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冰箱,为什么有些皇帝会有冰块呢?
古代,虽然没有电冰箱,但有土冰箱的,不仅皇帝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到冰块,以及冰镇食品,就是冰激凌也是有的,官宦贵族、富商大贾也可以享用得到,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吃到的!
在古代历史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在炎炎夏日吃冰块、享用冰镇食品,好象令人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并非虚构,是历史客观存在的,有二个方法,一个是采用自然冰,二是人工制冰。
古代人,当然没有电冰箱、电冷柜,也没有制冷机等制冷机器,怎么可以夏日吃到冰呢? 古代人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能够生产制冷设备。
一、但是,古代人也是很聪明的,自周朝,人们在冬季采集自然冰块,存放在宽大房子、地窖、山洞等日照不到的阴凉地方,外复以皮棉织物及大量的厚厚的稻壳、柴草、草帘子等,形成保温层,可以保存冰块至夏日使用。
如无宽大房子、山洞、地窖等条件,在地上露天也可以,只是保温层要加大厚度。 当然,这样储藏冰块,只是财力雄厚的商家,达官显贵等大户人家才能做到,平民百姓望尘莫及。
帝后王室,更不用说了,普天之下,最最财大气粗,则建有多处大型冰窖,储藏大量冰块,因储藏保温设施没有今日之先进,损耗量还是很可观的,损耗1/3至1/2很正常,而供帝后、皇子、公主等宫中享用人员较多,必须超大量储藏,估计可以做到天下第一吧!
古代冰窖,北京这种古代皇室冰窖有多处
这种储藏冰块的方法,现在仍在广为使用,如渔民在夏天捕鱼时船上用来冰镇渔产品的冰块,多是采用上述办法。
冬季取之于大河之中,露天场地垛放整齐的大块冰块,现代包装严密的材料设施,主要是塑料薄膜、稻壳、稻草帘子而已,其中塑料薄膜起到关键作用,密不透气,冰块基本没有什么损耗,如用机器制冰,大概成本要高于大自然恩赐的好多吧!
二、上述情况,只能在北方,南方冬季也不结冰,此法不通。
大约在唐朝,人们在制造火药,使用硝石时,发现硝石可以吸收热量,发明了人工制冰技术。
在大容器中盛水,置放盛水的小容器,向大容器水中投放硝石,可使小容器中水结冰。
如果需要大量制冰,在池水置放多个如缸一类的盛水大容器,向池水中投放硝石,可以制取大量的冰。
如此一来,不仅北方,南方也可以在炎炎夏日,吃到冰块,冰镇食品,乃至冰激凌了!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