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高俅除了会踢球、善于奉迎、有运气外,他爬得那么高,还有没有其他的能耐?
高俅,仕途顺利上位高官,不外乎多数升为高职的模式,才能+机遇,若没有什么才能,怎么可能位居高官。
千古贤相诸葛亮,当然才能卓著,但是若没有刘备赏识的机遇,也就是隆中的知识分子小地主,何能万古留芳。
一、高俅,是《水浒传》中极力丑化的反面典型奸臣的代表人物。
实则不然,高俅并不在“北宋六贼”奸臣之列,《水浒传》将高俅描写成头号大奸臣,其实,“北宋六贼”为首的是数度为相的权臣蔡京,高俅也就是一个宠臣而已。
历史上的高俅,并非《水浒传》丑化之极的奸臣,军事管理能力不太擅长,任职掌管禁军的太尉后,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军事训练,以讨好恩人宋徽宗皇帝赵佶,博得一乐,禁军战斗力下降,高俅难辞其咎。
大概,《水浒传》作者,屡试不第的书生,仕途无望,对高俅非科举正途上位高官,有些愤愤不平而嫉妒恨吧,所以将高俅描写成头号大奸臣。
二、说高俅,不得不提到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苏轼,字东坡,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诗词散文,皆居一流,书法位居宋时“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
高俅,还是颇有文学功底的,原为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写得一手好字,诗词歌赋皆通,高俅若是没有文采的平庸之辈,苏轼怎能看得上眼而用之!
高俅,善蹴鞠,脚上功夫了得,若在当今,进入国足木有问题;古代的蹴鞠,既今日足球运动的前身。
高俅而且善使枪棒,武功也不错,也是以后走捷径,从军步入政坛的基础,可以说文武双全,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小厮,用今天的话说,出道前的高俅,杠杠的文艺范儿的“文艺少年”兼“少年武术家”!
三、苏东坡因政见问题,外放地方官离京时,将高俅推荐给文艺派的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得以结识端王——后来的文艺派的徽宗皇帝赵佶,高俅的文艺范儿得到实用机遇,深得赵佶赏识,成为亲信。
赵佶即皇帝位后,有意提拔高俅,奈其无科举正途出身,这是宋朝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不似民间所说“皇帝金口玉言,说啥是啥,一言九鼎”,皇帝也不能破坏干部管理制度的!
于是,徽宗赵佶发挥高俅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抗金名将刘琦父亲刘仲武西北边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刘仲武多次大战获胜,当然首功,高俅亦出力不小,沾个大光便宜,以此上位,后官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四、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家多有关照帮助,苏家凡有人赴京,主动殷勤接待,甚为热情,不涉及政治的问题,尽力帮助办理。
对另一个西北从军时的老主人刘仲武,出力亦不小,刘仲武之子抗金名将刘琦,成为手握重兵的高级军官,与高俅提携帮助,不无关系。
高俅,在金军南侵,随宋徽宗皇帝赵佶南逃时,与“北宋六贼”之一太尉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算是善终了。
仅供参考。
《水浒传》中高俅除了会踢球、善于奉迎、有运气外,他爬得那么高,还有没有其他的能耐?
大奸之人,必有大奸之处。一个制度,政权,王朝能做大奸之人为害必有其温床存在的客观条件。高俅也不例外!
我们知道,高俅除会踢球之外,还善于奉迎,善于抓住机会(即所谓的运气)之外,还在于他适应当时的潜规则,懂得钻营技巧,知道怎样盘剥下属,勾结同党,结成网络,知道宋朝的护官符,利用其构成的关系网来大行其奸。
他利用其雕虫小技来迎合微宗,用声色犬马来贿赂微宗左右,用奉迎之术来固定其地位。
他善于用北宋官场的关系网,结党营私,公然贿赂,再结成自己的势力,与其他势力勾结来巩固其地位,这样他就可以上欺君,下压民,大行其奸,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他利用北宋腐败的官僚系统,大行其奸,利用自已手中的权力,来残害忠良,驱逐能臣,用劣币驱逐良币,来撑控其势力范围。
总之《水浒传》通过对高俅的发迹史,表明北宋已无药可救,一个泼皮无赖,竟然爬到权力顶峰,说明了北宋必亡的原因!
《水浒传》中高俅除了会踢球、善于奉迎、有运气外,他爬得那么高,还有没有其他的能耐?
谢邀!
