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穿越古代,考科举能达到什么水平?
现在大学生穿越到古代,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相当于生员(秀才)水平。
一、古代时的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县府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获得不同的功名,下面简述之。
(一)童生,古时的读书人,首先须经童生试,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相当于今日高中生。
在科举考试未考取生员以上功名之前的童生,俗称白衣。
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
既使读书人,不断参加科举考试,成为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也是童生。
二、生员,县试、府试、院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
(生员,俗称秀才;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一)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
(二)增生,增加录取名额的称增生。
(三)附生,附加录取的称附生。
增生、附生则没有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自费生。
(四)贡生,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相当于现在大学生保研,为贡生中的优贡。
生员只是取得入县、府学校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和今日大学生一样,不能出仕为官。
生员享有可免除差徭、见官不拜、状子直呈、罪不用刑等特权待遇。
生员和今日大学生一样,须自谋职业,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府州县衙为吏、文臣武将幕僚、编志修谱等谋生。
三、生员继续向上考试,参加省级乡试考中举人,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等更加优厚的特权待遇,因此,土豪富绅会给举人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举人,以逃避赋税徭役,举人可以生活无忧,故有“穷秀才,富举人”之说。
举人并可以出仕为官,相当于今日省级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为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
《儒林外史》中的穷秀才范进中举后,有人赠送银钱,有人送给房屋,皆是看中举人为“潜力股”,虽然未马上为官,但出仕为官只是迟早的事情。
可以理解,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亲属乡邻、富豪乡绅皆然不同的态度,范进竟然高兴的疯癫了吧!
四、举人参加中央政府礼部主持全国会试,录取为贡士。
(礼部,中央政府六部之一,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务)
贡士参加皇帝主持殿试,对贡士分等定级,称进士,全部予以七品以上官阶授官出仕。
进士可以说,相当于今日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今日大学毕业生没有举人、进士授官出仕的待遇,也就是相当于取得入学、拔贡(保研)、自谋职业的秀才。
仅供参考。
现在的大学生穿越古代,考科举能达到什么水平?
先说结论,答主赞同其他答友的意见,现代的大学生如果穿越回古代,当然我们说的是隋唐以后科举成熟的时代,我不敢说所有的大学生,毕竟有人天赋异禀,但是大多数人,包括答主自己,去考科举是考不上的。
如果有些人的数学、古文、书法比较好,倒是不妨去试试穿越回唐代,因为唐代科举中有一科叫“明算”,考的就是数学。当然,当时的数学题放在今天都是小儿科,但题目本身都是古文来写的,并且得用毛笔来写答案啊。所以答主说了,古文跟书法也要好才行。
言归正传,时代在发展进步,现代学生所了解的知识之广博,一定是超过古代人的。这一点没什么好争论的,古人“学富五车”已经觉得了不起。这话出自《庄子》,当时用的主要的文字载体还是简牍。有人换算过,这五车书所能容纳的文字,也就几十万而已。而这点阅读量,对现代的小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是,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内容、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现代的教育的内容是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并不是针对古代科举。所以这个问题就跟我问您“一个物理学家去参加奥运会,能拿到金牌不”一样,属于关公战秦琼,意义不大。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样的问题不止一个人提过,甚至还有人由此发出今不如古的感慨,恨不得今天的学生们也都去学一学“国学”。
答主以为,到了这一步,就纯属“无故寻愁觅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和文官选拔方式,自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适应一个时代的需求。科举是个很大的概念,古人用科举选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朝代都有它看重的才能,在科举的内容上也会有所侧重。
答主虽然考古,但绝不希望大家迷古、崇古。历史上的东西,有好有坏,有的拿来品味、把玩、思考,并无不可,但复古则无必要,也无可能。
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给普通读书人开辟了一条上升途径,不至于总是让官僚集团和贵族们把持着统治权。但是到了近代,科举已经无法让中国跟列强比肩,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一个因素,所以在1906年,科举彻底废除。
垂死挣扎的大清都醒悟了,为何今天还有人去招魂呢?
现在的大学生穿越古代,考科举能达到什么水平?
毫无疑问,考不上秀才。
首先明确一点,秀才一点也不好考。有人说今天的初中生相当于古代的秀才,这是毫无根据的。举个例子,清朝中期后人口大概在3、4亿左右,每年录取的秀才占总人口的1/15000,目前我国每年录取博士7.5万,约占总人口的1/20000。所以清朝秀才的录取率和今天的博士录取率相近,显然一点也不好考。
值得一提的是,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扮演者喻恩泰现实中是一个博士,这是个一个很好的对应说明。
然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今天的学生和古人的学习有多大差异。今天大学生的国学水平基本上限定在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里,而且仅仅是那些需要背诵的古典文学部分,包括节选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经典散文,如此而已。
今天一个十八岁的高三学生,要背诵多少古诗词呢?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阶段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是75篇,7~9年级是61篇,高中是72篇,所以总量是208篇。以一首五十字计算,也不过一万字。
而这已经是大头,至于古人的主要学习内容四书五经,只背诵几条经典段落意思一下,知道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就差不多了。而四书五经在古代是要求全部背诵的,光一个四书就有五万字,南宋后还要参照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学习,一并连它也要全部背诵掌握。
这还不够,之后学习八股文,还要熟悉古代上至屈原下至唐宋大家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了然于胸,随取随用。有人统计过,古代一个秀才要背诵的总字数大约有四十万字之多。这水准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也没几个能达到,更别提普通本科生了。
光会背书还不行,还要会写字,字不能乱写,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官方指定的标准字体,比如“馆阁体”。看看古代状元的答卷,字迹无一例外都工整严谨,端庄秀美。字写不好是没有希望被录取的,今天的大学生能写出漂亮毛笔字的已经很少,绝大部分都过不了字迹要求这一关。
总之古人和今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努力的方向不一样,学习结果自然天差地别,古代秀才考不上今天的高中,今天的大学生也考不上古代的秀才。这没有谁高谁低,这是不同教育内容和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
现在的大学生穿越古代,考科举能达到什么水平?
如果经过有效时间准备,只考一次。
文学专业的,在唐代大概率能参加进士科考试,明经科多背背估计能中。一般大学生,可以考虑,明算。不过,因为当时有算筹,也有算盘了(什么样子的算盘自己百度吧),我国的算法数学和我们学习的西方数学差异不小,不过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能用,这样没准能闯出名堂。
不过,估计绝大部分大学生,到了明清两代连秀才都考不上。因为,八股文的功夫可不是几个月就能速成的。
最后说宋代。它有些特殊,因为中间改过一次考试大纲,由诗词改到儒家经典。好像是王安石主政的时候。同样,之前文学专业的可以试试。以后的文学专业也需要下苦工了吧!其他专业的就散了吧!
现在的大学生穿越古代,考科举能达到什么水平?
大学生穿越回古代,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因为考试重点不一样。
首先你能用毛笔写蝇头小楷吗?
其次你会写八股文吗?
还有,你精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吗?
啥?你精通数理化?学这个没用,科举不考!
现代大学和古代科举没有可比性,让大学生参加科举,就相当于让姚明跨栏,让刘翔打篮球,不对路。
考试有考纲,不根据重点复习,你学历再高也考不好,例如很多大学学历的家长不会做孩子小学的题目,例如大学教授不会教中小学学科,道理都一样。
现在的大学生穿越古代,考科举能达到什么水平?
我看中个举人都很难,古代一般都是文言文,八股文,你看看现在都学生多少懂文言文,传统文化知多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