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犯了错,该如何处置?
“铁帽子王”,犯罪当诛,照样砍头的,“世袭罔替”,是在你无违法犯罪的前提下。
清朝的“铁帽子王”,享有历朝历代及清本朝其他爵位所没有的,“世袭罔替”的特殊优异待遇。
其他爵位,后世每袭爵位,降级一等。如王爵,子袭位则降为公爵,孙袭位则降为侯爵,以此类推,后世每袭位降爵一等,直至平民。
而“铁帽子王”,王位“世袭罔替”,意既后世袭位,不降等级,永袭王位;不似其他王位,每袭位一代,降级一等,直至平民;所以称为“铁帽子王”,意既铁打的王帽,永固不损。
“铁帽子王”还享有王府“世袭罔替”,年俸万两白银,年禄米万斛等待遇。
而实际上,封建社会皇帝,皇权至上,金口玉牙,“铁帽子王”,惹恼了皇帝,生杀递夺一句话,还有什么铁帽子吗?
清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子,获封“铁帽子王”的和硕睿亲王,任摄政王的多尔衮,不是死后被剥夺王位了吗!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儿子获封“铁帽子王”和硕成亲王岳托,生前既曾坐事被削夺王爵,降为贝勒;死后其子罗洛宏曾复“铁帽子王”王爵,但后又因嗜酒妄议、皇妃丧事时搞娱乐活动而被削夺王爵。仅供参考。
清朝的铁帽子王犯了错,该如何处置?
“铁帽子王”是指清代爵位世袭罔替的几个亲王、郡王,包括初期因军功受封的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八家以及后来因恩封的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四家,共计十二家,也即所说的十二家铁帽子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式确立世袭罔替的是在乾隆朝,在乾隆以前,并没有“铁帽子王”这一说法,即使初期因军功受封的礼亲王等八家,王爵的承袭也多次变更,甚至一度取消,如睿亲王爵位,在多尔衮死后,睿亲王爵位被剥夺,直至乾隆四十三年,才恢复睿亲王爵位。
乾隆四十三年,借助为多尔衮平反的机会,乾隆恢复最初封号,正式确立世袭罔替的制度,才有铁帽子王的出现。乾隆确立世袭罔替制度有三个原则:
其一,凡是爵位名称有变化的,仍然以各王去世时的爵位名称为准,如礼亲王爵位曾更改为巽亲王、康亲王等,后来仍然恢复代善去世时礼亲王爵位名称;
其二,是后世子孙偶有错误以致降爵者,仍恢复原来爵位,如豫亲王多铎,去世后子孙曾受多尔衮案牵连,降封郡王,后仍恢复亲王爵;
其三,凡生前犯谋逆一类的严重错误而被削爵、降爵、处死者,或后人因严重错误被削爵、黜宗室者,不再恢复。
即使在乾隆年间确立世袭罔替原则,但是铁帽子王如果犯错,一样会被革爵,如礼亲王一支,第六任亲王(时封康亲王)为崇安,死后爵位由其伯父巴尔图承袭,之后则由崇安次子永恩承袭(其长子魁福早夭),即第九任亲王,之后永恩独子昭梿承袭,嘉庆间因虐下获罪,被革除王爵,爵位由崇安三子永諲长子麟,即昭梿从弟承袭。也就是说,铁帽子王的爵位是会始终存在的,无论嫡支还是旁支,都有可能承袭爵位。
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郑亲王世爵共传1 世,17王,其中 5人被夺爵;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 2人被夺爵;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 2人被夺爵;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 其中 3 人被夺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