我是亦诗,愿为你解答一下高俅此人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俅,不光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不是“六贼”中人,但也算得上宋徽宗时代的权臣之一。
论才能、人品,其实高俅是相当不错的,能做苏东坡的秘书,并大力推荐他到驸马爷手下公干,没两把刷子苏东坡还怕丢了自己的面子。除了踢球,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这些场面上的本领高俅都有一定水平。
高俅从一个学士府的普通文秘,几年间升官如坐“火箭”一般,达到了普通人终生难以望其背脊的大宋军事首座,枢密使,其战功如何,史书并无记载,但中间高俅曾经随刘仲武(南宋名将刘琦的父亲)剿抚吐蕃赵怀德叛乱,大获全胜;之后又参与招抚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高俅虽然不是主将,但也积累了一定战功,足够本来就让他下去镀金的宋徽宗赵佶对其大胆提拔重用了!
《水浒传》中高俅除了会踢球、善于奉迎、有运气外,他爬得那么高,还有没有其他的能耐?
高俅能爬那么高,可不是仅仅因为他会踢球,也不是简单说运气那么简单。水浒上说,高俅这人,“踢得好脚气球”。更兼“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简单说,高俅的踢球技术如果可以定个A级的话,杂耍可以定个B级,诗书算是个C级。
但这样的水准,在大宋国可以说是满大街都是。论诗书,高俅比不过北宋的大多数秀才,比不过水浒里的吴用,与“白衣秀士”王伦当数同一水准。论刺枪使棒,高俅更不是豹子头林冲的对手,几乎就是与宋江的枪棒处同一水准。论吹谈歌舞,高俅也比不上登州城里看守监狱的小牢子乐和的水准;论相扑杂耍,更不如卢俊义燕青,也大不过世代以相扑为生的没面目焦挺,或许能胜李逵而已。
所以,不要以为高俅是因为某项能耐才会发达。
至于运气,自然是有一点的。小王都太尉派他给端王送玉玩器,按理说端王府的人收了便是,可偏偏教他自己过去。
过去若是端王在写字念经,依旧没事,偏偏又是在蹴鞠。
蹴鞠你管你蹴鞠,高俅在旁边无非也就是个没有台词的观众,可偏偏又是一脚毬腾地起来,端王接个不着,向人丛里直滚到高俅身边。
这个时候,如果高俅不敢出脚,一切便无风波。若是他出脚了, 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端王却怒了,说你是什么玩意,敢在我面前耍大刀,拖出去重打四十大棍,这便了了。
可偏偏端王这时却起了爱才之心,问他是什么人。问完还要让高俅再踢几脚,踢完了便大喜, 不肯放高俅回府去,此后便要了这个人,做自己的亲随。
然到此为止,这便结束了。也就是说,如果端王不是做了北宋皇帝,高俅无非也就是个在亲王府里踢球的随从而已。
根本的改变,其实是在后来,端王的运气来了,他哥早死,没有儿子,官场后宫的争斗,居然将他这样一个毫无政治眼光的人送上了帝位。
于是在某一日,这位宋徽宗皇帝便对高俅说:“朕欲要抬举你!”也是因为这样一句话,高俅才升级成了北宋的殿帅府太尉。
所以,高俅有什么能耐,这些能耐到底有多少分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结识了一个二货。而这个二货,又当上了北宋的皇帝。
实在讲,这真是北宋王朝的最大灾难,最终的灭亡,莫不由此!
《水浒传》中高俅除了会踢球、善于奉迎、有运气外,他爬得那么高,还有没有其他的能耐?
自古佞臣都是有本事,有才学,善于逢迎,刁钻取巧,高球也不历外。
《水浒传》中高俅除了会踢球、善于奉迎、有运气外,他爬得那么高,还有没有其他的能耐?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也说被“傍大款”的小人
话说高俅发迹来于三人之“荐”,柳大郎顺水人情一“荐”高俅回开封府董大款处营生,董将士嫌弃害怕二“荐”高俅到小苏学士府谋个前程,苏轼投上级所好三“荐”高俅到小王都尉处做个亲随,谁知这高二哥运气,又被端王“索”来跟随,寸步不离,端王做了大宋国老大,又抬举高二哥出将入相,小人得志。其实高二哥明白,“东漂”京师才有机会,背靠大树才有机遇,精于表现才不失良机啊!
当然,高俅由一个帮闲汉数载后官至殿府太尉(东京卫戍区司令),除了其时运外,还是有点真本事的。一是好字体,陪着苏轼、王侁、瘦金徽宗书法大字玩陪练的,肯定错不了;二是好文笔,充当苏学士文案秘书,可想而知;三是好匠人,能雕得一把好玉箅子,倍受王室贵人爱不释手;四是好脚功,国足主力,身手一流;五是好拳脚,从军刘将军征西立功,可见一斑。哈哈,高二哥也算是“五好”青年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