按照职能进行分流设置,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能类似的,合。

最后,小编要强调的是随着机构和编制的逐渐减少,行政编制将更加珍贵,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想考行政事业编制,会更加困难,各位小伙伴有志于公务员工作的,要抓紧时间了。

最新消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岗会受影响?

乡镇政府内的事业单位应该参公或转变成公务员。

最新消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岗会受影响?

济南市也没有出台政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