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中进士相当于现代考进了清华北大吗?你怎么看?
古代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比考上清华北大难得多的多了,不知难上多少倍,不要说比较孰难了,根本木有可比性!
一、童生,古代科举考中进士,需先经童子试获童生资格,方可进入科举考试,走上求取功名道路。
二、生员(秀才),童生参加县府院试考中生员(秀才),取得入县府州学校学习,向上参加三年一次的省级乡试考试资格,不能出仕为官。
生员(秀才),获得政府缮食供给的廪生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增加录取的的增生,相当于现在大学自费生;保送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的监生,相当于现在大学生保研。
三、举人,生员(秀才)参加省级三年开考一次乡试考中举人,举人除取得参加中央政府礼部主持的全国会试考试资格,可以出仕为官。
举人,相当于现在省级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用为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
四、贡士,举人次年参加中央政府礼部(主管外交、教育事务)主持的全国会试,考中为贡士。
五、进士,贡士再经皇帝亲自主考殿试,才能中进士,则是四年一次考试机会,录取不过十几、几十人,最多2~300人,历史上曾有录取几人之少,而清华北大每年录取达几万人,怎么可以相比。
进士全部出仕为官,考中进士,相当于现在,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取为领导干部啦!
而考上北大清华,也就是相当于科举考试考上秀才而已,是不能出仕为官的!
仅供参考。
古代考中进士相当于现代考进了清华北大吗?你怎么看?
相当于省市重点学挍。翰林院才是最高学府,翰林才是清华生。
古代考中进士相当于现代考进了清华北大吗?你怎么看?
不是
古代考中进士相当于现代考进了清华北大吗?你怎么看?
我先简单叙述一下古代进士是如何考取的。
自隋开皇、大业年间,开始实行分科取士录用官员,学子不需象以前那样由公卿大夫引进推荐,可以自投牒牍,以学问及见解考取功名。由于当时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所以叫分科取士,也叫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呢?唐代有句俗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上进士就属于年轻的群体了!元稹考不上进士只好考明经科,韩愈一榜过关,而再榜三次都未通过,只好去给别人当幕僚。唐朝每次只录取进士最多几十人,少则下不足十人,难度可想而知!
到了宋代,太祖、真宗等大力重视文人,也就对科举考试更加重视,并且从新科进士中擢拔官员,恩宠有加。所以终宋一朝,大部分宰相州府官员都是进士出身。但是进士越吃香,天下去考进士的学子就越多,进士也就更难考。一位名叫韩南老的考中进士后写下了一首打油诗,足见其难:
读尽诗书几百担,老来换得一青衫,
媒人前来问年纪,五十年前一十三!
明朝的科举制度已臻完善,先后分为童子试,考中者为秀才。秀才有资格去省城参加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乡榜头名叫解元,也就是头名举人。举人就等于拿到了去京城参加会试的准考证,会试通过后,中榜者为进士,榜首之人则为会元。过了会试一关,还有更严格的殿试,就是皇上亲自考问。然后皇上从殿试人员中罗列名次,头名状元,次则榜眼,三则探花,前三名称为进士及第,排名靠后的称为进士出身。
皇帝殿试前,负责恩科考试的官员要对每一位新人进行面试,为皇帝打前站。内容有“身、言、书、判”等。什么意思呢?就是看你这个人长得好看不好看,说话口齿清晰不清晣,字写的如何,应变能力强不强等,过了这几关,才能面见皇上,否则的话送给皇上一个五官不正、说话结巴、字体潦草、表情木讷的科员,文才再好,皇帝也要大发雷霆的!
看了上面的介绍,我且不论古代学习环境如何,生活水平、交通工具等多困难,只就与现在的北大清华招生人数、录取比例、录用门槛等,也就一目了然了吧,孰易孰难,自不必说!
古代考中进士相当于现代考进了清华北大吗?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这一问题本人不懂,难以回答。
古代考中进士相当于现代考进了清华北大吗?你怎么看?
这怎么能有可比性呢?
先说参考资格,考清华大学都是高中生,人人都可以参加考试。
考进士那可是层层选拔的,你要先通过院试,再通过乡试,每一层都要扒一层皮,你看范进中举那么高兴,范进中的是个举人,所谓举人就是个通过乡试的人,这都了不得啦,在村里都被人供起来,要叫举人老爷,要称为文曲星下凡。但是这只是第二关,还要通过三年一考的会试,也就是在京城的考试。这时候才能称为进士。当上了进士之后才有金殿奏对的机会。才有机会成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现在的高考虽然前面也有小升初,和初中升高中,但那都是义务教育阶段,除非你想择校,一般你都能升上去。
再说就业。
考入了清华大学也不一定出任公职啊,想要出任公职你得参加公务员考试,过了国考也就是个小职员,想往上升,踏踏实实干吧。
中了进士可不一样,进士的机会多得是。在唐宋直接就做官了,例如白居易中了进士之后就做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
宋朝的时候王曾及第,有人向他开玩笑说:今后一生吃喝不尽」不料王曾却板着脸回答说: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看到了吗?中了进士的荣耀。
左宗棠军工无数,他耿耿于怀的就是自己不是进士出身,考了好几次考不上。后来皇帝赐同进士出身。有一次他嘲笑李鸿章给小老婆洗脚:替如夫人洗脚。李鸿章出言相讥:赐同进士出身。
左宗棠被揭伤疤,无言以对,恼怒而去。
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也看出过去进士出身何等荣耀。
但是古代的进士眼光可不如现在的大学生,他们也就会个吟诗作赋,治国经世却什么也不懂。
当年梁启超十几岁就中了举人,人人都称他是天才,见了康有为却才知道自己只会那点吟诗作赋,对于世界一无所知,当即拜康有为为师。
所以比来比去没有意义,还是看谁为国家贡献大吧。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