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何历史渊源?

感觉到中东巴以问题很纠结,总是弄不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打来打去打个不休?它们到底谁是谁非,有什么深仇大恨?难道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巴以冲突,有民族、宗教、领土及背后政治势力左右等复杂因素。

中东国家除以色列为犹太民族并信奉犹太教外;其余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多为阿拉伯人,有的国家实行政教合一的政体。

犹太人历史上在公元前,曾在现中东巴勒斯坦地区,建有犹太民族国家以色列国,后来在罗马帝国侵占时,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

上世纪初,犹太人发起“犹太民族复国运动”,四十年代末,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以德国希特勒纳粹主义为首的迫害,使犹太人丧失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犹太人更加切感“无国家民族”之痛苦,加速推进“复国运动”,强烈要求建立犹太民族国家,在英、美国等国家支持下,自1947年联合国决议,在原英国殖民地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分别建立犹太人、阿拉伯人国家。

于是,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往聚历史上犹太人曾经生活居住过的、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1948年建立以色列国。

以色列,国土按联合国划定面积不大,约1.45万平方公里,现在实际管辖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侵占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50万人,建国以来,以民族团结,发奋努力,在贫瘠缺水的沙漠之地,建成世界农业先进发达的典范,工业、科技、军工技术相当发达,是亚洲仅有不多的、中东地区唯一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当然,与犹太人在世界拥有的财富,及美国的扶助支持也是有相当大的关系。

以色列也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军事装备先进,军事力量强大,据有关国际军事研究组织评价,以色列军事实力居世界前10左右,其中有美国军援、支持背景。

以色列建国以来,巴勒斯坦人丧失了大量赖以生存的土地,以色列与中东伊斯兰十几个国家战火硝烟弥漫,小的冲突不断,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五次之多,都是以色列战胜告终,扩大管辖土地面积,足可以印证以色列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而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城市耶路撒冷,巴以分治时,鉴于其地位特殊,由联合国托管,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宣布为首都,并从特拉维夫迁都耶路撒冷。

而耶路撒冷为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奉为圣城;巴勒斯坦也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因而,耶路撒冷也是以色列、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战争导火索之一。

仅供参考。

巴以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何历史渊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被英国打败而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经过二年的反殖民运动建立了现在的印度国,英国和美国害怕印度建国后成为世界强国而危协他们的安全和利益,在原先印度次大路板块上切割为四个国家,为地区和平埋下隠患,特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横跨两国之间的山脉(克斯米尔)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长期的边界争夺战消耗了两国的财力和大量人员死亡,最近十多年两国都频繁进行核弹实验,给地区和世界和美带来了安全隠患,经中国及各国努力调停,印巴冲突一度缓和,最近两年,印度仗着经济快速发展,购买大量先进军事武器,勾搭美国在中印边界搞磨擦,被中国教训后没占到便宜后转身和巴基斯坦制造麻烦,最近印巴战事频繁,为防止战争升级各国在努力调停,有关印巴冲突的进展,请关注今日头条军事频道。

巴以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何历史渊源?

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

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巴以冲突的由来: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希伯来人。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被罗马帝国征服,犹太人开始流亡欧洲。

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

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

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大多数犹太人被俘虏到两河流域地区。

之后经历过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散于全球各地,连中国的开封都有犹太教会堂的遗迹。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

在1882年,当时的俄罗斯帝国治下的基希讷乌(今摩尔多瓦首都)发生了排犹暴动,且愈演愈烈,有遍及全国的势头。许多受迫害的俄国犹太人选择直接回到《圣经》中犹太人的老家——以色列地定居。

而此时的以色列地即是巴勒斯坦,尚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至1903年,共有35000名来自俄罗斯与罗马尼亚的犹太人移至巴勒斯坦。

1914年一战爆发后,巴勒斯坦成了驻埃及的英军与奥斯曼帝国军队交战的前线,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进程暂时中断。英国为了对抗德、奥、土等同盟国,选择拉拢遍布世界各地的犹太经济与政治势力,因而其在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以支持犹太人重返以色列地建立“民族家园”,换取犹太人对英国的支持。

