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漕运总督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明清时期设置的总督一职,分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总督、管理专门事务的总督两类,漕运总督既为管理专门事务的总督之一。
一、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总督,督抚同城时有的“兼理巡抚”,江河事务繁重地域有的“兼理操江、河道事务”,直隶、两江总督分别“署理北、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还兼管北洋水师。
总督,为地方官员中级别最高、权力最大的军政官员,官阶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则为从一品,加大学士衔则为正一品,习称“封疆大吏”,权势显赫。
总督管辖军队,只限管辖汉军绿营军队,管辖的汉军绿营军队称“督标”,八旗军队归驻防各地的满族将军管辖。
计设有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云贵、陝甘、四川八总督,后增加东三省总督,除四川总督管辖一省,其他总督管辖多省军政事务,但以军事为主。
总督,类似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六个大区政府主席,管辖数省,但比大区政府主席权力更大,比大区政府主席还多执掌军权,外经贸权。
二、管理专门事务的总督,计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一)河道总督,专事负责疏浚河道,修缮河堤等河务管理事务,管辖的士兵称河兵役卒。
设有南河、北河二河道总督,河道总督不及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总督权力大,官职显赫,人力怎能胜天,敢保不溃堤发水,是一个责任重大、操心费力的苦差事。
(二)漕运总督,明成祖朱棣时定都北京,清朝相沿。军民食用需要大量的粮食,从江浙等南方调运,当时依托京杭大运河水运,后期也曾海运进京,称为“漕运”,漕运总督“应运而生”,驻节今江苏省淮安市,专事管理漕运事务,管辖的士兵称漕兵役卒,漕运也衍生出民间帮会组织“青帮”。
漕运总督为正二品官员,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
漕运总督,看似不如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总督权势,但却是一个肥得流油的美差事。
仅供参考。
清朝时的漕运总督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大运河自始建起,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运输皇粮”。国家组织官员从涉河省份征收米石,再沿大运河运送到交易枢纽北京通州,所以大运河又称漕河,所运米石又称"漕粮"。
因为有元一代的大力改造,运河变得越来越直,明朝在此基础上又对运河进行了进一步疏通,大运河的水运价值迅速提升。大运河贯通后,为了确保其随时畅通,对运河航道的治理维护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景泰二年(1451年),明朝的漕运出现了问题,无法按时为京城运输漕粮。有鉴于此,中央决定设置漕运总督一职,专职管理漕运。
第一代漕运总督由当时的副都御使王竑兼任,治所在淮安。明代漕运总督的职责除了督促涉漕各省按时上缴运送漕粮到京城外,还要监管运河航道的治理维护。另外,漕运总督还有巡抚凤阳等地的权力。
明成化七年(1471年)十月,鉴于运河河道淤塞,导致漕运受阻,朝廷便委任刑部左侍郎王恕兼任河道总督,驻地山东济宁,专职负责运河的治理维护。从此,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共同管理运河事务。
不过,多数时间里,明代的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都不是固定官职,只是有需要时他们才作为中央代表出京督漕或治河,带有一种临时派遣的性质。
到了清代,朝廷对京杭大运河愈发重视,管理也进一步加强。顺治元年,中央正式将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纳入官制。两总督品秩皆为正二品,但这两个职位往往都由兵部侍郎或都察院副都御使兼任,所以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多数时候都是从一品大员,与地方总督同一级别。二者官帽皆饰红宝石,蟒袍皆为九蟒五爪,补服皆饰仙鹤。
但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的收入并不是很高,每年的俸禄只有180两银,年养廉银稍微多点,大概在一万五千两到三万两之间。
漕运总督下设巡漕御史、管粮同知等官职,河道总督至乾隆以后,定为道、厅、汛三级管理机构,各级下设河道、通判等官职。两总督所辖军队分别称为漕标与河标。
有清一代,由于黄河泥沙堆积严重,导致泛滥频发,运河治理难度加大、任务艰巨。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朝廷对河道总督一职愈发重视,河道总督权力上升,渐渐凌驾于漕运总督之上。
甚至有时河道总督可以代理漕运事务。但同时由于运河情况复杂,治理维护殊为不易,所以河道总督落马的风险系数也比漕运总督高。 到咸丰五年(1855年),由于黄河变道山东入海,导致大运河受阻严重,航运价值衰落,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就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之后被陆续取消职位。
清朝时的漕运总督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通过一些近代的电视剧,我们知道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还有一个不管地方行政,地位比其他地方总督还要重要的非常吃香的总督,就是漕运总督。我们都知道,在明清朝的都城在北京,在当时,北方缺粮,为了巩固统治,需要从南方运送大量粮食到北方,因此漕运由此诞生。在明代宗景泰二年,设置了漕运总督,清军入关后沿袭明制,在淮安设置了总漕部院衙门。清朝的漕运总督并不是管辖全国所有省份的物流工作,而是指管辖大运河流经的地区,从南往北依次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和山东八省。 据清朝史料记载,每年有两万多艘漕船进京运送物资,还有近万条往来的商船。因此,漕运的稳定关系到帝国的稳定与安全,可想而知漕运总督的定位有多重要。普通的漕运总督至少是正二品,挂兵部侍郎的漕运总督为从一品,可要知道拱卫京师的直隶总督不挂衔也不过是正二品。 漕运总督是有兵权的,可以直接调动3000军队,而且漕运总督所管辖的省份都有粮道衙门都有驻兵,保卫沿途漕运安全,加在一起兵力近三万人。在清朝,总督称为制台,巡抚成为抚台,而漕运总督称为漕台,又因为握有兵权,又称为漕帅。 再补充一个知识点,清朝共有两个职业总督,另一个是河道总督。很明显,河道总督就是种树的,而河道总督则是乘凉的。漕运总督管着朝廷的钱粮命脉,虽然俸禄不高,但有近三万两的养廉银,养廉银可是清朝明面上的工资。所以,漕运总督可谓是一个肥的不能再肥的差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