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主要活动地点在哪几个县?
史载,宋江为北宋末年一支规模、实力不大的农民起义军队伍首领,活动在山东南部、河北东南部一带;并非《水浒传》中描写,西至陜西华阴,南至长江江州半个中国那么大的活动范围。
宋江起义军队伍规模也不大,远不及方腊起义军规模大、影响广、军力雄厚,有一定规模的、较为稳定的根据地,登基称帝,建立政权。
宋江起义军也没有建立梁山根据地,流动作战,乘船在海上流动至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附近登陆,海州知州张叔夜,仅以招募的一千多乡勇,也就是民兵,说白了,就是农民,纵火烧船断其退路,前后夾击,宋江不敌,兵败投降。
你看,一个知州张叔夜,相当于今日市地领导人,并没有宋朝政府中央军——禁军参加,至多有海州政府地方军兵勇、捕快衙役参加,主要以招募的农民乡勇既击败生俘宋江,可见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实力是不大的!
宋江是否参加征讨方腊,史书并无记载,估计征讨方腊的可能性不大,因其并非招安成为政府军,而是战败被俘,且也没有什么实力! 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小说家言,不足为凭!
仅供参考。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主要活动地点在哪几个县?
古典名著《水浒传》,虽然主要写的是山东水泊梁山,但也涉及了其它很多地域,想梳理清楚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一、县域范围。
1、郓城县。宋江晁盖等梁山重要人物的老家。
2、清河县,武松和他哥哥武大郎的老家,后来搬到了阳谷县。
3、阳谷县。武松打虎出名之地,也是他和哥哥嫂子出事儿的地方。
4、梁山县。水泊梁山所在地。
5、沂水县。黑旋风李逵的老家,在百丈村董店东居住。
6、寿张县。李逵充当县令断案的地方。
7、华阴县。九纹龙史进的老家。
8、雁门县。鲁智深逃难路过之地。
9、九宫县。公孙胜师傅罗真人修仙之地。
二、州府范围 。
1、东京汴梁城: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许多重大事件均发生在此。
2、北京大名府:卢俊义的家乡。
3、河北蓟州府:杨雄,公孙胜的家乡。
4、青州府:三山聚义打青州所在地。
5、高唐州:柴进失陷监牢之地,
6、孟州城:武松斗杀西门庆之后,被初次发配之地。
7、恩州城:武松被张都监陷害,被二次发配之地。
8、登州府:顾大嫂和孙新孙立的家乡。
9、沧州府:小旋风柴进的家乡。
10、济州府:辖下有郓城县,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后,白胜就羁押在济州大牢里。
11、东平府:地处梁山泊东侧,宋江与卢俊义抓阄,谁先打下谁就做山寨之主。
12、东昌府:地处梁山泊东侧,宋江与卢俊义抓阄,谁先打下谁就做山寨之主。
13、江州城: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宋江酒后题反诗的地方。
14、泰安府,燕青打擂的地方。
15、华州府: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先后失陷之地。
16、渭州府: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之地。
17、延安府:王进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之处。
三、山寨范围 。
1、清风寨:花荣当武知寨的地方。
2、安平寨:武松被发配到孟州牢城,营前牌额上写着安平寨,显然是其别名。
3、龙虎山:地处江西,乃洪太尉奉旨请张天师出山之地。
4、五台山。鲁智深在文殊院出家之地。
5、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占山为王之地。
6、清风山: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等点山为王之地。
7、桃花山: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占山为王之地。
8、白虎山: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占山为王之地,
9、少华山:龙纹龙史进等人占山为王之地。
10、枯树山:丧门神鲍旭占山为王之地。
11、芒砀山:地处徐州沛县,混世魔王樊瑞等人占山为王之地。
12、登云山: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叔侄占山为王之地。
13、对影山:小温候吕方,赛仁贵郭盛占山为王之地。
14、黄门山 :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所占山头。
15、翠屏山:地处登州府,杨雄石秀时迁三人上梁山出发地。
16、饮马川:铁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玉幡竽孟康占山为王之地。
17、二仙山:公孙胜师傅罗真人修仙之山。
四、村镇范围
还道村:宋江遇九天玄女之地。
史家村:九纹龙史进的家乡。
桃花村:鲁智深拳打小霸王,救出刘太公女儿的地方。
七宝村:地处雁门县,是赵员外家乡,是他把鲁智深引存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
石碣村·:近邻梁山泊,是阮氏三雄的家乡。
宋家村:宋江的家乡。
东溪村:晁盖的家乡。
安乐村:地处黄泥岗东十里,白日鼠白胜的家乡。
四柳村:李逵和燕青在刘太公家里捉鬼之地。
祝家庄:梁山三打祝家庄之地。
扈家庄:在祝家庄西侧,扈三娘的家乡。
李家庄:在祝家庄东侧,扑天雕李应的家乡。
曾头市:晁盖中箭之地,后被梁山人马荡平。
揭阳镇: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是街头一霸。
总结:
以上县域、州府、及村镇山寨,都是水泊梁山被朝廷招安之前出现的名称。招安之后的水泊梁山已不复存在。
至于梁山人马在招安之后,又北伐辽国南征方腊,此时他们所代表的已是北宋王朝。因此故不再赘述。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主要活动地点在哪几个县?