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战败,爆炸解体。根据英法达成的《赛克斯-皮科协定》,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由此建立了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进行殖民统治。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由于巴勒斯坦托管地资源有限,犹太移民人口陡增后,开始不可避免地与巴勒斯坦当地的阿拉伯人争夺土地与矿产等资源,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多次爆发武装冲突。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1947年,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国际社会不作为,也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对此巴以双方冲突的种子埋下了,在次之前,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两者之间的矛盾更为激化,而难以调节。

二、宗教历史原因更加复杂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2000年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巴以冲突。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犹太教古经典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圣殿有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在千年后,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后来,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

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

可以说,这两个原因是巴以冲突的主要因素,土地、资源,宗教信仰问题,在以色列建国之初,国际社会就没解决这两大问题,埋下了双方冲突的种子。

巴以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何历史渊源?

谢邀,明亮耀眼,金陵少年,前来作答。

近代与今之怨矣犹太人以分尝之苦加巴勒斯坦人身,此有失平均之。太深之故、多者至此突之起,而为一处和平国者,而心之愿巴以安能早纾,陷溺之巴勒斯坦民亦可早建国。

一.犹太的国度

以色列史悠哉,为世界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出地。犹太人祧是希伯莱人,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始自埃及徙居巴勒斯坦,曾先后建希伯莱国及以色列国。

以色列初谓类而非名,在昔三千年之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己之夷、精神活之心,称之为“兮”。自公元前十三世纪初,一党之犹太人室在此地过千余年矣。

经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旧国之君,犹太人在其地渐衰而逐。公王世纪,罗马国将犹太人逐出其地,改其名为“叙利亚二巴勒斯坦”,欲抹灭犹太人千年来与此地属之迹。公元七世纪,穆斯林自拜占庭国取其当国之制权,后数月穆斯林治此地;与花剌子模与蒙古。十六世纪初为奥斯曼国一地。

二.复国运动

数个世纪以来,许多流亡海外之犹太人直欲还以色列。十九世纪末,散居他郡之界犹太人避?始大归于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已经“犹太复义动贝尔福”、《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纳粹政,及再世战毕,巴勒斯坦地已有六十五万犹太居民。

三.难民的问题

1948年犹太人立以色列新国家,大者阿拉伯口去新成以色列,计有四十万至90万名巴勒斯坦民流。随1948年者,西域与加沙地带之犹太口始还以色列,多自阿拉伯国之犹太人民使以色列之口长了两倍。在次数年里几85万名犹太人自阿拉伯国亡或逐,其中约有六十万人移至以色列,他人则移至欧洲和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之未决之害、及巴勒斯坦民者至今积。

巴以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何历史渊源?

597905695544

46分钟前

巴以冲突具有历史原因和不可调和的宗教矛盾。历史上巴以其实是一个国家。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战后强行将其一分为二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所谓的犹太复国主义由此而来,为巴以冲突埋下了祸根。巴勒斯坦人信奉伊斯兰教,而犹太人信奉犹太教,这二大教自古以来就有深刻的矛盾,宗教矛盾导致双方冲突不断。美国出于战略需求,从而在中东立脚,攫取石油资源,袒护以色列,打压巴勒斯坦。有美国撑腰,以色列强占巴勒斯坦土地,驱赶巴勒斯坦人,大肆建造定居点,屠杀巴人。凡此种种,迫使巴人为生存而斗争。而以色列单方面将圣城耶路撒冷作为其首都,招致巴勒斯坦人强烈反抗,也遭到全世界穆斯林的强烈遣责,双方的矛盾冲突已到了无可调和之境地。可以断定,巴以双方冲突将持续不断。

巴以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何历史渊源?

