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大家总是争论不休,南方人如何,北方人怎样,那么到底如何区分南北方人,以哪里为分界线?具体来讲,哪些省份是南方人,哪些省份是北方人?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应该从两个不同的概念来理解,一个是地理上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一个是人文历史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一、先说地理概念上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也就是秦岭淮河线,是一个地理、气候、农业生产南北方分界线的概念,从地理、气候上来看:

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

雨季长短分界线;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

一月0度等温分界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农业生产南水田、北旱田分界线;

南主产水稻、北主产小麦分界线;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大豆分界线;

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界线;

作物熟制南年二——三熟、北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上世纪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制定《农业生产发展纲要》既以长江、秦岭淮河、黄河为农业生产分界线。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秦岭淮河线南北的人,就要以身处秦岭淮河线的南北,分别为南北方人了!

二、那么,人文历史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在哪里?文化上、习惯上、历史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则是大致以长江为分界线的,这是被多数人认可的。

从这一点来说,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人,当然就是北方人了!实际上,这个地区处于中国南北方的过渡带,兼具南北方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

三、至于省份,无论地理上、人文历史上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不可能沿省界划分,都是穿省而过,所以,以省份划分为南北方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要求下,有着不同的定义内涵。

仅供参考。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关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有很多种说法,在了解这个南北方划分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中国地理区划和自然地理环境。

按照地理区划划分,有几种划分方式:

1、四大地理区划: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2、六大地理区划: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

3、七大地理区划: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

由于中国疆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人文、经济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相比而言七大地理区划应用的更为多多一些,相比而言反映各地域的特点更为细致!

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划分,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即“两线三区”,其中一条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另一条线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连线。

按照传统的饮食习惯划分,由于中国的主要主食为大米和面粉,因此又将以面食为主的地方称为“北方”,将米饭为主食的地方称为“南方”,即“北面南米”。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纯粹按照饮食习惯来划分南北方。

一般而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将中国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和“北”,即“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南方”是东部季风区的南部,它主要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割线,将秦岭-淮河以北划为北方,将秦岭-淮河以南划为南方。

比较巧合的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中国一月份时的0度等温线通过的区域,也是800毫米等降水线分布的区域,同时它还是中国暧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以及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以秦岭淮河线为准,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除此之外,秦岭淮河一线还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分界线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按照地理学科来说,中国的南北方是按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为什么以这一地理事物划分呢?下面来解释原因。

从气候方面来说,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一月0℃等温线,这条线以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地区在0℃一下。这条线有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所以也是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这条线南北两侧也有雨季长短差异,大致南边雨季长、雨量大,北边反之。水热组合的差异,就是气候的差异,秦岭-淮河是亚热带与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从植被来看,有句话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我国南北方植被是存在差异的。秦岭淮河以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个人认为,植被的差异是与当地的水分、热量、土壤等因素有关,就如我在北方见不到香蕉树。

从河流 水文方面讲,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线以北则反之。个人认为这与南北降水量不同有关。

从农业方面看,线南北的耕地类型不同,南边以水田为主,北边以旱地为主。既然耕地类型不一样了,种的作物自然不同,例如粮食作物,南边是水稻,北边是小麦。热量的差异也使得南北熟制不一样。

还有其他的人文方面,例如房屋构造,北方注重保暖,南方着重散热通风。除此之外,还有交通、语言、着装方面,南北方都有不同的。

其实中国各地的人认为的南北分界线是不一样的,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广东的小伙伴认为在大陆上,出了广东省就是北方。东北的孩子认为除了东北地区,其余的都是南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关于一个区域的地理划分有很多标准,一般来说常用的是两种,一是按照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来划分,二是按照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划分。比如我国,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地区。

这两种划分都更多的体现了我国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东西部差异,实际上我国在南北方向也存在有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划分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自然地理方面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是冬季0℃等温线穿过的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在自然地理方面,我国南北方差异巨大。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及东北地区;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及云贵高原等地区。在社会经济方面,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和能源基地;南方地区地区则更倾向于轻工业,或者轻重混合型工业,但是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相对缺乏。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非常感谢官方平台邀约回答!中国南方北方分界线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在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在这条分界线上,南方北方的农作物、植被、风俗人情有明显的差异,是中国天然的分界线。在运河之都的江苏淮安,正好在这条分界线上,有著名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图(2009年,国家测绘局批准设立在淮安市的京杭古运河主航线上),当人们一脚跨在这条标志图一条线南边,一只脚跨在标志图北边,戏称:一脚跨越中国南北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