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为何要建立八旗汉军?为何说它缓和了清初的民族矛盾?

满清建立汉军八旗,缘于自身军力不足,以十余万满族人对抗几亿汉人,入主中原,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采用“以汉制汉”策略,因而,建立汉军八旗及汉军绿营兵。清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后,先将女真族人统一编为,以旗帜颜色划分黄、蓝、红、白四旗,后又增加镶黄、镶蓝、镶红、镶白四旗,旗帜镶边以故得名。

八旗,为军政合一组织体系,战时为兵,全民皆兵,出征作战,平时游牧生产,农耕生活统治管理,军民合一的女真族特色军、政、民结合的组织单位。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继承其祖上与宋朝时并存的金国称号,清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为避免历史上金国屠宋,汉人仇金心理,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国,并将女真族改为满洲,因而军队称为满洲八旗。

但是,满清欲进军关内,入主中原帝国,仅靠10余万满族人,对抗几亿汉族人,显然力量不足。

怎么办?首先,将利用“大棒+胡萝卜”战略战术,战争征服、又打又拉的、世代联姻的、且同为强悍“马背民族”的可靠盟友——蒙古族,编为蒙古八旗,增加军事力量,进攻明帝国,并卫护北疆,免除后顾之忧。

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汉族人,力量还是不足,又将收降的汉人军队,编为汉军八旗。

于是,清军主要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另外有畜牧战马为主的打牲八旗,为显军力号打胜八旗。

但是,实际上,清军为扩充军事力量,再将收降的其他汉军编为绿营兵,扩大军事实力,是清军最为庞大的军事力量。

历史实践证明,清军南下征服李自成、明朝残余势力及南明政权,主要是以汉军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的汉军冲锋陷阵为主力的,所以,上述等汉军降将得受清王朝王爵封赏。

清军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国后,在全国各地省会及要地设立满洲八旗14个驻防将军,兵员最多的盛京将军统率满洲八旗兵力1.7万人,最少的成都将军统率满洲八旗兵力不足2千人,在全国各地统治军队主要是汉军绿营兵。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