巴、以分别指的是位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和犹太人国家以色列。

巴以冲突自二战后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也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巴、以问题不解决,就没有中东地区的和平。但是巴以问题非常棘手,因为双方的矛盾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矛盾形成的因素有历史原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大国的介入等,错综复杂。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巴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一、犹太民族的形成

实际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是古代闪族人。公元前1200多年,闪族的希伯来人从埃及来到巴勒斯坦,征服了土著居民闪族的迦南人,先后建立过希伯来王国、以色列王国、犹太王国、马卡比王朝等,他们统称为犹太人。

二、犹太人的流亡

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大规模屠杀反抗的犹太人,几年间被杀的犹太人达110万人,余者大部分被赶出巴勒斯坦,四处流浪,自此,一个伟大民族悲壮的全球流浪史开始了。

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大量迁入,与当地的土著迦南人融合,其后代即为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四、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后,大部分流亡到欧洲各地。从中世纪起,欧洲一再兴起反犹排犹浪潮,犹太人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灾难,使他们萌生了返乡复国的思想并不断强化。他们认为只有回到祖先居住的犹太教发源地——巴勒斯坦,才是摆脱苦难的唯一出路。

公元1897年,首届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在瑞士举行,大会通过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纲领,提出通过鼓励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最终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民族之家”。这一年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肇启之年。

五、复国运动的发展

1917年11月,英国政府发表了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的《贝尔福宣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

二战期间,600多万犹太人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杀戮,导致战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迅速发展,大批犹太移民不断通过合法和非法手段涌入巴勒斯坦地区,并同正在兴起的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产生摩擦。

六、巴以冲突开始——犹太国家建立

1947年,美、英、苏、法等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国家——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并对领土作出划分。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由此获得了建立国家的法律依据,巴以冲突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并成为世界最为复杂的难题之一。

七、四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犹太国”以色列宣布建立。次日,拒绝接受联合国分治决议的阿拉伯五国发动了讨伐以色列的第一次中东战争。随后,阿以双方又分别于1956年、1967年、1973年和1982年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其结果是阿拉伯国家一败再败,失去大片土地,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形成本世纪规模最大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难民潮;而犹太人则如愿以偿,获得了自己的家园,结束了无家可归的历史。以色列的势力不断扩充,成为地区强国。

八、巴勒斯坦人的抗争

四次中东战争后,巴勒斯坦人并未屈服,在与以色列斗争中,诞生了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与以色列占领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同时在国际上大力寻求支持,成为被世界广泛承认的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

九、巴以关系的转折

1982年,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间接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两年后,约旦提出“以土地换和平”原则解决阿以争端,对抗的坚冰似开始消融。

1988年,巴勒斯坦全国解放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成立,同时承认以色列。巴以关系迈出转折性一步。

十、巴以关系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美国在中东失去对手。1990年至1991年的海湾危机和战争是美国认识到单纯依靠以色列,不足以维护在整个中东的战略利益,必须适当照顾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在此背景下,美国调整中东政策,在“以土地换和平”原则的基础上,推动阿以争端的解决。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的召开标志着阿以关系进入以和谈为主旋律的新时代。1993年,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的原则宣言,宣告巴以争端步入政治解决的新阶段。

十一、任重道远的巴以关系

巴以关系的坚冰虽已打破,但巴以和平进程并不顺利。巴以关系缓合的曙光刚刚出现,就瞬间即逝。为期五年的巴勒斯坦过渡自治没有如期于1999年5月完成,以色列总理沙龙于2000年9月强行参观耶路撒冷圣地引发了一场大规模流血冲突,而且双方的相互报复和流血充突愈演愈烈。

时至现在巴以冲突仍是时有发生。

纵观巴以冲突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巴以冲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很难解决。但我们还是奉劝巴以双方以后应秉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则政治解决争端。也奉劝一些大国,少插手中东地区事务;在调解双方矛盾时不要偏以压巴,要公平公正。只有这样问题才能早日解决。

最后,希望不久的将来巴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世界人民看到一个和平安定的中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