关于水浒小说中的地名
有学者指出,《水浒传》中有些地名与实际不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首先,作者是想用真实地名的。这或许是中国有历史背景的小说的传统,象《三国演义》也是如此。或许是有意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或许多数故事的真实原型真的与小说中的地名有关联。总而言之,《水浒传》用了真实地名,并且多数地方是对茬的。
其次,一些地名不符。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地方是作者真的对地理不太熟悉而引起的错误,有的地方只是作者想当然随手把故事设置在那里。有的地方是为了增强文学性,使故事更集中更好看更容易让人接受,才有意安排的。比如智取生辰纲,《大宋宣和遗事》上写发生在南洛的五花营。这个地方,是从北京大名府去东京开封府的路上,从地理上说,很顺。发生在那里,不会出现地理的错误。但,施耐庵却把它改在了郓城的黄泥冈。他大概考虑到,郓城人作案,在郓城,更方便,更显得真实。
尤其是在这里作案,济州府的何观察更能通过线人及时发现晁盖等人的线索从而捉拿他们,引出下面宋江通风报信劫财者上梁山的故事。这从故事的角度,更合理。《大宋宣和遗事》写发生在南洛五花营,郓城距南洛不足百公里的路程,晁盖等人流窜到那里作案也是有可能的。
但从小说经营的角度看,写发生在郓城的黄泥冈,当更为方便。还有一些,是因为当时的行政名称有差别,或许就是历史上名称的变化,使作者混乱了。宋江起义存在的宣和元年至宣和三年,有郓州,并无东平府。宋江投降于宣和三年,宣和四年后郓州才升为东平府,在《水浒传》中却描写了打东平府的战役。
在宋江起义的那个年代,郓州与郓城,并非一个概念。北宋的地方政权分路府州县四级,郓州,州级。郓城,县级。值得注意的是,郓城县不归郓州管辖而归济州管辖。当时的郓州以须城为治所,辖须城、中都(现在的汶上)、寿张(历史古县新中国成立后撤销辖地分到梁山阳谷郓城河南台前等县)、阳谷四县。济州则辖巨野、任城(现在的济宁)、金乡、郓城四县。所以这才出现了郓城县出了案子而由济州观察使何涛来督办的情况,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施耐庵对宋代地理情况还是进行过一番研究的。
水浒要写的是梁山泊,这是毫无疑意的。关键的问题是有些学者认为,有些实际表现的情形与梁山泊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有人提出来是写的苏北一带,也有的人提出其他看法。
梁山泊在北宋时是一个湖泊,梁山泊的北沿,在现东平湖的南沿,这说明自北宋末年以后,这个湖北移了。梁山泊的面积,与现东平湖滞洪区的面积差不多。但,滞洪区分一级湖二级湖。常年蓄水的一级湖水面,并没有当年梁山泊大。但,水浒上说梁山方圆八百里,也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样大,应当明确,所谓方圆多少里,就是多少平方里的概念,并不是长八百里或宽八百里。现在的东平湖是山东省内第二大淡水湖,有资料说,“湖区总面积655平方千米,其中一级湖常年蓄水,面积209平方千米。”如果将209平方公里折合成平方里,应当是836平方里。可见,当年的梁山泊,要远远大于方圆八百里。小说毕竟是小说,所谓方圆八百里,泛指水域大也就是了。
梁山泊处于郓州和济州两州交界的地方,两州各有一部分水面,两州统治都比较薄弱,所以适合梁山好汉活动。当年的梁山泊水域用今天的行政区域指称,大致在郓城东部、巨野北部、汶上西部、梁山中南部,呈肾状弯曲。对此,巨野、梁山和郓城的人士都有一些论述。郓城的潘若鹏先生,家距今郓城县城东三十里许,他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打压水井的时候,从地下突然冒出很强的沼气,半月不息,邻人们都来据以烧水。由此他认为历史上这里肯定是湖沼地,沼气是由水底腐败的草木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梁山泊,大片水域有,但不全是,有一些是河港沟汊相杂,就象河北的白洋淀那样。
有人说施耐安曾参加元末农民起义,他写《水浒传》的时候,会把元末义军在洪泽湖的活动感觉写到梁山泊来,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他对那里的情况熟悉。还有人说,历史上宋江起义的规模绝没有《水浒传》中写的规模大,这大概也是施耐庵把在元末义军中的所见所闻移植到梁山故事中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