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设丞相,那么在晚清时,你觉得哪一个职位最重要?为什么?
有清一朝,不设丞相,职位最重要的当属早期行使丞相职权的殿阁大学士,及中后期行使丞相职权的军机大臣,是俗称宰相的职务。
清朝早期,仿明制,不设朝廷中枢权力机关百官之首的丞相,以殿阁大学士行使丞相职权,俗称宰相。
雍正皇帝,因对西北军事用兵需要,军情紧急重要,设立军机房处理重要军机,后改军机处,在皇帝居住办公的皇宫内廷隆宗门外,也就是皇宫的外廷办公,昼夜值守,地位日升。
军机处后演变成不仅处理军情,而且包括政务,总搅全国军政事宜,成为大清帝国朝廷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大臣取代殿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宰相。于是,殿阁大学士由行使丞相职权的宰相,蜕变成为皇帝赐予文武勋臣荣誉性的加衔。
军机大臣属于在原职的加衔,没有品级,员额不定,多由六部尚书、侍郎等高级京官充任,后期则有亲王任领班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位居国家中枢权力机关,行使丞相职权的重要职务,权力之大,位置显赫,成为清朝事实上的当朝宰相。
而领班军机大臣,毫无疑问,则成为清朝最重要的职务!
仅供参考。
清朝不设丞相,那么在晚清时,你觉得哪一个职位最重要?为什么?
谢谢邀请。
首先说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
再说晚清。比较大众的说法是,晚清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清政府倒台,清朝不设丞相。那么在这期间分量最重的应该是哪个职位呢?
一、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初设于雍正七年(1729),于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一直到清末(1911)“责任内阁”出现时才被撤销,军机处设军机大臣,一般是三四人至五六人,最多时达六七人,通称大军机。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其中一人为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总揽机要,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称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从过问。而首席军机大臣更是皇帝亲信,位高权重,有丞相之实。
二、内阁总理大臣。成立于清朝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结束于同年的九月十一日(11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内阁,由庆亲王奕劻组阁。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不同于原清朝内阁),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和诸大臣。
三、总理衙门大臣。晚清有一个特点,就是西方列强的介入。所以不能不说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由王大臣或军机大臣兼领。初设时,奕訢、桂良、文祥3人为大臣,此后人数略有增加,从七八人至十多人不等。总理衙门总揽了全部洋务事宜,权势是非常盛的,其中奕䜣任职时间长达28年之久,更是权重一时。
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於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而兼任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更是权重无比。比如晚清的李鸿章,后人便称呼为李中堂、李相国。清朝不设丞相,那么在晚清时,你觉得哪一个职位最重要?为什么?
清朝不设丞相一职,却设立了历代独一无二的“军机处”,那么要说清代最重要的职务,当属这些军机大臣们。实际上,这些大臣并没有真正的官职,他们却成为了国家真正的决策者,手握军政大权,事关国家未来。
一般来讲,军机大臣不具备最终的决策权,却可以直接给皇帝出谋划策从而影响到皇上的最后的决定。用现代的话来讲,他们更像是皇帝的秘书,也成了清朝皇帝的一种政治工具,其权利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晚清时期最重要的职务,军机大臣们当之无愧。
(本回答只代表个人意见,有不同见解欢迎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